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資源開展集體備課活動
教學工作是學校抄的中心襲工作,我們要提高教學質量,就要加強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就需要把教學過程精細化,這些首先應從教師備課這一基礎環節抓起。集體備課是本校實行的一項制度,是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可目前,本校的集體備課活動流於形式,不能成為有益的活動,那麼怎樣改變這種現狀呢?筆者所在學校展開了新的集體備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運用大家的智慧,致力於集體備課模式的改造與生成。
『貳』 如何合理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
信息技術革命引發了社會一系列的變革,催生了教育的信息化促進的教育現代化。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帶來了教育形式和學習方式的重大變革,但是我縣的教育信息化因多種原因嚴重滯後。然而,在以唐局長為核心的新一屆教育局領導班子的正確領導下,正以嶄新的改革創新精神開創我縣教育新局面,高度重視我縣教育的信息化,又恰逢「班班通」工程在我縣的全面鋪開,標志著學校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價值在我縣真正實現。在此背景下,針對我縣實際,如何讓「班班通」能「有效用」,如何合理有效利用信息技術為課堂教服務,開展本次調研。
調研方法:實地走訪、問卷調查、電話采訪等形式
基本情況:
現狀:
(1)硬體設備嚴重潰泛
我縣基礎教育網路建設歷程中有兩項工程,分別是「校校通」工程、「農遠工程」。「2005年農村遠程教育工程中,許多學校配置了衛星接收系統,但是,電腦配置十分低下、安裝調試十分復雜且不穩定、資源十分有限、使用十分復雜等因素,其效果不佳。
2007年校校通工程中,全縣現有15所農村初中,有13所配備了一間多媒體教室,其中高坪初中和龍坪初中因沒有專用教室沒有配置。
全縣69所完小中只有9所鄉鎮直小學和實驗小學有一個多媒體教室。68所(個)村小或教學點沒有條件用上多媒體。
只有鄉鎮直學校和城區學校通過有線寬頻上網,其他鄉下學校都只能通過無線上網,主要用於傳送上級部門的文件和數據。無線上網網速慢、費用高,學校的財力根本不允許其服務於課堂教學。
值得一提的是,大堰中學和官店民族中學、三里初中三所學校領導思想觀念先進,擠出資金另外添置了一套多媒體教學設備,即這三所學校有兩間多媒體教室。但就學校無論班級數的多少,有一二間多媒體教室,依然是「遠水近渴」。
(2)教師技術水平普遍落後:
全縣學校35歲以上教師佔87.2%,教師年齡普遍偏高,大部分教師的成長過程沒有經歷過對電腦的專業學習,已經習慣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固守於老一套的粉筆加黑板的方式,對計算機這樣的先進技術還存在著某種恐懼感。
基於上述原因,試想一個教學內容,多年來都是用粉筆加黑板模式完成,任課教師去請別人製作課件、去找教務處批准使用多媒體教室、去找管理員准備,非常麻煩,而且其他同事還認為這樣上課是在「作秀」。因而信息技術運用於課堂教學僅是稍年輕點的教師在公開課、表演課上的點綴。
欣喜:
(1)局領導高度重視。今年暑期的教師培訓,李爭局長、李克主任創新培訓模式和內容,借用建始一中的網路教室,開展了一期課件製作培訓,我擔任班主任,培訓過程中看到許多教師看上去還年輕,但電腦基礎還停留在啟蒙階段,他們對培訓的熱情十分高漲,可惜培訓時間只有兩天,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
(2)今年秋季「班班通」工程在我縣全面鋪開,現在正在安裝調試階段,標志著學校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價值能夠在我縣真正實現,軟硬體設施為全面實現我縣教育的信息化邁出堅實的一步。
(3)也是今年秋天,我縣新招聘了200餘名優秀大學畢業生進入教師隊伍,他們具備較好的信息技術素質,而且分布在全縣的每一個角落,將成為推進我縣教育信息化的生力軍。
(4)建始縣民族實驗中學2007年開始使用班班通,有一套完美的使用和管理經驗,值得借鑒推廣。
建議與對策
針對上述調研情況,如何真正讓「班班通」能「有效用」,如何合理有效利用信息技術為課堂教服務,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兩方面入手,即宏觀方面上級主管部門的加強管理和創造條件讓老師們能用、會用;從微觀上即教師個人加強學習、提高認識、走出誤區,用活用精。
一、宏觀方面,上級主管部門加強管理、創造條件,讓老師們 「能用、會用、想用」 信息技術於課堂教學
(一)加強領導、轉變觀念,是確保教師使用信息技術為課堂教學服務的關鍵
加強領導,廣泛宣傳,形成氛圍,讓全體教育工作者真正認識到,教育信息化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撐新課程實施的重要條件來認識,把信息技術作為信息時代每個人生活、工作、生存的基本素質來認識,把信息技術作為教師教與學的基本能力來抓落實。
校長是學校的最高領導者、決策者和指揮者,對外代表學校,對內主持學校的日常工作,始終處於行政管理、教育教學、後勤服務的核心地位、決策地位和主導地位,因而校長的觀念和意識更是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服務於課堂教學的決定因素。
(二)加強硬體建設,是利用教師使用信息技術為課堂教學服務的根本
(1)教師辦公室需裝備必要的軟硬體設施
有效將信息技術服務於課堂教學的主宰者是教師,學校要形成教師「學習、研究、運用」信息技術服務於課堂教學的氛圍,教師進行電子備課、互相交流及資源共享等工作都需要教師在辦公室完成。所以除了在教室安裝「班班通」外,還要在教師辦公室安裝足夠數量的電腦和網路。
(2)鼓勵教師在家中安裝必要的軟硬體設施。
由於教師勞動的特點,教師的備課等活動不僅局限於學校,在家中有更充足的時間和寬松的環境進行學習和備課,因而教師家庭必備上網設備。建議學校和主管部門從資金和制度上鼓勵教師家庭配置網路、數碼相機等硬體設施,(如與電信部門協調上網費、邊遠學校教師家庭裝備電腦給與少量的獎金等)。(把電腦和電視都放到客廳,讓我白天在學校完成教學任務,晚上與家人一起,家人看電視我上網,安靜祥和,輕松高效的完成電子備課、試卷命制、查找資料、上網學習,既完成了工作任務,又提高了自己素養。我就是這么做的,讓我真正享受到了無窮的成功的快樂)
(三)加強管理,建立合理教師評價機制,是教師利用信息技術為課堂教學服務的保證
規范管理是加快教育信息化發展、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於課堂教學的根本保證。
為保證軟、硬體高效服務於課堂,⑴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應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規范設備財產、技術維護的管理,提高設備的完好率和使用壽命;(2)規范信息技術應用的量化管理,提高設備的使用效益;(3)制定一些相關激勵政策來鼓勵教師不斷學習,促進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4)完善教師電子備課管理辦法,教師使用電子備課,讓教師從繁重的書寫教案的無效勞動中解脫出來;(5)建議儀供站與教研室經常聯合開展教學研究活動,形成教學研究的氛圍,在教研活動中用「以幫帶教」的手段來促進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
(四)加強師資培訓是提高教師利用信息技術為課堂教學服務的核心
(1)怎麼培訓?
說到全員計算機培訓,在這里我引用著名教育記者,高效課堂首倡者李炳亭先生在第七屆中國名校長峰會上的一段講話:「讓學習發生在學習身上,就是課改。形象地說,如果一個不認識字的老太太想學麻將,需要語文老師補拼音,而且補習繁體字,數學老師教一加一,校長還要開設財會課,請專家講座麻將技法20講?如果這樣做,一搞就是四年,本科,沒學完,老太死了。簡單的辦法,只需要一個下午,給老太太找三個老頭嘛,陪著她打,其實學習原本很簡單,簡單到讓打麻將發生在老太太身上」。這里講的是高效課堂學習,這個道理也可以應用到高效教師培訓上來,創新培訓模式。
「首先是讓老師想學」,講三點理由:
①依託「班班通」建設的新奇感並認識「班班通」這一現代教學工具的高效性、實用性,認識互聯網的娛樂功能和學習功能,激起老師的學習熱情;
②時代的腳步在不斷向前邁進,全國婦聯老齡工作協調辦、全國老齡辦於2012年8月13日共同發布了新版「24孝」行動標准,其中包含「教父母學會上網」、「每周給父母打電話」……由此看出教師「學會上網」是當前的教育工作的需要,是贍養父母的需要、也是未來年老退休打發餘生的需要,同是也說明學習電腦不是年輕人的專利,年齡偏大不能成為不學習電腦的理由。
③教學點上的老師,更應該學習信息技術, 「班班通」是借互聯網均衡教育資源的形式,通過互聯網的學習功能開闊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學養,提升自己的品味,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才能活出自己的尊嚴。
讓老師怎樣高效學
①在學校教師中營造互學、互幫、互比的學習氛圍,開展多形式的校本培訓學習交流,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
②最大限度地發揮現有骨幹教師的作用搞好教師培訓,以點帶面力求全體教師能認識並掌握這一新型教學工具,是提高培訓效率的最佳途徑;
③電腦既是學習的目的,更是學習的手段。充分利用互聯網上的資源、針對性地向老師推薦和下載學習材料,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④電腦培訓,是一個需較長時間的學習摸索、練習鞏固,形成技能的過程,通過短期培訓絕對是不能達到效果。我認為可以通過給受訓教師制定明確的學習目標和提供學習資料,給出足夠長的自學時間,然後通過考試達標的形式,達到培訓目的。利用這種方式,對教學點及其他師資緊張的學校,才有可操作性。
⑤通過展示課、研討課、送課下鄉等形式,讓老師們開闊眼界、模仿學習,達到培訓目的。
我參加過多種形式的培訓,假期培訓都是在氣候極端的寒暑假進行,給受訓教師帶來諸多不便,且假期培訓內容都是空洞的說教,無法激起教師的學習興趣。前面幾位作報告的老師在報告中也提到展示課、研討課、送課下鄉等活動是針對教師急需解決的和教師感興趣的問題而進行,是提高教師素養的最有效形式,其效果永遠大於假期的教師集中培訓。但是過多的這種教學研究活動的差旅經費又困擾著學校,讓學校領導處於兩難的境地。所以我建議能否把假期培訓的專用資金也靈活處理,拔出一部分給教研室用於平時的教研活動,減少暑期的集中培訓。
(2)培訓什麼?
1、打字
中文打字是學習電腦和使用電腦最基礎的技能。不會打字或打字的速度慢了都覺得運用電腦是件痛苦的事,無法滿足課堂教學需要。所以培訓打字是讓信息技術有效運用於教學的最重要的技能。(磨刀不誤砍柴工)
2、系統的備份與恢復
許多老師,特別是年齡偏大的老師對電腦有恐懼感,主要是因為怕自己或因為技術原因誤操作將電腦這一「高科技」產品弄壞。讓老師會使用「一鍵還原」等操作,知道「電腦弄壞了也不要緊」,從而會大大減少其對電腦的懼感,也能真正意義上提高電腦的使用效率。
3、懂得幾種安裝、卸載軟體的方法。
4、學會使用qq。騰訊qq能十分方便的進行文字、語音、視頻對話功能,十分方便的傳送文件、課件、發送文件功能,更有遠程協助功能,這一功能是新接觸計算計的人十分有用的一個功能,能讓不在身邊的「電腦師傅」控制你的電腦,為你安裝、卸載或演示操作等。
5、學會使用qq影音等播放軟體
我對幾款常視頻播放軟體進行對比使用,qq影音是最適合課堂教學的。①支持的文件格式多,②能十分方便的控制全屏與退出全屏;③能十分方便的控制播放與暫停;④能十分方便的調整音量的大小;⑤還能十分簡單的對原來的視頻進行截取、合並、配音等;⑥能十分方便的將播放進度調整到任何需要的時間。
6、學會網路搜索和下載
網路是一本巨大的網路群書,有豐富的教學學課件、學習文字和視頻,要運用網路的學習資源,就必須學會網路資源的搜索與下載。
7、學會powerpoint課件製作與使用,懂得製作簡單課件,懂得如何修改網上下載的課件,懂得讓自己的課件在其他機器上准確運行
8、學會word 及學科專業軟體。如數學的幾何畫板、化學的化學金排、物理金排等,能大提高教師的備課效率。
(五)建設資源庫,是教師使用信息技術為課堂教學服務的保障
⑴建設教學資源庫,提高教師備課效率。自建與購買並重,有針對性的徵集、開發適合教與學的網路資源,是使信息技術有效服務於課堂的有力保障。教師通過該系統豐富的同步資源和拓展資源,結合實際教學需求,利用ppt等常用教學軟體,對備課系統中已經下載的資源進行修改、整合、製作個性化的資源,提高了備課效率,搭建一個校本資源、均衡資源共享平台。
⑵對口支援、聯片資源共享,提高教師備課效率。完小對口支援點小、鄉鎮直學校對口支援薄弱學校。
二、微觀上,教師加強學習,提高個人信息素養,
「活用、精用」信息技術於課堂教學
(1)正確定位「信息技術服務於課堂教學」的含義。
「現代信息技術」含義廣泛,不僅僅是通常所說的多媒體教學。運用計算機命制試卷、編寫導學案、運用計算機分析和診斷學生成績及成長狀況、運用網路資源教師學習提高個人素養、運用網路資源優化課堂教學設計、運用網路實現教學形式和內容的開放、利用網路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都是「現代信息技術服務於課堂教學」 的形式。
(2)充分認識多媒體教學的優越功能,「用好」班班通
①利用多媒體形象性和直觀性的特點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愛學。
②利用多媒體的動態模擬功能,突破教材重難點,使學生易學。
多媒體能跨越時間與空間的界限,利用多媒體的動態模擬,化無形為有形,變抽象為直觀,化枯燥為有趣。那些邏輯思維性強、較為抽象的知識、學生難以想像、難以建立起概念的知識,運用多媒體是比較容易突破的。
③利用多媒體信息量大的優勢,能擴大教學容量,拓展教材內容、開拓學生視野,使學生會學。
④利用多媒體能將聲、光、色、形等信息同時作用於學生的多種感官,容易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和持久記憶,使學生樂學。
(3)走出多媒體教學的誤區,「用精」班班通。
①誤區之一:計算機「代替」教師的「教」。
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核心特徵應是輔助,「有效教學的精彩靠教師而非機器」,課堂中所有的活動應該以學生為中心。但是,教學過程中教師未根據學情去設計課件,導致教師不能駕馭課堂,從上課開始時的「歡迎光臨」到下課時的「再見」都是課件預設的程序進行,限制了課堂的「生成性」,偏離教學主體,教師成了「播放員」。還有一些教師從導入到講課,從練習到作業,從復習到評價,都由電腦包攬。教學由原來的「人灌」變成了「機灌」,傳統的「填鴨式」演變為現代高科技的「填鴨式」。
②誤區之二:課件替代傳統的板書
課件替代傳統的板書,會影響學生思維的深化和知識體系的構建。板書的內容往往是對教學內容的加工和提煉,具有與實物不同的直觀作用,具有長時間地向學生傳遞信息的作用,具有不能用轉瞬即逝的課件替代的效果。另外,板書具有較大的靈活性,能記錄課堂突發的現象或結論,這是課件無法替代的功能。
③誤區之三:盲目擴大信息量,忽視學生吸收效果
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大大節省了教師板書、畫圖時間,增大了一節課的信息容量。但是,稍不注意會過快的更換屏幕內容,就造成學生因滯留時間短,來不及理解和記憶,不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④誤區之四:課件製作片面追求課堂「熱鬧」的效果,造成學生注意力分散,弱化了知識點的落實。
有的老師喜歡把課件做得很「花俏」,每一頁幻燈片都有不同的背景,作為背景的圖片又過於復雜,色彩太濃烈,使得重點內容無法突現。幻燈片之間的過渡過於強調過渡效果,什麼百葉窗式、盤式、盒狀式、梳理式、插入式等等,這些都容易使學生眼花繚亂,結果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個別老師還在每一個過渡中使用各種不同的聲音,如爆炸聲、抽氣聲、針打聲、噴氣機的聲等等、每一個變化都引來學生的驚嘆聲。過渡追求這種效果的結果,是反而把原來應該突出的重點弱化了,剩下的是圖、形、聲、色、像的狂轟爛炸,最後反而讓學生厭倦了這種「花俏」的表演
總之,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以計算機和網路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教育已成為深化教學改革的重要途徑。「班班通」工程在我縣的全面鋪開,標志著學校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價值能夠在我縣真正實現。在以唐局長為核心的局領導的正確領導下,高瞻遠矚,激發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激情和學習需求,最終將全面提升基礎教育教學質量,開創我縣基礎教育的新局面。
『叄』 如何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語文課堂高效備課
我們的現代化教學已經離不開信息技術手段,尤其是對於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使每個人都有機會面對整個信息大千世界,五彩繽紛呈現在面前,使許多人的理想能夠很快實現。而運用現代技術進行語文教學中,更能發揮更大的效率。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豐富了語文學習情境,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為語文課堂教學提供學習「媒介」,解決了學生學習困難。有利於學生自主地學習,豐富了學生課外知識。
我主要從以下4個方面談談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師如何運用信息技術手段的。
一、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豐富了語文學習情境,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
多媒體計算機教學具有形象直觀、內容豐富、動態呈現、信息容量大等特點,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圖片、圖像、動畫、聲音、文字等等是多樣而豐富的。而小學生對具體形象事物感興趣的心理特點,非常有利於他們知識的獲取、存儲與建構。
三年級,我在講授《海底世界》這篇課文時,像很多課一樣,用富有激情的語言把學生引入了美麗的海底世界。學生學習的熱情高漲。這時,我不是把課文中的知識直接教給學生,而是為學生開啟了一扇通向海底世界的大門。學校的區域網里就提供了河北遠程教育網關於本課的資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組合成小組,自己到網站上去查找自己需要的資料。
於是,在我的引導下,學生很快就分成了「海底動物考察隊」、「海底植物考察隊」、「海底探險隊」等不同的小組。在我給精心准備的網站中,學生們就像進入了一個神奇而美麗的海底世界,一個個奇形怪狀的動物、一種種姿態萬千的的植物、一座座奇異的山峰、一朵朵盛開的珊瑚,就那樣真切地呈現在學生們面前。
大家興奮地瀏覽著,熱切地交談著,認真地記錄著,一個個臉上洋溢著收獲的喜悅,此時此刻,學習是那麼快樂而有趣。在這種氛圍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已自然而然地達成,何用教師再去枯燥地介紹海底的知識呢。由於有了主動探究的慾望,有了探究的內容和對象,學生自主搜集和處理信息,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事物。
因此在小組匯報的時候,學生們就自己小組選取的對象進行了認真而詳盡的匯報,其豐富程度連我都始料未及。匯報後,再結合課文的文字理解和感悟海底世界的美麗和物產豐富就是水到渠成之事了。
二、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為語文課堂教學提供學習「媒介」,解決了學生學習困難。
學生的認知由於受年齡、生活經驗等多方面的影響,他們理解、感受語言的能力比較弱,尤其對一些抽象的語言文字——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的內容,理解就更加困難。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學習的「媒介」,突破學習中的難點,轉化學習內容的呈現形式,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困難。
古詩的語言是高度凝煉的,所創設的意境是深遠的。如何引導學生來學習古詩,感悟詩人語言之凝練,體會古詩之神韻呢?我覺得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解決了這個難題。
如在教學白居易的《憶江南》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到詩人筆下江南春天的美麗,激發學生對古詩的興趣。我設計製作了能體現詩情的課件,並選取了古琴曲作背景音樂。上課初,我先以一張配有詩文的電子幻燈片呈現教學內容,在具有古風古韻的音樂聲中,我動情誦讀全詩,激起了孩子學習的熱情,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在理解詩意時,我演示了課件。在太陽緩緩升起,遍地開放著鮮艷的花朵,春光水碧,紅花像燃燒的火焰的畫面出現時,學生眼神中透露出異彩,不但對詩意的理解瞭然於心,而且感情得到了升華。
同樣的在講授《桂林山水》時,採用現代教育技術製作多媒體教學課件進行語文課堂教學。講到桂林的山水之美時,播放課件,畫面上山川林立,水在潺潺的流淌,音樂響起,把學生帶入到山水之間,有親臨其境的感覺,逼真地體會到桂林的山水之美,上課時學生激情高昂,紛紛說將來要到桂林去旅遊。這樣,在一節課當中,溶入音樂、美育的欣賞,使學生在愉快中學習,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
三、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有利於學生自主地學習
《語文課程標准》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理念不僅強調了學習方式的變化,而且強調了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學生。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一切都由教師主宰:從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到教學步驟,學生被動地參與多。
在語文教學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計算機這樣互動式的學習,學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類的學習資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學習內容、方法。學生在這種開放式的學習空間有了主動參與的可能,有了自主學習的天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要發展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就應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引導他們主動學習,積極參與,從而培養語文的應用能力及其他綜合能力。
如在《夜鶯的歌聲》一文教學前,我發現學生對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的背景了解甚少,直接影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可是,學生的信息來源之一——校圖書館這方面的資料很少,因此我直接組織學生上網查詢,以蘇聯衛國戰爭為線索,上網進行拓展閱讀。
當學生坐在電腦前,便會覺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沒有陌生感,沒有約束感,根據自己的意願來學習。這樣,他們有了更獨立的思維空間和合作學習的機會,學生的自主精神得到了體現,教學氛圍更加生動活潑。
四、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豐富了學生課外知識。
語文教學如果依靠教科書、教師、學習的參考資料(書本)等的信息,那麼是非常有限的,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語文課程標准》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意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 「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如教科書、工具書、網路、圖書館……」現代信息技術體現了很強的網路優勢,能收集更多的語文學習的信息資源,增大教學的信息量,充分地開發了語文資源。
如教完《景陽岡》之後,為了讓學生的知識面不只停留在書本上,不只對武松的「武藝高超,疾惡如仇」有所了解,還要對其他人物有所了解,課後布置學生收集大量有關《水滸傳》中其他人物的故事,經過加工整理辦一期「水滸群英傳」的板報。同學們馬上分工合作,有的在互聯網上搜索圖片,有的上圖書館查找資料,通過各種途徑同學們把收集到的各種資料匯總。這樣學習小組的同學可以做到資源共享,可見信息技術給學生提供了生動、豐富、快捷的資源,這樣既學到了課本上的知識,又在現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了延伸,學生也受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總之,在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的合理運用,將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加以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最終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
『肆』 如何進行信息技術教學設計
為幫助廣大教師實施好新教材的教學我們將從日常教學中經常接觸的教學設計、教案設計和說課設計三個方面出發,探討信息技術教育新教材的實施點滴。一、教學設計1、教學設計的概念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論的方法設計教學問題的過程,它包括分析教學問題、設計解決方法及方案、評價和修改教學設計直至獲得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法等幾個方面。教學設計要求從教學系統的整體功能出發,綜合考慮教師、學生、教材、媒體、評價等諸多方面在教學過程中的具體作用,強調運用「整體---局部---整體」的思維方式,立足整體、統籌全局、使各教學要素相輔相成,提高和確保教學系統整體的最優效應。我們通常所說的教學設計是指微觀教學設計,包括單元教學設計、課時教學設計和微觀教學設計。其中課時教學設計是以某堂課的教學為設計對象,而此處的微觀教學設計則指以某個教學環節為設計對象。2、教學設計的操作步驟教學設計一般包括以下步驟:(1)、學習需求分析:從教材的角度出發,課程教學目標是什麼?教學需要具備哪些條件?(2)、教學內容分析:課時教學目標是什麼?進行學習任務分析,要完成學習任務需要的必備、輔助的知識技能,要教哪些內容。(3)教學對象分析:了解學生學習心理、認知水平、基礎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學習起點水平與學習特點。(4)、確定教學目標:根據課時的教學要求,結合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制定明確、詳細的教學目標。(5)、教學策略設計:主要解決「如何教、如何學」,要同時考慮目標、內容學生、時間、教學條件等要素,從爭取整體教學效益的角度正確選擇教學策略。如程度教學策略、發現式教學策略、認知教學策略、掌握學習策略、和諧教學策略等。(6)、教學媒體設計:根據學習目標、教學策略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媒體,適時使用恰當的教學媒體,在運用媒體上,主張恰如其分,和諧、統一,不要為使用媒體而用媒體,避免與整體教學過程的脫節。(7)、教學過程反饋、調控設計: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互動的動態活動過程,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預計學生將作出的反應,設計好另外的教學方法、問題和練習,一旦出現非常情況,教師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進度、教學要求、教學策略和方法。(8)教學評價設計:主要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問檢測不同層次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的評價,總結性評價是指在知識教學完成後的總體評價。 3、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設計 針對信息技術學科新大綱、新教材與以往教材的不同,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要求教師要從其學科特點出發,根據其教學規律進行教學設計。(1)、從課程特徵角度出發設置教學目標的原則隨著計算機技術及網路技術的不斷發展變化,計算機的工具性越來越突出,對於中小學生來說,信息技術教育是國家對公民開展的信息素養基礎教育,其任務是向學生傳授計算機文化的基礎知識,讓學生掌握信息技術、通用技術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形成良好的信息素養,所以教學一定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正確確立教學目標,注重教學的基礎性,反對將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培訓化」。從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角度出發並結合新大綱的要求,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目標分為認知領域目標、技能領域目標和情感領域目標三個方面,其目標的確定更加突出了信息技術學科的功用性。(2)、從課型的特點出發進行教學設計信息技術課往往是認知和技能相結合,不同的課型側重點有所不同,從教材編寫來看,有理論課、操作技能課、綜合實踐三類。理論課主要讓學生了解計算機、機器人的作用,計算機和機器人的基本知識,對這類課要定位在了解和理解上,在情感領域讓學生破除對計算機的神秘感,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的興趣,教師可運用插圖、形象的比喻、進行直觀教學,教師可精心設計學生的教學活動,如分組討論、網路查詢等形式。在程序設計學習時,情感領域要注重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概念。對操作技能課讓學生掌握使用計算機工具的正確方法,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操作技能,教師要注重規律性知識的講授,讓學生形成自學能力。技能訓練主要根據行為主義的刺激反映理論進行,研究表明,最佳的訓練組合也許是最初使用連續強化安排,然後固定間隔強化安排,最後是變化比例強化安排,隨著訓練期的推移,比例可進行變化,最終形成技能。如小學生的指法練習,教師在學生掌握正確的使用後,可在每課前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反復訓練。對綜合實踐課要注重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綜合培養,讓學生在作品、成果中獲取成功感。信息技術課程本身就在於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解決學生身邊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設計給教師預留了很大的空間,教者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內涵,如小學課本《龍宮尋寶》一課,某教師的導入環節設計如下:編制了一副孫悟空在龍宮舞動金箍棒的動畫軟體,在同學們津津有味欣賞的時候,教者伴隨講到:你們看孫悟空一會變大,一會變小,金箍棒在不停地旋轉,多麼神奇呀?這樣設計直接點中本節課的主題---扭曲與拉伸。如某教師在基礎練習環節將課後的練習題《小雞》和《春天》兩副作品引入到課程作為復制、粘貼的基礎練習,這不僅擴充教材訓練知識的不足,而且將增加了教學的趣味性。教學中要重視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的設計,教學重點要重在將知識的「透」上,要讓學生真正理解消化,難點則重在其突破手段和方法的設計上。教學過程的設計要有一定「起伏」,要有高潮、有重點,由於信息技術教材在編寫上不是盡善盡美,需要教者適當將某些知識淡化與提升,如將一些知識變成自學閱讀,一些留為課後閱讀等,要做到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讓學生學透,同時要給學生預留充足的發展空間。練習部分的設計要重在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上,同時要重視過渡語、小結和板書的設計,克服語言的隨意性。在板書部分,我想雖然有了計算機展示工具,但板書的作用在於當教學結束時,幫助學生回顧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起到總結、點撥的作用,不應輕易拋棄,板書設計要講究平衡、美觀。由於信息技術學科目前的許多知識具有很強的工具性,所以教師要重視主題化的設計和教學評價的設計,在設計中要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題性和發展性環節的設計。除此之外,應注重教學模式、教法和學法的設計以及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基本要求的貫徹落實。 二、教案設計教案是教師上課的依據,是按照預定的教學目標、計劃,經過充分考慮准備和慎重考慮所寫出的關於課堂教學的一切具體措施的方案。不僅是教師備課水平的標志,也決定了一堂課的好壞。1、 編寫教案的准備工作教師編寫教案前,首先要通讀教材,對照教學大綱和教學參考書,系統地分析教材,了解教材的來龍去脈,了解這部分內容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要注意找出對全局性關鍵性的一環,如果是新教師應對課後習題反復練習。在熟悉教材後,根據大綱要求設計好教學目標,對教學目標的制定要明確,便於實施、檢測,對目前信息技術的課程,落腳點基本上是技能性,但不要忽視知識性和學科思想的滲透。根據確立的教學目標和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實際,分析組織教材,准確地確定教材中的難點和重點,對有些知識可以不講或略講。在確立教學重點和難點之後,要研究用什麼方法來突出重點,什麼手段來突破難點,要分析教材為什麼這樣安排,其意圖何在。在上述內容確立之後,應根據教學內容確立合適的授課地點,對於以知識性為主的教學應選擇教室教學,避免在機房上課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上機部分主要在於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選擇合適的教具,要注重示範性教具的選擇,某些課程可充分利用計算機系統的特點(如課件、同步教學系統等),充分展示其示範性,重點在於選好工具軟體,如職專DOS的FAT表教師根據教材選取了「諾頓」工具軟體作為教學工具使教學內容簡單化,並增加了教學導向性。2、編寫教案應考慮的問題:要復習哪些為新知識打基礎的舊知識;採用什麼形式導入新課,其形式是否新穎,關繫到是否啟發學生思維;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模式、教法和學法;時間分配;選取什麼例題,練習部分如何設計,如何進行;用什麼方法檢查和鞏固教學效果;什麼時候採用什麼教具效果最好;各環節如何過渡;課堂小結如何實施;是否布置作業,布置什麼樣的作業;要根據學生的家庭實際情況可以不布置作業或以思考題的形式為宜。在設計時要從「建構主義」理論出發,充分考慮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目標、學習環境,構建適合學生學習的環境。2、 教案的基本內容課時教學設計教案的基本內容應包括:授課教材、班級、時間、課題、教學目標、課型、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手段、教法、教具、授課地點、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其中教學過程應包括教學的各個環節及其銜接,教學提綱、教學方法及教具的使用,師生活動和時間分配的內容。教學環節一般可以包括:復習提問(設計問題及正確答案);導入新課(具體導入手段);講授新課(教授過程、學生怎樣做;哪些由學生回答,哪些由學生練習;重點如何講述、難點如何處理,哪些容易出錯,須防止、提醒,上機指導如何實現;如何設計練習和小結)。3、 編寫步驟:(1)、在鑽研教材的基礎上,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目標的制定要具體、明確,便於檢查和執行。要從學生的素質和教學手段等實際情況出發,考慮可能達到的教學目的。(2)、確立合適的重點和難點:重點是關鍵性的知識,解決這部分知識,其他問題將迎刃而解;而難點是相對的,是學生容易誤解和混淆的知識,對同一節課不同的學生其難點可以不同。(3)、設計課型、准備教具、設計教學手段與教法(4)、設計教學全過程、時間分配、師生雙邊活動和教具的使用4、教案的使用:一般在課堂提問、書寫例題時應看教案,防止題目錯誤,浪費教學時間;在講完一個段落後要看教案,避免漏掉某個環節和重要內容,如果布置作業,應看教案。在實施課堂教學時,可以適當調整更改教案,如出現由於對學生水平掌握不準出現教學設計過高、過低情況;出現突發事件,教案可適當更改,但不易更改過大。 三、說課設計說課這一形式目前已推廣到全國各省、市、自治區,此項教學形式對於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教育理論水平造就研究型、學者型教師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說課這一形式目前在許多教學活動中已經作為評課的一項指標,有些地區也因此延伸出「說片」、「說課件」等多種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形式,那麼什麼是說課,怎樣說課,計算機學科在說課時應注意哪些方面,就這些與大家共同探討。(一)、說課的基本理論1、什麼是說課 說課就是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授課教師向評委或同行系統地闡述自己的教學設計及其理論依據,然後由聽者評論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屬於教師教學研究的范疇,它可以幫助教師認識備課的規律,提高備課的能力。教師說課要求用簡潔、准確的語言敘述備課中的思維過程,主要使用書面語言,並且主要是在於說理,即要求用教育教學理論指導實踐,說課的實施對象是教師,所以每一具體內容的設計上,不僅要說出做什麼,怎麼做,而且還要說出為什麼這樣做。既要把一個具體的課題進行全面系統的講述,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又有一定的理論性。2、說課的組成說課就是要教師口頭表達具體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即講述自己的教學設計,然後由聽者評說的一種教學研究和師資培訓活動,說課包括四個方面: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設計,有上機操作時應做適當的上機操作。3、說課的特點(1)、深刻性:說課時應將具體課題寫成說課講稿,通過語言媒介展示出來,更深地剖析了課題。(2)、研究性:說課是面向廣大同行,由同行評,因此可以通過「評」取長補短,相互受益,是一個很好的集體教研活動,更注重於集體教研,是提高備課質量,教師業務水平的一條最佳方法。(3)、演練性:說課是教師備好課,先經同行評研,然後再反饋加工、創新直至滿意才給予學生上課,是在備課與上課之間重要的一環,實則是對象不同的教學活動,是備課的引申與發展,是對備課的檢查補充。(4)、理論性:說課不僅要求教師說出「怎樣做」,而且更要說出「為什麼做」的探究式研究。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深入鑽研大綱和教材,更要學習教育理論和學科教學精神與要求,並熟練地運用這些理論研究和探討說課的內涵和形式。4、說課的意義(1)、宏觀提高廣大教師的專業理論水平。說課是一項教研活動,在說課的過程中,必須說出科學依據,要想說好課,必須自覺地學習教育學和心理學,研究教育理論。因此,可以通過這種形式、機制,使廣大教師深入鑽研教材,教法、學法與教學程序,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2)、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師水平,能促進課學教學三個體現,體現教材的重點、難點、特點,體現教材的思路,教課思路和學生學習的思路和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三為原則。(3)、是最有效的備課和教研形式,可以取長補短,互相交流,共同提高。(4)、說課有助於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備課是教師已經對教材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科學的處理,便易忽略教材內容為什麼這樣安排,教學時為什麼這樣處理,只有通過說課,才能被發現。通過說課可以鍛煉教師執行貫徹教學大綱、駕馭教材的能力,由於在對教學內容分析上,要說明教學目的的制定依據,重點,難點的分析,知識點之間的理解,可以加深教師對大綱理解,同進在有效的時間內,可以展現對教材的駕馭能力。同時將提高教師教學方式的運用和教學手段的設計能力,哪些內容講,哪些內容練,哪能此內容讀,怎能樣突破難點,用什麼手段訓練重點,怎能樣引導、啟發、怎樣培養思維品質,都通過說課來完成。(二)、怎樣說課說課一般要求教師說出自己對教材的分析處理。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說教材:交待課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在單元及整個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與前面知識的聯系及新知識的影響;教學目標認知、操作技能、情感和教學的重點、難點及其理論設計依據。說教法:為實施和完成教材的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內容及重難點和學生實際採用的教學方法及訓練手段及其依據。說學法:讓學生如何學,教給什麼樣的學習方法。說教學地點的選取(教室/機房),選用的教學工具。除此之外,應說明教學對象及課型特點(理論課、實踐課、綜合練習課)說教學過程:說教學過程部分總的要求是知識正確,線路清晰,相應的操作準確。首先說明教學線路,對每個環節要講明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同時強調設計意圖。對軟體演示和作品點撥等使用軟體的場合一定要配以相應的軟體操作。要充分考慮各環節的過渡語、小結語及導入環節的設計,在導入環節的設計上要自然、巧妙,立足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重點要講透、難點要突破,要注有檢驗環節的設計。以上我們從信息技術的教學設計、教案設計、說課設計三個方面談了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特點與要求,這些是教師上好信息技術課的關鍵與基本,是教師必須掌握的教學基本功。四、教師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除掌握上述教學基本功外,作為教師應注重目前信息技術學科的幾個突出問題。1、新教材主要是以任務驅動的教學方式編寫的,任務驅動是一種符合信息技術教育層次性和實用性特點的教學方法,它為我們提供一條由淺入深、逐步深入、逐步求精的教學思路,同時從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的角度,符合探究式教學的開展,適用於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獨立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關於任務驅動教學,教師應做到「有題—有線-有程—有果」,所謂有題是指課堂教學應提出主題,如課程整合、美麗的家鄉、保護環境、愛好和平等主題;所謂有線是指教學線路,這就要求教師要注重教材的挖掘和延伸,把握知識點和技能點,注重創設情景,在情景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應用意識和參與意識,提高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程是指注重學生的分析、思考、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果是指學生不僅能夠主動完成教學任務、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成就感,從而使學生在分析、思考、應用創新解決學習、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有所提高。2、新教材是以實踐能力和信息素養作為培養目標,教師要挖掘教材的內涵、延伸教材,注重與其他學科知識的整合,依據學生的生理特點,選用適當的教法,營造教學情景,實施教學。在教學中要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表現在教師能動地運用教學過程的規律,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3、教師應認真開展教學設計。教學設計的成敗關繫到課堂教學的成敗,教學設計至關重要。在開展教學設計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教學目標要依據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環境條件確定,要明確、恰當,教學環節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開展。教學難點與重點的確立要依據課型和學生實際確立,要求恰當、准確,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過程。突出重點就要講透---練透,讓學生真正地理解、掌握;突破難點要講究採用怎樣的方法、手段、措施突破。如某一課按教材要求為新授課,如學生在小學階段基本上已經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那麼我們可以將重點放在知識綜合應用和能力培養上。教學結構要在考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結構設計從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兩個角度,要做到層次分明、各種教學活動搭配合理、組織緊籌、環環相扣、逐步深入,教學中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對一些知識進行「提升、淡化」處理,切忌「平鋪直敘」。設計中要注重知識滲透、能力培養、創新、應用意識的培養,對導語、過渡語、小結、板書設計、習題常被看作「小環節「的地方不要輕視,切忌「隨意性」,要認真考慮對待。教師要從學科特點、課型特點出發進行設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軟體資源、多媒體同步教學系統等)在學科方面應注重突出信息素養培養和實踐能力培養的特點;在課型上要針對不同課型進行設計,如習題課應在練習的設計上體現目的性、階梯性、多樣性和實踐性。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及其規律,設計好教學過程中提出的問題和要求,選取相應的教法,了解學生的原有知識狀況,並由此出發,兼顧新知識的特點,幫助學生吸收和消化新知識。要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一堂成功的教學不僅使學生獲得知識,發展智力,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 總之,評價一堂課關鍵在於「教」和「學」兩方面,因此教師要充分考慮多方面因素,搞好教學設計
『伍』 怎樣在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
一、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一種渴求知識,探索事物的心理傾向。學生一旦對學習發生興趣。就會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興趣能使學生萌發強烈的求知慾望,直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的要求,運用信息技術展示一些與教材相關的內容,創造豐富的教學情境,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此來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如《三峽之秋》一文描寫三峽秋天景色的勃勃生機,體會「三峽的秋天」景色特點,激發對長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因此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製作聲像並茂的電腦課件,向學生來展示長江兩岸的風光,在學生興致盎然之時,設問:此情此景該用什麼語言來表達呢?學生對學習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二、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思維都是從問題開始的,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只有大腦在積極思維,才能解決問題。所以說從某種意義上講,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運動信息技術就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如教學《琥珀》一課時,可以運用信息技術製作一幅課文中介紹的那塊琥珀圖。教師先指導學生仔細觀察這幅圖,再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觀察後學生紛紛舉手提出疑問:蒼蠅和蜘蛛怎麼會在一起呢?它們是怎樣被包裹起來的?是被什麼包裹起來的?是什麼時候包裹起來的?這個包裹著蒼蠅和蜘蛛的透明東西叫什麼?它會不會是無價之寶呢?通過解決這些問題,學生們了解到了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是多麼奇異。它居然有很高的科學價值。
三、利用信息技術,突破教學的難點
在課堂教學中,許多學生因缺乏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感興趣的材料而難以開展抽象的思維活動,從而影響了對課堂教學難點更深入的理解和准確的掌握。利用信息技術能為學生展示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的觀察空間,創造真實的情境,讓學生憑著真切的形象去感受、體驗比較抽象的事物,從而突破教學難點,這樣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教學效果。如教學《琥珀》一課,在講授文章中琥珀的形成過程時,那滴松脂是怎樣裹住蒼蠅和蜘蛛的,蜘蛛由為何和蒼蠅在一起。這一部分是教學難點。如何才能夠突破和解決教學的難點呢?我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觀看一些動感連續的畫面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和條件,體會這塊琥珀的奇異。學生看著這一幅幅生動直觀的動畫,聽著教師動情的朗讀,深刻領悟了教學內容,突破了教學難點。
四、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要想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真正學會學習,教師應努力把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習願望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學生感到只有自己主動、積極的參與學習才能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如教學《長征》時,讓學生課前搜集有關《長征》的資料圖片,如:1934年10月,中國共產黨的中央蘇區在國民黨第五次「圍剿」中陷落,紅軍第一方面軍(中央紅軍)主力被迫開始長征。10月上旬,各軍團分別集結陸續出發,中共中央和紅一方面軍8萬多人離開江西瑞金踏上征程。教師通過讓學生觀看網路上的音、視屏,那紅軍在長征路途中爬雪山,過草地的真實情景展現在學生眼前,那是用語言所無法形容的。通過在戰爭時期對長征的了解與我們現在美好生活的對照,激發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和對侵略者強盜行徑的仇恨。同時,學生能夠在收集過程中積極參與,由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推到了主動獲取知識的沿線上,學生能真正感受到了積極參與的樂趣與獲得成功的喜悅,有效地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陸』 如何進行信息技術作品製作課的教學設計
為幫助廣大教師實施好新教材的教學我們將從日常教學中經常接觸的教學設計、教案設計和說課設計三個方面出發,探討信息技術教育新教材的實施點滴。一、教學設計1、教學設計的概念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論的方法設計教學問題的過程,它包括分析教學問題、設計解決方法及方案、評價和修改教學設計直至獲得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法等幾個方面。教學設計要求從教學系統的整體功能出發,綜合考慮教師、學生、教材、媒體、評價等諸多方面在教學過程中的具體作用,強調運用「整體---局部---整體」的思維方式,立足整體、統籌全局、使各教學要素相輔相成,提高和確保教學系統整體的最優效應。我們通常所說的教學設計是指微觀教學設計,包括單元教學設計、課時教學設計和微觀教學設計。其中課時教學設計是以某堂課的教學為設計對象,而此處的微觀教學設計則指以某個教學環節為設計對象。2、教學設計的操作步驟教學設計一般包括以下步驟:(1)、學習需求分析:從教材的角度出發,課程教學目標是什麼?教學需要具備哪些條件?(2)、教學內容分析:課時教學目標是什麼?進行學習任務分析,要完成學習任務需要的必備、輔助的知識技能,要教哪些內容。(3)教學對象分析:了解學生學習心理、認知水平、基礎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學習起點水平與學習特點。(4)、確定教學目標:根據課時的教學要求,結合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制定明確、詳細的教學目標。(5)、教學策略設計:主要解決「如何教、如何學」,要同時考慮目標、內容學生、時間、教學條件等要素,從爭取整體教學效益的角度正確選擇教學策略。如程度教學策略、發現式教學策略、認知教學策略、掌握學習策略、和諧教學策略等。(6)、教學媒體設計:根據學習目標、教學策略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媒體,適時使用恰當的教學媒體,在運用媒體上,主張恰如其分,和諧、統一,不要為使用媒體而用媒體,避免與整體教學過程的脫節。(7)、教學過程反饋、調控設計: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互動的動態活動過程,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預計學生將作出的反應,設計好另外的教學方法、問題和練習,一旦出現非常情況,教師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進度、教學要求、教學策略和方法。(8)教學評價設計:主要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問檢測不同層次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的評價,總結性評價是指在知識教學完成後的總體評價。 3、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設計 針對信息技術學科新大綱、新教材與以往教材的不同,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要求教師要從其學科特點出發,根據其教學規律進行教學設計。(1)、從課程特徵角度出發設置教學目標的原則隨著計算機技術及網路技術的不斷發展變化,計算機的工具性越來越突出,對於中小學生來說,信息技術教育是國家對公民開展的信息素養基礎教育,其任務是向學生傳授計算機文化的基礎知識,讓學生掌握信息技術、通用技術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形成良好的信息素養,所以教學一定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正確確立教學目標,注重教學的基礎性,反對將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培訓化」。從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角度出發並結合新大綱的要求,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目標分為認知領域目標、技能領域目標和情感領域目標三個方面,其目標的確定更加突出了信息技術學科的功用性。(2)、從課型的特點出發進行教學設計信息技術課往往是認知和技能相結合,不同的課型側重點有所不同,從教材編寫來看,有理論課、操作技能課、綜合實踐三類。理論課主要讓學生了解計算機、機器人的作用,計算機和機器人的基本知識,對這類課要定位在了解和理解上,在情感領域讓學生破除對計算機的神秘感,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的興趣,教師可運用插圖、形象的比喻、進行直觀教學,教師可精心設計學生的教學活動,如分組討論、網路查詢等形式。在程序設計學習時,情感領域要注重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概念。對操作技能課讓學生掌握使用計算機工具的正確方法,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操作技能,教師要注重規律性知識的講授,讓學生形成自學能力。技能訓練主要根據行為主義的刺激反映理論進行,研究表明,最佳的訓練組合也許是最初使用連續強化安排,然後固定間隔強化安排,最後是變化比例強化安排,隨著訓練期的推移,比例可進行變化,最終形成技能。如小學生的指法練習,教師在學生掌握正確的使用後,可在每課前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反復訓練。對綜合實踐課要注重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綜合培養,讓學生在作品、成果中獲取成功感。信息技術課程本身就在於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解決學生身邊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設計給教師預留了很大的空間,教者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內涵,如小學課本《龍宮尋寶》一課,某教師的導入環節設計如下:編制了一副孫悟空在龍宮舞動金箍棒的動畫軟體,在同學們津津有味欣賞的時候,教者伴隨講到:你們看孫悟空一會變大,一會變小,金箍棒在不停地旋轉,多麼神奇呀?這樣設計直接點中本節課的主題---扭曲與拉伸。如某教師在基礎練習環節將課後的練習題《小雞》和《春天》兩副作品引入到課程作為復制、粘貼的基礎練習,這不僅擴充教材訓練知識的不足,而且將增加了教學的趣味性。教學中要重視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的設計,教學重點要重在將知識的「透」上,要讓學生真正理解消化,難點則重在其突破手段和方法的設計上。教學過程的設計要有一定「起伏」,要有高潮、有重點,由於信息技術教材在編寫上不是盡善盡美,需要教者適當將某些知識淡化與提升,如將一些知識變成自學閱讀,一些留為課後閱讀等,要做到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讓學生學透,同時要給學生預留充足的發展空間。練習部分的設計要重在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上,同時要重視過渡語、小結和板書的設計,克服語言的隨意性。在板書部分,我想雖然有了計算機展示工具,但板書的作用在於當教學結束時,幫助學生回顧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起到總結、點撥的作用,不應輕易拋棄,板書設計要講究平衡、美觀。由於信息技術學科目前的許多知識具有很強的工具性,所以教師要重視主題化的設計和教學評價的設計,在設計中要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題性和發展性環節的設計。除此之外,應注重教學模式、教法和學法的設計以及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基本要求的貫徹落實。 二、教案設計教案是教師上課的依據,是按照預定的教學目標、計劃,經過充分考慮准備和慎重考慮所寫出的關於課堂教學的一切具體措施的方案。不僅是教師備課水平的標志,也決定了一堂課的好壞。1、 編寫教案的准備工作教師編寫教案前,首先要通讀教材,對照教學大綱和教學參考書,系統地分析教材,了解教材的來龍去脈,了解這部分內容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要注意找出對全局性關鍵性的一環,如果是新教師應對課後習題反復練習。在熟悉教材後,根據大綱要求設計好教學目標,對教學目標的制定要明確,便於實施、檢測,對目前信息技術的課程,落腳點基本上是技能性,但不要忽視知識性和學科思想的滲透。根據確立的教學目標和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實際,分析組織教材,准確地確定教材中的難點和重點,對有些知識可以不講或略講。在確立教學重點和難點之後,要研究用什麼方法來突出重點,什麼手段來突破難點,要分析教材為什麼這樣安排,其意圖何在。在上述內容確立之後,應根據教學內容確立合適的授課地點,對於以知識性為主的教學應選擇教室教學,避免在機房上課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上機部分主要在於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選擇合適的教具,要注重示範性教具的選擇,某些課程可充分利用計算機系統的特點(如課件、同步教學系統等),充分展示其示範性,重點在於選好工具軟體,如職專DOS的FAT表教師根據教材選取了「諾頓」工具軟體作為教學工具使教學內容簡單化,並增加了教學導向性。2、編寫教案應考慮的問題:要復習哪些為新知識打基礎的舊知識;採用什麼形式導入新課,其形式是否新穎,關繫到是否啟發學生思維;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模式、教法和學法;時間分配;選取什麼例題,練習部分如何設計,如何進行;用什麼方法檢查和鞏固教學效果;什麼時候採用什麼教具效果最好;各環節如何過渡;課堂小結如何實施;是否布置作業,布置什麼樣的作業;要根據學生的家庭實際情況可以不布置作業或以思考題的形式為宜。在設計時要從「建構主義」理論出發,充分考慮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目標、學習環境,構建適合學生學習的環境。2、 教案的基本內容課時教學設計教案的基本內容應包括:授課教材、班級、時間、課題、教學目標、課型、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手段、教法、教具、授課地點、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其中教學過程應包括教學的各個環節及其銜接,教學提綱、教學方法及教具的使用,師生活動和時間分配的內容。教學環節一般可以包括:復習提問(設計問題及正確答案);導入新課(具體導入手段);講授新課(教授過程、學生怎樣做;哪些由學生回答,哪些由學生練習;重點如何講述、難點如何處理,哪些容易出錯,須防止、提醒,上機指導如何實現;如何設計練習和小結)。3、 編寫步驟:(1)、在鑽研教材的基礎上,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目標的制定要具體、明確,便於檢查和執行。要從學生的素質和教學手段等實際情況出發,考慮可能達到的教學目的。(2)、確立合適的重點和難點:重點是關鍵性的知識,解決這部分知識,其他問題將迎刃而解;而難點是相對的,是學生容易誤解和混淆的知識,對同一節課不同的學生其難點可以不同。(3)、設計課型、准備教具、設計教學手段與教法(4)、設計教學全過程、時間分配、師生雙邊活動和教具的使用4、教案的使用:一般在課堂提問、書寫例題時應看教案,防止題目錯誤,浪費教學時間;在講完一個段落後要看教案,避免漏掉某個環節和重要內容,如果布置作業,應看教案。在實施課堂教學時,可以適當調整更改教案,如出現由於對學生水平掌握不準出現教學設計過高、過低情況;出現突發事件,教案可適當更改,但不易更改過大。 三、說課設計說課這一形式目前已推廣到全國各省、市、自治區,此項教學形式對於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教育理論水平造就研究型、學者型教師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說課這一形式目前在許多教學活動中已經作為評課的一項指標,有些地區也因此延伸出「說片」、「說課件」等多種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形式,那麼什麼是說課,怎樣說課,計算機學科在說課時應注意哪些方面,就這些與大家共同探討。(一)、說課的基本理論1、什麼是說課 說課就是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授課教師向評委或同行系統地闡述自己的教學設計及其理論依據,然後由聽者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屬於教師教學研究的范疇,它可以幫助教師認識備課的規律,提高備課的能力。教師說課要求用簡潔、准確的語言敘述備課中的思維過程,主要使用書面語言,並且主要是在於說理,即要求用教育教學理論指導實踐,說課的實施對象是教師,所以每一具體內容的設計上,不僅要說出做什麼,怎麼做,而且還要說出為什麼這樣做。既要把一個具體的課題進行全面系統的講述,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又有一定的理論性。2、說課的組成說課就是要教師口頭表達具體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即講述自己的教學設計,然後由聽者評說的一種教學研究和師資培訓活動,說課包括四個方面: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設計,有上機操作時應做適當的上機操作。3、說課的特點(1)、深刻性:說課時應將具體課題寫成說課講稿,通過語言媒介展示出來,更深地剖析了課題。(2)、研究性:說課是面向廣大同行,由同行評,因此可以通過「評」取長補短,相互受益,是一個很好的集體教研活動,更注重於集體教研,是提高備課質量,教師業務水平的一條最佳方法。(3)、演練性:說課是教師備好課,先經同行評研,然後再反饋加工、創新直至滿意才給予學生上課,是在備課與上課之間重要的一環,實則是對象不同的教學活動,是備課的引申與發展,是對備課的檢查補充。(4)、理論性:說課不僅要求教師說出「怎樣做」,而且更要說出「為什麼做」的探究式研究。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深入鑽研大綱和教材,更要學習教育理論和學科教學精神與要求,並熟練地運用這些理論研究和探討說課的內涵和形式。4、說課的意義(1)、宏觀提高廣大教師的專業理論水平。說課是一項教研活動,在說課的過程中,必須說出科學依據,要想說好課,必須自覺地學習教育學和心理學,研究教育理論。因此,可以通過這種形式、機制,使廣大教師深入鑽研教材,教法、學法與教學程序,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2)、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師水平,能促進課學教學三個體現,體現教材的重點、難點、特點,體現教材的思路,教課思路和學生學習的思路和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三為原則。(3)、是最有效的備課和教研形式,可以取長補短,互相交流,共同提高。(4)、說課有助於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備課是教師已經對教材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科學的處理,便易忽略教材內容為什麼這樣安排,教學時為什麼這樣處理,只有通過說課,才能被發現。通過說課可以鍛煉教師執行貫徹教學大綱、駕馭教材的能力,由於在對教學內容分析上,要說明教學目的的制定依據,重點,難點的分析,知識點之間的理解,可以加深教師對大綱理解,同進在有效的時間內,可以展現對教材的駕馭能力。同時將提高教師教學方式的運用和教學手段的設計能力,哪些內容講,哪些內容練,哪能此內容讀,怎能樣突破難點,用什麼手段訓練重點,怎能樣引導、啟發、怎樣培養思維品質,都通過說課來完成。(二)、怎樣說課說課一般要求教師說出自己對教材的分析處理。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說教材:交待課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在單元及整個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與前面知識的聯系及新知識的影響;教學目標認知、操作技能、情感和教學的重點、難點及其理論設計依據。說教法:為實施和完成教材的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內容及重難點和學生實際採用的教學方法及訓練手段及其依據。說學法:讓學生如何學,教給什麼樣的學習方法。說教學地點的選取(教室/機房),選用的教學工具。除此之外,應說明教學對象及課型特點(理論課、實踐課、綜合練習課)說教學過程:說教學過程部分總的要求是知識正確,線路清晰,相應的操作準確。首先說明教學線路,對每個環節要講明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同時強調設計意圖。對軟體演示和作品點撥等使用軟體的場合一定要配以相應的軟體操作。要充分考慮各環節的過渡語、小結語及導入環節的設計,在導入環節的設計上要自然、巧妙,立足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重點要講透、難點要突破,要注有檢驗環節的設計。以上我們從信息技術的教學設計、教案設計、說課設計三個方面談了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特點與要求,這些是教師上好信息技術課的關鍵與基本,是教師必須掌握的教學基本功。四、教師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除掌握上述教學基本功外,作為教師應注重目前信息技術學科的幾個突出問題。1、新教材主要是以任務驅動的教學方式編寫的,任務驅動是一種符合信息技術教育層次性和實用性特點的教學方法,它為我們提供一條由淺入深、逐步深入、逐步求精的教學思路,同時從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的角度,符合探究式教學的開展,適用於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獨立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關於任務驅動教學,教師應做到「有題—有線-有程—有果」,所謂有題是指課堂教學應提出主題,如課程整合、美麗的家鄉、保護環境、愛好和平等主題;所謂有線是指教學線路,這就要求教師要注重教材的挖掘和延伸,把握知識點和技能點,注重創設情景,在情景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應用意識和參與意識,提高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程是指注重學生的分析、思考、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果是指學生不僅能夠主動完成教學任務、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成就感,從而使學生在分析、思考、應用創新解決學習、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有所提高。2、新教材是以實踐能力和信息素養作為培養目標,教師要挖掘教材的內涵、延伸教材,注重與其他學科知識的整合,依據學生的生理特點,選用適當的教法,營造教學情景,實施教學。在教學中要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表現在教師能動地運用教學過程的規律,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3、教師應認真開展教學設計。教學設計的成敗關繫到課堂教學的成敗,教學設計至關重要。在開展教學設計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教學目標要依據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環境條件確定,要明確、恰當,教學環節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開展。教學難點與重點的確立要依據課型和學生實際確立,要求恰當、准確,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過程。突出重點就要講透---練透,讓學生真正地理解、掌握;突破難點要講究採用怎樣的方法、手段、措施突破。如某一課按教材要求為新授課,如學生在小學階段基本上已經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那麼我們可以將重點放在知識綜合應用和能力培養上。教學結構要在考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結構設計從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兩個角度,要做到層次分明、各種教學活動搭配合理、組織緊籌、環環相扣、逐步深入,教學中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對一些知識進行「提升、淡化」處理,切忌「平鋪直敘」。設計中要注重知識滲透、能力培養、創新、應用意識的培養,對導語、過渡語、小結、板書設計、習題常被看作「小環節「的地方不要輕視,切忌「隨意性」,要認真考慮對待。教師要從學科特點、課型特點出發進行設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軟體資源、多媒體同步教學系統等)在學科方面應注重突出信息素養培養和實踐能力培養的特點;在課型上要針對不同課型進行設計,如習題課應在練習的設計上體現目的性、階梯性、多樣性和實踐性。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及其規律,設計好教學過程中提出的問題和要求,選取相應的教法,了解學生的原有知識狀況,並由此出發,兼顧新知識的特點,幫助學生吸收和消化新知識。要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一堂成功的教學不僅使學生獲得知識,發展智力,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 總之,評價一堂課關鍵在於「教」和「學」兩方面,因此教師要充分考慮多方面因素,搞好教學設計。
『柒』 如何使用信息技術進行集體備課
集體備課是在個人備課的基礎上,同年級同學科老師坐下來,對某一教學內容進行討論研究,從多角度、多方面去想學生之所想,疑學生之所疑,共同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困惑的一種校本教研活動。
集體備課的好處:
①有利於充分發揮集體智慧,做到知識共享;
②有利於准確把握教學的重難點,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
③有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
④有利於省時、省力,提高工作效率;
⑤有利於資料共享,提高教學質量;
⑥有利於增進老師之間的相互了解,培植一種交流、合作、研究的學術氣氛;
⑦有利於開發學校現有的教育資源,推廣學校優秀老師的教學經驗,縮短年輕老師的成長周期,節減學校培訓經費。
二、如何開展集體備課:
(一)確定集體備課的組織形式及參加人員
(二)集體備課的實施原則——四定、七備、六統一
1、「四定」: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
2、「七備」:備思想、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備學法、備教學手段、備教學過程。
3、「六統一」: 統一進度;統一目標;統一重難點;統一每一節課授課的共性內容;統一作業(課堂練習題和課後作業題,作業難度分三個層次);統一單元檢測試題。
(三):集體備課的操作程序和基本流程
基本程序:個人初備,集體研討,修正教案,課後交流、反思。
基本流程:
確立課題 —— 組內討論 —— 確定主備(講)人(形成初案)—— 集體研討(形成共案 —— 個性化設計(形成個案)—— 教學實踐(跟蹤) —— 課後交流、反思 —— 二次—— 資料保存
(四)、個人初備:
基本要求 :腦中有綱(標)、腹中有書 、目中有人、心中有法 、胸中有案 。
具體要求:
1、備思想:
2、備教材:
「八點備課法」——重點、難點、弱點、疑點、考點、易錯點、易混點和盲點。
(1)依據「全冊備課—單元備課—課時備課」的思路,准確備出單元、章節的重、難點以及解決重點的方法,突破難點的手段。
(2)、深入研究教材,創新教學手段。
(3)、備出教參上沒有的東西,變成自己的財富(來於教參,又高於教參)。
(4)、備出章節之間知識的過渡、銜接、拓展和深化。
(5)、備問題的預設及設計意圖
3、備學生:
充分了解學情,備出不同層次及不同要求。
以學生為本,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以學生為出發點,備出切合學生發展需要的教案。
4、備教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5、備學法:
預習法、指導法、設疑法等,對學生要進行學法指導。
6、備教學手段:
要詳細列出教學手段,包括課前准備,課後鞏固等。
7、備教學過程:
(1)引入 (2)教學環節 (3)問題的預設與生成的處理預案(4)、總結 (5)、板書設計 (6)、練習設計(課堂和課後)
(五)、集體研討
在集體研討活動中,主備教師要提供給本組教師統一的教案,然後由主備教師(中心發言人)說課。說課要涵蓋教學設計的每一個環節,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說教學內容: 包括教材內容,教學目標,教材處理。
2、說學生:
①分析學生知識能力水平,說學生在本章、本節、本課的知識積淀。學習本節課可能出現的知識障礙等困難及解決的對策。
②分析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及根據其特點所採取的教學對策。
③說教案的可適性。
3、說教法:
說本課選擇何種教學方法及其教育理論依據。具體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①要說出本節課所採用的最基本或最主要的教法及其所依據的教學原理或原則。
②要說出本節課所選擇的一組教學方法、手段,對它們的優化組合及其依據。無論以哪種教法為主,都是結合學校的設備條件以及教師本人的特長和學生實際而定的。要注意實效,不要生搬硬套某一種教學方法,要注意多種方法的有機結合,提倡教學方法的百花齊放。
③要說明教師的教法與學生應採用的學法之間的聯系。
④要重點說說如何突出重點、化解難點的方法。
4、說學法
說本課擬教給學生什麼學習方法,培養哪些學習能力。具體要說清:
①針對本節教材特點及教學目標,學生宜採用怎樣的學習方法來學習它,這種學法的特點怎樣?如何在課堂上操作?
②在本節課中,教師要做怎樣的學法指導?怎樣使學生在學會過程中達到會學?怎樣在教學過程中恰到好處地融進學法指導?
③學法指導包括課前、課中、課後等。
5、說教學手段 :
教學手段要有多樣性、可選擇性,要符合學校和學生實際,要有具體要求,如課前准備、學生資料收集等。
6、說教學過程 :
說教學過程是說課的重點部分,要求做到:
①、說教學全程的總體結構設計,包括預習、教學、訓練、復習的安排。
②、說教學環節的安排,包括如何引入新課、如何進行新課學習、如何鞏固新課成效,以及如何過渡銜接。
③、說教學重點、難點的教法設計。
④、說板書的設計,包括板書的內容,在教學中的展開程序,板書與教學的關系。板書設計要有針對性、概括性、科學性、藝術性和實效性。
⑤、說作業設計:a、說每一個作業(練習)題設計的意圖和目的。b、說學生在「作業」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力爭在課堂教學中先期解決(預見性)。c、說不同層次的作業及對不同學生的不同要求。d、在下次集體備課或教研會上,說反饋後的鞏固訓練。
⑥、說教學反饋,要對教學過程作出動態性預測,考慮到可能發生的變化及其調整對策(預設與生成的處理)。
(六)、修正教案
在集體備課中,中心發言人說課,老師們共同探討、相互補充,使得教案內容更加充實、完善。但教案千萬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否則就沒有創新精神。
要做到:
1、每一位教師在集體備課中都應當積極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集思廣益。
2、每一位教師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要根據自己的教學風格、不同的教學對象,自己對教學理論、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理解,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各人可依據本班實際情況做適當調整,進行二次備課,使教案具有個性化特徵。
3、教案上要有圈點、修改、補充、拓展和教後反思等記錄。
(七)、.教學實踐(重點跟蹤)
經過備課組研討過的教案是否可行還有待於考證,因此,有必要進行跟蹤聽課進行檢驗,以便得到總結、提高,備課組成員之間要互相聽課、取長補短。
(八)、課後交流、反思
一個完整的備課過程應有五個階段:准備階段,分析階段,創造階段(編寫教案),提高階段(二次備課,調整和修改教案),總結、反思階段。課後交流,就是對備課的總結階段。備課組教師在集體備課情況下授課,要進行交流,對教學進行反思,肯定優點,指出不足,以揚長避短,促進今後教學的進一步開展。
(九)、資料保存
保存資料,供以後研究和參考。
三、集體備課應注意的問題。
(一)集體備課活動應遵循的七個原則:
1、合作性 2、實效性 3、研究性 4、創新性 5、統一性(辯證的統一 ) 6、超前性 7、完整性
(二)、集體備課時教師要樹立以下四個意識:
1、合作意識 2、整體意識 3、超前意識 4、反思意識
(三)、集體備課必須正確處理好 「三個關系」 :
1、正確處理好個人鑽研與集體討論的關系。
2、正確處理好備課與試講的關系。
3、正確處理好骨幹領路與培養新教師的關系。
(四)、集體備課要克服四種現象:
現象一:集體備課成了「大雜燴」。
現象二:集體備課成了「集體剽竊.」。
現象三:集體備課成了「一言堂」。
現象四:集體備課成了「木偶戲」,缺乏個性。
(五)、集體備課要避免流於形式:
(1)雖然定時定點,人也到位了,但各干各的事或東扯西拉聊一通,白白浪費時間。
(2)雖然有集體備課活動記錄,但無實質性內容。如只是知識點的羅列,提綱挈領,過於粗略,純粹應付學校檢查。
(3)雖然有一定的形式,但不夠深入,質量不高。如:一位教師主備、主講,其他老師不願意參與,個別老師留一手;一位教師備好後,不進行討論和研究,其他教師用,坐享其成……
(4)盡管研討比較充分,形成了一體化教案,但到了自己課上仍然用自己的一套
『捌』 如何應用信息技術備課MicrosoftOfficeWord2007文檔
1.在安裝來OFFICE2003的電腦上打開高自版本的文檔時,軟體會提示我們是否要下載「兼容包」選項,點擊「是」按鈕繼續,如圖所示。2.隨後軟體會自動在瀏覽器中打開微軟官方的下載頁面,點擊Download按鈕,如圖所示。3.接著再點擊頁面右下方的Nothanksand continue按鈕,如圖所示。4.隨後就會下載OFFICE2007兼容包到電腦上,不同的瀏覽器,可能下載的提示不一樣,如圖所示。5.兼容包安裝文件名為 FileFormatConverters.exe,大小37M。下載完成以後,打開安裝包,勾選軟體使用條款並點擊Continue按鈕,如圖所示。6.安裝完成以後,就可以正常打開office2007的文檔了,如docx,xlsx等文件類型。
『玖』 如何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師集體備課活動會更有效
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我們要提高教學質量,就要加強課堂教學有效版性的研究,就需要權把教學過程精細化,這些首先應從教師備課這一基礎環節抓起。集體備課是本校實行的一項制度,是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可目前,本校的集體備課活動流於形式,不能成為有益的活動,那麼怎樣改變這種現狀呢?筆者所在學校展開了新的集體備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運用大家的智慧,致力於集體備課模式的改造與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