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語文助學八年級大道之行也答案

語文助學八年級大道之行也答案

發布時間:2021-01-17 17:59:06

『壹』 八年級上語文作業本第24課《大道之行也》閱讀理解(二)答案

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貸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閱讀提示】大同社會是中國古代人人嚮往的理想社會。閱讀時,我們要把誦讀放在第一位,這樣才能較好地領悟我們先人所追求的這個理想社會的基本特徵,並感知這段文字的美好。
【練習】
1、請談談你是怎樣理解「天下為公」的。

2、「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有哪些?

3、「大同」社會跟陶淵明描繪的世外桃源有沒有相似的地方?請舉例說明。

4、解釋下列加點字
① 選賢與能 ( ) ② 故人不獨親其親 ( )
③ 男有分 ( ) ④ 是故謀閉而不興 ( )
⑤ 是故謀閉而不興 ( ) ⑥ 力惡其不出於身也 ( )
5、翻譯下列句子
①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② 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挾太山以超北海,語①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②,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獨何與③?
(選自《孟子·齊桓晉文之事章》 )
註:①語(yù):告訴。 ② 王(wàng):統一天下。 ③ 與:語氣助詞,無義。
【閱讀提示】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發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上述短文中,孟子認為,國君只有使人民生活有保障,才能得到人民的擁護,才能稱霸天下。當然,這一觀點帶有明顯的階級、時代的局限性。孟子善於運用比喻說理的寫法,需要我們好好體會。
【練習】
6、請摘出與「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一語意思相同的一句。

7、孟子擅長以事作喻,來說明深刻的道理。文中運用什麼事例,說明了什麼道理?

8、與課文相比,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一主張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9、翻譯下列句子。
①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

②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於百姓者,獨何與?

參考答案
1、就是說,政權(或者包括社會財富)都屬於社會的全體成員,而不屬於任何個人。
2、有三條基本特徵: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愛;人人都能安居樂業;貨盡其用,人盡其力。
3、有。《桃花源記》其實就是「大同」社會生活的藝術再現。如「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就體現出文中的「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4、① 通「舉」,推舉 ② 以……為親 ③ 職份,指職業、職守 ④ 此 ⑤ 發生 ⑥ 從
5、
① 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有賢德、有才能的人選出來(給大家辦事),(人人)講求誠信,崇尚和睦。
② 所以,(家家戶戶)都不用關大門了,這就叫做「大同」社會。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7、用了兩個事例,一是「挾太山以超北海」,一是「為長者折枝」,說明一個人是否想有所作為,關鍵要看他有沒有真正付諸行動。
8、盡管孟子提出的這一主張有其進步的傾向,但從「天下可運於掌」來看,其主要目的還是為統治階級稱霸天下服務的,有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
9、
①(用胳膊)挾著泰山去跳過北海,告訴別人說:「我做不到。」這確實是做不到。
② 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廣到禽獸身上,老百姓卻得不到您的好處,這是什麼原
差不多,不知道你的練習冊是啥?

『貳』 初二語文24課:"大道之行也"的翻譯

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內,不獨子其子,使老容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有賢德、有才能的人選出來(給大家辦事),(人人)講求誠信,崇尚和睦。因此人們不單奉養自己的父母,不單撫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男子要有職業,女子要及時婚配。(人們)憎惡財貨被拋棄在地上的現象(而要去收貯它),卻不是為了獨自享用;(也)憎惡那種在共同勞動中不肯盡力的行為,總要不為私利而勞動。這樣一來,就不會有人搞陰謀,不會有人盜竊財物和興兵作亂,(家家戶戶)都不用關大門了,這就叫做「大同」社會

『叄』 大道之行也語文練習冊 課外閱讀 答案

課易通 24.大道之行也
1.mù jǔ fèn guān
2. A
3. A
4.①男子要有職業,女子要及時婚配。 ②憎惡那種在共同勞動中不肯盡力的行為,總不要為私利而勞動。
5.《禮記·禮運》 儒 桃花源記
6.①有能力的人;能夠 ②是;刻有 ③施行;行走 ④杜絕;關門
7. 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而無父的人;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
8. 一層(從開頭到「講信修睦」):對「大同」社會的綱領性說明;二層(從「故人不獨親其親」到「不必為己」):闡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三層(從「是故謀閉而不興」到最後):全文的總括語。
9. 天下為公 選賢舉能 講信修睦 謀閉而不興
10.①選賢舉能。 ②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③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④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
11.總括全文。將現實社會跟理想中的大同社會對比,指出現實社會的種種黑暗在大同社會里將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將是一個和平安定的局面,從而鼓舞人們為實現這個理想社會而奮斗。
課外《捕鼠》
12. ①這 ②離、距離
13.B
14. 有了老鼠,就偷吃我的糧食,毀壞我的衣服,打穿我的牆壁,破壞我的器皿和用物。
15.「鼠盡而其雞亦盡」
16.做事、用人都要權衡利弊大小,取大舍小,不能患得患失,因噎廢食,因小失大(說明:圍繞「做事」「用人」方面回答)。

『肆』 八年級上冊語文「大道之行也」

24 大道之行也

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

本文是《禮記·禮運》開頭部分里的一段話,主旨是闡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原文此前還有一段文字記述孔子說這番話的來由,照錄如下:

昔者仲尼與於蠟賓(參加國君在年終舉行的祭典,蠟,讀zhà),事畢,出遊於觀(讀guān,宮門外兩旁的樓台)之上,喟然而嘆。仲尼之嘆,蓋嘆魯也(意思是魯國已經喪失了古禮)。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學生)在側,曰:「君子何嘆?」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賢),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趕上),而有志焉。」

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為生活在變亂紛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現一個太平盛世,所以有這番言論。

再看課文。全文可分三層:

「大道之行也……講信修睦。」這一層是對「大同」社會的綱領性說明。「大道」,可以理解為治理社會的最高准則。這一句是總提,以下三句是分述。「天下為公」,這是說政權(也可以把社會財富包括進來)屬於社會的全體成員,而不屬於任何個人。「選賢與能」,這是說社會的管理者應由社會成員選舉產生。選舉的標準是「賢」和「能」,「賢」指品德高尚,「能」指才能出眾——用現代話來說,叫做「德才兼備」。「講信修睦」,說的是社會成員間應當建立起良好的關系,要講求誠信以消除欺詐,要崇尚和睦以止息爭斗,使社會保持和平安定。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必為己。」這一層闡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愛。「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說的是每個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養父母、撫育兒女的心意擴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會親如一家。「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意思是對各種年齡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適的安排。又特別提到,對「矜、寡、孤、獨、廢疾者」這五種人要實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體現了全社會的關愛。(2)人人都能安居樂業。「有分」,就是有穩定的職業,能安心地工作;「有歸」,就是男女婚配及時,有和樂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織,婦女在家也要從事蠶桑,這樣才能豐衣足食。以上兩個方面主要是就物質生活說的。(3)貨盡其用,人盡其力。「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這是說人們珍惜勞動產品,但毫無自私自利之心,不會將它據為己有;「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這是說人們在共同勞動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為恥,都能盡全力地工作,卻沒有「多得」的念頭。這主要是就人們的思想觀念說的,因為只有樹公心、去私心,才能達到貨盡其用、人盡其力的境界。

「是故謀閉而不興……是謂大同。」這一層是全文的總括語。文章選擇了一種特殊的總括方式,就是拿現實社會跟這個理想的「大同」社會作對比,從而順理成章地指出,現實社會中諸多黑暗現象如搞陰謀、盜竊財物、作亂等等,在「大同」社會里將不復存在,代之而興的將是一個「外戶而不閉」的和平、安定的局面。這個結論非常鼓舞人心。

二、問題研究

關於孔子「大同」說的思想意義

從孔子回答言偃的話來看,「大道之行」先於「三代之英」,則「大同」社會當指夏以前的社會形態,過去因而有「孔子以五帝之世為大同」的說法。這個說法貌似有理,其實又不然,因為五帝(即黃帝、顓頊、帝嚳、堯、舜)之世正是我國原始社會末期,如果在「五帝之世」和「大同」社會之間劃上等號,則孔子的「大同」說就成了一種歷史倒退的主張。這恐怕不合孔子原意,孔子的原意只在建立一個合理的社會以消除現實社會中的黑暗現象和不合理的地方這一點上,決無倒退到「五帝之世」的意思。何以見得呢?

我們細讀論「大同」這一段文字,便不難看出,孔子所看重的不是傳聞中五帝之世的社會實況,而是包含在實況之中的「大道」——確切地說,他是將五帝之世的某些重大事件都提到理論的高度來加以認識,並利用它們來揭示人類社會所應普遍遵守的法則。例如,他從堯禪位於舜、舜禪位於禹這兩件事實中提煉出「天下為公」的觀念,指出了社會權力的歸宿(屬於社會的全體成員);從舜舉「八元」「八愷」一事中提煉出「選賢與能」的觀念,指出了社會管理者產生的途徑。由此可見,「大同」社會是以「五帝之世」的傳聞為依據,經過加工提煉而後構想出來的一個理想社會的模式;它源於「五帝之世」,又高於「五帝之世」,二者決不可同日而語。此外,還要看到孔子將這個理想社會定名為「大同」也是有深意的。鄭玄注雲:「同,猶和也,平也。」既「和」且「平」,用現代話來說,就是沒有階級剝削和壓迫,人人平等。

盡管這個理想社會在小生產的基礎上不可能成為現實,但兩千多年以來它一直是許多進步思想家和社會改革家所嚮往的目標,例如洪秀全、康有為、譚嗣同、孫中山等都曾受過它的啟發。它是我國社會思想史上的一份寶貴財富。

練習說明

一、回答下面的問題,並背誦這篇課文。

1.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大同」社會的特徵的?

初中生學習本文不宜要求過高,能粗知內容大意即可,但一定要熟練地背誦全文,為將來進一步消化它創造條件。此題是據課文第二層內容設計的,這一層內容比較復雜。設題目的是理清文章的思路,幫助理解和記憶。

參考答案見「整體把握」。

2.「大同」社會跟陶淵明描繪的那個「世外桃源」有沒有相似的地方?

這是一道開放性的題。「世外桃源」的境界顯然是根據「大同」社會的體制構想出來的,是藝術地再現「大同」社會的生活風貌。要啟發學生透過「桃源」中的生活現象來認識這個社會,例如從「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為受到全社會的關愛,生活極其幸福,這就是「大同」社會中「老有所終」「幼有所養」了(由此還可以推知矜、寡、孤、獨、廢疾者這五種人也同樣受到社會的照顧)。還可以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例如:你對「桃源」中社會的整體印象是什麼?從漁人在村中受到熱情接待一事你看到了什麼?用分組討論的形式最好,使人人都有發言的機會;不同的意見都可以講出來,不搞統一答案。

二、給下面句子中加點的字注音並作解釋。

1.選賢與能

2.男有分,女有歸

3.貨惡其棄於地也

4.陶後鮮有聞

目的是積累詞語,使學生養成因聲求義的習慣。

1.與,通「舉」,讀jǔ,選拔。

2.分,讀fèn,職分、職業。

3.惡,讀wù,憎惡。

4.鮮,讀xiǎn,少。

教學建議

這篇課文擬用一課時教讀。基本的設想是:

1.把誦讀放在教學的首位。

這是一篇名文,半個多世紀以前的中學生差不多都能背誦,今天的中學生也應如此。必須讀得爛熟,才能較好地領悟我們先人所追求的這個理想社會的實質,並感知這段文字的美好。

本文共107字,讀一遍約需1分鍾(包括間歇在內),要保證至少讀15遍(包括領讀和背誦的檢查)。要用誦讀貫穿教學的全過程,講講讀讀,使課堂上時時有琅琅書聲。

2.對誦讀要作具體指導。

第一層: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頓語氣讀,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內涵;「天下」三句當用分列語氣讀。

第二層:本層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組,每組後當作一頓,要讀出層次感。有些字有統領作用,如「故人不獨……」中,「人」統領以下兩句,「使老有所終……」中,「使」統領以下四句,其後均當作一頓。最後一組談「貨」「力」觀念,此兩字後亦當作一頓。讀至「不必為己」,要作稍長停頓,收住這一層文字。

第三層:「是故」用承上作結的語氣讀。「謀閉而不興」中「閉」屬下讀。「而不閉」一語後停頓可稍長。末句是全文結論,要讀得字字分明、語氣肯定。

3.要簡化其他教學環節。

注釋已有的可要求學生在預習時自讀,不必再講;一看就明白的句子用不著譯成現代語;《禮記》及戴聖的介紹就依題注,不作任何補充。

4.練習(含討論)也要在課上完成,15分鍾以內最好。

有關資料

一、參考譯文

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有賢德、有才能的人選出來(給大家辦事),(人人)講求誠信,崇尚和睦。因此人們不單奉養自己的父母,不單撫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男子要有職業,女子要及時婚配。(人們)憎惡財貨被拋棄在地上的現象(而要去收貯它),卻不是為了獨自享用;(也)憎惡那種在共同勞動中不肯盡力的行為,總要不為私利而勞動。這樣一來,就不會有人搞陰謀,不會有人盜竊財物和興兵作亂,(家家戶戶)都不用關大門了,這就叫做「大同」社會。

說明:①「大道」「大同」都屬於特殊概念:「大道」,指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或真理,可以有各種各樣的解釋;「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會或人類社會的最高階段,也可以有種種解釋。這一類字眼是不能翻譯也是譯不好的。②有些詞語在一定語境中往往具有特殊含義,如「歸」指女子出嫁,但在「男有分,女有歸」這句話中就有了「及時婚配」的意思;「親」有親近義,但「親其親」跟「子其子」是對文,前一個「親」就有了「奉養」義,後一個「親」就專指父母了。③文中凡能直譯的語句一概用直譯,但也有一些地方用了意譯。

二、補充資料

康有為關於「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這句話的解釋:

「大道者何?人理至公,太平世大同之道也。三代之英,昇平世小康之道也。孔子生據亂世,而志則常在太平世。必進化至大同,乃孚素志。至不得已,亦為小康。而皆不逮,此所由顧生民而興哀也。」

(節選自《〈禮運〉注》)

〔注〕「據亂」「昇平」「太平」三世,是春秋公羊家的說法,康有為借用它來說明歷史進化是從據亂世經昇平世(即「小康」社會)到達太平世(即「大同」社會)。「大同」是孔子理想社會的終極目標。

『伍』 義務教育的八年級上冊語文詞語手冊第24課 大道之行也 的詞語。 急求!!!! 在線等!!

1.故人不獨親其親

——句中的一個「親」字為意動用法(下文「子其專子」中的第一個「屬子「」與此相同)。「以……為親」(「以……為子」)

2.故外戶而不閉

——名詞用作狀語,從外面。

3.謀閉而不興

——動詞用作名詞,耍姦邪之謀的行為。

4.盜竊亂賊而不作

——動詞用作名詞,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

5.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均是形容詞用作名詞,意思分別為「老人」、「壯年人」、「幼童」。

6.一詞多義:

親 修 閉 獨 亂 謂 興 為 故

7.古今異義:

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孤獨古義:是兩個詞,其中「孤」為幼而無父的人,「獨」為老而無子的人。

今義:是一個詞,是獨自一人、孤單的意思。

『陸』 八上語文24課大道之行也中,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的第一個親和第一個子的意思,是意動用法嗎,書上是

課本翻譯比較抄確切,因為親的意思都是指父母,子都是指子女,所以根據課本翻譯的話就應該是這樣的:"因此人們不只以自己的父母為父母,不只以自己的子女為子女"意思就是說也要把別人的父母當做父母,把別人的子女當做子女

『柒』 大道之行也新語文活頁練習題的答案

「大道」最高政治理想。大同:和平的社會。

『捌』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第24課《大道之行者也》學習資料

「大道之行也」是一個前提,「天下為公」是一個目標,後面接下來的是達成目標的方法。「是謂大同」是一個總結。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②,講信修睦③。故人不獨親④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⑤皆有所養,男有分①,女有歸②。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③;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④。是故謀閉而不興⑤,盜竊亂賊而不作⑥,故外戶⑦而不閉⑧,是謂大同⑨。

①選自《禮記·禮運》。《禮記》,儒家經典之一,西漢戴聖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加以輯錄、編纂而成,共49篇。禮運,《禮記》篇名,大約是戰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者託名孔子答問的著作。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②〔選賢與(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乾的人選拔出來。與,通「舉」。
③〔講信修睦(mù)〕講求誠信,培養和睦(氣氛)。
④〔親〕用如動詞,以……為親。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個「子」也是動詞。
⑤〔矜(guān)、寡、孤、獨、廢疾者〕矜,老而無妻的人。矜,通「鰥」。寡,老而無夫的人。孤,幼而無父的人。獨,老而無子的人。廢疾,殘疾人。

①〔男有分(fèn)〕男子有職務。分,職分,指職業。
②〔女有歸〕意思是女子有歸宿。歸,指女子出嫁。
③〔貨惡(wù)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意思是,對於財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惡,憎惡。
④〔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意思是,人們都願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
⑤〔謀閉而不興〕姦邪之謀不會發生。
⑥〔盜竊亂賊而不作〕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生。亂,指造反。賊,指害人。作,興起。
⑦ 〔外戶〕泛指大門。
⑧〔閉〕關閉大門。
⑨〔大同〕指理想社會。

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有賢德、有才能的人選出來(給大家辦事),(人人)講求誠信,崇尚和睦。因此人們不單奉養自己的父母,不單撫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男子要有職業,女子要及時婚配。(人們)憎惡財貨被拋棄在地上的現象(而要去收貯它),卻不是為了獨自享用;(也)憎惡那種在共同勞動中不肯盡力的行為,總要不為私利而勞動。這樣一來,就不會有人搞陰謀,不會有人盜竊財物和興兵作亂,(家家戶戶)都不用關大門了,這就叫做「大同」社會。

『玖』 請問,人教版初中八年級下冊的語文書里,《大道之行也》在第幾頁,第幾課

大道之行也
大道
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jǔ)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版獨子其子,使老有所權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
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乾的人選拔出來,(人人)講求誠信,培養和睦。因此人們不僅僅以自己的親人為親人所贍養,不僅
僅撫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壯年人能為社會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而無父的人、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有
人供養。男子有職務,女子有歸宿。對於財貨,人們憎惡把它扔在地上的現象,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們都願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因
此姦邪之謀就不會發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生,(家家戶戶)都不用關大門了,這就叫做理想社會。

『拾』 初二語文《大道之行也》

孫中山:天下為公
洪秀全:太平天國

閱讀全文

與語文助學八年級大道之行也答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