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得對,寫備課本就是寫教案啊。先寫課題,再寫這節課的目的,然後寫這節課所需的材料,最後寫教學過程。當然具體一點還可以寫清楚用什麼方法上課。
㈡ 新教師怎樣備課寫教案1
[新教師怎樣備課寫教案1]
第一節 備課的步驟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認真備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新教師怎樣備課寫教案1。備好課,就能爭取工作中的主動權。這種准備工作愈充分.主動性就愈大,教學效果就愈高。 可是有的教師對認真備課認識不足,往往對於教材-知半解,因而在課堂上只能照本宣科,不能講清道理。有的教師備課不深不透,因而課堂上只能平鋪直敘,不能重點突出。所以,教學工作的首要條件是做好課前准備,老師講課首先要過好備課這一關。
備課一般分為五個步驟,即:
(一)學期(或學年)備課;
(二)單元備課,
(三)課時備課,
(四)課前備課,
(五)課後備課。
現分別敘述如下:
學 期 備 課
在學期(或學年)開始前,要在鑽研教學大綱和通覽教材的基礎上訂出全學期(或全學年)的教學計劃。其主要內容是:
(一)確定全學期的教學目的、要求和重點;
(二)安排一個學期的教學進度;
(三)合理分配教學內容和時間
(四)考慮教學方法
(五)做好教學(包括教具)准備。
學期授課計劃,可以寫成文字,也可以列成表格,視需要而定。
學期備課的主要任務是通覽教材。在假期里,教師就應該鑽研全冊教材,領會編輯意圖,熟悉知識范圍;明確各個單元的目的要求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同時掌握重點,分清主次,作出課時劃分。 通覽教材的作用是:
(一)可以明確教材的邏輯系統。知道它是在什麼基礎上被提出來的,它又能為後面的哪些教材作好准備。如果備一節,講一節,不僅不能全面掌握教材的編排體系,更不能貫穿教材的內在聯系。因此。通覽教材是掌握知識系統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二)有助於教師講課時分清主次,突出重點。比如要讓學生掌握分數的四則運算,那麼分數的意義和性質與分數乘法兩個單元就是全冊教材的重點。在前一個單元里,要給學生建立分數最基本的概念;在後一個單元要建立的乘法概念及其法則是教好分數除法以至分數四則運算的關鍵。所以重點教好這兩個單元,就為教好全冊教材打下牢固的基礎。
(三)通覽教材,就可以綜覽全局;居高臨下,給制訂學期授課計劃提供依據;通覽教材,才能通盤安排教學進度,不致於前松後緊或前緊後松。
(四)通覽教材,就能了解教這冊教材有什麼困難,及早進行准備;通覽教材,有利於有計劃的安排學習及參考書籍;同時把需用的教具都事先准備齊全。
通覽教材、應防止兩種情況:
一種是走馬觀花,一味瀏覽,結果印象不深,所獲無兒;
一種是細嚼慢咽,玩味不已,結果時間精力有限,往往只能備出幾篇。這樣做的結果,前者是有名無實,後者是得不償失。都不能達到通覽教材的目的。因此,通覽教材認要從教學的實際出發,根據時間和精力,明確通覽的目的,確定通覽的重點。
單 元 備 課
在一個單元或一個課題的教學之前,還應進行單元(或課題)備課,擬出一個單元(或課題)的教學計劃。單元備課主要解決以下問題:
(一)進一步熟悉與掌握教材內容,領會本單元編排的目的與意圖,確定單元(或課題)的教學目的與要求;
(二)妥善地處理教材,配備習題,安排授課時數及教學步驟;
(三)根據教材重點、難點、關鍵,確定主次、先後、詳略;
(四)以單元為單位,把講、讀、寫、練、實驗和實踐恰當地結合起來,通盤考慮學生能力的培養。
單元備課的好處是:
(一)便於全面分析一個單元的教材,從整體出發,通盤考慮這一單元的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 (二)能有較充分的時間來鑽研課本中的疑難問題,事先加以解決;
(三)能把備課和業務學習更好地結合起來,不致於臨渴掘井、臨陣磨槍,並起相互促進的作用。
㈢ 幼師怎麼寫備課
一、怎樣備課
所謂備課,主要是指掌握教學內容,領會編者意圖,確定目的要求,選擇教學方法。
顯然,深入鑽研教材,是提高備課質量的核心。
(一)全面掌握教學內容
通過備課,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教師應當全面地掌握教學內容。也就是說我們應當做到,從知識結構的整體出發,進一步明確所要教學的內容在整個知識體系中的地位及作用。這就要求我們必需做到把宏觀教材與微觀教材統一起來,而不能孤立的、割裂地看待任何一部分知識。
之所以應當堅持這種觀點,首先是由學科的特點決定的。數學知識系統性強,邏輯嚴謹,知識與知識之間,不僅存在著縱向的聯系,也存在著橫向的聯系。離開對全局的把握,也就很難處理好局部。
北京的馬芯蘭老師,在教學中特別注重孕伏、遷移與交錯,並取得突出的成績,其重要原因之一也在於此。
陳景潤同志曾向我們建議,要特別重視上好第一節課。其理由也是出於對前個章節的第一節課,在全章節中的地位與作用具有足夠的重視。
假如我們對教材缺乏宏觀的了解,教學時就很難避免出現科學性的錯誤,這種錯誤往往表現為把局部的現象視為普遍的規律。
假如我們對教材缺乏宏觀了解,既使在教學中未出科學性錯誤,也很難達到較高的水平。有些課看起來似乎是完成了任務,細分析並未為繼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其原因常常就在這里。
備課時,怎樣體現「宏觀」與「微觀」的統一呢?切實可行的方法就是堅持單元備課與課時備課的結合。
首先我們應當了解整個單元,再把所有例題加以分析。找出學習這部分的知識基礎,研究各個例題之間的相互關系。這樣,我們就對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時,認識逐步加深、完善的過程做到了心中有數,也就容易發現每節課應達到的高度。這樣,雖然也是一節一節地上,但它們又能形成一個完整的認識系統。
(二)深刻領會編者意圖
通過備課,教師對教材的理解不僅要全面,而且要深刻。能否領會編者的意圖,是衡量教師理解教材深淺的一個重要標志。
怎樣領會編者的意圖呢?我看主要是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例題為什麼這樣設計呢?習題為什麼這樣編排呢?結語為什麼這樣引出呢?等等。然後我們自己再來回答。經過這樣一番思考的過程,我們肯定會提高駕馭教材的能力。
例如,在「簡易方程」這部分,教材安排了一些天平圖。有的圖左右兩邊全注有具體的數量;有的圖,在一側出現了未知的數量。編者之所以這樣處理,首先是要幫助學生建立等式的概念,然後是幫助學生建立方程的概念。
天平圖在這部分的教學中還有別的作用嗎?我想是有的。起碼它還有助於對方程的解的理解。因為只有當未知數x取一定的值時,天平的兩邊才會保持平衡。
對編者意圖領會得越深,越能充分發揮教材在教學中的作用。
(三)認真確定目的要求
對於任何一節課,確定教學的目的要求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它指出了教學的主攻方向,規定了全節課教學活動的歸宿。
制定教學的目的要求,一要具體,二要明確,三要恰當。切忌籠籠統統,模模糊糊。
在制定目的要求的同時,還要構思落實的方案,使它真正能夠變成現實。沒有具體實施的構想,再好的目的要求也等於零。
(四)適當選擇教學方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以及不同的教學對象,選擇最佳的教學方法,是實現目的要求的關鍵。
1.選擇教學方法應根據的一般原則
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
符合學科特點及學生的年齡特點。
有利於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有利於加強基礎,培養能力,減輕負擔,提高質量。
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
2.改革教學方法,應處理好的幾個關系
首先,應處理好過程與結果的關系。
注重結果而忽視過程,是傳統教學中的一個通病,也是注入式教學的要害。死記死背,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等等,是必然的惡果。
要改革小學數學教學,必需注重過程。對於概念來說,要注重抽象概括的過程。對於公式來說,要注重推導的過程。對於任何一個題目的解答,都要注重分析的過程。
之所以要注重過程,其原因就在於只有採取最佳策略解決了問題時,才稱得起高質量。而這個策略水平是在過程中才反映出來的。另外,也在於只有這樣才符合認識的規律,才是啟發式。
其次,應處理好認識上兩次轉化的關系。
人的認識總是要經歷兩次轉化的。第一次是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轉化,第二次是由理性認識到實踐的轉化。
對第一次轉化,教師是重視的,而對第二次轉化往往重視不足。
認識上的第二次轉化,往往是通過練習來實現的。但不能說,只要堅持了練習,就一定有助於由理性到實踐的飛躍,因為還要分析練習的內容及方式。
練習應從基本的,簡單的開始,但不能統統是模式化的。相反,應有一定數量靈活的,綜合的,需要創造性思維的。只有這樣才有助於學生思維的全面、深刻、敏捷和靈活。
此外,備課除備書本外,還應備學生,只有真正了解學生,才能備好課,講好課。
二、怎樣寫教案
教案,也就是課堂教學的方案。
(一)一份較好的教案應具備哪些條件呢?
1.應當具有科學性
教案是教學要求、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統一。因此在要求上、內容上及方法上都有一個是否科學的問題。
教學要求是否科學,主要表現在程度上。過低,過高都不科學。例如分數的初步認識,就要具有「初步」的特點,學習分數的意義及性質在要求上應有明顯的層次上的差異。前者屬於感性認識階段,一旦要求過高,勢必缺乏其科學性。
教學內容是否科學,最重要的表現在概念上,表現在概括出的規律上。例如數的整除,首先確定是在自然數范圍內討論的,也就是不研究零,不研究分數,小數,也不研究負數。這種局限性決定著有些問題應迴避。象「最小的偶數是()」,顯然學生只會填「2」,而就此題來說是不正確的。
教學方法是否科學,最重要的表現在是否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使用的一切手段是否能揭示本質等。
2.應當具有系統性
任何一份教案都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但又都具有一定的連續性。把相對獨立與前後的聯系統一起來,體現孕伏,遷移及交錯,才有助於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
傳授任何一部分知識,它總有個相應的基礎,即所謂的知識的生長點,同時也肯定為以後的學習奠定下一定的基礎。這就要求從整體的、聯系的觀點指導下,來處理這個局部。這就是備課時應堅持的系統性原則。
3.應當具有針對性
課堂教學總是面對具體的學生進行的,所以必須具有針對性。教學同樣的內容,在不同的班級里起點、坡度、密度、難度都可能不大一樣,就是這個道理。沒有針對性,也就沒有可行性。這就是平常所說的備學生。例如,學生對「等分問題」掌握得怎樣,極大地影響著「求平均數」的教學。
4.應當具有啟發性
教學不應是一切都靠教師「給予」,應啟發學生,可讓學生主動地「獲取」。所以,要創設必要的情景,要做到溫故知新,舉一反三,要大量遷移等。
(二)教案的寫法
一份教案最主要的內容包括:
教學內容。
教學目的要求。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比較簡單,只需把它概括出來就是了。
例如 認數5
用2的乘法口訣求商
垂線和平行線
通分(一)
由於「通分」這個內容一節課講不完,又不易於確定出這一節的具體課題,就可以採用上面的辦法。
總之,教學內容是很具體的,應把它明確地概括出來。
對教學目的要求的制定,一要全面,二要具體,三要恰當。
所謂全面,就是不能只有對知識的要求,也應當有對能力的要求,不能只有對智育的要求,也應當結合教學內容有對思想品德的要求。
所謂具體,就是不講大話,不講空話,而是在40分鍾里能實現的。
例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這節課,我們可以這樣制定它的目的要求。
第一,使學生理解並運用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公式。
第二,啟發學生運用割補的方法,把新知識轉化為舊知識,從而提高其學習的能力。
所謂恰當,是指要求的程度要符合大綱及學生實際。
例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在第一節就提出上面兩條,這是基本的要求。到第二節課,進行練習繼續深化時,可再提出:運用公式,培養學生逆思考的能力,這就是已知面積和底或高,求高或底的問題了。
當然,基礎較好的班,在第一節里也可提出較高的要求。
教案的重點部分是教學過程,從復習檢查、基本訓練、到例題的分析與講解,一直到復習鞏固,布置作業。
教學過程沒有固定的模式,但一般地說它可分為以下四個部分:
第一,復習檢查或基本訓練。
第二,新課。
第三,鞏固練習。
第四,布置作業。
之所以說它沒有固定的模式,關鍵是在講與練的處理上。
練習不僅僅是一個教學環節,更是一種教學方法。講中有練,練中有講,講練結合似乎效果更好一些。
在教案之中對於教具、學具的使用,板書的總體設計等也應有說明。
總之,教案是寫給自己的,怎樣使用起來便於教學就怎樣寫。
㈣ 怎樣備課與寫教案
教師怎樣備課和書寫教案
做到目中有人。否則,對學生的基礎、學習態度、需要等情況若明若暗,一無所知。即使教材備得滾瓜爛熟,也容易因為脫離學生實際,而造成教學的失敗。
教師備學生應做到以下六個了解。
(一)了解班級基本情況。教學班是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基本單位,教師應該對班級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了解班級的學生構成、特點、風氣、智能結構、學習情況、學習興趣,以及多數學生對自己教學所持的態度,班級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意見,班級中各正式閉體和非正式團體的構成等。
(二)了解學生個體自然情況。一個班級是由每一個學生個體組成的。教師要對全班學生做到了解,還應去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個體自然情況。個體自然情況包括:學生姓名、年齡、視力、聽力、身體狀況,同學和老師關系,家庭教育環境等。
(三)了解學生學習基礎。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包括班級的整體的學習基礎,學生個人的學習基礎。優中差生的比例等。而在講授新課前,教師又要了解學生以下幾個方面的情況。1.了解學生是否具備學習新知識的准備知識;2.新課可能產生的困難和障礙;3.學生對學習新知識的興趣。
(四)了解學生對教學方法的意見。教學的科學與藝術,既體現在教學內容上,又體現在教學方法上。教師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必須要經常了解學生對自己教學方式方法的意見。要了解學生對哪些方法適應,哪些方法不適應,喜歡什麼樣的方法,不喜歡什麼樣的方法等。
(五)了解學生個性品質差異。個性品質包括學生的觀察山、記憶山、想像山、思維力等智力因素,還包括學生的動機、興趣、能力、氣質、性格、自信等非智力因素。「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學生是有很大個性差異的:教師要從通過各種渠道各種力式來了解學生興趣愛好、氣質類型、性格特點、智力差異,從而為因材施教提供依據。
(六)了解學生的變化與進步。要全面准確地了解學生,教師不僅要從靜態上了解學生,還要從動態上了解學生;即及時了解學生的變化和進步。例如學習情緒、學習積極性的變化,組織紀律、興趣愛好的變化,作業情況、課堂表現等:還了解受到老師的批評或表揚產生的變化,同學之間鬧糾紛吵架後的變化,在家裡受到叱責或打罵後的情緒變化,考試成績下降後的情緒變化等,針對這些變化,教師要及時了解和發現,及時給予正確的引導。尤其在教學中,教師特別要注意發現學生的進步,哪怕是微小的進步,都要及時地強化引導,使之體驗到學習成功的愉悅,產生鞏固自己成績的力量和繼續前進的願望。
3、備教學資料——掌握四項原則。教材是教學的依據和根本.教師必須吃透:但是,如果教師上課只是依照教材照本宣科,這勢必就像清水煮白菜一樣,讓學生感到一點油、鹽、醬、醋的味道也沒有。怎樣才能把課上「活」呢?他山之石可攻玉。教學參考的恰當利用,教學參考資料的學習吸收,生活經驗的觀察積累。給教材「添油」」加醋」,讓教學內容豐富起來,這就會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這是死課活教。
那麼教師怎樣去學習和吸收各種教學資料呢?應掌握這樣幾項原則。
(—)博覽精選,厚積薄發。作為教師應是—個學識淵博的人,他不僅要精通本學科的知識,同時對教育學、心理學、天文、地理、文史哲等各方面的知識都略知一些。
(二)消化吸收,貴在創新。對學習積累的各種教學資料不能機械照搬照抄,更不能喧賓奪主,重在消化吸收,貴在創新運用。如對教學參考書不能照搬,而作為開拓思路的工具,在此基礎上去發揮,去創造。
(三)凡引入教學內的資料中的觀點和事例必須科學可靠,要避免錯誤。
(四)引入教學的資料應盡可能是新鮮的,要避免陳糠亂穀子。
4、備教學方法——掌握教改動態。備教學方法是教師備課的又一項重要任務。什麼是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採取的一種活動方式。教學方法具有多層次、多形式。
㈤ 教師怎樣備課和書寫教案
教師怎樣備課和書寫教案
做到目中有人。否則,對學生的基礎、學習態度、需要等情況若明若暗,一無所知。即使教材備得滾瓜爛熟,也容易因為脫離學生實際,而造成教學的失敗。
教師備學生應做到以下六個了解。
(一)了解班級基本情況。教學班是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基本單位,教師應該對班級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了解班級的學生構成、特點、風氣、智能結構、學習情況、學習興趣,以及多數學生對自己教學所持的態度,班級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意見,班級中各正式閉體和非正式團體的構成等。
(二)了解學生個體自然情況。一個班級是由每一個學生個體組成的。教師要對全班學生做到了解,還應去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個體自然情況。個體自然情況包括:學生姓名、年齡、視力、聽力、身體狀況,同學和老師關系,家庭教育環境等。
(三)了解學生學習基礎。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包括班級的整體的學習基礎,學生個人的學習基礎。優中差生的比例等。而在講授新課前,教師又要了解學生以下幾個方面的情況。1.了解學生是否具備學習新知識的准備知識;2.新課可能產生的困難和障礙;3.學生對學習新知識的興趣。
(四)了解學生對教學方法的意見。教學的科學與藝術,既體現在教學內容上,又體現在教學方法上。教師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必須要經常了解學生對自己教學方式方法的意見。要了解學生對哪些方法適應,哪些方法不適應,喜歡什麼樣的方法,不喜歡什麼樣的方法等。
(五)了解學生個性品質差異。個性品質包括學生的觀察山、記憶山、想像山、思維力等智力因素,還包括學生的動機、興趣、能力、氣質、性格、自信等非智力因素。「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學生是有很大個性差異的:教師要從通過各種渠道各種力式來了解學生興趣愛好、氣質類型、性格特點、智力差異,從而為因材施教提供依據。
(六)了解學生的變化與進步。要全面准確地了解學生,教師不僅要從靜態上了解學生,還要從動態上了解學生;即及時了解學生的變化和進步。例如學習情緒、學習積極性的變化,組織紀律、興趣愛好的變化,作業情況、課堂表現等:還了解受到老師的批評或表揚產生的變化,同學之間鬧糾紛吵架後的變化,在家裡受到叱責或打罵後的情緒變化,考試成績下降後的情緒變化等,針對這些變化,教師要及時了解和發現,及時給予正確的引導。尤其在教學中,教師特別要注意發現學生的進步,哪怕是微小的進步,都要及時地強化引導,使之體驗到學習成功的愉悅,產生鞏固自己成績的力量和繼續前進的願望。
3、備教學資料——掌握四項原則。教材是教學的依據和根本.教師必須吃透:但是,如果教師上課只是依照教材照本宣科,這勢必就像清水煮白菜一樣,讓學生感到一點油、鹽、醬、醋的味道也沒有。怎樣才能把課上「活」呢?他山之石可攻玉。教學參考的恰當利用,教學參考資料的學習吸收,生活經驗的觀察積累。給教材「添油」」加醋」,讓教學內容豐富起來,這就會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這是死課活教。
那麼教師怎樣去學習和吸收各種教學資料呢?應掌握這樣幾項原則。
(—)博覽精選,厚積薄發。作為教師應是—個學識淵博的人,他不僅要精通本學科的知識,同時對教育學、心理學、天文、地理、文史哲等各方面的知識都略知一些。
(二)消化吸收,貴在創新。對學習積累的各種教學資料不能機械照搬照抄,更不能喧賓奪主,重在消化吸收,貴在創新運用。如對教學參考書不能照搬,而作為開拓思路的工具,在此基礎上去發揮,去創造。
(三)凡引入教學內的資料中的觀點和事例必須科學可靠,要避免錯誤。
(四)引入教學的資料應盡可能是新鮮的,要避免陳糠亂穀子。
4、備教學方法——掌握教改動態。備教學方法是教師備課的又一項重要任務。什麼是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採取的一種活動方式。教學方法具有多層次、多形式。但總體上可分為單一性和綜合性兩大類。
(一)單一性教學方法。單一性教學方法是狹義上的教學方法,它是指教師在課堂上或用口述、或用提問、或用演示、或讓學生自學、討論、練習等單一活動的方法所進行的教學。
(二)綜合性教學方法。這是一種廣義上的教學方法,它是把教學原則、教學形式,課堂結構,教學手段,單一的教學方法等都包括在內.又能有完整地反映教學過程的教學方法。如魏書生創造的「定向→自學→時論→設疑→自測→自結」六步教學法。上海育才中學總結的「讀讀、議議、練練、講講?」教學法等都屬於綜合性教學法,
教師備方法,一方面要熟悉掌握一些傳統的教學方法,另一方面教師在備課中應重點學習掌握教學改革中優秀教師和教育科研工作者創造出來的新的教學方法和模式,這多半是綜合性教學方法。如邱學華的」嘗試教學法」,李吉林的「情境教學法」,包全傑的「小學循序訓練作文教學法」,張思中的「外語教學十六字教學法」等。另外,教師還應看一看國外的一些教法研究資料。如布盧姆的「掌握學習教學法」,斯金納的「程序教學法」,布魯納的「發現法」等。
5、備學法---掌握學法指導內容與方法。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研究學生的學習方法.不僅讓學生「學」,而且要讓學生「愛學」「會學」,這是當前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實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因此教師備課不僅要備教法,更要備學法。
教師備學法指導應包括以下幾個內容:
(一)學法指導的內容。通常教師指導學法應包括以下幾個內容。
1、制訂學習計劃的方法(確定學習目標,分配學習時間,選擇學習方法)
2、五環節常規學習方法(預習方法、聽課方法、復習方法、作業方法、小結方法)
3,學科學習方法(以各科教師特點為內容的學習方法。如學習語文的方法,學習數學的方法,學習外語的方法等)
(二)學法指導的原則。教師的學法指導要想卓有成效應遵從以下幾項原則:
(1)體現自主性(不強制灌輸,而重在引導點悟)
(2)體現針對性(不主觀臆想,掌握學情,有的放矢)
(3)體現操作性(不繁瑣籠統抽象,操作方法具體明確)
(4)體現差異性(不搞一刀切,區分對象分類指導)
(5)體現鞏固性(不一蹴而就,立足反復強化,長期訓練)
(三)學法指導方法。學法指導應體現多層次多形式;通常有這樣幾種形式。
(l)滲透指導。這是教師在課堂上見縫插針,隨時滲透。
(2)講授指導。這是開設學法指導課,向學生直接講授學法知識。
(3)交流指導。這是教師組織學生總結交流學習經驗,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
(4)點撥指導。這是學生在學習迷茫時,教師給以恰當點撥提示。
(5)示範指導。有些方法僅靠教師講解是不夠的,必要時教師要做示範,讓學生效仿。
第二部分,新課程下我們如何書寫教案
一、首先提高對書寫教案的認識。
1、教案不但要寫而且還要認真地寫,因為它是備課的一個重要部分。
教師的教案猶如一名士兵的戰刀必不可少。 教師好像一個導演。如果想要做一個優秀的導演,導演好整個課堂,我們該有一個好的劇本,我們對於劇本的操作、角色的配置都該有預見性,而這個「預見性」就反映到了教案里。
教案也是促進我們自己反思的一個過程,我們到底成功在哪裡,我們失敗在哪裡呢?沒有教案,我們不知道,就好像我們做了事情,但是我們不知道是如何做的一樣。 可能有的老師會說:年紀大的老師,有經驗的老師,他們是不是可以不用備課呢?我翻閱了很多特級教師成長的過程,最後發現他們不管什麼時候,都在認真地備課。
教學是個復雜的過程,有很多的變數,今天對一個人管用的激勵方法第二天不一定還有用,對一個人有效的激勵方法不一定對第二個人有用。時代在變,我們的學生也在變,難道我們永遠憑經驗辦事情嗎?很多老師,他們在教學經驗上很有一套,可是當讓他們寫一點東西的時候,他們發現自己不能寫了,為什麼呢?這與不寫教案還是有關系。
2、不應該提倡不寫教案
假如一個剛剛參加工作的老師,他從來還沒有教過課,還沒有什麼經驗。那麼他教課以前,就必須要認認真真地備課,這個過程是了解學生的過程,也是研讀教材的過程,更是設計教學過程的過程。有了認真備課這個前提,他才會在上課的時候做到游刃有餘,獲得良好的課堂效果。而作為自己教學過程的經驗總結的教案,不僅僅見證了自己的從教過程,而且會成為自己不斷積累、不斷提高的一個階梯。教案就好像是份歷史檔案,以後再教相關知識的時候,就可以實行拿來主義,再備課就會相對輕松一些。所以,對於新老師來說,寫教案是促使自己成功的前提條件之一。
有經驗的老師也是需要寫教案的。不過,因為老教師有經驗,寫起教案來會相對簡單一些。簡單不等於不寫,簡單也不能夠說備課不認真。現在的教材變換很快,有許多新知識,新課文,假如上課以前不好好研讀的話,老教師也可能會很被動。能夠上課是一回事,上一堂精彩的高效的課又是一回事,經驗豐富的老師要想精益求精,也必須好好設計上課的思路、設計問題、設計過程,順手把這些記錄下來,寫成教案,其實也不是很煩瑣,寫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整理思路的過程。寫成教案,心裡就有了譜,就避免了手忙腳亂,當然應該提倡。
現在,有條件的老師採用網上備課的形式,這大大減輕了自己的勞動強度,但網上備課也不可能完全把人家現成的教案搬來使用,還是要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取捨,這其實也是一個備課的過程,我認為夾雜了自己勞動的,取捨以後的教案其實也應該是自己寫的教案。
這樣看來,寫教案實際上是任何年齡段的老師都應該做或者說都會做的。一些學校檢查教案也是對老師的一種督促。我看,老師們還是少一些怨言,多一些實干,把寫教案當成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好好寫吧。
3、教案是老師教學的鏡子。
寫教案是一個體現備課思想,或者是整理教學思路的過程。教案要體現一個老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過程,以及教學中的精華,或者說教學中的思維的靈光,教學中的得失。成為及時的反饋教學、總結教學的一種模板。這樣的教案才有意義。
教案是一種教學態度的體現,一種教學思想的展現,一種教學思路的展示,一個老師教學的鏡子。一份優秀教案是設計者教育思想、智慧、動機、經驗、個性和教學藝術性的綜合體現。所以我說,教案一定要寫,新教師要寫,優秀的教師更要寫!
二、編寫教案要領
1、教案編寫的原則:
(1)符合科學性。依標扣本,避免出現知識上的錯誤。
(2)加強創新性。構思巧妙,避免千篇一律。
(3)注意差異性。各盡所能,避免千人一面。
(4)強調操作性。以簡駕繁,避免臃腫繁瑣。
(5)考慮變化性。靈活運用,避免死板教條。
2、編寫教案的詳與略:
對教案的詳與略要正確理解。詳案也不是事無巨細,越詳越好,大段的敘述文字,照抄教科書上內容,致使一節課的教案長達10幾頁,這不僅耗時費力,應用性也不強。簡案也不是越簡越好,除了羅列幾個標題以外,教學過程的導人、練習、板書、提問什麼設計也沒有。
通常,教案應簡明扼要,不應寫得過詳,一個有充滿教學經驗的教案是簡短而實在的。例如有位中學教師在備《林黛玉進賈府》一課時,此文是9000個字,但他的教案僅寫了400來字。一是理清文中人物間的關系;二找出對比描寫王熙鳳、林黛玉、賈寶玉等人形象的文字、分析其異同;三以《西江月》詞為全文之綱,分析作者的寫作意圖。根據上述三條,安排教學環節,三分之二的時間給學生用,目的明確,學生有事可做,課堂秩序井然。一二兩條學生自己處理,教師巡迴答疑,第三條教師重點講解,點明作者為「封建王朝」唱輓歌的哀惋。
三、新教案模式特點:
1、程序清楚,一目瞭然。新教案模式分設教學程序欄,把教師環節和步驟設計以及時間安排直接體現出來,這就會使教學過程的程序設計一目瞭然,又有條理性,又便於教者操作。
2、獨立設計,避免抄襲。新教案的教師指導和學生活動欄目的設計就逼使教師設法獨立處理教材,主動去籌劃教師和學生的課堂活動,這既能減少和避免教師的抄襲現象,也有助於發揮教師的教學創造性。
3、體現主導主體作用,「教」為「學」服務。新教案格式上客觀要求,要設計出教師指導活動和學生課堂上的學習活動,體現出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和動腦、動口、動手情況,這有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也有助於要求教師的教學要為學生學服務。
4、言簡意賅,減輕負擔。傳統教案一般都要求寫詳案,勞動量大。新教案要求教師對教學內容做處理,寫出思路和知識點以及師生活動就可以,這樣能適當減輕教師的一些負擔。
當然這種教案並非是盡善盡美的,有些地方還有待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四、怎樣設計和書寫教案。
1、具體做到:
(1)教案必須由教師本人獨立思考並設計,可參考其他人的意見或教案,但不能照抄。
(2)編寫教案要從實際、實用、實效出發,不同學科、不同課型、不同內容應各有特色,不強求一律。
(3)書寫教案必須用字規范,書寫清楚,保持干凈整潔,始終如一。
2、要寫清楚以下幾項內容:
(1)授課題目:即本節課的課題
(2)授課時間:按教學進度所規定的時間
(3)課 型:即本節新授課、練習課(復習)、習作指導、講評等。
(4)教學目標:根據課標與教材內容並結合學生實際來確定一節課教學目標。寫教學目標應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基礎知識和技能應達到的程度;二是有關學生思維能力方面的培養;三是對有關思想情感的滲透。
(5)教學重點和難點:根據課標和教學內容並結合學生實際來確定一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6)學情分析:根據學生認識水平分析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掌握情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分析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需要情況。
(7)教學方法:簡單地說就是教師授課的方法與手段。
(8)教具、學具的准備:即本節所用的如:卡片、小黑板、投影、投影片、錄音機、實物等等。
(9)教學過程(也叫教學程序):
這是教案書寫的重點,也很復雜的。教學程序是教師具體施教的步驟,是教師教學設計的體現,也是教學思想的展示過程。寫教學過程應寫清以下幾點:
①寫出教學全過程的總體結構設計。
②寫出教材展開的邏輯順序主要環節及過渡銜接。
③寫出教學重、難點的突破方法以及所採用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
也可以說主要寫清楚:創設情景的導入;師生合作的交流;課堂效果的反饋(如設計的練習題)課堂教學的小結。
(10)板書設計。教案中要單列板書設計,板書要直觀精練,易歸納小結,易引導,綱領性強,板書使用合理。
(11)課後反思。新的課程積極倡導:教師不僅是課堂的實施者,更是反思性的實踐者,學會反思是每個教師職業成長的必經之路。因此,我們積極倡導寫好課後反思,而怎樣寫課後反思,寫什麼等問題是每一個教師非常關注的問題,在教學反思中,可以圍繞以下具體問題進行。
一是教材的創造性使用。如教材中有的生活場景的選擇,問題情境的創設並不是很貼近學生的生活,不能引起學生共鳴,因此,我們在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同時可以在反思中加以記錄。
二是教學的不足之處,如小組學習有沒有流於形式,有沒有關注學生情況、態度、價值觀的發展等內容。針對問題找到了哪些解決辦法和教學新思路,寫出改進策略和教學的新方案。
三是學生的獨到見解。上課時學生提出了哪些有價值的問題。
四是學生的學習是否與教案設計相統一。
寫課後反思追求「短」——短小精悍;「平」——平中見奇;「快」——快捷及時。
附:教案設計2例
「認識物體和圖形」教學設計
執 教:河北省唐山市玉田縣玉田鎮聯合小學 李金英
教案設計:玉田縣教育局教研室 陳長勝
指導教師:鞠鳳霞 薛玉春
教學內容:教科書32—33頁的內容,練習五的第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和觀察,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會辨認這幾種物體和圖形。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概念
3、通過學生活動,激發學習
㈥ 教師備課筆記怎麼寫
備課:「備」可以理解為准備、預備。「備課」就是教師課前所做的的准備工作。備課是整個課堂教學工作的起點,是上好課的重要前提與保證。沒有備課時的全面考慮與周密設計,就沒有課堂上的有效引導與動態生成;沒有上課前的胸有成竹,就沒有課堂中的游刃有餘。
備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備教學目標的設計
課堂教學必須有明確的目標,上課前教師一定要清楚,這節課我要教給學生什麼,要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效果。
二、備學生的心智水平
一是備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已知什麼,想知什麼,什麼是難點,教師要心中有數,備課要備到「點子」上。
二是備學生的興趣愛好,找准學生的興奮點,讓教學更親切地走進學生。
三、備教材的利用價值
首先,要深入鑽研教材,在反復認識、全面領悟的基礎上,對教材進行居高臨下的把握,使教學內容形成一個結構清晰、層次分明的體系,使知識的發現過程問題化。
其次,教師還應該敢於超越教材,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大膽取捨。
第三,在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的基礎上,確立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四、備教學情景的創設
五、備教學過程的構建
無論採取何種程序,都要有利於問題的生成,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最終都是為了能有利於教學目標的達成。
六、備學習方式的選擇
合作學習,不是什麼內容都需要合作,有的是簡單的問題,自己能解決的就沒有必要合作。
七、備教學語言的優化
八、備課作業設計
(6)怎麼寫備課擴展閱讀
實行師生合作形式集體備課制,優化課堂教學效果。就集體備課而言,進行三種層次的集體備課。
一是教材集體備課.就是使用新教材前針對整本教材應教哪些知識、培養哪些能力等集體研究一次。
二是單元集體備課。即在每單元教學前,針對單元教學目標、訓練重點等集體研究一次。
三是課文集體備課。第一次討論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訓練的重點內容,使用的教學方法、手段,大致的教案、學案等。第二次討論教案、學案的設計是否合適、恰當等,並提出修改意見。
從備課開始,就讓學生幫助老師搜集資料,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行同年級老師集體備課基礎上的主備老師分工負責備課制,集中了老師們的智慧,豐富了教學內容,優化了教學過程,提高了教學效果。
還減少了老師的單打獨奏式備課麻煩和抄襲教案的低效甚至無效勞動時間,騰出時間來加強自身學習,更新知識,增強教師應有的人格魅力。真是一舉多得,一改多贏。
㈦ 怎樣備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