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語文八上十三課古詩內容
派別:
1、山水田園來詩派
代表源人物:
王維:代表作有《山居秋暝》、《西施詠》
孟浩然:代表作有《過故人庄》
特點: 題材多青山白雲、幽人隱士;風格多恬靜雅淡,富於陰柔之美;形式多五言古詩 、五絕、五律。
2、邊塞詩派
代表人物:
高適,代表作有《塞上》、《塞下曲》
岑參,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王昌齡,代表作《出塞》
王之渙,代表作《涼州詞》
特點: 描寫戰爭與戰場,表現保家衛國的英勇精神,或描寫雄渾壯美的邊塞風光,奇異的風土人情,又或描寫戰爭的殘酷,軍中的黑暗,征戍的艱辛,表達民族和睦的嚮往與情懷。
高適:《燕歌行》、《別董大》、《薊門行五首》、《塞上》、《塞下曲》
岑參: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3、浪漫詩派
代表人物:李白,代表作《月下獨酌》、《蜀道難》等
特點: 以抒發個人情懷為中心,詠唱對自由人生個人價值的渴望與追求。詩詞自由、奔放、順暢、想像豐富、氣勢宏大。語言主張自然,反對雕琢。
4、現實詩派
代表人物:杜甫,代表作《三吏》、《三別》等
特點: 詩歌藝術風格沉鬱頓挫,多表現憂時傷世,悲天憫人的情懷。自中唐到宋代以來都繼承了杜甫的寫實風格
㈡ 初二上學習與評價語文第13課答案
你要問什麼抄啊,- -
【課堂練習】1,蘇州園林不容許有敗筆存在。有什麼照應之類的,我們老師沒講- -,我也沒寫、。
2,蘇州園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分——總。
3(1)大多表示範圍廣,說明了池沼絕大部分引用活水,如果去掉「大多」就變成了所有的意思,與實際不符,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准確性。
(2)極少說明很少,說明蘇州園林使用彩繪范圍少,如果去掉說明了不用彩繪,與實際不符,說明了說明文語言的准確性、嚴密性。
做比較
摹狀貌
舉例子
打比方
牆壁隔著
鏤空
廊子
廊子兩邊無所依傍
剩下自己搞定 - -【我累死老】求好評。
絕對是對的- -,老師講過的。
㈢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基訓上冊13課答案
你看一下是不是這個吧
1.訓練文言文朗讀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學生通過朗讀接受理、義的熏陶和情感的體驗。
3.朗讀文言文,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學生的理解水平和品析能力。 i
(目前。文言文教學走進重「析」輕「讀」的誤區,所謂重「析」輕「讀」,是指偏重對文言文「跨越式?的分析講解,輕視對文言文「享受型」的美讀、誦讀、精讀、品讀等。毋庸置疑,文言文學習的最大障礙是難以讀懂,讀都讀不懂,文中的理、義怎麼理解?通過朗讀、背誦,積累文言詞彙,形成文言語感,積淀文言素養,是學習文言文的必經之路。)教學重難點
在朗讀中,引導學生體會文言語言的節奏、韻律之美。教學准備
讓學生准備《現代漢語詞典》和《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反復朗讀課文,讓自己的朗讀不但字音、停頓准確無誤,而且有一定的感染力。設計思路
本節課的課型:朗讀課。
文言文朗讀教學,既是傳統的,又是時興的;既是語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學的,又是審美的。學生通過「聽讀、學讀」,掌握朗讀方法和技巧;通過「析讀、品讀」,對文章進行文意、文情的分析;通過「悟讀、演讀」,體會文言語言的節奏、韻律之美。教學過程一、導入
1.介紹文學常識:《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史書,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司馬光,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2.故事的時代和人物之間的關系:三國時代;孫權是吳國的國君,呂蒙和魯肅是吳國的將領。
《資治通鑒》是一部史書,按理說,記的應該都是大事,為什麼寫孫權勸呂蒙學習{文樣的小事、私事?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今天去讀課文《孫權勸學》。
(介紹文學常識、故事的時代和人物之間的關系,不但讓學生了解一些重要的文化、歷史常識,為學生閱讀提供必要的背景材料,而且引出了「為什麼寫孫權勸呂蒙學習這樣的小事、私事」這一問題,學生通過思考、回答這個問題,就會從更高的層面上去解讀這篇文章,為下面的教學打下伏筆。)二、聽讀、學讀
教師范讀課文,字音、停頓准確且有一定的感染力;學生根據教師的范讀,標字音、劃節奏;學生自由朗讀後,教師請同學試讀;教師根據學生的朗讀情況,加以指正。重點、難點的地方教師可再范讀;學生分組試讀,互相指正。
(在這一教學環節中,師生互動,學生根據老師的講解和指導,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能力;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靈活選擇教學內容,及時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問題。) 三、析讀、品讀
1.學生對照課文註解,默讀口譯課文,疑點和難點做好標記;小組里,每個同學說出自己的疑點和難點,討論解決,把有爭議的記下來;教師集中解決每組有爭議的疑點和難點;學生分組譯說課文,互相指正。 『 』
2·本文注重以對話來表現人物。對話言簡意賅,生動傳神,富於情味。反復朗讀課文,試揣摩三位人物各自說話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討論要點:
孫權對呂蒙親近、關心、期望,但又不失君主的身份。魯肅驚嘆呂蒙長進神速,在贊美中含有打趣的意味。呂蒙為自己的長進而自豪,敬重魯肅卻不乏調侃之意。
3.體會三位人物說話的口吻、神態和心理。朗讀時,通過語速、語調、語氣的變化來表現三位人物說話時不同的口吻、神態和心理。注意加點字所表示的語氣:··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自譯、互譯課文,解決字詞難點,為下文的析讀作準備,析讀又為品讀作準備,品讀是重點,又是難點。朗讀時,通過語速、語調、語氣的變化來表現三位人物說話時不同的口吻、神態和心理,進而體會文言語言的節奏、韻律之美,這一點較難掌握。教師要作具體的指導和范讀。)四、悟讀、演讀
分角色朗讀課文,討論:
《資治通鑒》是一部史書,按理說,記的應該都是治理國家的大事,為什麼寫孫權勸呂蒙學習這樣的小事、私事?
(討論中,教師要正確把握討論方向:讀書對一個人的成才至關重要,人才對於國家又至關重要,孫權勸呂蒙學習雖然是小事、私事,卻關繫到國家的興亡和安危。孫權勸學這件事,對後世的君主有著借鑒意義。)
㈣ 人教版八年級上語文全品作業本第13課《蘇州園林》答案
1.xuān qiàn lǔ luán chèn zhēn
2.布局 配合 映襯 層次
3.(1)因地制宜 (2) 別具匠心
4.葉聖陶 潘先生在難中/倪煥之/多 收 了 三五斗
5.為了取得一幅畫的效果。
6.(1) 具有創造性的成果,有新意,能給人帶來 愉 悅的美感 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實際效用的東西,一般可以大量復制 (2)花樹因花時相同,而造成有的季節 沒 有 任 何 花 樹 開 花 的 悲 涼 局 面
7.一 種 是「把 池 沼 作 為 全 園 的 中心,其他景物配合著布置」;一種是水面成河道模樣,則安排小橋,布置湖石或種花草。
8.(1)使游覽者攀登的時候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 (2)「魚戲蓮葉間」。
12.如要注意園林內各方面的布局是否妥當適宜,具體景物的安置是否自然合理等。
㈤ 五年級上冊語文練習冊第13課答案
嶄新 屬於 遼闊 海疆 黨員 嗚咽 波翻浪涌 奔騰不息
穿戴 悼念 嗚咽
帶領 掉落 鳴叫
「盤旋」的回意思是---------
「鮮花伴著骨答灰」一句中的「伴」能換成「拌」嗎?為什麼?
「大海嗚咽......」這句話運用了什麼樣的修辭手法,表帶了怎樣的心情?
用課文的十個字,概括這段文字的意思
給加點字選擇合適的讀音
這篇短文介紹了鄧小平的那兩個特點?
㈥ 七年級上冊同步練習語文第十三課答案配蘇教版
可以發題嗎
㈦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學練優13課答案
《土地情詩》課文全解
【基礎知識及相關背景】
一、字詞積累:
嘶啞:聲音沙啞。
洶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滾。
止息:停止,停息。
激怒:刺激使發怒。
溫柔:溫和柔順。
深沉:思想感情不外露。
嫣yān紅奼chà紫:形容鮮花的色彩嬌艷美麗,一般寫作「奼紫嫣紅」。
敦dūn厚:忠厚。
契qī機:指事物轉化的關鍵。
二、相關背景:
1、關於作者:
艾青(1910~1996),現、當代詩人。原名蔣海澄,筆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金華人。自幼由一位貧苦農婦養育到5歲回家。1928年入杭州國立西湖藝術學院繪畫系。翌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32年初回國,在上海加入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從事革命文藝活動,不久被捕,在獄中寫了不少詩,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發表後引起轟動,一舉成名。1935年出獄,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詩集《大堰河》,表現了詩人熱愛祖國的深摯感情,泥土氣息濃郁,詩風沉雄,情調憂郁而感傷。抗日戰爭爆發後,艾青在漢口、重慶等地投入抗日救亡運動,任《文藝陣地》編委、育才學校文學系主任等職。1941年赴延安,任《詩刊》主編。他在遍地抗日烽火中深切地感染到時代的精神,汲取了詩情,抗戰期間成為他創作的高潮期,出版了《北方》《向太陽》《曠野》《火把》《黎明的通知》《雷地鑽》等9部詩集。詩作傾訴著民族的苦難,歌頌了祖國的戰斗,滲透著時代氣氛,筆觸雄渾,氣勢壯闊,情調奮發昂揚,這是到了延安以後,創作風格所起的明顯變化。抗戰勝利後任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副院長,負責行政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艾青任《人民文學》副主編、全國文聯委員等職。著有詩集《寶石的紅星》《黑鰻》《春天》《海岬上》。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曾赴黑龍江、新疆生活和勞動,創作中斷了20年。直到1976年重又執筆,出現了創作的另一個高潮。1979年平反後,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國際筆會中心副會長等職,出訪了歐、美和亞洲的不少國家。創作有詩集《彩色的詩》《域外集》,出版了《艾青敘事詩選》《艾青抒情詩選》,以及多種版本的《艾青詩選》和《艾青全集》。詩集《歸來的歌》和《雪蓮》曾獲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優秀新詩獎。從1936年起,艾青出版詩集達2O部以上,還著有論文集《詩論》《新文藝論集》《艾青談詩》,以及散文集和譯詩集各1本。他的作品被譯成10多種文字在國外出版。在中國新詩發展史上,艾青是繼郭沫若、聞一多等人之後又一位推動一代詩風、並產生過重要影響的詩人,在世界上也享有聲譽。1985年,法國授予艾青文學藝術最高勛章。
劉湛秋,1935年出生,安徽蕪湖人,當代詩人,一直被大學生譽為「抒情詩之王」,其作品清新空靈,富有現代意識,手法新穎灑脫,立足表現感覺和情緒,既面對生活,又超越時空。他認為現代生活,使人們「活得很累」,他提倡「輕詩歌」、「輕鬆散文」、「輕松的生活方式,」主張「以輕對重,以輕對累,」於己「既不受名利之累,也不為劣境所苦,」也就是以平常心看待榮華富貴與利害得失,心如明鏡如水。淡化貌似嚴肅、正經的說教所帶來的僵化、刻板、不近人情的生活方式。他的散文《雨的四季》、《傘》、《賣菱角的小女孩》等都曾被收錄中學語文課本。
2、相關知識:
《我愛這土地》:太陽與土地是最能概括艾青詩歌特色的兩個概念。詩人對於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熱烈追求,常常藉助太陽這一意象得以表現,艾青彷彿是一位誇父,至死不渝地追尋著太陽、光明和理想;作為另一面,與詩人血脈相連的土地也是他一生一世都無法割捨的眷戀。他曾說過:「這個無限廣闊的國家和無限豐富的農村生活—無論舊的還是新的—都要求在新詩上有它的重要篇幅。」(《獻給鄉村的詩•序》)艾青對土地的關注,就是對農民、民族、祖國的摯愛。寫於抗戰爆發後1938年的《我愛這土地》就是艾青這種特有的土地情結的代表作。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緊急關頭,艾青向祖國捧出一顆赤子之心,愛國深情的抒發,波瀾起伏,層層推進。
《中國的土地》:改革開放後,中國面臨著由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中國人民的思想由保守落後逐漸開放成熟,它們原有的頑強勇敢的性格由於改革的春風吹拂而重新復甦了。詩人劉湛秋以特有的靈感把准了時代的脈搏,贊美神奇的土地,歌頌美麗的人民,寫下了這首《中國的土地》。
【整體感悟】
一、謀篇立意
《我愛這土地》:
全詩採用象徵的手法,歌頌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奮起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斗爭精神,表達了作者對祖國深沉的愛和對侵略者的切齒痛恨。
《中國的土地》:
這首詩通過對中國土地神奇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描寫,表達了對未來的期待,更體現了一個偉大的轉型期的到來。
二、文章脈絡
《我愛這土地》:
全詩共兩節。
第一節,以鳥眷戀土地作比,表達了詩人對祖國的摯愛之情。
第二節,直抒胸臆,以「眼裡常含淚水」的情狀,表達自己對祖國深沉的愛。
《中國的土地》:
全詩共兩節。
第一節,寫土地上的自然景觀,給人以人文的愛意。
第二節,寫土地上的人文景觀,透露出自然的堅強和偉大。
三、寫作方法
《我愛這土地》:
1、意象內涵豐富。
詩人用「嘶啞」來形容鳥兒鳴唱的歌喉,並運用一系列意象表達歌唱的豐富內涵。「土地」為什麼是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河流」何以是悲憤的?「風」又怎麼會激怒?讀著這些詩句,人們不能不想到繁衍生長了中華民族的祖國大地在日本帝國主義鐵蹄下正遭受的苦難,中國人民正滿懷悲憤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而「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則讓人看到了解放區的勃勃生機,抗戰勝利的光明和希望。
2、抒情方式巧妙。
詩人以「假如我是一隻鳥」虛擬,「歌唱」的是「鳥」,同時也是「詩人」;「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裡面」的是「鳥」,也是詩人為祖國獻身的願望。詩人將鳥優美動人的音色同詩人的歌唱聯結起來,特別是將死後「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裡面」這種本屬於自然被動的結局,也寫成了主動的追求,更加真切地表現了詩人的獻身精神,使詩的境界更為深邃博大。就詩的感情發展而言,前八句充分地積蓄感情,把涓涓細流匯聚到感情的水庫里。而最後兩句詩便是感情的閘門轟然打開,洪流奔涌而下。這兩句詩多少年來,不斷地為人們所引用,所默誦,成為人們傳誦的名句。
《中國的土地》:
1、注重意象,感人至深
詩人把對「中國的土地」的謳歌和禮贊都具體化了。花美、山美、水美、土美,再加上那「黃金般的相思」,這樣就避免了空泛抽象,大而無當。
2、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有機結合
「中國的土地」在詩人的眼裡之所以「神奇」、「美麗」,一是因為自然景觀:山川河流,土地鮮花,樹木海浪,這些景觀無不透著「奇」;一是因為人文景觀:黃皮膚黑頭發的中國人有著敦厚的性格,頑強的毅力,寬廣的心胸,解放的思想,這有機的結合,更是作者內心感情的真實流露。
四、問題探究
《我愛這土地》:
《我愛這土地》作於抗戰初期。詩以「假如」開頭,這個頭開得突兀、新奇,不禁令人駐足觀望,凝神沉思。詩中的「鳥」是泛指,是共名,它不像歷代詩人所反復詠唱的杜鵑、鷓鴣那樣,稍一點染,即刻具有一種天然的特殊的情味和意蘊,而是全靠詩人在無所依傍的情況所做出的新的藝術追求。再則,詩中特地亮出「嘶啞的喉嚨」,也和古典詩詞中棲枝的黃鶯、啼血的杜鵑、沖天的白鷺等大異其趣,它純粹是抗戰初期悲壯的時代氛圍對詩人的影響所致,同時也是這位「悲哀的詩人」(詩人自稱)所具有的特殊氣質和個性的深情流露。
作為抒情的藝術,詩歌作品需要不斷地強化自己的感情,以便久久地撥響讀者的心弦。人非鳥獸,不言自明,此詩偏以「假如」開頭,這是第一層強化。誰不知道鳥聲優美清脆,此詩偏以「嘶啞」相形容,這是第二層強化。光有這兩層強化還不夠,於是詩中接連出現了所歌唱的對象:土地、河流、風、黎明。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詩人在描寫這些對象時達到了窮形極相、淋漓酣暢的地步,充分體現了這位自由體詩人的藝術特色。我們知道,寫詩多半是忌用或少用「的」字的,那些民歌體作品不必談了,就是自由詩創作,也有不少人害怕「的」字一多,拖泥帶水,沖淡了詩味。艾青則不然,他敢於用由一系列」的」字組成的長句來抒發纏綿而深沉的感情,喜歡在所描寫的對象前面加上大量的形容詞和修飾語,以展現對象的神采風貌,形成一種特殊的立體感和雕塑感,這是艾青的自由詩創作不同於其他自由詩作者(如田間)的一個重要特色。《我愛這土地》自然也不例外,試看詩人在「土地」「河流」「風」「黎明」這樣的中心詞語前面特意加上的「悲憤的」「激烈的」「溫柔的」等許多修飾語,就不難窺見其中的奧秘了。
以上所說的這些描摹土地、河流等景觀的長句,可說是第三層強化。正當讀者為詩人不斷地歌唱——頑強的生命力所折服所吸引時,沒料到詩篇陡然來了一個大的轉折,一個破折號之後突出「我死了」,讓身軀肥沃土地,於是,生前和死後,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而在這強烈的對比和反差中一以貫之的乃是「鳥」對土地的執著的愛,這真是生於斯、歌於斯、葬於斯,念茲在茲,至死不渝!
沒有疑問,最強的風到後來也會變弱,最硬的箭到頭來也會落下。詩人們寫詩,可說是一邊在強化自己的感情,一邊也在為自己設置難題:這樣寫下去能否後來居上,餘味不盡,還是變得難以為繼,語完意盡?《我愛這土地》好在沒有沿著原先的路子走下去,它在隔開一行,作了必要的間歇和停頓之後,開始轉換角度,由此而賦,由窮形極相的描繪轉變為質朴遒勁的直抒.就像一個高明的歌唱家,充分理解樂譜最後—個休止符的意義,他吸夠了氣。蓄足了勢,終於唱出了最高的一個音符。
不用說。在國難當頭、山河淪亡的年代,詩人歌唱「土地」具有格外動人的力量,而詩人那種不斷轉折和強化的抒情方式,當然也是和充滿險阻坎坷的時代相吻合的。
《中國的土地》:
⑴詩人通過哪些具體的形象表現「中國的土地」是「神奇」的?
詩人通過杜鵑花、三峽、神女峰、凍土層、椰子林、海浪等意象,從山川的壯麗、沃土的廣闊、文化的悠久、物產的富饒等方面來表現。
⑵詩歌的第二節,怎樣寫出了中國人民的「美麗」?
先寫外貌之美、次寫性格之美,再寫思想之美,這里運用了比喻、擬人、誇張的修辭手法充分表現了中國人民的美。
⑶如何理解「黃金般的相思」的含義?
「黃金」,色彩鮮艷,分量沉重,永不褪色,不易改變。用「黃金」修飾「相思情」,形象地表現了華夏子孫對祖國深沉凝重的眷念之情。
⑷如何理解「掛霜的葡萄下躍動著歡樂/堅硬的核里已綻開復興的契機」的含義?
這里詩人將人文景觀融合到自然景觀中,「躍動的歡樂」、「復興的契機」不僅飽含了詩人對未來的期待,更是對充滿希望的未來的熱烈歡呼。一個偉大的轉型期的到來,「中國的土地」因此會更加神奇,更加美麗,更加充滿生機。
【練習解答】
第一題:兩首詩中的「土地」都象徵了我們的祖國。《我愛這土地》寫於抗日戰爭時期,表達了詩人對災難深重的祖國愛得深沉的感情。《中國的土地》寫於20世紀80年代,表達了詩人對祖國改革開放大好形勢的歌頌,對祖國人民思想解放的歌頌。
第二題:
1.詩歌意象的象徵意義: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是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國土的寫照。
「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土地上的河流,像長期郁結在人民心中的悲憤一般洶涌奔流。
「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土地上空吹刮著的風,象徵人民心中對侵略者暴行的憤怒。
「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預示著人民為之奮斗獻身的獨立自由的曙光,必將降臨於這片土地。
2.表達了作者對土地執著的愛,對土地的痴情。
3.結合語境,我們可知,「詩人」對「土地」「河流」「風」「黎明」的歌唱是持續不斷、不畏艱險地,一直唱到生命的終結,所以喉嚨是嘶啞的。另外,「我」不是白靈鳥,也不是藍天中啼叫的黃鸝,而是一隻啼血的杜鵑,它充滿著因沉重的苦難和憂郁的負荷而生發的焦灼與慨嘆,傳遞著與時代同步的憂患詩情,所以用「嘶啞」一詞十分傳神。這里如果改用「珠圓玉潤」「動聽」「柔弱」等別的字眼,就不能使人體味到歌者經歷的坎坷、悲酸和對祖國、對土地、對人民執著的愛。
第三題:
1.詩人通過杜鵑花、三峽、神女峰、凍土層、椰子林、海浪等意象,從山川的壯麗、沃土的廣闊、文化的悠久、物產的豐富等方面表現「中國的土地」是「神奇」的。
2.「黃金」色彩鮮艷,永不褪色,分量沉重,不易改變。用「黃金」修飾「相思」,形象地表達了華夏人民對祖國深沉凝重的眷戀之情。
㈧ 求答案,八上語文課時作業本13課。
1.孫子荊後到,面對屍體痛哭,客人們沒有誰不哭泣。
2.孫子荊回頭說道:「上天竟然讓你們這些人活著,卻讓王武子這樣的人死了!」
㈨ 浙江八年級下語文作業本13課答案
1.pi nie xin qi
2.A
3.(1)壁報是園地 (2) 我徘徊
4.成語:前赴後繼、鼠目寸光等;造句略
5.旅鼠死亡大遷徙回
陳淑慧 13:57:26
6.(1)旅鼠主答要以草根、草莖等植物為食,這些食物遍布北極草原。(2)它們的死亡大遷移有周期性,且有一定路線。(3)它們在遷徙中即使遇到食物豐美的地區也從不停留。
7.示例:(1)自然界本身具有調節機制,一旦打破生態平衡,就會向新的平衡轉化。(2)從自然界的調節中人類應該覺悟,要注意自我調節,以求和諧發展。
8.原料普通,堅硬實用,五彩繽紛,千姿百態。
9.「異曲」指鮑魚居室的建築法與我們祖先的砌牆方法。「同工」指和我們祖先的砌牆法一樣,鮑魚外殼的小磚塊也是互相交錯開的。
10.(1)不能。因為有些軟體是沒有這種硬建築物的。(2)不能。因為20世紀最偉大的成就不止人類等月一項。
11.通過介紹軟體動物神奇的外殼,告訴人們這種硬建築物給現代高新材料的研究以啟迪和借鑒。
㈩ 5年級上冊語文練習冊13課答案
文段中有許多比喻句,請寫一處並說明它在表達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