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備課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一、為何備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無論要完成什麼工作,都需要做好充分准備,否則就會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勞而無功,教學亦然。為使教學工作獲得成功,教師必須認真、充分、精心地准備。有經驗的教師都懂得:即使備課,有時還教得不成功,不備課就更無把握。因此,備課是教學工作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環節。講什麼?怎樣講?事先都要周密考慮,精心設計。教師好比導演,如果對劇本不了如指掌,對演員不徹底了解,也就不會導演出內容生動、劇情感人的好戲來。教師只有對教材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方法經過深思熟慮,瞭然於胸,才能把課講得妙趣橫生、引人入勝。備好課不僅是講好課的重要前提,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也是教師不斷豐富自己教學經驗和提高文化水平、專業知識、業務能力的重要途徑。對青年教師來說,更是如此。 對待備課採取什麼態度是衡量教師思想覺悟、工作態度和職業道德的重要尺度。教無止境,備課也無止境,必須精益求精、堅持不懈。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更新日益加快、教學管理不斷加強、教育改革日趨深化的今天,更需如此。 二、備什麼 備課,不等於"背課"。盡管很多內容需要教師牢記,但備課的含義遠比背課要廣泛得多,深刻得多,概括地講應包括: (一)備內容 1.備大綱。教學大綱是國家根據培養目標制定的指導性文件,是編寫教科書和進行教學的基本依據,是檢查教學質量的主要標,尺。它規定了課程的性質、任務、目的、要求,確定了教學實施的原則、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方法的指導及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和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實踐教學的方式、課內與課外如何配合等,它對教學工作有直接指導意義;所以,學習、理解和熟悉教學大綱是備課的基本內容;只有鑽研教學大綱,才能了解所授課程在本專業教學計劃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所教學科與其它學科之間的聯系;弄清本課程的教學目的、任務、教材體系和"三基"內容及要求;掌握本課程內容的深度、廣度及要點、重點、難點、疑點和弱點;從總體上明確在"加強基礎、培養能力、發展智力、注重實踐"上達到什麼程度,合乎什麼規格;考慮對知識、能力、思想等方面提出明確而恰當的要求。 2.備教材。教材,包括教科書、參考資料、電化教材等,它是教學大綱的充實和展開,它反映了教學大綱的內容和要求,把學科的整體和各部分的教學目標反映得更加清晰;有了教材,教師對教學大綱的精神更易領會,學生對教學內容更易掌握。備教材或鑽研教材,可分為三步或說三個層次: 熟悉教材要求:首先,通覽教科書,熟悉其全部內容,包括編者意圖、組織結構,同時,兼顧前後,了解與本學科有關的"已學教材"和"後續教材"的相應內容,即從教材體繫上把握教學內容,弄清前後關系;然後,精通教科書,不僅知其結構、系統、梗概,而且對插圖的構思、練習的安排了如指掌;不僅對每一章節、單元,明其宗旨,知其特點,而且對每一字句、每一概念,精通其文,搞懂其意,逐句"過堂",多問幾個為什麼,即把教材內容搞深搞透。最後,不僅掌握教材內容的系統性、科學性,而且熟知教材內容的思想性、教育性,即從教書育人兩個方面把握教材內容。 分析教材要求:首先,對章與章、節與節,都要弄清其本質聯系,找出其內在規律。明確讓學生掌握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分清讓學生掌握知識的三個不同要求:了解(對知識的涵義有感性的、初步的認識,能知道"是什麼",並能在有關問題中識別它們)、理解,(對概念和規律——定律、定理、公式、法則等達到了理性認識,能說清"為什麼",以及與其它概念和規律之間的關系)、運用(在理解的基礎上,能運用所學知識迅速、靈活地解決一些問題,即知曉"做什麼"、"怎麼做",從而形成能力);然後,找出哪些是重點章節和各章節(單元)的重點、難點、弱點,進而根據每章節(單元)的教學目的,確定每節(次)課的教學要求;最後,帶著問題閱讀有關參考書、資料、文獻,增加知識的深廣度,尋求問題的講解角度,同時做到:深入挖掘教材的科學性,考慮如何突出重點、攻克難點、杜絕弱點;挖掘教材的思想性,使思想教育寓於教材講解之中;挖掘教材中有利於學生智力發展的潛在因素,使智力發展寓於知識傳授之中;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寓教於樂,使學生處於要學、愛學、好學之中;挖掘教材的實踐性;考慮理論聯系實際,使能力培養寓於知識運用之中。 處理教材要求:首先,按照教學目的,結合學生實際,恰當安排教學內容。先講什麼、後講什麼,哪些精講、哪些簡略,補充哪些、省略哪些,與已知有聯系的部分怎樣銜接、與其它學科相關的內容如何分工;然後,根據科技進步、社會發展,把教材中滯後內容、欠妥之處,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及各地區、各行業、各專業要求掌握的側重點,進行慎重而必要的調整、增添或刪減;對必要的新思想、新觀點、新技術、新工藝,要科學地結合,及時地反映。同時也要防止盲目刪減或不必要的"拔高"。亦即,應按照學生的認知過程,對教材進行科學地剪裁和恰當的調整,做到增刪得當,詳略適度,突出重點,把握關鍵,以形成一個嶄新的、適宜的、完善的知識結構與體系;最後,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程序,考慮相應方法,以使教材變為學生易懂、愛學的材料。
另外,還要善於使用教材。善於使用教材的標准:其一,能按教學大綱的要求選用知識系統、圖文系統及作業系統三者俱佳的教材;其二,能將文字語言變為教學語言,使學生樂學、易學、愛學。為此,應以教科書為依據,既不擺脫教材,海闊天空、讓學生理不出頭緒;又不照本宣科,拘泥原文,使學生覺得索然無味。要恰到好處地運用教材,既注重科學性,對教材內容進行再創造;又追求藝術性,對教學方法進行再加工。既使教材更有系統性、針對性;又使講解更加通俗化、趣味化,成為學生能夠接受、樂於接受的內容。 3.備教參。"給學生一杯水,教師需有一桶水"。教師要廣泛閱讀有關教學參考資料,開拓知識領域,掌握必要的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新科學成就。教師知識豐富了,方能得心應手,講解自如。在備教學參考資料時,要特別注意教材的"縫隙",即潛伏在教材深處不易察覺的"隱蔽點";要把握知識的"障礙點"、"閃光點",這些內容往往隱藏著開發學生智力的"引爆點",常常能發揮意外的作用。所以,首先,要注意教材的"縫隙"是哪些,在哪裡,它們常常是一個詞、一句話、一個標點、一幅簡圖或是一種構思、一種表現手法......第二,必須用心搜集、;整理和運用資料,勤查工具書,多做資料卡,以豐富自己的知識倉庫,建立一個與教材相關的"知識圈"。第三,須用心研究和分析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習志趣和思維方法,從中揣摩出學生可能出現的"意外發問",做到知己知彼,方能"臨陣不亂"。' 通過備內容,最終要做到:所謂懂、透、化。所謂懂,就是對教材基本結構、基本思想、基本內容和基本概念都一清二楚;所謂透,就是對教材了解得詳盡而深入,熟悉而精確,能理清縱橫關系,掌握"字里字外"之意,融會貫通,運用自如;所謂化,就是教師的思想情感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學性融化在一起,這是備課的最高境界。 (二)備學生 在重視研究教材的同時,還要重視對學生的了解、分析和研究,這是教學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前提,也是備課的:重要內容,一個班級的學生,其學習的水平和能力總是有差異的,要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就需進行全面分析、正確對待。了解學生,就能防止因脫離實際、傳授內容過深而使學生茫然不懂,或過淺而使學生索然無味;就能抓住學生心理,進行有針對性地講解與訓練,使教和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就能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啟發誘導,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就能准確地把握難易與詳略,恰當選用手段與方法。要言之,了解其知識水平、接受能力,以貫徹量力性、高難度;了解其思維方式、困惑疑點,以實施針對性、啟發式;了解其心理特點、個性差異,以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了解其思想情況,精神狀態,以陶冶情操、啟迪覺悟。那麼對學生了解什麼、怎樣了解呢? 1、了解學生的年齡特徵、個性差異、興趣愛好、性格氣質。 2.了解學生的思想情況、品德意志、學習態度、思維方式。 3.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即了解對所學知識與技能,哪些學生已經掌握,已能運用;哪些學生不甚理解,用不太好;哪些學生雖已領會,但不深刻而容易出錯。 4.了解學生在學習'上的疑田、難點及對教學的意見、建議。 了解學生除課下調查、個別談話,以及在勞動實習、課外活動中觀察外,更多的是通過課堂提問、黑板演練、動手操作、測驗考試、批改作業及分析試卷等多種渠道進行。有經驗的教師還能從學生的眼神、表情及一些微小的動作等方面洞察其心理。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了解,且貫穿於教學始終,掌握其動態情況。在獲得准確的大量信息之後,便可及時、恰當地設計或修訂教學方案,確定分類指導的目標與措施,以便實施因材施教。備課時不僅要考慮對優、中、差不同層次的學生的不同要求,還應根據學生不同特點考慮如何進行個別指導。如:對習慣於採取記憶方法學習的學生,要側重於調動他們從不同角度理解知識的積極性,發展其思維的靈活性;對好動腦筋;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則應防止其忽視基礎知識積累的傾向,引導他們運用基礎知識,發展創造思維;對成績較差的學生,視其實際,指導學法或思路,啟迪智慧,讓他們產生樂趣,奮發向上。 (三)、備方法 備方法,就是在解決"教什麼"的基礎上,落實"怎麼教",即根據教學目的、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進行教法的設計、選定和加工。因為方法是集教師觀念、知識、經驗、能力、智慧之大成,最能體現教師的功底,所以說,它是備課中的高層次內容。備方法,實質是把教材個性、學生個性科學地組合並升華為一個大的個性化教學系統。其中也包括教師"備自身",即教師本人對自己的教學才華作主動調整、積極挖掘,充分施展而進入角色。 備方法應包括:根據學生的認識特點,考慮如何由淺入深、由近及遠、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至理性,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怎樣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抓住關鍵,處理弱點;如何導入新課,講授新課,復習鞏固,課末小結;怎樣引發興趣,強化動機,吸引注意,啟迪思索,鼓勵創新;如何聯系實際,使用什麼儀器設備,採用哪些教學手段,進行什麼演示和示範:安排哪些練習和作業及語言的組織,板書的設計,例題的篩選,教具的使用等。 備方法的要求:一是靈活多樣。根據青少年好奇求新的心理特徵,教學方法必須因文而異,因人而異,富於變化,努力尋求適宜的新穎方法
盡力做到"堂堂有異,課課有別",常教常新。比如;有時故布疑陣,以新奇吸引學生;有時繪聲繪色,以形象感染學生;有時展示圖物,以啟迪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總之,根據不同目的、不同內容、不同對象應有不同的教學方法,但都必須以啟發式和注重培養能力作為指導思想,堅持精講巧練,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切忌形成定勢、千篇一律、一成不變。二是不僅要備教法,還要備學法,研究學生如何"學",從"學"的角度來研究教,以使學生能夠"會學"。三是教師應有自己的教學風格,在教學實踐中,要根據自己的特點"標新立異"、 "獨辟蹊徑"、"別開天地",創造出別具一格的教學方法......簡而言之,要注重方法的優化,以使教得得心應手、輕松自如,學得情趣盎然、喜聞樂"受",從而以最少的時間與精力獲得事半功倍乃至最佳教學效果。 三、怎樣備 備課的種種方法,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但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相結合,以個人備課為主。 備課時,對於需要統一和明確的各章節、單元的目的、要求、重點等共性問題,同學科的教師可互相切磋,集思廣益;但作為教師不能只依賴"集體備課",必須是在個人認真准備的基礎上進行集體研討。而且,最後也應根據自身情況、班級特點,決定對共同研究成果的取捨和運用,並要顯示出自己的特色。只有留下自己的汗水,變成自己的東西,才能用起來得心應手,講起來生動活潑。 (二)一般備課與重點備課相結合,以重點備課為主 備課范圍應廣泛一些、全面一些,但要抓住重點。一是重點章節、單元、—課時;二是主要概念、原理、規律。三是抓綱帶目:備其"精華"、"精要"、"精闢"部分,.以及"精練"語句。只有"點面結合"、"點面相映";輕重相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 )單元備課與課時備課相結合,以課時備課為主 備課應將單元備課與課時備課結合起來,對每個單元的知識點進行合理的布局、分配,不能用同一模式處理不同的課時。備課應通覽全部教材,注意其章節內部的系統性、因果性、關聯性,同時注意與相關學科的聯系,從而進行單元(章節)備課,進而進行課時備課,以使前後呼應,首尾相連,承前啟後,左右配合。否則,"備一節,講一節"、"講哪節、備哪節"、"明天課,今天備"地孤立備課,教學效果勢必不佳。 (四)集中備課與課前備課相結合,以課前備課為主 教師利用寒暑假時間集中、思考集中、大腦思維處於最佳狀態的特點,提前備出一學期或幾周舶課是非常必要的。但上課前進行再備課,更不可少;如果說學期前備課是"粗備",那麼周前備課就是"細備",而課前備課則屬"精備"。課前備課包括;重溫教案(把教案當成"劇本",在腦海里"預演"一遍,預測一下效果)、掌握動態、准備教具、考慮教法,以及充分估計課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採取的對策等。這樣,一可彌補遺忘,二可增強記憶,三可相機調整已有教學方案,四可做好上課心理與物質准備。 (五)編寫教案與運用教案相結合,以運用教案為主 編寫教案就是把備課中所研究的主要成果加以整理、概括、歸納,按照教學要求用文字書寫出來。它記錄了教師對教材的組織、安排和教學程序,以及教法設計、手段運用。這是課前准備的最後工序,也是教師業務基本功的集中體現,無論新教師還是老教師,對此都應做到一絲不苟。然而,在一般情況下,教案都是提前寫成的,從某種意義上說,編是手段,用是目的。因此,在上課前還要熟記教案,以便更好地運用之,這是備課工序的最後一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課上情況多變,故在熟記教案的同時還應有各種思想准備,以便在上課過程中做到審時度勢,隨機應變,適應動態,靈活掌握。 (六)課前備課與課後備課相結合,以使備課更完善 所謂課後備課是指每講完一節(次)課,要進行回顧、反思,做好小結。它是備課和教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它是在課堂教學實施之後進行,故稱"課後備課"。即通過"教後記"對課前備課與課上實踐進行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調整修改,充實提高,使備課——上課----再備課——再上課,循環往復,螺旋上升。 備課既要備在眼裡、備在心中,又要備在口中、備在手上。它是教師創造性勞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雖說備課是艱苦的勞動過程,但其中也充滿著藝術樂趣。當你在這項勞動中真正付出心血、流出汗水時,就會得到收益獲得成功、感到欣慰、樂趣無窮。
『貳』 如何用有效備課構建高效課堂
杭錦旗中學 高建忠 隨著素質教育的逐步深入,構建高效的課堂教學顯的尤其重要,高效課堂的基礎是「有效備課」,而「有效備課」是相對無效備課或低效備課而言的。什麼是無效或低效備課?是指老師在沒有認真研究教材、研究課標、掌握學生學情的情況下,照抄照搬,缺乏思考,沒有創新的備課,表現形式有:「現抄現賣式」備課,備課缺乏計劃性,課前看看教科書,翻翻參考書,設計一下教學過程,編寫一個簡單的教案,敷衍了事,以應付學校的檢查考核,備課內容與具體教學實際嚴重脫節。「重復昨天故事式」備課,就是一些相對年長的教師,認為對所教的內容已經教過或者還不止一遍,不去備課而是使用過去的舊教案,「穿新鞋走舊路」,有的甚至僅憑經驗與感性認識上課,課堂上缺乏有效控制,教學隨意性大。什麼是有效備課?有效備課是相對以上無效或低效備課而言的,是指教師在認真鑽研教材、研究課標,備學生、備資源的基礎上,通過借鑒吸收、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動起來,讓課堂真正活起來,力爭達到課堂效益的最大化。如何實施有效備課?就我校的實際,我們提出教研組活動要圍繞「三個一」展開,即備課小組每周備一節精品課、教研組每周上一堂優質課和研討一節典型課。結合校本教研活動,我談幾點看法,供老師們參考:一、自主備課是前提自主備課就是教師獨立完成的備課,它是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和能力的一個重要過程,是教師實現自我發展和專業成長的必由之路。自備課應該是備精品課,要達到「三個層次」上的要求。首先是基礎層次,即第一次備課就是教師拿到教材後,憑著自己的認知水平,憑著對課程標准和教材的理解、分析和挖掘進行備課。其次是發展層次,即第二次備課,就是查閱參考資料、教學參考書後,對自己的備課進行反思,進一步加深對教材的理解,真正讀懂編者對教材的編排意圖,把握本學科知識體系,掌握教學要求、重點、難點。在反思的基礎上,再進行修改備課。再次為創新層次,即第三次備課,就是通過課堂上教學的實踐認識和親身體驗,總結上課中的成敗得失,再反思總結,實現跳出教材教教材,達到一種新的境界。備精品課、設計精品教案,是教師通過教材,對課標、對自己、對學生的分析,再經過深思、反思後的創造性勞動,對一個教師的教學水平的提高和專業成長起到重大的促進作用。二、合作備課是關鍵合作備課即集體備課。將同一年級同一學科的教師組成備課小組,一是便於分組討論互相學習,二是有利於相互檢查自主備課情況。這環節要求首先是獨立自主備課,然後交流合作。通過小組合作來明確備課內容在本冊、本章的地位和作用,本單元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和關鍵,設計突破重點難點的方法,突破關鍵點的思路,統一設計合理的習題、課堂檢測和課後作業。合作備課有很大好處,能集中多人的智慧和經驗,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有利於教師在高起點上發展,提高教學水平和業務水平,也能促進教師間的團結協作。但集體備課組織起來有難度,費時費力,時間一長易流於形式,難長期堅持。為此我們必須要明確做法,要「授之以漁」。(1)選定課例,每一周每一個教研組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選定一個典型課例。(2)確定主備人,要求主備人進行精心自主備課。(3)研討,由主備人先說課(說課標要求,內容特點,學情分析,目標確定,教學過程,教法學法,教學資源),全組教師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討論,鼓勵人人提出問題和見解,在思想上真正的交鋒碰撞,就普遍存在的問題展開辯論和思考,最後主備人綜合集體的意見,對主備教案進行修訂,形成具有群體智慧的最佳的教學方案。(4)執教,小組選定一位教師執教,可以不是主備人,推薦輪渡執教方法。(5)再研討,在小組教師全體聽課的基礎上再研討,總結得與失,成與敗,進一步互相切磋、互相啟迪、互相提升,讓教師真正掌握教材處理方法,教學過程有效控制、課堂教學的創新等,以便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集體備課。三、反思備課能提升反思備課即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應貫穿於備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如前所述自主備課中就有兩次反思,第一次備課的反思就是第二次備課的基礎,課堂教學後的反思結果就是第三次備課。教師要經常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課堂教學各個環節的操作性進行現場驗證,對其成敗進行歸納、整理、反思,撰寫「備後感」和「教後感」,通過反思、體會、感悟,則可以幫助自己總結和積累一套適應學生實際,有效控制課堂教學的基本能力和本領。教學反思是教師對自己教學的再認識,教學經驗的再總結,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能促進自己教學思想、教學特色的生成。備課是上好課的關鍵,有效備課才能構建高效課堂。備課不能流於形式,應「不拘一格」,要張揚個性、大膽嘗試、勇於創新。在「有效」核心的統領下,發揮集體智慧,強化備課環節,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了解情況,溝通思想,真正落實有效備課,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構建有效、高效課堂,不斷促進我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
『叄』 學本式課堂教學模式之教師如何備課
學本式教學模式就是課堂上關注學習的主體,引導學習者主動參與課堂回活動,通過自主探究答,合作等方式主動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年齡特點,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各類學習活動,避免教師一言堂,讓學生在做中學。
『肆』 集體備課靈活性模式有哪些作用各是什麼
看了幾位教師關於集體備課的心得的體會
看了幾位教師關於集體備課的心得的體會,深有同感.下面我也就我校實施集體備課的情談幾點看法:
第一:每周一次集中集體備課,都有一位老師作為主講人,主講這一周的主要內容、及如何備課。集體備課要求同科教師人人參與,所以每人都要精心准備,然後大家根據自己的理解,發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議,最後大家討論,形成授課思路。後,老師自己再根據自己的特點,自己學生的情,加以修改,形成既有共性、又有個性的備課模式。然後推選出每天的示範課領頭人,把課盡量向前安排先講,老師聽課後加以改再講.
第事:集體備課有許多可取處,集體備課真正集中了各位教師的教學智慧,取長補短,為促教師「共同富裕」大開方便門。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能幫助年輕教師迅速成長,對於新上崗的教師更是提供了難得的「教學藍本」,引領新教師早日入門,盡快熟悉教育教學,可以使新教師在教學中少走彎路,縮短成長周期。另一方面也讓老教師更加謙虛謹慎、嚴謹治學.
第三:個人單打獨斗只能使自己越來越落後,完全不適應時代及新課程的要求,而集體備課為老師們提供了一個互相交流的平台,同們行教研交流,了解他人的教學思路和方法,相互取長補短,推陳出新,這既有利於學生的學習,也利於我們教師自身素養的提高。
第四:能較好地落實課改要求.畢竟課改施行的時間不長,有些老師尤其是年輕老師經驗不足不能更好地落實課改要求.集體備課年老幫助年輕老師盡快的成長起來.
第五:集體備課有利於增強教師間的合作意識,凝聚教師的合力,營造良好的教學研究氛圍。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不僅適用於學生,也同樣適用於教師。通過集體備課,教師間學會協作和分享,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課堂教學的知識含量。集體備課能大力促學校的教科研氛圍.目前基層學校的教科研受應試教育的沖擊,搞的不是很好,集體備課使其理性認識能更好地指導實踐,在理論和實踐間架起橋梁,教科研的氛圍在集體參與的行動與反思中逐步濃厚.逐步提高.
總集體備課,給我的感觸很深,我深深感到它的好處,也從中收獲很多.能顯著提高教學效果,僅依靠個人孤軍奮戰,顯然不可能的,.集體備課可以引發參與者智慧的交流,取長補短,可以補充專業知識的不足。對於我們數學學科而言,其效果甚佳。
概括一句話:一支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院。只有搞好集體備課才能整體提高教學質量。
在實際的教學中,集體備課是一個常性的教學活動,在素質教育和新課標推行的今天,尤其重要,關於這一點已經形成了共識,但是對於集體備課,現在主要流於形式,沒有實質性的發展,主要在於如何實施,適當才有收獲。究其原因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集體備課是在個人認真准備的基礎上行集體研討的一種有效的教研活動。它能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研究教學中的一般問題,保證教學工作有目的、有計劃地行。在實施新課程的今天,它成了校本教研的一種重要形式。因為其價值取向就在於教育教學效益的最大化。現在許多學校都在提倡集體備課,其目的不是為了追求形式,而是為了追求效果。因為集體備課至少有以下六點好處:
1、能有效凝聚集體的智慧
由於教師的教學年限、業務水平、學科專長和教學經驗各有不同,從而導致教學水平的差異,而開展集體備課就解決了這一問題。通過同科教師的積極討論,可以集思廣益,博採眾長,在討論的過程中相互啟發,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
2、能顯著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面對新課程,人們缺的不是先的理念,而是缺少理念與實踐有機結合的能力與機智。集體備課,可以引發參與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長善救失,取長補短,可以補充專業知識的不足,明顯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對於師資比較薄弱的學校而言,其效果更為顯著。3、能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集體備課是對教學工作行全程優化的教研活動,使教師在教學的認知、行為上向科學合理的方向轉化.自我鑽研、集體研討、分工主備、教後反思的過程,就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這既有利於教師的揚長避短,更有利於教師在高起點上發展.集體備課要求同科教師人人參與,所以每人都要精心准備。通過相互交流與切磋,參與集體備課的教師既可以學習到他人的長處,又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通過揚長避短,實現共同提高。同時,集體備課的開展,一方面促使青年教師盡快成熟起來,另一方面也讓老教師更加謙虛謹慎、嚴謹治學。4、能大力促學校的教科研氛圍
集體備課是一種「行動研究」,所解決的是教學中最直接、最實際的問題,主要任務是完善課堂教學.而目前基層學校的教科研,應該也必須與課堂教學緊密聯系,否則易流於假、大、空.集體備課中,一些大家感興趣的課題,由於智慧的交流而得到理性的升華,其理性認識能更好地指導實踐,在理論和實踐間架起橋梁,教科研的氛圍在集體參與的行動與反思中逐步濃厚.
5、能夠更好地服務於教學
集體備課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務於教學,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通過集體備課形成的教學方案是集體智慧的結,它與個人備課相比,對教材把握更加透徹,對學情的分析更加細致。因此,集體備課的教案會更切合學生的實際要求,更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6、能較好地落實課改要求
集體備課,體現了「合作、探究、創新」和以人為本的精神,促了教學相長,能更好地落實課改要求.素質教育的今天,集體備課的積極作用正愈來愈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和應用,集體備課好處多多。集體備課獲益多
集體備課是中學教研組的一項常活動,有利於提高教師群體素質,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水平。我校高三英語備課組在楊君坦組長的帶領下,備課組活動不流於形式,不敷衍了,不搞「花架子」,全體組員積極配合,在各自充分「自主」研修的基礎上,大家充分「合作、探究、創新」,各自的「預設」在經驗分享中達成新的「預設」,各自的「生成」在信息傳播中啟迪智慧。這種「同備一節課,同上一節課,同評一節課,同研一節課」,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動,一年下來大家深感獲益頗多。
1、獲益一:集思廣益。
我校的集體備課,主要有兩種情,一種是開學前的集體備課,一般由備課組長先要求大家充分考慮這一學年特別是這一學期英語學科教學的全程安排及各階段的要求,集體貝殼時實現由組長發言,然後大家提合理性的建議或修改或補充;另一種是每周一次的集體備課,一般由一名教師經精心准備後作中心發言,中心發言人必須說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流程、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其他老師再給予完善,最後由組長在研討的基礎上行整合,確定下一周的教學工作。
我們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備課組長也好,中心發言者也好,雖然苦思冥想、精心准備了,但也會有考慮不周、局部不細的情,有時甚至會出現知識性偏差(這對英語學科來說是正常的)。集體備課可以引發參與者知識的交融、智慧的碰撞,可以長善救失,取長補短,既可完善英語專業知識,又可優化教育教學設計。
集體備課的最大優點就在於集思廣益,最大程度地發揮每個人的優勢,實現資源共享,在集體研討的過程中,使每個教師更加准確地把握教學內容與培養目標,在同一年級產生優質的教學效果。
2、獲益事:直抒己見。
集體備課,是一個很好的交流平台。每位參與者都可以直抒己見,發表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對教材的處理、對教法的運用、對練習的要求等的看法,提出來讓大家評議。自己的觀點,如果能夠得到多數參與者的認同,就可能成為下一階段備課組的「集體行動」。自己的觀點,如果還得不到大多數參與者的認同,這里的因素還比較多,可能是你的觀點太理想化了,你班可以這樣做,其他班未必能做好;也可能是過於「傳統」了,完全可以「現代」一點。對他人的意見,要行認真分析,覺得確實有道理的,就放棄自己的觀點;如果覺得自己的觀點還是蠻有道理的,也不排除在大的方向上按備課組的要求行的同時,將自己的做法在自己班上行試驗。實上,集體備課是對教學工作行全程優化的教研活動,使教師在教學的認知、行為上向科學合理的方向轉化。自我鑽研、集體研討、分工主備、教後反思的過程,就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教後反思「教」,是可以有差異的。廈門一中的文化就是這樣,鼓勵「和而不同」。和而不同,讓教育變得有個性有詩意;包容差異,在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中達成和諧。
3、獲益三:思辨明晰。
古人雲:「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審問」也好,「慎思」也好,「明辨」也好,都要求我們「思辨」。
對於全新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觀念、技能,我們必須認真地、刻苦地學習,盡快掌握。同時,我們更要注重活學活用,對教育教學的新理論、新觀點、新方法、新技能既大膽地吸收、借鑒,又靈活地與工作實踐相結合,有選擇、有批判、有針對性地加以應用,決不能照搬照抄,生搬硬套。
集體備課,讓我們感受到了這種「思辨」的過程。課程改革轟轟烈烈,新理論、新觀點、新方法、新技能不斷出現,每個人的理解不盡相同。各類培訓,使大家在宏觀上有了一定的理解;教研組的一步學習,使大家在中觀上又有了一步的理解;但課改最終要落實到課堂,把課改的理念落實到具體的課堂中,集體備課就「零距離」地對接了。比如,如何樹立與新課程相適應英語教學新觀念,經過學習、思辨,大家統一了認識,認為英語教學不只是課程傳遞和執行的過程,更是課程創生與開發的過程;英語教學不只是傳授知識的過程,更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4、獲益四:合作學習。
以往教師的學習,多為「自主」。課改背景下要求學生的學習「合作、自主、探究」,其實教師的學習也應「合作」。合作學習不僅是一種理念,同時也是一種學習方式。作為與新課程一同成長的教師,必須學會合作學習,共同構建教師合作文化。集體備課為合作學習創設了平台。
教師合作學習的主要方式是在學校中構建起學習型組織,基本的學習方法有頭腦風暴法、分享式討論和反思對話。「同備一節課」,看誰備得有新意,看誰備得有實效,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頭腦風暴」;「同上一節課,同評一節課,同研一節課」,太多的經驗大家在分享,太多的反思大家在「對話」。老教師的科學「預設」、合理「生成」,值得年輕老師學習;年輕老師的激發情感、媒體活用也值得老教師借鑒。我們備課組的教師們都養成了積極合作的態度、彼此信任的誠意和開放的學習心態,從而大家在共同的學習中共同成長。
我們說為師要向同行學習,只有尊重同行教師,才能在借鑒他人中完善自己。向同行學習實際上就是團隊合作學習,這種充分發掘和利用團隊中有利於教師專業發展的各種資源的學習,是促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5、獲益五:師長引領。
一個備課組,學校在安排工作時,往往會考慮年齡、資歷、經驗、性別等因素。我們所在的高三英語備課組9人中就有特級教師、省級學科帶頭人、碩士研究生、「海歸」教師、「老高三」教師和年輕教師。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優勢,特級教師人格高尚學識淵博,中年教師年富力強經驗豐富,年輕教師朝氣蓬勃熟練媒體,大家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前面已經論述,但我以為集體備課對年輕教師的更為有利。
同樣的教材,類似的學生,接近的教案,為什麼師長上起課來就那麼運用自如、得心應手呢?集體備課中,年輕教師從師長那裡領悟到「備好教材,心中有書;備好學生,心中有人;備好教法,心中有術;備好開頭,引人入勝;備好結尾,引發探索;備好重點,有的放矢;備好難點,突破難點;備好作業,講求實效;備好學案,滲透學法;備多用寡,左右逢源;終身備課,養成習慣;研究性備課,深層探索」的真諦。
只要年輕教師虛心請教,師長們還會就具體的教學內容,指導年輕教師走新課程理念下的備課要求,諸如「備課要體現預設與生成的統一,備課要體現尊重差異性的理念,備課要體現生活化的理念,備課要體現課程資源整合的理念,備課要體現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轉變的理念」,「備課的基本策略有:開放性備課策略,預設性備課策略,結構性備課策略,反思性備課策略」等等。
師指一條路,燭照萬里程。聽師一席話,勝教幾年書。從某種意義上說,集體備課是年輕教師成長的「搖籃」。
6、獲益六:團隊和諧。
TCL集團的團訓是:「敬業、團隊、創新」,可以說這是一個企業成功的「三要素」。學校發展同樣需要這「三要素」。有了這「三要素」,教育教學工作就能在緊張、高效、和諧、有序的狀態下行,就能一步一步走向成功。高三英語備課組就是一個相對較小的團隊,而集體備課就為這個團隊的實現共同願景創設了溝通、合作、交流、研討的平台,集體備課的氛圍和效果,就是這個團隊和諧的「雨表」。
當今時代,競爭已不限於商界,只要有群體協作工作的地方,都存在著個體間的競爭,教育也不例外。今後,教師面對的可能是更加激烈的競爭。迴避競爭不是明智舉,只有在競爭中才能實現自身的最大價值。教師要以拼搏、取、貢獻為榮,以落後、平庸、無能為恥。作為備課組,首先要在競爭中整體提升備課組水平,其次才是教師個人間的競爭。但競爭應該公平的、范的、高尚的,高尚的競爭是一切卓越才能的源泉。
教師工作性質又決定教師要講合作。集體備課就是合作,實踐證明,有效的集體備課在實際教學中的確產生了顯著的效果,能有效推動教師團隊和諧發展,整體步。高尚競爭、追求卓越使備課組充滿活力,團結合作、協同行教使備課組充滿和諧溫馨。我們這個備課組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最終走向「多贏」的境界。
『伍』 備課如何選擇教學方法
答:教學有法:教師肩負著教學的重擔,那麼在教學中教學要講究方法。這個法是指被教學實踐反復證明了的、符合教學規律和學生認識規律的科學的教學方法。在平時的教學中,經常採用的一般有講授、談話、演示、實驗、參觀、討論、練習等教學方法。 教無定法:教無定法是指具體教學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靈活多樣的。是指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根據各方面的不同情況,不套用或拘泥於某一固定的教學方法,將教學工作公式化和模式化,而是思路要開拓,方法要靈活多樣,並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式方法。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首先必須是有法,才能在有法的基礎上產生新的飛躍。這兩者是有關聯的。 在備課過程中如何選擇最佳的教學方法,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呢?這要根據培養目標、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組織形式以及學生年齡特徵等具體情況而定。一個班級的學生接受能力和程度是不一樣的,了解學生的接受能力、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能力水平,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針對學生的個別差異,選擇適合的教法。課文內容的不同,也決定了採取的教學方法不同,在備課中,只有根據課文內容,學生的接受程度,選擇適合本班級的教學方法,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陸』 韓立福:如何創建高質量課堂之二:備課改革
●《加快東西部教育合作發展的戰略性思考》,發表於《教育理論與實踐》(全國中文、人文社科、教育類核心)2003年第7期。
●《全面發展性學生評價觀——一種面向未來教育的評價理念》,發表於《教育理論與實踐》(全國中文、人文社科、教育類核心)2004年第3期。
●《建構全面發展性學生評價的綜合評價模式》,發表於《教育理論與實踐》(全國中文、人文社科、教育類核心)2004年第4期。
●《全面發展性學生評價方法策略研究》,於《教育理論與實踐》(全國中文、人文社科、教育類核心)2004年第7期發表。
●《論中西文化對學生評價的影響》發表於《教育研究雜志》(大陸版)2004年第8期(核心期刊)。
●《構建我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控與保障體系的建議》發表於《科學與決策》(總第191期)2004年第45期(核心期刊)。
●《教育政策的時間、滯延效應分析》,2004年全國博士論壇(中國人民大學主辦):收錄在《管理科學論文集》,並且在管理科學分論壇上宣讀。
●《法國高考制度對學生發展的影響》、《日本高考制度對學生發展的影響》,是2005年參與所級科研課題《各個國家和地區高考制度及對學生發展的影響》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英特爾未來教育教師培訓項目(在中國)效益評估報告》,是2005年主持英特爾未來教育教師培訓項目(在中國)效益評估項目時撰寫的總評估報告,約20萬字。得到教育部師范司和美國英特爾總部的高度評價。
●《新課程課後拓展行動策略》發表於《中小學管理》2005年第12期(核心期刊)。
●《要科學合理地建構基礎教育質量監控與保障體系》發表於《科學與決策》(總第210期)2005年第17期(核心期刊),2006年編入《對策與建議——2005-2006年度教育熱點、難點問題分析》(教育出版社出版)。
●《「觀、評、訓」三位一體校本培訓之探索》發表於《初中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
●《論我國學校教育督導評估範式的轉型策略》發表於《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年第2期(核心期刊)。
●《基礎教育階段現代學校課堂教學評價制度初探》發表於《教育科學研究》2006年第11期(核心期刊)。
●《英特爾未來教育教師培訓項目(在中國)實施效益評估綜述》發表於《信息技術教育》2006年第7期。
●《關於英特爾未來教育項目的實施保障策略分析研究》發表於《中小學教師培訓》2006年第8期(合著)(全國中文核心期刊)。
●《談構建新課程師生觀的十點策略》發表於《初中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
●《論學習型學校的組織文化》發表於《教學與管理》(核心期刊)2006年第11期。
●《自我發展評價方法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評價策略》獲北京市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實驗2006年度優秀論文一等獎。
●《淺論後現代主義教育觀》發表於《教育管理》2007年第2期。
●《新課程課堂教學改革成就及問題分析》發表於《科學與決策》2007年第20期(核心期刊)。
●《論學習型學校的制度基礎》發表於《民辦教育新觀察》2007年第9期。
●《高等師范學校教育實習現狀調查報告》發表於《大學研究與評價》2007年第11期(核心期刊)。
●《論高考改革新思維》發表於《山東教育》2007年第11期。
●《後現代語境中的教學話語轉型研究》發表於《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年11期(核心期刊)。
●《學習型學校的建設:現狀、問題和建議》發表於《新農村學校通訊》2007年第3期。
●《有效促進教師專業化的策略研究》發表於《現代教育報》2007年11月22日第3版。
●《論構建「知識建構型」有效課堂教學的轉型策略》發表於《江蘇教育》2008年第1期。
●《論高質量問題的生成策略》發表於《中小學管理》2008年第1期(核心期刊)。該文已經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復印報刊資料G3《中小學教育2008年第6期全文》轉載。
●《論「先學後導」的有效教學觀》發表於《教育理論與實踐》(核心期刊)2008年第20期。
●《論新課程有效教學新思維和新模式》發表於《內蒙古教育》2008年8月。
●《高考制度創新:高中生畢業後隔年報考》發表於《科學決策》2008年12期。
●《我們需要構建什麼樣的中小學學校教育督導評估制度》發表於《教育測量與評價》2009年第1期。該文已經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復印報刊資料G3《中小學教育2009年第1期全文》轉載。
●《「小組合作學習」概念重構及有效策略》發表於《教學與管理》2009年第4期
●《「差生」轉化策略研究》發表於《山東教育》2009年3月刊。
●《中小學督導評估的意義與方式創新》發表於《江蘇教育研究》2009年第3期
●《論「先學後導、問題評價」教學模式——一種具有操作性的新課程FFS」教學模式》發表於《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年第4期。該文已經被《新華文摘》(2009年第16期)「論點摘編」轉載。
●《推進素質教育新思路》發表於《中國科技博覽》2009年第四期。
●《有效教學的新特徵》發表於《教育文摘周報》2009年5月27日第五期。
●《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五個新視角》發表於《教育文摘周報》2009年7月29日第七期。
●《促進學生發展:學生評價的價值追求》發表於《教育測量與評價》2009年第9期。
●《中國中小學教師發展水平報告》發表於《中國教育報》2009年11月31日(第二作者)。
●《課改成功與經濟發達不成正比》發表於《基礎教育課程》2010年5月增刊。
●《走出瓶頸:實現「教」的課堂向「學」的課堂轉變》發表於《基礎教育課程》2010年12月增刊。
●《以創建有效教學為途徑,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專訪)發表於《中國教師報》(核心期刊)2010年12月8日(第B1版)。
●《論課型創新的新探索》發表於《基礎教育課程》2010年12月增刊。
●《將課堂教學改革進行到底—對話韓立福博士》(專訪)發表於《基礎教育課程》2010年12月增刊。
●《人力資源強國建設應從課堂改革起步》發表於《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03刊。
●《以三個假設思考「先知學生」》發表於《中國教育報》2011年9月2日第7版。
●《「走班制」教學是否符合新課程理念需要商榷》發表於《特區教育》2012年第4期
●《推動課堂教學轉型新視角》發表於《中國教育報》2012年4月5日第8版。
●《課改先鋒、引領全國》發表於《深圳商報》2012年4月16日版。
●《課堂教學范型的六種境界發表於《教學與管理》2012年第6期
●《教師觀念應從「形轉」到「心轉」》發表於《中國教育報》2012年8月3日第4版(如何創建高質量課堂專題之一:教師觀念轉型之專家觀點)。
●《從教師搭台走向師生搭台》發表於《中國教育報》2012年8月5日第4版(如何創建高質量課堂專題之二:備課改革之專家觀點)。
●《變知識學習為問題導學》發表於《中國教育報》2012年8月6日第4版(如何創建高質量課堂專題之三:問題導學之專家觀點)。
●《預習是學習能力培養的奠基工程》發表於《中國教育報》2012年8月7日第4版(如何創建高質量課堂專題之四:學生先學之專家觀點)。
●《學習小組改變課堂「基因」》發表於《中國教育報》2012年8月8日第4版(如何創建高質量課堂專題之五:小組合作之專家觀點)。
●《展示對話學習 煥發生命活力》發表於《中國教育報》2012年8月9日第4版(如何創建高質量課堂專題之六:展示對話之專家觀點)。
●《從單一課型走向多元課型》發表於《中國教育報》2012年8月10日第4版(如何創建高質量課堂專題之七:課型創新之專家觀點)。
●《要從依靠模式到超越模式》發表於《中國教育報》2012年8月11日第4版(如何創建高質量課堂專題之八:課堂模式之專家觀點)。
●《選擇適合實際的行動路徑》發表於《中國教育報》2012年8月13日第4版(如何創建高質量課堂專題之九:行動路徑之專家觀點)。
●《從傳遞走向建構:論教學思維轉型》發表於《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年第16期。
●《如何看待「先教後學」、「先學後教」、「先學後教」教學過程思維》發表於《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年第35期。
●《論「學案」教學利弊及改進建議》發表於《教學與管理》2012年第28期。
●《南山:全國課改的;領頭雁》發表於《特區教育》2013年增刊(南山教育特刊)。
●《「問題導學」:當代課堂教學深度改革新方向》發表於2013年第1期《江蘇教育》。
●《學本課堂:讓每個生命精彩綻放》發表於2014年4月22日《現代教育報》。
另外,在地方教育期刊、雜志上發表科研論文若干篇。
『柒』 備課中的教學手段是什麼
根據目前備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在認識上和策略上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前認真編制一學期的學科教學進度
凡在一線從事教學工作的教師,在備課之前,都應該認真地制定本學期所任教學科的教學進度,除自留一份外,還需上交學校教導處一份。因為,它是執行學科教學計劃和完成課程標准(或教學大綱)要求的准繩。
對於制定學科教學進度這一項工作,在備課時有相當一部分教師不太認真。
1.多數教師對一學期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總時數採取「平均分布」,此分布法雖然「平均」,但「不合理」。
2.部分教師在制定教學進度時,安排得「前緊後松」,造成提前結束課程。
3.有的教師在制定教學進度時是認真的,可是在執行計劃時又是隨意的,自然會受到懲罰。
筆者認為,編制一學期的教學進度是有一定依據的,不是隨意的。既要依據課程標准(或教學大綱)的要求,又要根據市(區)、縣、鎮(鄉)教研部門以及學校和教研組對一學期教學工作的安排來進行編制。這樣做,不但保證了教學教研活動從上至下步調一致,也避免了在教學工作安排上互相間發生沖突。
另外,在編制一學期的學科教學進度時,一定要分布合理,不僅要把本學期課程標准(或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全部容下,更重要的是要突出重點和難點,並把這部分內容的時間分配盡量充分些;另外,對其他預想不到的一些活動,在制定教學進度時要留出機動時間。
二、教師備課的「源」在於認真鑽研教材
教師備課,既不能單憑課本教材來編排教學內容;也不能「主次倒置」將「課本」當作參考書的補充」來著手備課;更不能完全脫離課本的基本內容去另搞一套。而是認真鑽研教材,領悟教材本身的魅力,把教材系統地納入到自己的認識之中並化為自身的東西。
1.在確定教材內容時,教師應進行思考:(1)能夠迷住我的學生的心是什麼?(心理學選擇原理——興趣);(2)我的學生需要什麼?(目的論選擇原理——有用);(3)對我的學生來說什麼重要?(價值論選擇原理——價值)。
2.在編排教材內容時,教師也要進行考慮:(1)哪些內容能使學生的思維最大限度地被調動起來?(2)哪些內容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並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3)學生在哪些方面會有不同於自己的看法?等等。
備課時,教師若能在明確地回答以上所提出的一系列問題之後,再去探討教材與學生之間的生動活潑的接觸點,進而去組織、編排教材……這樣,才能稱為是在為學生備教材,而不是為備教材而備教材。
三、備課時,「重點」要找、「難點」必尋、「關鍵」不能被遺漏
在備課時,發現大多數教師(尤其是新教師或任新課的教師)往往把「關鍵」這一環節給遺漏了,這是不對的。因此,人們常說的「重點易找,難點難尋,關鍵被遺漏」是帶有一定普遍性的。「關鍵」是突出重點、攻克難點的突破口,有它一定的重要性。
1.必須抓住本節課的重點,一節課的「重點」就是本節課基礎知識的核心,它可以從概念、理論、法則、公式或方法中去找。
2.認真分析教材內容的同時,努力尋找本節課的「難點」,其確定方法在於;(1)有的知識抽象性較強,學生了解的又少的;(2)由於知識本身的隱蔽性較強,學生一時識破不了的;(3)某些知識在使用上靈活度較大,學生不易掌握的;(4)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的跨度較大,學生一時接受不了的;(5)知識內容復雜,綜合性較強的;(6)知識內容較精湛,學生
很難理解的等等,以上這些中的任何一個都可以形成難點。
3.在此基礎上,去認真地確定突出重點、攻克難點的突破口「關鍵」,其方法是:(1)必須在找出重點和難點的基礎上進行;(2)必須深入地了解學生;(3)「突破口」指的是解決問題的所在部位,而解決問題的核心是運用啟發式教學。
對於同一教材,重點和難點可能是相同的內容,也可能是不相同的內容:而是否能構成難點又會因人而異。在備教材時,如果能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尋找到關鍵,從關鍵之處入手,攻克難點、解決重點,那麼,學生對課堂教學的重點內容一定會予以高度重視。
四、「了解學生」是教師備好課的又一重要條件備課的根本是「備學生」。備課是教師為了協助和促進學生憑借教材進行學習活動而展開的。如果不了解學生,教師就沒有備課權。所以,備課前要求教師必須熟悉學生並能深入地了解學生。了解學生,就是關心學生的主體性,強調將學生的體驗、理想、情感、態度滲透到整個備課之中。教和學需要用心、用情來
體驗的,備課也是一樣需要用心、用情參與的。
1.需要了解學生的內容很多,一般包括:(1)要了解學生的原有知識基礎、智力發展水平、學習習慣和興趣愛好等,達到「心中有學生」;(2)還要了解全班學生的一般情況,又要了解學生的個別差異,以便區別對待;(3)根據每一課教材的備課情況,研究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可能出現的問題,能作出較為正確的預見等。
2.在了解的途徑和方法上有:(1)從學生的檔案中了解學生,或者直接深入到學生之中通過與學生(特別是後進生)談話來互相間進行了解;(2)可以聽取班主任以及科任教師對該班學生思想、紀律、學習等情況的介紹以達到了解;(3)利用召開有各方面學生代表參加的座談會,聽取學生對教學上的意見和要求的同時進一步了解學生等。
教師只有這樣從多方面並深入地了解學生,才能把備教材和備學生結合起來,使課堂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和預見性。
五、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這是准備和
計劃教學的手段
備課時如何選教學方法是教師面臨的又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在備課時的教學方法選擇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教師准備和計劃教學時將採取哪種手段把知識傳授給學生。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不存在萬能的教學方法。教師應把主要精力花到「創造自己的教學方法」上。故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
選擇教學方法不僅依據教學目的、內容、階段,所具備的教學條件,以及學生實際狀況等因素;還要考慮自己本身的個性、修養,工作熟練程度等因素。
1.對諸方法至少應有所了解,才能知道在哪種條件下該運用哪種方法。
2.要了解在教學過程中當使用某種方法時,經常會遇到的問題是什麼?
3.每一節課具體教材內容不一樣,要求的教學方法也不同。
4.應該讓學生領會你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那種方法。
無論選擇哪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其中「啟發式」是它的核心。採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就會事半功倍,方法不對則事倍功半。教師要善於從實際出發,靈活選定和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注重方法,不唯方法,倡導多元化教學方法。
選擇教學方法,不僅僅指教師教的方法,也包括指導學生學的方法。由於教師選擇了恰當的教學方法,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中也會對學生的學習、以及以後的工作起到一種示範作用,這種效仿和啟迪對學生來說是永久的。
六、編寫教案是備課最為深入、具體的一步,這是准備和計劃上課的重要依據 ,教案是經過教師認真備課和精心設計後寫成的為課堂教學而准備實施的具體計劃方案,也是證實教
師個性化教學的天然憑據。
對這一備課環節,一些教師一直在延續著抄襲課本、教材參考資料、或其他教案來備自己的教案的做法,雖然抄寫過程也算是個熟知材料的過程,但不可取;尤其在今天的網路時代,教案「盜版式」的「拿來」已不再是新鮮事,電腦列印、復印代替了手寫,教材還沒有翻一翻,教案已經齊全了,此現象不能不深思。
教師要想自己編寫好一節課的教案,應在設計一堂課的基本思路和如何實施這一計劃上下功夫。在動筆寫教案之前,首先要構思並提出設想,包括本節課的中心內容是什麼,重點、難點是什麼,關鍵在何處等。另外,對一些技術細節在教案上要進行細化並體現出來,如復習哪些內容;採取何種形式提問哪些學生;怎樣運用啟發式把問題交待清楚;在解題中哪些
學生易出錯,如何防止,哪些地方學生易模糊,如何提醒;對突發事件應如何處理等。
編寫一堂課的教案沒有完全統一的模式,但它的共性是存在的。教案不僅是上好課的需要,也是為自己總結和研究教學工作積累的第一手資料。教師應當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參考相關資料,結合本班學生實際情況,編寫自己的教案或講稿。
綜上所述,備課是教師准備和計劃教學的前奏。無論國家怎樣進行課程改革,教師依然是關鍵,這是教育界的普遍共識。眼下,教師走進新課程目標實施開放式教學,其更具有建設性的問題是,教師如何能更好地進行課前准備和設計。可見,備課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重視。願教師藉助新課程改革的平台,既不墨守成規,又要勇於超越,還回一個真我備課。了解學生的原有知識基礎、智力發展水平、學習習慣和興趣愛好等,達到「心中有學生」;(2)還要了解全班學生的一般情況,又要了解學生的個別差異,以便區別對待;(3)根據每一課教材的備課情況,研究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可能出現的問題,能作出較為正確的預見等。
2.在了解的途徑和方法上有:(1)從學生的檔案中了解學生,或者直接深入到學生之中通過與學生(特別是後進生)談話來互相間進行了解;(2)可以聽取班主任以及科任教師對該班學生思想、紀律、學習等情況的介紹以達到了解;(3)利用召開有各方面學生代表參加的座談會,聽取學生對教學上的意見和要求的同時進一步了解學生等。
教師只有這樣從多方面並深入地了解學生,才能把備教材和備學生結合起來,使課堂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和預見性。
五、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這是准備和計劃教學的手段
備課時如何選教學方法是教師面臨的又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在備課時的教學方法選擇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教師准備和計劃教學時將採取哪種手段把知識傳授給學生。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不存在萬能的教學方法。教師應把主要精力花到「創造自己的教學方法」上。故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
選擇教學方法不僅依據教學目的、內容、階段,所具備的教學條件,以及學生實際狀況等因素;還要考慮自己本身的個性、修養,工作熟練程度等因素。
1.對諸方法至少應有所了解,才能知道在哪種條件下該運用哪種方法。
2.要了解在教學過程中當使用某種方法時,經常會遇到的問題是什麼?
3.每一節課具體教材內容不一樣,要求的教學方法也不同。
4.應該讓學生領會你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那種方法。
無論選擇哪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其中「啟發式」是它的核心。採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就會事半功倍,方法不對則事倍功半。教師要善於從實際出發,靈活選定和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注重方法,不唯方法,倡導多元化教學方法。
選擇教學方法,不僅僅指教師教的方法,也包括指導學生學的方法。由於教師選擇了恰當的教學方法,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中也會對學生的學習、以及以後的工作起到一種示範作用,這種效仿和啟迪對學生來說是永久的。
六、編寫教案是備課最為深入、具體的一步,這是准備和計劃上課的重要依據,
教案是經過教師認真備課和精心設計後寫成的為課堂教學而准備實施的具體計劃方案,也是證實教師個性化教學的天然憑據。
對這一備課環節,一些教師一直在延續著抄襲課本、教材參考資料、或其他教案來備自己的教案的做法,雖然抄寫過程也算是個熟知材料的過程,但不可取;尤其在今天的網路時代,教案「盜版式」的「拿來」已不再是新鮮事,電腦列印、復印代替了手寫,教材還沒有翻一翻,教案已經齊全了,此現象不能不深思。
教師要想自己編寫好一節課的教案,應在設計一堂課的基本思路和如何實施這一計劃上下功夫。在動筆寫教案之前,首先要構思並提出設想,包括本節課的中心內容是什麼,重點、難點是什麼,關鍵在何處等。另外,對一些技術細節在教案上要進行細化並體現出來,如復習哪些內容;採取何種形式提問哪些學生;怎樣運用啟發式把問題交待清楚;在解題中哪些
學生易出錯,如何防止,哪些地方學生易模糊,如何提醒;對突發事件應如何處理等。
『捌』 如何進行「高效備課
我們知道,沒有預設的課堂是放任的,也是雜亂無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創造高效的課堂,充分用好這四十五分鍾的每一秒,充分的課前准備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備課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備課是教師以自己所有的生活感受和知識儲備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思索。新課程要求教師擁有有效的教學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有效學習,要求教師進行有效備課。新課程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教學理念,傳統的教學方式已不能適應現代教學改革的需要,因而如何把新的教學理念實踐到課堂教學中來,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上好課的前提是備好課,那麼面對新課程,教師該如何有效的備課呢?有效,是課堂教學的永恆主題,加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僅是深化教學改革的基本任務,也是課程改革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證。一、認真備教材,挖掘教材的趣味性教材是學生學習學習和教師教學的重要內容和手段。教材融入了先進的學習和教學的理念和方法,教師要考慮的是怎樣利用教材。教師只有認真細致的研究教材,對教材有一個全面的、正確的理解和把握,才能設計一個比較合理的教學設計。教學的過程是教師「用教科書教」的過程,而不是「教教科書」的過程。要讓學生學得好,學得生動有趣,作為教師,就必須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讓學生對課堂感興趣變「苦學」為「樂學」。一切方法,只要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利於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應該採用。備課時,教師要鑽進教材之中,有自己的鑽研、解讀和思考,但同時必須有自己的思考,講出新意和深意。教師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靈活變通教材中與學生的口味不相符或滯後於學生發展的內容,及時關注時代發展的新動向,吸收生活中鮮活的素材,把它及時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學中。教師要把自己變成教材的主人,教師才能充分發揮教材的功能,使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作為教師在上課之前我們必須有效的備好課。此外還要明確每節課教學的重點與難點,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鬍子眉毛一把抓;體會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困難之處,重點加以突破;合理地講練,每節課都要有比較深入的信息反饋與調整,確保每節課中目標的達成度。因此,我們的備課既要有利於教,也要有利於學生的學。二、認真備學生,創建有效的學習氛圍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我們在備課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水平來備課,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以往的教學以傳授知識為中心,因而備課的重點往往放在知識的習得,技能的訓練上。在新課程的課堂教學中,我認為備課的重點應轉移到學生的發展上來。教師不僅要考慮讓學生課堂上學什麼,怎樣學,更應考慮這樣的學習對學生的發展有什麼作用,要時時把學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如對教材的處理是否能吸引學生學習;問題的設計是否能激活學生的思維;教學方式是否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究。教師要做學生的貼心人,要了解他們的心理特點,關心他們的學習,身心健康,尊重學生的思想,善於激勵他們。只有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對學生的鼓勵和批評才具有實際效果,否則產生負效益。總之,要從學生的發展著眼,真正在備課的每一環節都想著學生的發展,想著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務,那麼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會回歸教育的真實。三、認真備方法,探究高效教學法教無定法,教無止境,我們應追求教學方法的精緻、教學效益的最大化。更何況,學生群體不同、教學背景各異,都可能制約方法的選擇。所以,我們要善於向自己質疑,要挑剔每一個教學細節,要敢於否定自我。好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使課堂通暢有序,也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挖掘出學生自主學習的潛力,從而創造出高效率的教學。如對於一些理論性較強的知識,理論知識的建立過程,應該是層層漸進,逐步突破。或是給學生一個任務驅動學生自主去探索。學生必須通過自主地探索、不斷地分析最終才能自己解決問題。體現學生的自主參與,鍛煉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在選用教學方法時,首先要把握教學目的和任務,要選擇和運用與教學目的和任務相適應的能夠實現教學目的和任務的教學方法。其次,教學方法的選擇還要把握好不同教學內容的不同的性質和特點,把握好每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各種教學方法都是在一定的教學實踐中產生的,都是為一定的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服務的,因而都有自己的優點和局限性。教師在運用教學方法時不能單一化,必須在正確的教學思想的指導下,從教材的需要出發,採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四、認真備習題,切合學生的實際適當的練習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鏈條,練習設計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它起著監控、鞏固、反饋的作用。在備課時我們要重視習題的設計,避免機械、重復、單調應該有目標,有層次,有重點,有拓展。具體就是要目的明確,必須服務於教學目標,必須與教學內容相關,數量要適當,難易適度,要有變化性,多樣性,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例如在英語練習課中,許多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不是靠教師「教」出來的,而是靠學生「練」出來的。組織課堂小組活動的目的是要讓全體學生在小組中積極、充分地進行「談、說、評、議」等言語表達活動,從而達到學生個體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發展。在設計課堂練習時,最好採用分層練習,一些基礎知識要求學生全做,對於一些較難的練習讓學生選做。五、認真備好自我反思,克服自己弱點教師根據上課情況自我檢查,進行反思,要求在對待自己的問題上要充分認識自己。教師在教學前的教學設計中反思和設計自己。教師通過自我反思和認識過程,使自己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優勢得到充分體現,使自己的弱點和錯誤減少到最低點,以最佳的心態和形象投入到教學氛圍中,全面提高教學效益和質量。新課程教師在認真而全面認識自己基礎上,盡可能採取補救措施,達到長善救失的效果。教師要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長、能力特徵等方面准備自己的能力,克服自己弱點。每次上完課後,教師都要抽出一段時間來回憶一下課上講的內容、學生的聽課情況,從中找出成功與失敗的原因,然後記錄下來,作為課後總結的基礎材料,以備在以後的教學中應用;其次是教師間的交流,即上完課後教師之間互相交換信息,介紹各自的經驗和發現的問題,共同總結出規律性的東西並記錄下來作為資料。要從學生的作業中發現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找出上課過程中的不足,給以後的教學提供經驗和借鑒,避免重復性錯誤的發生。教師有時不能准確地找出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缺點和不足之處,可以通過座談會、不記名留言條等方法讓學生來提意見,可以反映一定的真實情況。須注意的是教師應以求教者的身份虛心請學生發言,少聽贊揚,多聽批評,盡量不為自己辯解。這樣做不但不會降低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反而會密切師生關系,聽到學生對自己教學的真實意見,有助於自己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提高。總之,高效教學作為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在今後的教學中,將會引起我們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關注,我們要踏踏實實地研究「高效備課」,從學生實際出發,從素質教育的目標出發,合理運用控制論的原理,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