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備課都需要背什麼

備課都需要背什麼

發布時間:2021-01-19 20:57:46

① 新課程背景下歷史教師該如何備課

目前,歷史教學是處於改革與發展之中,正經歷著轉型和變化。可以說,歷史教學從沒有像今天這樣在改革中探索,在探索中實踐。在這種形勢下,老的問題如何處理,新的問題如何解決,需要我們進行深入研究的問題很多。新課程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教學理念,傳統的教學方式已不能適應現代教學改革的需要,因而如何把新的教學理念實踐到課堂教學中來,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要上好一節課,備好課是前提,只有備好課才能教好課。因此教師的備課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重要的。凡有幾年教學經歷者都能從備教材、備學生、備目標、備過程、備教法等方面來說。但在新課程條件下,隨著教師角色的轉變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的要求,備課不再是教材內容的簡單詮釋、教學過程的簡單安排、教學方法的簡單展示,它的性質、功能、方法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它要求教師從新課程理念出發,在落實學生主體學習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實每一個學生自主學習上下功夫,在落實學生合作學習上下功夫,在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學生的學習活動流於形式、切實提高課堂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師備課已升華為教師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 一、變被動、機械的備課方式為靈活的、動態的備課方式 當前,新課程的要求是「以學定教」 。教學設計始於體現學生學習需求的「教案」 ,但又不等同於過去的「教案」 。因此,教學設計是一個流動的過程。教學設計是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材之間的多向互動,始終是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引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循環中進行。正因為這樣,教學設計不應是對課堂情景進行面面俱到的預設,它只能是描述大體的輪廓,而要給學生留有更多的空間,讓他們在流動中、變化中充實和完善。 研究表明:教師在一堂課上要做出30個左右的決定,這意味著教師要在不斷變化的情景中隨機地採取行動。要在一節課上做出那麼多的反應並力求准確,這些不是固定教案所能解決的,而要靠教師的「臨場發揮」 。這樣看來,新課程的教學設計既是可以預設的,又是不可預設的,可以這樣說,教師可以在課前進行比較粗的一次設計。然後隨著課堂教學的進行以及新問題的出現,隨時調整教案乃至進行二度設計。 所以,新課程下的教學方案,是動態的、多樣的、靈活的和粗線條的,因此教師的課堂應變能力就顯得特別重要。新課程的課堂上,學生的思路就是我們教學的「線索」 ,我們只是引導學生前進。過去以傳授知識技能為主,現在我們以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為己任;過去我們帶著知識走向學生,今天我們陪著學生走向知識;過去我們把教材作為學生的世界,今天我們讓世界成為學生的教材。 二、少用經驗多研究新問題 傳統的備課是一種封閉式備課,教師往往滿足於一本教材、一本教參,備的是課內,講的是自己知道的,把自己關在辦公室里獨立鑽研教材,選擇教法。然後在課堂上將它們搬運和裝載給學生,這樣的備課是平面的,拿著這樣的教案去講課,就不可能有深度、寬度和廣度,也不可能調控好課堂,處理臨時性問題,只能憑借經驗。因此,我們提倡「研究型備課」 ,即教師不僅要全面、准確地掌握學科知識,而且要做到融會貫通,從整體上把握學科知識體系,創造性地組織教材,使用教材。要知道教材不是經典,只是教與學的藍本。教材內容不等於教學內容,教材編寫的邏輯結構不等於教學過程的邏輯程序,要把教材內容加工、處理成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和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的學習內容。新課程所主張的開發課程資源,首先是對教材的開發、加工和處理。現在課改年級用的新教材應用了大量現實材料,設計了大量探究活動,但並不是教案、學案,仍需要結合本地、本校學生的實際進行加工處理。一定要改變過去教材寫什麼就教什麼、教材怎麼寫就怎麼教的現象。總之,要變「教科書是學生的世界」為「世界是學生的教科書」 ,引導學生打通書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使課堂教學顯示出靈性和活力。 新課程下的備課就是教研,備課引導課改。備課本身就是一種研究活動,因為每一個新課程教學方案的設計就是對自身的一次創新,就是在進行教學改革。所以,當前教師的備課應由經驗型向研究型轉變。 三、認真撰寫教案 教學過程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雙邊活動過程。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指教學大綱規定的、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技巧,要深刻透徹地理解,並能牢固地記憶和熟練地掌握;另一方面要求學生在掌握規定的基礎知識、技能、技巧的基礎上,發揮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把所掌握的基礎知識類推到有關問題中,去理解、分析、解決新的問題。要實現這樣的目的,就要在授課前充分了解學生的認識規律和身心發展的規律,根據本學科教學過程的具體特點,設計出合乎客觀規律性的教學方案,遵循教學規律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如果不認真書寫教案,教學過程中必然目標模糊、心中無數、要求不當、隨心所欲而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認真編寫教案也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過程。教師編寫教案是一個研究教學大綱、教材、教學內容、學生及教法等因素的綜合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研究本學科學的知識體系、學生學習本學科的狀況(接受水平、心理特點和思維規律),而且要按照大綱的精神,分析教材的編寫意圖和教材特點,分析教材的知識結構、體系和深廣度,特別是要以整體為背景,分析各部分教材的特點,明確教材的要求、教材的重點難點,分析知識的價值功能,醞釀設計教學過程,確定教學方法。教學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教材的鑽研。只有在教案編寫過程中下功夫,刻苦鑽研、持之以恆,日積月累,教學水平才會不斷提高。 編寫教案更是開展教學研究、提高教學研究能力的過程。教學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講是通過合理的方式把以教材為主體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並達到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目的。如何做到合理地傳授是編寫教案的關鍵,這就需要教師在編寫教案時,優選與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相適應的教學方法進行施教。認真編寫好教案,對於教師的教學研究,提高教學水平很有價值。 四、實施集體備課 首先,集體備課是貫徹高中新課程理念的重要保證。一方面,新課程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新課程倡導探究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他們不在死記硬背教材上那些枯燥無味的歷史知識或結論,不在盲目地跟著教材、教師轉了。換句話說,學生的思維再不可能被限制在教師備課所能的掌控范圍之內,尤其是新課程的歷史教材打破了通史的編寫體例,而按專題體例編寫,學生將會提出更多的問題或困惑,面對著可能突如起來的問題或困惑,僅憑教師個人的備課顯然力不從心。另一方面,「一綱多本」要求要加強集體備課。「一綱多本」是新課程的亮點,也是一線教師實施新課程的難點。由於教材編寫者對課程標准解讀不一,教材選擇的內容和側重點也有所不同,甚至結論也不同,如對辛亥革命的評價不同版本的表述差異很大。究竟哪些知識要求學生要掌握?哪些可以刪去?哪些又該適當補充?補充到什麼程度?增刪不宜,可能導致教學任務完成了,教學質量下降了;或者課堂容量過大,教學任務完不成。顯然,加強對《高中歷史課程標准》的研讀是教師把握課堂教學效能的關鍵,而僅憑個人的力量是難以駕御的。俗語說,「三個臭皮匠頂上一個諸葛亮」,也許集體備課的實效不一定如此,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只要能將集體備課落到實處,其備課質量一定比單兵「作戰」強,至少能起到增強了教師處理教材、實施新課程信心的作用。 其次,集體備課是新課程下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然。現代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認為,經驗+反思=教師的專業成長,「教師是有反思性的思考者和實踐者」。新課程的實驗工作可謂是「摸著石頭過河」,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而當新課程理念在遭遇實踐挑戰時,教育理論家們、政策制定者們也顯得愛莫能助。即便可行,面對著繁重的實施工作,我們也很難有足夠的時間去 「充電」,究竟誰能成為我們實踐中的專業引領?是我們的同事、通行,乃至我們的學生。從新課程實踐看,老教師有豐富教育教學經驗,但容易被傳統的框框束縛,且在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方面明顯不如中青年教師;中年骨幹教師年富力強,經驗豐富,但他們是傳統課程下的既得利益者,觀念轉變在某種程度上更難,以至於有人認為新課程最大的阻力主要來自於這一部分人;年輕教師精力充沛,易於接受新事物,但在教材的處理、知識體系的構建方面,明顯不如老教師。因此,實施新課程對每個教師來說都是挑戰與機遇並存,惟有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才是我們的出路,這也是當前課程實施中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最富有成效的方式。 最後,集體備課是「減負」的需要。迄今為止,新課程的課程資源相對較為匱乏,以人民版教材為例,教材大部分只給結論,有的甚至不給結論,怎麼才能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到結論?它需要教師從課外收集大量的課程資源加以補充。此外,除教案外,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許多教師還精心准備了課件。試想,每節課都如此,教師的負擔明顯加重了。而充分發揮備課組的作用,既分工又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減緩學生壓力的作用。同時,由於新課程教輔材料不配套,需要通過集體備課,精選習題,在一定程度上也可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 當然,強調合作備課,並非要忽略個人備課。集體備課要重在集中的交流和研討,集體備課要想做好、做實就要把「個人自備」、「集體交流」、「個人整理」這幾項工作很好的結合起來。 五、課前預案與課中反饋、課後反思相結合傳統的備課是施教前的精心設計,一旦物化為教案,就一勞永逸,反復使用。按新課程標准來看,完整的備課應該是教學前的預案加教學中的反饋加教學後的反思。預案設計宜粗不宜細,只需設計話題、設計活動板塊、設計主問題,只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提供平台。備課的精華在教學中的記錄、調適,教學中,有時候學生的行為並沒有按教師的設計意圖來進行,教師要觀察、傾聽,了解學生的原始理解,發現富有創意的閃光點,從而調整教學目標、教學問題、教學流程,完成第二次備課。第一次備課不能是定案,只能是預案。預案調適的原則,不是老師牽著學生走,而是學生思維推著老師走,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發展。老師既不扼制學生的看法,又不擱置學生的問題,而是順著學生的思維探究下去,時時刻刻都體現「心中有人」的教學理念。教學後的反思,是對課堂教學過程及結果的理性分析。可反思諸如如何解決學生主動學習、如何最大限度增加每個學生活動的機會、如何擴大交流、如何對待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如何擴大教師間學科間的交流合作、如何控制課堂秩序等較宏觀的問題,也可反思教學設計的得失、課堂上突發事情的處理機智、某個學生會心一笑的緣由、知識儲備不足而引起的尷尬等等微觀問題。

② 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備課

它要求教師從新課程理念出發,在落實學生主體學習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實每一個學生自主學習上下功夫,在落實學生合作學習上下功夫,在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學生的學習活動流於形式、切實提高課堂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師備課已升華為教師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作為一名數學老師,我想備課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一、備課准確定位學生學習目標 教師備課時應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而傳統備課中的目標確定是一種知識的預設。新課標要求達成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目標設計上要做到「三個並重」。傳統的知識點、能力點要求仍然是教師備課中必須重視的,同時需要考慮另外兩個目標,一是過程和方法的考量,必須重視設計每個學生自主思索的平台,必須讓每個學生都能用數學.的方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二是可理解為看不見的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要求,主要表現為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勤於思考、善於探索、長於合作、追求真理的學習心理和學習品質。備課中應考慮兩項內容:一是本課的知識點和能力點的問題,對定理的掌握應用,整個初中階段所學的平面幾何知識的理解。二是學法指導,在備課時就要充分考慮好,每節課的學習都要讓學生學會一定探究的方法、技巧,教師將作怎樣的指導,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我們在這方面下些功夫,學生就能學會學習、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學習的效率就體現出來了。 二、備課應考慮師生雙邊互動式 新課標強調「教」服務於「學」,教師通過與學生合作,依靠學生自主動手活動、實踐、合作與交流去實現教學任務;新課標要求教師以學生的心理發展為主線,以學生的眼界去設計教學思路,預測學生可能的思維活動並設計相應對策。這就要求我們讓學生參與課前的准備,自己收集製作有關資料(如實物、圖片、數據等),如做等腰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然後嘗試研究它的性質。這個過程不僅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為課堂教學作很好的鋪墊,還能使教師預測到學生的需要,掌握學生的現有水平和情感狀態,把握學生的「現有發展水平」,使教師在備課時,更多地從學生學習的角度去考慮教學方案,對症下葯,有的放矢。 三、備課應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新課程倡導打造教學基礎,做好教學的前提工作,了解教學對象的差異——學生差異。備課時,我們應認真分析學生的知識結構的差異,找准新知識學習的切入點;認真分析學生的學習方式的差異,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情緒,設計課堂教學,把握學習的鼓動點;認真分析學生的學習需要差異,根據對象確定分層施教,架好學習的橋梁,使基礎較差的學生「吃得進,消得了」,使學有餘力的學生「跳一跳,摘得到」。 只有這樣,在掌握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個體需求的前提下,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才能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創造條件,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活動中來,使每個人都獲得身心的愉悅和在原有基礎上有較大發展。因此教師精心地選擇例題和學生的訓練題至關重要。例題的選擇要有典型性. 代表性. 思維性.特別要注意例題的一題多變.一題多解和一圖多用。學生的課內訓練題和課外作業題,要避免大量的機械模仿性的題目;要緊扣重點,有利於基礎知識的鞏固和規律的掌握,要注意題型的多樣性,要重視變式訓練和探索性的訓練,以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對於課外作業可布置適量,選做題,以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 四、根據教學情況進行課後備課,提高教學反思能力。 課前備課、寫教案固然重要,但課後反思,進行二次備課,更有利於教師的專業成熟與提高。教案的價值並不僅僅在於它是課堂教學的准備,教案作為教師教學思想、方法軌跡的記錄,也是教師認識自己、總結教學經驗的重要資料。在教學實踐中,課堂一旦放開,真正活起來,就會有很多突如其來的可變因素,學生的一個提問、一個「發難」、一個突發事件,都會對原有的教學設計提出挑戰。 教師在課後把這些突發事件記錄下來,對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學生的表現、教學的成功與失敗進行理性的分析,通過反思、體會和感悟,則可以幫助自己總結和積累經驗,形成一套能適應教學變化的、能出色駕馭課堂教學的知識體系和本領。

③ 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該怎樣備課

新課程改革以來,各種新的教學理念不斷出現。這些教學新理念,對我們的備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的備課形式,有值得我們借鑒繼承並發揚光大的方面,也有我們必須大膽拋棄的一面。為了順應新課改的要求,我們必須處理好繼承與發展的關系。
既要備形式又要備內容
備形式,是指常規的傳統的備課所要求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方法、課時安排、教具使用、教學過程等要素,要在我們的備課中能加以體現。從新課改的理念出發,這些形式的東西,未必要在文字上有很多的表述,最重要的是審視這些要素,通過對這些要素的審視,看看我們的教學設計過程,有沒有加以體現。這些「體現」,又有多少內涵反映了課標的要求,體現了怎樣的新課改理念。傳統的備課形式是按照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方法、教具使用、教學過程的先後次序在備課筆記上加以顯現的。如果,我們把備形式和備內容,硬性地做個區分的話,備教學過程就是備內容,教學過程前的所有要素的准備過程,就是備形式。實際上,備形式和備內容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是整體中的兩個部分。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可以繼承傳統的方法,按照原來的次序安排備課的過程。但必須要強調的是,當我們把整個教與學的過程設計完成之後,我們還要對照前面的那些備課要素,檢查我們對教與學的設計過程。這種審視與檢查的過程,就是把備形式與備內容有機結合。或者,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直接擺在備課的首要環節,在完成了課堂上教與學的設計之後,再從中提煉出我們課堂教學上應該關注的教學要素。
既要備知識傳授又要備做人道理
備知識傳授和備做人道理,就是在備課過程中,要關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目標。新課改所要求的不僅僅是學生的知識生成,更注重的是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也就是注重做人的培養。根據教材,依照新課標的要求,從學生已有的學情出發,設計出以下幾個方面的教學內容,是備課時應該要充分注意和必須把握的原則。
其一,注意知識與知識的內在聯系。從已有的知識出發,在已有知識的支點上,生長出新的知識,便於學生建構起知識體系,掌握系統化的知識,而不是零散的知識碎片。不僅要注意和學科內知識的聯系,還要注意學科間知識的聯系。
其二,注意知識與現實的聯系。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實際出發,提取與知識相關的信息,來發現知識,驗證知識,直至達到最高的境界,運用書本上的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其三,注意知識與方法的聯系。學生從已有的知識出發,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從與同伴的交流中獲得各種感性的經驗,這是學生獲得理性認識的前提和基礎。把這些感性的經驗,轉化為理性知識,需要發揮大腦對感性經驗的「加工製作」作用。這,是把感性經驗上升為理性知識的關鍵。此時,教師就要善於運用引導、點撥、提示等等教學手段開啟學生的思維。而且這里的引導、點撥、提示,不僅是來自教師本人的,也可以通過教師組織起來的某種學習形式,比如同伴交流、小組互助。也就是,要充分發揮教師在引導學生把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中的主導作用,讓學生自悟,這更加符合新課改所倡導的自主、合作與創新的教學理念。
其四,注意知識與情感的聯系。新課改所要求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要求我們的教師在備課的時候,注意創設情感氛圍,運用自己富有激情的語言,到位的情感渲染,激發學生思考,達到情感的升華。並通過這種情感的雕塑,堅定正確的人生態度和價值取向。
既要備教的過程更要備學的過程
新課改理念要求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既是自主學習的過程,又是分工合作的過程。要求學生在學習中既有獨立的靜靜思考,也要有彼此之間的互助合作,發揮團隊的作用。新課改理念更要求在以上的基礎上,讓學生的思維碰撞,激發靈感的火花,產生創新的果實。據此,筆者認為此時備課,就要根據學生學習的方式,設計教師教的過程。學生的學習方式是自主、合作與創新,就要求我們在備課的時候考慮以下幾個方面。其一,讓學生進入教學情境(傾聽、觀看、回憶和閱讀)。其二,讓學生進行思考(演繹與推理、分析與綜合)。其三,讓學進行交流與表述(這是思維的延續和碰撞)。與其相對應,我們教師教的過程就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創設教學情境提出問題。教師可以通過溫故復習,出示一段多媒體視頻,講述一個現實案例來引導、設疑,讓學生進入新的課堂教學所需要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去進行回憶和閱讀,調集已有的知識儲備和生活儲備。其二,點撥與啟示。學生進行思考的過程所對應的則是老師的點撥與啟示。把課堂教給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的學習,並不是只要老師作為一個冷靜的看客。在學生進行必要的思考或者交流之後,學生仍然不得思維的要領。此時,老師最重要的是要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把感性的東西上升為理性的知識,需要老師在思維的方法與技巧上,給予適當的疏導。老師點撥之後,通過學生自我思考,再自我發現,這才是新課改理念所要求的真實內涵。而不是把思考的過程和結論直接告訴學生。其三,概括和總結。概括和總結應該在以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過程之後,是對學生思維成果進行的綜合評述。在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之後,我們還可以把這個過程交給學生,這樣更能符合新課改的精神內涵。值得一提的是在以上過程中,教師還要發揮組織教學的作用,發揮「情感渲染」的作用,使課堂教學向著有序有效的目標層層推進。
既要備教學的自然生成更要備課堂的節外生枝
新課改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和傳統的課堂相比,由於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強調知識的在學生大腦中的自動生成,課堂中的「節外生枝」總是要比傳統的教學模式更多一些。所以,課堂上總會出現一些我們預設之外的情況。此時,備課就要考慮到各種問題情境設置之後,由於學生的不同視野,不同的成長經歷,可能會出現的不同思維方式,以及這些思考方式所呈現的不同的思維結果。盡可能的讓這些「節外生枝」,囊括在自己「預設」之中。囊括不了,我們也不要盲目地給予肯定和否定的評價,可以將這樣的「節外生枝」留待課下,師生共同研究,共同思考。
如果說前面三點是我們在新課改理念指導下,對傳統備課的繼承和發展。

④ 備課中的復背指什麼

反復背誦

⑤ 體育課備課的5背是什麼

備場地器材,備教法

⑥ 請問國家教師資格證 考的政治,要抽題備課試講。這樣要把每個知識點全背下來嗎

您好,158教育在線為您服務

全背下來自然很好,但是又有點太累了,您可以根據個人能力理解這記憶這樣會好很多。

如有疑問,歡迎向158教育在線知道提問

⑦ 如何做好備課准備

我告訴你的備課方法。
首先你得明確一個觀念:備而非「背」,備課不是一個背講稿的過程,有些重要而精彩的內容當然要背下來,但要想把整個講稿都背下來,一來講一次課就得背三、四萬字,幾乎不可能,二來都指著「背」課,一旦忘詞兒,這課就講砸了。我所看到的講砸了的課,幾乎都和「背講稿」有關。
我告訴你的備課方法可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當然是要寫講稿。不過,去除了要背講稿的負擔,盡可以放開思路地去寫,不用擔心寫多了背不下來。講稿的內容可以按照教材的脈絡和框架,但絕不能抄書。教課書的內容往往教條多,都是抽象的東西誰願意聽呀!講稿應該寫的具體、鮮活,有盡可能多的信息量,為了達此標准,打破些條條框框也在所不惜。
第二步是廣泛涉獵相關內容。一般來說,開一門新課都會給一個學期,也就是半年的備課時間,可用三個月的時間寫完講稿。之後便放到一邊,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廣泛涉獵與這門課有關的內容。你可到圖書館去查資料,你可到網上瀏覽最新的觀點,要了解大量的事例,還要思考前沿性的問題。這種廣泛閱讀和查找的涉獵,當然可以進一步充實講稿,但更重要的,是在營造一種「熏陶」,實現一種「潛移默化」,新課的內容會因此而在頭腦中積淀成一種「知性」系統:既基於理性的根基,又可以自如地感性表達。
第三步是規整教案。認真走完前兩步,你已經成了所講課程的知識富有者,你的頭腦很豐富,但有些龐雜,有些零亂,這時就需要教案來規整。教案就不能啥都寫了,要強調的是結構框架和邏輯脈絡,要符合的要求是清晰、明確。哪個觀點在什麼地方表述,哪個事例在多大程度上展開,都清清楚楚的,無論哪一級的教學督察都找不出毛病。
上課的時間到了。你把備課的講稿、教案和相關的資料都擺在講台上,便會覺得分外有底氣。經過了上述三個步驟,未曾開言,頭腦中就已經有了一幅要講內容的清晰圖畫,而一旦開言,就會有一種奇妙的感覺:要說的每一句話,都會有好幾句話在你等著,你可以選擇最精彩的;要舉個事例,也立刻會有典故浮現,你可以信手拈來;甚至你話都說一半兒了,還未啟動大腦呢,但是沒事,句句都靠譜。

⑧ 我真不明白,老師備課比學生背書還難嗎

不大明白,你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背書只是要把書本上的內容完整的復述出內來就行了容,基本上沒有什麼腦力勞動,備課是在沒有接觸學生的情況下,按照相關的知識點所做出的系統的整理,需要一定的腦力(需要思考這節課的切入點,需要知道這節課的考點,知道這節課學生可能的問題,知道需要布置什麼作業進行鞏固……),同時要備好課,前提是要知道書本的內容,簡單點講是在理解書本的基礎上進行的提升與加強,並融合了老師的個人特點,所以,備課別背書難
不過,如果一個老師教了一定的年限,那麼備課就相對容易些!

⑨ 作為一名老師應該怎麼樣備課

老師教書備課始。為啥高校老師都不坐班呢?那不是放假,是提供足夠的時間備課;為啥中小學老師都坐班呢?學生管理是一方面,還有一方面就是基礎知識的教學比較固定,不用總從頭備課?老師應該怎麼備課呢?講的頭頭是道的教育學論著有都是,可總覺得冠冕堂皇的內容多,真管用的東西少。什麼叫「真管用」呢?那就是備課之後不僅能把課講下來,還得講的精彩,按書上的要求備課,肯定能把課講下來,可要想講的精彩,就得聽一聽老「教書匠」的經驗之談,例如我告訴你的備課方法。首先你得明確一個觀念:備而非「背」,備課不是一個背講稿的過程,有些重要而精彩的內容當然要背下來,但要想把整個講稿都背下來,一來講一次課就得背三、四萬字,幾乎不可能,二來都指著「背」課,一旦忘詞兒,這課就講砸了。我所看到的講砸了的課,幾乎都和「背講稿」有關。我告訴你的備課方法可分三步進行:第一步當然是要寫講稿。不過,去除了要背講稿的負擔,盡可以放開思路地去寫,不用擔心寫多了背不下來。講稿的內容可以按照教材的脈絡和框架,但絕不能抄書。教課書的內容往往教條多,都是抽象的東西誰願意聽呀!講稿應該寫的具體、鮮活,有盡可能多的信息量,為了達此標准,打破些條條框框也在所不惜。第二步是廣泛涉獵相關內容。一般來說,開一門新課都會給一個學期,也就是半年的備課時間,可用三個月的時間寫完講稿。之後便放到一邊,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廣泛涉獵與這門課有關的內容。你可到圖書館去查資料,你可到網上瀏覽最新的觀點,要了解大量的事例,還要思考前沿性的問題。這種廣泛閱讀和查找的涉獵,當然可以進一步充實講稿,但更重要的,是在營造一種「熏陶」,實現一種「潛移默化」,新課的內容會因此而在頭腦中積淀成一種「知性」系統:既基於理性的根基,又可以自如地感性表達。第三步是規整教案。認真走完前兩步,你已經成了所講課程的知識富有者,你的頭腦很豐富,但有些龐雜,有些零亂,這時就需要教案來規整。教案就不能啥都寫了,要強調的是結構框架和邏輯脈絡,要符合的要求是清晰、明確。哪個觀點在什麼地方表述,哪個事例在多大程度上展開,都清清楚楚的,無論哪一級的教學督察都找不出毛病。上課的時間到了。你把備課的講稿、教案和相關的資料都擺在講台上,便會覺得分外有底氣。經過了上述三個步驟,未曾開言,頭腦中就已經有了一幅要講內容的清晰圖畫,而一旦開言,就會有一種奇妙的感覺:要說的每一句話,都會有好幾句話在你等著,你可以選擇最精彩的;要舉個事例,也立刻會有典故浮現,你可以信手拈來;甚至你話都說一半兒了,還未啟動大腦呢,但是沒事,句句都靠譜。作為一名老師應該怎麼樣備課?

閱讀全文

與備課都需要背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