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介紹自已的備課記錄怎樣寫,幼兒園的
(一)預先熟悉教材,制定下周活動內容。
(二)以年級為小組,醞釀討論定盤子。
(三回)由一人執筆,最答佳教案列印出籠
(四)立足本班實際,進行個案的修改
㈡ 如何培養小班幼兒自理能力教研活動記錄表
如何培養小班幼兒自理能力教研活動記錄表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了這樣一篇文章,講的一位中國的婆婆如何看待洋媳婦教育孩子的一些方法,看後讓我感觸很深。
文章摘要:
每天早上,托比醒來後,蘇珊把早餐往餐桌上一放,就自顧自地忙去了。托比會自己爬上凳子,喝牛奶,吃麵包片。吃飽後,他回自己的房間,在衣櫃里找衣服、鞋子,再自己穿上。畢竟托比只有3歲,還搞不清楚子的正反面,分不清鞋子的左右腳。有一次托比又把褲子穿反了,我趕緊上前想幫他換,卻被蘇珊制止了。她說,如果他覺得不舒服,會自己脫下來,重新穿好;如果他沒覺得有什麼不舒服,那就隨他的便。那一整天,托比反穿著褲子跑來跑去,蘇姍像沒看見一樣。
又一次,托比出去和鄰居家的小朋友玩,沒多大會就氣喘吁吁地跑回家,對蘇珊說:"媽媽,露西說我的褲子穿反了,真的嗎?"露西是鄰居家的小姑娘,今年5歲。蘇姍笑著說:"是的,你要不要換回來?"托比點點頭,自己脫下褲子,仔細看了看,重新穿上了。從那以後,托比再也沒穿反過褲子。
一、培養幼兒初步的自理能力
在中國人的眼中國外的教育方式方法總會讓我們覺得很強,就拿文章中的小"托比"一樣,3歲的寶寶就可以在大人不提醒的情況下完成那麼多的事情,而且是有規律的完成。對於我們中國的孩子來說,3歲的寶寶還放不開手讓他們去做任何事情,因為父母不相信自己寶寶的能力害怕他們受到傷害。
進入幼兒園是寶寶們學習初步自理能力的第一階段,他們在以前"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環境中要自己試著學習生活中的小技能,也要學會自己照顧自己。當然作為教師我們不能袖手旁觀這時教師就是引導者,讓寶寶們通過模仿形象的學習生活技能。比如: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會加入一些生活技能的小兒歌,讓寶寶輕松地學習與模仿,"打開龍頭,沖濕小手,抹抹肥皂,沖沖小手抖一抖,水珠不見了。通過這些有趣的兒歌寶寶們很容易接受這些生活的小技能,教師不能向家長一樣包辦一切,而是要針對他們的發展水平提供必要的條件和機會。
二、教會幼兒生活自理的方法
當然不論什麼事情我們都要先學會了才能去做,開始時寶寶們總會做的不好,教師和家長鼓勵的話語會大大提高寶寶的自信心,讓他們相信自己會做得更好,就拿我們班上的小朋友來說,從托班剛剛升入小班,他們對周圍的一切變化都非常的敏感,一天午睡前,老師把孩子們叫到身邊輕聲的問他們你會疊褲子嗎?有些小朋友大聲的喊著:"我會,我會",於是我請出了那位小男孩,對他說:"你來教教小朋友怎樣疊褲子好嗎?小男孩瞪大眼睛回答:"好"就看他賣力的在地上疊著自己的褲子,可是疊來疊去總是疊不整齊,他心急的對我說:"老師,這個我疊不上"。我微笑的接過褲子對他說:"不急,讓老師幫幫你",於是我把著他的手很快的疊好了褲子,他興奮的叫著:真厲害,真厲害。其他的寶寶們看著也拍著小手一起喊起來。這一天午睡前,我們一起學習怎樣疊褲子,孩子們都很興奮,一個個都說要回家疊給爸爸、媽媽看。幼兒在獲得初步生活自理的技巧之後,會不斷的提高做事情的速度與質量。那天以後,沒到中午午睡前我們都會玩一次比賽疊褲子游戲,就看著他們能夠把褲子用最快的速度都疊的整整齊齊。
最後寶寶們獲得了成功的快感,當他們取得點滴的進步時我們的家長和老師也別忘記那些鼓勵的話語,激勵幼兒自覺的掌握更多自理能力的方法。
三、鞏固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學會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教師和家長就要幫助他們鞏固,要經常督促寶寶們的生活行為,使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並且不斷的強化,逐步形成自覺的行為。
對於不同年齡的人來說,自理能力又有不同的具體含義。對於2-3對的嬰幼兒來說,其生活自理能力主要包括進餐、睡眠、盥洗、入廁、穿脫衣服和鞋子、管理自己的東西等幾個方面(摘自潘燕等2010)所以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幼兒自主獨立的前提。掌握了這些技能寶寶們開始獨立的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用勺子吃飯,拿杯子喝水,會洗手,會自己穿脫簡單的衣服,當聽到老師或家長的鼓勵時,樹立了幼兒的自信心,讓寶寶們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時,也讓他們勇於面對困難,敢於克服困難使他們養成了有始有終的好習慣。
四、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與家長工作
眾所周知家庭教育與幼兒園工作是密切不可分割的,所以在培養寶寶自理能力的問題上,家長也是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教師和家長要達成統一的目標,在家時家長也要對孩子得發展情況有所了解,這樣不僅能使孩子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另一方面也是他們鞏固學習和提高自信的好方法。比如早上起床後,晚上臨睡前寶寶都要自己脫衣服,用餐時也盡量讓寶寶自己完成,教師也要不斷地向家長介紹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配合事項,有關常識等。家長明確了含義,在家裡不僅督促幼兒,還教會幼兒一些掌握技能的竅門,並時常和教師商討教育的方法,家長的支持和配合,是我們的教育工作事半功倍,因此做好家長工作,也是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形成合力培養幼兒自理生活能力的關鍵。
㈢ 求九月份幼兒園小班的備課記錄
參考下五大領域的教參就可以寫的呀!再加點自己的東東就應該算詳細了,我就是這樣子做的
㈣ 幼兒園中班、小班的備課內容
備課對教師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一項常規工作,與中、小學教師不同的是,幼兒園老師的備課不只是教學、游戲,還包括幼兒的生活活動,可以說,"事無巨細"是幼兒教師備課的一大特徵。近幾年,隨著幼教改革的不斷深入,許多新的課程應運而生,其中"瑞吉歐的項目活動"就比較流行,它與我們課程最大的不同它強調的是過程中的設...計:教師要教什麼、怎樣組織幼兒的學習活動往往是在活動過程中被幼兒的表現和活動本身激發出來的,許多人贊同了這個理論並接受了其課程模式,因而也就產生了對目前我們還要按部就班地備課持一種懷疑的態度:事先備課作用大不大?尤其是我們的老師每學期都要備那麼一厚本教案值不值得哪?這不由地引發了我對備課管理的一些思考。 一、對備課的認識 1、備好課是上好課的重要前提。俗話說: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教學要在課堂上出彩與課下功夫的磨煉密切相關,這個"課下功夫"主要指的就是備課。以日常觀摩活動為例,我們常常有這樣的感受:要麼替老師累得上、要麼替孩子們累得上,好像老師的課總也講不完,好像孩子們不停地聽、不停地動手操作可就是學不會,有時同樣一個教學內容好老師上出來就自然、流暢,讓人津津樂道、回味無窮,而有的老師上出來卻讓人大失所望、興致索然。究其原因就是沒有備好課:總也講不完的那位老師是因為沒能很好地研究教材、將內容藝術化地裁減或補充,致使課的容量太大而失去興趣;孩子們為什麼學不會?是因為老師沒能了解孩子、把握好幼兒的年齡特徵和發展水平;再就是教學方法,如果不能正確地選擇和靈活地使用,也會使教學失去光彩,等等,這些現象歸結起來,也就是我們備課所涉及的主要的三方面工作:研究教材、了解幼兒、選擇教法。這三方面工作聽起來容易但做起來難,這需要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的長短完全取決於老師是否"有心":是否有心的去實踐、有心的分析與積累、有心的用理論作指導。大家都知道:教學是一門藝術,其實備課也是一門藝術,只有吃透教材、了解幼兒、 恰當、靈活地選用教學方法,老師的教學就會在課堂上"出彩",所以說,備好課是上好課的重要前提。 2、備課是引導教師在業務上逐步成熟的重要途徑之一。對這一點我有切身的感受,想當初,自己邁出校門踏上工作崗位時,一切都是那麼的茫然、不知所措,然而正是備課悄然地引導著我了解了工作的內容和各個環節的具體要求,使我很快地適應了環境並步入了正軌。如今自己已成長為一名教學管理者,當我重新審視備課工作時,更感到了它在引導教師業務逐步成熟的道路上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早在十幾年前,我區托幼辦就已將備課納入了規范化、科學化的軌道,之所以說它規范化,是因為它有統一的標准和要求;之所以說它科學化是因為它將幼兒教師的工作全面地、系統地、有針對性地濃縮到了備課本中,而且每個學期都進行備課評比,及時採納大家的建議,不斷調整、改進使備課工作日趨合理與完善。當你打開備課本時,映入眼簾的是從學期計劃、月計劃到逐日計劃,它不僅引導著每位教師宏觀的把握自己及班級一學期的工作情況,而且目標的分解與措施的制定還引導著教師做每項具體工作的計劃性、目的性、有序性。字里行間中,不僅凝聚著老師的智慧、學識、思想、觀點及工作能力,而且也清晰地留下了老師們"成長的足跡":從初踏工作時的"幼稚"到日後逐漸形成的教學風格與特色,"備課"功不可沒。 剛才我前面提到的"項目活動",聽起來這種課程模式似乎不需要備課,其實不然,它更注重對幼兒的了解、對教育目標的宏觀把握、對活動可能出現的多種發展方向以及對教育情境的把握上等,這么說,它不是不需要備課而是對備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幾年的備課管理使我更深地感悟到:對備課的管理不應削弱而應重視和加強,因為它是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師業務素質的重要環節。 二、備課的管理 作為一名教育教學管理者如何進行有效管理使備課發揮提高教師業務素質、提高整體教學效率的價值呢?通過幾年的實踐,我逐步探索出了兩種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一) 紙上談兵的備課管理 我園共有6個教學班,規模不是很大,但與其它園所不同的是:我們的一線教師每人都有教師職稱,也就是說共有18名 教師參與備課。我們的備課制度是:業務主任每周一次查閱全體教師的備課情況並給以指導;教師先周備課、每周五下午按時上交備課本。可以想一下,每周利用半天時間認真、全面地查閱18名教師的備課情況那是不可能的,所以為了進行有效管理,我採用質與量相結合的方式檢查。所謂的"質"就是每周重點檢查一組大約6名教師的備課情況,從月計劃一直到教學筆記全面檢查,不足之處用鉛筆寫上意見並給以及時的反饋與指導;所謂的"量"就是對其餘的老師只查看數量的完成情況:格式對不對、是否無漏項等。當然檢查的方式要靈活 ,有時我按級部劃分,這周重點檢查大班教師備課的"質",那麼對中、小班教師就是"量"的檢查;有時我按教師的能力劃分,這周抽查骨幹教師的"質"而對其它型教師只是"量"的檢查,這樣沒有固定的檢查方式,有利地促成了教師先周備課、認真備課、按時上交的工作態度和作風。 1、注重差異、分層指導、促教師個體的不斷進步。作為教師,我們都知道: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其實教師之間同樣存在著個體差異,同樣需要管理者給以"因材施教"。在多年備課管理的道路上,我對老師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於是在認真分析的基礎上,我將18名教師劃分為三組:年輕型組、經驗型組和骨幹型組,對其採用分層指導法。年輕型組,由於他們是剛分配來的或工作年限較短的教師,年輕、思維活躍,腦中沒有固定的模式和框框,因而他們備課的特點往往是突發奇想、跳躍式的,所以對他們指導的重點應是:教學方法。"如何循序漸進地教、讓幼兒如何循序漸進地學、每個活動的格式、要求是什麼"等,都需要我們耐心細致地指導。我們常聽這樣一句話:教有教法、而無定法、貴在得法,的確,只有讓年輕教師懂得了"教有教法",才會在"教無定法"中"創新得法"。經驗型教師由於工作年限長、經驗多,因而也就形成了一些思維定式,接受新事 物也不如年輕教師快,所以對他們的指導重在觀念的更新與轉變。比如:大班數學-認識整點,當我看到此類教案依然如故時,我將我的設計思路寫到了他備課本的旁邊:將他的導入部分"猜謎語"改為"創設"鍾錶店"情境、以貼近幼兒生活的提問導入": (1)你們家還有什麼樣式的表? (2)為什麼人人家裡都有表? (3)你會看錶嗎?從而激發幼兒對識表的興趣;將展開部分的老俗套改為引導幼兒在觀察中探索學習、發現規律認識整點:(1)教師撥表,幼兒觀察。(2)引導觀察、探索規律。(3)總結規律、認識分針、時針;結束部分改為延伸活動,激發幼兒繼續探索認識半點、幾時幾分的興趣。"創設相適應的環境、引導幼兒在規律中探索學習"正是素質教育所倡導的精神,作為管理者,只有將新的精神及時與教師交流、並給以具體的指導,才會使教師在具體實際中逐步領悟"觀念的更新",才會逐步地跳出老路走新路。對骨幹型教師的指導應盡可能的發揮教師的創造性,給她們提供廣闊的自主設計空間,重點指導他們根據自身的素質特點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設計富有個性的教學方案,為日後"精品"教案積蓄實力。 2、捕捉共性、專題輔導、促教師整體水平的提高。如果說分層指導法側重的是對教師個體的指導,那麼專題輔導法側重的就是對教師整體的指導。每學期利用多種形式我都會對"備課"進行多次輔導,輔導的內容主要包括: (1)交流; (2)調整; (3)專題講座。交流什麼呢?交流教師一學期地備課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