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主持集體備課
一、集體備課的運作方法
教師集體備課是以教研組為單位,組織教師開展集體研讀大綱和教材、分析學情、制定學科教學計劃、分解備課任務、審定備課提綱、反饋教學實踐信息等系列活動。其具體運作方式如下:
1、組織管理:
集體備課由教學處(或教科研室)實施管理。一般由教研組長具體主持集體備課活動;公共科和規模較大、門類較多的專業教研組可分成若干備課組,由備課組長負責具體實施,教研組長指導並參加各小組的備課活動。
2、活動過程:
(1)活動准備——「二研」、「三定」
組長提前通知全組成員在集體活動前認真研讀教材、大綱,通知中明確集體活動的「三定」:定時間、定地點、定中心發言人。
(2)集中研討——「四備」
集中研討即組長在集體備課時間里召集本組教師提出備課要求,聽取中心發言人的發言,討論備課提綱。討論中心發言人提出備課提綱時,應包括備重點、備難點、備教法、備作業(還應包含單元檢測)。討論時要充分發揚學術民主,允許不同意見的爭鳴。
(3)修改提綱——「五統一」
根據集體討論的內容,中心發言人修改備課提綱,要充分體現「五統一」:統一教學思想,,統一「雙基」、「雙力」(智力、能力)和「雙育」的內容與要求,統一課時安排,統一達標題目,統一考核要求。同時提出改進教學方法的建議。
(4)撰寫教案
各任課教師根據集體備課的備課提綱和各班的學情,撰寫教案。此時,在不離開「五統一」的前提下,發揮各人特長。
(5)信息反饋
下一次集中時,把根據備課提綱實施時反映出來的重點問題提出來,供以後借鑒。
3、時間安排:學校可根據各學科的特點,每學期規定幾次,或每周一次。視各校各組教師組成情況而定。如果將每周集體備課的時間排進課表,那就更加制度化、規范化了。
二、集體備課必須堅持「三性」原則
1、統一性原則。
集體備課的實質是同步教學,具體實施中教學目標、教學進度、作業訓練、資料使用、檢測評估等必須統一。特別是教學進度和目標檢測,一旦失去了統一,就不能在集體討論中獲得正確的信息,及時矯正教學實踐。
2、超前性原則
分配撰寫備課提綱的任務和提供備課提綱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任課教師的提綱准備任務在制定學期教學計劃時一並分配,便於教師早作準備,收集資料,鑽研大綱和教材。備課提綱的討論一般要超前一周。
3、完整性原則
劃定備課任務應考慮到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系,保持其內容的完整性。一般依據教材的單元或章節來劃分比較合適,切忌人為地將教材割裂開來。
三、集體備課必須正確處理好「三個關系」
1、正確處理好個人鑽研與集體討論的關系。
集體備課,不僅僅是集中討論,一般採取集中討論與個人鑽研相結合的形式。如果僅僅依靠聽中心發言人的說課,討論是不能成功的。要發動全組成員認真鑽研大綱和教材,討論的時候才可能各抒己見,百花齊放。所以,個人鑽研是前提。這大概就是「功夫在詩外」。集中討論時,組長要善於引導,把大家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還要善於總結,概括大家的長處,指導中心發言人整理備課提綱。
2、正確處理好備課與試講的關系。
備課是講課的基礎,講課以備課提綱為指導。集體備課之後,由一人或幾人進行試教,每次教後及時組織評課。執教者發揮自己的特長,上出自己的風格。備的內容統一,教的風格可以百花齊放,方法可以各有不同。概括地說,備課要統一,上課在不離開備課提綱的情況下,可以百花齊放。千萬不能出現「千人一面」的局面。
3、正確處理好骨幹領路與培養新教師的關系。
集體備課的中心發言人一般挑選本組骨幹。一來有把握,二來組長也省心。備課是貫穿於每學期的全過程,從培養新教師的角度出發,也應給新同志壓壓擔子,讓新同志來當「中心發言人」,同時採取「青藍結對」的方法,然後逐步放手。這樣可以一舉數得。
B. 教研活動如何集體備課求解答
一、集體備課的運作方法教師集體備課是以教研組為單位,組織教師開展集體研讀大綱和教材、分析學情、制定學科教學計劃、分解備課任務、審定備課提綱、反饋教學實踐信息等系列活動。其具體運作方式如下:
1、組織管理:集體備課由教學處(或教科研室)實施管理。一般由教研組長具體主持集體備課活動;公共科和規模較大、門類較多的專業教研組可分成若干備課組,由備課組長負責具體實施,教研組長指導並參加各小組的備課活動。
2、活動過程:(1)活動准備——「二研」、「三定」組長提前通知全組成員在集體活動前認真研讀教材、大綱,通知中明確集體活動的「三定」:定時間、定地點、定中心發言人。(2)集中研討——「四備」集中研討即組長在集體備課時間里召集本組教師提出備課要求,聽取中心發言人的發言,討論備課提綱。討論中心發言人提出備課提綱時,應包括備重點、備難點、備教法、備作業(還應包含單元檢測)。討論時要充分發揚學術民主,允許不同意見的爭鳴。(3)修改提綱——「五統一」根據集體討論的內容,中心發言人修改備課提綱,要充分體現「五統一」:統一教學思想,,統一「雙基」、「雙力」(智力、能力)和「雙育」的內容與要求,統一課時安排,統一達標題目,統一考核要求。提倡「統一」不是要「一刀切」,而是應根據教學的具體情況,經集體分析,作出合理安排,同時提出改進教學方法的建議。(4)撰寫教案各任課教師根據集體備課的備課提綱和各班的學情,撰寫教案。此時,在不離開「五統一」的前提下,發揮各人特長。(5)信息反饋下一次集中時,把根據備課提綱實施時反映出來的重點問題提出來,供以後借鑒。
3、時間安排:學校可根據各學科的特點,每學期規定幾次,或每周一次。視各校各組教師組成情況而定。如果將每周集體備課的時間排進課表,那就更加制度化、規范化了。
二、集體備課必須堅持「三性」原則
1、統一性原則。集體備課的實質是同步教學,具體實施中教學目標、教學進度、作業訓練、資料使用、檢測評估等必須統一。特別是教學進度和目標檢測,一旦失去了統一,就不能在集體討論中獲得正確的信息,及時矯正教學實踐。
2、超前性原則
分配撰寫備課提綱的任務和提供備課提綱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任課教師的提綱准備任務在制定學期教學計劃時一並分配,便於教師早作準備,收集資料,鑽研大綱和教材。備課提綱的討論一般要超前一周。
3、完整性原則劃定備課任務應考慮到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系,保持其內容的完整性。一般依據教材的單元或章節來劃分比較合適,切忌人為地將教材割裂開來。
三、集體備課必須正確處理好「三個關系」
1、正確處理好個人鑽研與集體討論的關系。集體備課,不僅僅是集中討論,一般採取集中討論與個人鑽研相結合的形式。如果僅僅依靠聽中心發言人的說課,討論是不能成功的。要發動全組成員認真鑽研大綱和教材,討論的時候才可能各抒己見,百花齊放。所以,個人鑽研是前提。這大概就是「功夫在詩外」。集中討論時,組長要善於引導,把大家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還要善於總結,概括大家的長處,指導中心發言人整理備課提綱。
2、正確處理好備課與試講的關系。備課是講課的基礎,講課以備課提綱為指導。集體備課之後,由一人或幾人進行試教,每次教後及時組織評課。執教者發揮自己的特長,上出自己的風格。備的內容統一,教的風格可以百花齊放,方法可以各有不同。概括地說,備課要統一,上課在不離開備課提綱的情況下,可以百花齊放。千萬不能出現「千人一面」的局面。
3、正確處理好骨幹領路與培養新教師的關系。
C. 如何開展備課組活動
一、確定復備課內容:1、備教學制目標;2、備教材;3、備教學方法;4、備學生;5、備練習鞏固。
二、備課組活動的組織形式:1、每個課題可選定一位中心發言人進行說課;2、模擬試教;3、備課組的聽課、評課。
三、提高備課組教研質量的措施:1、學校應高度重視;2、教師應做好充分准備;4、保證備課組活動時間,使備課組活動常規化。
D. 如何進行有效地備課組活動
有效的備課組活動,可以營造一種交流、合作、研究的氣氛,同時也可以開發學校現有的教育資源,推廣優秀老師的教學經驗,縮短年輕教師的成長周期,促進學校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下面我來介紹一下我們備課組是如何進行備課組活動的。
一、備課組活動流程
1. 活動前的准備
開學初,由備課組長按備課組活動任務合理分解,落實到人,排出了一學期的活動主題和中心發言人。在活動前組長會再次提醒備課組內的老師本次活動的主題,便於大家搜集相關的資料。而輪到中心發言的教師則需要提前一周寫出發言材料,交給備課組長檢查和修改,其他老師則根據本次活動主題提綱式地寫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然後由備課組長提前一周上傳到網上。比如我們第三周的備課組活動的主題是「備課組問題研究資料的搜集、問題現狀與解決措施的討論、完成申請表」,主講人是陳紅老師。所以陳老師就在活動之前就寫了一篇五年級學生英語閱讀現狀分析的文章,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而其他老師則根據自己班級的情況搜集了相關的數據和資料。
2. 活動中的參與
在備課組活動的一開始, 先有中心發言人闡述自己的觀點,其他老師一起交流研討,對中心發言人的觀點進行補充和完善,最後由備課組長對本次活動進行小結。還是以我們第三周備課組活動為例,在活動一開始,陳老師就我們五年級學生英語閱讀問題的現狀、原因分析以及准備採取的措施進行了一一闡述。其他老師在聽了陳老師的敘述後,紛紛表示贊同。然後凌老師又提出了應該鼓勵學生根據讀音規律拼讀單詞的語音教學;陸曉霞則認為在中高年級應該加強學生在句子結構方面的訓練,加強學生答題的正確率。最後備課組長進行小結:09學年第一學期五年級備課組問題研究的題目為「如何提高高年級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問題研究」,同時明確了本學期在閱讀理解方面我們備課組所要解決的問題。然後又根據制定的措施來分工准備有針對性的閱讀理解的文章,並要求老師及時做好統計與分析。
3. 活動後的反思
在備課組活動結束後,備課組長就及時整理好會議記錄,把每次備課組活動後的感想都能記下來,而中心發言人也通過與大家的討論,對自己的發言進行及時反思,完成備課組活動記錄表。然後由備課組長統一上傳到校園網教師博客。
通過形式多樣的備課組活動,備課組成員之間多交流,有利於優秀教師把獨到的見解、鮮明的觀點、最具實效的做法等呈現出來,增強教師之間的凝聚力;從而提高教師教學的全面性、深刻性和科學性;同時,通過面對面的交流,增進了彼此間的友情,也提高了備課組活動的有效性。
二、開展有效的備課組活動要注意的問題:
1、要樹立責任意識、競爭意識和合作意識。
備課活動要想開展得好就要建立平等、民主、互相尊 重、互相合作的氣氛。備課組老師會受相互之間的工作熱情所影響,正如美國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阿爾伯特所說的,「在社會交往中,一個成員的行為會激起另一個 成員的特定反應,反過來,這些特定的反應又促進了交互的對應反應,從而共同形成社會環境。
2、在備課組活動中,備課組長對備課組活動要善於管理。
「善於管理」就是善於調動備課組成員的積極性,挖掘組員的潛能,備課活動要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作用,做到組員分工協作、團結互助、優勢互補。
E. 怎樣集體備課
教師集體備課是以教研組為單位,組織教師開展集體研讀大綱和教材、分析學情、制定學科教學計劃、分解備課任務、審定備課提綱、反饋教學實踐信息等系列活動。其具體運作方式如下:
1、組織管理:
集體備課由教學處(或教科研室)實施管理。一般由教研組長具體主持集體備課活動;公共科和規模較大、門類較多的專業教研組可分成若干備課組,由備課組長負責具體實施,教研組長指導並參加各小組的備課活動。
2、活動過程:
(1)活動准備——「二研」、「三定」
組長提前通知全組成員在集體活動前認真研讀教材、大綱,通知中明確集體活動的「三定」:定時間、定地點、定中心發言人。
(2)集中研討——「四備」
集中研討即組長在集體備課時間里召集本組教師提出備課要求,聽取中心發言人的發言,討論備課提綱。討論中心發言人提出備課提綱時,應包括備重點、備難點、備教法、備作業(還應包含單元檢測)。討論時要充分發揚學術民主,允許不同意見的爭鳴。
(3)修改提綱——「五統一」
根據集體討論的內容,中心發言人修改備課提綱,要充分體現「五統一」:統一教學思想,,統一「雙基」、「雙力」(智力、能力)和「雙育」的內容與要求,統一課時安排,統一達標題目,統一考核要求。同時提出改進教學方法的建議。
(4)撰寫教案
各任課教師根據集體備課的備課提綱和各班的學情,撰寫教案。此時,在不離開「五統一」的前提下,發揮各人特長。
(5)信息反饋
下一次集中時,把根據備課提綱實施時反映出來的重點問題提出來,供以後借鑒。
3、時間安排:學校可根據各學科的特點,每學期規定幾次,或每周一次。視各校各組教師組成情況而定。如果將每周集體備課的時間排進課表,那就更加制度化、規范化了。
二、集體備課必須堅持「三性」原則
1、統一性原則。
集體備課的實質是同步教學,具體實施中教學目標、教學進度、作業訓練、資料使用、檢測評估等必須統一。特別是教學進度和目標檢測,一旦失去了統一,就不能在集體討論中獲得正確的信息,及時矯正教學實踐。
2、超前性原則
分配撰寫備課提綱的任務和提供備課提綱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任課教師的提綱准備任務在制定學期教學計劃時一並分配,便於教師早作準備,收集資料,鑽研大綱和教材。備課提綱的討論一般要超前一周。
3、完整性原則
劃定備課任務應考慮到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系,保持其內容的完整性。一般依據教材的單元或章節來劃分比較合適,切忌人為地將教材割裂開來。
三、集體備課必須正確處理好「三個關系」
1、正確處理好個人鑽研與集體討論的關系。
集體備課,不僅僅是集中討論,一般採取集中討論與個人鑽研相結合的形式。如果僅僅依靠聽中心發言人的說課,討論是不能成功的。要發動全組成員認真鑽研大綱和教材,討論的時候才可能各抒己見,百花齊放。所以,個人鑽研是前提。這大概就是「功夫在詩外」。集中討論時,組長要善於引導,把大家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還要善於總結,概括大家的長處,指導中心發言人整理備課提綱。
2、正確處理好備課與試講的關系。
備課是講課的基礎,講課以備課提綱為指導。集體備課之後,由一人或幾人進行試教,每次教後及時組織評課。執教者發揮自己的特長,上出自己的風格。備的內容統一,教的風格可以百花齊放,方法可以各有不同。概括地說,備課要統一,上課在不離開備課提綱的情況下,可以百花齊放。千萬不能出現「千人一面」的局面。
3、正確處理好骨幹領路與培養新教師的關系。
集體備課的中心發言人一般挑選本組骨幹。一來有把握,二來組長也省心。備課是貫穿於每學期的全過程,從培養新教師的角度出發,也應給新同志壓壓擔子,讓新同志來當「中心發言人」,同時採取「青藍結對」的方法,然後逐步放手。這樣可以一舉數得。
F. 如何更有效的提高備課組活動效益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曾提出這樣一個公式:教師的成長= 經驗+ 反思。毫無疑問,教研活動正是教師集體經驗總結、問題反饋、集思廣益的良好平台,對教師個人的成長和學校教育教學水平的提升有著重大的幫助作用。教育教學過程是一個不斷發展著、變化著的過程,光靠班主任或一、兩個老師是不可能駕御好它的,而在經常的,開展正常的教研活動中,老師就可以互通信息,加深感情,建立團隊協作精神,形成合力,共同把工作做好。同時,在對外交流的教研活動中,可以引進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就不會固步自封,可以使整個學校整體發展和提高,也可以幫助別人,使其發展,互利互惠。
但是,在實際的工作中,我們的教研活動往往不能達到提高教師能力和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的目的,成了一項既定的教學任務而已,活動流於形式,教師們也沒有積極性。
下面,根據本人的一點認識,簡單談談我們怎樣才能讓教研活動具有有效性和實用性。由於我是今年六月份才接手教導主任工作,以下的想法都是我的初步設想,沒有經過實踐的檢驗,可能有不足甚至不合理的地方,我將在以後的工作中,邊實踐邊總結,不斷提高和完善:
活動前:
出現的問題一:目的不明。主要是主持者選定的研討主題過於空泛,落不到實處,沒有具體的針對性,結果是導致參與者要不是泛泛而談,就是無話可談,活動自然談不上有效性。
對策:教導主任和教研組長不能閉門造車,必須深入到教學第一線,和教師一起去觀察、調查,尋找在教師中存在比較普遍的真問題;另一方面又不能就事論事,就問題談問題。而必須通過認真研究,敏銳地發現問題的實質,從而將問題轉換成一個明確的研討主題,這樣才能確保有「物」可研。活動主題不必要搞得「大而全」,「小而精」、「實用」的主題才是確保研討成功和有效的前提。
出現的問題二:教師積極性不高,抱著完成任務的態度參加。提到教研活動,很多老師會說「我改作業的時間都沒有,還搞什麼教研啊」、「教育研究是專家的事,我們又不是專家」等等,這一方面是教師認識不夠,但最終的根源在於:我們以往的教研活動沒有時效性和實用性,導致老師們「不感興趣」。
對策:要讓教師對教研活動「感興趣」,前提是:一是教研活動必須對教師的成長有幫助,教師感到參加一次活動,讓自己有所收獲,得到提升;二是能幫助教師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困惑和難題。只有「有用」「實用」,才能讓教師們及基地參與到教研的整個過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證教研活動的有效性。
另外一方面,教研活動的主持人不是活動的主宰者,要把教師放在教研活動的主體地位上,從活動的策劃、主題的遴選、活動後的落實、執行情況等都應該盡可能地讓教師參與其中,而不是到了召開討論會時教師才參與進來。正因為教研主題是在教師的參與下共同確定的,教師就清楚地知道了為什麼要開展這次教研活動,這次教研活動要達到什麼目的,自己應該如何去主動參與,從而也就使教師從「要我參加教研活動」轉變為「我要參加教研活動」。教師們對教研活動的來龍去脈都有所了解,主體地位得到了尊重,積極性也就發揮出來了。
活動中:
出現的問題一:對主題的研究不夠深入:我們的討論過程中,往往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對一個問題的討論還在進行中,就因為某人一句題外話或一個幽默而偏離了討論的中心,或者是跳到了下一個主題,導致研究不夠深入,沒有達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效果,最後不了了之。
對策 :教研活動是一個科學、嚴謹的學術討論會,主持人要牢牢地把握研討的主基調,善於捕捉發言中的一個個「閃光點」,引導教師們圍繞主題不斷深入,層層剝離,呈現出問題的核心,並集中大家的智慧,找到解決的辦法。
出現的問題二:有始無終:也許有的問題並不是大家在一次活動中三言兩語就能解決的,對於一時間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的問題,往往就不了了之。
對策:對於懸而未決的問題,教研組要及時地通過查資料、與教師交流等多種途徑,盡快找到突破口,在下一次活動中提出來讓大家繼續研究,直到最終形成妥善的解決方案為止。
出現的問題三:「研」與「教」脫節。我們以往的教研往往只停留在淺層次的上課、聽課、評課、經驗總結方面,始終是「就課論課」的形式,而沒有指向教學實踐中的具體問題,這樣的教研是沒有生命力的,顯得蒼白無力,談不上有效性和實用性。
對策:教師的進步和提高、教法的完善,是一個從「理論」到「實踐」,再由「實踐」到「理論」的不斷循環、提高過程,所以,在研究課題確立後,一定要邊實踐、邊總結,再實踐再總結,不斷豐富和完善。在此期間,組內的老師們都要全面地了解課題的進展,把大家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共識上升為理論,再用這正確的理論去指導教改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