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教學後記如何寫
教學後記是下課後對自己教學行為的自我評析和反省。用筆記的形式記錄下來,以便總結教學經驗和不足。從而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孔子說過:「吾日三省吾身」。這里的「省」是指回顧、反省、檢查自己一日之內的所作所為,有無不足之處,以便改正自己的行為。《學記》中也有「學然後之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我們今天所說撰寫教學後記,就是指回顧檢查自己教過的課,寫出教學分析,找出不足,久而久之便能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教學後記是教學工作的一部分內容,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是對本節課的自我評價,對這一環節,應與備課、上課一樣,一絲不苟,認真回憶該節課的「成功」與「不足」之處,有可能發現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從而對知識、技能、技巧等缺漏情況了如指掌,有的放矢的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長期堅持,不僅能總結積累教學經驗,探索教學規律;還能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和教學方法。
撰寫教學後記,對我們每一位教師,特別是新教師更為有益。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發現有些教師的教學後記,在課前就寫在了備課筆記上,也有的教師只寫幾筆,就了事,沒有什麼東西。那麼如何撰寫教學後記哪?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要「精」即簡單扼要。教學後記不是長篇文章,也不是流水賬,而是對該課的「實況」的回憶,對課堂上每一環節(如:教師的示範操作、講課中的語言、操作要領的敘述、對學生的指導等等),通過表象,找出內在的規律,進行初步歸納和取捨,講課中「成功」與「失敗」扼要記錄下來。做到有話則長,無話則段。言簡意賅,即「精」。
二要「緊」即及時,有時課上出現的一些情況,隨著時間的延長而淡忘。所以最好是在授完課後趁熱打鐵,及時記下教學過程中的靈感,如果時過境遷,在追補記憶,效果就相差甚遠。因為靈感只是一瞬間,情消意散,靈感就不「靈」了。
三要「重」即重點突出。寫教學後記,要在課時計劃的指導下進行,在課前備課時要按預先打算進行,在教學上要搞點什麼研究探索,事先有個考慮,這樣在教學時就會注意,留神在寫教學後記時才能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對於那些嘗試和探索的實驗項目,應重點記錄,使其成為再實踐的第一手材料。如勞技課中的試驗教材《室內花卉栽培技術》中的「蟹爪蘭的嫁接繁殖」教師通過錄像先介紹嫁接方法,然後讓學生實踐,並讓學生總結嫁接步驟,這一教法是成功的,並收到了一定的教學效果,那麼就可以記錄下來,並總結這一教法的長處與不足,以便改進。對於日積月累的大量「教學後記」材料,要進行歸納總結、概括,從中吸取經驗教訓,以便摸索教學規律,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四要「全」即全面。寫教學後記,要把內容記錄完整。大致包括五個方面內容:
(1)對教材的理解。教師只有認真鑽研教材,吃透教材,才能整體把握教材。寫教學後記時,要檢查教學目標是否達標、教學任務是否完成、重點是否突出、難點是否突破、教材中的思想內涵的挖掘是否深透、教學時間安排、板書設計是否合理、自己的素質有無欠缺、教學的實際效果與備課的設想有無差距等等原因分析。
(2)教法的選擇與運用。教學方法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手段,教學手段選用是否合理、科學,是否有啟發性、趣味性、是否符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在組織教學上是否寬嚴適度(如教師對偶發事件的處理方法、學生的不同意見等),集中指導與個別指導的時機處理是否得當等等。
(3)學生的反饋和建議。要寫好教學後記,也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有滿足了學生的需求,才能有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應傾聽學生的反映和建議,搞好調查研究, 摸索學生的思想,不斷探索該時代的學生心理特徵。
(4)學習有關的業務材料,以豐富自己頭腦,提高理論水平。
(5)寫點滴體會。通過教學後記的編寫,把零散的經驗教訓積累起來,便能形成寶貴的經驗。
正如朱熹所說:「夫子教人零零星星,說來說去,合來合去,合成一個大事物。」這句話是說:孔子平時教弟子之言,似乎非常細碎,各不相干,但積久之後,就會感到這些零星的東西交織編串起來,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從而學會歸納總結。我們在教學之後,編寫教學後記,每一節課的教學後記都是零散的體會和經驗教訓,久而久之,這些點滴的經驗教訓和體會,便成為一個完整的體系——教學規律,這對我們教育工作者乃至所有善於總結經驗的人,都是提高自身素質的有效途徑和不可缺少的環節。
㈡ 課時教學設計方案的編寫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
課堂教學設計是教師教學環節的關鍵一環,要真正把新課程的教學理念轉化為實踐。本人認為首先得從每一節課的教學設計做起。教學設計直接體現教師的教學理念和這種理念轉化為具體教學實踐的能力。可以說課堂教學設計的成功與否直接決定了這堂課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新課程的理念是否付諸實施。本人認為教學設計應特別注意的以下的幾個問題:
一、要明確教學設計與備課的關系
教學設計屬於廣義的備課范疇,但它與傳統的備課又有所不同。傳統的備課中多數教師依照教材和教參確立教學目標和任務,憑借個人經驗選擇教法,實施教學,整個過程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而當代的教學設計則是以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為依據,對教學過程中的各種因素進行分析,以期達成教學目標的系統化的設計。我們過去所寫的教案只是教學設計的表現形式之一,並且是不全面的。與傳統的備課相比,教學設計更注意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更強調教學情境的策劃和教學手段的運用,更具有靈活性和創造性。
二、以現代教學理論為指導
教學設計要以一定的理論為指導,指導教學設計的理論很多,有關教學一般有三個心理學派:認知主義學派、人本主義學派、行為主義學派。新課程改革的理論是建構主義,建構主義是認知心理學派中的一個分支。我們要特別注意學習這一理論來指導我們的教學設計。教學不能無視學習者的已有知識經驗,簡單強硬地從外部對學習者實施知識的「填灌」,而是應當把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習者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新的知識經驗。所以新課程的教學設計應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構建知識。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目的觀。系統化的方法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把可資利用的教學資源如教材、學生、教師、教具等要素當作一個有機的整體來考慮,以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當然,每一種教學設計理論都有其優缺點,老師可借鑒各種理論的優點,或者交替使用,使教學方式多樣化。
三、教學設計要富於創新性。
歷史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敢於創新,大膽設計。教師要根據新課改的理論和教學設計理論,對不同的課型進行設計,要勇於打破傳統課堂教學的的模式,不斷探索。首先,歷史教師要根據不同的課型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其次,歷史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注意學科內和學科間的綜合。在學科內要注意橫向和縱向的聯系,即在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民族史、外交史及前後知識間廣泛聯系。例如:在設計《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一課時,正確處理歷史課與文化課的矛盾與交織;中國文化與外來文化的矛盾與交織;歷史人物與歷史環境的矛盾與交織這三方面的關系,就會使教學既有新授課的特點,又有文化史部分教學共性特點。⑷另外,教師在教學設計時還要注意學科間的綜合,如將歷史和語文、地理、政治等學科綜合。此外,歷史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注意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⑸運用多媒體輔助歷史教學,可以增強歷史的生動性和直觀性,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多方面的能力,教師在進行設計時要充分考慮這一點,根據現有條件合理設計。
四、教學設計要有可操作性。
教學設計最終要在課堂教學中加以落實,歷史教師在教學設計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各種情況。首先教學目標要明確具體,不要定的過高,過空。教師要仔細研究《歷史課程標准》和學生所學教材,在此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實際進行設計。以前的教學大綱只是籠統地要求學生應該掌握什麼,認識什麼,行為主體是教師,缺乏層次性和系統性,可操作性不強。新的課程標准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用「知道、了解、理解、說明、分析、比較等描述性的語言分層次地對教學提出了較為明確的目的和要求,目標的行為主體是學生。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定教學目標時不能再簡單地陳述教師該做什麼,而應陳述學生學習的結果,這些結果包括語言信息、智慧技能、情感態度等。教師要在學生學習開始時向學生出示目標,並用這些目標指引學生學習。其次,教學實施的設計要充分考慮師生的實際情況。教師在選擇主要教學行為是,應該根據自己的特點,盡可能發揮自身的優勢,彌補自己的不足。世界上不可能有「說話像演說家,寫字像書法家,上課像表演家」那樣的教師,每位教師要按自身的優勢來選擇合適的教學行為,設計自己的個性化教學,創造獨特的教學風格。⑹教師在教學設計時還要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對不同年齡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方法,對初中生可多用講解、談話、探究、體驗等方法,高中則可多用討論、研究、發現等方法。比如,同樣學習西安事變,初高中的側重點就應有所不同。此外,教師在教學設計時還要考慮到班級的人數,時間的安排等因素。由於歷史學科內容的多樣性,復雜性,教師在設計教法、組織教學時一定要注意詳略得當,統籌規劃,真正將教學設計落到實處。
五、及時反思調整,做好二度設計
歷史新課程下的教學如何實施,要在實踐中不斷的摸索。高中歷史教師往往一人教數個班級,因此同一個教學設計在短期內反復實施,這為我們及時反思調整創造條件,教師要對照新課程的理念,在實踐中不斷地和調整,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這對教師的專業成長十分有利。下面以人民版高中歷史必修1專題二《太平天國運動》一課為例,談談本人的調整過程。
在建構
「三維」目標後,本人按問題探究法,設計了如下的教學程序:(一)從金田起義到定都天京。要求學生閱讀本子目,解決以下問題:歷史上農民起義的一般原因是什麼?結合P
45學習思考說明太平天國運動原因同以往相比有何不同?拜上帝教有什麼特點?列出太平天國運動前期的主要史實。(二)《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要求學生閱讀本子目,解決以下問題:《天朝田畝制度》的內容是什麼?如何評價?《資政新篇》的內容是什麼?如何評價?比較兩者的主要異同。三)從天京事變到天京陷落。要求學生閱讀本子目,解決以下問題:列出太平天國運動後期的主要史實。太平天國運動的意義是什麼?舉例說明。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是什麼?舉例說明。(四)問題探究:自我測評2「農民可能充當一種極端保守的角色,也可能充當一種具有高度革命性的角色」試結合有關史實評析這一觀點。
上完兩個班級後,雖然在教學中能夠按部就班地進行,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也能夠積極參與,這些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也基本解決,但總覺缺少什麼似的,課上起來很凝重。最重要地是缺少給學生情感體驗,不是很好地貫徹新課程的理念。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本人認為關鍵還是未能創設適宜的學習環境,未能喚醒學生全身的投入。若有相關視頻材料效果定會更好,但一時找不到,怎麼辦呢?下面的兩個班級要不要再這樣上?經過一番的思考,本人決定及時地調整,在教學上進行二度設計。課前把學生分成四個學習小組,要求各學習小組查找相關的資料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1)第一小組解決太平天國運動的原因部分:假定你們就是參加太平天國運動的一位農民,請你們以《我為什麼參加太平天國——一個農民的自述》為題寫出一段獨白。要求同學們發揮想像力,文章能夠較好地反映這次運動的主要原因。(2)第二小組解決太平天國運動的主要過程:同樣假定你們就是參加太平天國運動全過程的一位農民,以《我親歷太平天國運動》要求學生運用合理的想像寫出運動的主要過程,文中應該包括過程中重大的標志性事件。(3)第三小組解決太平天國運動的綱領(教材中的第二子目),要求小組成員研讀《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的主要內容,挑選兩位同學扮演洪秀全和洪仁玕開一次新聞發布會,回答全班同學提出的有關《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的問題。(4)第四小組解決太平天國運動評價部分。以《我看太平天國運動》為題,要求學生從太平天國運動的一個史實出發分析太平天國運動的意義和失敗原因,從而得出農民階級的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和局限性。在上課過程中,首先要求學生用5-10分鍾進行交流整合,然後各組要求推選代表到講台上進行表演或匯報本組的成果,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進行引導,並及時地給與恰當的評價。
二度設計中各組的問題並不難,學生只要有去准備就能不同程度的解決問題。所以上氣氛既輕松又活躍,教學效果明顯較前一種方案好多了。這樣的調整至少有以下的幾點好處:(1)學生真正成為高深的主人,學生的積極性充分地被調動起來。(2)每一個學生對該組的問題必須進行較全面、深入的思考,並應考慮如何表達(3)小組合作、交流,學生學會傾聽、表達、說服、接納。同時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精神,(4)「三維」目標較好地體現和滲透在學習的過程中。可見,同一教師,同樣的教學資源,不同的設計方案,產生的教學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
㈢ 早教老師一日工作流程
一、晨間接待
熱情接待家長及幼兒,教育幼兒使用禮貌用語,指導幼兒將衣物放整齊。有重點地向家長了解幼兒情況,對幼兒健康、情緒等進行觀察,做到心中有數,做好個別幼兒工作。組織並帶領幼兒參加勞動,指導值日生工作。
提供讓幼兒動手動腦的活動材料,指導幼兒的活動。
執行兒童保健晨檢制度「一摸、二看、三問、四查」。
一摸:幼兒有無發熱。
二看:幼兒精神狀態、面部外傷及其他疾病(詢問並記錄)、眼瞼有無充血紅腫、雙手手心手背是否有皰、手電筒看咽部、口腔上顎、嘴唇內壁有無皰疹。如出現傳染病症狀立即隔離,通知家長,報告相關人員和部門,去醫院對症治療。
三問:對病後返園幼兒的家長詢問病後身體狀況,了解治療經過以及注意事項。對不同幼兒各種症狀進行詢問記錄。
四查:查看幼兒手中有無危險物品。對傳染病癒後返園的幼兒,查看病歷了解治療經過,計算隔離日期解除隔離。
做好晨檢記錄,對有症狀的幼兒做好全日觀察,做到心中有數。
5.認真檢查「家長帶葯登記表」。(姓名、葯名、數量、用法)
二、早餐,晨間鍛煉、早操
組織幼兒做好鍛煉前的准備,激發幼兒參加鍛煉的興趣。根據本班幼兒發展情況有計劃地組織體育活動。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徵和個別差異,掌握活動密度和強度。根據氣候條件及幼兒活動狀況,提醒幼兒增減衣服,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了解幼兒運用器具進行鍛煉的情況,及時增減變換器具。督促幼兒收拾器具,做好操前准備。組織幼兒愉快地參加早操活動,認真做好示範,服裝符合帶操要求。
調動幼兒多種感官,激發幼兒參加活動的興趣。根據活動的需要,選擇適當的活動形式及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大自然中環境資源進行教育。教學內容心中有數,教學具提前准備。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能體現對個別幼兒的教育與指導。讓幼兒在輕松愉快地氛圍里豐富經驗提高能力,發揮幼兒的「三性」。重視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常規。
三、創造性游戲
保證幼兒的游戲時間。能和幼兒共同創設適
注意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主動參與活動,及時了解幼兒活動、材料使用、交往情況,引導幼兒解決活動中出現的問題。根據幼兒活動情況,調整活動材料。開展游戲講評,給幼兒講評的機會,注重幼兒情感、興趣、能力、社會性的培養。
餐前半小時不組織劇烈活動。組織幼兒開展桌面游戲。
四、午餐
指導幼兒正確使用餐具和收拾碗筷,養成飯後漱口、擦嘴的習慣。根據幼兒飯量,隨時添飯、添菜,不催食。照顧好體弱兒和進餐慢的幼兒,讓他們吃飽吃好,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
餐後組織10 — 15 分鍾的戶外散步活動,提醒幼兒午睡前入廁。
五、午睡
指導幼兒正確有序地脫衣服,折疊整齊後放在指定位置,注意幼兒午睡情況,發現異常及時處理、及時匯報。在幼兒午睡期間不離開寢室。為幼兒創造一個安靜的午睡環境。
六、起床
查幼兒衣褲、鞋襪,保證幼兒服裝整齊、舒適,頭發整齊。根據天氣變化和幼兒身體狀況,為幼兒增減衣服。戶外活動按時組織幼兒參加戶外體育活動,保證幼兒活動的時間、空間。有計劃地組織戶外活動。
七、區域活動
保證幼兒的活動時間。注意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讓幼兒自主選擇活動。活動內容豐富,不少於三個認知區。根據幼兒活動情況,調整活動材料,材料豐富,層次性強,便於幼兒操作。
主動參與活動,及時了解幼兒活動、材料使用情況,引導幼兒解決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加強個別指導。
八、晚餐,離園
晚飯後能有序地做事情,獨立收拾玩具及自己的物品。
有禮貌地同老師、小朋友告別。
帶好回家用品,愉快離園回家。
㈣ 如何使用信息技術進行集體備課
集體備課是在個人備課的基礎上,同年級同學科老師坐下來,對某一教學內容進行討論研究,從多角度、多方面去想學生之所想,疑學生之所疑,共同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困惑的一種校本教研活動。
集體備課的好處:
①有利於充分發揮集體智慧,做到知識共享;
②有利於准確把握教學的重難點,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
③有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
④有利於省時、省力,提高工作效率;
⑤有利於資料共享,提高教學質量;
⑥有利於增進老師之間的相互了解,培植一種交流、合作、研究的學術氣氛;
⑦有利於開發學校現有的教育資源,推廣學校優秀老師的教學經驗,縮短年輕老師的成長周期,節減學校培訓經費。
二、如何開展集體備課:
(一)確定集體備課的組織形式及參加人員
(二)集體備課的實施原則——四定、七備、六統一
1、「四定」: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
2、「七備」:備思想、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備學法、備教學手段、備教學過程。
3、「六統一」: 統一進度;統一目標;統一重難點;統一每一節課授課的共性內容;統一作業(課堂練習題和課後作業題,作業難度分三個層次);統一單元檢測試題。
(三):集體備課的操作程序和基本流程
基本程序:個人初備,集體研討,修正教案,課後交流、反思。
基本流程:
確立課題 —— 組內討論 —— 確定主備(講)人(形成初案)—— 集體研討(形成共案 —— 個性化設計(形成個案)—— 教學實踐(跟蹤) —— 課後交流、反思 —— 二次—— 資料保存
(四)、個人初備:
基本要求 :腦中有綱(標)、腹中有書 、目中有人、心中有法 、胸中有案 。
具體要求:
1、備思想:
2、備教材:
「八點備課法」——重點、難點、弱點、疑點、考點、易錯點、易混點和盲點。
(1)依據「全冊備課—單元備課—課時備課」的思路,准確備出單元、章節的重、難點以及解決重點的方法,突破難點的手段。
(2)、深入研究教材,創新教學手段。
(3)、備出教參上沒有的東西,變成自己的財富(來於教參,又高於教參)。
(4)、備出章節之間知識的過渡、銜接、拓展和深化。
(5)、備問題的預設及設計意圖
3、備學生:
充分了解學情,備出不同層次及不同要求。
以學生為本,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以學生為出發點,備出切合學生發展需要的教案。
4、備教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5、備學法:
預習法、指導法、設疑法等,對學生要進行學法指導。
6、備教學手段:
要詳細列出教學手段,包括課前准備,課後鞏固等。
7、備教學過程:
(1)引入 (2)教學環節 (3)問題的預設與生成的處理預案(4)、總結 (5)、板書設計 (6)、練習設計(課堂和課後)
(五)、集體研討
在集體研討活動中,主備教師要提供給本組教師統一的教案,然後由主備教師(中心發言人)說課。說課要涵蓋教學設計的每一個環節,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說教學內容: 包括教材內容,教學目標,教材處理。
2、說學生:
①分析學生知識能力水平,說學生在本章、本節、本課的知識積淀。學習本節課可能出現的知識障礙等困難及解決的對策。
②分析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及根據其特點所採取的教學對策。
③說教案的可適性。
3、說教法:
說本課選擇何種教學方法及其教育理論依據。具體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①要說出本節課所採用的最基本或最主要的教法及其所依據的教學原理或原則。
②要說出本節課所選擇的一組教學方法、手段,對它們的優化組合及其依據。無論以哪種教法為主,都是結合學校的設備條件以及教師本人的特長和學生實際而定的。要注意實效,不要生搬硬套某一種教學方法,要注意多種方法的有機結合,提倡教學方法的百花齊放。
③要說明教師的教法與學生應採用的學法之間的聯系。
④要重點說說如何突出重點、化解難點的方法。
4、說學法
說本課擬教給學生什麼學習方法,培養哪些學習能力。具體要說清:
①針對本節教材特點及教學目標,學生宜採用怎樣的學習方法來學習它,這種學法的特點怎樣?如何在課堂上操作?
②在本節課中,教師要做怎樣的學法指導?怎樣使學生在學會過程中達到會學?怎樣在教學過程中恰到好處地融進學法指導?
③學法指導包括課前、課中、課後等。
5、說教學手段 :
教學手段要有多樣性、可選擇性,要符合學校和學生實際,要有具體要求,如課前准備、學生資料收集等。
6、說教學過程 :
說教學過程是說課的重點部分,要求做到:
①、說教學全程的總體結構設計,包括預習、教學、訓練、復習的安排。
②、說教學環節的安排,包括如何引入新課、如何進行新課學習、如何鞏固新課成效,以及如何過渡銜接。
③、說教學重點、難點的教法設計。
④、說板書的設計,包括板書的內容,在教學中的展開程序,板書與教學的關系。板書設計要有針對性、概括性、科學性、藝術性和實效性。
⑤、說作業設計:a、說每一個作業(練習)題設計的意圖和目的。b、說學生在「作業」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力爭在課堂教學中先期解決(預見性)。c、說不同層次的作業及對不同學生的不同要求。d、在下次集體備課或教研會上,說反饋後的鞏固訓練。
⑥、說教學反饋,要對教學過程作出動態性預測,考慮到可能發生的變化及其調整對策(預設與生成的處理)。
(六)、修正教案
在集體備課中,中心發言人說課,老師們共同探討、相互補充,使得教案內容更加充實、完善。但教案千萬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否則就沒有創新精神。
要做到:
1、每一位教師在集體備課中都應當積極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集思廣益。
2、每一位教師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要根據自己的教學風格、不同的教學對象,自己對教學理論、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理解,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各人可依據本班實際情況做適當調整,進行二次備課,使教案具有個性化特徵。
3、教案上要有圈點、修改、補充、拓展和教後反思等記錄。
(七)、.教學實踐(重點跟蹤)
經過備課組研討過的教案是否可行還有待於考證,因此,有必要進行跟蹤聽課進行檢驗,以便得到總結、提高,備課組成員之間要互相聽課、取長補短。
(八)、課後交流、反思
一個完整的備課過程應有五個階段:准備階段,分析階段,創造階段(編寫教案),提高階段(二次備課,調整和修改教案),總結、反思階段。課後交流,就是對備課的總結階段。備課組教師在集體備課情況下授課,要進行交流,對教學進行反思,肯定優點,指出不足,以揚長避短,促進今後教學的進一步開展。
(九)、資料保存
保存資料,供以後研究和參考。
三、集體備課應注意的問題。
(一)集體備課活動應遵循的七個原則:
1、合作性 2、實效性 3、研究性 4、創新性 5、統一性(辯證的統一 ) 6、超前性 7、完整性
(二)、集體備課時教師要樹立以下四個意識:
1、合作意識 2、整體意識 3、超前意識 4、反思意識
(三)、集體備課必須正確處理好 「三個關系」 :
1、正確處理好個人鑽研與集體討論的關系。
2、正確處理好備課與試講的關系。
3、正確處理好骨幹領路與培養新教師的關系。
(四)、集體備課要克服四種現象:
現象一:集體備課成了「大雜燴」。
現象二:集體備課成了「集體剽竊.」。
現象三:集體備課成了「一言堂」。
現象四:集體備課成了「木偶戲」,缺乏個性。
(五)、集體備課要避免流於形式:
(1)雖然定時定點,人也到位了,但各干各的事或東扯西拉聊一通,白白浪費時間。
(2)雖然有集體備課活動記錄,但無實質性內容。如只是知識點的羅列,提綱挈領,過於粗略,純粹應付學校檢查。
(3)雖然有一定的形式,但不夠深入,質量不高。如:一位教師主備、主講,其他老師不願意參與,個別老師留一手;一位教師備好後,不進行討論和研究,其他教師用,坐享其成……
(4)盡管研討比較充分,形成了一體化教案,但到了自己課上仍然用自己的一套
㈤ 如何發揮教研組長的作用
教研組長有何重要性?打個比方,空降兵需要地面部隊的接應,如果光有空降兵,沒有地面部隊接應,仗是打不贏的。同樣的,課改是自上而下的一場改革,但自下而上的接應很重要。而教研組長恰好是自下而上最基層的領導者,也是地面接應最直接的組織者,所以教研組長在課改中的作用非同小可,教研組長是基層的精英。
在實施校本教研的過程中,學校教研組長的角色地位越來越重要。因為教研組長是學校教研活動的組織者,教研組長還是教師業務成長的指導者。教研組長就好比是一隻「領頭羊」,她對整個教研組起著引領的作用。教研組長強了學校的教研組就強,教研組強了學校的教師就強,教師強了整個學校才能強!
作為教研組長,肩負著三大任務:第一、提高本組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促進本組每一個教師的專業發展;第二、提高本學科的教學質量;第三、積累本學科教學經驗,形成本學科教學特色。
一、學習反思促發展
1、提高自身素質。
作為教研組長,教材分析、教學設計、評課、命題、教育信息技術的應用,都是基本功,也是教研組長成為令人信服的重要砝碼。教研組長要有主人翁意識,要主動思考,敢想、敢做,不能只當執行者。
教學教研工作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學習和反思的工作,因此,作為一個學科領軍人物的教研組長,首先必須做學習型、反思型的教師。教研組長要向書本學習,廣泛地閱讀。除了本學科的專業書籍,教育名著、教學專著、教育教學報刊等等,都應該閱讀的對象。不僅如此,還要讀一些政治的、哲學的、經濟的、歷史的、文學的等與教育教學「無關」的書,以豐富自己的人文素養,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除了閱讀,向書本學習,還要向他人學習,向身邊的教師學習,向專家學習。即使是水平和能力比自己低的人,也有值得學習的地方,總結他人的失敗,其實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反思,是要在學習中反思,在實踐中反思,反思他人,反思自己。在反思中領悟,在反思中提高。只有教研組長首先成為學習型、反思型教師,才能更好的帶動全組教師的學習和反思,引領大家由「職業型」向「研究型」轉變。做好教研組長,自身必須要有一手「硬活」,這樣才有底氣。當你在教研活動中發表的意見對同仁們有啟發,你在同仁心目中的威信會慢慢建立。立身之本很重要,教研組長更要注重內功的修煉。
2、促進他人成長。
當好一名教研組長要具有三種意識:主人翁意識,協調意識,和爭優意識。教研組長樂做「後台支持」工作也很重要,經常幫助組內的老師成功,是凝聚組內老師的一貼良劑。教研組長可以在組內開展「師徒結對」。督促學習提高,「集體診斷」等方式,幫助新上崗教師盡快進入角色,盡早走向成熟,幫助少數「薄弱」教師盡快提高教學水平,以實現全組成員整體水平的提高。
二、教研活動抓實效
1、教學常規和教研計劃要適切。
結合《常州市中學學科教學建議》制定本校地理學科的教學常規,要求教師人手一冊,採用集中學習與分散學習相結合的方式,明確各項常規要求,使每位教師將教學常規清晰地記在腦中。同時,我們還引導教師對照常規要求,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情況,開展了「我與常規找差距」的教學反思活動,幫助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學生觀念、人才觀念,認識教師的角色和地位,認識認真執行常規在教學工作中的重要性,樹立常規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古人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一份好的計劃應該具有適切性。應該包括實事求是的現狀分析,明確的指導思想,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標,並配上相應的實施方法,以及可測的目標達成度。要把握好三個原則:一是找准問題,分析原因;找到「症結」 後,還要仔細的分析一下導致「症結」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即:怎麼啦?——問題所在,如:理論上的匱乏、認識上的偏差、行為上的脫節等。二是針對問題,目標清晰;找到了「症結」並進行了細致的診斷後,接下來就是對症下葯,計劃中的這一部分就是要清楚地呈現:做什麼?——目標定位,怎麼做?——措施途徑,這一部分可以說是計劃的核心部分,是體現計劃含金量的一個塊面。三是人人參與,體現過程。教研組長對教研組的活動要整體安排,做到有思路、有措施、有目標,充分發揮教研組長的靈魂作用。還要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激發她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全身心曾參與教學研討過程。
2、活動方式要多樣。
教研活動的內容要能夠滿足教師的需求,解決教師課堂內、教學上的實際問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這樣的教研活動才不會流於形式。
調查表明,教師還是機械灌輸多,啟發式教學少;著力於解題目應付考試,但是對知識的理解、對知識本質的把握尚成問題。再有,目前有些教學改革常常流於形式、流於做表面文章,一說合作學習,就是大家一起來討論,沒有具體的目的。還有,有的教師還沒有系統完整地學習過課程標准,對課標能有深刻理解的教師更是少之又少。教學行為跟不上時代要求,還是因為學習不夠。所以,我認為教研組工作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是學習,教研組應該成為學習型組織。在教研組學習的過程中,教研組長有核心引領作用,組長必須成為頭腦清醒的組織者,以身作則,善於學習。教研組的學習形式要多樣化:自習後研討、或由一位老師組織學習,然後大家結合自身進行討論。
教研組必須據聚焦課堂,「課堂因真實而精彩」。課堂是教學研究的主陣地,教研組工作的關鍵是研究教師怎樣教、學生怎樣學,最終歸宿是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聽課、評課是教研組主要的教研內容,教研組活動必須圍繞課堂進行。如:地理教研組進行每月一次的「磨課」活動。「磨課」一般在一周時間內完成。首先大家進行集體備課,然後由一位老師上課,大家進行評議,找出問題,把教學設計修改後再由同年級的另一位老師上課,大家再進行評議。還有一種上課模式就是「同題異構」,一般選擇教學重點或難點進行教學,由兩位老師同時用不同的方法上課,有的時候是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段,有的時候是教學設計上的不同,通過比較去尋找有效的教學方法。
三、集體備課要高效
實踐證明,教研不是一個人的事,個人的單打獨斗往往走不出課堂本身的局限,走不出個人經驗的狹隘空間。任何一種有效教研模式的開展,都要落實到教研組,依靠組內的精誠協作,做到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啟迪,才能開闊視野。集體備課是很重要的環節,是相互交流、相互吸取的過程。為了避免「你要資料,我會抄,你要檢查,我下載」 的消極應對情況。學校要把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相結合,努力創設一種寬松的備課環境,集體備課和個性化教學相結合。如:地理教研組的集體備課的程序是:個人初備——說課——集體備課——個人復備。集體備課每周一次,要定計劃、定時間、定地點、有主講人、有記錄,學校領導和教研組長不定期檢查集體備課的情況。備課主要是備重、難點的突破方法,備教學案的編制,要求同一年級統一進度、統一學案,集體備課之後還要求老師根據各班級的情況進行適當調整,真正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
四、教育科研促成長
「教科研興校、教科研興教、教科研興學」。如果只當一名教書匠,用因循守舊的眼光看問題,教師工作真是又苦又累。為什麼同樣是教書,斯霞、於漪、錢夢龍、歐陽代娜等許多優秀教師卻感覺幸福、快樂,充滿了新奇感,工作充滿了創造性?重要原因之一在於他們不是教書匠,而是教育科研工作者,是教育藝術家,他們總是從科學研究的角度看待教育教學工作。科研能使教師發現一個新的更豐富的自我;科研能提高教學效率;科研能讓老師收獲科研成果。
教研組活動,必須以課題為抓手,深入探究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地理組有自己的市級課題「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環境素養的研究」,並結合學校的總課題,進行「學案教學」、「問題串設計」、「學生學習方法指導」、「學生解題方法的指導」等子課題的研究,通過課題研究課的探討,課堂教學效率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和科研能力也不斷提高。
五、學科特色創品牌
教研組建設要創出品牌,在很多教研組中脫穎而出,必須搞出學科特色。如地理教研組結合地理學科的優勢,把環境教育作為教研組的特色,通過努力,「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環境素養的研究」被立項為市級課題。全組老師把課堂作為滲透環境教育的主陣地,有意識地在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同時利用校本課程和研究性學習,提升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環保技能;利用課外興趣小組活動來增長學生的環保意識,激發學生的環保熱情,為學校創建綠色學校做出了貢獻。地理教研組之所以能被評為「全國先進集體」、「市先進教研組」,環境教育特色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六、資源共享建網頁
教研組網頁是教研組的"名片",每一個教研組都有自己的特色,在這個高度信息化的社會,不僅能讓當地人了解你們教研組,更可讓世界了解你們。在網頁上可以設置以下欄目:成員風采、計劃總結、活動安排、教學常規、優秀教案、精美課件、獲獎論文等。把教研組網頁建設成最佳的教學資源庫,大家可以把各年級備課組的教案、學案、課件、試卷、教學反思、理論學習資料、上課素材等分門別類上傳到網上,大家在備課時可以互相借鑒,並不斷修改補充。眾人拾柴火焰高,在長期的積累和完善下,可以建成一個內容齊全、質量上乘、數量可觀的教學資源庫,這可大大節省備課時間,教研活動也可不受時間和地點的約束。大家的工作效率提高了,教學質量也一定會更上一層樓。
七、困惑
1、大部分老師參與教研活動的熱情不高,教研活動的實效性有待提高。
2、集體備課流於形式,要發揮備課組長的組織和指導作用,真正做到集思廣益。
3、有些老師對教研組長布置的任務不能很好地完成。
八、建議
1、加強對教研組長的培訓,提高教研組長的業務水平。
2、給教研活動室配備投影儀,使活動形式多樣化。
3、發揮領導的指導和監督作用,深入教研組,加強對教研活動、集體備課活動的檢查和考核,提高教研活動的實效。
4、現在的激勵機制更多關注的是優秀教師,所以有能力的教師更多考慮怎麼做一個優秀教師,很少有考慮怎麼做好一個教研組長。所以該有更多的部門、更多的機制要考慮怎麼支持、鼓勵一些做的較好的教研組和教研組長。
5、走出去,請進來。邀請專家、教研員或者兄弟學校的同行共同切磋。或者走出去,開闊視野。
做好教研組長也不難,上好課——影響力;團結同事——向心力;主持活動——領導力;科研興教——推動力;身體力行——感召力。
㈥ 實習生班主任工作實習計劃要怎麼寫啊
畢業實習包括實習前准備(見習)、課堂教學工作、班主任工作和教育調查等內容,每個實習生都必須完成這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見習工作
1.了解實習學校的基本情況
實習前准備期間實習生要聽取實習學校組織的報告,主動向實習學校了解學校的各種情況,了解實習學校和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基本情況。
2.觀摩教學工作
實習生要主動觀摩學校指導教師的示範課,觀摩原任教師或者有豐富經驗的教師的示範課不少於10節。聽原任教師講課,並參與輔導學生,了解學生學習情況。
3.觀摩和熟悉班主任工作
觀摩原班主任或其他班主任如何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如何組織和開展班級活動等。觀摩前要認真研究有關活動的目的、任務和採取的方式方法,觀摩後進行深入分析討論,吸取經驗。
二、課堂教學工作實習
課堂教學實習是畢業實習的中心環節,目的在於使實習生初步掌握教學各個環節的基本要求。每個實習生要擔任一定數量的課堂教學任務,切實做好各個教學環節的工作,保證教學質量。
每個實習生要實踐教師教學的各個環節(備課、授課、批改作業、輔導、考核等),編寫教學文件,探索或參與教學改革,參加聽課、評課等教研活動。每個實習生應至少完成6個聽課記錄(觀摩實習學校教師的教學記錄),至少完成6個教案,授課時數一般不少於10節。正式上課前,實習生須先預講,並請指導教師指導;預講達不到指導教師要求的,不能正式上課。
(一)備課:
1.實習生應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認真鑽研教材,虛心學習,認真把課備好。
2.實習生備課一般步驟:
(1)要認真鑽研教學大綱和教材,掌握教材的精神實質,做好寫教案的准備。
(2)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學生的實際,確定教學目的,明確重點、難點、時間分配和作業布置。
(3)寫出教案初稿。教案應寫明上課日期、班級、課題、基本內容、教學目的、教學環節、教學方法、教具(包括使用電化教學手段)。教案書寫要清楚整潔,送指導教師閱批。
(4)寫好教案初稿之後,進行檢查性預講(次數視預講的效果而定)。預講要請指導教師指導。
(5)根據預講情況和評定意見,對教案初稿進行修改,修改後要送指導教師審查批准方能正式上課。凡預講不合格,經指導教師盡力幫助仍不能達到預講要求的,不能進行正式上課。
(二)上課:
1.實習生要認真組織課堂教學,根據教案進行講解,注意運用啟發式教學和鞏固性原則,要將教案中的知識點、知識面傳授給學生,使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課堂提問要給學生回答問題的思考時間,對學生回答評價要中肯,指明正誤及努力方向。
2.上課時要用普通話,注意語言的簡潔、生動、明確、易懂,減少語病。上課時要注意儀表,態度要從容、大方、鎮靜,可以運用恰當姿勢和手勢幫助說話。板書要清楚,布局要適當。要積極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演示教具和實驗操作要准確、規范,要注意實驗的安全。
(三) 評課:
實習生授課後,要主動請教原 任 老師,聽取他的意見,總結經驗,自我反思,並撰寫教學反思記錄,以便下一步更好地進行教學。
(四)批改學生習作和輔導學生學習:
1.批改作業要認真,認真研究作業的答案。特別是對比較復雜的疑難問題,要反復研究,作出參考答案,送指導教師審批,然後才著手批改作業。
2.作業批改時,應慎重檢查,防止錯漏。對作業的批語尤應慎重。必要時,可先將批語草稿送指導教師審閱,同意才寫到學生作業本上,批語的字跡要端正清楚。
3.作業批改時要登記好作業中的優缺點,以利於對作業進行講評。
4.實習生要多到學生中去了解學習上存在的問題,根據實際情況分別進行輔導。如用集體輔導的方式糾正普遍性的錯誤,解答共同性的疑難問題;用個別輔導的方式,當面批改作業,解答疑難問題,耐心幫助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克服困難,獲得進步。積極引導學生參加有益的科技活動或其他課外活動,介紹課外輔助性讀物。
(五)科研活動:
1.實習期間,實習生要積極開展教學改革,努力探索、實踐新課標,改革課堂結構,改進教學方法;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努力搞好公開課或研討課。
2.實習生在實習期間一定要參加實習學校的教學研究活動和業務學習。
三、 班主任工作實習
班主任工作實習的目的在於使實習生初步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內容、特點和方法,學會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道德品質、抵制錯誤思想的教育,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努力做到全面發展。班主任工作實習要在原班主任指導下做好各項工作。
(一)班主任工作實習內容
1.每個實習生應遵照實習學校的作息時間履行職責。根據原班主任工作計劃和班級的具體情況,做好班主任的日常工作。
2.班級常規管理。實習生要協助原班主任針對班集體的具體情況,進行集體教育,每個實習生至少獨立組織班活動2次以上。
3.個別生的教育。每個實習生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思想動態、行為習慣等(必要時進行家訪),進行教育和引導。
(二)班主任工作實習的一般步驟:
1.認真向原班主任學習,明確班主任工作的具體內容、目的要求。
2.認識本班全體學生,從各方面了解班內基本情況,了解學生幹部的工作能力,並通過參加班級的活動、個別談心,逐步了解班內學生。
3.根據班內情況和學校的要求,確定要解決的問題,草擬班主任實習工作計劃,送原班主任批准執行。
4.實習生應寫出實習班主任工作小結,班主任工作實習總結應包括班主任實習計劃的執行情況,正確估計工作效果和優缺點,總結時應請班主任提出意見,並請指導教師形成書面意見。
(三)班主任工作實習應注意事項:
1.每個實習生都應記錄了解到的學生情況和班內的工作情況,以便進行系統的分析研究和針對性地開展工作,並為總結班主任工作經驗積累材料。
2.為做好學生的個別教育工作,避免誤會,實習生須在原任班主任的指導下完成。
3.實習生上班會課時要先做好充分准備,了解分析班內情況,針對班內突出的問題,確定目的要求內容,堅持正面教育的原則,注意啟發和引導。要設計好主題班會,並報原班主任批准。
4.批准學生請假和批評學生,必須先請示原班主任。
5.在實習期間,要認真抓好實習班級的正常秩序和安全防範工作,避免發生突發異常事故。
四、 教育調查報告
每個實習生在實習過程中,應就所了解的情況,就某一個關於教育教學方面的問題(通過采訪不同的人,徵求不同的意見和看法)進行實際調查。並且對調查的結果進行總結和分析,找出問題的原因和解決方法,寫出教育調查報告。調查報告要求認真,而且須實習生獨立完成。實習結束後,提交一篇3000字以上的教育調查報告。
㈦ 如何開展有效的集體備課
俗話說:一支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院。只有搞好集體備課才能整體提高教學質量。
一、集體備課的好處
①有利於充分發揮集體智慧,做到知識共享;
②有利於准確把握教學的重難點,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
③有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
④有利於省時、省力,提高工作效率;
⑤有利於資料共享,提高教學質量;
⑥有利於增進老師之間的相互了解,培植一種交流、合作、研究的學術氣氛;
⑦有利於開發學校現有的教育資源,推廣學校優秀老師的教學經驗,縮短年輕老師的成長周期,節減學校培訓經費。
二、如何開展集體備課
(一)確定集體備課的組織形式及參加人員
(二)集體備課的實施原則——四定、七備、六統一
1.「四定」: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
2.「七備」:備思想、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備學法、備教學手段、備教學過程。
3.「六統一」:統一進度;統一目標;統一重難點;統一每一節課授課的共性內容;統一作業(課堂練習題和課後作業題,作業難度分三個層次);統一單元檢測試題。
(三)集體備課的操作程序和基本流程:
基本程序:個人初備,集體研討,修正教案,課後交流、反思。
基本流程:
確立課題——組內討論——確定主備(講)人(形成初案)——集體研討(形成共案——個性化設計(形成個案)——教學實踐(跟蹤)——課後交流、反思——二次——資料保存
(四)個人初備:
基本要求:腦中有綱(標)腹中有書、目中有人、心中有法、胸中有案。
具體要求:1.備思想:2.備教材:「八點備課法」——重點、難點、弱點、疑點、考點、易錯點、易混點和盲點。
(1)依據「全冊備課—單元備課—課時備課」的思路,准確備出單元、章節的重、難點以及解決重點的方法,突破難點的手段。
(2)深入研究教材,創新教學手段。
(3)備出教參上沒有的東西,變成自己的財富(來於教參,又高於教參)。
(4)備出章節之間知識的過渡、銜接、拓展和深化。
(5)備問題的預設及設計意圖
3.備學生:
充分了解學情,備出不同層次及不同要求。
以學生為本,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以學生為出發點,備出切合學生發展需要的教案。
4.備教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5.備學法:預習法、指導法、設疑法等,對學生要進行學法指導。
6.備教學手段:要詳細列出教學手段,包括課前准備,課後鞏固等。
7.備教學過程:
(1)引入(2)教學環節(3)問題的預設與生成的處理預案
(4)總結(5)板書設計(6)練習設計(課堂和課後)
(五)集體研討
在集體研討活動中,主備教師要提供給本組教師統一的教案,然後由主備教師(中心發言人)說課。說課要涵蓋教學設計的每一個環節,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說教學內容:包括教材內容,教學目標,教材處理。
2.說學生:
①分析學生知識能力水平,說學生在本章、本節、本課的知識積淀。學習本節課可能出現的知識障礙等困難及解決的對策。
②分析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及根據其特點所採取的教學對策。
③說教案的可適性。
3.說教法:
說本課選擇何種教學方法及其教育理論依據。具體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①要說出本節課所採用的最基本或最主要的教法及其所依據的教學原理或原則。
②要說出本節課所選擇的一組教學方法、手段,對它們的優化組合及其依據。無論以哪種教法為主,都是結合學校的設備條件以及教師本人的特長和學生實際而定的。要注意實效,不要生搬硬套某一種教學方法,要注意多種方法的有機結合,提倡教學方法的百花齊放。
③要說明教師的教法與學生應採用的學法之間的聯系。
④要重點說說如何突出重點、化解難點的方法。
4.說學法:
說本課擬教給學生什麼學習方法,培養哪些學習能力。具體要說清:
①針對本節教材特點及教學目標,學生宜採用怎樣的學習方法來學習它,這種學法的特點怎樣?如何在課堂上操作?
②在本節課中,教師要做怎樣的學法指導?怎樣使學生在學會過程中達到會學?怎樣在教學過程中恰到好處地融進學法指導?
③學法指導包括課前、課中、課後等。
5.說教學手段:
教學手段要有多樣性、可選擇性,要符合學校和學生實際,要有具體要求,如課前准備、學生資料收集等。
6.說教學過程:
說教學過程是說課的重點部分,要求做到:
①說教學全程的總體結構設計,包括預習、教學、訓練、復習的安排。
②說教學環節的安排,包括如何引入新課、如何進行新課學習、如何鞏固新課成效,以及如何過渡銜接。
③說教學重點、難點的教法設計。
④說板書的設計,包括板書的內容,在教學中的展開程序,板書與教學的關系。板書設計要有針對性、概括性、科學性、藝術性和實效性。
⑤說作業設計:A、說每一個作業(練習)題設計的意圖和目的。B、說學生在「作業」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力爭在課堂教學中先期解決(預見性)。C、說不同層次的作業及對不同學生的不同要求。D、在下次集體備課或教研會上,說反饋後的鞏固訓練。
⑥說教學反饋,要對教學過程作出動態性預測,考慮到可能發生的變化及其調整對策(預設與生成的處理)。
(六)修正教案
在集體備課中,中心發言人說課,老師們共同探討、相互補充,使得教案內容更加充實、完善。但教案千萬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否則就沒有創新精神。
要做到:1.每一位教師在集體備課中都應當積極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集思廣益。
2.每一位教師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要根據自己的教學風格、不同的教學對象,自己對教學理論、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理解,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各人可依據本班實際情況做適當調整,進行二次備課,使教案具有個性化特徵。
3.教案上要有圈點、修改、補充、拓展和教後反思等記錄。
(七)教學實踐(重點跟蹤)
經過備課組研討過的教案是否可行還有待於考證,因此,有必要進行跟蹤聽課進行檢驗,以便得到總結、提高,備課組成員之間要互相聽課、取長補短。
(八)課後交流、反思
一個完整的備課過程應有五個階段:准備階段,分析階段,創造階段(編寫教案),提高階段(二次備課,調整和修改教案),總結、反思階段。課後交流,就是對備課的總結階段。備課組教師在集體備課情況下授課,要進行交流,對教學進行反思,肯定優點,指出不足,以揚長避短,促進今後教學的進一步開展。
(九)資料保存
保存資料,供以後研究和參考。
三、集體備課應注意的問題
(一)集體備課活動應遵循的七個原則:
1.合作性2.實效性3.研究性4.創新性
5.統一性(辯證的統一)6.超前性7.完整性
(二)集體備課時教師要樹立以下四個意識:
1.合作意識2.整體意識3.超前意識4.反思意識
(三)集體備課必須正確處理好「三個關系」:
1.正確處理好個人鑽研與集體討論的關系。
2.正確處理好備課與試講的關系。
3.正確處理好骨幹領路與培養新教師的關系。
(四)集體備課要克服四種現象:
現象一:集體備課成了「大雜燴」。
現象二:集體備課成了「集體剽竊.」。
現象三:集體備課成了「一言堂」。
現象四:集體備課成了「木偶戲」,缺乏個性。
(五)集體備課要避免流於形式:
(1)雖然定時定點,人也到位了,但各干各的事或東扯西拉聊一通,白白浪費時間。
(2)雖然有集體備課活動記錄,但無實質性內容。如只是知識點的羅列,提綱挈領,過於粗略,純粹應付學校檢查。
(3)雖然有一定的形式,但不夠深入,質量不高。如:一位教師主備、主講,其他老師不願意參與,個別老師留一手;一位教師備好後,不進行討論和研究,其他教師用,坐享其成……
(4)盡管研討比較充分,形成了一體化教案,但到了自己課上仍然用自己的一套。
希望老師們能在集體備課中不斷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