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0年江蘇省專轉本語文試卷答案
是有的。不過內容太多。不好發送。如果你只需要答案不要解析可以發送。
1.【答案】 C
【解析】 A項中「靡(mǐ)麗」,「謎語、糜爛、麋鹿」都讀mí。B項中「掮客(qián)」,指為買主與賣主之間簽訂買賣契約(合同)收取手續費或傭金的人。也借指投機的政客,含貶義。「阡陌、扦插、遷就」讀音都讀為qiān。C項正確,都讀quán,「得魚忘筌(quán)」。筌:捕魚用的竹器。捕到了魚,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後就忘了本來依靠的東西。出自《莊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D項中骨髓(suǐ),「綏靖、半身不遂、隨心所欲」都讀為suí。
2.【答案】 D
【解析】 A項的「異曲同功」應當是「異曲同工」。工:細致,巧妙;異:不同的。不同的曲調演得同樣好。比喻話的說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達到目的。出自唐•韓愈《進學解》:「子雲相如,同工異曲。」B項中「相形見拙」應當是「相(xiāng)形見絀(chù)」。形:比較;見:顯示出;絀:不夠;不足。和同類的事物相比較,顯出不足。C項中「寬洪大量」的「洪」應當是「宏」,寬宏大量。形容人度量大,心胸開闊,能容人事。出處元•無名氏《魚樵記》第三折:「我則道相公不知打我多少,元來那相公寬宏大量。」
3.【答案】 B
【解析】 A項中「數典忘祖」,數:數著說;典:指歷來的制度、事跡。談論歷來的制度、事跡時,把自己祖先的職守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對於本國歷史的無知。後來就用數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來的情況或事物的本源。出處先秦左丘明《左傳•昭公十五年》:「數典而忘其祖。」C項中「夙興夜寐」,夙:早;興:起來;寐:睡。早起晚睡,形容勤奮。出處《詩經•衛風•氓》:「夙興夜寐,靡有朝矣。」「潛移默化」,潛:暗中的,不見形跡;默:不說話,沒有聲音。指人的思想、性格、習慣因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在無形之中起了變化。D項中「殞(yǔn)身不恤(xù)」,殞:犧牲;恤:顧惜。犧牲生命也不顧惜。
4.【答案】 A
【解析】 ①借代,是一種說話或寫文章時不直接說出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它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來代替的修辭方法。杜康,傳說為最早造酒的人,中國釀酒業開山鼻祖。據《史記•夏本紀》及其他歷史文獻記載,杜康又名少康,今洛陽汝陽杜康村人。少年的杜康以放牧為生,帶的飯食掛在樹上,常常忘了吃。一段時間後,少康發現掛在樹上的剩飯變了味,產生的汁水竟甘美異常,這引起了他的興趣,就反復地研究思索,終於發現了自然發酵的原理,遂有意識地進行效仿,並不斷改進,終於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釀酒工藝。後來杜康作為美酒代稱,屬於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專用名稱代替本體事物名稱的修辭方法。②借喻,比喻之一,是以喻體來代替本體,本體和喻詞都不出現,直接把甲(本體)說成乙(喻體)。例如:「這輪曉日從我們民族歷史的地平線上一躍而出,閃射著萬道紅光,照臨到這個世界上。」(楊朔《泰山極頂》)用「這輪曉日」來比喻「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毛澤東1957年在莫斯科對我國留蘇學生的講話用「東風」和「西風」來比喻「社會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之間的斗爭。③擬物(比擬的一種),把人當作物,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的修辭方式,叫做擬物。魯迅的《故鄉》中有一句「飛出了8歲的侄兒」,就屬於是把人當作物來寫。「飛」是某些動物所具有的能力,人是不會飛的,作者把侄兒當作會「飛」的動物來描寫,是極言其心情急切和動作輕快。
5.【答案】 B
【解析】 B句一是動賓搭配不當,「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應刪去「教育」。其餘正確。
6.【答案】 A
【解析】 干支紀年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紀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guǐ)十天乾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按照順序組合起來紀年。如甲子、乙丑等,經過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復始,循環不已。我國傳統紀年法依舊沿用干支紀年。
【考點延伸】 古代紀年法主要有四種:
(1)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數來紀年。《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
(2)年號紀年法。漢武帝起開始有年號。此後每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並以年號紀年。如《岳陽樓記》「慶歷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禪山記》「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等。
(3)干支紀年法。如《五人墓碑記》:「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
(4)年號干支兼用法。紀年時皇帝年號置前,干支列後。如《揚州慢》「淳熙丙申」,「淳熙」為南宋孝宗趙眘(shèn)年號,「丙申」是干支紀年。
7.【答案】 C
【解析】 (1)出自(宋)范仲淹的《蘇幕遮•碧雲天》,此詞抒寫鄉思旅愁,以鐵石心腸人作黯然銷魂語,尤見深摯。「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寫作者試圖借飲酒來消釋胸中塊壘,但這一遣愁的努力也歸於失敗。(2)出自(唐)盂浩然的詩《宿建德江》,是一首描繪秋江暮色的詩。先寫羈旅夜泊,再敘日暮添愁,詩中雖不見「愁」字,然野曠江清,「秋色」歷歷在耳。詩人以暮天能將孤樹壓低的誇張筆法,形象化地寫出內心的壓抑心情,這就是不見親人的凄涼之情。「江清月近人」是謂由於江水凈潔,故水中的月亮倒影便顯得又大又圓,人在船上看它,只覺得它似乎離人尤近。詩人在此句中同樣也賦予深厚的情感,即以月之近人寫它的靈性。它似乎很懂得詩人的鄉愁不可釋,鄉思不可絕,為之解脫,這便是「月近人」三字的意蘊。(3)出自(宋)晏幾道的《臨江仙•夢後樓台高鎖》,是一首感舊懷人的名篇,當為作者別後懷思歌女小蘋所作。詞之上片寫「春恨」,描繪夢後酒醒、落花微雨的情景。下片寫相思,追憶「初見」及「當時」的情況,表現詞人苦戀之情、孤寂之感。全詞在懷人的月時,也抒發了人世無常、歡娛難再的淡淡哀愁。(4)出自北宋秦觀的《鵲橋仙•纖雲弄巧》,是借牛郎織女的傳說歌頌堅貞愛情的優秀詞作。「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是多麼崇高的境界!誠然,兩情相愛,又能朝夕廝守,自然很好。但是,僅以花前月下朝夕廝守來衡量愛情的真挈與否,這未免顯俗了。愛情的真正價值不因兩人的分別而損傷於毫釐。相反,如果雙方貌合神離,那麼即使朝夕相處,又有多少幸福可言?詞人正是從這「一相逢」中,看到愛情長久的重要,這就使詞的境界大大地升華了,閃爍著積極樂觀的色彩。
8.【答案】 B
【解析】 A項紀君祥的元雜劇《趙氏孤兒》,全名《冤報冤趙氏孤兒》,又名《趙氏孤兒大報仇》,是一部歷史劇,最早見於《左傳》,情節較略,到司馬遷《史記•趙氏世家》,才有詳細記載。內容敘述晉靈公武將屠岸賈僅因其與忠臣趙盾不和與嫉妒趙盾之子趙朔身為駙馬,竟殺滅趙盾家300人,僅剩遺孤趙武被程嬰所救出。屠岸賈下令將全國一月至半歲的嬰兒全部殺盡,以絕後患。程嬰就與公孫柞臼計議,以程子假冒趙武,藏於公孫家,並由程向屠出首,以取信於屠。屠果在公孫家搜出嬰兒,遂將公孫與嬰兒一同處死。從而趙氏後代得到保全。程嬰則由此得到信任,帶同趙氏孤兒,寄居屠岸賈府中,苦心撫育。20年後,孤兒長成,程嬰告其歷史真相,終報前仇。作品描寫了忠正與姦邪的矛盾沖突,揭露了權奸的兇殘本質,歌頌了為維護正義、舍己為人的高貴品質,氣勢悲壯,感人肺腑。元雜劇《趙氏孤兒》被法國著名文學家伏爾泰於1775年翻譯成《中國孤兒》,在歐洲產生過一定的影響。關漢卿(約1220-1300),元代雜劇作家,號已齋(一作一齋)、己齋叟,大都(今北京市)人,與馬致遠、鄭光祖、白樸並稱為「元曲四大家」,關漢卿位於「元曲四大家」之首。他在《南呂一枝花•不伏老》結尾一段,更狂傲倔強地表示:「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其中《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魯齋郎》、《單刀會》、《調風月》等,是他的代表作。C項歸有光,江蘇崑山人,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別號震川,又號項脊生,是「唐宋八大家」與清代「桐城派」之間的橋梁,被稱為「唐宋派」。歸有光散文繼承歐陽修、曾鞏的文風,有較大成就,且把家庭瑣事引到古文中來,使散文擴大了表現范圍。其散文記敘家人之誼,朋友之情,感情真摯,神態生動,風韻悠遠。《項脊軒志》是歸有光的名篇。借項脊軒的興廢,寫與之有關的家庭瑣事,表達人亡物在,三世變遷的感慨,也表達作者懷念祖母、母親和妻子的感情。作品有《震川文集》等。黃宗羲推他為明代文章第一人。D項紀昀,字曉嵐,清代文學家,歷雍正、乾隆、嘉慶三朝,享年八十二歲。紀昀出任《四庫全書》總纂官,後來又編纂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對保存和整理我國古代文化遺產功不可沒。因其「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嘉慶帝御賜碑文),故卒後謚號「文達」,鄉里世稱文達公。《閱微草堂筆記》是繼《聊齋志異》之後出現的又一部有重要影響的文言小說集。在敘述故事時採用了「追錄見聞、憶及即書」的寫實手法,從某一個側面顯現出清代中期紛繁復雜的時代文化風貌,共24卷,約40萬字。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對其評價,有「過於議論」之嫌,「不安於僅為小說,更欲有益人心」,但其中不少形象化的寓言和諷喻性的故事還是頗為生動風趣的。袁枚,清代詩人、散文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乾隆三大家」。著有《小倉山房詩文集》、《隨園詩話》16卷。袁枚為文自成一家,與紀曉嵐齊名,時稱「南袁北紀」。他倡導「性靈說」,性靈即性情。他以為「詩者,人之性情也,性情之外無詩」;主張寫詩要寫出自己的個性,認為「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詩之傳者,都是性靈」;主張直抒胸臆,寫出個人的「性情遭際」;主張「性靈」和「學識」結合起來,以性情、天分和學歷作為創作基本,以「真、新、活」為創作追求。袁枚是個重視生活情趣的人,他愛金陵(南京)靈秀之氣,在他任江寧縣令時,在江寧小倉山下以三百金購得隨園,隨園舊為織造園(即有學者認為是曹雪芹筆下的大觀園的原型)。
9.【答案】 D
【解析】 A項楚辭又稱「楚詞」,是戰國時代的偉大詩人屈原創造的一種詩體。楚辭有兩種含義:一是詩歌的體裁,一是詩歌總集的名稱(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楚國文學)。從詩歌體裁來說,它是戰國後期(公元前4世紀)以屈原為代表的詩人,在楚國民歌基礎上開創的一種新詩體。從總集名稱來說,它是西漢末年劉向在前人基礎上輯錄的一部「楚辭」體的詩歌總集,收入戰國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漢代賈誼、淮南小山、劉向諸人的仿騷作品,定名為《楚辭》。由於屈原的《離騷》是《楚辭》的代表作,故楚辭又稱為騷或騷體。楚辭,是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B項擬話本是中國古典小說的一種,是由明末文人模仿話本形式編寫的白話短篇小說,即魯迅稱之為「擬宋市人小說」的作品。馮夢龍編選的「三言」代表了明代擬話本的成就,「三言」總收小說140篇,每書40卷,每卷一篇。《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合稱「三言」。三言與凌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三言兩拍」。C項古體詩一般又叫古風,這是依照古詩的作法寫的,形式比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縛。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五言詩和七言詩。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或格律詩,是中國講究平仄、對仗和葉韻的詩體,為有別於古體詩而有近體之名形成於唐代。在近體詩篇中句數、字數、平仄、押韻都有嚴格的限制。近體詩是唐代以後的主要詩體,近體詩包括絕句(五言四句、七盲四句)、律詩(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種,以律詩的格律為基準。(絕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詩。排律則是律詩的延長)。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數、句數平仄、用韻和對仗(絕句不要求對仗)幾個方面,主要有三點:①每句必須平仄相間,同聯的兩句必須平仄相對,聯與聯之間必須平仄相粘,即「句內相間,聯內相對,聯間相粘」;②除首尾二聯外,必須要對仗;③一韻到底的平聲韻。
10.【答案】 A
【解析】 B項朱熹,字元晦、仲晦,號晦庵、晦翁,南宋徽州婺源(今屬江西省婺源縣)人,南宋著名的理學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傑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慶元二年(1196),為避權臣韓侂(tuō)胄之禍,朱熹應福建南城縣上塘蛤蟆窩村吳倫、吳常兄弟之邀,到該村講學,還在該村寫下了「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觀書有感》)的著名詩句。朱熹離村後,村民便將蛤蟆窩村改為源頭村,民國時曾設活水鄉(今屬上塘鎮)以紀念朱熹。該詩以池塘要不斷地有活水注入才能清澈,比喻思想要不斷有所發展提高才能活躍,免得停滯和僵化。此外《春日》「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也是膾炙人口的詩作。其詞集有《晦庵詞》。C項柳永,原名三變,字景庄。後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詞人,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鈴》。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並以「白衣卿相」自許。他不僅開拓了詞的題材內容,而且製作了大量的慢詞,發展了鋪敘手法,促進了詞的通俗化、口語化,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詞家,有《樂章集》。描寫羈旅窮愁的,如《雨霖鈴》、《八聲甘州》,以嚴肅的態度,唱出不忍的離別,難收的歸思。「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是他的詞《雨霖鈴》中的名句。「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是他的詞《八聲甘州》中的名句。D項陸游,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愛國詩人,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等數十個文集存世,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今尚存九千三百餘首,是我國現有存詩最多的詩人。與尤袤、楊萬里、范成大並稱「南宋四大詩人」。他的名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樓一夜昕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等一直被人們廣為傳誦。「出師—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是他的詩《書憤》中的名句。千載而下,有誰可與相提並論呢?通過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賢的業績,表明自己的愛國熱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諸葛亮,施展抱負。而「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巾。」則是杜甫的《蜀相》中的詩句。
11.【答案】 C
【解析】 A項「二十四史」中前四史依次為:西漢司馬遷的《史記》、東漢班固的《漢書》、南朝•宋范曄的《後漢書》、西晉陳壽的《三國志》。《左傳》原名為《左氏春秋》,漢代改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舊時相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左傳》實質上是一部獨立撰寫的史書。它起自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迄於魯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3年),以《春秋》為本,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是儒家重要經典之一。它與《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B項《論語》、《大學》、《中庸》、《孟子》的合稱「四書」。南宋理學家朱熹注《論語》,又從《札記》中摘出《中庸》、《大學》,分章斷句,加以注釋,配以《孟子》,題稱《四書章句集注》,「四書」之名始立,後用作學習的入門書。元代皇慶二年定為考試課目,必須在「四書」內出題,發揮題意規定以朱熹的《集注》為根據。明清八股文考試相沿不改。五經是指《詩》、《書》、《禮》(是指儀禮)、《易》、《春秋》五部儒家經典。D項中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里對這種小說曾加以評論,「揭發伏藏,顯其弊惡,而於時政,嚴加糾彈,或更擴充,並及風俗」並稱之為「譴責小說」。藝術上多用諷刺手法,筆無藏鋒,極度誇張,揭露清末社會黑暗,政治腐敗,官吏貪污媚外,人民不覺悟。清末四大譴責小說,即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鶚《老殘游記》和曾樸《孽海花》。譴責小說為了適應報刊連載的需要,缺乏較充裕、完整的構思和寫作時間,因此小說的結構不夠嚴密,多屬聯綴短篇成長篇的性質,缺乏貫串始終的中心人物。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里的九死一生,《老殘游記》里的老殘,《孽海花》里的金雯青、傅彩雲,雖是貫串全書的人物,但更多起著聯綴故事的作用,缺少完整的典型塑造。吳敬梓,安徽全椒人,後移家南京,54歲在揚州逝世,在此期間完成了《儒林外史》這部鴻篇巨制。《儒林外史》是一部諷刺小說,是一幅活生生的社會面貌圖。它寫科舉的腐朽黑暗,假名士的庸俗可笑,貪官污吏的刻薄可鄙,謔而不苛,恰到好處。在藝術結構上,它沒有貫穿到底的人物,而是分階段地展開,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如集諸碎錦,合為帖子。雖非巨幅,而時見珍異」。《官場現形記》曾模擬《儒林外史》的寫作體制。
12.【答案】 B
【解析】 A項「三教」,指的是儒、道、佛(釋)三家。「三教」的說法起自三國時代,指的是儒教、釋教、道教三種教派。東漢初年,佛教傳入中國,與本土儒教、道教發生論戰。公元573年,北周武帝親自召集百官及沙門道士等「辨釋三教後」問題,最後作出了「儒教在先,道教次之,佛教在後」的結論。從此後人說三教通常即為儒、道、釋。唐京兆釋道宣撰的《廣弘明集》卷一載有《吳主孫權論述佛道三宗》一文,同時提及儒、道、釋三家。三國之前人們的論著中是沒有「三教」一詞的。「九流」分別指: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B項所謂的「五色土」是指青、紅、白、黑、黃五種顏色的土。五色土象徵著我們廣博的大中華,在社稷壇的東邊是青土,代表著東邊的大海;西邊是白土,代表西部白色的沙;南邊是紅土,預示南方的紅土地;北邊是黑土,象徵北部的黑土地;而中間的黃土,就是黃土高原的寓意。C項古代建築通常是堂室結構,前堂後室。在堂上舉行的禮節活動是南向為尊。皇帝聚會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稱王稱帝叫做「南面」,稱臣叫做「北面」。室東西長而南北窄,因此室內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東,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東面西。兩漢以前,「席南向北向,以西方為上」,即以面朝東坐為上。《史記•項羽本紀》中鴻門宴會的座次是一規范:「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坐」,此即顧炎武所謂:「古人之坐,以東向為尊。」項王座次最尊,張良座次最卑。古時官場座次尊卑有別,十分嚴格。官高為尊居上位,官低為卑處下位。D項「三省六部」制出現以後,官員的升遷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職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詞語:(1)拜。用一定的禮儀授予某種官職或名位。如《指南錄後序》中的「於是辭相印不拜」,就是沒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職。(2)除。拜官授職,如「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指南錄後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職的意思。(3)黜。「黜」與「罷、免、奪」都是免去官職。如《國語》:「公將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齊。」(4)去。解除職務,其中有辭職、調離和免職三種情況。辭職和調離屬於一般情況和調整官職,而免職則是削職為民。
13.【答案】 A
【解析】 B項周作人,浙江紹興人,現代散文家,「文學研究會」發起人之一,「五四」運動時期提倡「人的文學」,並與魯迅、林語堂等創辦《語絲》周刊,19世紀30年代和林語堂一起鼓吹「閑適幽默」小品,抗戰時期曾任偽職,著有《人的文學》、《平民文學》、《自己的園地》及《中國新文學的源流》等。張資平,是「創造社」中最多產的一位作家。張資平的作品反映「五四」運動時期青年男女對戀愛自由、婚姻自主的熱烈追求,以及陳腐的封建倫理道德和金錢勢力對他們的束縛。他以客觀平實的寫作態度,清新流暢的筆調,再加上甜熟柔婉的情致,使張資平的作品很快一紙風行。為此張資平戀愛小說擁有眾多青年讀者,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上海的貴婦人在閑聊時以手捧張資平的戀愛小說和張愛玲反映市民生活的散文為時髦,代表作有《沖積期限化石》(長篇小說)、《苦莉》(長篇小說)、《人獸之間》(長篇小說)。C項朱自清,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其散文以樸素縝密,清雋沉鬱、語言干練,文筆清麗著稱,極富有真情實感,代表作《荷塘月色》、《背影》、《春》、《綠》、《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等。茅盾,中國現代傑出的作家、文化活動家和社會活動家,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人,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子夜》、《腐蝕》,中篇小說《幻滅》、《動搖》、《追求》三部曲,劇本《清明前後》等等。其作品編為《茅盾全集》。1933年長篇小說《子夜》震動了中國文壇,瞿秋白把這一年稱為「子夜年」。散文的創作有《風景談》和《白楊禮贊》。《白楊禮贊》採用象徵手法,通過對白楊樹不平凡形象的贊美,歌頌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和整個中華民族緊密團結、堅強不屈的革命精神和頑強意志。D項艾青1936年創作第一本詩集《大堰河》,表現了詩人熱愛祖國的深摯感情,泥土氣息濃郁,詩風沉雄,情調憂郁而感傷。詩集裡面最著名的是《大堰河——我的保姆》這首詩。發表時,詩人還坐在監獄的鐵窗之下,那目光仍在注視著故鄉的那片土地。全詩分為四部分,通過對自己的乳母的回憶與追思,抒發了對貧苦農婦大堰河的懷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贊美之情,從而激發人們對舊中國廣大勞動婦女悲慘命運的同情,對這「不公道的世界」的強烈仇恨。1941年艾青赴延安,任《詩刊》主編。他在遍地抗日烽火中深切地感染到時代的精神,汲取了詩情,抗戰期間成為他創作的高潮期,出版了《北方》、《向太陽》、《曠野》、《火把》、《黎明的通知》、《雷地鑽》等9部詩集。詩作傾訴著民族的苦難,歌頌了祖國的戰斗,滲透著時代氣氛,筆觸雄渾,氣勢壯闊,情調奮發昂揚。
2. 2010高考文科語文試卷及答案
問的太大了,我全國的高考題都有,可是答不下啊,建議你留個郵箱,好發給你
目錄
2010年高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
(全國Ⅰ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試題卷
語文(全國卷Ⅱ)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語文(課標卷Ⅰ)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語文(北京卷)詳解
2010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
上海 語文試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詳解
(天津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試題解析
(重慶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
(湖北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廣東卷)
語 文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安徽卷)
語 文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
(福建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試題
(浙江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
(湖南卷)
2010年全國高考(廣東高職卷)
語 文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逐題詳解
(江西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江蘇卷
語文試題解析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試卷解析
(山東卷)
2010年高考語文試題解析
(遼寧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
(四川卷)
2010年高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
(全國Ⅰ卷)
目錄
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第Ⅰ卷1至4頁,第Ⅱ卷5至8頁。考試結束後,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並交回。
第Ⅰ卷
一、(12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來源:學科網]
A.行伍(háng) 名宿(sù) 惡貫滿盈(yíng) 厲兵秣馬(mù)
B傾軋(zhá) 不啻(chì) 補苴罅漏(xia) 荊釵布裙(chāi)
C.巨擘(bò) 河蚌(bàng) 得不償失(cháng) 莘莘學子(shēn)
D.解剖(pāo) 羈絆(jī) 火中取栗(lì) 感慨系之(xì)
【答案】A
【解析】A項厲兵秣mò馬,B項傾軋yà,D項解剖pōu。本題主要考查多音字和常見誤讀字的讀音,字音尤其是多音字的識記,一要注意從詞語含義上區別;二要注意從詞性上區別,如「宿」;三要注意通過書面語與口頭語的不同記憶,如「血」;四要注意記少不記多,像「蚌」只有地名「蚌埠」中讀bèng,記住這一處特殊讀音既可;五要記住一些常考的字音。
【考點】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的字音,能力層級為識記 A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現在我們單位職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騎車,為的是倡導綠色、地毯生活。尤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們新來的局長。
B.幾年前,學界幾乎沒有人不對他的學說大加撻伐,可現在當他被尊奉為大師之後,移樽就教的人簡直要踏破他家的門檻。
C.他是當今少數幾位聲名卓著的電視劇編劇之一,這不光是因為他善於編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寫的劇本聲情並茂,情節曲折。
D.旁邊一位中學生模樣的青年誠懇地說:「叔叔,這些都是名人的字畫,您就買一幅吧,掛在客廳里不僅沒關打氣,還可附庸風雅。」
【答案】B
【解析】A、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製或陶制的俑人。開始製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壞事的人。B、移樽就教:樽,古代盛酒器;就,湊近。端著酒杯離座到對方面前共飲,以便請教。比喻主動去向人請教。C、聲情並茂:並,都;茂,草木豐盛的樣子,引申為美好。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達的感情都很動人。D、附庸風雅:附庸,依傍,追隨;風雅,泛指詩歌。指缺乏文化修養的人為了裝點門面而結交文人,參加有關文化活動。解答成語題,第一、逐字解釋成語,運用成語結構特點把握成語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義;第二、注意成語潛在的感情色彩和語體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語使用范圍,搭配的對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語的前後語境,盡可能找出句中相關聯的信息;第五、從修飾與被修飾關繫上分析,看修飾成分跟中心詞之間是否存在前後語義矛盾或者前後語義重復的現象。
【考點定位】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能力層級為表達應用 D
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大師 的這段經歷非常重要,但流傳的說法不一,而所有的當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們斟酌以後擬採用大師兒子所講的為准。[來源:學+科+網]
B.我們說話寫文章,在把零散的詞語串成一個個可以用來傳遞信息、完成交際任務的句子的時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語法規律的。
C.這個法律職業培訓基地由省司法廳和南海大學合作建立,是全國首家有效聯合政府行政職能和高效教育資源而成立的培訓機構。
D.近期發熱患兒增多,我院已進入門診超負荷狀態,為使就診更有序,決定採取分時段掛號,如果由此給您帶來不便,敬請諒解。
【答案】B
【解析】A、句式雜糅,「擬採用」和「為准」雜糅,可改為「我們斟酌以後擬採用大師兒子的說法」或者「我們斟酌以後擬以兒子所講的為准」。C、搭配不當,「基地」與「機構」不搭配。D、賓語殘缺,應改為「決定採取分時段掛號的辦法」。語病題做題思路通常是:疏理出句子的主幹和枝葉,看成分是否殘缺或者贅余;看句子的主要成分即主、謂、賓之間,句子的枝葉即定、狀、補與中心語之間是否搭配;心裡默讀,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語序是否恰當;綜合思考,是否符合邏輯思維,表意是否明確。。
【考點定位】辨析並修改病句,能力層級為表達應用 D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近幾十年來, , , , , , 。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關於中國的國際地位、作用和責任的討論方興未艾。
①也高於同時期世界的平均水平
②中國日益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
③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④中國的綜合實力大幅度提高
⑤盡管對增長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然而誰也無法否認增長的事實
⑥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遠遠高於發達國家
A、②④③⑥①⑤ B、②⑤⑥③④①
C、⑥⑤④②③① D、⑥①②④⑤③
【答案】D
【解析】連貫類題目做題時要注意把握基本內容,初步分層歸類,先在小范圍內排序,然後再考查層次間的銜接,這其中應先找出關聯詞、代詞以及表時間、地點的詞語,然後據此進行句間連綴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礎之上,再通讀語段,檢查確定。
【考點定位】語言表達連貫,能力層級為表達應用 D
二、(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
情緒異常是一種非常復雜的現象,長期以來,各個領域的學者從自己的學科出發,對此現象紛紛做出各自的解釋,但是始終未獲解決。現在生物學家也開始涉足這個問題,並從生物學的角度加以探討,他們的見解讓人耳目一新。
我們經常說人的情緒多變,其實我們往往不是自己情緒的真正主人。在人體內,存在著多調控我們情緒的化學物質,我們的喜怒哀樂受到它們的控制。比如說,有時候我們會莫名其妙地感到心煩,究其原因是一種叫做「梅拉多寧」的激素在作怪;如果這種激素分泌過多,會導致心情煩躁、沮喪等。據研究,梅拉多寧也是導致一種叫「冬季抑鬱症」疾病的元兇。得這種病的人,在冬季尤其是陰霾、缺少陽光的日子裡,容易情緒低落、鬱郁寡歡,甚至做出極端行為,為什麼生活中有些人那麼快樂,令人羨慕?這又涉及到一種叫「多巴胺」的化學物質。多巴胺是神經元中傳導神經興奮的一種化學物質,當多巴胺傳導順暢的時候,大腦內部就會產生一系列化學變化,使我們產生快感。
3. 2010GCT語文該如何復習
考試內容涉及面非常廣,單就語文來說,就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軍事學、管理學等各個學科門類的知識內容,所以要選擇合適的參考書,確定閱讀范圍,注意日常積累。
結合自己的筆記,復習注意聯系實際。
結合考試指南復習,結合考試大綱著重復習、理解識記重難點、熱點,概念,理論及公式性質,結論等。
高度重視歷年真題,除了指南和考試大綱外,買一本配套的練習題是必要的,最好的練習題就是歷年的真題,因為它最能反映命題意圖、發展和趨勢、解題思路和技巧。
語言表達能力測試,旨在以語文為工具,測試考生的知識積累與語言表達能力。通過考生對字、詞、句、篇的閱讀與理解,考察其掌握自然科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知識的程度,以及運用語言工具表達知識的能力。考試所涉及的整個知識體系的難度是以一個高中畢業生所應達到的各科知識水平為主,兼有大學本科某些公共基礎課程的知識水平。考試形式類似高考語文試卷。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了解真題,了解試卷結構,了解GCT考試考什麼,怎麼考。
第二、在此基礎上,對自己的知識狀況做一個客觀的評估,要能夠知道哪些知識是自己已經掌握的,哪些知識是自己還根本不會的,哪些知識是掌握不夠牢固的;知道自己的目前狀況,解答這樣的試題能得多少分。有了這樣的一個評估之後,才能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才能正式的展開自己的復習方案。
具體來說,GCT語文考試分幾大模塊,互相沒有任何關聯,主要是要針對各個模塊去做針對性的練習和積累。
(1) 漢字部分、詞語部分、標點符號、句子部分、修辭部分都有一定規律,掌握典型例句。
(2) 文學常識就需要背誦,還要靠日常的積累。
(3) 閱讀理解部分建議大家每天二篇閱讀,4分鍾一篇,目的主要是提高快速捕捉文字的能力。
(4) 針對考試題型做重點練習。
(5) 最重點的一點就是多做題,速度第一,質量第二。
具體可以上新陽光教育網站上看看,希望對你的GCT語文復習有幫助
4. 2010 GCT 答案, 求邏輯。
2010年10月在職GCT邏輯真題答案解析(A卷)
1:。統計推理。樣本和總體的關系。
2:D。解釋說明。聯系佯謬。
3:B。前提假設。排除他因。
4:A。恰當推論。直接相關。
5:C。兩難推理。
6:C。支持。
7:A。集合關系。有些=至少有一隻("1-全"都有可能)
8:D。相容性選言命題。B選項只是一種可能性。可真。而D至少提供了3種可能。
9:B。評價。
10:B。削弱。有因無果。
11:C。直言命題。
12:D。解釋。
13:C。直言命題。
14:B。求異法。對照組。
15:D。前提假設。
16:B。關系命題。傳遞性。
17:C。必然性推理。
18:D。評價。
19:A。角色對應題。
20:A。削弱質疑。
21:C。前提假設。三段論。
22:B。評價。
23:B。復合命題推理。
24:C。復合命題推理。
25:C。前提假設。
26:A。評價。
27:B。不支持。
28:A。不質疑。
29:D。前提假設。
30:C。前提假設。
31:C。如果主要功能受到影響,可能會有其他不利後果。
32:D。類比推理結構。
33:B。復合命題。
34:D。解釋。
35:C。評價。
36:B。類比推理結構。
37:C。B也很接近。但C更好。題目在比較假說的優劣。
38:B。推論。
39:D。推論。
40:D。復合命題推理。
41-45題目分析:主要用分析法和排除法。
41:B。排除法。A違背條件(2);B沒有矛盾;C違背條件(3);D違背條件(1)。
42:D。D與題設矛盾。R前面有Q,Q前面有J。所以R只能在3號位及3號位以後的位置。
43:C。J後面還有Q和R。所以J不可能在4號位之後。
44:D。A選項,G在3位,Q必然在5位,R必須在6位。與題設矛盾。排除。B選項,H在3位,G在5位,只有12位是連續的,而這個地方無法安排QR,所以,這種排列也不符合題意。排除。C選項和B選項相同,沒有位置連續安排Q和R。故排除。D選項,不矛盾。
45:B。根據臨時題干,可知Q4,R5,F6。只有123可以安排JGH。而Q不在5位,所以G不在3位。因此3位只能是J或H。
46-50題目分析:主要用分析法和排除法。
46:D。排除法。A無水果,違背條件(1);B有K沒有Y,違背條件(3);C有J,且有L,違背條件(2);D沒有矛盾。
47:B。依據臨時題干,J在周五、周六、周日,則L只能在周一、周二、周三、周四。K在周一、周二、周三,則Y必然也在周一、周二、周三,周一、周二、周三必須有蔬菜,J已經特價3次了不能排,G也不能排,所以必然排H。特價商品數滿額,故周一、周二、周三也不能排L。因此只能把L排在周四。
48:C。根據臨時題干,水果特價9次,而一周只有7天,所以有兩天必然是有兩種水果特價,再加上必須有蔬菜,這兩天已經滿額了,所以,最多剩下5天可以進行飲料特價。
49:A。根據臨時題干,K已經在周一、周二、周三出現了,因此如果有K,也不可能出現在其他日期。排除B和D。而C選項與條件(2)矛盾,所以必選A。
50:B。由於每種商品每周只能有最多3次特價機會。所以,一周中,三種水果和三種蔬菜必然都會出現至少1次。這樣已經佔用了6中特價商品名額。而只要水果K出現,必然有Y。所以Y必然是第七種商品
5. 2010年全國一卷語文試卷文言文全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題。(2010年全國Ⅱ)
康保裔,河南洛陽人。祖志忠,討王都戰沒。父再遇,從太祖征李筠,又死於兵。保裔在周屢立戰功,及再遇陣沒,詔以保裔代父職,從石守信破澤州,又從諸將破契丹於石嶺關,領登州刺史。尋知代州,移深州,領涼州觀察使。真宗即位,召還,以其母老勤養,賜以上尊酒茶米。詔褒之,為高陽關都部署。
契丹兵大入,諸將與戰於河間,保裔選精銳赴之,會暮,約詰朝合戰。遲明,契丹圍之數重,左右勸易甲馳突以出,保裔曰:「臨難無苟免。」遂決戰。二日,殺傷甚眾,蹴踐塵深二尺,兵盡矢絕,援不至,遂沒焉,時車駕駐大名,聞之震悼,廢朝二日,贈侍中。以其子繼英為六宅使、順州刺史,繼彬為洛苑使。繼英等謝曰:「臣父不能決勝而死,陛下不以罪其拏幸矣,臣等顧蒙非常之恩!」因悲涕伏地不能起。上惻然曰:「爾父王事,贈賞之典,所宜加厚。」顧謂左右曰:「保裔父、祖死疆埸,身復戰沒,世有忠節,深可嘉也。」保裔謹厚好禮,喜賓客,善騎射,弋飛走無不中。嘗握矢三十,引滿以射,筈鏑相連而墜,人服其妙。屢經戰陣,身被七十創。貸公錢數十萬勞軍,沒後,親吏鬻器玩以償。上知之,乃復厚賜焉。
方保裔及契丹血戰,而援兵不至,唯張凝、李重貴率眾策應,遇契丹兵交戰,保裔為敵所覆,重貴與凝赴援,腹背受敵,自申至寅力戰,敵乃退。當時諸將多失部分,獨重貴、凝全軍還屯,凝議上將士功狀,重貴喟然曰:「大將陷沒,而吾曹計功,何面目也!」上聞而嘉之。(節選自《宋史·康保裔傳》)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及再遇陣沒 及:趁著。
B.尋知代州。移深州 尋:不久。
C.會暮,約詰朝合戰 會:適逢。
D.援不至,遂沒焉 遂:於是。
【解析】本題考點:文言實詞理解。既要求有充分的閱讀積累,更要求有根據語境推斷詞義的能力。「尋」譯作「不久」,「會」譯作「恰逢」,「遂」譯作「於是」,在課本中不勝枚舉,也合乎這里的語境。A項,「及」雖也可有「趁」之意,但這里的語境不能譯作「趁」。「再遇」是保裔父親,「陣沒」意即「陣亡」,「及」應當譯作「等到」;「及再遇陣沒」後緊接「詔以保裔代父職」,意思是:到了康保裔父親康再遇陣亡後,朝廷詔令讓保裔代父親之職。「趁」的意思是利用某個時機;若「及」譯作「趁」,那麼朝廷和保裔都沒良心。
【答案】A
9.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康保裔奮身殺敵的一組是
①保裔選精銳赴之 ②左右勸易甲馳突以出
③殺傷甚眾,蹴踐塵深二尺 ④身復戰沒,世有忠節
⑤屢經戰陣,身被七十創 ⑥腹背受敵,自申至寅力戰
A.①②⑤ B.①③⑥C.②④⑥ D.③④⑤
【解析】本題考點:信息篩選整合。應注意陳述主體是「康保裔」,事由是「奮身殺敵」。①非「奮身殺敵」,②主體不是「康保裔」,⑥「腹背受敵,自申至寅力戰」的主體是張凝、李重貴,不是「康保裔」。
【答案】D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康保裔世代行伍出身.一心報效朝廷。其祖康志忠、其父康再遇先後戰死邊境:他代父職後,又隨眾將攻破契丹。宋真宗即位,召他回來,給予賞賜嘉獎。
B.康保裔抱定赴死信念抗擊契丹。契丹大舉入侵,雙方約定次日早晨交戰,契丹卻提前至黎明層層包圍宋軍,保裔不願苟免於死,戰至兵盡矢絕,最終陣亡。
C.康保裔戰死沙場引起強烈反響。他的死訊傳來,皇上深深震驚哀悼,停止朝會兩天,又賜封其子官職,同時一再表示,保裔是為王事而死,理應厚重褒獎。
D.康保裔品行端正,嚴謹厚道。他待人接物講究禮貌,又擅長騎馬射箭,射飛禽走獸無不中;在與契丹血戰時,張凝、李重貴與他共同抗敵,敵軍這才退去。
【解析】本題考點:概括內容要點。D項「在與契丹血戰時,張凝、李重貴與他共同抗敵,敵軍這才退去」不合原文末段意。
【答案】D
11.把以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貸公錢數十萬勞軍,沒後,親吏鬻器玩以償。
(2)凝議上將士功狀,重貴喟然曰:「大將陷沒,而吾曹計功,何面目也!」
譯文:
【解析】本題考點:文言文翻譯。應將待譯句子放回語境去理解,也應注意盡可能直譯,將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落實,補出省略成分,將特殊句式按現代漢語習慣譯出。第一句重點詞語是「貸」(借款)、「勞」(慰勞)、「沒」(通「歿」,死)、「鬻」(賣)、「償」(償還)。第二句重點詞語是「議」(提議)、「上」(上報)、「陷沒」(陷敵戰死)、「吾曹」(我們這些人)、「面目」(臉面)。
【答案】
(1)借了公家的數十萬錢款犒勞軍隊,死後,親屬和部下賣掉器物珍玩來償還。
(2)張凝建議上奏將士立功情況的文書,李重貴嘆息說:「大將陷敵陣亡,而我們卻計算功勞,有什麼臉面呢!」
【參考譯文】
康保裔,河南洛陽人。爺爺叫康志忠,在攻打汴梁時戰死。父親叫康再遇,當年跟太祖打李筠,也戰死。康保裔在周朝屢立戰功,父親再遇戰死後,皇上下詔命保裔代替其父親的職位,跟石守信一起攻下了澤州。又跟隨各位將領在石嶺關打敗了契丹人,做了登州刺史。不久在代州當官、調任深州,又任涼州觀察使。真宗即位,把康保裔詔回朝內,並賜上等俸祿奉養老母。嘉獎了康保裔,又讓他去做了高陽關都部署。
契丹兵大舉入侵,諸將與契丹人在河間開戰,康保裔親選精銳之師參與戰斗,當晚會師,約契丹人第二天早晨打一仗。但第二天一早,契丹人就把他們重重包圍,手下勸康保裔換身衣服出逃,康保裔說:「大難當且,我不會臨陣脫逃的。」於是就開戰。打了兩天,殺死殺傷許多契丹人,地下塵土都踩了二尺深,但最後彈盡糧絕,援兵卻遲遲不來,所以康保裔也戰死了。當時皇帝大臣們都在大名,一聽到康保裔戰死了,所有人震驚難過,皇帝兩天不上朝,追贈康保裔為侍中。封康保裔的兒子康繼英為六宅使、順州刺史,康繼彬為洛苑使。康繼英等謝恩說:「父親沒有打勝仗就死了,陛下你不降罪,還封賞我們,臣等真是謝謝您啊!」於是悲傷哭泣伏地不起。皇帝悲傷地說:「你父親是因國事而死的,封賞,當然要厚重。」然後皇帝對左右的大臣說:「康保裔的父親、爺爺,全部戰死沙場,現在他也戰死,他們祖輩都有忠心,很值得褒獎。」康保裔為人恭謹仁厚知禮節,好結賓朋,擅長騎謝,箭無虛發。曾經一張弓放了三十支箭,拉滿弓射出去,筈鏑一個個被射了下來,沒人不佩服他的射術之妙。康保裔大戰無數,身上有七十處戰傷。曾經拿公款數十萬犒勞軍士,花完了就自己賣掉家私來償還公款,後來皇帝知道了,就給他豐厚的賞賜。
康保裔與契丹人血戰的時候,援兵遲遲不至,只有張凝、李重貴率領軍隊作策應,後來跟契丹兵一戰,康保裔全軍覆沒,李重貴與張凝去救援,卻腹背受敵,從申時殺到寅時,才把敵人擊退。當時全軍已經損失大半了,只有李重貴與張凝逃了出來,張凝想要想皇帝上書請求褒獎將士,李重貴嘆曰:「主帥都戰死了,我們這些人還想請功,有什麼面目啊!」皇帝聽說了這事,就嘉獎了李重貴與張凝。
一、(全國Ⅰ卷)
王禕,字子充,義烏人。幼敏慧,及長,身長岳立,屹有偉度,以文章名世。睹元政衰敝,為書七八千言上時宰。危素、張起岩並薦,不報。隱青岩山,著書,名日盛。太祖征江西,禕獻頌。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與宋濂耳。學問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太祖創禮賢館,召置館中。累遷侍禮郎,掌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賜金帶寵之。太祖將即位,召還,議禮。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寬大以為政,法天道,順人心。雷霆霜雪,可暫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斂當減。」太祖嘉納之,然不能盡從也。明年修《元史》,命禕與濂為總裁。禕史事擅長,裁煩剔穢,力任筆削。書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奉詔預教大本堂,經明理達,善開導。召對殿廷,必賜坐,從容宴語。五年正月議招諭雲南,命禕齎詔往。至則諭梁王,亟宜奉版圖歸職方,不然天討旦夕至。王不聽,館別室。他日,又諭曰:「朝廷以雲南百萬生靈,不欲殲於鋒刃。若恃險遠,抗明命,悔無及矣。」梁王駭服,即為改館。會元遣脫脫征餉,脅王以危言,必欲殺禕。王不得已出禕見之,脫脫欲屈禕,禕叱曰:「天既訖汝元命,我朝實代之。汝爝火余燼,敢與日月爭明邪!且我與汝皆使也,豈為汝屈!」或勸脫脫曰:「王公素負重名,不可害。」脫脫攘臂曰:「今雖孔聖,義不得存。」禕顧王曰:「汝殺我,天兵繼至,汝禍不旋踵矣。」遂遇害。(節選自《明史•王禕傳》)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危素、張起岩並薦,不報 報:答復
B.多惠政,賜金帶寵之 寵:重用
C.祈天永命之要 祈:懇求
D.法天道,順人心 法:效仿
【答案】B
【解析】「寵」為「寵愛」「獎賞」之意。
9.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禕有非凡膽識的一組是
①為書七八千言上時宰 ②雷霆霜雪,可暫不可常
③浙西既平,科斂當減 ④裁煩剔穢,力任筆削
⑤亟宜奉版圖歸職方 ⑥ 天兵繼至,汝禍不旋踵矣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③④D.④⑤⑥
【答案】B
【解析】②句是用比喻說理,不觸及利害關系;④是說他史事擅長,有文采。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禕兼有堂堂儀表和雄健才思。他自幼聰明而有才智,成人之後偉岸而有風度,明太祖將他與當時的名儒宋濂相提並論,還認為他在才思方面勝過宋濂。
B.王禕憑借自己的才乾和政績受到朝廷禮遇。明太祖創建禮賢館,將他招至館中,後又升遷為侍禮郎;有時太祖雖不能完全聽從他的建議,但也會褒獎他。
C.王禕具備很高的史學家素養和教育才能。編撰《元史》時,他與宋濂同為總裁,書成後任國史院編修官;奉命講授國史,能充分說明道理,善於開導學生。
D.王禕出使雲南時採用了恩威並施的策略。他先是曉諭梁王,朝廷憐惜雲南百姓,不想動用武力;繼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險遠、抗拒朝廷,將後悔無及。
【答案】C
【解析】「書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中「擢」和「知」理解錯誤,「擢」是提拔,「知」掌管。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會元遺脫脫征餉,脅王以危言,必欲殺禕。
譯文:
(2)天既訖汝元命,我朝實代之。汝爝火餘燼,敢與日月爭明邪!
譯文:
【答案】
(1)恰巧元朝派遣脫脫來徵收糧餉,用聳人聽聞的話威脅梁王,一定要殺掉王禕。
(2)上天已經結束了你們元朝的命運,我們朝廷取代了它。你們這些微火殘灰,竟敢與日月爭輝嗎?
【解析】(1)注意「會」「遺」「必」「脅王以危言(狀語後置)」的翻譯。(2)注意「既」「訖」「實」「餘燼」「敢與日月爭明」的翻譯。文言文翻譯要嚴格執行直譯的原則;找准得分點:重點實詞、活用詞、句式特點、重要虛詞、通假、偏義復詞;保持譯句流暢通順讓,譯句和原文語境吻合。
【參考譯文】
王禕,字子充,義烏人。幼年時反應靈敏,很聰慧,等到成年後,身材高大,氣度非凡。他目睹元朝政治衰敗,就寫了七八千字的文章呈送當時的宰相。危素、張起岩一同推薦了他,沒有得到答復。後來他隱居在青岩山,著書立說,名氣一天天大了起來。明太祖征討江西的時候,王禕獻上了頌詞。太祖高興的說:「江南有兩位大儒,是您和宋濂。學問淵博,您不如宋濂。才思雄健,宋濂不如您。」太祖創設了禮賢館,把王禕召入,安置在館中。又多次提拔,升到侍禮郎的職位,負責記錄皇上的日常起居情況。任南康的同知府事,有很多好的政績,太祖賜給他黃金帶,非常寵愛他。太祖即將登位,召王禕來到身邊,與他一起商議登基大禮的儀式。洪武元年八月,王禕上奏:「祈禱上天賜予長壽的要訣,在於存有忠厚之心,為政寬大,效法自然規律,應順百姓之心。嚴厲的政治,只能施行一時,不能作為長久的政策。浙西已經平定了,全國徵收的賦稅應當減少。」太祖接受了王禕的建議,誇獎了他,然而沒有完全聽從他的建議。第二年修《元史》,任命王禕和宋濂為修史的主管官員。王禕對歷史上發生的事情很熟悉,編撰時,刪除煩瑣雜亂的內容,在著述上花了很大的力氣。《元史》編撰完成後,王禕被提拔為翰林待制、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奉皇上的命令參與大本堂的教學,他對儒家經典和闡述的道理了解非常透徹,善於引導學生。皇上在朝廷上召見他問話,必定賜他坐下應答,他不慌不忙地與皇上閑聊。洪武五年正月,朝廷商議招降雲南,派王禕帶著詔書前往。王禕到了雲南就吿諭梁王,應該趕快把版圖歸還給朝廷兵部職方司,否則天朝討伐的兵馬早晚會到來。梁王不聽,沒有把王禕安排在招待使者的館舍住下。過些天,王禕又吿諭梁王:「朝廷因為雲南百萬生靈,不想用軍隊來殲滅你。如果你倚仗雲南路途險遠,抗拒朝廷明明白白的命令,後悔就來不及了。」梁王害怕,屈服了,當即讓王禕改住招待使者的館舍。正逢元的殘余勢力派脫脫到雲南徵收糧餉,他用恐嚇的語言威脅梁王,一定要梁王殺了王禕。梁王不得已讓王禕出來見脫脫,脫脫想要王禕降服,王禕斥責他說:「天朝已經終結了你元朝的命運,我朝實實在在已經取代了元朝。你元朝一點點沒有燒完的余火,還敢與日月爭光明嗎?況且我與你都是使者,我怎麼會被你降服!」有人勸說脫脫:「王公向來享有很高的名望,不可加害於他。」脫脫捋起衣袖說:「今天即便他是孔聖人,從道義來說,我也不能讓他活著。」王禕看著梁王說:「你殺了我,天朝大兵緊跟著就會到來,你轉身之間就要大禍臨頭了。」王禕就這樣遇害了。
6. 求2010年高考語文試題的答案與解析(北京卷)
http://learning.sohu.com/20100608/n272655453_7.shtml
7. 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新課標全國卷)的完整答案
一、
1B【解析】說「它們(指「金」「石」「畫」)同樣因為影響深遠」無專中生有,也不是屬對「書」的表述。
2B【解析】原文是「草書另一個來源是漢朝的章草,就是用真書的筆法寫草書,與用漢隸的筆法寫章草不同」。
3C【解析】文中說「其水平真有跨越傳世碑版的」其實不是對其代表性的否定,而只是陳述一個究竟,明明有跨越傳世碑版的書法。
二、
4、D【解析】趣:通「促」,副詞,頓時、快速。
5、B【解析】①②③⑤都表白花雲藝高人膽大,④是指花雲被縛後的表現,⑥是表現花雲被捕後的凜然正氣。
6、B【解析】應是元帥朱文遜戰死在前,陳友諒攻破城池在後。
7、(1)賊寇進攻三天不得入城,利用大船趁著漲水,沿著船艄攀爬城垣的垛口上去。
(2)趕上敗軍搶走船隻把他們拋棄在江中,靠著斷木漂浮進入蘆洲中,采擷蓮子喂養小兒,七天都未死去。
【解析】(1)注重「以」「緣」「堞」的意義。(2)注重「棄江中」「浮斷木」的省略和「浮斷木」的句式特點,以及「實」的意義。
8. 2010 GCT邏輯第10題,答案是哪個,如何推出的
B。假設性的東西也可以質疑的。如果題目為真,那麼巴西隊在淘汰阿根廷後會在下一輪被淘汰,怎麼拿冠軍?
9. 2010江蘇高考語文答案 要全面的
我粘不上來,我把網站給你,你自己打開看看,很全,有題專有答案屬,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709/10/2101707_37816139.shtml
10. 2010高考卷語文答案
北京卷
1.答案:C
解析:第一題字音字形,難度相當小,每個錯誤選項中都有兩個錯誤,且非常明顯。字音的錯誤(溯、雋、軋)也是相當明顯。分別讀窮源溯(sù)流,雋(juàn)永 傾軋(yà) ; 字形錯誤像"供認不諱"的"諱(選項作「悔」)易拉罐"的"易"(選項作"一")化妝品(選項作「裝「),試題的簡單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2. 答案:B.
解析:第二題考成語,"防患於未然"、"信馬由韁"、"殊途同歸"本來就屬於考生應該熟悉掌握的成語,即便這三個成語不了解,"無地自容"也絕對不是語境中的那個用法,不能"望文生義",無地自容:沒有地方可以讓自己容身。形容非常羞愧。此處應為「無處藏身」。考題在延續往年成語題以"望文生義"為主的錯誤選項設置方法的同時,又降低了一個難度。
3. 答案: D
解析:是最容易產生糾結感的語病題,在2010年也顯得那樣平易近人。A缺主語,「他們」。B「實現了紀錄」搭配不當,將「實現」改為「創下」。C項表意不明,在「引以為豪」前加上「美國人」。我們甚至不需要弄清其它三個錯誤選項都是什麼語病,單從"無懈可擊"這個標准出發,也能順理成章地選到正確選項。
4.答案:C
解析:文學常識的考查較往年相比略有難度,因為也許相當一部分考生不清楚塞萬提斯的西班牙國籍,而對白居易《新樂府》的正確表述產生懷疑。
5.答案:A.
解析:第五題則提供了往年高考試卷中不曾有過的新鮮感,它作為將近義詞辨析與語意銜接題相結合的一種嘗試,當為今後語文基礎題的命題提示一種新穎的角度。「滋養」與水有關,而「浸漬」是貶義詞,答案不言自明。
6.答案:D
解析: A選項考"居",屬於常用詞的偏僻義項;B選項考"券",屬於偏僻詞;C選項考"詣",是初中課文《桃花源記》中學過的偏僻詞。而D選項考"復",則是實實在在應該掌握的常用詞。復在這里是「再」的意思。
7.答案:D
解析:A選項考的是虛詞詞性,兩個"之",一個是代詞,一個是助詞;B選項考的是虛詞的實詞意義,第一個"以"是動詞;第二個"以"是介詞。C選項仍是在考虛詞詞性,兩個"其",一個是副詞,一個是代詞。只有D項的兩個「益」都是「更加」的意思。
8答案:A
解析:錯誤選項是A,譯文中"等待"這個意思是原文中沒有的。犯了「無中生有」的錯誤。
9.答案:B
解析:此題考理解。錯誤選項是B,這是對文中人物的過度拔高,可以通過正文中宋清的自白找到這一選項的問題。
10.(10分)(略)
解析:閱讀延伸題是今年語文高考的新題型,它是在在閱讀的基礎上做延伸,既要考閱讀能力,是閱讀題的一部分,又要考寫作能力,要結合自己的積累。文言文延伸題是關於取利長遠的,先讓考生從文言文篇目中舉一個例子,再去聯系生活進行闡發。要求考生先解決文中的問題,再書寫自己的體驗。
11.答案:吾嘗學射矣始也/心志於中/日存乎鴿手往從之/十發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
一法不修/一病隨之/病盡而法完/則心不期中/目不存戶/十發十中矣。
解析:主觀題仍然是斷句,而非標點或翻譯,這是北京卷自2004年堅持至今的特色。抓住句末語氣詞,再根據文言文駢句較多,句子對稱的特點很容易搞定.
12答案:①.虛室有餘閑,久在樊籠里
②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
③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
④談笑有鴻儒 往來無白丁
⑤只是朱眼顏改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⑥芳草無情 更在斜陽外
解析:一要看清題目,是限做,只須選4小題即可,不要全寫,二是不要寫錯字。
13.(7分)
答案:①(3分)A
解析:客觀題的B、C、D三個選項中實際上已經把主觀題的大部分答案"泄露"出來了,除了沒說"懷才不遇"這個給分點之外,其他的在選項中都說到了。
②結合全詩,簡述結尾句「劍歌行路難」所表達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②(4分)要點:對榮華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對黑白顛倒、小人得志的社會現實的不滿;對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自身遭遇的激憤
解析:主觀題的題干提示非常明確,要求考生"結合全詩"作答,也就是說尾句的意蘊都可以在前面幾句中找到對應的答案,結合第五句中的"榮華"、第八句中的"無定"以及第九、十句註解中標明的典故,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14. 答案:(3分)D
解析:A項原文是說「人類的創造力是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藝術是用創新的手法去喚起每個人的意識或潛意識中深藏著的、已經存在的情感。」對象弄錯。B項原文是「仍然能夠引發強烈的感情共鳴。」 不是熱鬧的共鳴。C項原文是「定律的闡述越簡單、應用越廣泛,科學就越深刻」明顯是正比,不是反比關系。 D項原文是「正是有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20世紀的科技發展,才得以存在。」表述正確。
15.答案(5分)①藝術追求的是人類情感的普遍性,優秀作品能跨越時空引起人們深層的情感共鳴。
②科學追求的是原理的普遍性,應用的廣泛也反映了科學院里的普遍性。
解析:社科文閱讀將"藝術"與"科學"融合在了一起,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在2010年的社科文閱讀中戲劇性地會師,這當真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人文科學不再玄虛,自然科學不再枯燥,社科文閱讀至少從閱讀感受來說更具有親和力;而對於社科文閱讀而言,閱讀感受的改善本身就意味著難度的下降。從如此簡明清晰的文章中篩選信息,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件愉悅的事情。
16. 答案:(4分)A C
解析:B項第 ②段寫作者故鄉單調的房頂及同樣單調的海景,是表現自己似乎與海棠花無緣。D項是寫作者決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國來念書的,可是現實的情況又不允許他這樣做。而且也做不到不看海棠花。E項文章寫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反映的戰爭年代作者十分濃烈的思鄉之情。
17.答案:①並非無緣。文中的一些片段看似與海棠花無緣,但海棠花最終喚醒了作者濃烈的相思,使「有緣」構成了文章的歸終點。
解析:解釋作用題",這一題型的特點就是問考生某一段落、某一事物、某一事件或某一人物的作用或原因。其答題套路是先答結構,再答內容,內容部分則是先答表面,再答本質。題干中問為什麼,顯然就是問原因。而且出題人還提示考生"真的是無緣嗎",顯然答案分成兩部分,一個是表面上是無緣的,一個是本質上卻又是有緣的。所謂無緣,指的是作者在國內外總是與海棠花失之交臂;所謂有緣,指的是深層次的情感,海棠花能喚醒作者的思鄉之情。
② 簡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答案:②海棠花構成了文章的行文線索。海棠花寄託了作者的鄉思,升華了作者的愛國情感。
解析:這屬於標志非常明顯的"解釋作用題",直接問你某一事物的作用。按我們剛才說的套路,先答結構作用,顯然是作為線索貫穿全文;再答內容作用,則是寄託鄉思,抒發愛國之情。
18.(4分)
答案:狀寫了作者掙扎在幻想和現實、祖國和異域之間,無法獲得安寧的心境。
對心情的描寫為下文作者被海棠花喚醒思鄉之情做了心理與情感的鋪墊。[來源:Zxxk.Com
解析:按照語句理解題的套路,我們首先要"從形象到抽象",找出句子中的抽象詞,即"幻想和現實、祖國和異域"以及"心情不能平靜",然後把這兩點連成一句話就是答案了。此外,題目還問,"這與下文有什麼關聯",這就已經對答題方向有明確指示了,顯然是讓你指出這句話鋪墊了下文什麼內容,只要根據剛才得出的抽象詞和下文的大意,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19.(10分)(略)
解析:現代文閱讀延伸題,以 "結合當下的社會生活"為答案之間的區分度提供了足夠的空間。"距離"與文學作品的關聯,構成了區分度,而"怎樣的體驗",則以題干明確要求的形式再一次保證考生不會偏題。可以說,閱讀延伸題的實質已經非常清楚:"閱讀"是題干應有之義,它保證了考生具有大致相同的起跑線,分數差距不至於過大;而"延伸"則為試題區分度開疆拓土,這里只能憑真才實學,或者積淀,或者視野,很難來得半點虛假,"干貨"才是王道。
20.作文(60分)
請以「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作為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問題不限
解析:從題型上看,北京卷也延續了去年的風格,仍是採取命題作文的形式,這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學生套作。"仰望星空"不過就是"理想"話題,"腳踏實地"也不過就是"實踐"話題,這兩個話題都是考生在考前就准備過的,其中任何一個都極易造成大量的"套作"現象。但命題作文不得自擬標題的規定則可以限制套作。因為標題既已如此,則考生必須要寫出二者的關系。即便事前已經對這兩者做了充分准備,但卻很難針對二者的關系做足准備。關系型的命題作文就在很大限度上限制了考生的思維,也限制了套作行為。
天津:
1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的字音。A、砧板(zhēn),習慣誤讀字;C、著(zhuó)重,多音字;D、抵(zhǐ)掌而談,注意和「抵」區別。
2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的字形。A、猩紅;B、兩全其美;C、挖牆腳。
3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正確理解和運用詞語。決定:①對如何行動做出主張;②決定的事項;③某事物成為另一事物的先決條件;起主導作用;④客觀規律促使事物一定向某方面發展變化。確定:固定;明確肯定;堅定。文中意為「對如何行動做出主張」,應用「決定」。「即使」和「也」搭配。提升:提拔;用卷揚機等向高處運送。提高:使位置、程度、水平、數量、質量等方面比原來高。「產業」應與「提升」搭配。息息相關:呼吸也相互關聯,形容彼此的關系非常密切。休戚相關:憂喜、福禍彼此相關聯,形容關系密切,利害相關。應用「息息相關」。
4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正確辨析和修改病句。A、搭配不當,在「是」前添加主語「天津」;C、黃發:老年人頭發由白轉黃。垂髫:古時單童子未冠者頭發下垂。去掉「黃發」。D句式雜糅,去掉「組成」或者將「分」改為「由」。
5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關鍵詞語。生態道德教育是要將生態倫理學的思想觀念變成人們的自覺行為選擇,引導人們以倫理道德理念去自覺維系生態環境的平衡與不可再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不能將「倫理道德觀念」范疇擴大為「道德觀念」。
6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整合文中信息。B、生態倫理思想要求人們在處理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關系時,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和不再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不搞繁瑣而無必要的禮節」無中生有。C、20世紀中葉,由於環境問題的產生和日益嚴重,西方有識之士開始從道德的角度關注生態環境現象。「知者樂水,仁者樂山」與生態倫理思想的基本概念不一致。D、生態德育關注的是人與自然關系和人與自然關系背後的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系。
7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推斷和想像。生態道德教育是一種教育,重在受教育者的自覺行為選擇,不具有政府的強制力。
8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正確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B級。發,在文中是「打開、拿出」的意思。本題重點考查文言多義詞,關鍵在於用「語境定意」法的運用。另一個難點是「具事」,方法是語境推斷法,選項與文中語句互相參驗。
9.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正確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知識,能力層級為C級。A項兩個「因」都是副詞,「就」的意思。B項第一個「而」是連詞,表示修飾關系。後一個「而」是連詞,但表示承接(順承)關系。C項前一個「以」是介詞,「把」的意思。後一個「以」是介詞,「按、在」的意思。D項前一個「為」是介詞,「被」。後一個「為」是動詞,「成為」的意思。
10.
答案: D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歸納文中信息。A、後一句不能表現「虐待」;B前一句不能表現「神奇」;C、前一句不能表現「神奇」。
11
解析: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洞人們哀憐母女,並沒有表示「以示追悔」。
【參考譯文】
南方人祖上傳說,在秦漢之前,有個姓吳的洞主,當地人就叫他吳洞。他娶了兩個老婆,其中一個老婆死了,留下一個女兒叫做葉限,從小溫柔賢惠,擅長淘金,吳洞非常寵愛她。幾年後,吳洞也死了,葉限被後母虐待,經常讓她到高山上砍柴,去深潭邊汲水。
當時曾經得到一尾魚,兩寸來長,紅色的脊鰭,金色的眼睛,葉限就小心地把魚喂養在自己的臉盆里。魚天天生長,換了好幾件器物,很快長大後盆里就容不下了,葉限就把它放到院子後面的池塘里。每天都把節省出的一些飯食投進去。在葉限過去的時候,這只魚就會游到岸邊,露出頭來,其他人過去就沉在水底。她後母察覺了這件事,每次到池塘邊偷看,總是見不到魚,就騙葉限說:「你最近累了吧,我為你做了件新衣裳。」於是脫下她的舊衣服,然後又讓她到另外的一個泉水那裡去汲水,來回有上百里路。後母慢慢穿上它女兒的衣服,袖子里藏著鋒利的刀子走到池塘邊呼喚魚,那魚就浮出了頭,就立刻被她砍死了。魚已經長到一丈多長,吃它的肉,味道比其他的魚好一倍。吃剩下的魚骨後母藏在了糞坑裡。
到了第二天,葉限到池塘邊上,可怎麼也見不到魚了,於是在野外哭泣。忽然有人披散著頭發,穿著粗布衣服從天而降,安慰她說:「你別哭了,你的母親殺死了你的魚!骨頭扔在糞坑裡,你回去,把骨頭取出來藏在屋裡,需要什麼只管向它祈禱,都可以如願的。」葉限照著他的話做,果然吃的穿的想要什麼都能夠得到。
到了洞節的時候,後母去,讓葉限在家裡看守門戶。葉限等她們走遠了,也跟著去了,穿上翠鳥羽毛編紡的衣服,金銀絲線做成的鞋子。後母的女兒認出了他,就告訴她母親:「那個人很像姐姐。」後母看了也很懷疑。葉限察覺出來,趕忙匆匆地趕回去,丟了一隻鞋子,被洞人得到了。後母回來,只見女兒抱著院子里的樹睡覺,也就不再懷疑她了。
吳姓的這個洞鄰近有個海島,島上有個叫做陀汗的國家,兵力強盛,統治著附近幾十個海島,面積達到數千海里。洞人把那隻金線鞋子賣給他們,國王得到了。讓左右下人穿上它,鞋比腳小的人的尺寸還小一寸。於是下令全國所有的婦人都穿上試一下,竟然沒有一個合適的。那鞋子輕得像羽毛,踩在石頭上也沒有聲音,陀汗王猜測那個洞人是通過不正當的途徑得到鞋的,於是拘禁並拷打他,最終也不知鞋是從哪裡來的。國王就認為是誰丟在路邊的,於是到此洞的各戶人家搜查同樣的鞋子,如果誰家有相同的鞋子,就逮捕上告。抓到了葉限,陀汗王讓葉限試穿,非常合適。然後葉限又穿上翠羽衣,兩只鞋子都穿上,容貌像天上的仙女。這才把所有的事都說給國王,陀汗王帶著葉限和魚骨回去了。後母和她的女兒都被飛石打死了,洞人可憐她們,就挖了個石坑埋起來,叫做懊女冢。
國王把葉限帶回國後,封為第一夫人。有一年,國王起了貪念,求魚骨給他無限的寶石。結果第二年,再求魚骨,什麼也得不到了。國王就把魚骨埋到了海邊。用一百斛珠同它一起藏起來,用金子做標記。後來,陀汗國有叛軍作亂,國王要挖掘它來獎賞軍隊,結果一晚上的時間,埋藏的地方就被海潮淹沒了。
12答案:(1)後母慢慢穿上它女兒的衣服,袖子里藏著鋒利的刀子走到池塘邊呼喚魚,
(2)後母回來,只見女兒抱著院子里的樹睡覺,也就不再懷疑她了。
(3)陀汗王猜測那個洞人是通過不正當的途徑得到鞋的,於是拘禁並拷打他,最終也不知鞋是從哪裡來的。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1)衣:名詞作動詞,穿。袖:名詞作動詞,在袖子里藏著。行向池:狀語後置。(2)但:只。不之慮:賓語前置,不慮之。(3)意:猜測。以:介詞,通過。拷掠:拷打。竟:最終。
13.
答案:暮春 飛花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事物形象(意象)」的知識。能力層級是C級。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寫景的句子。因為詩詞中常常使用一個或多個意象來描摹景物特徵,渲染氛圍,營造意境,並蘊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峽口送友人》詩中,只有第一句是寫景句。這句中「峽口」表示地點。「花飛」就是意象,也就是飛花。「欲盡春」則直接表明季節是暮春。
(2)答案:思念故鄉之情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前一首「同為客」表現思鄉之情,後一首「自緣身是憶歸人」直接表現了對家鄉的思念。
(3)答案:同意:第一首用傷春之景正面烘托離別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襯離別之情,以樂寫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傷春之景正面烘托離別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食人分離友人歸鄉的喜悅之情。
解析:考查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烘托本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外面渲染襯托,使物象明顯突出。用於藝術創作,是一種從側面渲染來襯托主要寫作對象的表現技法。寫作時先從側面描寫,然後再引出主題,使要表現的事物鮮明突出。第一首寫傷春之景,目的是寫離別之情,是正面烘托;第二首理解情感是回答同意與不同意的關鍵。
14 答案(1)小人長戚戚
(2)還顧望舊鄉
(3)齊彭殤為妄作
(4)生長明妃尚有村
(5)葉上初陽干宿雨
(6)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解析:本題考查識記名篇名句,能力層級為A級。此題應該謹記高考閱卷要求和規則,一空錯一個字就不得分。此題中易錯的字詞是:長、彭殤、雨打風吹。
15答案:(1)相似之處:都以人的眼睛視物的生理學和光學原理為依據:都認為視桿細胞能夠收到蒙娜麗莎的微笑。
(2)主要分歧:視錐細胞能否感受到蒙娜麗莎的微笑。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概括文中信息。本題的答題區間是第2至4段,第2段說明相同之處,第3、4段說的是分歧。
16、答案(1)觀賞距離接近,畫面變大時;(2)先注視白色屏幕30秒,然後再欣賞畫作;(3)從視網膜至視覺皮質之間路徑上的干擾因素增加。
解析:本題考查歸納、概括文中信息,能力層級為C級。此題對應語境區間是文章的第三、四、五段。關鍵在於抓住結論性的句子。另外還要注意句間的邏輯關系(如條件、因果等)。
17答案:有意義,藝術與科學聯姻,有助於科學地把握藝術規律,使審美活動理性化。
沒意義,用 自然科學方法對藝術作品進行分析不是審美,無法解讀作品意蘊。
解析:本題考查評價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E級。這是一道主觀性、開放性非常強的題目。如果回答「有意義」,思路應該從文中的觀點和作者的態度出發來組織答案。如果回答「沒意義」,則要突出藝術是有其內在規律的,然後做到自圓其說。
18答案:答案 生命短暫 生命力頑強 擬人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文中信息和分析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C級。這個段落的主體在中間部分,抓住這部分中議論性的句子,並確定關鍵詞,就可以組織答案。回答第二問時,最好答出修辭效果。
19.答案:親人,是作者領悟到隨意而安的平和與超然;動物,使作者帶來異常溫暖的感覺;生活與傳說,使作品染上了神話色領略神靈之光;夢境,是作者感悟人生道理,從而產生的聯想。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概括文中信息。本題的答題區間是第3至5段。做題需要分析文章結構,找到每一段中心句和關鍵句,進行組織。
20.答案:(1)故鄉是世界的縮影;
(2)作者對故鄉的愛是永恆的;
(3)童年在北極村學到的一切,奠定了作者人生基礎;
(4)故鄉是作者人生思考與創作精神之源;
(5)故鄉使作者對人生的理解得以升華。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主題。要聯系全文,以寫作目的為引子,以文章線索為牽引,多角度思考作者寫每一個對象的意圖是什麼,綜合組織答案。
21.
答案 C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與評價文學作品,能力層級為E級。此項考查了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的知識。思考時要注意語境,通過句間的邏輯關系理解各句的來龍去脈。這里「活生生的人」是指籠罩於神話光彩之下的凸顯人性本真的人。
22答案:
戲劇社【⑤】 文學社【③】 攝影小組【①】
解析:考查語言准確、鮮明、得體。①「現面目」「留舊影」,表現了攝影的特點。②寫學術研究。③「妙句」「毫端」表明是創作。
④是說書信。⑤「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裝誰像誰,誰裝誰,誰就像誰」形象的卸除了演員的特點。
23.答案示例:融合中西文化元素的天津新地標津門塔將於2010年內建成使用。
解析:本題考查「壓縮語段」的知識,能力層級為D級。這個語段共三句話,第一句表明對象,第二句介紹其特徵,第三句說明結果。擬寫一句話新聞的要點是確定對象及其特徵、事件的經過結果。所以第一、二句可以壓縮在一起,加上第三句話就基本上是答案了。最後參照字數要求,進一步壓縮。
24、
答案:標題符合畫面內容,畫面解說符合情景,有創意,
解析:本題考查「擴展語句和簡明准確」的知識,能力層級為D級。圖文轉換的題目要注意圖中突出、誇張的部分,也要注意圖中變化的地方。
25、解析:當代青年處在一個豐富多彩、飛速發展的時代,「大世界」的種種感召,「小世界」的點點關愛,共同構成了青年學子具體的生活環境。青年的成長離不開家庭,離不開社會,離不開時代,離不開對當今世界的認識、理解和感悟。該話題利於考生從自己熟悉的世界出發,寫出觀察到的世界,體味到的人間真情,領悟到的人生真諦,展示出審美情趣和思想個性。
該話題富於一定的開放性和靈活性,為考生提供了較為廣闊的選材空間。考生可以鳥瞰波瀾壯闊的時代,也可以聚焦身邊的凡人小事;可以寫物質世界的豐富,也可以寫精神文明的進步;可以寫國家的發展、家鄉的變遷,也可以寫親人的溫暖、校園的苦樂;可以寫實實在在的人生,也可以寫虛擬的網路世界;可以寫世界對我的影響,也可以寫我對世界的責任……大處著眼,可以寫得深刻開闊;小處落筆,可以寫得細膩感人。
話題中的「我」,將考生的關注點引向個體感受,「我手寫我心」,體現了新課程改革關注學生主體、關注學生獨特情感體驗的理念。話題為考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有利於每個考生找到自己構思立意的切入點,使人人都有話可說,有感可發,有情可抒,凸顯出考生的個性特徵。
此外,話題本身包含著主與客、大與小、虛與實、物質與精神、內心世界與外在環境等關系因子,考生無論選擇什麼文體,都比較容易捕捉到思辨性內涵,體現出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