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孩子備課

孩子備課

發布時間:2021-01-28 11:23:56

『壹』 幼兒園音樂備課

音樂備課教案 活動題目:《數鴨子》 活動時間:下午 活動地點:活動場所 活動目的:小朋友能夠跟老師學唱會《數鴨子》歌曲,並能做出動作,邊唱邊跳 活動道具:小鴨子頭飾小孩子頭飾老爺爺頭飾,音樂 活動過程: 一、老師組織小朋友排好隊,並給每個小朋友帶好頭飾,領導到活動場所,讓小朋友們排好兩隊,飾演模仿小鴨子,並派出兩位小朋友飾演模仿小孩和老爺爺, 根據歌詞邊唱邊做動作,使小朋友明白,跟著老師指導做; 二、小朋友們明白後,放開音樂,音樂和動作結合在一起,多練幾次,是小朋 友們音樂動作協調。 活動延伸:回到家中給爸爸媽媽唱並做動作還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做《數鴨子》游戲,在 課外也可以和小朋友在一起做《數鴨子》的游戲。

『貳』 幼兒園中班數學,應該怎樣備課

活動目標: 1、認識數字6、7,知道他們表示的實際意義。 2、能目測感知7以內的數量,學習按數擺放實物。 3、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重難點:感知7以內的數量,知道他們表示的實際意義。 二、活動准備: 1、教具:7隻兔,7根胡蘿卜。 2、學具:幼兒畫冊第21頁,彩色筆若干。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數字1--5游戲:"看誰拍得對"師:深秋了,秋風一吹,樹葉變黃了,一片一片都落了下來,老師去撿了好多樹葉。 老師分別出示樹葉(背後有數字),請幼兒讀出數字或拍手數字,鞏固認識數字1--5。 【評析:在這部分採用教師拍手和幼兒拍手游戲,復習對數字1-5的認識,引導幼兒感知數量。】 二、認識數字6、7,感知其所代表的數量。 (1)認識數字6。 秋天還有很多水果都成熟了,讓我們一起去果園里看看。 教師出示兩棵樹6個蘋果、6個梨子,提問:樹上有什麼?他們各有幾個?可以用數字幾個表示? 【評析:在這個活動中,我並沒有用實物而是用的圖片,因為出示的實物都是幼兒非常感興趣的東西,會分散幼兒的注意力,活動就不容易繼續下去了。採用圖片的形式既能提起幼兒的興趣,又不會分散幼兒的注意力。】 了解數字6的外形特徵,知道其含義。教師出示數卡6,提問:6像什麼?6除了可以表示6個蘋果、6個梨子,6還可以表示什麼呢?6條狗、6條魚、6隻鳥都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 (2)認識數字7。 請幼兒閉上眼睛,教師在圖上添上一個蘋果。讓幼兒說說:現在樹上有幾個蘋果? 6個蘋果是怎麼變成7個梨子呢? 在幼兒面前添上1個梨子。啟發幼兒說出6個添上1個就是7。6個梨子添上1個變成7個梨子。 教師進一步引導幼兒認識數字7。教師可以這樣說:7個蘋果、7個梨子可以用什麼數字表示? 教師出示數字7,引導幼兒觀察:數字7像什麼。(像一根小拐杖。)數字7除了可以表示7個蘋果,7個梨子還可以表示些什麼?鼓勵幼兒大膽說出各種數量是7的事物。7支筆、7個小朋友、7張小椅子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 【評析:在孩子理解數字的實際意義後,讓孩子們在熟悉的環境中找找、說說還有哪些物品可以用數字7來表示,真正做到了"玩中學,學中玩",孩子興趣濃厚,掌握得也很牢固。】 三、幼兒連線操作,鞏固認識6、7數量 1、師:果園里還有好多水果,要請我們小朋友幫忙運到水果超市去,幾個水果就送到幾號水果超市。(出示標有4、5、6、7數字的水果超市,幼兒按照水果多少與相應的水果超市連線。)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講評作業情況,個別幼兒說說:我把幾個什麼水果送到了幾號水果超市。 【評析:有的孩子操作時是完全對的,可以請孩子來講一講自己作對的方法,引導幼兒互相學習操作方法,總結經驗。這樣,既發展了孩子的語言發展能力,同時還能幫助幼兒鞏固經驗。】 教師根據操作情況提出問題,幼兒集體回答,鼓勵和表揚操作材料整潔的幼兒。 【評析:教師可以直接拿孩子的作品來講解,並根據活動的側重點來講評,不需面面俱到,但要針針見血。

『叄』 請問當家教應該怎樣給學生備課

為孩子請家教,應該如何挑選家教老師呢?
孩子到底需不需要請家教老師,要請有資格證的老師還是名校的大學生呢,這都是父母們需要考慮的問題.在做決定之前呢,應該考慮好哪些問題呢?

孩子提問
第一,你家的孩子到底需要請家教老師嗎?
有些孩子學習的基礎能力比較差,在學校的時候就跟不上同學們的腳步了,家長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但是這類型孩子的基礎能力太差的話,請的家教是一般家庭經濟都承受不起的.
這一類的孩子一般學習不好的原因都是學習的態度沒有達到那一種層次,或者是不夠積極,對於請家教老師也會有排斥的反應,所以不能單看家教老師是大學生還是什麼有資格證的老師,主要看的就是孩子能不能接受這個老師.
要是孩子從心理上就接受了這個老師的話,就算是一種成功的開始,只要孩子能跟上家教老師所走的步伐,過不了多久,他的成績就會有了很大的提高.
第二,如若自己的孩子的學習成績還不是很不好的話,但是還想要沖刺一把,考上一所好的學校,並且孩子的態度是很好的,對於學習也沒有什麼排斥的反應,建議簡章為孩子請以為有經驗的並且好說話的老師就行了.
這種類型的老師有著特別豐富的經驗,而且對於孩子來說也很有說服力,而且提分的效果也是非常大的.但是要提醒各位家長,給孩子找家教的時候,絕對不能盲目地隨便的找,而且不能佔用他們周末太多的休息時間,否則會適得其反,讓他們每天跟作業做斗爭的話,很容易導致孩子們的反感,造成對學習沒有任何興趣.
所以請家教也是有好處的,但是不能每天都補課,因為這對孩子們是不公平的.其實請家教大約在一個星期兩節課就行了,既可以鞏固知識又能提高分數,而且也能給孩子剩下多餘的時間休息玩耍.

補習功課
所以需要家長們記住.為孩子請家教,應該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看,從孩子的實際狀況出發,不要一味的為孩子著想,但是孩子們根本不需要這種關心.畢竟適合自己家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以上關於如何挑選家教老師的內容就結束了.希望家長們能從孩子的角度上進行挑選家教老師,這樣才會有更好的效果出現.

『肆』 給6-8歲的孩子上課要怎麼備課

給6~8歲的孩子上課,具體怎麼備課,還是需要結合孩子們的課程的 一般是在一年級至三年級的孩子,備課,學習一些書本知識,還是挺不錯的

『伍』 幼兒大班誰會這樣教案,怎樣備課。

【活動目標】
1、結合幼兒的經歷,通過觀看PPT講述,使幼兒了解自己在不斷地成長,引發幼兒對自身發展變化的興趣。
2、鼓勵幼兒找出自己的優點,並且願意在集體面前展示出來。
3、幫助幼兒初步認識自己的不足,增強自我意識。

【活動准備】
1、幼兒已了解自己小時候和現在在身體的生長發育上有哪些主要的變化。
2、PPT、幼兒小時候的衣服、鞋子、褲子等。
3、記錄表、一些簡單的技能標志圖:如掃把代表自己會掃地、抹布表示自己會擦桌子了、衣服表示自己會穿衣了、話筒表示自己會唱歌了、圖書表示自己會安靜地看書了、鈴鼓表示自己會跳舞或打擊樂了……

【活動過程】
一、通過PPT對比講述,使幼兒了解自己小時候和現在的變化。
1、引導幼兒觀看PPT,讓孩子們知道從媽媽肚子里來到這個世界上慢慢長大慢慢學會了很多本領,來激發幼兒知道自己長大後的變化。
2、幼兒參觀孩子們帶來的小衣服小鞋子小褲子等,讓孩子們自己選擇一樣來試穿,看看結果會是什麼樣的?然後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表達。
3、請幼兒談一談:"我們小時候是什麼樣子的,現在又是什麼樣子的?"(可以啟發幼兒從外部的變化。如:身高、體重等。)
4、請小朋友互相討論自己長大後的變化,然後用標志圖來表示自己長大後學會了哪些本領。可以從自己學會的本領。如:念兒歌、畫畫等方面談談)。
小結:你們現在長高了、變重了……,更重要的是你們學會了各種各樣的本領,學會畫畫、順倒數數等,那麼,你覺得哪些本領學得最好?

『陸』 幼兒工作分類夾應該怎麼備課

淺談幼兒園教師如何備課
備課是教師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也是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起點。從教師專業發展的角度來看,備課指向的是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因此,研究教師如何備課具有重要意義。當然,這里所說的「課」並非指向一節集體教學活動,而是涵蓋了幼兒在園進行的各種類型的活動。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行話說,精彩的生成源於精心的預設。由這兩句話可見備課之於教學的意義。雖然,有效的教學並不完全是由備課的精細度決定的,但精心的備課對於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實踐中,由於受到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模式的影響,我們的很多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存在著不少與現在倡導的教育理念不一致的教育行為(主要指向教師的內在思維)。同時,通過日常下園與教師們的交流,我也了解到教師們在實際的備課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困惑。因此,我嘗試著從教師備課中的普遍問題說起,接著談談備課過程中可能涉及到的幾組關系,最後從教學設計的角度提出處理好這幾組關系需要思考的幾個主要問題。

一、教師備課中的普遍問題
每次下園看活動時,我們都會跟老師們要教學計劃,可能是半日活動計劃,也可能是教學活動計劃。通過計劃我們能夠了解教師的基本想法,進而了解其想法背後的教學思路和理念。基於對大量教育活動計劃的分析及與教師的交流,我們發現教師們在備課過程中存在著習慣性的思路和他們自己意識不到的一些問題。
(一)教師備課的習慣性思路:
教師們在備課時更習慣於從教育內容出發來設計活動。他們在設計活動時一般是先想內容,即「我想教給孩子什麼」或「我想讓孩子做件什麼事,這件事應該挺好玩的」,然後再考慮「我想教的內容中包含哪些目標」,接下來是「我要怎麼做」。
1、內容的選擇
教師們在選擇教育內容時,大致包括兩條途徑:一是依據目標從現成的各種教材或生活中(如季節、節日)尋找相關內容,這是很多教師經常會選擇的一條途徑;二是教師圍繞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或孩子可能感興趣的事選擇內容。
其中,一些教師能夠考慮到孩子的興趣或內容的新穎性,但這種考慮多是他們自己的主觀感覺。當被問及為什麼選擇這個內容開展活動時,他們一般會說「我覺得這個內容挺好的,我們班孩子應該挺喜歡的」,或者是「我們班孩子最近對這個一直很感興趣」,而當你再進一步詢問他們「孩子感興趣的到底是什麼」、「這個興趣反映出孩子怎樣的需要時」,他們往往就說不清楚了。這反映出教師們在選擇內容時缺少對孩子們與此內容相關的原有經驗和發展需求的關注,同時也缺少對教學內容或教材的獨特價值及教學重點、難點的分析。
2、目標的設定
無論是通過哪條途徑選擇的內容,教師們更習慣於將教材中的現成目標搬進自己的計劃中,或者按著往年習慣了的做法把過去的目標放到當前的計劃里。從表面來看,這些目標多是《綱要》或《細則》中的原話,似乎本身並沒有太大問題。但一經琢磨,不難發現這些目標表述比較空泛,幾乎是整個學期都要培養的目標,看不出與幼兒當前發展水平的聯系和針對性,而且不具有操作性。有時還會將目標與幼兒要做的事情相混淆,不清楚為什麼要讓幼兒做這件事。這反映出教師在設定教育目標時,缺少對所定目標關鍵詞的內涵的理解,缺少對幼兒要達到此目標需要具備哪些具體經驗和能力或需要經歷怎樣的發展階段的深入分析,缺少對既定教育內容所涉及到的領域關鍵經驗的具體思考。
3、過程的設計
在設定了內容與目標的基礎上,教師們對教學過程的預設一般是先考慮用什麼樣的形式比較新奇,能夠調動孩子們的興趣。然後再把過程設計成幾個步驟,或提出幾個問題試圖引發孩子的思考,但這些問題一般都會直接指向目標,提出問題的目的多是引導幼兒說出老師所預期的答案。有時也會再給孩子們一些時間讓他們自己練習、操作或者與同伴討論。最後是小結,將老師認為的很有價值的問題再跟幼兒強調一下,以確定孩子們都能說出來或展示幼兒做出來的作品。這個過程猛的一看似乎挺流暢的,但仔細想想就不難發現整個過程幾乎都是在老師的掌控下走過場,按著老師預設好的思路和答案步步推進,直至有幼兒能夠說出老師所期望的答案。這反映出教師重形式、重操作、重結果、輕過程的傾向,缺少對幼兒可能存在的不同情況、不同問題以及相應對策的分析,缺少對幼兒學習過程和學習特點的分析,缺少對教學環節與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之間關系的思考。
(二)教師習慣性備課思路背後的觀念及主要問題:
上述種種習慣性思路反映出目前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以教師為中心」的傾向。在這一傾向的影響下,他們在設計活動時的出發點、落腳點以及對教學有效性的理解,都表現出了過多關注自己的想法而忽略幼兒想法及其背後需求的觀念方面的問題。
1、以「我想教什麼」為出發點,缺少對為什麼要教這個內容和這個內容與幼兒當前的發展之間有什麼關系的思考,導致教學的盲目性。
2、認為教學過程中教師「教過了」,孩子就「學會了」,於是以教的過程替代學的過程,缺少對幼兒如何學習的以及如何幫助幼兒學會的關注和把握,導致學習的被動性。
3、以完成教師預設的教學計劃為落腳點,缺少對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即時反應的關注和對學習效果的反思,導致教學的低效性。
綜合上述分析,教師的備課過程不可或缺地包含著幾個關鍵的要素:幼兒的原有經驗與需求、教學內容、教育目標、幼兒學習反應、教師應答策略等。

二、教師在備課中需要關注的幾組關系
上述五個關鍵要素之間存在著相互關聯,構成了以下幾組關系。而這幾組關系經常是教師們在習慣性的備課思路中被忽略掉的。
1、教學內容與幼兒已有經驗之間的關系
這組關系涉及到的問題是明確誰是活動的主體。《綱要》明確指出幼兒是活動的主體,只有當教師想教的內容與幼兒的已有經驗發生關系時(可能是幼兒喜歡的,也可能是幼兒感到困難的),他們才有可能產生想學的願望和需要,也才有可能產生內在的學習動機,進而發揮出自身的主動性,後續的學習過程才會對其產生意義,而有意義的學習是有效學習的前提。所以,在教學內容與幼兒的已有經驗之間建立關系,由幼兒感興趣的或感到困難的問題切入,從幼兒需要的角度引出與之相關的學習內容,是老師們值得借鑒的思路。
2、教學內容與教育目標之間的關系
這組關系涉及到的問題是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是教師依據幼兒與此內容相關的年齡特點和發展階段來確定多數幼兒在本次活動中需要重點學習的具體經驗是什麼。教學難點是教師依據對幼兒原有認知經驗和能力水平的把握,來確定本次活動中幼兒可能會遇到的困難或自身難以突破的坎兒是什麼。確定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後,教育目標就有了更加明確的指向性,再加上落實重點和突破難點的途徑或方法,目標就容易具有操作性和可達成性了。
3、教學過程與教育目標之間的關系
這組關系涉及到的問題是教師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幼兒落實重點目標進而突破難點目標。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教師在設計活動時將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與教育目標之間緊密聯系,想清楚每一個環節的具體目的及其對於實現本次活動的重點目標所起到的作用。同時,教師也要深入思考通過什麼方式才能幫助幼兒意識到問題的關鍵,進而嘗試著去突破難點,迎接挑戰,體驗到自我努力之上的學習的愉悅感。
4、幼兒學習反應和教師應答策略之間的關系
這組關系涉及到的問題是在設計教育過程時如何使教師教的節奏適應幼兒學的節奏。這需要教師關注自身的指導策略對於幼兒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以及不同幼兒對於教師的指導會產生怎樣不同的反應,以幫助教師減少自身的主觀判斷,更有目的地思考、篩選或調整自己的應答策略,進而使自己的指導更貼近幼兒的需要,因為適合幼兒需要的指導才是所謂適宜的指導。尤其是當幼兒出現了與教師的預期不一致的反應時,教師更要關注和思考幼兒產生這一反應背後的原因,進而根據幼兒的反應靈活地調整自己的應答策略。而這一點正是教師實踐智慧的體現。
綜合上述四組關系,它們都可以回歸到一組核心關繫上來說,就是「教」與「學」的關系。處理好了上述幾組關系,教師才能最終把握好「教」與「學」的關系,也才能不斷地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三、備課過程中需要思考的問題
基於對上述問題的分析,我嘗試著從計劃的來源、教育內容的選擇、教育目標的確定以及教育過程的設計四個方面簡單地梳理出教師在備課過程中需要思考的一些問題。由於研究並不深入,所提問題並不全面、不確切,只是想為教師們提供一些思路和參考。
1.計劃來源於哪裡?回歸到哪裡?
(1)來源:教師的教育活動計劃有3個可能的出發點,即觀察/評估、確定目標、設計活動。在日常實踐中,教師們更多的從設計活動或確定目標開始,而較少從觀察/評估幼兒的已有經驗和發展水平出發來設計活動。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教師們應該更多地在日常工作中去關注孩子在生活中感興趣的是什麼,遇到了什麼樣的問題,或有什麼樣的需要等等。
2)回歸:無論教師的從哪個點出發來設計的活動,計劃的落腳點都應該回歸到孩子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落實到孩子們運用自己在各種類型的活動中所獲得的各方面的學習經驗去解決自己或他人遇到的問題,讓自己或他人更愉快、自信的生活。從更高層次來說,就是回歸到幼兒高質量的生活上。
2.選擇恰當的教育內容
在此方面教師需要思考:
(1)活動是源於幼兒在生活中關注的興趣點或遇到的問題,還是由教師提供的?
(2)如果是幼兒感興趣的或存在的問題,關注點為如何融入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當前發展水平的教育價值?
(3)如果是教師設定的內容:關注點為如何將教師關注的教育價值轉化為幼兒學習的需要
(4)對涉及到的教育內容或教材的分析:
l 是否是本班幼兒感興趣的內容及本班幼兒可能的興趣點或關注點?
l 是什麼是否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
l 與幼兒的原有經驗的結合點是什麼?
l 是否對幼兒的學習尤其是思維的發展有挑戰和思考的空間?
l 是否能整合多領域經驗的學習?
l 該教育內容的重點和難點是什麼?
3.確定適宜的教育目標
在此方面教師需要思考:
(1)與此學習內容相關的核心教育價值是什麼?幼兒需要學習的關鍵經驗是什麼?
(2)幼兒與此關鍵學習經驗相關的已有經驗是什麼(包括幼兒在情感、態度、認知和技能水平、能力發展等方面的已知、已會)?
(3)針對本次活動期望幼兒可以獲得的具體學習經驗(有挑戰性但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操作性經驗)是什麼?
(4)不同經驗和能力發展水平的幼兒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及可能達到的不同標準是什麼(對教育目標的分解)?
4.梳理有線索的教育過程
在此方面教師需要思考:
(1)幼兒與此教育目標或關鍵學習經驗相關的發展線索和學習過程是什麼?
(2)針對幼兒的學習需要和學習過程,設計哪些環節才能調動幼兒的原有經驗,並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願望(關注問題並願意嘗試解決問題)?
(3)每一個教學環節的具體目的是什麼?與教學重點(目標)之間是什麼關系?
(4)教學重點是如何貫穿在每一個環節中,並一步步接近目標的?
(5)教學難點體現在哪些環節中?突破的關鍵點在哪兒?需要用什麼方式去幫助幼兒突破?
(6)圍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每一個環節中的觀察點是什麼?(提供幾個可能的觀察點)
l 幼兒的已有經驗:如何在活動的開始環節進一步了解幼兒的已有經驗?需要觀察的是什麼?
l 幼兒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如何在後續的過程中深入了解幼兒自己的想法及其學習過程?需要觀察的是什麼?
l 幼兒的個體差異:幼兒感興趣的或困惑的問題有什麼不同?他們的想法反應出他們的已有經驗有什麼不同?他們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有什麼不同?需要觀察的是什麼?
l 幼兒當前關注的問題:如何將教師關注的問題逐漸轉化為幼兒意識到的並想要解決的問題?需要觀察的是什麼?
l 幼兒對教師介入的反應和感受:如何在活動過程中隨時關注幼兒的心理感受和需要?需要觀察的是什麼?
l 幼兒的學習效果:如何在活動的後期或結束之後了解幼兒學到了什麼,還沒有明白的是什麼?需要觀察的是什麼?
(7)如何關注到不同經驗、水平和發展需要的幼兒,如何幫助他們在原有基礎上獲得不同程度的提高,並都獲得屬於自己的成功感和自信心。
(8)該活動是否應該與其他類型的活動建立聯系?如何建立聯系?(大體包括兩個方面:提供准備或進行延伸)
l 是否需要在生活中先進行經驗的感知和積累,或在生活中進行經驗的運用?
l 是否需要在區域活動中進行經驗的准備和積累,或進行經驗的練習、鞏固與運用?
(9)是否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與家長合作的結合點在哪兒

『柒』 幼兒開展集體備課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幼兒園的集體教學活動能在較短的時間內使幼兒快樂而又有效地學習。集體教學活動開展得如何,將直接影響幼兒知識技能的獲得,智力、體力的發展,思想情感和行為習慣的培養。在近三年開展來的「蘇中地區幼兒秩序感養成之實踐研究」的過程中,我們越來越感覺到:集體教學活動要想取得較好的效果,它需要一定的秩序來維持。而秩序需要規則來維護,良好的規則是一切活動的保障。
一、存在問題
那我們幼兒園的孩子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執行規則的情況是如何呢?課題組的老師在各項集體活動中對幼兒進行了跟蹤觀察和個案分析,發現:
(一)部分幼兒規則意識比較模糊,自製力較差,活動中難以安靜地傾聽老師和同伴的講述,常常打斷別人的發言;有的幼兒的注意力會游離於活動之外,做與活動無關的事,影響集體活動順利開展。
(二)不能按要求整理、收拾材料,動作無序。活動中,部分幼兒隨心所欲,不會按老師的指令進行有序操作。有的幼兒在活動結束後,也不能及時將用過的一些操作材料如繪畫工具、樂器等放回原處,做事無條理;
(三)不能很好地與他人合作。在合作學習、小組學習或體育活動中,有的幼兒找不到新朋友,不會找空地,容易碰撞他人,造成課堂秩序混亂。
縱觀這些違規行為的發生,我們發現在集體教學中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一)集體教學活動中的規則制定不明確,從而使幼兒不知其所以然,班級常規出現混亂,影響了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
(二)幼兒沒有真正了解遵守規則的價值和意義,如上課為什麼不能隨便說話?取放材料時為什麼要有序等待等。還不能自覺地調整自己的行為去遵守集體規則,從而干擾了教學活動的有序進行,影響了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通過研究和實踐,在搜集相關資料、信息,分析自身教學優勢的基礎上,我們不斷思考著「如何培養幼兒良好傾聽習慣?」「有效提高幼兒有序操作能力的策略?」和「怎樣合理共享空間」等相關問題。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讓幼兒在親歷親為中,逐漸理解規則、內化規則,從而自覺遵守規則,以保障集體教學活動的有序、有趣和有效。
一、多種途徑,培養良好的傾聽習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注意傾聽對方講話,能理解日常用語……養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展語言理解能力。」我們發現在幼兒園組織的各項集體活動中,幼兒只有耐心傾聽老師的講述,傾聽同伴的發言,才能有意識地參與教學活動,獲取知識,培養能力,也才能保證活動的有序進行。
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小,他們的表現欲強,再加上多數是獨生子女,常常喜歡以「自我」為中心,想說就說。他們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因此,在傾聽別人發言的方面明顯存在著不足,主要表現為:不能安靜地、集中注意力地傾聽,並從中獲取有用的信息再加以反饋。我們分析:這些孩子其實並沒有掌握傾聽的具體要求,不知道傾聽是一種參與學習的過程。我們試著從幼兒喜歡的文學作品入手,通過針對性的游戲,鍛煉幼兒傾聽的能力,提升傾聽品質。
(一)故事解讀,明了傾聽的要求
故事、兒歌一類的文學作品,通俗易懂,幼兒喜歡,樂意傾聽,而且注意的時間較長。因此,在集體教學中,我們常選擇一些符合幼兒年齡特點、情節有趣、富有教育內涵的作品作為教材,如《小青蛙聽故事》、《大熊有一個小麻煩》、《我知道》、《小羊過橋》等,讓幼兒在與作品的互動中,逐漸明白傾聽的具體要求,學會耐心傾聽。
案例:語言活動《小青蛙聽故事》
老師繪聲繪色地講述一遍故事後,用誇張的表情,學「月亮婆婆」皺著眉頭、生氣的樣子,輕輕問幼兒:「為什麼月亮婆婆躲起來不給小青蛙講故事了?」沉浸在故事之中的幼兒在老師的情緒感染下,也皺著眉頭,撅著嘴巴說:「因為月亮婆婆生氣了,不高興了,所以就不講故事了!」「那月亮婆婆為什麼會生氣呢?」教師引導幼兒展開討論,小朋友紛紛表達自己的意見,有的說:「因為小青蛙不好好聽故事,呱呱亂叫!吵死了!」有的說:「因為它沒禮貌!」……接著,老師引導幼兒進行換位思考:假如你在講話的時候,被別人打斷,你的心裡是什麼感受?讓幼兒設身處地為發言者著想。接下來,老師與幼兒分別扮演「月亮婆婆」和「小青蛙」,通過語言對話和動作表演,讓幼兒直接了解傾聽的要求,即別人說話時要注意耐心傾聽,不可以隨便插嘴。要尊重發言者,學會控制自己的激動情緒,即使對他人的發言有意見,也得等別人把話講完以後再發表,這才是有禮貌的行為。通過教師生動形象地解析,幼兒很快掌握傾聽的要求和做法。
另外,我們還在教室里開設專欄,請幼兒輪流到集體面前講述,如「我高興的事兒」、「故事大王」、「天氣預報員」、「新聞廣播員」等。幼兒間互相講述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有趣事兒,孩子們非常樂意傾聽,既豐富了知識經驗,又培養了耐心傾聽的習慣。
(二)游戲強化,提升傾聽的品質
《綱要》指出: 「游戲是幼兒進行各方面學習的主要途徑。」我們知道,游戲是孩子的最愛。因此,在游戲中進行傾聽能力的訓練時最為有效的。
1.「傳聲筒」。
游戲方法:幼兒分成若干組排好隊,教師事先准備一句完整的話,(小班的語句注意要簡短易記)輕輕告訴每組排頭的幼兒,讓排頭的幼兒依次向後傳話,看哪一組的幼兒傳得又對又快。幼兒在這個游戲中會凝神傾聽,時刻注意與同伴積極配合,經常玩這個游戲可以培養孩子仔細傾聽的能力。
2.「奇妙的聲音」。
游戲方法:帶領幼兒到周圍熟悉的環境中,讓孩子們閉上眼睛靜靜地聆聽,數一數一共聽到了多少種聲音,並用語言進行描述。如我們帶孩子們來到美麗的馬洲公園,讓他們仔細地分辨周圍的聲音:「聽到一種聲音就伸出一個手指。」孩子們很喜歡這樣的游戲。他們閉著眼睛,努力集中思想,排除干擾,專注傾聽。有的孩子最多聽出了六種聲音:小朋友說話的聲音、腳步聲、汽車聲、摩托車聲、風聲、鳥叫聲等。
3.「找錯誤」,
游戲玩法:教師事先准備一段話,讓幼兒仔細傾聽,如:烏龜天上飛、白雲水裡飄、公雞會下蛋等,讓幼兒指出其中的錯誤並糾正,或者請個別幼兒說出一段話,讓大家判斷語言的對錯。這個游戲詼諧有趣,能鍛煉孩子專注傾聽和即時辨別的能力。
4.「聽指令」,
游戲玩法:老師發出指令,要求幼兒根據指令來完成任務,「摸摸**物品跑回來」,「用你的左手摸摸你的右耳朵」,「向前跳三步,往後退五步」等。這類游戲需要幼兒在傾聽的同時還要正確判斷做出反應,帶有挑戰性,頗受幼兒喜愛。
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具體情況,我們在活動中循序漸進地提出切實可行的要求,分步驟、有重點地訓練,培養幼兒耐心聽、細心聽、善於聽、喜歡聽,同時與說的能力培養結合起來,使他們傾聽的專注性、堅持性、持續性得到發展,從而保證教學活動有序開展。
二、注重引導,提高有序的操作能力
皮亞傑提出「兒童的智慧源於操作」。 兒童是在對材料的操作、擺弄過程中建構自己的認知結構的。操作活動不但能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使幼兒在自主、愉快的氛圍中獲得知識和技能,而且對於促進幼兒邏輯思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發現:幼兒只有在有序的狀態下進行操作,才能對材料產生更深刻的理解。
(一)有序地操作材料
在操作過程中,教師藝術性的語言指導能使幼兒形象地了解操作的順序和方法,從而促使幼兒積極主動參與到主動探索、有序操作的活動中來。根據各年齡段幼兒的思維(或者行動)特點,我們在語言指導方面各有側重點:小班注重形象性,中班注重層次性,大班注重條理性。
如:小班美術活動中,為了讓幼兒學會在輪廓線內順著一個方向塗色、塗滿、不塗出輪廓線外,我們用「油畫棒寶寶溜冰」或「給小動物、水果娃娃穿衣服」等方法,使幼兒較好地掌握塗色的方法和順序。
小班幼兒初次接觸繪本,還沒掌握按序翻書的技能,我們指導幼兒:書就像一列小火車,書的封面是火車頭。書裡面是一頁一頁的,就像許多小車廂,車廂里藏著很多秘密呢!我們把書一頁一頁地翻著看,就會發現書里有很多有趣的事兒,這就是車廂里的秘密。最後,把車子的「後門」(封底)關上,一本書就看好了。同時,我們還編了形象的兒歌:小小圖書真神奇,前封面,後封底,一頁一頁翻過去,有趣的事兒在書里。用兒歌配以簡單的動作,幫助幼兒學習有序翻看圖書,逐漸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有序地取放材料
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教師常需要做很多的准備工作,如:繪畫活動前准備顏料、彩筆、畫紙;手工活動時人手一份剪刀、漿糊;閱讀活動時要准備圖書;科學活動准備操作材料等等。活動過程中需要分發材料,活動結束後還需要進行收拾和整理。為了保證活動效率,避免消極等待,幼兒必需要學會有序地取放材料。
1.借用標記,按序取放
圖示法直觀、形象、生動、有趣,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容易引起幼兒注意,便於幼兒領會,有利於幼兒記住。
我們與幼兒一起設計了很多標記,如顏色標記、圖形標記等,貼在水彩筆盒子和櫃子上,讓幼兒看著標記一一對應,學會按序整理。到了中大班,幼兒的認知能力有了顯著提高,使用的標記范圍就更廣了,我們採用了數字標記、漢字標記、幾何圖形或者直接寫上物品名稱、幼兒的姓名等,讓幼兒看著自己的名字就可以取放材料。
2.依次傳遞,迅速取放
為了保證教學環節緊湊、有效地進行,我們還讓幼兒學會依次傳遞材料。
如數學活動中,當幼兒的座位呈縱向六組排列時,我們老師做「火車頭」,小朋友做「車廂」,請「車廂」一節一節開動,練習從前往後或從後往前傳遞圖書、畫冊等材料;音樂活動中,當幼兒的座位是半圓形時,請幼兒從左往右或從右往左一個接一個傳遞打擊樂器,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加快了取放速度,還鍛煉了幼兒與同伴間的合作協調能力。
3.任用「組長」,積極取放
幼兒喜歡為集體服務,更喜歡做老師的小幫手。老師們採用以小組為單位,讓幼兒輪流擔任「小組長」的方式,請他們協助老師做好集體活動前的准備工作和活動後的整理工作,幼兒很樂意參加。分組活動時,由「小組長」按序分發一部分操作材料,帶領小組成員參與活動,活動結束後,「小組長」安排大家一起收拾材料,孩子們都積極參加。時間久了,集體活動的秩序就大有改觀。「小組長」的任用既激發了幼兒動手操作的積極性,學會合理取放材料,還培養了幼兒為同伴、集體服務的意識。
三、科學組織,保證空間的合理共享
集體活動一般是在有限的環境和空間內面向全體幼兒進行的。由於幼兒的空間知覺和空間辨認能力較弱,他們在集體活動中由於不會合理利用空間,經常會發生碰撞、擁擠等無序現象。這既影響了幼兒的情緒,又干擾了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因此,培養幼兒的空間秩序感,發展幼兒與他人共享空間的意識和能力,發展幼兒在運動過程中的快速調控反應能力就顯得很重要了。
(一)藉助參照物,合理分享固定空間
在集體活動時,我們會根據活動的需要,組織幼兒圍坐成半圓形、馬蹄形、直線形等,這樣的坐位既是為了便於教師指導、觀察幼兒,同時幼兒也能自如地活動、游戲。
在小班時,由於他們的空間知覺發展不完善,我們藉助固定的點和線,以此為目標,幫助幼兒快速找到自己的位置。如音樂活動中,教師請幼兒兩兩相對做律動,為了幫助幼兒快速找到自己的朋友,教師分別請男小朋友站到綠點上,面朝圓圈上站好,女小朋友站在紅點上,和一個男孩子面對面。這樣,幼兒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同伴。中班時,我們利用地面的直線或周圍環境中的物品,如操場上的大樹、籃球架或教室里的黑板、鋼琴等作為參照物,引導幼兒迅速找到合適的位置。到了大班,幼兒的理解能力和空間知覺都有所發展,我們便取消外部條件的幫助,常藉助語言指令發出提示:「你可以選擇喜歡的小夥伴和他坐在一起游戲,但不能碰撞到別人!」或者引導他們用目測的方法找到合適的位置,給幼兒自主選擇的權利,讓幼兒共享有限的空間帶來的快樂。
(二)巧妙引導,合理使用自由空間
當幼兒參與集體游戲時,需要提供一定的自由空間,讓他們能夠與不同的夥伴交往和合作。但是在游戲中有些幼兒因交往得不到滿足,或因不會及時避讓,常會與同伴發生碰撞、擁擠,影響了游戲秩序。
因此,當幼兒因交往發生問題時,我們首先帶領幼兒討論:在游戲中怎樣才能順利找到好朋友?結合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幼兒通過交流,得出:在游戲中要想找到好朋友一起玩,首先要有禮貌,學會與別人友好協商,其次要遵守集體規則,這樣別人才願意和你合作游戲。為了教會幼兒學習避讓,避免碰撞,我們常在幼兒集體活動前先規定一個合理、安全的空間范圍,讓每一個幼兒都在教師的視線內。
如玩體育游戲「揪尾巴」時,我們要求幼兒在畫有跑道線的范圍內自由活動,玩音樂游戲《熊和兔子》時,要求幼兒在圓圈線內自由活動等,這樣既便於我們及時觀察和指導幼兒,也可以隨時注意幼兒的安全。其次,我們要求幼兒做動作時不影響他人,也不讓他人影響自己,學會避讓和保護自己。如小班體育游戲「戰勝灰太狼」中,活動開始部分「小羊羊」跟著「媽媽」出來,一窩蜂地擁擠到一起,這時,「媽媽」舉起手臂,一邊轉,一邊帶著幼兒念起兒歌:手插腰,慢慢轉,不要碰到好夥伴;手伸平,慢慢轉,不要碰到好夥伴;慢慢轉,慢慢轉,碰到朋友讓一讓。兒歌念完了,幼兒也找到了合適的位置,活動順利有序進行,充分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

『捌』 親子活動 《我是懂事的孩子》教案

教案,又稱課時計劃,通常以一節課為單位編寫,是教師實施教學活動的具體方案.編寫教案,可以使教師在備課中所考慮的多種教學活動設想,經過進一步的推敲,使之條理化、科學化,明確地體現於教案文字之中.它既是備課成果的提煉和升華,又是備課的繼續和深入.編寫教案是使教師的備課更加系統、准確和深刻的重要一步.寫成教案,又為課堂教學實踐活動提供了備忘材料. (一)教案的基本內容 編寫教案雖有一定的格式,但不能強求一律,應多從實際出發,以方便教學為宜,以提高教學質量為准.教案的主要內容有:課題、教學目的、重點和難點、課時安排、教法和教學媒體的選擇、教學過程、板書設計、課後回憶等.課題 課題是本課時所講的題目,一般要醒目地寫在一頁的首行中間.教學目的 教學目的是一篇(節)教材教學的行動綱領,是教學大綱的具體落實,也是一節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所以必須寫得具體、明確、恰當、適中,有指導作用,要防止籠統或瑣碎、偏高或偏低的現象.確定教學目的的依據,一是大綱,二是教材,三是學生.教學大綱中規定了各年級各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的具體要求,因此不能脫離大綱的指導;每篇或每節教材都有各自的特點,因此必須從具體的教材內容出發;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有差異,因此必須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總之,擬定教學目的必須有利於學生增強知識,強化智能.重點和難點

『玖』 兩小兒辯日 備課

一、談話導入
1.你們知道孔子嗎?(簡單介紹孔子。)
2.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說要謙虛實在,不能不懂裝懂。孔子又說過看一個人要「聽其言、觀其行」,也就是說,從這個人所作所為去判斷一個人,是否言行一致。那麼孔子是不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呢?剛好,《列子》中有一個故事告訴了我們。
3.板書課題,解釋課題。他們到底在辯論什麼呢?
二、讀通課文
1.試讀,將讀不準的字畫出來。
2.指名分小節讀,集體糾正讀錯的字音,讀破的語句。
3.學生齊讀。
三、精讀課文
1.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教師范讀,學生聽讀,思考他們在辯論什麼問題。
2.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先藉助注釋自由讀課文,找出不懂的地方,然後分旁白、孔子、一兒、另一兒四個角色練習朗讀課文。
3.組織交流。結合學生不懂的地方,教師相機點撥。
4.背誦課文,復述故事。
四、研讀課文
1.為什麼這兩個小兒會有相反的看法呢?引導學生結合課前搜集的資料回答。
2.假如你是「孔子」,當然你是掌握了現代科學知識的「孔子」,你會對這兩個小孩說些什麼呢?現在我們就來練習表演《新兩小兒辯日》。
3.分旁白、孔子、一兒、另一兒四個角色,四人小組合作練習創造性表演,教師巡視指導。
4.組織交流,一小組表演,其他同學做評委,結合學生的評議,教師可提出自己做孔子和學生合作表演,在表演中相機點撥課文所蘊含的道理。
五、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設計理念】
在新課標基本理念的指導下,精心組織學習活動,關注過程,為學生提供一個互動式的學習平台,通過生生合作、師生合作、同桌合作、小組合作、全班合作,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長久地保持,做到樂讀趣學,學有所得。
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重點在讀,難點也在讀。因此,在朗讀上必須有時和量的保證。特別是小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更應該多讀少講,使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從而豐富語文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
【設計特色】樂讀趣學自主感悟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引課激疑
在上課之前老師迫切想了解一個問題:咱們班是女生聰明還是男生聰明……(板書:辯)
大家辯論的非常激烈,老師發現我國的漢字非常有趣,大家看這個「辯」字,中間是個什麼部首,兩邊像是什麼?是誰聰明,事實勝於雄辯咱們在下面學習課文時一見高低。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一篇有關辯論的故事,看到這個「辯」字你想知道些什麼問題?
(由「辯」這一中心詞入手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定向研法
看老師寫課題。從課題中你已經知道了些什麼?
那麼,你認為這節課我們還應該做幾件事?(引導學生來定向:朗讀背誦譯文)
這幾件事如何去完成?
三、自學釋疑
1、范讀
好,讓我們先來把課文試著讀上兩遍,看一看能讀懂些什麼。(生讀)感覺如何,有什麼收獲?
讀不通順就是收獲,因為你已經感覺到了文言文和現代文有些不同,有哪些不同?(生談)想聽老師讀讀嗎?好,老師讀時請你認真聽聽是怎樣停頓的,你認為必要的地方可以拿筆畫一畫。(師范讀)聽懂些什麼嗎?
(必要的范讀和領讀放在學生「悱」「憤」狀態下進行,效果會更好。)
2、領讀試讀
來,先跟著老師讀一遍(出示有停頓提示的原文領讀)。
下面請大家自由朗讀幾遍,想怎麼讀就怎麼讀,搖頭晃腦地讀,前俯後仰地讀,都行,開始吧。(生自由讀,這里要給足時間。)
3、討論讀法→練讀→評讀
讀,已經通順了,我們先來看看課前提出的問題懂了嗎?(鼓勵生暢所欲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同學收獲真不小,看來多讀確實是個好辦法。
(使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多次朗讀中初步感知文章內容。)
4、合作譯文
文章的大概意思差不多讀懂了,能把原文翻譯一下嗎?大膽地告訴老師譯文中有什麼困難?
(剛才大家糾出了一群小壞蛋,這是我們譯文中的攔路虎,害怕嗎?好,下面我們就封殺攔路虎!)老師已把文章和註解搬到了屏幕上(課件)。下面我們來個小比賽,看看誰自學得好自學得快。試著嘀咕嘀咕,自己弄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可以和同桌商量解決。
男讀女譯→女讀男譯→師讀生譯
(一遍遍不同形式地翻譯,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長久地保持,做到樂讀趣學,學有所得。)
四、合作匯報
好,老師還有一個難題,(發表)生看看難不難,但老師的要求可有點難,請注意看要求(課件):
四人一小組合作填寫,共同匯報。但四個人必須用四種方式填寫表格:1 用一個字填寫;2用現代語言填寫;3用原文填寫;4 口頭敘述。
日始出時日中時
人物觀點理由觀點理由
小兒甲
小兒乙
(小組合作一表四填,一舉多得,既有讀文譯文的檢測,又有概括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還是合作創新的體現。)
五、誦讀表演
師生分角色→分組分角色
下面我們分角色朗讀,女生扮「一小兒」,男生扮「另一小兒」,老師讀旁白,咱們看看哪「一小兒」讀得好。男女生不分上下,我們再分級分角色比賽比賽。
(此環節是朗讀的基礎,重點指導語氣)
讀得不錯,下面請兩位同學上台來演一演,其它同學呢,任務就更重了——做導演。既然是導演,就要認真看演員表演得怎麼樣,並及時給予指導。好,老師演孔子(孔子本身就是老師嗎),下面我再代表《兩小兒辯日》電視劇劇組在你們中間招聘兩名優秀演員和一名解說員,有意者速來報名。(指名並徵求分工完畢)
第一次排練我們先用現代話演,這叫《新兩小兒辯日》,其它同學別忘了你是導演。當演員語言、動作等表演不到位時你可以隨時叫停,給予指導。注意,排練開始!
如果用古文來演效果肯定會更好,怎麼樣,先小組試一試。
(表演時揭示寫作特點與順序,為學生背誦做鋪墊。)
現在,誰能把這篇課文背一背呢?不要急著說自己不行,先試著嘀咕一遍,試試再說嗎。
好,誰敢站起來跟老師一起背一遍。
(使朗讀表演相輔相成,理解背誦相得益彰。)
如果你是孔子,你會如何回答?(到底一日內太陽與地球的距離有無變化?想弄明白這個問題有何辦法?誰能根據課前搜集的資料對兩種現象做出科學解釋,或者用老師這兒的「太陽」(籃球)和「地球」(乒乓球)來做以解釋。
六、自評自結
學了這篇文言文,你喜歡故事中的哪個人物?為什麼?其中孔子是一位什麼人呢?你是怎麼知道的?
(使學生從故事和人物身上受到啟發,由所查資料初步了解孔聖人,以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
回憶這堂課,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忘情地七嘴八舌地說一說:
1、本課學習重點是什麼?
2、這節課學習過程有幾個環節?
3、本節課的重點你掌握得如何?
(有總結才會有發展,及時的反饋強化有助於知識的形成與方法的掌握。)
七、探究作業:
1、把《兩小兒辯日》這個故事講給你的夥伴聽,並考考他們。(必做)
2、試著翻譯下列句子:(努力做)
(1) 三人行,必有我師。
(2)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3) 溫故而知新。
(4) 學而時習之。
(5) (簡單古文)

教學目標
1、照注釋,一字一句地通過自己努力,和小組合作,把課文讀通讀懂。
2、培養學生合作交流、認識自然,探索客觀事理,敢於思考,大膽質疑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提示課題
1、今天學習第30課《兩小兒辯日》(齊讀課題)
2、學生匯報預習收獲。
3、根據學生匯報,補充有關知識。
二、展示目標
我們已經學過文言文《對弈》,你能結合學習文言文的體會和本課要求,說說這篇課文我們該完成些學習任務?(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明確重點學習任務)
三、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學生初讀課文。
2、學生談課文大意。(教師根據學生所說將學生意見分歧較大的詞句寫在黑板上)
3、質疑:在預習過程中你有哪些不懂的問題?
(二)小組交流
1、重點理解分歧較大的詞句以及不懂的問題。
2、小組內質疑、釋疑。
(三)匯報討論,交流情況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引導學生用查字典或聯系舊知識等方法理解重點詞句,突破教學重、難點。
(1)住關鍵詞理解句意。
如:「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中「以」、「去」各是什麼意思?你能把它們的解釋放在句中說這名話的意思嗎?
(2)聯系舊知識理解詞意。
(3)古單音節詞變為雙音節詞理解詞意。
如「孰為汝多知」中「為」在這兩課的注釋中有「說」、「是」等意思,它們用在這兒恰當嗎?想想現在「為」一般可組哪些詞,它在這句話中是什麼意思?
同樣的,「知」可以變成什麼詞?
(此外,「問其故」可補充主語孔子;「車蓋、盤盂」不必照注釋說,可直接說名稱┅┅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明白:只要解釋清楚、通順,可創造地採用多種方法理解詞句。)
(四)再讀課文,理解內容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同桌互說。
4、指名說。
5、集體評說。
6、想一想:這兩個小孩爭的是什麼問題,他們各自的理由是什麼?
7、引導學生理解兩個小孩是根據不同的感覺說明地面距離太陽的遠近。
8、你同意他們的意見嗎?(引發學生爭辯,根據學生回答引導學生收集資料,將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
9、剛才你們已經深入理解了內容,你們能把這個故事表演出來嗎?(學生運動自由組合表演,在表演過程中指導學生把兩個孩子說話的語氣表演出來。)
10、大家再讀讀這篇課文,看誰能把兩個孩子說話的語氣給讀出來,齊讀課文。
(五)自方法,背誦課文
1、理解課文結構,即先講什麼,再講什麼,最後講什麼。
2、自己背誦課文,比比誰背得快,背得巧。
3、指名背誦,說方法。
4、集體背誦。
5、總結全文。
重點總結同學們在學習文言文時所用方法,充分肯定學生見解,激發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興趣。
四、作業
1、抄寫生字。、
2、查閱有關資料,用科學知識解答兩小兒提出的問題。
3、向學生推薦閱讀《女媧補天》、《誇父逐日》等文言文。

板書設計:
日初 盤盂
日初遠 日中 車蓋
孔子不能決也 孰為汝多知乎?
日初 滄滄涼涼

教學目的:
1.了解孔子的生平資料。
2.學習本文的生字。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齊讀課題
2.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中一共講了哪幾個人物?(孔子、兩個小孩)
二、介紹資料,了解背景知識。
1.孔子是什麼時候的人?
學生甲: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於公元前551年,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中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學生乙:孔子從小生活在貧困之中,與寡母相依為命,學會了干不少「卑賤」的雜活。後來做過委吏(管倉庫)乘田(管畜牧)等小官吏。直至受魯國叔臣季氏賞識,做了魯國司寇,才進入大夫的行列。
學生丙:孔子熟讀古代文獻典籍,並整理好向弟子傳授,他打破了春秋末期以前的學在官府的狀況,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為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學術繁榮局面開了先河。
三、初讀課文,糾正字音。
1.自由讀課文,找出不認識的字,通過查字典解決。
2.指名讀文,糾正字音。
四、學生字。
1.分小組學習生字。
2.交流匯報。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能根據課後注釋疏通文意。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並復述故事。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同學們,平時你注意觀察過太陽嗎?說說你的觀察結果。今天要學的這篇課文就是討論這個問題的。
二、初讀課文,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
三、細讀課文,理解句意。
1.學生對照注釋,自學課文,並找出不理解的字。
2.分組學習,交流學習成果。
3.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做出解釋。
第一自然段: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1)游:在這里指游歷說服,走訪各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
(2)小兒:小孩。
(3)其:指兩個小孩辯論、爭論這件事。
(4)指名讀這一段話,試著說說這段話的意思。
(孔子東游,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論,便問他們為什麼爭論。)
第二自然段: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午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1)第一個孩子的想法是什麼?讀一讀原文。
(2)始出:剛剛,開始升起來。
(3)也:語氣助詞,表示判斷成解釋的語氣。
(4)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一個孩子的看法。(他認為太陽剛剛升起來的時候離人很近,可是到了中午的時候離人很遠。)
(5)再說說第二個孩子的想法。(他認為太陽剛升起來的時候離人遠,可是到了中午的時候離人很近。)
第三自然段: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1)第一個孩子為什麼會認為太陽初升時離人近,中午時離人遠?讀一讀他的理由。
(2)如:好像。此:這。乎:助詞,表示疑問,跟「嗎」相同。
(3)說一說他有這樣看法的理由。(太陽剛初升時大得就像車蓋,到了中午的時候,就像盤盂,這不是遠的小而近的大嗎?)
(4)有感情地讀讀這個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1)第二個孩子為什麼會認為太陽初升時離人遠,中午時離人近?
(2)說說他有這樣想法的原因?(太陽剛初升時陰陰冷冷,到了中午太陽熱得就像把手伸進熱水裡去。這不是離著近的熱,而離著遠的涼嗎?)
(3)有感情地讀讀這個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1)為:說。
(2)說說最後一個自然段的意思。
(孔子不能判斷。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知道得多呀?」)
四、分角色朗讀課文。
五、以表演的形式復述課文內容。(一個演孔子,兩個演小孩兒,一人當旁白。)

教學目標
1.根據課後注釋理解文章內容,並反復誦讀課文,產生自己的獨特感受,力爭達到「熟讀成誦」。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產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感受兩小兒的聰明可愛及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解讀課題。
1.齊讀課題。
2.借已學過的古詩詞引出對「日」字的理解。
(1)引導學生背誦含有「日」。字的詩句。
(2)簡釋詩句中「日」字的意思。
(3)引導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理解課題,並導出「兩小兒在爭論太陽的什麼」這個問題,便於下一步展開對課文的深入學習。
(點評:古今漢字的字意有近似之處。就從課文的標題來看,古今含義就大致相同。因此,假以耳熟能詳的古詩詞「溫故知新」,學生就可以悟出題旨,並消除學習文言文的畏難情緒。)
二、反復誦讀,疏通文章。
1.暢談感受,明確方向。
(1)給出機會讓學生暢談初次接觸文言文的感受,並及時歸納和小結,啟發學生思考解決疑難的方法。
(2)根據各自己有的經驗,提出學習課文的方法。
2.合作學習,疏通文章。
(1)提示學生採用適當的方法,把課文讀懂、讀通順。
(2)選取適當的學習方法,通過小組協作,疏通文章。
3.檢查學習效果。
(1)請學生參考注釋,用現代口語復述故事,並根據學生復述的狀況進行即席點撥。
(2)復述故事。
(3)出示一組選擇題,讓學生選定兩小兒辯斗的焦點,即解開上課之初的問題——「兩小兒在爭論太陽的什麼?」
(4)通過「寫題板」的形式,快速表達各自的選擇結果。
(5)在學生基本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淺談」對重點詞——「笑」的理解,並適時點撥。
(6)藉助媒體畫面展示全文。反復誦讀,共同感受古文的「韻律美」,以期達到熟讀的效果,為深入理解課文鋪平道路。
(評: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動口、動腦,感受誦讀古文的樂趣。在多次誦讀中,學生既能感悟文言文的特點,又能明確下一步學習的方向。)
三、品讀課文,感悟寓意。
1.小組合作,弄清「辯斗」的觀點及理由。
(1)從文言文「簡潔」的特點入手,引導學生弄清兩小兒「辯斗」的內容,分清「辯斗」的觀點和理由。
(2)通過小組協作,分清「辯斗」的觀點和理由。
2.檢查學習效果並品讀課文。
(1)在學生分別匯報兩小兒觀點和理由的同時,完成板書。並再次指導學生反復品讀。
(2)反復品讀,品出對「笑」字的深入感悟。
(點評:在合作學習中讓學生分清觀點和理由,並感受兩小兒爭論的氛圍,激發學生邊讀邊想。在反復誦讀之後,促使學生對兩小兒之「笑」有深入、獨特的感悟。並通過談論、誦讀等形式,展現學生對課文的「個性化感悟」。)
3.嘗試性背誦,力爭達到「熟讀成誦」。
四、聯系實際,理解題旨。
1.解開「辯日」之謎。
(1)提出「辯日」孰是孰非的問題。
(2)通力協作,解開「辯日」之謎。
(3)運用媒體手段「印證」學生的解釋。
2.理性看待「孔子不能決」。
(1)引導學生談論對「孔子不能決」的看法。
(2)針對「孔子不能決」各抒己見,從而感受兩小兒的聰明可愛及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點評:教學中為體現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一目標的落實,精心組織「如何看待孔子不能決」的教學活動,促使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在熱烈的討論之中悟出「知識無窮、學無止境」的道理。)
五、回味「辯日」,師生漫談。
1.回味「學習歷程」,書寫心得。
(1)小結本節課的「學習歷程」,啟發學生寫出各自的收獲和體會。
(2)通過「寫題板」的形式,簡明小結自己「個性化」的情感體驗。
2.漫談體會。進行高效的師生互動與交流,拓展各自「個性化」的情感體驗。
(點評:引導學生回味本節課的「學習歷程」,為的是啟發他們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去體驗,並用最簡潔的表達形式來表達自己的體驗。這種體驗是自主和個性化的;它始於「辯日」,但期盼孩子們能超越「辯日」水平。)
六、布置作業,課後延伸。
1.熟練背誦《兩小兒辯日》;
2.向親朋復述故事,並聆聽他們的體會。
(評:「背誦」、「復述」和「聆聽」,融語文課程中「積累」和「實踐」等多種目標於一體,將有限的課堂教學加以拓展,而學生也必將在拓展中再次受益。)

附板書設計:

學習目標:
1.學生能利用課後注釋和查字典的方式疏通文意,
2.培養學生朗讀、背誦文言文的能力和比較文言文與現代白話文的特點。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古人為認識自然,探索真理而善於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讀出古文的韻味,理解孔子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和兩小兒勤於動腦,大膽探索真理的精神。
學法引導:
讀熟課文,看注釋理解句意,不懂得意思教師點撥,體會課文內容,兩兒爭辯的是什麼內容,他們各自的理由是什麼?結合資料,用科學知識回答兩小兒提出的問題,使學生認識到做學問就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教學教法:
樂讀趣學自主感悟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引題、釋題。
1.兩個辛字中間加上什麼分別可構成一個怎樣的字?
2.區分「分辯」和「分辨」的意思,引出課題,生讀課題,釋課題。
二、初讀感知。
1.課前預習課文。能說一說讀古文的感覺嗎?
2.想聽老師讀讀嗎?師范讀,提出傾聽要求(課件出示原文)
3.聽懂些什麼嗎?(從讀法上)
4.教師領讀,(課件出示有停頓提示的原文)
5.學生自由練讀,選擇自己認為讀的最好的一句或一段讀給大家聽[師隨機點撥]全班大聲齊讀課文。
6.讀通順後,解決剛才學生讀古文時困難中難讀這一點,學生提出解決辦法老師並相機板書
三、質疑,指導學法。
1.俗話說的好「書讀百遍會怎樣?」而通過剛才咱們那麼幾遍的讀,你知道他們在辯論太陽的什麼呢?你是怎麼讀懂的?
2.讓學生區分文言文和白話文不同之處,從而總結出學習本課的學習目標,[師板書]
3.讓學生總結出完成學習目標所要採用的方法,更進一步指明如何學習文言文。
四、精讀課文,解疑全文。
1.學習第一段,由學生說出整句話的含義,重點讓學生理解「游」字。
2.讓學生區分兩小兒,由此引出兩小兒辯論的內容,學習第二小節。
①從「也」字入手,指導學生朗讀。
②學生釋意,老師隨機板書。
3.小結,讓學生明白兩小兒辯論的內容就是太陽的遠和近。
4.合作學習三、四小節。
(1)讓學生用不同的符號圈劃出兩小兒辯論太陽遠近各自的理由。
(2)小組間練習朗讀,採用你讀他譯,他讀你譯的方式(師生進行評價)
(3)重點學習「探湯」讓學生理解什麼是古今兩義,課件出示「孟」和「蓋」的圖片,並指導「孟」的書寫,理解句意後指導朗讀。
(4)課件出示「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兩句話。讓學生找出兩句類同之處,(從句式上,內容上)指導學生讀出反問,自信的語氣,並小結出兩小兒各自的理由(遠小近大,近熱遠涼)師板書讓學生達成背誦的效果。
5.學習最後一小節。
①這時候兩小孩子問孔子,孔先生,你說我們兩個到底誰說的對呀?孔子能判斷嗎?能決斷嗎?古文怎麼說
②解釋「熟為汝多知乎?」孰是什麼?為是什麼?汝是什麼?多知又是什麼?連起來就是?
③學生試背這兩句話,並提出兩小兒說這句話時態度怎麼樣?
五、研讀課文,讀後明理。
1.讓學生重點理解兩小兒對孔子的態度。
(1)教師提供資料讓學生明白太陽離我們遠近的有關科學知識,並讓學生當堂概括。
(2)學生提供孔子的資料,老師對孔子進行評價。
(3)師生互動後課件出示孔子說過的話,讓學生懂得孔子回答不出其實就體現了他「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學習態度。
(4)讓學生理解兩小兒對孔子的笑,是在笑什麼?並指導朗讀。
2.拓展延伸,讓學生書寫感想,學習孔子實事求是和兩小兒善於動腦,大膽探索真理的精神。
六、交流學法,誦讀全文。
1.同學們我們初讀古文收獲就如此之大,從這篇古文中,讓我們認識到學古文其實要做到的就是「反反復復讀課文,聯系注釋講文意,過論交流明道理」(課件出示)
2.生讀課件內容。
3.師小結後,全班在音樂的伴奏下誦讀全文,結束課文。

板書設計:
兩小兒辯日
一兒 近(大) 遠(小)
一兒 遠(涼) 近(熱)
孔子不能決也

[個人簡歷]
王慧娥,女,1974.12,出生於西藏。1995年-2006年拉薩市實驗小學擔任班主任和藏語班語文教學,校課題研究員和拉薩市小語文教育學會會員。拉薩市首屆賽課一等獎,市級教學能手,2005年獲全國小學語文研究會先進工作者,2006年8月撰寫的論文代表西藏參加貴州省安順市舉行的論文研討會,論文多次在市級刊物上發表。

『拾』 教小孩子畫畫怎麼備課

小孩子畫畫能增強孩子的想像力,開發智力!下面我簡單教你幾種。內

畫畫工具和原料.

紙和彩筆容

方法和步驟.

1:先畫一個大一點的圓圈(頭);

2:在大圓圈裡再畫一個小圓圈(眼睛);

3.在大圓圈的右下邊畫一個橢圓(翅膀);

4.畫上嘴;

5.在大圓圈的下方畫一個橢圓(另一翅膀);

6.按上尾巴。

閱讀全文

與孩子備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