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專升本有哪幾種形式
專升本分為兩種形式:第一類是普通高等教育專升本,考試對象僅限於各省、直轄市、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專科應屆畢業生。個別省份的命名有所差別,如河北省稱為普通高校專接本,廣東省稱為普通高校專插本,江蘇省稱為普通高校專轉本,其餘省份皆稱為普通高校專升本。
第二類是成人高等教育專升本,其擁有四種途徑:包括自考專升本、成人高考專升本(分業余和函授兩種學習方式)、網路教育專升本(遠程教育)、開放大學(原廣播電視大學)專升本。
考試科目:
一、高起本:
1、文史類〔含外語(文)、藝術(文)、體育(文)〕:語文、數學(文)、外語、歷史地理綜合(簡稱史地)。
2、理工類〔含外語(理)、藝術(理)、體育(理)〕:語文、數學(理)、外語、物理化學綜合(簡稱理化)。
二、高起專:
1、文史類〔含外語(文)、藝術(文)、體育(文)〕:語文、數學(文)、外語。
2、理工類〔含外語(理)、藝術(理)、體育(理)〕:語文、數學(理)、外語。
三、專升本:
各科類統考科目為政治、英語和一門專業基礎課。
1、文史類:政治、英語、大學語文。
2、藝術類:政治、英語、藝術概論。
3、理工類:政治、英語、高等數學(一)。
4、經濟管理類:政治、英語、高等數學(二)。
B. 急求教案包括小中高大學語文任意階段的一節內容,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設計,教學過程
這是我最近在幫別人寫教案,在網上找到的,與你分享一哈哈~~~
《我與地壇》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 殘疾後 在地壇的啟示下對生命產生 新理解、新感悟的歷程。
2、理解母愛的深沉偉大和孩子痛悔。
3、品味文章深沉綿密的語言特色。
【教學重點、難點】
1、 篩選信息,理解把握課文涉及的對生死和親情的感悟的內容。
2、 評價作者在文中表達的對生死和生活的態度。
3、體會作者筆下地壇寧靜肅穆、生機盎然的美。
【教學設想】
這是一片課內自讀文,教師引導學生通過速讀把握文章概要,通過細讀與反復吟誦重要語段體味語言的深沉綿密和領會思想的深邃。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播放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命運》)同學們,請告訴老師你聽到的樂曲是什麼,它的作者是誰?(學生回答,貝多芬)對,就是那個雙耳失聰、雙目失明卻依然不向命運低頭的貝多芬。他曾經說過:「我要緊緊扼住命運的咽喉,它休想叫我屈服。」這是多麼堅強的意志力啊!現實生活中還有許多象他一樣向不幸命運抗爭的人。今天我們就走近作家史鐵生,一起體會他用十五年時間參悟的生命價值《我與地壇》。
二、作者簡介
史鐵生(1951~),作家,中國作協會員。生於北京,文化大革命初期他響應號召到陝西務農。21歲時,因積勞成疾導致下肢癱瘓。住進醫院的那一天正是他的生日。但他身殘志不殘,返回北京後潛心寫作,在與命運的搏鬥中,憑著頑強的毅力,創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文字作品。 代表作有《我與地壇》《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奶奶的星星》《插隊的故事》 《夏日的玫瑰》《合歡樹》等。其作品多次在全國獲獎,並有英法日文譯本在國外出版。
21歲正是狂妄的年紀,忽然殘廢了雙腿,對他的打擊多麼深啊。世界在瞬間崩塌,如何重新找到生活的目標,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氣?史鐵生用了十五年的時間長久地思索,他潛心讀書,致力寫作,終於成長為一個具有哲學家思想的作家,但這中間的過程卻是多麼地痛苦而又復雜。史鐵生的作品,包括他的小說、散文均貫穿了一點,那就是「對生命的解讀」本篇正是他這方面的代表作。
三、整體感知
(一)析題
我與地壇,抒情散文,借地壇抒寫自己的痛苦、復雜、深沉的感情。
(二)提問:
1。幾個部分?總體上看,各部分作者所寫的對象及特點是什麼?
2.這樣寫有何作用?
答:(一)地壇 對象 (二)母親
∣ ∣ ∣
荒蕪但並不衰敗 特點 堅忍、毫不張揚
∣ ∣ ∣
生命感悟 作用 生存啟發
四、精讀分析
1.閱讀課文第一節與第五節第一句話,說一說作者與地壇的遭遇有何相似之處?
答:我…… 提到過一座廢棄的古園…… 荒蕪冷落得如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記起
我兩條腿殘廢後的最初幾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間,幾乎什麼都找不到了,我就搖了輪椅總是到它那兒去……
地壇被人遺棄同病相憐作者被社會遺棄
2.第一部分有幾處關於地壇的景物描寫?有什麼特點?
答:雕欄玉砌不復在 蒼松翠 柏樹幽
四壁朱顏改 野草荒藤樂悠悠
殘陽 正紅
廢園 沉靜
蜂飛 蟻動 瓢蟲升空 金蟬脫殼
露珠滾動 滿園草木競相榮
∣ ∣
古舊 荒蕪 特點 生生不息
∣
荒蕪但並不衰敗
3.它們引發作者怎樣的思考?
答:引發了作者的三個思考即(1)我該不該去死?
(2)我為什麼要出生?
(3)我應該怎樣活?
4、針對第一個問題地壇給了我什麼啟迪?(找出關鍵句)
答:「一個人,出生了,這就是一個不再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
弱小的生命,甚至連生命都算不上的「露水」仍然勇敢頑強的活著,給了我生命的感悟:熱愛生活、珍愛生命。園中的小昆蟲和構成昆蟲生長背景的草木,它們全很卑微,可是它們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自然法則生存著,它們不在意自己棲息地的」荒蕪」,反而是由於它們的存在,到使這里不再衰敗,這些原來不能引人注意的現象讓作者發現了原先不曾想過的樸素道理:即生不由自己決定,死也不該由自己決定,人活著就應順從自然。所以我雖然雙腿殘疾,也要順應自然 不應去死。
5、作者在地壇「想了好幾年」,終於找到了答案,解答了生與死的問題。地壇幫他解決了為什麼生的問題。接下來最關鍵的問題是怎樣活下去?——為了什麼活下去?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活下去?怎樣面對冷酷、殘忍、不公平的命運?從課文的景物描寫中體會地壇對作者的影響。
答:(1)、「四百多年裡,它一面剝蝕了古殿檐頭浮誇的琉璃,淡褪了門壁上炫耀的朱紅,坍記了一段段高牆又散落了玉砌雕欄,祭壇四周的老柏樹愈見蒼幽,到處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盪。」「那時,太陽循著亘古不變的路途正越來越大,也越紅。在滿園彌漫的沉靜光芒中,一個人更容易看到時間,並看見自己的身影。」
地壇在等待「我」來臨的四百多年裡除去了身上所有人工的雕琢,磨滅了身上的浮華與光芒,讓生命 顯露出 本真的模樣,以便讓「我」看到人生的真相。又在「我」入園的時候, 讓「我」看見那亘古不變的夕陽,讓我在滿園沉靜中 看到時間、認識自己。
(2)、「蜂兒如一朵小霧穩穩地停在半空;螞蟻搖頭晃腦捋著觸須,猛然間想透了什麼,轉身疾行而去;瓢蟲爬得不耐煩了,累了祈禱一回便支開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樹幹上留著一隻蟬蛻,寂寞如一間空屋;露水在草葉上滾動,聚集,壓彎了草葉轟然墜地摔開萬道金光。」「滿園子都是草木竟相生長弄出的響動,悉悉碎碎片刻不息。」
地壇向我展示了一個鮮活靈動的生命世界,讓我意識到不管怎樣微弱纖細的生命主體都有它自身的價值,都有屬於它的歡樂、悲傷及情趣,這是任何其他生命都無法替代的。生命的自得其樂促使「我」認識到每一個個體生命都有屬於自己的那份生命的喜悅。當然,人也不例外。
(3)、「譬如祭壇石門中的落日,寂靜的光輝平鋪的—刻,地上的每一個坎坷都被映照得燦爛;譬如在園中最為落寞的時間,—群雨燕便出來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蒼涼;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腳印,總讓人猜想他們是誰,曾在哪兒做過些什麼、然後又都到哪兒去了;譬如那些蒼黑的古柏,你憂郁的時候它們鎮靜地站在那兒,你欣喜的時候它們依然鎮靜地站在那兒,它們沒日沒夜地站在那兒從你沒有出生一直站到這個世界上又沒了你的時候;譬如暴雨驟臨園中,激起一陣陣灼烈而清純的草木和泥土的氣味,讓人想起無數個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風忽至,再有——場早霜,落葉或飄搖歌舞或坦然安卧,滿園中播散著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地壇在不斷地變化中顯現出永恆的一面,讓「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永恆。盡管十五年來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地壇不斷地被不懂其價值的人雕琢、破壞,但生命自身的力量在每一個細微處滲透出來,直達人內心的深處。無論的賦予萬物生機的太陽,還是一群高歌的雨燕;無論是孩子的腳印,還是默默佇立的古柏;甚至暴雨前草木泥土的芬芳,甚至秋風忽至時落葉的歌舞與氣息都深深地打動 「我」;最博大與最纖細,最沉靜與最輕盈,最古老與最年輕,都在地毯上留下了只屬於自己的身影; 地壇上不斷上演著季節的 離去與來臨;所有這一切都鑒證了生命本身的律動的真實。那麼,我應該怎樣活著?
6、分析六個譬如「譬如落日。。。。。。譬如雨燕。。。。。。譬如雪地腳印。。。。。。譬如古柏。。。。。。
譬如草木和泥土的氣味。。。。。。譬如秋風」以上六句是說古園形體被肆意雕琢,有些東西卻不能改變,請聯系作者經歷、遭遇說說文句的含義是什麼?
答:六個「譬如」,從夕陽的燦爛、雨燕的高歌、孩子的腳印、蒼黑的古柏、暴雨中草木泥土的氣味、秋風里落葉的味道,可以感受到他對生命的熱愛和對人生應該有所作為的信念。告訴我們古園形體被肆意雕琢,有些東西卻不能改變,就如作者雖然身體殘疾,但志不能殘,應該堅強地活著
五、結合事例談談你對生命的苦難的看法。
事例1:美國總統林肯21歲時經商失敗,22歲參選洲議員失敗,24歲時經商又失敗,26歲喪妻,他傷心的幾乎崩潰,到49歲時,他先後經歷了10次競選失敗,但他並不氣餒,到52歲時,終於當選了美國總統。(戰勝困難)
事例2;世界著名的走鋼絲人卡爾華倫達曾說:「走鋼絲才是我真正的人生,其它的都只是等待,他每次都以這種態度來走鋼絲,每次都非常成功。但是,1978年他在波多黎各表演時,從75英尺的鋼絲上掉了下來死了,令人十分不可思議。後來也是走鋼絲的華倫達太太說出了原因。在表演的前三個月,卡爾華倫達開始懷疑自己「這次可能會掉下去。」他把精力用在避免掉下來上,而不是用在走鋼絲上。 躲避苦難
事例3:桑蘭被譽為中國的「跳馬王」。但在1998年7月21日的美國紐約第四次友好運動會的體育賽場中,只是一次賽前訓練,17歲的桑蘭由於一個沒有做完的手翻轉體動作,桑蘭結束了她的體操生涯。她的傷勢非常嚴重:第5-7頸椎呈開放性粉碎性骨折,百分之七十五錯位,中樞神經嚴重損傷,雙手和胸以下失去知覺。但她從醒來之後,就沒有流過一滴眼淚,從她重新面對公眾的目光那一刻起,她的面容就永遠浮現著燦爛的微笑。現在她是清華大學附中的學生。她正站起來,新的人生畫卷正在展開。 笑對苦難
事例4:美國加州的一位模特在1983年出了車禍,摔斷了被她視為最大本錢的兩條腿,她並沒有絕望,而是充滿信心地來關心周圍的事情。當她以輪椅代步時,她發現自己使用的輪椅很不方便,就找了兩位從事工程技術的朋友改良其功能,將它變為很好用的輪椅,並推銷給殘疾者使用,不到兩年,她的公司已經成為加州業績最好的公司之一。 利用苦難
事例5: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腹地,有一片純沙漠地帶。所謂的純沙漠,就是年降雨量不足一百毫米,又沒有水灌溉的地方。然而,就在這無雨無水,乾旱,鹽鹼,人稱「死亡之海」的沙漠里,卻有著一種古老樹種----胡楊樹。無論是站著的胡楊還是身軀彎曲或者撲倒在地的胡楊,在它的腳下,均不見有一棵小草在生長。乾裂得張著大口的地面上,弧形的裂紋,一環套一環,直接蒼天。胡楊樹,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面對不幸,面對坎坷,它們竭盡全力抗爭,顯示出生命超乎異常的偉大。 抗爭苦難
-----《准備十八歲》袁麗娟
六、教師小結本課的思想內容:
1.關心殘疾人
2.珍愛生命
3.奇跡多是在惡運中出現的。
七、布置作業
1、抄寫文中景物描寫部分和作者對生死看法部分。要求字跡工整、書寫規范,晚自習下課前上交。
2、預習文章第二部分。
⑴找出文中關於母親心理活動的語句。
⑵作者對母親的態度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3、板書設計:
雕欄玉砌不復在 蒼松翠 柏樹幽
四壁朱顏改 野草荒藤樂悠悠
殘陽 正紅
廢園 沉靜
蜂飛 蟻動 瓢蟲升空 金蟬脫殼
露珠滾動 滿園草木競相榮
∣ ∣
古舊 荒蕪 特點 生生不息
∣
荒蕪但並不衰敗(身殘志堅,堅強地活著)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史鐵生在觀察與反省個人的遭遇後,漸漸看清了生命個體中必然的真相: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當他在獲得頓悟之後,就逐漸地將眼光投射到他身邊的人上。此時,他發現其實母親所承受的苦難是自己的雙倍;他發現母親的愛原來一直像空氣一樣彌漫在他的周圍,供給他呼吸,而他卻毫無知覺。
二、體味母親的「苦」
1、文中幾次出現「現在我才想到」、「許多年以後我才漸漸聽出」之類的話,表現的是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
(對母親的深深的歉意,自己痛徹心肺的悔恨與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
2、第二段以「知道」構成的排比表現的是什麼?與後面的「只是不知道」形成對比,體會其中的意味。
(母親的善解人意,母親對兒子的疼愛、理解、體諒、寬容。對比以及後面的內容則表現母親在苦難面前的沉重、無助和默默支撐的忍耐)
3、請大家找出並輕讀母親的心理活動 。(檢查預習)
「她知道我心裡的苦悶,知道不該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裡結果會更糟,但她又擔心我一個人在那荒僻的園子里整天都想些什麼。」
「母親知道有些事不宜問,便猶猶豫豫地想問而終於不敢問,因為她自己心裡也沒有答案。她料想我不會願意她限我一同去,所以她從未這樣要求過,她知道得給我一點獨處的時間,得有這樣一段過程。她只是不知道這過程得要多久,和這過程的盡頭究竟是什麼。」
「……,反正我不能不讓他出去,未來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園子里出了什麼事,這苦難也只好我來承擔。」
「她有一個長到二十歲上忽然截癱了的兒子,這是她唯一的兒子;她情願截癱的是自己而不是兒子,可這事無法代替;她想,只要兒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確信一個人不能僅僅是活著,兒子得有一條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這條路呢,沒有誰能保證她的兒子終於能找到。——這樣一個母親,註定是活得最苦的母親。」
2、為什麼作者要說「這樣一個母親,註定是活得最苦的母親。」?
她理解兒子,知道在這種時候應該讓他自己出去走走,老呆在家裡反而不好;她也知道有些事理 兒子需要自己去想,去斟酌,她不想驚擾兒子。但是 出於一個母親對孩子本能的、刻骨銘心的愛,她又無法不為兒子的生命擔憂,她幾乎是整日整夜處在痛苦、驚恐當中。只要兒子不在家,她就心神不寧坐卧難安;當兒子回家後,她想問兒子內心的想法到底怎樣,有什麼打算,卻又害怕增加兒子的壓力而終於不敢問。同時,她還希望兒子能夠找到一條實現個人價值的路,走向他自己的幸福。但這其中又有多少成功的可能呢?她的內心一直被這種矛盾反復糾纏而痛苦萬分。
「我」所承受的,是我自己的不幸;母親不但要承受「我」的痛苦,還要承受不能將這種痛苦現於形色的痛苦。她不但要隨時准備接受兒子自殺的噩耗,還要想兒子今後的人生道路該怎樣走。因此,作者說「這樣一個母親,註定是活得最苦的母親。」
三、體會「我」的懂得與後悔。
1、早先的時候,我對母親的愛是什麼態度?找出文中相應的語句。
⑴「那時她的兒子,還太年輕,還來不及為母親想,他被命運擊 昏了頭,一心以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兒子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來不及為母親想,甚至來不及體會到母親的痛苦。 此處用「她的兒子」而不用「我」,第三人稱替換了第一人稱,採用了一種遠觀的態度,表現了對自己的否定。
⑵「曾有過好多回,我在這園子里呆得太久了,母親就來找我。她來找我又不想讓我發覺,只要見我還好好地在這園子里,她就悄悄轉身回去,我看見過幾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見過幾回她四處張望的情景,她沒看見我時我已經看見她了,待我看見她也看見我了我就不去看她,過一會我再抬頭看她就又看見她緩緩離去的背影。我單是無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沒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樹叢中,樹叢很密,我看見她沒有找到我;她一個人在園子里走,走過我的身旁,走過我經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經找了多久還要找多久,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決意不喊她——但這絕不是小時候的捉迷藏,這也許是出於長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強或羞澀?」
母親很為我擔心,但她又不想驚擾兒子,所以她在兒子面前從來不表現出自己的擔憂。當她在家遲遲等不到兒子,就來園子里找。找不到兒子時,她焦灼、茫然不知所措;一旦看到了兒子,她又克制住自己內心想讓兒子回家的沖動,悄悄地離開。而「我」,出於倔強、羞澀等復雜的原因,躲著母親,拒絕與母親的交流。母親懂得兒子的心理,兒子卻不能體諒、回應母親的心,等到自己能 懂得母親的時候,卻已經來不及了。(輕聲齊讀劃線部分)
2、我從事寫作與母親有什麼關系?
「回想自己最初寫小說的動機,雖不似這位朋友的那般單純,但如他一樣的願望(指想讓母親驕傲)我也有,且一經細想,發現這願望也在全部動機中佔了很大比重。」
「 在我的頭一篇小說發表的時候,在我的小說第一次獲獎的那些日子裡,我真是多麼希望我的母親還活著。」
為了讓母親驕傲,想讓母親能夠分享自己的快樂,是母親能因我而感到幸福。這是「我」感受到了母親生命的沉重與痛苦,希望能夠給她帶來一點亮色作為微薄的回報。而母親則是希望我能夠找到一條通向自己幸福的道路,無論是寫作或者干別的什麼,都應該踏實而不張揚,以堅忍的意志面對艱難的命運。
3、文中記錄了母親離去後,我搖著輪椅在園中度過的一天,作者為什麼要這么寫?
「 搖著輪椅在園中慢慢走,又是霧罩的清晨,又是驕陽高懸的白晝,我只想著一件事:母親已經不在了。在老柏樹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頹牆邊停下,又是處處蟲鳴的午後,又是烏兒歸巢的傍晚,我心裡只默念著一句話:可是母親已經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沒,坐起來,心神恍惚,獃獃地直坐到古祭壇上落滿黑暗然後再漸漸浮起月光,心裡才有點明白,母親不能再來這園中找我了。」
從清晨到白晝,從午後到傍晚,從日沒到月升, 「我」走遍了這院子的每一個角落 ,一切都像往常一樣,但是母親卻已經離開了「我」,一切都不曾改變,但母親卻永遠不會再來找「我」了。「我」的內心充滿了失落與惆悵,正如當初母親尋找「我」時的焦灼與茫然。到此時「我」已經真正懂得母親 那份真摯、深沉、毫不張揚的愛對「我」來說有多麼重要。但是,已經來不及了。
四、輕讀這部分的最後一段,仔細品味最後一句話的深情。
「多年來我頭一次意識到,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過我的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
這句 形象地表現了母親在「我」生命中的重要性——在「我」的每一寸進步中都凝聚著母親的心血,孩子不管走到哪裡,都走不出母親的心。母親的關愛像一顆會發芽的種子,不知不覺它就埋下了土地,然後 潛滋暗長。直到有一天,成熟了的心靈才突然發現,母親的愛原來已經長成了一棵蒼翠的松柏,一直為「我」遮風擋雨。「我」在此時的頓悟與這一部分的首段「現在我才想到,當年我總是獨自跑到地壇去,曾經給母親出了一個怎樣的難題。」遙相呼應,完成了作者對母愛的詮釋。
五、作業
1、閱讀《課外讀本》中《我與地壇》的其餘部分,並且抄寫第三部分。
2、讀完《我與地壇》全文後試回答:經常來地壇的都有哪些人,他們為什麼來地壇?
3、發展性作業:比較地壇與母親的異同點,並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找出「地--母」的根源。
【板書】 理解兒子 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之中
母親 擔憂卻不敢表現 希望讓母親驕傲(不自覺) 兒子
再也熬不住了 懂得母親,已經來不及了
1、 讀「有一回……」一段,體會其中的意味。
(以我的「設想」,描摹母親在痛苦、擔憂、驚恐、不安,默默承擔著苦難。我的設想與我的自責,表現了對母愛的深切理解!此段中,作者讀懂了母愛,而讀者,也讀懂了作者)
2、 讀「在我的頭一篇小說……」兩段,思考:兒子終於走出了一條路,母親且走了,作者的內心受到怎樣的觸動?是怎樣一種心情?
(歉意、沉鬱、哀怨,還有對母親痛徹心肺的思念)
3、 讀「曾有過好幾回……」體會作者在平而淡的敘述中,包含的濃而深的情感。體會結尾出的句號的意味。(為什麼不用感嘆號?――痛悔、內疚,但是一切真的來不及了,這種傷感是沒有什麼可以補救的了,徹底的痛苦,徹底的傷感!)
4、 默讀後一段,思考:母親給了我怎樣的生存啟示?
(母親的愛、母親的意志、母親的命運、母親的苦難,讓我明白了生存的意義,生存的價值,也讓我在逆境中更堅強)
7、最後一段敘述,似與前面不相承,其實是隨情感的起伏而安排,讀來不僅沒有雜亂之感,反而給人一種盪氣回腸的美。
(四)擴展:讀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
秋天的懷念
史鐵生
雙腿癱瘓後,我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
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
周的牆壁。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
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著我。「聽說北海的花兒都開了,
我推著你去走走。」她總是這么說。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的腿癱瘓後,她侍弄
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
活著有什麼勁!」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
好好兒活,好好兒活……」可我卻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經到了那步田地。後
來妹妹告訴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了覺。
那天我又獨自坐在屋裡,看著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母親進來了,
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
的神色。「什麼時候?」「你要是願意,就明天?」她說。我的回答已經讓她喜出
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說。她高興得一會坐下,一會站起:「那就趕緊
准備准備。」「唉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麼好准備的!」她也笑了,坐在我
身邊,絮絮叨叨地說著:「看完菊花,咱們就去『仿膳』,你小時候最愛吃那兒
的豌豆黃兒。還記得那回我帶你去北海嗎?你偏說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著,一
腳踩扁一個……」她忽然不說了。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
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
鄰居們把她抬上車時,她還在大口大口地吐著鮮血。我沒想到她已經病成那
樣。看著三輪車遠去,也絕沒有想到那竟是永遠的訣別。
鄰居的小夥子背著我去看她的時候,她正艱難地呼吸著,像她那一生艱難的
生活。別人告訴我,她昏迷前的最後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
未成年的女兒……」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
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
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C. 誰有江南大學遠程教育 2013年上半年第二階段《大學語文》第四—第七章的答案,急啊
我可以完成 hi我 私我 都行
D. 統考專升本考試科目有哪些
1、統考考試科目:考試科目分文、理科。文科:大學語文、大學英語、計算機文化基礎;理科:高等數學、大學英語、計算機文化基礎。
藝術、體育專業經省教育考試院同意,可由招生院校組織專業加試,並在報名工作開始前完成。專業加試合格考生才能填報相應院校、專業志願。
2、校考:基礎課和專業課,基礎課為省統考,專業課為本科院校出題。
3、報考條件:
各省每年普通專升本政策會有所不同,以當年各省教育考試院公布的相關政策為准。
1、選拔對象為列入國家普通高校招生計劃、經省招生部門按規定程序正式錄取的、本省各類普通高校的專科三年級在籍學生(普通全日制統招入學)。
2、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遵紀守法;具有較高思想道德修養和文化素質,上進心強,品行端正;在校期間未受記過(含)以上處分,無考試作弊記錄。
3、分省份要求英語水平,比如上海要求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
4、具有普通高職(專科)畢業學歷的退役士兵,經民政系統等有關單位按照規定和程序審核後,可參加普通專升本。
專升本相關規定:
進入本科階段學習的學生,按錄取學校所錄專業的學費和住宿費收費標准交納有關費用。普通高校「專升本」學生享受統招本科生相同的待遇。
各高校要根據國家有關資助困難學生的政策規定,採取獎、貸、助、補、減等措施,幫助困難學生完成學業。學生學習期滿,各科成績合格,由本科院校按照教育部要求頒發本科畢業證書(即註明專科起點,2年制本科),畢業後自主擇業。
新生入學後,學校要進行全面復查,對不符合報考條件、報到條件和錄取標准以及弄虛作假、違紀舞弊者,取消其入學資格,並報省教育考試院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