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毛坦廠中學語文老師有那些
請不要高高在上地審丑「毛坦廠中學」 高考幾乎每年會變著模樣成為輿論的熱點。臨近的高考的日子裡,一篇關於毛坦廠中學的報道成為不少新聞網站的頭條。新聞標題為「揭秘『亞洲最大高考工廠』:每天學習16小時不聽話就挨打」。通讀下來,發現作者根本就沒有深入地「探秘」,只是翻來覆去地引用一個復讀生家長的嘮叨之詞,借不明就裡的家長之口,抖著記者已提前預設的「不停做題考試不聽話就要挨打」「都快瘋了,像坐牢」等花邊包袱,繼而粗暴而熟練地給這所地處安徽偏僻山區的高中冠以「亞洲最大高考工廠」的稱謂。「高考工廠」的標簽是污名化中國教育是人所共知的軟柿子,誰來了都能罵一罵、捏一捏,而高考又成了一個四季常青的軟柿子,每年不定期就會被人變著法子扒光衣服批個沒完。這中間最為詭異的則是,農村孩子的勤學苦讀,在如今的社會語境(當然主要是指輿論呈現的刻板印象)中竟然也變成了戲謔化的對象。批完「黃高」,批「衡水」,批完「衡水」,看「毛坦」……不難預料,接下來每年六月份,農村子弟的苦學模式會一如既往地如窺探者眼中的閨房真容般,以淺薄無聊故作驚悚的新聞標題中邊角料的形式,呈現在我們面前。打著探秘旗號,給這些農村高中貼上「牢籠」「高考工廠」等帶有侮辱性標簽的記者,明明自己也是通過高考的大熔爐出來,知道准備高考是怎麼一回事,更應知道貧困地區普通家庭的孩子出人頭地機會,主要還是靠高考這條幾乎是唯一相對公平的通道來獲得,卻在采寫時表現出莫名其妙的優越感,還要發思古之幽情佯裝驚詫,對家長和孩子的艱苦付出戴著有色眼鏡上下檢視。這,有些匪夷所思。這種「揣著明白裝糊塗」的所謂深度報道,實在談不上高明,反而讓人覺得有些膚淺和矯情。記者筆下的毛坦廠現象主要是發生在那些復讀生身上,並不能說明所有高三學生的學習狀況。再說,刻苦讀書又何錯之有呢?那麼,有人會說,這樣的報道揭示了高考指揮棒下應試教育的摧殘人性。也許記者還真是奔著這樣的采寫目的去的,可「揭秘『亞洲最大高考工廠』」這般粗糙的寫作路數,讓人看不到有深度和養分的東西,倒是覺得在把弱者的傷口扒開,又撒了一把鹽。記者若真想探秘,就該下點苦功夫,深入到的應考學生中,了解他們來此求學的心路歷程,了解他們可能並不完全相同的學習動機、學習方法、學習心態,更應該看到這種自力更生刻苦攻讀改變命運的奮斗精神的可貴,進而反思為何他們比城裡的孩子要付出,反思為何盡管如此加倍地付出他們考上重點大學仍越來越難。不圖掘進更深入的信息,卻把大部分篇幅放在了刻畫「上廁所靠跑、有人踹門不抬頭」等噱頭上,委實看不出,采寫者的良苦用心在哪裡?關於高考是非曲直民間自有公意讀者們的眼睛反倒是雪亮的。我看了下網易和新浪這篇關於毛坦廠中學報道下面網友的跟帖,大部分人並不認同記者的報道傾向,而是站在學生和家長的角度去思考。(以下數據均截止到6月6日19點46分)在網易新聞有60000多條跟帖,贊同人數最多的兩條跟帖都結合實際,理解並感嘆農村孩子讀書的刻苦。「其實,認真的來說,我覺得這並沒有什麼,在評論的都不是農村人,都不知道農民的生活。與其在這里罵教育,不如你們到農村去看看!城市裡的人很難理解,那些農民為何會如此瘋狂,城市裡的人很難明白,農民是多麼渴望改變。究其根本,造成這一切的,並非教育制度,而是國家資源分配!」這條排名第一的跟帖,有10000多人頂。「農村的孩子絕大多數還是得靠讀書來改變命運,這是不爭的事實,至於讀了書以後是好是壞還是靠個人的造化了。所謂的讀書無用論,依我看,一是弱者的借口,二是放大了教育的缺陷。知識改變命運在我們這個國家從古至今都是如此,亂喊讀書無用是真正的誤人子弟。」這條排名第二的跟帖,有8000多人頂。新浪新聞中,關於毛坦廠中學的新聞後面有42215條評論,但頂的人最多的兩條評論,都正面肯定了毛坦廠中學師生的行為,覺得刻苦學習,藉助高考這一相對公平的制度改變命運,是農村孩子無可厚非的選擇。天津網友「萍中倩影」說「噴子們不要再抨擊中國的高考制度了。一考定輸贏看似腐朽、呆板,卻是唯一可以保證草根階級的孩子得到公平的法。如果真的取消高考,高校自主招生,什麼後果傻子都能想出來」。(155人頂)北京網友「新聞評論君」則說「又是一年高考時,希望真的可以相對公平地改變一些人的命運。」(2772人頂)。網友們質朴卻包含對生活感悟的話語,讓我們得以窺見關於高考,中國的真實民意。類似毛坦廠中學的報道,因其淺薄無聊,往往具有很大的誤導性。一方面醜化了底層勞動者子女刻苦求學之行為舉止;另一方面又間接為所謂的「去高考化」等極端言論招魂。權貴精英階層掌握了大眾媒體的話語權,通過有意無意的權力控制傳遞,將意圖轉化為市場化媒體的議程設置,就如在「私有化」「廢除死刑」等議題上市場化媒體幾乎一邊倒的傾向一樣,其關於高考的議程也在潛移默化地左右著社會大眾的觀念。由於這些議程並非是建立在基於絕大多數普通家庭的立場上,也就夾帶私貨嚴重,只具有片面真實,作為普通人理當對其保持警醒。關於高考,公眾需要像「南都記者卧底江西替考組織」,基於公共利益考量的公正報道,而不是盯著備戰高考的農村學生的吃喝拉撒睡等瑣事不放。
『貳』 我的成績很差,而且差得很,考試除語文外都不可及格,我決心想進毛坦廠中學考個一般好點的專科。有希望么
擔保的來話 應該不會超過 2萬的吧源
太差了了吧你的成績
我最多 有1 2科不及格你怎麼全都不及格啊
建議你去 重上幾年(如果你的年齡小的話 要不然會很難看的)
自己下點功夫唄
也有什麼可以掌握的技巧
要說的 自己要掌握好學習的時間 要不然 就會有點累 累的話 上課就走神了
就等於白聽了
不懂得及時問老師或同學
要不在家 先自學一陣 在去上學 也可以 啊
就好不要報一些補習班
不但沒有心思聽講
而且
會拉成績的
『叄』 家長群也成為了一種比拼,這種歪風現象是怎麼形成的
最近一段時間,手機里老師和家長聯絡的家長群,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熱點。因為老師在群里要求家長幫著批改作業,江蘇一位家長憤而退群,並且發視頻抗議「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這位家長的吐槽,在網上得到了眾多家長的共鳴。有人說,家長群已經成了「作業群」和「打卡群」,白天下班以後,不能休息,還要忙群里老師布置的數不勝數的任務;有人說,家長群成了互相攀比、奉承老師的「誇誇群」,本想做個小透明,但生怕因為少說幾句,讓老師覺得自己不上心,從而忽視自家孩子。本該是加強家校溝通的「家長群」,怎麼就變了味,成了一個「鬧心群」?對於孩子的教育,退群顯然不是解決方案,那麼未來,群里的發言又該立下怎樣的規矩,讓每個人都不為難?《新聞周刊》本周視點關注,家長群,別成了壓力群。
家長群怎麼變成「壓力群」?
江蘇某家長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你們上課不用心教下課讓我幫忙批改一作業,那我要你們干什麼?改完作業還要昧著良心說老師你辛苦了,說實在的辛苦什麼,教我教,改我改,是誰辛苦啊。
最近一段時間,這位聲稱退出家長群的江蘇家長,將「家長群」推上了各大網路平台的熱門話題榜,網友討論持續至今。而其中,網友們最大的吐槽在於,現在的「家長群」逐漸成了「作業群」,而且不少作業需要家長配合才能完成。
在群里排隊接龍、完成任務打卡、幫助孩子錄視頻、畫畫、做手抄報、做手工,網友感嘆,這屆家長真的很忙!而且正像那位江蘇家長抱怨的,有的老師還要求家長幫助批改作業,一些網友曬出圖片,老師甚至會在群里給沒批作業的家長施加壓力。雖然這樣的例子不一定普遍,但在這樣有形無形的壓力中,家長的擔子更重了。
安徽合肥某學校家長
像我們家五年級的小孩的作業,基本上我是不會做的,因為我們學歷也是比較低的。其實讓我看是沒有用的,那我沒辦法我只有查手機。
然而,面對部分退出家長群、取消家長群的呼聲,不少老師也感到委屈。在有十多年教學經驗的小學老師陳萍看來,家長群其實帶來了不少方便,她每天可以在群里跟家長溝通接送孩子的信息,還會把每天的學習進度和作業發在群里,這樣做不是為了推卸責任,而是希望家長也能關心孩子的學習。
合肥市和平小學二小一年級語文老師 陳萍
你像我今天教學了24個韻母,然後我把圖片拍下來,然後發到群里,我覺得最起碼讓他知道孩子學到哪了。孩子的作業家長就抽一點時間就去看一下孩子有沒有完成,而且完成的是否工整,然後具體的對與錯,由我來決定。
不可否認,家長群的出現,改變了過去家長和老師很少有機會溝通的狀況,但是這觸手可及的溝通也平添了不少煩惱。從前,一年只開兩次家長會,現在,天天都可以在群里開家長會;從前,老師只能在家長會上點評學生,現在,一些老師隨時會把學生的表現發到群里加以點評,發生矛盾沖突的可能也變大了。
北京某初中家長
我們這兒就有那個退過群的,他的孩子有時候遲到,有時候打架,有時候這兒那兒的,那時候班主任有時候就在群里說,他覺得傷自尊了,然後還寫了一篇公開信發到群,批評老師這樣不好、那樣不好。他們倆還都挺文質彬彬的,都高學歷,發出來那麼一個事,我們家長都很吃驚,然後我們在群里安撫老師。
家長群的公開性,讓一切的評價都會被放大。批評如此,表揚也是如此,老師在群里為誰點了贊,家長們也得排隊點贊;有家長在群里贊美老師,其他家長迫於壓力也得跟著贊美,家長群很容易就變成了「誇誇群」。
北京某學校家長
我同事他們家長群里,因為今年有疫情,有小朋友帶著濕紙巾干紙巾,給班級送過去了。送過去之後,老師就給拍了張照片,就特別高調,在群里表揚了這幾個孩子。表揚完了之後,從那天開始一直到現在,每天都不停有小朋友在送東西。
小孩子比較小的時候我就出國在駐外,但是這個群來說,我基本上每天都要看,信息量還是比較大的。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我通過群裡面我能看得到,現在網路信息化了,我覺得這種溝通的方式是可以的。小孩的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家長們和老師們通力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