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桂花雨 賞析
7*桂花雨
重慶市九龍坡區實驗一小 詹 玲
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讀讀記記「姿態、迷人、至少、鄰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飄十里」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自讀自悟和與同學交流,體會作者思戀家鄉的思想感情,並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教學重、難點及解決辦法
抓住課文中的主要內容和重點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可以採用以下思路展開教學:自讀自悟;細讀悟情;品讀體會。
課前准備
學生已學了兩篇回憶性的文章,可以根據學生家庭的實際,讓學生聽聽長輩講的關於小時候家鄉生活的故事,豐富他們的感情體驗,進一步體會人們的思鄉情懷。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談話引入
1.談話:同學們,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難忘的,回憶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種享受,充滿了樂趣。讓我們一起走進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賞美麗的桂花雨。板書課題。
2.簡介作者:琦君(1918—)現當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畢業於杭州之江大學中文系,師從詞學家夏承燾。1949年赴台灣,在司法部門工作了26年,並任台灣中國文化學院、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後定居美國。出版散文集、小說集及兒童文學作品30餘種,內有《煙愁》《細紗燈》《三更有夢書當枕》《桂花雨》《細雨燈花落》《讀書與生活》《千里懷人月在峰》《與我同車》《留予他年說夢痕》《琦君寄小讀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傷》以及《琦君自選集》等。
3.介紹桂花:桂花:也稱木犀,木犀科。常綠小喬木,高達15m,冠卵圓形。葉對生,硬革質,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全緣或具疏齒。花簇生葉腋或頂生聚傘花序,黃色或白色,極香,花期中秋。核果橢圓形,藍紫色,翌年夏初成熟。原產我國西南、華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變種較多,有金桂、銀桂、四季桂。是傳統的名貴香花,城市綠化、美化的重要樹種。桂花經蜜餞後,可做各種甜食。
(二)檢查預習
1.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桂花的名句。
因為桂花的花香持久,沁人心脾,歷代文人墨客經常用美好的詩詞歌頌它。你們讀過哪些有關桂花的名句來跟同學交流一下好嗎?我們卻從未聽說桂花會下雨。
2.抽名讀課文,解決生字、新詞。
3.默讀課文。思考:
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桂花雨」是什麼意思?
課文主要講了作者回憶自己童年的桂花和幫媽媽搖桂花的事。「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來,就像下雨一樣。
(三)自讀自悟 細讀悟情
1.自讀自悟(出示思考題)
(1)默讀2——6自然段,看看桂花給作者帶來了哪些快樂?勾出有關的詞句。
(2)把你喜歡的句子或段落讀給同桌聽。
2.細讀悟情(討論交流)
重點理解句子:
(1)「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後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
一個「浸」字,形象地寫出了桂花的香氣,桂花不僅花開時香,晾幹了泡茶、做餅也同樣香氣彌漫。桂花,永遠香在人們的心裡。它的香,已掙脫了季節的束縛,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們的生活。
重點理解搖花時的樂趣:
(2)為什麼說搖花對「我」來說是件大事?(理解「總是」)
(3)畫出「我」搖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著桂花樹,使勁地搖」。
②想像「桂花紛紛落下來,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為什麼說桂花紛紛落下來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四)品讀體會
1.八月桂花,十里飄香。杭州有一處小山,全是桂花樹,花開時那才是香飄十里。可是母親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同是桂花,難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樣嗎?為什麼?
母親這句樸素的話,與「月是故鄉明」如出一轍。母親每年都聞著桂花的香氣,關注桂花,收獲桂花,體驗著饋贈桂花的快樂,吃著桂花做的食品,喝著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間。家鄉院子里的這棵桂花樹,是唯我的,是母親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還會有什麼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沒有區別的,問題是母親不是在用嗅覺區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體味它們。一親一疏,感覺自然就涇渭分明了。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家鄉在母親心中的分量。
2.「於是,我又想起了在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還有那搖落的陣陣桂花雨。「這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個「又」字說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桂花雨,只是這次母親的話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話,卻傳遞出了作者對故鄉桂花深深的懷念。家鄉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樂連在一起的,那種「搖花樂」和桂花雨已植進了他的生命,成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記憶。這恐怕是作者難忘家鄉桂花的真正原因。
(五)拓展延伸
回憶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沒有不能忘懷的人和事?如果有,說給大家聽聽。
六、板書設計
7*、桂 花 雨
桂 花 飄 香 十 里
搖 花 真 像 下 雨
愛 花 賞 花 拾 花
仿 佛 回 到 故 里
點評:
重慶九龍坡區是我社第一批參加實驗的實驗區,它們從2001年參加課改以來,通過抓集體備課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該區在暑假期間組織教師備課的全部成果。看了之後,我有一些話要說:
一、感動。這些教案是九龍坡區教師在區教研室的帶領的幫助下,經過一個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來的,是冒著重慶的酷暑做出來的,這種團結、協作、奮斗的精神實在令人感動。更令人感動的人,他們願意將自己的研究成果無私地奉獻出來,給全國的實驗老師提供備課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師們在看到這些教案時,不應該竊喜又有了應付檢查的材料,不應該產生偷懶的想法,因為這是彼時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適合你。老師們要感謝他們的最好方式是,對他們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見,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這樣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圍。
二、感想。九龍坡區探索出來的集體備課、網路備課曾經在天津的經驗交流會上介紹過,當時我就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教研形式。它發動集體智慧、群策群力,准備出一份水準較高的教案,同時還省去了老師大量的無謂勞動,老師完全可以把這個時間用在學習提高上。面對這樣一份相對「標准化」的教案,老師需要做什麼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調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記好「教學反思」,看看自己在實施教案的過程中,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大到整個的設計思路,小到某一個問題的提問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雖然本課時不能重復,但長期經過這樣反思,將對自己教學水平的提高很有幫助。
三、感慨。小學語文課改已經進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參加課改的老師和學生也用到了五年級上冊教材。課程改革對老師觀念的沖擊是顯而易見的,師生在此過程中的收獲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綜觀近一年多的課程改革的進展,使人不禁有「慢」下來,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覺。個中原因自然是很復雜的,但我以為大致有三:第一是經過課改初期的「激情燃燒」,這時已經有些疲塌了;第二越來越到小學畢業之時了,對如何考評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專家的影響,加之一些 瓶頸問題無法突破。而重慶九龍坡區的這些教案給我強烈感受是,老師的探索熱情並沒有衰減,改革的動力並沒有消失,他們為自己前幾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為自己以後將取得的成果而充滿信心。所以,參考、學習這些教案的老師,不光得到了某些備課上的便利,更應該為他們的精神而感動。(人民教育出版社小語室 王林)
㈡ 四年級上冊哪個景色在四川
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集體備課
王村鎮中心小學四年級語文集體備課組
一、教材簡析
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共有《泉城》、《九寨溝》、《田園詩情》、《桂花雨》四篇課文,一篇習作和一個練習。其中,這四篇課文語言生動,知識性強,可讀性強。課文都配有精美插圖,能讓學生圖文對照的感受大自然的美,幫助學生熟讀、背誦。習作3是寫給遠方親朋好友的一封信。
練習3共安排了5個板塊,內容包括處處留心、讀讀背背、寫好鋼筆字、口語交際和學寫毛筆字。其中,處處留心和口語交際是練習的重點。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讀課文,能夠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2、學會本單元39個生字,綠線內的23個只認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有層次的讀課文,抓住課文中關鍵、准確、生動的字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憑借對課文內容的朗讀感悟,感受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了解課內外的知識。
4、能按習作要求,選擇家鄉於眾不同的一兩個方面,借鑒例文的寫作方面,寫一封信,向遠方的親朋好友介紹自己的家鄉。
5、通過學習課文,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6、引導學生學會讀書做記號,激發讀書熱望,繼續積累四字詞語和歇後語,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引導學生真誠待人,學會贊美他人。
7、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三、教學建議
(一)、《泉城》
《泉城》這篇課文描寫了聞名天下的濟南泉水。語言優美、生動、形象,讀來饒有興味,對學生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因此,可以把教學重點放在通過朗讀體會濟南泉水的特點上,感受其美麗和神奇。
課文是很典型的總分總結構,而且各段的布局及寫法也很相似。開篇,作者就抓住了濟南七十二泉的特點:或白浪翻滾,或銀花盛開,或晶瑩剔透,或虎嘯獅吼,或聲音低細。2-5段是全文的重點,分別介紹了珍珠泉、五龍潭、黑虎泉和趵突泉這四大名泉,都是先介紹泉的位置,再抓住各自特點重點勾勒和描繪。
抓重點,促難點,結合學生理解的實際,我們可以從泉水流動特點入手,抓重點詞語,以點帶面,體會四泉的奇麗。指導學生讀課文,抓住珍珠泉、五龍潭、黑虎泉和趵突泉泉水流動特點的詞語:涌、匯住、噴吐、冒,通過不同形式的的朗讀,從優美的語句中感受文字的感染力,體會用詞的妙處,進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在對課文進行充分品讀之後,學生體會到泉城的泉多、水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九寨溝》
《九寨溝》這篇課文以生動的筆觸,飽蘸著對祖國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繪了九寨溝神奇而美妙的自然景觀。我們可以以問題「這是怎樣的一條溝?」引導學生探究學習,小組交流討論,從淺層的「幾條」「山溝」進入深層的「神奇」「童話世界」的感受品讀。
課文語句清新,詞藻華美,重墨濃情,是一篇值得學生朗讀和背誦的好課文。
(三)《田園詩情》
這是一篇抒情散文,描寫了水之國,花之國,牧場之國的荷蘭的田園風光,洋溢著寧靜悠閑的情趣。抒發了作者對荷蘭田園風光以及自由安詳生活的贊美和嚮往之情。本文語言生動,形象傳神,綜觀本文,確立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感悟並說出文章所展示的詩情畫意,並有意識的積累優美詞句。
在整課的教學中,我們可以抓重點詞句,品讀感悟,體會文字營造出的寧靜優美的意境。對於重點的語句,擬採取反復誦讀的方法,讓這些語言形象,能深深地記憶在學生的心靈之中,如什麼樣的綠草,什麼樣的鮮花,什麼樣的駿馬等,讓學生能深深地記在腦中,形成很好的語言積累。
最後,我們可以圍繞「這就是真正的荷蘭」這句話,把預設和學生的生成有機結合,以學生的提問為突破口,引導學生再次讀課文,回到文字,進一步領會課文,然後討論交流。學生有可能不僅進一步能把握文中描繪的田園風光,而且還會認識到「只有懂得享受寧靜的人中,才不會去破壞自然,才能擁有這樣美好的生活環境」的意蘊。這時學生可以說是真正讀懂了課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都經歷了一次熏陶和升華。
(四)《桂花雨》
這是一篇作者回憶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寫了作者在家鄉搖落桂花時的情景,表現了兒時生活的樂趣,字里行間充滿了對家鄉、對童年生活的無比懷念。因此,我們認為,重、難點應放在讓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上,一是要多讀,在反復地、有感情地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情感;二是多揣摩,從作者的搖花樂中體會到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和對家鄉的懷念。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想應注意引導學生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中的作用,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文本,感悟文本內容和意蘊。
. 引導學生體驗搖花樂是教學的重點。教學時可引導學生多讀幾遍課文,再畫出有關描寫搖花樂的句子,然後一邊讀一邊結合課文插圖想像搖花樂的情景,和作者分享童年的歡樂。
(五)、習作3
本次習作訓練的安排旨在指導學生初步掌握書信體寫作的格式,並通過與朋友的通信,介紹自己的家鄉,表達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應引導學生深入生活,用眼睛去觀察,用心靈去感受家鄉的獨特魅力。這個過程不僅僅是觀察的過程,也是選材、構思的過程,同時更是學生情感活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習作的情感隨著活動不斷深入,逐漸升溫,直到情緒飽滿地訴諸筆端。
(六)、練習3
練習三的訓練重點在口語交際和讀讀背背
讀讀背背要讓學生把詞語讀正確,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通過查詞典解決。讓學生聯系生活說說詞語的意思,在學生大體理解詞語的基礎上,啟發學生去領悟每組兩個詞語在意思上的關系和異同點,並知道學生讀出節奏,讀出韻味,最後達到熟記於心,但不要求學生默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