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備課記錄效果

備課記錄效果

發布時間:2021-01-16 04:27:54

⑴ 集體備課的好處有哪些

1、集體備課節省了大量的備課時間,減輕了勞動強度。過去是一個人獨立思考版,參考一些教學資料,備完整冊權的教學內容,也有的是「今年抄去年」備課方式。而現在,是幾個人合起來,共同來完成同一項任務,集思廣益,取長補短。

2、集體備課能使我們資源共享,提高教學效率。

3、能揚長避短,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學的質量。

4、集體備課活動有利於幫助我們理解新教材。

5、集體備課活動有利於幫助我們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益。

6、集體備課活動有利於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水平。

⑵ 幼兒園備課與民族有關的書的效果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現在的小朋友非常缺少愛國教育,對自己的國家了解很少,也不清楚自己是什麼民族,通過了解中國的民族狀況,讓小朋友們為自己屬於中國這個大家庭而驕傲自豪,並通過此活動了解自己是屬於什麼民族這一基本情況。

活動目標

一、初步了解中國的民族狀況,為自己是中國人而驕傲;

二、感受描繪民族服飾美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知道每個民族都喜歡吃什麼,做什麼,住在哪裡,服飾特點是什麼。

活動准備

一、幼兒用書《少數民族》;

二、圖畫紙,鉛筆,油畫棒,彩色筆等繪畫工具;

三、幼兒活動前對中國民族狀況有所了解。

活動過程

一 、說一說:中國的民族

(一) 教師:中國有多少個民族?你是什麼民族的?我們周圍生活著哪些民族?

(二) 教師:你能說出幾個民族的名字?知道他們有什麼風俗習慣嗎?他們喜歡吃什麼?做什麼?住在哪裡?

二、 做一做:幼兒操作幼兒用書《少數民族》第1頁,用線連一連,看看各個民族喜歡吃什麼,做什麼,住在哪裡。

三、 畫一畫:

(一) 閱讀幼兒用書《少數民族》第2-4頁,進一步了解藏族、維吾爾族和傣族的風俗習慣。

(二) 教師向幼兒簡單介紹各民族的狀況,並做出小結。

(三) 在藏族、維吾爾族和傣族三個民族中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民族服飾幼兒動手繪畫,進行展示,感受各民族不一樣民族服飾的美。

(四) 將小朋友繪畫作品放在學習園地,大家一起欣賞評論。

教學反思

小朋友們對少數名族很感興趣,但是活動准備不充分,沒有讓家長和小朋友提前查閱資料,活動組織的時候也只有極少數小朋友知道少數民族的存在並知道自己屬於哪個民族

⑶ 怎樣集體備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促進分區集體備課的有效性
(一)集體備課不能取代個體備課。
1、個體備課是集體備課的前提和基礎。
每位教師在參加集體備課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備:熟悉集體備課的內容、鑽研教材、設計教學方案、做好發言准備等;備課中發現的問題、所做的思考以及心得體會也應記錄下來,以便與同伴探討。如果不在集體備課之前進行個體備課,集體備課的水平就無法提高。可以說,以「個體」促「集體」,能大大提高集體備課的質量和水平。
2、集體備課是對個體備課的提升和完善。
集體備課的過程是教師自我矯正、反思提升、完善提高的過程。相對於傳統的個體封閉式備課,集體備課能使教師在溝通、交流、研究、討論中對備課思想、資源、技術、方案進行再設計、再補充、再創造,進而實現智慧的碰撞和資源的共享,實現教師間的傳幫帶和整體業務水平的提高,培養教師的合作意識和探究能力。同時還可以克服個人備課的片面性和隨意性,提高教師教學的科學性。
3、 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和諧共生。
指向「和而不同」的集體備課要在充分醞釀、日趨完善的集體備課智慧的基礎上,能動地發揮教師個體潛能,保證在多次修訂集體教案中顯現教師個人的教學魅力。這樣教師把集體備課與個體備課有機的進行結合,根據自己的教情、學情,批判地吸納集體生成的智慧,修正原先的教學思路,解決制約教學的諸多問題,設計並撰寫自己的教學方案。
(二)集體備課,合作是關鍵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當然也鼓勵教師進行合作,而集體備課正是教師合作的一種很好的方式。
1、一個學科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離不開學科組內教師的合作、智慧共享。 2、作為教師合作研討的集體備課日漸成為學校教研活動的「重頭戲」和「亮點」,但集體備課要走向高效,關鍵取決於小組成員是否擁有良好的合作意識、合作精神。
這就要求同科或相關學科的老師為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和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通過相互討論、集體研究、合作攻關、智慧碰撞等制訂出統一的教學計劃和方案。它以突破難點疑點為目標、以合作交流為手段,以共同成長為宗旨,讓大家在自我反思的基礎上訴說困惑、提出問題、展示案例、闡釋設想,在各抒己見、共同分析討論的基礎上產生靈感、達成共識、升華認識、拓展思路。
(三)集體備課要做到「形散神聚」
集體備課是一種常規的教研方式,它既要「定時間、定內容、定人員、定地點」,也要不受時空的限制:
1、不受時間的限制。集體備課重在利用集體的智慧來探討問題、交流看法、形成意見,促進備課能力、水平的提高和質量的提升。而這種探討可以充分利用每周固定的集體共有時間進行,也可以隨時進行,這種交流的過程中,教師相互影響,潛移默化,所獲定然不少。
2、不受地域的限制。只要有思想的存在,就會有討論和碰撞。因此除了辦公室、教室外、操場上等,教師還可利用一切可供溝通的場所完成每一次交流。
3、不受人數的限制。在探討時,不一定非要小組的所有成員到齊才進行,三兩個人照樣可以進行研究。
4、不受形式的限制。集體備課除了規定的集中地點必須堅守外,可以隨時隨地在年級、教研組、備課組進行,還可以跨越學科界限。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組織跨年級的教師集體備課,這樣更有利於知識的前後聯系和學段教學的銜接。
總之集體備課要「形散神聚」,不但需要「集中」,而且更需要平時的交流。(四)集體備課需要問題引領 ,注重可操作性和實在性
集體備課不是形式、作秀,他的指向是解決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備課是上課的准備、教學的前奏。集體備課如果僅僅著眼於預案是不夠的,還必須關注問題的討論。集體備課的功能如果只是定位在設計教案,就容易使教師只關注教案的各個構成要素而忽視自己的存在,最終導致集體備課求同略異,喪失針對性,缺少特殊性,從而流於形式。故每次備課要解決哪些問題,這些問題從哪裡來?應從自己的教情、學情來,也可從教過這部分內容的教師那裡得到。帶著問題去備,才能讓我們的教學方案更有價值!如果集體備課能幫助教師解決實際教學中的問題,就會激發老師們的熱情,吸引他們積極參與到集體備課中來。
(五)集體備課,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1、個人鑽研的過程,體現出個性化的研讀和思考。在集體備課中,如果只讓「中心發言人」去對該堂課的教學作深入的構思,其它教師不去深入解讀文本、搜集資料、選擇教法,就不能產生相互交流、啟發、爭論、碰撞,就不能形成自己的觀點、見解和看法,充其量只能是一個「看客」和「聽眾」。每位教師是否落實好個人鑽研這一過程,是關繫到集體備課能否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的重要前提。
2、注重「二次備課」的過程,閃現出教師個人的特點和魅力。
在集體交流後,往往會形成較為完善的教學方案,但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教學風格,有不同的教學對象,對教學理論、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理解也有很大差異。一個好的設想,不是每個人照做都能產生同樣的效果。因此教學設計還需要執教者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歸納、提升和再創造,鼓勵教師寫個性化教案,根據自己的特點靈活選擇,體現個性特色。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教師的教學個性,更好地適應學生的學情,使集體的智慧得以升華,使教師的個性得以張揚。
肖伯納說,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交流後每個人都擁有兩種思想。通過集體備課讓每一個參與者收獲更多的思想和方法,助推自己的專業成長,這正是集體備課的價值所在
(六)以教材培訓引領
就是利用開學前3天時間,鄉中心校要組織以學科帶頭人或骨幹教師為引領者的全鄉學科教師教材培訓,按照「研讀教材—教材分析—討論交流—骨幹示範—個體備課—擬出框架—個體說課—集體評議—專家指導—修改框架」的程序,全程組織教師研讀教材,提出問題,對教材有個大致的了解;然後由骨幹教師組織教材培訓,內容主要是教材分析及教學建議;再由骨幹教師示範備課、說課後,組織教師分單元個體備課,擬出框架,骨幹教師巡迴指導,解決教師備課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最後組織教師說課,集體評議,骨幹教師總結提出修改意見,集體修改框架。
(七)以名家「課堂教學實錄及評析」案例來啟示和內化
《小學青年教師》等雜志上都不斷刊載名家課堂教學實錄及評析類的文章,根據近幾年來的實踐我們覺得這類文章有以下幾個特點:1、做課者是名家,從理論和實踐上都有非常厚實的功底,研讀此類文章,定位高,同時不容易出現誤導;2、是以文字形式出現,可以反復研讀,自已認為有價值的地方或感興趣的地方可以仔細的,慢慢地品味,不像光碟那樣只能跟隨不能停賞;3、評析部分是與教學過程照應的,更方便讀者對操作過程與理論上的結合。4、可以放在床頭、案邊,隨時閱讀,非常方便。所以,要多引導教師閱讀,可組織教研活動,進行閱讀後的交流,在理解和掌握的基礎上,讓老師讓仿課,也如學寫毛筆字那樣,去仿影、描紅、臨貼,逐步內化吸收。
(八)設計思路。
就是鄉中心校對一個學期每周集體備課設計思路,制定方案,保證集體備課按時間、按地點、按內容實施。
(九)典型評點。
鄉中心校要下達任務,讓骨幹教師要利用每周五下午的集體備課時間,選擇一個帶共性問題的案例對教師進行設計陳述與評點,讓教師知道怎樣做,為什麼要這樣做。
(十)課堂示範。
鄉中心校或學校要讓骨幹教師每學期要利用集體備課形成的教案上3——5節示範課,讓教師明白怎樣創造性地使用教案,上活課。
(十一)組織活動。
鄉中心校要經常組織骨幹教師開展「教學互訪、師徒結對、案例研討、案例評比」教研活動和學科分類專題研討活動等。為教師在活動中找到知心同事,尋覓到交流的朋友,追求到學習的夥伴,共同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困難。
在評估組內實施「同伴互評——組內細評——全鄉終評」。激發教師全員參與,主動參與。
(十二)健全制度
①集體備課時,備課組長必須認真做好考評和落實工作。
②每位備課組教師必須參加集體備課,每缺一次可按曠課一節處理,並與評先評優資格掛鉤。
③備課組長要認真組織本組備課活動,對不負責任的備課組長取消其資格並公開批評。對備課組長的考評制定詳細的《備課組長考評細則》。
④各組長組織每次集體活動,並負責教案的把關,文章的收集等;督促各組員必須按要求准時高效地完成。
⑤以上責任是否到位要與年終考核掛鉤,並追究其負責人的責任。
(十三)撰寫教學反思,促進教師教學理念的有效跟進
「反饋」就是對「預設」的教案實施後進行教學反思。反思是運用所倡導的理論對自己的教學實踐或教學行為進行審視,找出其差距,分析形成的原因,從而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師逐步形成反思的習慣,通過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這里主要是指教師在集體備課形成的教案用於實踐後進行反思,反思教學觀念、教學行為、教學效果等。在下一周集體備課前每位教師對教案的使用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形成互助互學、共同參與、共同促進、共同提高的研究氛圍。具體做法為:
一個目標:養成反思習慣,提升教師反思能力
二個主體:教師寫反思;校長或教導主任批反思
三個過程:教學前反思,備好課;教學中反思,上好課;教學後反思,品好課
四個寫法:寫成功心得;寫改進之處;寫教學機智;寫學習心得。
五個堅持:堅持用發現的智慧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堅持用集體的智慧設計教學方案;堅持用教師自覺的行動落實反饋;堅持用新課標的理念反思教學;堅持用知心同事的身份溝通交流
(1)寫成功心得。一個星期的課,總會有令自己心情激動的課,這樣的課肯定有成功之處。把成功之處詳細地記錄下來,既可以供以後自己教學時參考、使用,又可以供其他教師借鑒,還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寫教學心得,成為教師撰寫反思的重要內容。我鄉一小韓青坡同志年年堅持寫教學心得,已寫有厚厚的幾本。
(2)寫改進之處。有人說,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系統的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就能讓它為今後的再教學更上一層樓打下扎實的基礎。
(3)寫教學機智。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靈性的語言和偶發的事件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
反思,在推動教師個人專業發展的同時,也在教師間架起了一座互相交流,共同發展的橋梁。也在學校領導和教師間架起一種真誠交流的橋梁,針對學校教學管理中的一些不足,教師群策群力,見仁見智,獻計獻策,學校民主化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
為了更好地發揮反思的作用,學校每周分年級,每月分小片區,每半學期集中組織反思交流會,要求教師在交流會上發言,談自己的收獲、談自己的遺憾,與其他教師交流,鄉中心小學每學期開展評選優秀反思活動,定期出刊《教學反思錄》。
實踐證明,農村教師眾人拾柴、集腋成裘,圍繞教學活動的備課和教後記的反思兩個重要環節,「預設」讓課堂精彩有了提前的預約,「反饋」為課堂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提供保障,有力的提高農村教師群體專業成長,推動基礎教育改革進程。

最後,我們還認為集體備課的科學任務,不僅僅在於「備課」,更在於「教學研究」。集體備課在功能任務上的轉型,使集體備課由過去單純的備課基地轉化為備課與教研的雙重平台,從而更有利於充分發揮集體備課在校本教研方面的重要作用,有利於把專題教研和隨時隨地交流探討的快餐式教研結合起來,使校本教研活動經常化,多樣化、靈活化,成為教師日常的一種常規活動。這樣就能使集體備課真正成為教師專業化發展的一座平台
以上,是我們的做法和自家之言,由於水平有限,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懇請領導批評指正!

⑷ 如何真正發揮集體備課的作用,體現其實效性

集體備課是教師校本教研、合作研討的一種有效形式,它要求同學科或相關學科的教師為實現相同的教學目標和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通過集體討論、共同研究、合作攻關、智慧碰撞等形式制定出教學預案。集體備課的過程其實就是教師自我矯正、反思提升、完善提高的過程,要求老師們有效地對備課思想、資源、技術、方案進行再設計、再補充、再創造,實現智慧的碰撞和資源的共享,激發群體的合作意識和探究能力,更准確地把握課堂、吃透教材,實現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我校各年級組成立備課組,開展集體備課活動,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措施。
一、集體備課不能取代個體備課。
1、個體備課是集體備課的前提和基礎。
每位教師在參加集體備課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備:熟悉集體備課的內容、鑽研教材、設計教學方案、做好發言准備等;備課中發現的問題、所做的思考以及心得體會也應記錄下來,以便與同伴探討。如果不在集體備課之前進行個體備課,集體備課的水平就無法提高。可以說,以「個體」促「集體」,能大大提高集體備課的質量和水平。
2、集體備課是對個體備課的提升和完善。
3、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和諧共生。
指向「和而不同」的集體備課要在充分醞釀、日趨完善的集體備課智慧的基礎上,能動地發揮教師個體潛能,保證在多次修訂集體教案中顯現教師個人的教學魅力。這樣教師把集體備課與個體備課有機的進行結合,根據自己的教情、學情,批判地吸納集體生成的智慧,修正原先的教學思路,解決制約教學的諸多問題,設計並撰寫自己的教學方案。
二、集體備課,合作是關鍵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當然也鼓勵教師進行合作,而集體備課正是教師合作的一種很好的方式。
1、一個學科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離不開學科組內教師的合作、智慧共享。
2、作為教師合作研討的集體備課日漸成為學校教研活動的「重頭戲」和「亮點」,但集體備課要走向高效,關鍵取決於小組成員是否擁有良好的合作意識、合作精神。
這就要求同科或相關學科的老師為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和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通過相互討論、集體研究、合作攻關、智慧碰撞等制訂出統一的教學計劃和方案。它以突破難點疑點為目標、以合作交流為手段,以共同成長為宗旨,讓大家在自我反思的基礎上訴說困惑、提出問題、展示案例、闡釋設想,在各抒己見、共同分析討論的基礎上產生靈感、達成共識、升華認識、拓展思路。
三、集體備課要做到「形散神聚」
集體備課是一種常規的教研方式,它既要「定時間、定內容、定人員、定地點」,也要不受時空的限制:
1、不受時間的限制。集體備課重在利用集體的智慧來探討問題、交流看法、形成意見,促進備課能力、水平的提高和質量的提升。而這種探討可以充分利用每周固定的集體共有時間進行,也可以隨時進行,這種交流的過程中,教師相互影響,潛移默化,所獲定然不少。
2、不受地域的限制。只要有思想的存在,就會有討論和碰撞。因此除了辦公室、教室外、操場上等,教師還可利用一切可供溝通的場所完成每一次交流,例如在網上交流,發表博文,在QQ群中討論都可以。
3、不受人數的限制。在探討時,不一定非要小組的所有成員到齊才進行,三兩個人照樣可以進行研究。比如我們六年級數學備課組只要有一位教師有問題提出,兩三個教師便在一起爭論、探討解決問題。
4、不受形式的限制。集體備課可以在年級、教研組、備課組進行,還可以跨越學科界限。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組織跨年級的教師集體備課,這樣更有利於知識的前後聯系和學段教學的銜接。
總之集體備課要「形散神聚」,不但需要「集中」,而且更需要平時的交流。
四、集體備課需要問題引領,注重可操作性和實在性
集體備課不是形式、作秀,他的指向是解決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備課是上課的准備、教學的前奏。集體備課如果僅僅著眼於預案是不夠的,還必須關注問題的討論。集體備課的功能如果只是定位在設計教案,就容易使教師只關注教案的各個構成要素而忽視自己的存在,最終導致集體備課求同略異,喪失針對性,缺少特殊性,從而流於形式。故每次備課要解決哪些問題,這些問題從哪裡來?應從自己的教情、學情來,也可從教過這部分內容的教師那裡得到。帶著問題去備,才能讓我們的教學方案更有價值!如果集體備課能幫助教師解決實際教學中的問題,就會激發老師們的熱情,吸引他們積極參與到集體備課中來。
五、集體備課,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1、個人鑽研的過程,體現出個性化的研讀和思考。在集體備課中,如果只讓「中心發言人」去對該堂課的教學作深入的構思,其它教師不去深入解讀文本、搜集資料、選擇教法,就不能產生相互交流、啟發、爭論、碰撞,就不能形成自己的觀點、見解和看法,充其量只能是一個「看客」和「聽眾」。每位教師是否落實好個人鑽研這一過程,是關繫到集體備課能否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的重要前提。
2、注重「二次備課」的過程,閃現出教師個人的特點和魅力。
在集體交流後,往往會形成較為完善的教學方案,但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教學風格,有不同的教學對象,對教學理論、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理解也有很大差異。一個好的設想,不是每個人照做都能產生同樣的效果。因此教學設計還需要執教者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歸納、提升和再創造,鼓勵教師寫個性化教案,根據自己的特點靈活選擇,體現個性特色。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教師的教學個性,更好地適應學生的學情,使集體的智慧得以升華,使教師的個性得以張揚。像五年級數學備課組開展活動後,張穎老師就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班的教情和學情,設計了教學方案,在群眾性教研活動中進行展示,效果很好,體現出她自己的教學為風格。
肖伯納說,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交流後每個人都擁有兩種思想。通過集體備課讓每一個參與者收獲更多的思想和方法,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這正是集體備課的價值所在。

⑸ 培訓機構的老師如何備課,才能備出非常利於提升教學效果的課

理論聯系實際進行備課,學生愛聽。

⑹ 教日語第一節課怎樣備課有效果

展現實力,培養興趣,定下規矩,談好前提。

⑺ 如何才能真正發揮集體備課的作用

備課是教師組織每一堂課的教學依據、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的規范和優化過程,這是一個循環往復、逐步提高的過程。過去,我們通常採用獨自備課的形式,這種形式彰顯教師個人對教材的獨到見解。但個人獨立備課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受到自身教學經驗、生活閱歷、教育背景等方面的影響,對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認識不充分、不深刻。長此以往,學生的「應知應會」打了折扣。採用集體備課的形式,目的是在充分挖掘集體智慧的基礎上,能動地發揮教師個人潛能,在二次備課中顯現教師個人的教學魅力。但集體備課不能代替教師個人備課,我們更不能使課堂教學走進一個統一的模式中。
一、當前教師集體備課的現狀
目前部分教師耗費大量時間與精力的「備課」,形式上是「抄」——抄教材和參考書上自己要講的教學內容,實質上是「不動腦」——只是照抄教材和參考書上的內容,目的是「為了應付檢查」——我上課是有教案的。這是一種簡單、被動的「抄襲式」備課。
更有甚者,成為電腦集體備課的「得益者」。繼承上屆集體備課的教案或者是直接轉載名師教案,連抄寫的過程都省去了。像上述這些教師這樣發揮集體備課的「作用」,是否能顧及本班學生的實際?是否能展現自己的教學風格與個性呢?這樣久而久之,不僅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而且會步入另一種教學極端——思維抄襲,最終失去自我。怎樣充分發揮集體備課的作用,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呢?
二、集體備課的程序
集體備課的意義在於讓老師交流、碰撞智慧的火花,實現教學資源共享。集體備課是以教研組為單位,組織教師開展集體研讀大綱和教材、分析學情、制定學科教學計劃、分解備課任務、審定備課提綱、反饋教學實踐信息等系列活動。集體備課就是大家一起研究教學,一起對課的重點、難點進行研討以及討論這節課該怎樣上,每個人可能都有自己的方法,年輕人思維活躍,老教師經驗豐富,通過交流,大家可以取長補短,幫助加深對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學思路,在教材教法上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形成最佳的課堂教學方案。但教無定法,真正的教學設計還需要執教者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來一次歸納、提升和再創造,還應根據自身特長制定能揚長避短的教學方案。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自己的教學個性,更好地適應自己學生的學情。
1、組織管理:
集體備課由教研組長實施管理。一般由年級備課組長具體主持集體備課活動;教研組長指導並參加各小組的備課活動。
2、活動過程:
(1)活動准備——「三研」
組長提前通知全組成員在集體活動前認真研讀課標、教材、大綱,並寫好發言提綱,備課方案。
(2)集中研討——「六備」
各位教師認真聽取備課方案,積極討論備課方案。討論時,應包括備課標、備學情、備重點、備難點、備教法、備作業(還應包含單元檢測、練習)。討論時要充分發揚學術民主,允許不同意見的爭鳴。
(3)修改提綱——「四統一」
根據集體討論的內容,備課組長起草備課提綱,要充分體現「四統一」:統一教學思想,統一內容與要求,統一課時安排,統一考核要求。同時提出改進教學方法的建議。
(4)撰寫教案
備課組長根據集體備課的備課提綱和自己班級的情,撰寫教案,電腦列印分發給組員。然後,在不離開「四統一」的前提下,組員可以發揮各人特長,修改教案。
(5)課後反思、修改教案
平常教學時,把根據備課教案實施時反映出來的重點問題提出來交流討論,供以後借鑒。感觸特別深的可以寫成教學心得體會,教學反思,修改方案。
三、集體備課要樹立三種意識
1、合作意識
集體備課強調教師要有合作精神,有關專家還總結出了教師相互合作的七大益處:心理支持、產生新想法、示範合作、汲取力量、減少工作負擔、增強動機、支持變革。合作是集體備課的前提條件。集體備課時要創造一種平等、民主、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氛圍。
2、超前意識
教師超前集體備課,不僅能增強教學的目的性,而是有利於將問題消滅於萌芽狀態。一般要求提前一周備課,堅決杜絕今天備,明天上的現象。
3、反思意識
通過對教學行為的反思來提高教學能力,是教師成長的重要途徑。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反思自身的教學行為,才能揚長避短,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四、走出集體備課的幾個誤區。
1、集體備課≠「成就」懶漢。
集體備課在操作過程中產生了部分教師、備課組借集體備課之名,謀「分工備課」之實。每位教師輪流主筆備一部分內容,然後把教案復印一下,每人一份,並美其名曰:資源共享。有些教師,並不自己備課,而是手握教育信息化這把「雙刃劍」,直接將互聯網上的有關內容下載、另存……集體備課等同於一人提供教案,大家「拿來」使用。一些教師拿到這些教案後,沒有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二次加工」,沒有對教案適當修改、增補、刪減、提醒、強調和解釋。這種有名無實的集體備課,其效果比單人獨備更差,助長了一些人的依賴思想,一定程度上「培養」了一批備課的「懶漢」。
2、集體備課≠「統一」教案。
集體備課已成為一種形式。同年級組的教師集體備課以後,大家以同樣的進度完成同樣的內容,使用同樣的資料,布置同樣的作業,甚至上課的環節都如出一轍:一樣的導入,一樣的話;一樣的討論,一樣的題;一樣的過程,一樣的調。這樣一來,教師上課就如同工人在車間加工零件。把集體備課和統一教案畫上等號,是值得商榷的。集體備課要求在教學思想、教學重難點處理、練習、檢測等方面做到基本統一,但這並不意味著教案內容和教學環節要高度一致。集體備課既要強調共同研討,又要突出個性特色。
總之,集體備課是一項極其細致且復雜的創造性活動,它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一種有效手段。如何真正落實集體備課,提升高效課堂值得每位教師認真的去思考。

⑻ 教師怎樣備課,聽課,評課

怎樣備課、聽課、評課
備課的重心是教材教師備課,首先要認真分析、研讀教材,在正確領會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設計課堂教學。數學特級教師林俊老師從教20餘年來,充分認識到,研讀教材應該是教師備課的核心環節。
教師備課,首先要認真分析、研讀教材,在正確領會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設計課堂教學。因此,鑽研教材是備好課、上好課的核心環節。
理清脈絡
用好教材資源
整體研讀,抓住聯系
整體研讀,主要是指鑽研單元教材。一個單元的內容通常包括許多知識點,這些知識點是依據學生的認知心理,由簡單到復雜、由此及彼有層次地安排,以便學生逐步認識、積累和掌握相應的知識內容。如果能了解一個單元的整體結構,把握知識發展的線索,從中理清學生的學習過程,便可以依據單元內容的結構,引導學生以已有知識為基礎,探索和認識新內容。
從整體上認真分析一個單元的教材,能使我們理清教材內容的來龍去脈和縱橫聯系,正確地確定單元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
課時分析,突出重點
從數學發展史來看,人類對數學的認識,存在著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例如:由數字表示數發展到字母表示數,從研究數的計算發展到研究運算定律,也都是質變。這些質變,在教材中就是重點。
所以,數學知識中的飛躍,學生認識上的轉折,也就是教材的重點。同時教材的重點,也是「雙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在分析教材時,必須明確教材的重點,教學時必須突出重點,以保證學生正確理解。對於教學重點,如何引導學生理解,可設計多種策略,做到重點之處細細描繪,其餘部分一筆帶過。
化靜為動
激活教材資源
教學時,如果照本宣科,不利於引發學生產生問題,不利於促進學生的思考和探究,不利於學生主動建構知識。
要改變這種狀況,就要求教師激活教材資源,改變教材的呈現方式,把靜止的畫面變為動態的情境,把教材「冰冷的美麗」變為學生「火熱的思考」,使之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引發學生產生數學問題和主動建構知識。

我們採取的方法主要有三種:一是藉助媒介,化靜為動;二是設置障礙,化靜為動;三是延時介入,化靜為動。效果非常不錯。
聯系實際
活用教材資源
教育家葉聖陶說「教材只能作為教課的依據,要教得好,使學生受益,還要靠教師善於運用」。因此,我們在備課時,必須根據學生和學校的實際「活」用教材。

結合學生實際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教師必須了解學生已有知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對數學教材進行加工。選擇具有現實意義、富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過程中理解和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結合本校實際
各個學校教學設施的不同,學生學習條件的不同,學生所處的環境差異,造成了學生認識的差異,接受事物能力的差異,因此我們在使用教材時不能搞一刀切,不能不顧實際情況,全部照搬教材。而要根據本地的教學條件及學生情況,充分利用當地的各種教學資源改造現有教材,合理使用教材。
合理重組
優化教材資源
教材雖是最主要最重要的課程資源,但教師在充分使用教材的同時,也可針對教材中的某些局限性靈活地處理,大膽地改造,從而加大探索力度,提高思維難度,增加教學密度,提升教學效度,使教學資源更加優化,更好地為教學服務,為學生服務。
課時內重組
我們在研究過程中發現,教材中有的內容的編排並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生理發展特點,有時可能是過高地估計了學生的水平。因此我們在教學中經常嘗試對教材做「手術」,進行重新「洗牌」,以利於教學。
單元內調整
如教學「小數乘法」,揭示因數和積的變化規律後,直接跳至「小數乘小數」的教學,爾後讓學生自己研究「小數乘整數」、「整數乘小數」的演算法。這樣重組教材,一方面有效防止了原來教材先教學「小數乘整數」、「整數乘小數」時給學生留下的「小數點對齊」的錯覺,克服了小數加減法帶來的負遷移。
單元間整合
分數乘除法應用題與百分數三種應用題,在意義上及算理上都是一致的,只是形式上不同。我們完全可以將它們合二為一,實現單元之間的內容整合。
適度開發
創生教材資源
由於地域的差別,民族文化的差異,學生背景的不同,教材受篇幅的限制,不可能適合每一個學生。因此,在使用教材上,要求教師不僅要用好、用實,而且要用活、用新。要解放思想、大膽創新,顯現思維的層次性、題材內容的時代性、活動過程的探究性、學習方式的多樣性、學習空間的開放性。
一位教師在教學百分數的應用時,以敏銳的數學眼光,及時地抓住北京「申奧成功」不久的有利時機,把「申奧成功」這個剛剛發生的學生熟悉的題材作為數學教學的活教材,並且題材的處理也非常得當。這樣,將本來很枯燥的百分數應用題的題材生活化,使學習材料具有豐富的現實背景,增加學生的信息量,提高了學生探索的積極性,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了數學的魅力。
總之,教學中我們既要基於教材,鑽研教材,根據教學實際情況,充分挖掘教材所蘊涵的教育因素,有效、合理地使用教材,又不能拘泥於教材,受教材的過度束縛。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利用廣泛的教學資源,活用教材,創生教材,靈活、創意地使用教材,實現教材的再創造與二次開發。只有認真研讀教材,感悟教材,領會教材,才能把握教材,創造性地使用好教材。
怎樣聽課評課2007-10-19 下午 10:47:00
學校工作以教學為中心,課堂教學是關鍵。看似平常,並不平常的課堂教學,蘊含著眾多的教學規律。教與學、講與練、主導與主體、學知識與學做人、學知識與提高能力、全面要求與因材施教等這都是在課堂教學中引出,在課堂教學中展開,又在課堂教學中運行。它以何種形式來組合,又以何種形式來優化就可能帶來不同的教學效果。怎樣來認識課堂教學規律和抓好課堂教學質量呢?聽課評課是一種行之有效地研究課堂教學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一、怎樣去聽課,教師聽課應該按下面三個步驟來進行。
(一)課前要有一定的准備工作。
俗話說,留心天下皆學問。教師要想聽課真正學習點東西,就必須做一個聽課的有心人。要有心,聽課就要做點准備工作。打算聽誰的課,應該事先問問他教什麼內容,把課本找來預習一下,看看課文寫的是什麼,是怎樣寫的,有沒有難點、疑點;同時自己設想一下,假如讓我教這樣的課文,准備怎樣教法,以便聽課時有個對比。如果聽課不做准備,匆忙走進教室,懵里懵懂地聽,不理解教者的教學意圖,不熟悉教材,就不會有較大的收獲。
教師去參加教研活動聽公開課也要做准備。由於大多數教師平時埋頭教學工作,對某些教學理論,學術研究知之甚少,因此去聽較高一點的公開課會有一些不適應。這就需要在參加教研活動之前,千方百計去了解與鑽研一下與之相關的學術理論,或向人求教,或者重溫自己所積累的資料。這樣能拓寬視野,縮短與「學術」的差距,這樣去聽公開課就會收獲更大一些。
(二)聽課中要認真觀察和記錄
教師聽課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還要有虛懷若谷的態度。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聽,還要看,要仔細捕捉講課者的語言和表情,記下他每個教學環節和教學方法。
教師要一邊聽.一邊觀察思考。既要看教,皋要看學,二者兼顧。看教者對教材的鑽研,重點的處理,難點的突破,教法學法的設計,教學基本功的展示。看學生的學,要看學生的課堂表現,看學習參與的情緒,學習的習慣。總而言之要看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地位有機結合。有時教師聽課也不一定非要面面俱到地注視課堂上的每個方面。根據授課者的特點和聽課者的目的,可以適當有所側重,一般說來,對熟悉的教師,由於對其班級情況有所了解,可著重就其課堂上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做跟蹤式的動態分析;對一般的研究課,就著重看其在研究方向上的達成度;對於名家的課,宜著重領略其教學風格及其相應的學術思想在課堂的體現。聽課應詳盡記錄課堂的教學過程,也記下自己的主觀感受和零星評析。
(三)聽課後要思考和整理
俗話說,思之,思之,鬼神通之。教師聽完課後不能一聽了之。應對課堂實況過幾遍電影,應進行反復的琢磨。思考的辦法有很多,或翻翻聽課記錄,或與執教者交談,或將幾節「互相牽連」的課作番比較,或寫一篇「聽課一得」,或乾脆將他人執教的內容拿到自己班上試試等。
在分析總結他人課時要注意比較、研究,取長補短。每個教師在長期教學活動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不同的教師會有不同的教法。聽課的老師就要善於進行比較,研究、准確地評價各種教學方法的長處和短處,並結合自己教學實際,吸收他人有益。
經驗,改進自己的教學。在分析他人課時,聽課者還要注意分析執教者課外的功夫,看老師的教學基本功和課前備課情況。這種思考對自己也會有很大幫助。

二、教師如何評課
(一)、從教學目標上分析
目標是人做事的內在動因,目標越具體明確,做事的自覺性和積極性越高,效率越高,反之亦然。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它的正確制訂和達成,是衡量課好壞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課首先要分析教學目標。
首先,從教學目標制訂來看,要看是否全面、具體、適宜。全面指能從知識、能力、思想情感等幾個方面來確定;具體指知識目標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標要有明確要求,體現學科特點;適宜指確定的教學目標,能以大綱為指導,體現年段、年級、單元教材特點,符合學生年齡實際和認識規律,難易適度。
其次,從目標達成來看,要看教學目標是不是明確地體現在每一教學環節中,教學手段是否都緊密地圍繞目標,為實現目標服務。要看課堂上是否盡快地接觸重點內容,重點內容的教學時間是否得到保證,重點知識和技能是否得到鞏固和強化。
(二)、從處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評析老師一節課上的好與壞不僅要看教學目標的制定和落實,還要看教者對教材的組織和處理。我們在評析教師一節課時,既要看教師知識教授的准確科學,更要注意分析教師教材處理和教法選擇上是否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抓住了關鍵。

三、從教學程序上分析
教學目標要在教學程序中完成,教學目標能不能實現要看教師教學程序的設計和運作。緣此,評課就必須要對教學程序做出評析。教學程序評析包括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一)看教學思路設計
作要有思路,寫文章要有思路,上課同樣要有思路,這就是教學思路。教學思路是教師上課的脈絡和主線,它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兩個方面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來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學措施怎樣編排組合,怎樣銜接過渡,怎樣安排詳略,怎樣安排講練等。
教師課堂上的教學思路設計是多種多樣的。為此,評課者評教學思路:
一是要看教學思路設計符不符合教學內容實際,符不符合學生實際;
二是要看教學思路的設計是不是有一定的獨創性,超凡脫俗給學生以新鮮的感受;
三是看教學思路的層次,脈絡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思路實際運作喲效果。
我們平時看課看到有些老師課上不好,效率低,很大一個程度就是教學思路不清,或教學思路不符合教學內容實際和學生實際等造成的。所以評課,必須注重對教學思路的評析。
(二)看課堂結構安排
教學思路與課堂結構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教學思路側重教材處理,反映教師課堂教學縱向教學脈絡,而課堂結構側重教法設計,反映教學橫向的層次和環節。它是指一節課的教學過程各部分的確立,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順序和時間分配。課堂結構也稱為教學環節或步驟。課堂結構的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課堂效果。可見課堂結構設計是十分重要的。通常一節好課的結構是結構嚴謹、環環相扣,過渡自然,時間分配合理,密度適中,效率高。
計算授課者的教學時間設計,能較好地了解授課者授課重點、結構安排授課時間設計包括: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與銜接是否恰當。
1.計算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看教學環節時間分配和銜接是否恰當。看有無前松後緊(前面時間安排多,內容鬆散,後面時間少, 內容密度大)或前緊後松現象(前面時間短,教學密度大,後面時間多,內容鬆散)看講與練時間搭配是否合理等。
2 .計算教師活動與學生活動時間分配,看是否與教學目的和要求一致,有無教師佔用時間過多,學生活動時間過少現象。
3.計算學生的個人活動時間與學生集體活動時間的分配。看學生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和全班活動時間分配是否合理,有無集體活動過多,學生個人自學、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時間大少現象。
4.計算優差生活動時間。看優中差生活動時間分配是否合理。有無優等生佔用時間過多,差等生佔用時間太少的現象。5.計算非教學時間,看教師在課堂上有無脫離教學內容,做別的事情。浪費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的現象。

四、從教學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評析教師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選擇和運用是評課的又一重要內容。什麼是教學方法?它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完成教學目的、任務而採取的活動方式的總稱。但它不是教師孤立的單一活動方式,它包括教師「教學活動方式,還包括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的方式,是「教」的方法與「學」的方法的統一。評析教學方法與手段包括以下幾個主要內容。
(一)看是不是量體裁衣,優選活用
我們知道,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是一種復雜多變的系統工程,不可能有一種固定不變的萬能方法。一種好的教學方法總是相對而言的,它總是因課程,因學生,因教師自身特點而相應變化的。也就是說教學方法的選擇要量體裁衣,靈活運用。
(二)看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教學方法最忌單調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會令人生厭。教學活動的復雜性決定了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所以評課既看教師是否能夠面向實際恰當地選擇教學方法,同時還要看教師能否在教學方法多樣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課堂教學超凡脫俗,常教常新,富有藝術性。
(三)看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
評析教師的教學方法既要評常規,還要看改革與創新。尤其是評析一些素質好的骨幹教師的課。既要看常規,更要看改革和創新。要看課堂上的思維訓練的設計,要看創新能力的培養,要看主體活動的發揮,要看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要看教學藝術風格的形成等。
(四)看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
現代化教學呼喚現化教育手段。「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一張嘴」的陳舊單一教學手段應該成為歷史。看教師教學方法與手段的運用還要看教師適時、適當用了投影儀、錄音機、計算機、電視、電影、電腦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當前在教學方法的問題上還存在「四個一」現象,這應該在聽課評課中得到解決。這「四個一」是:1,一講到底滿堂灌。不給學生自讀、討論、思考交流時間,教師「講」「灌」包打天下。2.一練到底,滿堂練。由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教師備課找題單,上課甩題單,講解對答案,怪不得學生說: 「不是灌就是串,要不就是滿堂練。』』3.一看到底,滿堂看。有的教師上課便叫學生看書,沒有指導,沒有提示,沒有具體要求,沒有檢查,沒有反饋。名為「自學式」, 實為「自由式」。4. 一問到底,滿堂問。有的教師把「滿堂灌』』變成了 「滿堂問」,而提的問題,缺少精心設計,提問走形式。

五、從教師教學基本功上分析
教學基本功是教師上好課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評析課還要看教師的教學基本功。通常,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看板書:好的板書,首先,設計科學合理,依綱扣本。其次,言簡意賅,有藝術性,再次,條理性強,字跡工整美觀,板畫嫻熟。
2.看教態:據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表達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聲音+7%的言詞。教師課堂上的教態應該是明朗、快活、莊重,富有感染力。儀表端莊,舉止從容,態度熱情,熱愛學生,師生情感交融。
3.看語言:教學也是一種語言的藝術。教師的語言有時關繫到一節課的成敗。教師的課堂語言,首先,要准確清楚,說普通話,精當簡煉,生動形象有啟發性。其次,教學語言的語調要高低適宜,快慢適度,抑揚頓挫,富於變化。
4.看操作:看教師運用教具,操作投影儀、錄音機、微機等熟練程度。

六、從教學效果上分析
巴班斯基說:「分析一節課,既要分析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學結果方面。」經濟工作要講效益,課堂教學也要講效果。看課堂教學效果是評價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課堂效果評析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學效率高,學生思維活躍,氣氛熱烈。二是學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進步。知識、能力、思想情操目標達成。三是有效利用40分鍾,學生學得輕松愉快,積極性高,當堂問題當堂解決,學生負擔合理。
課堂效果的評析,有時也可以藉助於測試手段。即當上完課,評課者出題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當場做以測試,而後通過統計分析來對課堂效果做出評價。
綜合分析還包括從教師教學個性上分析,從教學思想上分析等。整體評析法的具體操作,不一定一開始就從七個方面逐一分析評價,而要對所聽的課先理出個頭緒來。怎樣理:第一步,從整體人手,粗粗地看一看,全課的教學過程是怎麼安排的,有幾個大的教學步驟。第二步,由整體到部分,逐步分析各個教學步驟,要分別理出上面的七個內容。第三步,從部分到整體,將各個教學步驟理出的內容匯總起來。然後再按照一定的順序,從全課的角度逐個分析評價。

⑼ 集體備課靈活性模式有哪些作用各是什麼

看了幾位教師關於集體備課的心得的體會
看了幾位教師關於集體備課的心得的體會,深有同感.下面我也就我校實施集體備課的情談幾點看法:
第一:每周一次集中集體備課,都有一位老師作為主講人,主講這一周的主要內容、及如何備課。集體備課要求同科教師人人參與,所以每人都要精心准備,然後大家根據自己的理解,發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議,最後大家討論,形成授課思路。後,老師自己再根據自己的特點,自己學生的情,加以修改,形成既有共性、又有個性的備課模式。然後推選出每天的示範課領頭人,把課盡量向前安排先講,老師聽課後加以改再講.
第事:集體備課有許多可取處,集體備課真正集中了各位教師的教學智慧,取長補短,為促教師「共同富裕」大開方便門。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能幫助年輕教師迅速成長,對於新上崗的教師更是提供了難得的「教學藍本」,引領新教師早日入門,盡快熟悉教育教學,可以使新教師在教學中少走彎路,縮短成長周期。另一方面也讓老教師更加謙虛謹慎、嚴謹治學.
第三:個人單打獨斗只能使自己越來越落後,完全不適應時代及新課程的要求,而集體備課為老師們提供了一個互相交流的平台,同們行教研交流,了解他人的教學思路和方法,相互取長補短,推陳出新,這既有利於學生的學習,也利於我們教師自身素養的提高。
第四:能較好地落實課改要求.畢竟課改施行的時間不長,有些老師尤其是年輕老師經驗不足不能更好地落實課改要求.集體備課年老幫助年輕老師盡快的成長起來.
第五:集體備課有利於增強教師間的合作意識,凝聚教師的合力,營造良好的教學研究氛圍。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不僅適用於學生,也同樣適用於教師。通過集體備課,教師間學會協作和分享,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課堂教學的知識含量。集體備課能大力促學校的教科研氛圍.目前基層學校的教科研受應試教育的沖擊,搞的不是很好,集體備課使其理性認識能更好地指導實踐,在理論和實踐間架起橋梁,教科研的氛圍在集體參與的行動與反思中逐步濃厚.逐步提高.
總集體備課,給我的感觸很深,我深深感到它的好處,也從中收獲很多.能顯著提高教學效果,僅依靠個人孤軍奮戰,顯然不可能的,.集體備課可以引發參與者智慧的交流,取長補短,可以補充專業知識的不足。對於我們數學學科而言,其效果甚佳。
概括一句話:一支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院。只有搞好集體備課才能整體提高教學質量。
在實際的教學中,集體備課是一個常性的教學活動,在素質教育和新課標推行的今天,尤其重要,關於這一點已經形成了共識,但是對於集體備課,現在主要流於形式,沒有實質性的發展,主要在於如何實施,適當才有收獲。究其原因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集體備課是在個人認真准備的基礎上行集體研討的一種有效的教研活動。它能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研究教學中的一般問題,保證教學工作有目的、有計劃地行。在實施新課程的今天,它成了校本教研的一種重要形式。因為其價值取向就在於教育教學效益的最大化。現在許多學校都在提倡集體備課,其目的不是為了追求形式,而是為了追求效果。因為集體備課至少有以下六點好處:
1、能有效凝聚集體的智慧
由於教師的教學年限、業務水平、學科專長和教學經驗各有不同,從而導致教學水平的差異,而開展集體備課就解決了這一問題。通過同科教師的積極討論,可以集思廣益,博採眾長,在討論的過程中相互啟發,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
2、能顯著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面對新課程,人們缺的不是先的理念,而是缺少理念與實踐有機結合的能力與機智。集體備課,可以引發參與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長善救失,取長補短,可以補充專業知識的不足,明顯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對於師資比較薄弱的學校而言,其效果更為顯著。3、能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集體備課是對教學工作行全程優化的教研活動,使教師在教學的認知、行為上向科學合理的方向轉化.自我鑽研、集體研討、分工主備、教後反思的過程,就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這既有利於教師的揚長避短,更有利於教師在高起點上發展.集體備課要求同科教師人人參與,所以每人都要精心准備。通過相互交流與切磋,參與集體備課的教師既可以學習到他人的長處,又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通過揚長避短,實現共同提高。同時,集體備課的開展,一方面促使青年教師盡快成熟起來,另一方面也讓老教師更加謙虛謹慎、嚴謹治學。4、能大力促學校的教科研氛圍
集體備課是一種「行動研究」,所解決的是教學中最直接、最實際的問題,主要任務是完善課堂教學.而目前基層學校的教科研,應該也必須與課堂教學緊密聯系,否則易流於假、大、空.集體備課中,一些大家感興趣的課題,由於智慧的交流而得到理性的升華,其理性認識能更好地指導實踐,在理論和實踐間架起橋梁,教科研的氛圍在集體參與的行動與反思中逐步濃厚.
5、能夠更好地服務於教學
集體備課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務於教學,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通過集體備課形成的教學方案是集體智慧的結,它與個人備課相比,對教材把握更加透徹,對學情的分析更加細致。因此,集體備課的教案會更切合學生的實際要求,更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6、能較好地落實課改要求
集體備課,體現了「合作、探究、創新」和以人為本的精神,促了教學相長,能更好地落實課改要求.素質教育的今天,集體備課的積極作用正愈來愈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和應用,集體備課好處多多。集體備課獲益多
集體備課是中學教研組的一項常活動,有利於提高教師群體素質,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水平。我校高三英語備課組在楊君坦組長的帶領下,備課組活動不流於形式,不敷衍了,不搞「花架子」,全體組員積極配合,在各自充分「自主」研修的基礎上,大家充分「合作、探究、創新」,各自的「預設」在經驗分享中達成新的「預設」,各自的「生成」在信息傳播中啟迪智慧。這種「同備一節課,同上一節課,同評一節課,同研一節課」,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動,一年下來大家深感獲益頗多。
1、獲益一:集思廣益。
我校的集體備課,主要有兩種情,一種是開學前的集體備課,一般由備課組長先要求大家充分考慮這一學年特別是這一學期英語學科教學的全程安排及各階段的要求,集體貝殼時實現由組長發言,然後大家提合理性的建議或修改或補充;另一種是每周一次的集體備課,一般由一名教師經精心准備後作中心發言,中心發言人必須說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流程、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其他老師再給予完善,最後由組長在研討的基礎上行整合,確定下一周的教學工作。
我們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備課組長也好,中心發言者也好,雖然苦思冥想、精心准備了,但也會有考慮不周、局部不細的情,有時甚至會出現知識性偏差(這對英語學科來說是正常的)。集體備課可以引發參與者知識的交融、智慧的碰撞,可以長善救失,取長補短,既可完善英語專業知識,又可優化教育教學設計。
集體備課的最大優點就在於集思廣益,最大程度地發揮每個人的優勢,實現資源共享,在集體研討的過程中,使每個教師更加准確地把握教學內容與培養目標,在同一年級產生優質的教學效果。
2、獲益事:直抒己見。
集體備課,是一個很好的交流平台。每位參與者都可以直抒己見,發表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對教材的處理、對教法的運用、對練習的要求等的看法,提出來讓大家評議。自己的觀點,如果能夠得到多數參與者的認同,就可能成為下一階段備課組的「集體行動」。自己的觀點,如果還得不到大多數參與者的認同,這里的因素還比較多,可能是你的觀點太理想化了,你班可以這樣做,其他班未必能做好;也可能是過於「傳統」了,完全可以「現代」一點。對他人的意見,要行認真分析,覺得確實有道理的,就放棄自己的觀點;如果覺得自己的觀點還是蠻有道理的,也不排除在大的方向上按備課組的要求行的同時,將自己的做法在自己班上行試驗。實上,集體備課是對教學工作行全程優化的教研活動,使教師在教學的認知、行為上向科學合理的方向轉化。自我鑽研、集體研討、分工主備、教後反思的過程,就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教後反思「教」,是可以有差異的。廈門一中的文化就是這樣,鼓勵「和而不同」。和而不同,讓教育變得有個性有詩意;包容差異,在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中達成和諧。
3、獲益三:思辨明晰。
古人雲:「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審問」也好,「慎思」也好,「明辨」也好,都要求我們「思辨」。
對於全新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觀念、技能,我們必須認真地、刻苦地學習,盡快掌握。同時,我們更要注重活學活用,對教育教學的新理論、新觀點、新方法、新技能既大膽地吸收、借鑒,又靈活地與工作實踐相結合,有選擇、有批判、有針對性地加以應用,決不能照搬照抄,生搬硬套。
集體備課,讓我們感受到了這種「思辨」的過程。課程改革轟轟烈烈,新理論、新觀點、新方法、新技能不斷出現,每個人的理解不盡相同。各類培訓,使大家在宏觀上有了一定的理解;教研組的一步學習,使大家在中觀上又有了一步的理解;但課改最終要落實到課堂,把課改的理念落實到具體的課堂中,集體備課就「零距離」地對接了。比如,如何樹立與新課程相適應英語教學新觀念,經過學習、思辨,大家統一了認識,認為英語教學不只是課程傳遞和執行的過程,更是課程創生與開發的過程;英語教學不只是傳授知識的過程,更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4、獲益四:合作學習。
以往教師的學習,多為「自主」。課改背景下要求學生的學習「合作、自主、探究」,其實教師的學習也應「合作」。合作學習不僅是一種理念,同時也是一種學習方式。作為與新課程一同成長的教師,必須學會合作學習,共同構建教師合作文化。集體備課為合作學習創設了平台。
教師合作學習的主要方式是在學校中構建起學習型組織,基本的學習方法有頭腦風暴法、分享式討論和反思對話。「同備一節課」,看誰備得有新意,看誰備得有實效,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頭腦風暴」;「同上一節課,同評一節課,同研一節課」,太多的經驗大家在分享,太多的反思大家在「對話」。老教師的科學「預設」、合理「生成」,值得年輕老師學習;年輕老師的激發情感、媒體活用也值得老教師借鑒。我們備課組的教師們都養成了積極合作的態度、彼此信任的誠意和開放的學習心態,從而大家在共同的學習中共同成長。
我們說為師要向同行學習,只有尊重同行教師,才能在借鑒他人中完善自己。向同行學習實際上就是團隊合作學習,這種充分發掘和利用團隊中有利於教師專業發展的各種資源的學習,是促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5、獲益五:師長引領。
一個備課組,學校在安排工作時,往往會考慮年齡、資歷、經驗、性別等因素。我們所在的高三英語備課組9人中就有特級教師、省級學科帶頭人、碩士研究生、「海歸」教師、「老高三」教師和年輕教師。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優勢,特級教師人格高尚學識淵博,中年教師年富力強經驗豐富,年輕教師朝氣蓬勃熟練媒體,大家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前面已經論述,但我以為集體備課對年輕教師的更為有利。
同樣的教材,類似的學生,接近的教案,為什麼師長上起課來就那麼運用自如、得心應手呢?集體備課中,年輕教師從師長那裡領悟到「備好教材,心中有書;備好學生,心中有人;備好教法,心中有術;備好開頭,引人入勝;備好結尾,引發探索;備好重點,有的放矢;備好難點,突破難點;備好作業,講求實效;備好學案,滲透學法;備多用寡,左右逢源;終身備課,養成習慣;研究性備課,深層探索」的真諦。
只要年輕教師虛心請教,師長們還會就具體的教學內容,指導年輕教師走新課程理念下的備課要求,諸如「備課要體現預設與生成的統一,備課要體現尊重差異性的理念,備課要體現生活化的理念,備課要體現課程資源整合的理念,備課要體現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轉變的理念」,「備課的基本策略有:開放性備課策略,預設性備課策略,結構性備課策略,反思性備課策略」等等。
師指一條路,燭照萬里程。聽師一席話,勝教幾年書。從某種意義上說,集體備課是年輕教師成長的「搖籃」。
6、獲益六:團隊和諧。
TCL集團的團訓是:「敬業、團隊、創新」,可以說這是一個企業成功的「三要素」。學校發展同樣需要這「三要素」。有了這「三要素」,教育教學工作就能在緊張、高效、和諧、有序的狀態下行,就能一步一步走向成功。高三英語備課組就是一個相對較小的團隊,而集體備課就為這個團隊的實現共同願景創設了溝通、合作、交流、研討的平台,集體備課的氛圍和效果,就是這個團隊和諧的「雨表」。
當今時代,競爭已不限於商界,只要有群體協作工作的地方,都存在著個體間的競爭,教育也不例外。今後,教師面對的可能是更加激烈的競爭。迴避競爭不是明智舉,只有在競爭中才能實現自身的最大價值。教師要以拼搏、取、貢獻為榮,以落後、平庸、無能為恥。作為備課組,首先要在競爭中整體提升備課組水平,其次才是教師個人間的競爭。但競爭應該公平的、范的、高尚的,高尚的競爭是一切卓越才能的源泉。
教師工作性質又決定教師要講合作。集體備課就是合作,實踐證明,有效的集體備課在實際教學中的確產生了顯著的效果,能有效推動教師團隊和諧發展,整體步。高尚競爭、追求卓越使備課組充滿活力,團結合作、協同行教使備課組充滿和諧溫馨。我們這個備課組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最終走向「多贏」的境界。

⑽ 怎樣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哪三件事很重要)

一 備課是有效的課堂教學的前提
「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必須有一桶水。」這就要求老師不斷學習,豐富自己的知識,來為每一堂課做准備。那麼在備課時我們又該注意哪些呢?首先,要參閱教師用書,明確這節課的重點和目標。思考如何用巧妙、直觀的方法,層層突破,輕易地化解難點,讓學生理解接受。還要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已有的知識經驗,預見學生在課堂上可能會出現什麼問題和反應,想出解決的對策。在打造精品課程的過程中,我們先個人進行備課,再經過多次集體備課,以達到最佳的效果。
二 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激發探究慾望
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是學好知識的關鍵,正所謂:實踐出真知。 1讓知識聯系生活。教學要與生活緊密聯系,以學生感興趣的事物為中介,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以及知識的運用,使學生懂得知識真正的價值,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慾望,進而真正地喜歡上學習。2讓學生動手操作。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增強了主人翁意識,體會到團體合作的樂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在打造精品課程的過程中,我們設計了多項有趣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
三 提高和加強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和課堂機智。
同樣的教學設計讓不同的教師來教,效果卻是不同的,因為課堂上會出現許多無法預料的問題,這需要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和教學機智去解決。課堂駕馭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有效性。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加強教學機智,學習有關的教學理論,用理論指導實踐。同時,注意平時的課堂上一些情境的積累,增強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可以多向一些優秀的教師討教經驗,增加自己課堂駕馭的能力,更好地引導學生的思維。在打造精品課程的過程中,可見我校英語老師駕馭課堂的能力還是比較強的,但還要不斷努力,爭取更大的進步。
四 及時地進行教學反思
要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師,這是自己快速成長的重要方法。每天靜下心來,回顧這一節課程序和細節及整個流程,有哪些不足和優點,及時寫好反思,一點一滴地積累教學經驗,揚長避短,日積月累,提升了自己的教學水平。在打造精品課程的過程中,我們在課後及時進行評課和教學反思,反復修改。
五 讓學生喜歡你
如果學生喜歡你這個老師,就會「愛屋及烏」,也會喜歡你這門功課,這也是有效教學的一個方面。怎樣的老師是學生喜歡的老師呢?我想,性格溫和,談吐幽默、富有愛心、學識淵博、真誠對待學生的老師,學生一定會喜歡的。所以我們要不斷增強自己的個人魅力,做一個學生尊敬喜歡的好老師。
加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們每一個老師追尋的目標,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們要勤奮、認真、鑽研,才能讓我們的課堂教學越來越有效!越來越精彩。通過這個精品課程,我們在不斷研磨的過程中提高了自我,這對我們自身的發展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閱讀全文

與備課記錄效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