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課堂的時效性朱振
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課堂的時效性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改變學生對生物學習激情不高,課堂學習氣氛不濃的局面,是生物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思考並在實踐中上必須解決的問題。而這首先要解決的是:向課堂教學要效益。因為課堂作為教學的主陣地,它的有效性直接關繫到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與保持,知識、能力的提升。可見尋求課堂教學效率,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我們生物教師教學活動中的根本目標,而有效課堂教學則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健。初中生物新課標的實施在中山已經是第六個年頭了。從事生物課堂教學五年來,我虛心學習先進經驗,聯系自己的教學實踐,結合生物新課程標准,我摸索出了一些提高生物課堂有效性的方法,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現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 注重學習興趣的培養
古語雲親其師而信其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喜歡一個老師就會認真聽他的課,對某一學科有了興趣就會有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進而發展成為最有效的學習動力,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和水平。現在很多學生沒有明確的目的,學習生物的興趣不濃,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更有不少的學生認為生物學是次科而毫不加以重視。初中生物是初一才開始開設的學科,要引導學生重視對生物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使學生熱愛學習、樂於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生物實驗,在實驗目的、操作程序、實驗現象、結果分析等環節上多下功夫,設置懸念,讓學生在觀察驚嘆疑問中獲得體驗,感受生物世界的神奇。如:初一開學的第一節生物課我並不急於上新課,而是帶學生到生物實驗室,參觀裡面的各種生物標本和以前的學生自製的葉脈書簽等。通過觀察這些他們以前沒有看到過的,從而達到激發他們對生物學感興趣的目的,興趣一旦形成,將會轉化為積極、主動、自覺的學習動力。
二、 精心准備教學設計
精心准備教學設計為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提供了有力保障。集體備課是精心准備課堂教學設計方案的重要途徑,通常按以下四個階段進行集體備課:一)、集中備課。(1)引領:由備課中心發言人在教研活動會上以說課的形成發言。說教材、課標要求、教學目標、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課件准備、習題精選、教學理論等。(2)合作:討論發言人的內容。(3)交流:由個人代表或小組代表發言交流。(4)整合:由備課組長整合大家意見,小結備課情況。二)、實施教學方案。統一時間組織本備課組教師聽課,觀察。讓研究課真正回歸到**常教學中來。三)、教學反思。執教教師執教後對教學觀念、教學行為、學生表現以及教學的成功與不足進行理性分析,自我反思是教學過程的一個必要環節,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四)、形成新教案。由於生物教師一般都是任多個班的教學,因此同一教案多層次,多次上課。多次教學反思,反復討論。結合不同班級的實情,最終討論定稿。把上次研究積累的經驗作為下一次實踐的起點。長期以往,實現螺旋式上升。
B. 如何提高課堂反饋的時效性課題研究的幾點困惑
就如何提高課題研究的實效性,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關注研究亮點,珍愛研究熱情。
我們教師是教科研的主體,是實驗研究的主要實施者。我們對專題研究的熱心程度,決定著實驗的成功與否。一個有極大工作熱情的教師。能夠把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或思想都能轉化為課題,這也就是在找准自身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基礎上建立課題。我們依據大課題,在實施大課題的同時,能夠發現許多小課題研究,小課題就是要解決教育教學中存在的與大課題有關的各種具體問題。只要確定課題前,我們教師都要回顧反思,注重思考,把找准問題作為確定課題的前提條件,把立好課題作為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在進行嘗試課題的教學實施中這些問題既是課堂教學的現實問題,也是需要教師研究的課題,把解決問題和課題研究緊密結合,既能提高我們教師的問題意識,也能提高教師的分析、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注重課題研究過程的管理,提高課題研究的實效性
1.我們每一位教師,對課題了解的同時,我們在每一節新授課的設計中,都要圍繞所研究的「嘗試教學法」去思考教學過程,能夠放手大膽讓學生嘗試的環節,教師不要包辦代替,這也需要,我們學校教研組多進行一些集體備課,相互聽課、相互評課的活動,互動中取長補短是重要的提高方式。
2.及時積累和整理有關課題研究的資料和檔案。如對每一課或每個單元實施嘗試教學法的教學設計、教學心得、學習心得、作業設計等,能夠及時的收集、記錄、整理出來,這就是我們實驗教師要手勤。
C.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時效性
今年是我們山東實施新課改的第八年,8年來,我在教學上有了很大的進步,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學體系,但也有一些不足,比如有時課堂效率不高導致教學任務不能按時完成.要想提高課堂的時效性,首先我們應找到教學中導致課堂效率低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葯,採取措施予以彌補.首先我先談談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的幾個原因:1、對教材理解不到位,太膚淺.如果教師不能對教材進行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不能搞清數學知識的前因後果,不能把握數學教材的編寫意圖,那麼,可以肯定,這樣設計出來的教學預案,必然會使課堂教學有效性大打折扣.2、教學過程簡單化.我們都知道高考不僅考察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還考察學生靈活應變的思維能力.題目大都涉及多個知識點,方法有的也不好想.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一味的只是教授學生課本知識和一些簡單的方法,那麼學生在能力和思維方面就不會得到有效的提高和發展,學生也就無法適應高考題的難度.3、課堂氣氛沉悶,師生互動少.如果教師教學中不注意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那麼就沒辦法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沒辦法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方式,久而久之,學生學習就很被動,成績也會越來越差.4、學生學習習慣差,缺少學習方法,沒有勤學好問、預習和復習的良好習慣.比如課前不預習,被動聽課.雖然不預習也時能聽懂課,但預習後才能做到心中有數,知道哪是難點,哪是重點.5、課後任務太單一.學數學決不是做幾個題目就可以達到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有些教師還是習慣於課後布置幾個題目作為數學課堂教學的延伸.做一些課後題可以鞏固當天課堂所教的知識,練就一定的技能,但僅僅滿足於此是遠遠不夠的.課堂素材的簡單重復和模仿只會造就學生的惰性,阻礙其思維的連續發展.可見,多樣化的課後學習任務布置與落實是十分必要的.結合以上原因,我認為要提高課堂效率,就必須採取以下措施: 1.精心備課 高質量的備課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有力保證.課堂教學效率如何,關鍵在於備課,備好課是搞好教學的基礎之基礎,根本之根本,這堂課的知識結構是什麼,重點難點有哪些,怎麼突破,只有瞭然於胸,講起課來才能得心應手,左右逢源,效率自然高.備不好課,磕磕絆絆,輕重失調,效率自然低. 2.上課要有激情 老師上課時要調節好情緒,有的老師在課堂上提不起精神,低聲慢語,學生聽不清,長期下來學生也被感染得萎靡不振,老師的講課成了催眠曲,自然課堂效率低下,成績便很難提高.相反那些上課鏗鏘有力,富有激情的老師,成績普遍好,原因就在於情緒感染人. 3.新課導入要簡潔,開門見山,不要繞得太遠有的老師上新課時,用大量的時間復習前面內容,甚至對前面內容展開講解,等到講新課時,時間所剩無幾,還有的老師過分地設置情境,耽誤很長時間.新課導入宜簡不宜繁,要開門見山,直奔主題. 4.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老師在講課過程中要巧妙設計情境,設置疑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教學過程中不管學生的體會、感受,不和學生保持語言、目光的交流,沒有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的學習活動中,盡管你講得頭頭是道,天花亂墜,但學生跑神了,白搭! 5.加強教學過程對學生的組織和管理 教學過程中良好的組織和管理是提高效率的重要保障.老師在講台上講,學生在下邊打鬧、說話、看小說、玩手機,課堂效率不會高,遇到這種現象老師要及時管理;學生分組討論時,同學們討論起來剎不住車了,老師要及時叫停;學生回答問題卡殼,慢言慢語,也要及時叫停. 6.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尤其需要熟練應用多媒體 單一的教學手法或手段,很容易使學生出現感官疲勞,注意力分散.這就需要我們採用多種手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多媒體教學可以增大課堂容量,節省板書時間,以直觀性強、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等優點,在提高課堂效率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提倡大家經常使用.7.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大多數學生只有喜歡一位老師,才會愛聽他的課,注意力才會集中,思維也活躍.如果學生從心裡厭煩你,你講的再好,他也聽不進去,課堂效率無從談起.因此老師要注意儀表形象,要塑造良好的人格,要關愛學生,真心和他們交朋友,多與他們交流,讓學生喜歡你,課堂效率會大大提高.8.營造「低壓力,高挑戰」的課堂氛圍 對學生來說,這種氛圍讓他們精神放鬆,知道老師永遠都會為他們提供幫助,學生更願意提問以及回答問題,不會感覺來自老師和其他學生的壓力,有安全感和受尊重感.老師要不斷地給學生設置問題,不斷地給學生傳遞期望,引領學生攻克疑難問題.9.進行積極的教學和指導,多聽老教室的課,汲取其優秀的教學經驗 如果課堂上老師在較長時間內放任學生自己學習,課堂效率一定不會高了.老師應不拘泥於教材,把教材知識進行加工後再傳授給學生,不斷地給學生下達具體的指令,引導學生的學習活動,只有這樣,一堂課才會完成較多的學習任務.此外通過聽評課,可以知不足,便於教案的改進,最大可能的提高課堂的效率. 此外,教學目標是否具體明確,選講例題是否典型,語言是否簡練,板書是否概括、明晰等,也都對課堂效率產生重要影響.總之,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要研究的方面還很多,但最關鍵的還是教師,教師的基本素質、教學水平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有著直接的關系.
D. 如何提高小組討論時效性
小組合作學習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採用的一種富有創意的教學理論與方略。小組合作學習是在班級授課制背景上的一種教學方式,即在承認課堂教學為基本教學組織形式的前提下,教師以學生學習小組為重要的教學組織手段,通過指導小組成員展開合作,發揮群體的積極功能,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達到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的目的。 小組合作學習改變了在傳統集體教學師生單維交流中,教師壟斷了整體課堂的信息源而學生處於十分被動的局面, 有利於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有利於張揚學生的個性。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發揮。由於其實效顯著,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 幾乎所有的課堂上,我們都看到了小組討論式的合作學習,但是仔細觀察,我們可能會發現:多數小組合作學習往往存在「注重形式,缺乏實效」的現象。從表面上看,課堂氣氛比較活躍,但從實際的教學效果看,存在時機不當、討論時間不夠,分工不夠明確、評價不科學等問題,使得合作學習顯得匆忙、零亂,收效甚微。那麼,怎樣才能克服以上問題,增強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呢?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合理安排合作內容 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和教學環境條件等,選擇有價值的內容、有利的時機和適當的次數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一般來說,較簡單的學習內容,只需要個人獨立學習或開展全班教學,而較復雜、綜合的學習內容,則可以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精心設計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帶有一定挑戰性的學習對象或任務,把學生領近「最近發展區」。合作學習的「問題」,可以是教師在教學的重點、難點處設計的探究性、發散性、矛盾性的問題,也可以是學生在質疑問難中主動提出的問題,但一節課中不宜安排過多的小組合作學習次數和時間,防止隨意性與形式化。 (二)、構建結構合理的合作小組 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要讓人人參與學習過程,人人體驗成功、探索與發現的樂趣。合作學習中的每個組均為一個小集體。合作學習就是通過這樣一個個小集體發揮作用,完成探究任務,因此,小組內部人員的安排就顯得尤為重要。那麼,小組成員的組合要怎樣才能達到有向心力、有凝聚力、能共同促進呢? 1.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 在教學實踐中,筆者曾經嘗試過讓學生自己組合,目的是使成員彼此間在熟悉的前提下,主動參與、互教互學、合作探討。在尊重學生意願的原則下,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心理素質以及學生個體特點等情況下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定,並運用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將全班學生搭配成若干異質學習小組。 2.小組人數要合理 每一個合作小組一般由4-6人組成,其中一名是優等生,一名是後進生,兩名或四名是中等生。組間搭配力求做到均衡,無明顯差異,給每個學生都提供發展的機會,便於公平競爭,並要求各小組的成員相互友愛,坦誠相待,民主平等。每隔一段時間,根據小組成員的表現作相應的變動。在教師的指導下,合理的人數組合使學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動效果明顯。 (三)、民主互動,體驗合作 1.合理分工,明確職責 合作學習是小組成員為了完成共同任務,有著明確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活動。為了進一步激勵學生小組合作的責任感,在小組內設小組長、記錄員、協作員、匯報員各一名。小組長的主要職責是對本組成員進行分工,組織全組人員有序地開展討論交流、動手操作、探究活動。記錄員的職責是將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內容記錄下來。協作員在整個小組中起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匯報員的職責是將本組合作學習的情況進行歸納總結後在全班進行交流匯報。當然這種角色並非一成不變的,教師可以根據不同活動的需要設立不同的角色,並要求小組成員既要積極承擔個人責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發揮團隊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組學習任務。同時組內的成員要輪流做,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 2.指導學生學會合作技巧 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僅僅鼓勵學生彼此合作,或安排一定的合作程序,還不足以保證小組成員進行高效的合作。只有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合作技能才能順利地開展合作學習。所以教師應參與到學生當中,共同體驗,淡化教師的身份,去幫助學生建立一些有效的學習策略。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學習合作技能。 (1)教給學生傾聽的方法 在別人發言時,不隨便打斷別人的話,要一邊聽一邊想,努力掌握別人發言的要點,特別是要把別人發言與自己的問題聯系起來思考,同時培養學生在別人的啟發下不斷發展和完善自己的能力。讓學生在體驗合作中明白:既要善待自己,又要欣賞別人。 (2)自我約束,共同提高 可創設情境,促使學生在實際鍛煉中學會如何與他人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如讓習慣於誇誇其談的學生擔任記錄員,使其既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又懂得自我控制發言時間的;讓愛調皮、喜歡給別人出難題的學生擔任組織者,使其既學會協調矛盾和沖突,又能夠矯正自己干擾合作學習的行為。運用這種方法應定期調換各種角色,使學生在形成一定的合作習慣的基礎上培養全面技能。 (四)、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 1.教師要為小組合作學習創設一個民主、和諧、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參與熱情,採用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尤其是學困生積極地參與活動。同時,教師也應平等地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去,並對各小組的學習情況及時地進行鼓勵、引導和幫助,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合作學習的樂趣。 2.提供充裕的合作學習時間。沒有一定的時間,合作學習將會流於形式。因此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討論、交流的時間,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和相互補充、更正、辯論的時間,使不同層次學生的智慧都得到發揮。在合作學習之前,還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的時間,因為只有當學生在解決某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時進行合作學習才有成效。 (五)、做好小組合作中的老師角色 有的老師認為,合作學習就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由合作,教師只是旁觀者,只要在匯報時聽聽就可以了。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需要經過一個由易到難,由「扶」到「放」的過程,循序漸進。學生的合作討論自控能力存在欠缺,教師要積極參與其中,教師要從講台走到學生中間去,參與學生的討論,既關注局部,又顧及全班;既把握討論題的討論進度,又把握討論題的中心。對討論有困難無序或偏離主題的要及時進行適當有效的引導,但又要放手讓學生大膽討論。課中,教師要注意觀察小組合作活動,發現小組合作中出現教師期待的好的行為,要及時進行表揚,並向全班說明他們受到認可的原因,無形中使他們成了其他小組模仿的對象。合作學習不只關注結果,更要關注過程。 (六)、建立激勵性的評價機制 評價激勵對小組合作學習起著導向與促進作用。為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激勵學生不斷提高小組合作活動的水平,要加強激勵評價。 教學中可以採用經常性地評比最佳小組,推出「最佳小組發言人」的形式,激勵所有成員主動承擔責任,使小組內出現互動、互助、互勉、互進局面,強化學生的合作意識,全面提升了學生的整體素質。根據各小組的上課聽課情況,回答問題的情況,給各小組打分。展示表現好得多加分,展示率高的多加分,小組合作情況好得多加分。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教師在評價時應避免給學生一種咄咄逼人之勢,因為有些合作學習的內容並非一時可以達到的,各小組之間本身有一定的差異存在,教師應延遲評價的時間,讓其再討論、再請教、再互助,每個組員在這個過程中會不斷地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會更加欣然奮發、興趣盎然。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在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教師應加強研究,努力探索,不斷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E.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的課堂教學效率
一、提高教師自身素養和學術水平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為了使學生獲得一點知識的亮光,教師應吸進整個光的海洋」.如果說「學無止境」,那麼教師的教學也是「教無止境」,同樣的教科書,同樣的內容,教過十幾遍後,也不能說教得很完美,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探索和追求.這就要求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要有一種敬業精神,讓學生充分感受師愛,讓學生受尊重而取得自信,教師要善於藝術性地駕馭教材,廣泛結合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物理在身邊,身邊有物理,努力讓自己的教學既顯得詼諧風趣,又不缺乏邏輯性和科學性,使學生願意聽,並引起高度注意,能夠讓他們在較為輕松的環境中接受知識,增加技能.與此同時,在教育工作上要不斷積累管理工作經驗,善於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和思想實際做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言傳身教,注意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以高尚的師德、嚴謹的學風影響學生,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採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注意學生全面素質和綜合能力培養,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教學態度認真嚴謹,掌握教學改革和發展的最新動態,積極參與專業建設、學科建設、課程改革,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名研究型的教師,學者型的教師.上課時,你會左右逢源「恢恢乎,其游刃有餘」.學生聽你的課覺得是一種美的享受.相反,如果一位教師平時不嚴格要求自己,最後只能淪為一般、淪為平庸,成為一名「教書匠」,其教學質量也可想而知.
二、讓實驗貫穿整個物理教學過程
初中學生大都具有強烈的操作興趣,希望親自動手多做實驗.教師要充分保護和利用這個積極性,讓學生更多地參加實驗活動.《新課程標准》強調,應該逐步做到大部分物理課在實驗室中進行.以新奇有趣的實驗導入新課,例如:在做有關大氣壓作用的實驗時,上課一開始,我用一個空礦泉水瓶,預先用針在空礦泉水瓶底部刺一個很小的孔(學生不知道),然後,用食指堵住小孔,把空礦泉水瓶裝滿水,在水裡倒過來,礦泉水瓶里的水仍然是滿的,說明是大氣壓強的作用.再讓學生上講台演示我做的實驗,由於礦泉水瓶的底部有一個很小的孔,這樣學生演示的結果跟我完全相反,這引起了學生極大的好奇,激發了探究的興趣.在講授概念、規律時,讓學生分組探究,或在講授過程中,進行演示實驗,穿插隨堂小實驗.例如:在學習歐姆定律時,通過創建問題情境,讓學生大膽做出猜想,運用控制變數法,自主設計實驗方案,為了讓學生發現規律,得出結論,實驗前先讓學生討論得出:改變電阻時,取三個阻值成倍數關系的不同電阻,改變電壓時,同樣取三個成倍數關系的電壓值.然後合作進行實驗,最後用圖像來說明物理現象,物理過程、揭示物理規律,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實施精講多練、講練結合
「精講」是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要求,「多練」則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精講」與「多練」的結合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利於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抓住重點和關鍵,掌握物理基礎知識;有利於培養學生運用物理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那麼怎樣精講呢?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多講重點、難點,易錯易混淆的概念,物理定律的概括和總結,著力於畫龍點睛,而不能照本宣科,眉毛鬍子一把抓.例如:對應該多講的地方,精講細講,可以變化題目的條件和問題,讓學生對各個相關的物理量之間的關系有一個更深的認識.怎樣多練?多練是學生復習鞏固的過程,是理解和應用的過程,是提高能力的過程,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項.多練不是搞題海戰術,而是要做到讓教師跳進題海,這樣才能讓學生跳出題海.教師應該以大綱為依據,精選出題目適量,難度適當的題目讓學生做,既節省了學生的學習時間,又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練習原則是緊扣知識點深化,使學生對知識點由熟識到活用,學會擴展,以不變的知識點應萬變的知識面,使學生由線性思維向多向思維發展.怎樣講練結合?例如:講新課時,可採用「邊講邊練,講練結合」的方法;復習課可採用「先講後練或先練後講」的方法;每講完一節,補充一定量的練習,以彌補教材上練習的不足.
四、運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播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沒有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為學生的負擔」.在教學中,出乎學生意料的演示,生動形象的類比,深入淺出的解釋,學生生活中以及科技和社會中的有趣事例,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探究性的學習活動和小實驗,不斷出現的挑戰性的問題和隨之而來的學生討論,這些都是激發和保持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上課時,教師不能只滿足於讓學生感到新奇或吸引學生的注意,更重要的是善於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在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中獲得成功的愉悅,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持久地保持下去.例如:在學習「短路」時,都知道是「不經過用電器,用導線把電源兩極直接相連」.而在具體判斷時,學生卻感到比較困難,這時,可以把電流與公路上的汽車相類比,導線與公路類比,用電器與收費站類比,汽車走時為了節約錢,當然是不經過收費站了,這樣,學生對短路的認識就非常深刻,再遇到類似問題就迎刃而解,不再感到電學難學.又如:在學習測導體的電阻時,可將學生分組進行探究性實驗,先由各小組討論實驗方法,並要求同學們畫出相應的電路圖,然後領取實驗器材,進行實驗,同學們通過相互討論,研究後,實驗方法多種多樣,如伏安法,伏阻法、安阻法、極端法等等,有個別學生還採用了單表間接測量的方法,可謂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通過學生自己探究並獲得成功,學生的學習氣氛油然而生,學習上主動性學習與研究性學習的精神就得到充分發揮,大大提高了學生運用知識的綜合能力,同時挖掘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勇於創新的精神.
五、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多媒體的運用為教學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合理藉助多媒體技術,把一些抽象的概念用形象的生活中的畫面展現在學生面前,可輕松引領學生進入直觀、形象甚至模擬的場景,學生猶如身臨其境,必將促使學生用多種感官去學,同時也在玩中學,動中學,樂中學,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課堂教學的效率.例如:在學習電流與電壓的形成、磁場概念、光學中的顯微鏡、望遠鏡、分子的運動、原子核的裂變與聚變等內容時,初中學生往往很難理解,這時如果憑借現代化手段,利用多媒體製作相關課件,模擬這些物理現象過程,或上互聯網收集相關資料並下載播放給學生觀看,就能便於學生理解,這樣在讓學生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物理的樂趣.
總之,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很多,這需要我們每一位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總結,不斷鑽研.
F. 如何能讓物理集體備課更有效
做好集體備課的方法:首先,每位教師要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明確把握所教學段在課標中的基本要求,熟悉教學內容,為參與集體備課做好准備。其次,要計劃好集體備課的內容,重點放在教學重難點的確定和突破教學重難點的方法上,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第三,針對計劃,教師闡述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學生在學習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要重點討論,這是能否落實課改理念的關鍵。必要時可以組織教師觀看本學科教師的常態錄像課,以使討論更加深入有效。第四,做好集體備課筆記。因為集體備課是「團體的產物」,教師只有將「思想碰撞的結晶」帶回去,融入自己的教學設計中,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資源共享」。當然,各校情況不同,面對的學生不同,教師水平不同,我們應地從實際情況出發,探討更為積極有效的集體備課形式。一、集體備課備什麼?備課是展現教師教學藝術的序幕。備課過程實際上是教師對自己組織每一節課的教學活動的內容、時間和空間結構的規范和優化過程,這是一個循環往復、逐步發展提高的過程。過去,我們通常採用獨立備課形式,這種形式可以彰顯教師個人對文本(教材)的獨到見解,於是,課堂上出現了百花齊放的壯觀。但個人獨立備課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過分追求獨到見解,而忽略了教學中的一些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的滲透與訓練。長此以往,學生的「應知應會」打了折扣。現在採用集體備課形式,目的是在充分醞釀、日趨完善的集體智慧的基礎上,能動地發揮教師個人潛能,在二次備課中顯現教師個人的教學魅力。我們不能把集體備課代替教師個人備課,我們更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走進一個程序化的模式中。為此,我們共同探討有關集體備課的問題:集體備課到底備什麼?怎樣備?1、備教學理念理念是什麼?理念就是教學指導思想。先進的課程理念,都來自於成功的教學實踐。理念指導實踐,實踐孕育理念。數學課程標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教材是我們首先要研究的基礎。只有將這些理念爛熟於心,我們在備課中才能給我們的課堂教學定位,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與時俱進。2、備教材教師在第一次集體備課時,一定要認真研究教材,對本學期的課程進行整體規劃,簡要寫出本學期的教學計劃,並制定好單元教學計劃。對教材要有宏觀上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數。同時更要從微觀著手,腳踏實地,力求實效。3、備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去學習,就必須充分的「備學生」。要具體分析學生實際,在哪些方面會存在問題,怎樣講更易於學生理解、領悟和應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點、興趣愛好,從其感興趣的方式、方法人手,往往效果更顯著。4、備教法、學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法得當,教學效果可以事半功倍。反之,則事倍功半。集體備課時必須根據各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同時,對學生要進行學法指導。5、備教學重、難點摸准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是上好一節課的基礎。准確把握教材的重、難點是基於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之上,它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就學生已有知識經驗而言,班與班之間參差不齊,學生與學生之間參差不齊。在開學這段時間的聽課中發現兩種不利現象:一是教師為完成教學設計中既定的內容,在學生已掌握知識要點的情況下,仍不厭其煩地反復講解該知識要點,學生真正需要教師講解、加強鞏固的地方因時間而耽誤,或一帶而過,或省略為自學。一是嚴格區分課時目標,集體備課時,應充分討論生情、班情,在此基礎上確立教學重、難點,合理劃分課時,使課堂教學密度均衡。6、備學習方式修訂後的課程標准在「教學建議」中增加了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與「有意義的接受學習」相輔相成。這告訴我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應是唯一的課堂學習方式,它應與有意義的接受學習有機結合,互為補充。一些教育專家在各種教學刊物上撰文,指出當前課改中出現的幾種誤區,其中一誤區為學習方式「自主變為自由」,教師在課堂上充當的是:1、學生學習的「召集人」:學生誇誇其談,教師無所事事。2、學生交流的「旁聽者」:學生漫無邊際,教師不置可否。3、學生活動的「捧場者」:學生言行出軌,教師大加贊賞。集體備課時,我們應探討教材中哪些知識是可以讓學生自己學習掌握的,哪些是需要教師講解的,教師應將到什麼位置。要預設學生會出現什麼問題,教師該採用什麼形式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千萬不能讓學生指責教師在課堂上「不作為」。7、備作業設計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是通過「學得」和「習得」而來的,無論課內課外應「學得」與「習得」並存。眾所周知,作業設計成為教師了解、掌握學生學習情況一把尺子,這把尺子在教師手中。教師應怎樣用好這把尺子,是我們集體備課要探討的。我個人認為,我們應探討兩個問題:(1)作業的量。不論課堂作業,還是家庭作業,都應嚴格控制學生作業的數量,保證學生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完成作業。可以因人而異,對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設立必做題和選做題。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2)作業的質。這是教師備課討論的重點。作業的設計應既是對課堂學習的鞏固,也是對課堂學習的反饋。作業題型的設計既相對固定,也應有所變化。相對固定是針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尤其是對低年級學生來說,盡快地認識、熟悉、讀懂題目,是保證作業質量的基礎。隨著學生年級的升高,知識水平的補充,作業題型應有變化,以幫助學生學會審題,正確答題。作業內容的設計即考慮基礎性,也應兼顧發散性。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因此,作業內容的設計應把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鞏固與掌握放在首位。集體備課強調的是集體智慧與個人創意的結合,建立有效的集體備課的運行機制,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探索的內容。二、集體備課缺什麼?在課程改革不斷推進過程中,學校遇到了非共性問題。這些問題如何解決,受到各界關注,校本教研應運而生。集體備課作為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之一被賦予了新的使命。這一使命就是藉助教師的群體智慧解決新課程理念科學合理地落實到課堂中的問題。現在一些集體備課活動,還是不盡人意。為此作了如下工作:1、訪談。(訪談對象中有校長、教研組長、教研員、教導主任。)(1)你怎麼看集體備課?教師a:教師要乾的事情太多。考試、班會、續教、職評剩下的時間寥寥無幾,集體備課就是應付差事。教師b:我看集體備課是增加了老師負擔,浪費了寶貴時間。你想,原本老師看看書,在書上寫寫畫畫,就可以上課了。現在,還要寫詳細,還要修改,上課有幾個人照教案上課?教師c:現在網路這么先進。教師有時間上網搜集一些資料,不就行了。集體備課有點多餘。……(2)你參加的集體備課是怎樣進行的?教師a:教師分頭寫教案,學校安排統一的時間大家聚在一起說教案,說完改,改好上傳,然後寫反思。教師b:同軌教師,每周五下午第三節課集體備課,教師分頭來說下一周的教案,利用假期調整使用。教師c:我們是幾所學校共同研討考點,制定共同的教學框架,然後分頭實施。(3)集體備課對你的影響是什麼?教師a:我剛參加工作兩年,集體備課讓我很快適應了教學崗位。以前我的教學成績和同軌教師比差異非常大,現在明顯縮小了差距。教師b:以前我電腦不行,集體備課以後,寫好了教案,都是年輕教師幫忙列印,現在進步多了,年輕教師給學校帶來了活力。……教師c:一般吧,沒什麼明顯的影響……有的教師反映,新教材沒有舊教材好用,你們在集體備課上討論過類似的問題嗎?教師一:沒有。討論有用嗎?新教材出了,好不好也得用,是不是?教師二:我也這樣認為。集體備課討論它不更白耽誤工夫嗎?教師三:兩套教材,一起看,把舊教材當參考。2、思考:(1)集體備課缺乏老師們的主動支持。當集體備課成了一項行政任務,當集體備課成了教師不參加不行的活動,集體備課也就沒了民主自由的味道。領導在上,我在下,怎敢不聽黨的話?教師帶著這樣的心態參加集體備課,其效果必然事倍功半。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是被公認的先進理念,也是新課程改革中大力倡導的教育理念。教研活動都要服從行政的需要,這一理念的落實之艱難可見一斑。在推進集體備課時,作為管理者有必要認真反省一下,我們倡導的集體備課教師是真心擁護嗎?我們怎樣做才能贏得教師們的支持?。(2)教師為什麼不支持集體備課活動。教師一致的聲音是:集體備課增加了教師的負擔。集體備課缺乏實效。集體備課應當是促進教師成長的平台和教師展示自我的才華的舞台。如果我們能認真反思一下,我們進行的集體備課是否貼近教師的急切需要,集體備課研討的內容是否具有明確的針對性,集體備課要解決的問題是否是教師們在新課程實踐過程中遇到靠自身努力難以解決的真實問題;如果我們在這樣的基礎上果斷剔除那些本無研討必要卻要喋喋不休地進行研討的內容;如果通過我們對集體備課的改進實實在在的增加了備課的含金量,那麼我們何愁教師不支持和擁護?沒有實用性是教師不支持集體備課的原因之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條條大陸通羅馬。集體備課首先應當讓大家把自己對新課程的理解和困惑開誠布公的亮出來。急於統一意見,領導和專家拍板,讓教師產生了這樣的思維定勢,說也白說,白說不如不說。教師話語權被無形的剝奪是教師不支持集體備課的原因之二。辯證地看,一些教師對傳統教學方式的習慣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新課程的事實,作為學校的管理者應當本著寬容的心態,給他們足夠的轉變時間。有些學校把集體備課強加給教師,既要改革,又要成績。只許成功,不許失敗。追求早動手,無視學校的實際條件。對集體備課認識思考還不成熟,就倉促上馬,導致集體備課難以深入,只剩一張皮。管理者在認識集體備課過程中的缺乏對集體備課本質的把握,就強行推行是教師不支持集體備課的原因之三。(3)面對集體備課,我們應當做什麼?集體備課應當有所創新。集體備課本不是新事物。它產生的背景是教師在知識結構和教學水平上存在明顯的差異。當初,靠優秀教師的引領在當時確實收到了明顯的效果。但我們今天實行的集體備課背景已發生了根本的改變,我們的教師隊伍絕大多數都受過正規的師范教育,教師具有較好的基礎。新課程對教師來說是新事物。新課程的推進可借鑒的經驗有限。這就需要在推行集體備課是必須有所創新。集體備課的創新至少應當明確以下指向:如何使集體備課更好地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服務。通過教師的群體智慧找到課程改革從理論到實踐的平穩著陸的途徑。人們對集體備課的期望是藉助集體的智慧解決學科推進新課程過程中的個性化問題。因此,集體備課的基礎作用應當是破舊立新。即從備課階段最大限度的剔除不符合新課程要求的糟粕,從而保證新課程理念的正確落實。教師在參與集體備課過程中不斷糾正自己對新課程認識和實踐的偏差從而不斷完善自己,促進自己的成長。如何使集體備課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當集體備課不是為解決課堂教學在課程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困惑時,就缺了在崗的必要。當我們還不能發現在課程改革落實過程中出現了那些依靠統一培訓難以解決的問題時,集體備課就失去了用武之地。目前很多集體備課活動,內容瑣碎、繁雜、求全責備,又是教師教案復雜化的傾向。教師帶著這樣的教案授課時教學個性受到了相應的限制;還有很多集體備課成了研究應試的平台,成了學校總結工作創新的裝飾品,這些集體備課的起點就偏離了集體備課的方向。結果,無疑是苦了老師,毀了學生。
G. 如何進一步提高備課時效性以便更好的服務於常態課
一、備課的實效性決定著常態課的質量
二、領會課標,認真備課。
三、教學策略的選擇內。1、巧設疑容,激發學生思維的興趣。2、妙引導,打開學生思維的大門。3、多聯想,發散學生思維的廣度。4、勤訓練,養成學生思維的習慣。
四、教學手段、教學方法靈活多樣,適合學生:1、充分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比如可以用101教育PPT進行備授課;2、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性
H. 如何提高教研活動的有效性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曾提出這樣一個公式:教師的成長= 經驗+ 反思。毫無疑問,教研活動正是教師集體經驗總結、問題反饋、集思廣益的良好平台,對教師個人的成長和學校教育教學水平的提升有著重大的幫助作用。教育教學過程是一個不斷發展著、變化著的過程,光靠班主任或一、兩個老師是不可能駕御好它的,而在經常的,開展正常的教研活動中,老師就可以互通信息,加深感情,建立團隊協作精神,形成合力,共同把工作做好。同時,在對外交流的教研活動中,可以引進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就不會固步自封,可以使整個學校整體發展和提高,也可以幫助別人,使其發展,互利互惠。
但是,在實際的工作中,我們的教研活動往往不能達到提高教師能力和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的目的,成了一項既定的教學任務而已,活動流於形式,教師們也沒有積極性。
下面,根據本人的一點認識,簡單談談我們怎樣才能讓教研活動具有有效性和實用性。由於我是今年六月份才接手教導主任工作,以下的想法都是我的初步設想,沒有經過實踐的檢驗,可能有不足甚至不合理的地方,我將在以後的工作中,邊實踐邊總結,不斷提高和完善:
活動前:
出現的問題一:目的不明。主要是主持者選定的研討主題過於空泛,落不到實處,沒有具體的針對性,結果是導致參與者要不是泛泛而談,就是無話可談,活動自然談不上有效性。
對策:教導主任和教研組長不能閉門造車,必須深入到教學第一線,和教師一起去觀察、調查,尋找在教師中存在比較普遍的真問題;另一方面又不能就事論事,就問題談問題。而必須通過認真研究,敏銳地發現問題的實質,從而將問題轉換成一個明確的研討主題,這樣才能確保有「物」可研。活動主題不必要搞得「大而全」,「小而精」、「實用」的主題才是確保研討成功和有效的前提。
出現的問題二:教師積極性不高,抱著完成任務的態度參加。提到教研活動,很多老師會說「我改作業的時間都沒有,還搞什麼教研啊」、「教育研究是專家的事,我們又不是專家」等等,這一方面是教師認識不夠,但最終的根源在於:我們以往的教研活動沒有時效性和實用性,導致老師們「不感興趣」。
對策:要讓教師對教研活動「感興趣」,前提是:一是教研活動必須對教師的成長有幫助,教師感到參加一次活動,讓自己有所收獲,得到提升;二是能幫助教師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困惑和難題。只有「有用」「實用」,才能讓教師們及基地參與到教研的整個過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證教研活動的有效性。
另外一方面,教研活動的主持人不是活動的主宰者,要把教師放在教研活動的主體地位上,從活動的策劃、主題的遴選、活動後的落實、執行情況等都應該盡可能地讓教師參與其中,而不是到了召開討論會時教師才參與進來。正因為教研主題是在教師的參與下共同確定的,教師就清楚地知道了為什麼要開展這次教研活動,這次教研活動要達到什麼目的,自己應該如何去主動參與,從而也就使教師從「要我參加教研活動」轉變為「我要參加教研活動」。教師們對教研活動的來龍去脈都有所了解,主體地位得到了尊重,積極性也就發揮出來了。
活動中:
出現的問題一:對主題的研究不夠深入:我們的討論過程中,往往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對一個問題的討論還在進行中,就因為某人一句題外話或一個幽默而偏離了討論的中心,或者是跳到了下一個主題,導致研究不夠深入,沒有達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效果,最後不了了之。
對策 :教研活動是一個科學、嚴謹的學術討論會,主持人要牢牢地把握研討的主基調,善於捕捉發言中的一個個「閃光點」,引導教師們圍繞主題不斷深入,層層剝離,呈現出問題的核心,並集中大家的智慧,找到解決的辦法。
出現的問題二:有始無終:也許有的問題並不是大家在一次活動中三言兩語就能解決的,對於一時間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的問題,往往就不了了之。
對策:對於懸而未決的問題,教研組要及時地通過查資料、與教師交流等多種途徑,盡快找到突破口,在下一次活動中提出來讓大家繼續研究,直到最終形成妥善的解決方案為止。
出現的問題三:「研」與「教」脫節。我們以往的教研往往只停留在淺層次的上課、聽課、評課、經驗總結方面,始終是「就課論課」的形式,而沒有指向教學實踐中的具體問題,這樣的教研是沒有生命力的,顯得蒼白無力,談不上有效性和實用性。
對策:教師的進步和提高、教法的完善,是一個從「理論」到「實踐」,再由「實踐」到「理論」的不斷循環、提高過程,所以,在研究課題確立後,一定要邊實踐、邊總結,再實踐再總結,不斷豐富和完善。在此期間,組內的老師們都要全面地了解課題的進展,把大家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共識上升為理論,再用這正確的理論去指導教改實踐。
總之,教研活動是一項為教師成長和教育教學水平提高服務的教育實踐活動,必須要「研以致用」,活動的各個環節要合理安排,需要教研組織者的精心設計,力爭取得實效,才能得到教師們的支持,也才有生命力。
I. 如何提高課堂反饋的時效性研究的目標
:1、對教材理解不到位,太膚淺.如果教師不能對教材進行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不能搞清數學知識的前因後果,不能把握數學教材的編寫意圖,那麼,可以肯定,這樣設計出來的教學預案,必然會使課堂教學有效性大打折扣.2、教學過程簡單化.我們都知道高考不僅考察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還考察學生靈活應變的思維能力.題目大都涉及多個知識點,方法有的也不好想.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一味的只是教授學生課本知識和一些簡單的方法,那麼學生在能力和思維方面就不會得到有效的提高和發展,學生也就無法適應高考題的難度.3、課堂氣氛沉悶,師生互動少.如果教師教學中不注意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那麼就沒辦法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沒辦法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方式,久而久之,學生學習就很被動,成績也會越來越差.4、學生學習習慣差,缺少學習方法,沒有勤學好問、預習和復習的良好習慣.比如課前不預習,被動聽課.雖然不預習也時能聽懂課,但預習後才能做到心中有數,知道哪是難點,哪是重點.5、課後任務太單一.學數學決不是做幾個題目就可以達到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有些教師還是習慣於課後布置幾個題目作為數學課堂教學的延伸.做一些課後題可以鞏固當天課堂所教的知識,練就一定的技能,但僅僅滿足於此是遠遠不夠的.課堂素材的簡單重復和模仿只會造就學生的惰性,阻礙其思維的連續發展.可見,多樣化的課後學習任務布置與落實是十分必要的.結合以上原因,我認為要提高課堂效率,就必須採取以下措施: 1.精心備課 高質量的備課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有力保證.課堂教學效率如何,關鍵在於備課,備好課是搞好教學的基礎之基礎,根本之根本,這堂課的知識結構是什麼,重點難點有哪些,怎麼突破,只有瞭然於胸,講起課來才能得心應手,左右逢源,效率自然高.備不好課,磕磕絆絆,輕重失調,效率自然低. 2.上課要有激情 老師上課時要調節好情緒,有的老師在課堂上提不起精神,低聲慢語,學生聽不清,長期下來學生也被感染得萎靡不振,老師的講課成了催眠曲,自然課堂效率低下,成績便很難提高.相反那些上課鏗鏘有力,富有激情的老師,成績普遍好,原因就在於情緒感染人. 3.新課導入要簡潔,開門見山,不要繞得太遠有的老師上新課時,用大量的時間復習前面內容,甚至對前面內容展開講解,等到講新課時,時間所剩無幾,還有的老師過分地設置情境,耽誤很長時間.新課導入宜簡不宜繁,要開門見山,直奔主題. 4.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老師在講課過程中要巧妙設計情境,設置疑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教學過程中不管學生的體會、感受,不和學生保持語言、目光的交流,沒有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的學習活動中,盡管你講得頭頭是道,天花亂墜,但學生跑神了,白搭!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