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握本單元的教學目標;
2、閱讀和深究教材;
3、翻看相關材料,同時了解學生;
4、確定教學目標,選定教學內容,研究教學方法;
5、編寫課時教案。
二、要做到「八備」
1、備課標。教師必須按照新課程標准所規定的目標和提示的原則、方法,達到課標所要求的水準,把課程標準的精神貫徹到每一次課中去。
2、備教材。教師必須熟練掌握教材全部內容和組織結構,掌握三基(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三性(思想性、科學性、系統性),三點(重點、難點、疑點)。創造性地使用、整合教材。
3、備教具。上課需要教具的,必須提前作好准備。需要在微機室、語音室、多媒體教室上課的,要提前作好課前硬體准備。
4、備學生。要從不同的學生水平出發,因材因人施教,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分層次提出要求,努力使教學切合學生實際。
5、備教法。要從實際出發,講求實效,靈活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各種教學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
6、備板書。要深入分析教材,理清脈絡、抓住中心,用簡潔的文字或圖形,把一節課的中心內容展現於黑板上,讓學生易於理解,便於記憶。
7、備作業。備課時應設計並試做要布置給學生的課後作業,合理安排課後作業的質和量。
8、備資源。教學和學生的實際生密切聯系,本節課所涉及的現實生活資源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
三、教案的構成要素:
1、清楚而單一的課題;
2、正確而具體的教學目標;
3、准確而恰當的重點難點;
4、規范而使用的板書設計;
5、有效而多樣的教學方法;
6、組織相宜的教學步驟;
7、體會深刻的教學反思。
四、課堂結構的教學設計:
1、教學內容的知識結構(知識點);
2、教師教學的行為結構(教師活動);
3、學生的認知結構和行為結構(學生活動);
4、教學時間的設計(時間設計);
5、教學活動的各個步驟(教學環節)。
Ⅱ 新課程下教師備課應注意什麼
新課程立足於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決定了新課程下的備課必須定位於促進學生發展這一基本理念上,備課應讓學生在有效接受知識的同時,側重於培養他們操作實踐的能力、合作的能力、探究的能力等,使其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有效發展。教學實踐中,教師備課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教學生活化
「生活即教材」、「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是教學生活化的基本內涵。備課過程中,教師應盡量從學生已知的生活經驗出發,設計接近學生生活的課堂教學情境,從生活中提煉教學內容,使學生覺得知識就在身邊,產生親切感,自覺參與到學習中,這就要求教師合理利用教材,開發出具有本地、本班特色的師本教材,貼近學生實際,利於學生接受。
二、了解學生,尊重獨特,面向全體
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顯性智能,尊重差異,在充分了解所帶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學習能力、學習動機、學習習慣等情況的基礎上,於教學應達到的「預定目標」與學生「現有水平」之間找到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備課時以此為切入點,支持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使他們的三維智能在原來的基礎上各有發展,讓不同的學生都體會到學習的成功和快樂,增強自信心。
三、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核心任務。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比獲取知識和掌握技能更加重要。學會學習既包括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備檢索、搜集分析信息、主動學習探究的意義,又包括傳給學生學習的方法。為此,教師備課應充分設置學生質疑、表達、交流、討論、合作、動手實驗的環節,把展示的主體地位留給學生,鼓勵學生對書本質疑。教師備課還要提供適合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多種方法,讓他們從中自主選擇,做到「有法」可「依」,提高學習效率。
四、發掘、整合課程資源
課程資源是對課程實施的有力支持。發現和利用課程資源,對課程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為教學服務,實現教學效益最優化,是本次課程改革的又一重要內容。新課程下的課程資源豐富多彩,單從空間上就可分為學校資源、家庭資源、社區資源。具體地說,學生的個性、經驗、興趣是可利用的教學資源,學生所犯的錯誤是資源,家長的閱歷、特長、職業背景是資源,學校的走廊、跑道、圖書館,社區的農場、田園、企業都是資源,與教材相關的資料、時事更是資源。教師要拓寬備課空間,從生活中搜索有價值的教學信息,充分整合利用,把優化後的資源揉合到課程中,尋找學生探求知識、發展能力的最佳角度和方式,降低學習難度,增加學習內容的趣味性、實用性,使學生輕松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情感、能力、認知多元發展,素質得到全面提升。
五、充分預設,促進生成
新課程標准下的教師備注是在了解學生、鑽石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對教學過程中相互聯系的各部分做出整體構想―學什麼、怎樣學,教什麼、怎麼教,怎樣評價、評價將產生何種效果等方面都要詳盡「預設」,預設越充分,教學過程越有效。但是預設畢竟是教學構想,課堂要比預設豐富的多,尤其是今天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確立,學生反映匯報的信息會更多更復雜,教師就要善於捕捉,使之轉變為能促進學生深入思考的「亮點」,促進更有價值的生成。
六、反思修正備課
每次上完課後,教師都會有不同的感悟和思考,這是對備課效果的初步檢驗,課上完了,但備課沒有結束,要在上課的基礎上對所備課進行全面發展,把從聽課人、學生那裡反饋回的信息重新審理,修正原來的備課,為下一輪上課作好鋪墊。經驗加反思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最好途徑,所謂「十年備一課」,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除上述幾點外,教師要備好課,還應對整個學科的知識結構體系全面了解,把知識點納入體系中去考查;新課程在設置上凸現出綜合性的特點,淡化了學科的邊緣界定,因此教師備課時還要注意打通學科間的壁壘,倡導不同學科之間合作備課,不斷提高備課水平。
Ⅲ 備課的基本程序
你是想做課件嗎?
OFFICE裡面不是有一個PowerPint,用那個吧!
利用IP資源備課的基本內程序
如果你問的容是備課的方法的話。那你看下面的吧!
1、選擇媒體資源:教師要選擇合適的媒體資源,無論是視頻、音頻、動畫、課件還是智力游戲,都是輔助教師教學的手段,哪些內容要以播放為主,哪些資源應該讓學生同步參與,教師都要在備課時進行設計;
2、確定教學活動:設計教學活動、實施步驟和希望達到的效果。教學活動包括教學活動的內容和教學活動的方式;
3、選擇教具和學具:恰當地運用好教具學具,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4、選擇評價方式:可以選擇課堂教學中、教學結束後和階段性評價,檢測教學效果和質量。
暈~不知道你問的是什麼問題?
Ⅳ 如何利用網路資源備課
隨著網路的發展,如何讓網路教育資源更好的用於教學,如何利用這些資源,將其整合成適合自己的教學,發揮網路資源的最大作用,是我們亟待研究的重要課題。在備課時,教師可以在網路中查找、獲取大量豐富有效的信息來源,彌補自己原有知識的不足,應用於課堂教學中去。經過不斷運用和摸索,我覺得在應用網路教育資源時,要做到三備。 一、備教材教材是教學的依據,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載體。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學目標,合理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實現用教材而不是學教材。有的教師沒有好好把握教材,備課只是看看資源中的課件和教學設計,這是遠遠不夠的。那備教材豈不是就看看自己的教材和教師用書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利用網路資源來備課了嗎?我們認真研究教材和教師用書,整體把握教學目標這是必須的;另外教師用書上的一些建議也是很好的,但除此之外,如果你再到網路上尋求一些專家的、同行的理論和建議,經過對比,挑選出適合自己和自己學生的好方法,將會給你帶來不同尋常的收獲。在備課時,我們可以在網路中查找、獲取大量豐富有效的信息來源,彌補自己原有知識的不足,應用於課堂教學中去。我們還可以將網上備課資源的這些資源與課標、教材、學生實際相結合加以修改、完善,變為個人教案,改變我們教學眼界受限、圍著自己小圈子做的孤立做法,廣開教學思路,轉變教學觀念,進而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求。比如,我們搜索課堂設計、課件,從中借鑒他們的優點,找到適合自己的特點。 二、備學生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有時發現網路資源中的教師提出的問題,設計的較好,而到了我們的班上,學生對許多問題不能理解或達不到教學目的,還弄得學生一頭霧水,這是為什麼呀?我們的課完全是按照網上高級教師的示範課設計,怎麼感覺收效甚微呢?原因出在自己對學生缺乏分析,忽略了他們的已知。這其實是我們沒有充分考慮自已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指的備學生應該是自己的學生,了解他們的差別。因為地域不同,城鄉不同,學生的素質不同,我們要充分考慮自己學生的特點和能力,合理的利用資源中的素材,達到最優的效果。因此利用網路資源不是讓自己照搬的,必須結合自己的情況擇優求取,選擇適合自己和自己學生的方法再加以整合才能出效果。我們應從中選擇出適合自己的再加工整合成自己的教學設計。在利用課件時,我們不能照搬一個人的課件,而是篩選出一部分適合自己課的,自己再對其中不如意的地方修改。
Ⅳ 集體備課的備課平台
集體備課平台提供了個人備課、集體備課、網路硬碟、教案積累、教案評選、檢查、推薦等教案管理功能。同時提供豐富的教學案例、備課模版、教學素材等輔助功能,極大的方便學校開展網路環境下的集體備課。
利用集體備課平台教師可以在線備課,所有教案默認為共享狀態,輕松構建學校特色的教案庫!每個人都可以對教案庫中的教案進行推薦、收藏、評論,方便教師之間的資源共享和交流。
集體備課平台保留備課過程中的修改痕跡,可以區別每位教師在集體備課中的狀態,解決了集體備課流於形式的問題。
利用集體備課平台開展集體備課可以將個人智慧轉化為集體優勢,即保證教學進度的統一,也能保障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 1、海納百川: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會乾涸!
建立學校自己的教案庫既是教學資源庫的一種積累,能夠讓學校的優秀資源充分利用,也是是教育信息化發展趨勢,可以讓優秀的教育理念能夠代代傳承、發揚光大。
2、備課痕跡保留:記錄了教師備課的思維過程,集體備課的參與情況,解決電腦備課過程中的抄襲、應付的問題.
3、簡單易用:平台界面類似於Office界面,輕松上手!
4、管理方便:備課組長通過平台可以按照學科、按照備課組、部門進行教案檢查,可以統計每個人創建、參與、推薦、收藏的教案,也可以統計每個人的修改痕跡。
5、資源積累共享:默認為共享狀態,解決日常工作中同事之間溝通尷尬,優秀教案也可以自我鎖定,或者定向開放。
6、同步資源:同步的名校教案下載,方便教師備課過程的借鑒和學習。
7、學科模板:豐富的教學(ppt、doc格式)模版,方便學校統一備課的格式。
8、網路教研:在線點評每個教師的教案,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Ⅵ 如何利用數字教育資源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進行二次備課
一、「二次備課」的內容 (一)備學生 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學生的真實狀態是決定有效課堂教學一切活動的出發點。每一個學生都是完整的、鮮活的個體,有著其特殊的年齡特徵和復雜的心理需要。教師只有全面了解學生的身心特點、認知水平及生活經驗和環境,掌握學生的需求,才能設計出適合學生發展的課堂教學設計;只有充分地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才能更好地組織和引導學生興趣盎然地進行有效課堂教學活動;只有充分地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根據學生不同需要,制定適應性較強的指導策略,教師才能做到得心應手,學生才能各得其所。 (二)備自己 新課程強調教師的自我反思,要求在對待自己的問題上要充分認識自己。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反思和設計自己。教師只有通過自我認識和自我反思,才能使自己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地發揮,優勢得到最充分的體現,使自己的弱點和錯誤減少到最低點,以最佳的心態和形象投入到教學氛圍中,全面提高教學效益。 古人雲:「感人心者,莫乎於情」。因此,在備課、上課時,要十分關注學生的生活情趣及情感體驗,努力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經常用生動的導語、過渡語、評價語及結束語一次次激發學生的情趣和求知慾,密切聯系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像世界,活化教材,創設生動可感的各種教學情境,充分發揮學生的多元智能,引導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地建構新知。 (三)備教材 新課程教材為教師留有較大的發揮和創造空間,等待教師去開拓、豐富、完善、創新。在二次備課時,我們要多角度鑽研教材,密切聯系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像世界,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活化教材,用好教材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標來研究教材、整合課程、優化教學內容。 一本教材放在我們面前,我們不可能要求學生掌握所有的知識,正確的做法是對教材進行有效地整合,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個性特長,提高課程資源的利用率,優化教學內容。 二是以解決學生問題為核心確定教學思路,優化教學結構。 我們在進行二次備課時,首先要讀懂教材的編寫意圖,與教材進行深入地對話,掌握教材的知識體系,打通書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間的界限,弄清楚本次教學讓學生「學會什麼。然後充分發揮學生的多元智能,創造性地組織教材,找准教材的知識點和學生學習能力的生長點,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哪些疑難問題?如何創設問題情境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教師要層層深入地引導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地建構新知,把三位目標落到實處。 (四)備教學目標 新課程改革提出了學科教學的三維教學目標,加強過程性目標和體驗性目標,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此,我們在進行二次備課時確定的目標要有針對性和導向性。要注意以下幾點: 1、教師要研讀《課程標准》,理解和應用《課程標准》,解讀文本,處處體現其基本精神。 2、教師必須以班級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為基礎,解讀原教案的教學目標是否與本班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相適應,是否要做出相應的調整與修改以滿足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五)備教法、學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新課程強調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教師只有靈活選擇和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才能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 1、恰當選擇教法學法,努力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選擇教法學法,既要根據教學內容實際,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又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實際情況,針對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還要考慮教師自己的實際,大膽實踐,積極創新。 2、注重教學方法選擇的靈活性與多樣性。在新課程教學中,不能千篇一律運用一種教學方法,要靈活運用。要在多樣化上下功夫,提高藝術性。關鍵在一個「活」字,盡可能體現「活」的原則。要結合學生學習需要,做到多種教學方法優化組合。 3、探索和創新「我的方法」。 我國教育家魏書生說過:「一個教師,要緊的不是忙著用這種教法去否定那種教法,不是證明多種教法有沒有道理,更不是糊里糊塗地照般某種教法到自己的課堂上,不加任何改變就用。他應當像蜜蜂一樣,在教法的百花園中,到處採集有用的花粉,回來以後,釀造自己課堂教學的蜜」。在新課程教學實踐中,我們教師要認真學習借鑒先進的教學方法,靈活自如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努力實現教學方法的最優化。 (六)備教學環節 新課程要求教師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此,在二次備課時,我們教師要根據不同的課程內容、具體學情來設計符合學生認知規律,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的教學環節。教學環節的安排要努力體現循序漸進性、層次分明性、系統完整性、密度適中性。具體表現為: 1、教學問題的設計要環環相扣,具有一定的層次性與開放性。教學情境的創設要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進行有意義建構。要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近,最大限度地調動本班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努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2、要設計出能讓自己駕馭課堂時如魚得水,得心應手的過渡語言。精妙的過渡語不但能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而且可以使一堂課更加緊湊、生動、引人入勝,使教材平中見奇,使知識產生誘惑力,使學生產生興奮感,形成一種學習心理的強刺激,讓學生自覺地展開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 3、教師要學會因勢利導,不斷積淀自己的教育機智。在具體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估計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種種問題以及應對措施,解決好預設與生成的問題。 (七)備練習設計 練習不僅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所學到的知識、技能得到鞏固,而且使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得到進一步升華。在進行二次備課時,教師要結合學科特點、教學內容及學生學習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與補充。習題設計要有層次性、多樣性,要有深度廣度,密度適中、坡度合理、真正發揮出練習的實效性。 (八)備教學策略。 「一切為了學生」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為此,課堂教學組織和呈現不是以固定的模式化的「東西」做為教學設計的基點,而是以滿足學生學習和發展需要為基點。教師在進行二次備課時要反復斟酌,全盤考慮,努力設計出「讓每一位學生都滿意」的教學方案。 (1)「照顧差異」策略。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照顧學生差異,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教學既能保證全體學生的學業成績共同得到進步,還要保障特殊需要的學生進步與提高。(2)「異想天開」策略。教學設計的出發點就是滿足學生學習與發展的需要。大膽靈活的設計教學環節。對不同學科、不同內容、不同年級學生,考慮和安排不同程序、不同風格的教學設計。(3)「超越自我」策略。在教學過程設計中,最難以戰勝的是自己,在繼承基礎上,結合新課程課堂教學改革實踐,加以創新和開發,達到借「他山之石」,攻「我山之玉」的目的。教學設計要體現在靈活性,「忘掉從前的自己,不要關注別人如何設計」,關鍵是在「活」字上下工夫,「從我做起」,「設計屬於我的教學過程」。 「二次備課」的內容要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呈現呢?主要從以下幾種方法來進行: 二、二次備課的方法 1、勾畫法:勾畫原教案中的重點環節、重點問題、主要知識點以及教學過程中創新設計,以便在具體課堂教學調控過程中引起注意,融會貫通,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補充法: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具體分析學情的基礎上對原教案中過簡的教學內容進行必要補充完善。如教學情境的創設、知識的拓展、學法的指導、習題的設計等。 3、刪減法:對教學設計中不符合班級學情、不夠理想等旁支錯節進行修枝打叉。從而使教學結構嚴謹、脈絡清晰。 4、調整法:根據需要調整原教學設計的方式方法。如改變教學內容呈現方式、教學問題的設計及前後銜接等內容。 總而言之,備課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備課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教研活動怎樣有效的進行二次備課
Ⅶ 如何利用資源共享,完善集體備課制度
加強集體備課
實現資源共享
【摘
要】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對集體
備課的具體操作流程及管理進行策略探討,
通過理論提升、
完善制度、
組織豐富多彩的教研活動等,有效、深入地開展研究,取得了顯著的
成效,並在街道中小學推廣,在縣域內輻射。
【關鍵詞】
集體備課模式
研究
成效
推廣
新課程下教與學方式的改變改變呼喚著教師的專業化成長,而集
體備課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有效途徑,它強調的是集體智慧與個人創
意的結合。集體備課的開展,真正把大家從繁瑣、應付性的勞動中解
放出來,實現了由過去的「勞苦型」到「創新型」的轉變。它使備課
真正做到了「備」
而不是以前的「寫」,更注重了「研」與「探」,
濃厚了教研氛圍,增加了學術氣息。以下是我在集體備課方面的點滴
體會與有益嘗試:
(一)增強對集體備課價值的認同
幾年來的教學實踐體會到:
1
、通過集體備課,大家分工協作,既
有利於課程資源的開發和整合,又能避免人人都去查閱大量資料高耗
低效地工作現狀;
2
、通過集體備課大家充分交流、溝通,既有利於教
師揚長避短,又有利於教師站在高起點上發展;
3
、通過集體備課,大
家可以從多角度分析,診斷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既有利於群策
群力尋求有效教學策略,
又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4
、
通過集體
備課能有效幫助青年教師分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討解決問題的辦
法,通過給任務、給機會、給幫助等方式,促進青年教師專業的快速
成長。因此說集體備課的價值在於「相互借鑒、共同提高」,其意義
在於達到「備一課、促多人、帶一方」的目的。
(二)初步形成集體備課的運行方式
概括起來,集體備課流程共分四步。即:個人鑽研(初備形成個
案)——中心發言人說課,集思廣益(主備形成共案)——二次備課
(形成特色教案)——教後反思修訂(形成最後教案)
1
.初步研究教材,形成有自己思想的第一教案
-----
個案。課題
組在強調集體備課時,要求每個教師必須備好個人的第一教案,來保
證集體備課的「生命」意義。對於個案的形成,要求每一位教師在研
究教冊的基礎上,弄清所備課的內容在本冊,本章節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或本單元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就此設計教學的三維目標,設
計突破重點、難點的方法,設計突破關鍵點的思路;思考是不是設計
了切合實際的、
貼近學情的教學方法,
教學思路以及創新點、
德育點;
是不是設計了合理的習題、考點、板書、課堂檢測和課後作業;對於
教冊上沒有或概要的內容,教師要不要去研究地去補充;在哪些環節
和思路上課題組還存在疑惑和障礙等,帶著問題初步形成了融注課題
組自己教學思想的個案。
如果沒有個人的教學研究,
沒有個人的思想,
依據網路下載,盲目利用他人提供教學資源,套用他人的經驗操作教
學,則教師完全失去了自課題組,僅依靠集體備課,其「生命」將是
沒有陽光的。
2
.
在交流碰撞中形成有群體思想的集體教案——共案。
在有融注
思想的個案保障下,集體備課有了「生命」的根基。在集體備課時,
先由主備人說課:即說課標要求、內容特點、學情分析、目標確定、
教學過程、教法學法、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當然可以是備課組成
員按照事前的安排的方案進行說課)。然後由組員發表補充意見,全
組討論,集體商定後確定集體教案。主備人說課是教師集體備課的重
要環節,通過說課,組員相互比較,在組內開始有針對性的討論。集
體備課研討時,交流的內容主要有兩項:一是先由主備人圍繞自身鑽
研教材、調研學生、資源利用等備課的各環節逐一拋出自己的理解、
觀點、設計及有關理論依據。然後,由組內教師共同研討、集體交流,
各抒己見,補充完善。最後,由主備人根據備課組的意見,精心設計
教學預案,力求規范、科學。二是由主持人組織大家就備課時的困惑
或上周教學實踐的反思等選擇一到兩個話題,組織大家討論交流。可
以用提問的方式反問主備人,可以以商榷的形式提出自己的見解,可
以就一些普遍存在的問題展開辯論和思考;對共同存在的疑難問題進
行探討相應的解決辦法,針對年輕教師的不足提出建議和意見。主備
人綜合集體的意見,確定每個環節的最佳教學方案,對主備教案進行
修訂,形成具有群體智慧的、達成共識的共享教案
----
集體教案。集
體備課是在和諧的、平等的、民主的、互動的氛圍中,由集體成員的
有效協作而產生的智慧交流碰撞的升華,對教學相長,對教師的專業
成長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從根本上說教師集體備課是教學生命的載
體,是教學質量的生命,所以集體備課不在教師單方面地洗耳恭聽名
師的意見,而要有自己的思想。要以敢說「不」的勇氣,發表自己的
見解
(敢於對名師說
「不」
,
敢於對同事說
「不」
,
敢於對自己說
「不」
)
。
只要敢於堅持自己的觀點,敢於對別人的不足提出問題,在思想上真
正地交鋒碰撞,打破權威崇拜,集體備課才有存在的價值。所以在交
Ⅷ 如何利用網路資源實施電子備課
隨著網路的發展,如何讓網路教育資源更好的用於教學,如何利用這些資源,將其整合成適合自己的教學,發揮網路資源的最大作用,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課題。
在備課時,教師可以在網路中查找、獲取大量豐富有效的信息來源,彌補自己原有知識的不足,應用於課堂教學中去。
經過不斷運用和摸索,覺得在應用網路教育資源時,要做到三備。
一、備教材教材是教學的依據,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載體。
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理解教材的編寫意,把握教學目標,合理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實現用教材而不是學教材。
有的教師沒有好好把握教材,備課只是看看資源中的課件和教學設計,這是遠遠不夠的。
那備教材豈不是就看看自己的教材和教師用書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利用網路資源來備課了嗎。
認真研究教材和教師用書,整體把握教學目標這是必須的;
另外教師用書上的一些建議也是很好的,但除此之外,如果再到網路上尋求一些專家的、同行的理論和建議,經過對比,挑選出適合自己和自己學生的好方法,將會給帶來不同尋常的收獲。
在備課時,可以在網路中查找、獲取大量豐富有效的信息來源,彌補自己原有知識的不足,應用於課堂教學中去。
還可以將網上備課資源的這些資源與課標、教材、學生實際相結合加以修改、完善,變為個人教案,改變教學眼界受限、圍著自己小圈子做的孤立做法,廣開教學思路,轉變教學觀念,進而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求。
比如,搜索課堂設計、課件,從中借鑒他們的優點,找到適合自己的特點。
二、備學生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有時發現網路資源中的教師提出的問題,設計的較好,而到了的班上,學生對許多問題不能理解或達不到教學目的,還弄得學生一頭霧水,這是為什麼呀。
的課完全是按照網上高級教師的示範課設計,怎麼感覺收效甚微。
原因出在自己對學生缺乏分析,忽略了他們的已知。
這其實是沒有充分考慮自已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指的備學生應該是自己的學生,了解他們的差別。
因為地域不同,城鄉不同,學生的素質不同,要充分考慮自己學生的特點和能力,合理的利用資源中的素材,達到最優的效果。
因此利用網路資源不是讓自己照搬的,必須結合自己的情況擇優求取,選擇適合自己和自己學生的方法再加以整合才能出效果。
應從中選擇出適合自己的再加工整合成自己的教學設計。
在利用課件時,不能照搬一個人的課件,而是篩選出一部分適合自己課的,自己再對其中不如意的地方修改。
Ⅸ 什麼是FTP備課資源庫
隨著國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改的不斷推進展.就如何有效開展物理教研組的校本教研活動,我談談自己的看法:一、物理教研組對逗校本教研地的理解第一:逗校本教研必須以學校發展為本地,強調必須從學校的實際出發,緊密結合學校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針對性的開展教研工作.第二:逗校本教研必須以教師發展為本地,突出教師在校本教研中的主體地位,強調通過校本教研提高教師專業素質,實現教師的自我發展.第三:逗校本教研必須以學生發展為本地,校本教研必須重點研究學生,研究學生的學習活動,研究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二、加強信息技術逗整合地,開展網路教研 以學校建設校園網為契機,把計算機輔助教學與物理教學的整合.具體工作如下:1、統一認識.學習有關逗整合地理論,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的整合,降低了教學難度,突破難點,提高課堂效率.2、信息技術的培訓.由本組技術較高的老師做專題講座.3、通過長期的網路教研和計算機知識的學習, 在課堂教學上,運用CAI模擬某些物理現象不明顯或難以操作的演示實驗.模擬一些現實中不能直接再現的物理現象.4、對網路教研工作思考和探索的方向(1)、多媒體與網路教學環境下,如何構建物理學科新型教學模式,建立師生互動機制.(2)、多媒體與網路教學環境下,如何通過信息技術與中學物理教學的整合,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思、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3)、多媒體與網路教學環境下,如何通過信息技術與中學物理教學的整合,拓展物理課堂,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三、通過校本教研,把教學常規制度化一門學科的優劣靠的是群體,把集體備課作為教研組工作的一項制度,每周用2個小時作為集體備課的時間;集體備課的內容一般定為:(1)分析研究教材和教學的重點、難點和熱點;(2)分析交流所教班級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學習情況;(3)交流教 學體會和有關新近信息;(4)教材後面的思考與練習怎樣處理,等等.在集體備課中,採取輪流的辦法,每次備課由一位教師主講,其他教師補充.四、開發年級備課組功能,體現了逗同伴互助地,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備課組可開展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綜述如下: (1)沙龍式研討 (2)集體備課 (3)專題研究. (4)課堂教學研討. (5)在學校校園網ftp上建立教學資源庫.以備課組為單位開展校本教研,能使教學工作與教研工作聯得更為緊密,教學研究更具教學中對性.以備課組為單位的校本教研,使得每一個教師都能帶著任務參與教研活動,提高了校本教研的效益和效率.
Ⅹ 備課中教師如何利用各種教學資源
歷史教學資源是指有利於歷史課程目標實現的各種因素的總和。它既包括教材、內教學設備容、圖書館、博物館、互聯網以及歷史遺址、遺跡和文物等物質資源,也包括教師、學生、家長及社會各界人士等人力資源。教師在備課中,充分利用好各種教學資源,有利於歷史課程目標的實現。 1、教材資源。歷史教材是歷史教學資源的核心,是進行歷史課程教學的基礎。教師在備課時要依據歷史課程標准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整合教材不僅要圍繞教材的重點、難點,而且要注意引入現實生活中的真實問題,真正實現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 附:人教版歷史必修3第七單元第4課《互聯網與信息化社會》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網路技術是現代信息技術的代表,它的出現和廣泛應用於政治、軍事、經濟以及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引發一系列社會變革,成為全球化時代的技術表徵。本課內容與現實聯系密切,學生比較熟悉,且政治課、地理課都有類似內容。因此,本課的學習注重從人類社會發展的角度去探討網路技術所引發的社會變革,設定教學目標如下:1、掌握重要概念互聯網、知識經濟等。2、綜合所學歷史知識把握「信息傳播方式的變革」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影響,樹立大歷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