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備課和導學案是一回事嗎有了導學案,教師還用單獨備課嗎
當然不是,導學案是給學生看的,要注意裡面有沒有知識點需要補充,而且講課的話,還是立足教材比較重要。
⑵ 如何充分發揮集體備課的優勢,編制出有效實用的導學案
一、增強教師的的主體意識
開展好集體備課,教師的地位、狀態是關鍵。集體備課時的氛圍和諧,相互尊重,交流平等,教師就會處於主動、能動、積極的狀態。這需要避免權威一言堂,教師被動聽的現象。要求組織者把話語權還給教師,不規定發言者和發言順序,爭取讓教師敢說,願說,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相信教師,相信智慧的火花會推動教學的進步,就像生物的變異一樣使生物進化的成為了可能。
集體備課的主題應該是從教學實踐中挑選出來,在教師看來需要迫切解決的實際問題,可以是預設的問題也可以是教學中發生了的事件。由於問題來自教師,教師知道活動要准備什麼內容,討論什麼話題,活動要達到什麼目的,這樣為活動創設了良好的氛圍,同時尊重了教師的主體地位,可以激發教師的積極、主動性。
二、發揮個性化備課特色
集體備課的特色與針對性體現在於教師對集體備課的二次修改上,也就是教師的個性化備課。經過集體備課形成的教學方案是不宜直接走進課堂的,因為每一位教師的人生閱歷、知識結構、教學經驗、個人氣質不同,教師需要根據自身的條件、能力和學生實際情況,有分析有選擇的對集體備課中的內容、方法、策略進行增加、刪減和修改,使備課既充滿集體智慧,又體現個人風格和創新。
同時教師要巧妙融自身的特長於教學設計中,充分運用到課堂上,自然而然地展現個人才華,釋放教師的魅力,為教學增色添彩。教師如果擅長推理,教學內容邏輯性強時,教學設計可以突出主線,由淺入深,層層推進,給學生懸疑探案的感覺,強烈的吸引他們參與;教師如果擅長幽默,善意的自嘲或提醒一下不在狀態、調皮的學生,學生一般會很是感激與配合你的教學,不過要注意分寸,不宜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教師如果擅長實驗操作,挖掘教材突出教學活動環節,讓學生動起來,一段時間,我沒帶領學生上生物實驗課,學生就不停地問我,老師下節課我們做什麼?全是期待……
每個教師都是獨特的,我們要學會的揚長避短,實現共性和個性完美的結合,達到最大的教學效果。如何做到呢,學習――實踐――反思使教師聰明,聰明的教師自然巧妙。如果教師的教學都成了一個模式,不僅違背了教學規律,而且與新課程教學理念背道而馳,會步入另一種教學極端――思維「復制」,個性「粘貼」,失去自我。因此,集體備課的特色教學在於教師的個性化備課。
三、重視課堂教學的反思
教學反思不是一般地回顧教學過程,而是探究教學過程中的亮點和不合理的行為和思維方式,對存在的問題通過重新設計教學方案得以解決。教學環節的最優化是教師教學的最高境界,教學反思是追求教學環節最優化的必然選擇。
寫好反思需要教師學習反思的寫法、反思的一些方法、內容等,同時需要養成教學反思的習慣,及時記錄所思所想,然後再回到教學實踐進行檢驗,如此不斷循環、不斷提高。教學反思令教師的教學像為學生量身定做的衣物般貼合學生的實際,學生即能受到最恰如其分的教學。
⑶ 小學語文有效導學案設計的幾點思考
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與探索,筆者認為,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以下一些細節上入手;
一、充分預設,提高教學准備工作有效性
進入新課改以來,「無法預設的精彩」——「課堂生成」被很多教師盲目拔高,導致很多教師不致力於課前的梢心預設,而將課堂實際效益更多的寄希望於課堂上的隨機生成,從而導致課堂上教學時間的浪費。其實對於更多的一線教師,尤其是更多的年輕教師來說,課前充分的預設對提高課堂實際效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提高程序預設的有效性。備課強調獨立鑽研、自主備課與合作研究、集體備課相結合。教者首先要深入研讀教材、感悟和把握住教材的內涵,自主備課時還要考慮到適合任教班級學生學法的研究與設計。在此基礎上,帶著自己的思考,加強同教研組教師的集體備課,共享收集的教學資料,擬定教學的重點難點訓練點,商討有效高效的教學策略。自主備課與集體備課的有機結合,能切實提高程序預設的有效性,為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高效奠定堅實的基礎。
2.提高課前預習的有效性。一直以來,課前預習這個環節最易被很多語文教師忽視。沒有學生高質量的預習准備,就不可能有高效的課堂教學。實際教學中,尤其是對中高年級的學生執教者應該教給學生一些預習的方法,如「不動筆墨不讀書」,並通過課堂反饋提高預習質量的達成度;二是有針對性地提出某些預習題,比如熟讀課文,學會生字詞等,讓學生提前進入學習狀態,節省課堂上寶貴的時間:三是進一步重視預習的課堂檢查,教學即可以從預習入手,以學定教。四是指導學生學會採用不同的方法,收集與學習內容有關的資料。既有助於學習更好地把握文本,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與運用能力。
⑷ 備課導學案中的教師復備欄是干什麼用的
教師自己在學案的基礎上,加上自己的一些課堂環節,或者問題,或者補充的一些知識內容,或者教師做的的學生做的事情
⑸ 如何編寫導學案
①很多老師一編導學案就變成了試題,而學生也把導學案當成了作業來做,出現回家做試卷,上課對答案的現象。他們對導學案的理解和認識出了問題,導學案是先學後教的工具,是「導」的功能,不是「檢驗」的功能。一開始定位就錯了,結果當然達不到我們想要的目標。
②課上不好,很多學校都認為是老師編的導學案不好,其實是學生不用。我們設計導學案是為了達到先學後教的目的,學生如果沒有接受過導學案使用的培訓,導致在預習環節就出了問題,結果就是在上課的時候,小組討論不理想,班級展示支支吾吾,整個課堂流程無法順利進行下去,而有責任心的老師此時也會對課改產生抵觸情緒。另外,還有一些人誤認為,導學案包治百病,實際上呢,導學案就像「菜」一樣,首先你做得不好,其次,就算你做得好,孩子不吃,你也沒有用。所以,導學案是先學後教的產物,是小組合作下的產物。傳統課堂沒有多大用。去年學校組織我們參加蘇派課改中心課改研討會,去觀摩他們在蘇州兩所中學做蹲點研修學習,讓我們對此感受頗深。
③備課組其實導學案的編寫有時不是老師的能力問題,而是態度問題,您想,傳統課堂里真正有幾位老師是在每堂課之前認真備教案的,換個角度,沒有認真備課的課堂能出質量嗎?還有我們聯盟內現在編制導學案時使用的是包科領導下的備課組長制,它是一整套的備課組管理機制,因為我們發現很多學校雖然名義上是集體備課,實際上形同虛設,會出現這樣一種現象,就是別人編的不好的時候,寧願不用人家的,也不會說別人的不好,這樣子就沒有充分利用集體的智慧,也會讓導學案的質量參差不齊。
⑹ 小學語文名師課堂導學案第二次備課怎麼備課
俗話說,「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教師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備課的有效性。在新課程改革的教學中,有許多青年教師為上好一堂語文課,常常瀏覽大量資料,參閱多堂名師範例及教案,經過精心整合、預設,形成了一份幾乎無瑕疵的多頁詳案,但實際執教起來並不如設想中那樣順利,往往出現量大超時,環節倉促,顧此失彼,束縛手腳等現象,形成低效的課堂教學。那麼,怎樣才能做到有效備課呢?
一、備課標
課程標准、教材和參考書是教師備課前必須讀的「三本書」。很多教師備課時,往往只讀教材、參考書,照本宣科,忽視了課程標準的指導性作用,這樣的備課尤如井底之蛙,站不高、看不遠,教材也不可能真正鑽研深、鑽研透。備課,先從讀課程標准開始。課程標準是教學的「圭臬」、是源頭、是方向,也是方法。讀課程標准,就像砍柴前磨刀一樣,事半功倍。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說,他把課程標準的年段目標抄下來,貼在教案本的首頁,每次備課時都要翻看。由此可見,備好課標是備好課的基礎之步。
二、備教材
備教材是備課中的重要的一環。如何把握教材並創造性地加工教材呢?
第一步:鑽研文字。一篇課文擺在案頭,先做什麼?先理解字詞句在課文中的意思,邊讀邊畫出生字、新詞及含義深刻的句子。隨著悟性的提高,有些關鍵詞語,寫得精彩之處,以及課文的重點、難點,也會很快抓住。抓住了,便做上記號。
第二步:朗讀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四五遍。這是鑽研教材、語文備課重要的環節。朗讀是活的,是躍出紙外的,賦予了作品生命力。朗讀好了,鑽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老師朗讀水平有多高,學生就會有多高,並超過老師。師生朗讀得精彩的課堂,必然是充滿生機的、充滿靈性的、富有情趣的課堂。
第三步:正確領會作者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意圖。教材中所選文章都是精品,語言運用得准確、生動就更不要說了。對於作者推敲、錘煉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細心琢磨、體會。每篇課文都有不同的謀篇布局方法,也要把握好,以便引導學生去感悟、去學習、去運用。老師領悟得深,學生才能領悟得深,甚至在老師的引導下,超常發揮。否則,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包括鑒賞能力)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⑺ 在高效課堂中如何運用導學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提前備課,集體研討、優化學案、師生共用」。
1、提前備課:了解學生,版疏通教材,從縱橫兩方面把權握知識體系。
2、集體研討:備課組長提前一周召集全體組員就教學內容進行說課,著重圍繞如何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流程,分析學生情況等方面內容。
3、課前備課:上課前一天將「導學案」發至學生,正式上課前收齊後適度批閱,任課教師對「導學案」再次進行閱讀理解和補充完善。
4、課後備課:師生共用「導學案」實施課堂教學,課後教師在「導學案」的有關欄目或空白處填寫「課後記」,用於下次集體備課時小組交流。
⑻ 導學案的設計需要遵循哪些原則
一、指導思想:
1、關注學習方式改善。切實落實構建生態課堂的教學理念,完善學習方式,拓展學習時空,倡導自主探究、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關注課堂教學效益。堅持向「四十五分鍾要質量」的理念,優化教學過程,減少無效或低效教學活動,實行精細化教學,力求在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同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3、關注校本研修實效。進一步加強對教研組、備課組的建設和管理,搭建備課組合作共享的實踐平台,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作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團隊水平的整體提升。
二、實施細則:
(一)「導學案」的備課模式:
「導學案」備課的基本模式:「提前備課,集體研討、輪流主備、優化學案、師生共用」。
1、周六備課
了解學生,疏通教材,從縱橫兩方面把握知識體系。
2、集體備課
備課組長提前兩周召集全體組員就一周內所要講的內容進行說課,著重圍繞如何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流程,分析學生情況等方面內容。
3、輪流主備
在集體研討的基礎上,備課組長將內容進行分工,主備教師提前一周拿出「導學案」初稿,並交給備課組長審查修改;備課組長將一周的「導學案」草稿交分管領導審定,製成正式文本。
4、課前備課
上課前一天將「導學案」發至學生,正式上課前收齊後適度批閱,任課教師對「導學案」再次進行閱讀理解和補充完善。
5、課後備課
師生共用「導學案」實施課堂教學,課後教師在「導學案」的有關欄目或空白處填寫「課後記」,用於下次集體備課時小組交流。
6、整理成冊
備課組長負責將「導學案」整理成冊(本組內保留電子稿),作為本備課組的教案,每學期交教導處一份,以備檢查和存檔。
(二)「導學案」的編寫原則:
編寫「導學案」遵循以下原則:
1、主體性原則:確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在做中學。
2、導學性原則:具有指導學生學習的作用,師生可共同參與。
3、探究性原則:盡可能設計可供學生在研究中學習的內容,有可供師生豐富完善的「留白處」,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4、層次性原則:關照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
具體要求:
第一、「導學案」應該具備明確的學習目標;
第二、「導學案」應注意幫助學生梳理知識結構體系;
第三、「導學案」應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的指導;
第四、「導學案」應提供檢測學習效果的適當材料(每周一檢測);
第五、注意「導學案」與一般教案、講義的區別,不能把「導學案」寫成類似學習輔導用書的模式。
第六、不同學科、不同課型的「導學案」應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導學案」的編寫一般按課時進行,與教師上課同步,適合於不同課型的教學需要。
⑼ 如何進行在導學案模式下的二次備課
使用學案導學,教師在拿到學案以後,必須進行二次備課,將教學案一體化.這事因為學案是根據課程標准和現行教材,面向廣大教師和所有同學段班級設計和編制的.教師在上課前必須根據自己的教學特點和所教班級的學情進行有針對性的在備課,以增強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二次備課的一般步驟是:鑽研課標——分析教材——研究學案——參與集體備課研討交流——個人在學案上備課.專研課標,重點把握教學的目標要求;分析教材則主要是了解教學的內容、知識體系結構、教學的重難點,確立基本的教學方向;研究學案主要是對學案的解讀,理解編寫設計的意圖,研究教學策略的設計是否得當,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確立是否正確,教學環節的設計是否合理,教學的方法措施是否等當;帶著自己研究的成果參與集體備課,在集體研討中與老師交流,通過交流大家達成共識以後進入個人在學案上的備課步驟.個人在學案上的備課主要是:1)修訂學習目標、重點、難點和方法提示;2)修訂教學步驟中不恰當的教學環節;3)修訂教學過程中不恰當的方法;4)修訂問題設計中不恰當的問題;5)增減相關的學習內容;6)增減有關的練習或作業;7)增減相關的檢測與評價內容;8)將具體的指導、啟發和點撥的方式方法寫入自己使用的學案,將學案變成自己的教案.總之,二次備課要達到兩個目的:一是針對本班學習情況對學案進行修訂,達到學案的最優化;而是將自己具體的教學思路和方法,特別是具體的操作層面上的方法、技巧寫入學案,將教學案真正一體化.
⑽ 如何設計初中數學導學案
初中數學「導學案」就是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利用學案導引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合作交流進行主動的知識建構。
「導學案」的科學、恰當的設計,顯的極為重要,「導學案」為學生創設了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機會和自主探究的平台,給學生提供了充足的思維時空。通過「導學案」的設計實施,可使學生真正實現從「學會」到「會學」到「樂學」的轉變。
學案導學是我校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的一種教學模式。其核心是「導和學」,關鍵是老師,根本在課堂,主體在學生。藉助這一模式,為學生創造表演的舞台,讓課堂充滿魅力。導學案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方案,它體現了新課標的要求,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指導的教與學模式,體現了學校落實素質教育的信心和決心。下面我結合自己實踐,談談我們在導學案設計上的一些理念和做法。
數學導學案的設計理念「以學定教,同案協作」確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明確學生有效學習有賴於教師有效設計。「導學案」的設計,關注學生學習的全過程,關注學生學習的有效性,關注教師教學的針對性,關注課堂師生共同成長的互動性。其核心是:
根據學生的有效學習的需要,以及班級授課的特點,設計和組織課堂教學。基本教學策略是:「問題式導學,過程式學習」。在操作過程中強調「學的重心前移」、「教的重心前移」、「管理的重心前移」。教學中將「知識問題化、能力過程化、情感態度價值觀潛移化」,使三維目標落到實處。
數學導學案的設計流程目前我們一個「導學案」的形成,要經過「五備」過程的歷練,即個人初備、形成個案;集體研討、形成初案;完善整理、形成定案;跟蹤聽課、形成復案;教後反思、形成補案的過程。
主備人備課:提前一個月由備課組長對本學期的備課任務進行分工,主備人鑽研課標,了解學情,鑽研教材,先寫出一個星期的助學案草稿,通過釋銳平台發送給同備課組成員,其他組員同時也要備課,在教材上留下痕跡,但不需要寫出助學稿的草稿。
備課組備課:備課組長召集本組組員,集中大家的意見,修改後定稿,再由同組的審核老師復核,沒有問題後列印出來,由備課組長交學校分管領導審核簽字,交印室印刷,提前一天發給學生,學生按照導學內容去自學教材(以上版塊教師研究的是教材、課程標准與考綱,備出公用助學案)課前備課:助學案雖經備課組集中研討,但畢竟是靜態的、共性的東西,各個教師情況不同,各個班級學生基礎也不同,學習習慣、個性也存在很大差異。因此每個任課老師在批改導學內容後,考慮自身的情況及班級學情後,對上課的思路、環節進行調整後才能形成自己的助學案4. 課後反思:教師上完課後,反思自己助學案的得失。
最終修訂稿的電子稿傳至備課組長存檔。集體備課是編制導學案的關鍵。現在我校的導學案已形成一個統一的模式,即:課標解讀、導學內容(課前熱身、知識點剖探、自主質疑)、合作探究、精講點撥、達標測試和盤點收獲。導學案以實用性和高質量為編制原則,兩人一組具體編制。
編制時實行電子稿,並註明編制時間和編制人和審核人,每課時 1 份。當然在編制過程中,老師們也付出了很多辛苦。每一份導學案的編制,我們都翻閱了大量的教學資料,並藉助網路廣泛地尋找材料以便充實學案,盡可能地把導學案作精做細,然後我們再根據教學案做好課件,進一步提高導學案的使用效果。
數學導學案的設計環節課標解讀學習目標:根據本課時知識內容、課程標准及其考綱的要求而確定了學生的學習目標,而不是我們通常的教學目標。
學習重、難點:依據考綱、課標的要求重要內容,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背景預測可能在學生學習過程出現的難點。
學習過程學習過程又分為以下幾個環節:學前熱身:主要是指學習新課所需要的知識儲備。
其內容可以是上節課學習的知識要點、堂清試題的易錯點;本節課新知識學習所需的知識鋪墊;引入新課的問題情境等。
課前導學內容:包括兩部分,一是自主學習,這部分問題設置低台階、小步子、多層次。把課本內容巧妙變形,設計成問題串,給出處理每一個問題的方法和探究形式,分散了學生學習中的難點,同時也使學生依據學案有指導性地進行自主學習;二是自主質疑,目的是在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知識進行的總結和概括基礎上,讓學生體會本節課的數學思想和方法,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同時對本節課提出新的質疑。
合作探究:本環節即是知識提高,又是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擦出火花的部分。問題的選取一定要源於課本,而又高於課本,體現出知識的內涵和高度,解題方法多樣性和格式的規范性。精講點撥:依據學習目標和重點、難點,針對導學內容中學生易出現的共性問題,設計 2-3 道典型例題,課上進行重點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