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進行有效的進行集體備課理論依據和意義
新課程改革在倡導學生合作學習的同時,也要求教師合作探究,形成研討氛圍,發揮教師團隊合作精神,集思廣益,取長補短。
1 明確集體備課的目標和意義
集體備課是借教師的集體的智慧碰撞和群體的思想交流,能動地發揮教師個人潛能,凸現教師個人的教學魅力,使課堂教學在更高的層次中進行。其目標是多元的:從學的層面講,它的目標是通過這節課的教學讓學生獲得知識和能力,獲得習慣與方法,同時也獲得學習的體驗,使每一個學生在這堂課里有所收獲; 從教的層面講,它是通過對教材的把握、教學重難點的突破、教學環節的有效設計,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有效集體備課是研訓合一的重要載體,有效集體備課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
2 確定集體備課的內容和要求
2.1 備學生。為學生的需要和發展設計教學,既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具體的教學行為。它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深入了解學生,研究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等,同時還要進行對於本節知識的學情分析,包括學生已具備哪些知識與技能?哪些還沒有掌握?哪些知識學生自己就可以學會?哪些需要教師引導?最後還要考慮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以期獲得學生的最大發展。
2.2 備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教學的歸宿。教師應當全面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在知識的傳授、技能的培養、智力的開發、情感的培養上下功夫,確立三維目標。目標應具有操作性和檢測性,體現創造性和發展性。另外,教學目標是對學生學習行為結果的一種規定,應體現以學生為主。
2.3 備教學重點、難點和注意點。詳備突出重點的方法、突破難點的策略和歸納注意點的方式方法,以便設計合理有效的學生自主學習的探究活動方案。
2.4 備教學深廣度的把握。結合課程標准和教學目標,准確把握知道、了解、理解、應用、初步學會、學會等認知層次。這些認知層次是基於學生認知水平和該知識點在本學科內容中的地位和作用考慮,而提出的不同教學要求。在備課中,不僅要備出各知識點,而且要分別用A、B、C等註明教學認知要求,以便把握教學和練習的深度、難度和廣度。
2.5 備教學情境的創設。在充分開發資源的今天,備課本身也成了一個有待開掘的金礦。教師要將教材資源和其他課程資源有效整合,創設教學情境,在備課中更多地考慮學法的指導,考慮學生的全員參與,改變教師教的方式和學生學的方式。因此,備課既要有預設,又要有生成,提倡課程資源的開發和應用、生成與發展。
2.6 備習題的選擇。根據本節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注意點、深廣度,設計有梯度的習題,並在體現梯度中讓學生有所選擇,做到因材施教。
3 確立集體備課的策略和程序
首先,應固定集體備課的各次備課內容與要求。其次,為了避免盲目性,開學初,應由備課組長組織一次全科性的集體備課,主要討論本學期的教學方向、重點研究內容、教學時間的調配等宏觀性問題,再根據課程標准和教材編排體系,制定好本科集體備課計劃,安排好各次備課內容和中心發言人,並列印出表單遵照執行,讓每個教師都心中有數。這樣,每次集體備課都有目的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3.1 個人自備形成初案。集體備課是在教師個人鑽研、獨立備課的基礎上進行的交流與研討。如果沒有個人的教學研究、沒有個人的思想,盲目地利用他人提供的教學資源、套用他人的經驗操作,則教師完全失去了自我,僅依靠集體備課,其生命將是沒有陽光的。因此,在組織集體備課前,教師個人首先按照備課內容和要求,思考並形成較高質量的初案,這樣才能保證交流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集體備課的效果。
3.2 集體交流形成共案。在有融注思想的初案保障下,集體備課有了生命的根基。在集體交流時,先由主講教師說課:即說學情分析、教學目標、重難點突破、深廣度處理、情境創設、習題選擇、困惑、反思等,然後組員根據自己的初案發表不同的意見。通過說課,組員相互比較,在組內開始有針對性討論。可以就一些普遍存在的問題,開展辯論和思考,對一些具體的知識點、習題設計等進行研究研討,也可以對一些形成性的問題進行探討,提出建議和意見。同時,組員提出自己在備課時產生的困惑,供大家商榷。集體交流後,主講人綜合集體的意見,確定每個環節的最佳教學方案,對初案進行修訂,形成具有群體智慧的共案。
3.3 個人修改形成個案。集體共案形成後,教師要根據自己班級學生的實際,對已研究好的教學思路加以反思修改,把握精髓,靈活應用。形成積眾家之長,又兼有自己個性的個案,並將其應用於教學實踐中,以便更好地促進教學。
3.4 教後反思形成精案。教學需要反思。在個案的課堂實踐中,教師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對各環節的操作性進行驗證,對其成敗加以追記,做到每課必反思,記錄成教學後記。同組交流、歸納、訂正,由主講教師將共案進一步整理成精案,為提高下一輪集體備課質量打下基礎。
總之,集體備課永遠是一個動態發展的提高過程,尚需廣大教師們去積極探討和論證,筆者希望有更多熱心於教法研究的教師們,能透過現象看本質,從根本上更新觀念、改變方法。
② 備課的意義
熟悉
如果你教了十來年了,對書都熟成套子了,那真是多餘了不過也要應付校方,或是上級部門的檢查啊!
③ 什麼是備課2,備課有什麼意義3,什麼是教案
1、備課是教師根據學科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內選擇最合適的表達容方法和順序,以保證學生有效地學習。備課分個人備課和集體備課兩種。備課的內容有課程標准,教材,學生,教法,學法。
2、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對教師而言,備好課可以加強教學的計劃性和針對性,有利於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
3、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教學大綱 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教案包括教材簡析和學生分析、教學目的、重難點、教學准備、教學過程及練習設計等。
④ 學校加強集體備課有什麼重要意義
1、集體備課可以顯著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教育教學效益的最大化是集體備課的價值取向,也是集體備課的目的所在。走進新課程,面對新教材,筆者以為老師們通過這幾年的探索和學習,他們也掌握了不少先進的教育理念,他們缺少的恰恰是新理念與實踐有機結合的操作能力與機智。集體備課,正好提供了教師合作、探討、實踐的途徑,通過參與者思想火花的碰撞,集體智慧的分享,精華糟粕的取捨,促使教師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和認識,拓展教學的方法與思路,進一步歸納、提升和再創造自己的教學設計,更好地適應學生的學情,更好地體現自己的教學個性,不斷改進自己的備課水平,優化自己的教學行為,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果。越是地處欠發達地區、師資薄弱資源缺乏的學校,集體備課的效果更為顯著。
2、集體備課可以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集體備課是校本教研的一種活動,長期堅持集體備課,可以使教師在教學的認知、行為方面向更科學更合理的方向轉化,並對自己的教學工作進行不斷的更新和全程優化。教師的素質歷練,業務鑽研、合作研討、教法改進、自我反思的過程,就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校本教研離不開大家的智慧,教師專業發展離不開集體的協作。因此,集體備課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3、集體備課可以分享與積累課程資源
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交流一下,就能產生無窮的思想與智慧。
每個教師在備課前,往往依據課程標准,做一些前期准備,有針對性的搜集一些相關的教學資源,如典型案例、課堂設計、課件和教輔資料等,集體備課為教師提供了展示與交流這些資源的平台,參與者通過廣泛的交流和分享,就可以互同有無,有選擇的處理資源信息,並把有用的課程資源歸納充實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去,集體備課,不僅達到了資源共享的目的,而且,還可以不斷積累和豐富教學的課程資源。
4、集體備課可以發揚團隊的協作精神
團隊與合作是集體備課的兩大主要的組織特徵,集體備課往往以備課組的形式呈現,那麼,集體備課的成敗取決於備課組成員間的合作關系與協作精神。有專家就教師的相互合作,總結概括出七大益處:「心理支持、產生新想法、示範合作、汲取力量、減少工作負擔、增強動機、支持變革,」 從中可以看出,只要正確組織好集體備課,發揮它的積極作用,不僅可以完善課堂教學,而且,教師在集體備課的參與、分享和汲取中,不斷完善自我,更加團結,進一步凝聚起團隊的協作精神。
5、集體備課可以濃厚學校的教研氛圍
學校的教研工作離不開課堂教學的研究,集體備課實際上就是一種如何完善課堂教學的「行動研究」,它所解決的是教學中最直接、最實際和最有效的問題。集體備課中,一些大家感興趣的課題,由於集體智慧的交流而得到認識上的結晶,這種認識能更好地指導教學實踐,集體備課把理論和教學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不斷豐富和積累教學的實踐經驗。同時,在集體參與備課的行動研究與反思中,潛移默化的濃厚了學校教育科學研究的氛圍。
在新課程不斷推向深入的今天,集體備課的積極作用應該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和應用。
1、精心組織,為教師搭建專業發展的平台
集體備課往往流於形式的原因,就是組織不力,校長和教育管理者對集體備課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其實,每一個教師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感悟與體會、經驗和教訓,他們渴望有人組織和引領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反思。新時期的校長就要勇於承擔起引領教師成長,為教師發展助力的歷史重任,正確認識集體備課的積極作用和意義,要有計劃的認真組織教師積極參與,確保集體備課的時間充裕、地點固定和內容落實,校長要從這樣一個高度來認識:那就是精心組織好集體備課,就是為教師搭建了一個學習、交流和共同發展的平台,就是為教師的專業成長助了一把力。
2、依據課標,作好集體備課前的准備
集體備課首先要有一個組織者,這個組織者或是教研員也可以是備課組長,在集體備課前要根據實際制定出備課的計劃、內容和范圍,立足課程標准,輸理出教學的目標、難點和重點,擬出備課要討論的重點提綱。參與備課的教師要依據課標,通覽教材,對本單元的教學內容進行初備,在總體把握的基礎上,整理自己的困惑與反思。只有組織者和參與者從思想和內容兩方面均作好充分准備,集體備課才有內容可備,才能有效、順利的進行。
3、充分交流,營造集體備課的良好氛圍
加強交流,充分發表意見,是集體備課的關鍵環節。集體備課既要有重點發言人,也要有大家的集思廣益。組織者不能以「權威」的見解一錘定音,而是要創設集體備課民主、平等、和諧的交流氛圍,組織和引導大家暢所欲言,適時把握討論的話題,重點討論與交流教學內容的重、難點部分、教師個人備課的困惑、教學實踐的反思等,還有部分教師教學實踐失敗的經驗與教訓,只要對大家有借鑒,都是難得的財富和智慧。成功的集體備課通過個人初備的認識與大家的集思廣益間的充分對話,產生思想與智慧的火花,達到相互分享,相互促進,相互提高的目的。
集體備課的過程,是大家奉獻教育智慧、群策群力完善和優化課堂教學的過程。因此,筆者以為,集體備課必須要圍繞課堂教學,重點做好如下一些實事:一是要明確一個目標,明確教學目標,要由整體到局部,即小課標要服從於大課標,不同的單元目標,必須要以相應的課程標准為依據,課時目標要根據單元目標和學生的實際來確定;二是提出一些問題,這是由具體到概括的過程,即提出的問題要具體、實際,如創設什麼樣的情景導入新課、某個教學環節如何設計、怎樣優化課堂練習等等,問題越具體,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就越概括;三是研究一些策略,在廣泛討論問題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形成共視,概括出最優的教學策略,由理論轉化為實踐;四是分享一些資源,集體備課中教師的一個點子、一個經驗、一個教訓、一個案例和一個設計等,都是可供大家分享的備課資源,有選擇的充實到自己的教學設計中,就能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
5、充實完善,分享集體備課的成果
有效的集體備課過程,應該由備課前的構思准備、備課中的深入研討和備課後的充實完善三個環節組成。備課前的准備是為了有的放矢,備課中的研討交流是為了達成共視,而備課後的充實完善是集體備課的目的所在。備課後的完善階段是集體備課的重要環節,也是教師分享集體教育智慧,吸納營養,對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再創造、再提升的過程。大多集體備課只是做好一些筆記,完成一項教研任務,往往熱烈討論的高潮過後,教師依舊我行我素,忽略了完善階段,結果,大大折扣了集體備課的效果。集體備課的充實完善環節,還應該包括教師上課後,對自己教學過程的二度設計和教學行為的矯正與反思。筆者以為,備課後的充實完善環節做得越具體,越能達到提升自我的目的,集體備課才能夠真正達到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目的。
五、集體備課與「五課」活動
「五課」活動:即設計一堂課、說好這堂課、上好這堂課、反思這堂課、評析這堂課的教研活動。它是新時期學校進行校本教研的最好的切入點,是課堂教學研究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五課」 既是教學管理形式,又是一種教師培訓活動,它不是「備課」、「說課」、「上課」、「思課」、「評課」五者的簡單相加,而是圍繞一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困惑,提出研究課題,教師通過 「備、說、上、思、評」全過程的積極參與,與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對話」的一種課堂教學的教研模式,它具有廣泛的參與性、合作性、探究性和反思性。「五課」活動不是要人人過關的轟轟烈烈的階段性運動或形式,而是一種貫穿教師工作生活始終的、常規的校本培訓方式。
雖然,「五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但是,不難看出設計或備好一堂課,是「五課」活動的基礎和保障,沒有「備課」何談「說、上、思、評」的研討環節?因此,重新認識集體備課,可以更有效的組織開展「五課」活動。如果說「五課」活動是校本培訓的方式和手段,那麼,集體備課是開展「五課」活動最有效的組織形式。集體備課的過程中雖然側重於「備」,但教師教學行為的反思性和研討性,決定了集體備課同樣貫穿了「說課」、「上課」、「思課」和「評課」,毋庸質疑,「五課」活動中包含了集體備課,集體備課是達成「五課」活動的有效途徑和媒介。
無論是集體備課,還是「五課」活動它們具有的共性是:合作探究,參與反思,同伴互助,共同成長。教師發展要自我覺醒、自我提升,就必須要積極投身於行動研究和校本培訓活動中,潛下心來鑽研「五課」活動,靜下心去進行集體備課,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教師專業的發展,與新課程共同成長。
⑤ 教學設計的意義是什麼
教學設計的意義: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
(5)備課的重要意義擴展閱讀:
教案設計格式:
一、教學內容,要有章節序號及內容,明示本節課在教材中的位置。
二、教學目標
①目標的設置要包含有知識、技能和情感三個方面,通常有3個左右即可。
②要具體、可操作,只能用於本節課,而不能用於其它課,應具有唯一性。
三、活動主題,用一個片語、短語,或一句話,來表述要做的一件具體事情。
四、活動指導思想,參見《課標》的理念部分,結合本節課的實際內容。
五、教學重點 要准確、清晰。有時常與節的名稱相同。
六、教學難點 應為(這些)學生在本節課中的難以理解和接受的地方。
七、教學方法 學無止境,教無定法。可以寫出本節課中,使用的幾種主要教學方法。
八、教學用具如:計算機、網路、投影機。操作系統、應用軟體。
教學設計優點與不足:
一、優點:有利於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有利於按教學目標的要求來組織教學。這種理論在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學領域中有很大的影響.是教學設計的主流。
二、不足:這種理論設計的教學系統中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往往受到一定限制,難以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理論、五成份目標陳述理論等,對新課程實施中教學目標的製成和如何備課有很好的理論指導作用。
⑥ 教師集體備課有什麼意義
教師集體備課,建立學習型組織。 每周由備課組長主持分配好本學期每位教師所准備的內容,原則上先由每位教師承擔一單元,其餘由本教研組的骨幹教師再分擔,發揮骨幹教師的示範作用;然後每周固定時間開展教研活動,教師輪流主講自己所負責的部分教材的理解與設想,如教什麼,練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這樣練。教案設計大膽創新,在集體備課的教案上,留有餘地,讓教師個人補充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思考,具體的、不同的做法。要求每位教師備課後要有教後反思,寫好「教學後記」,把課堂上出現的一些偶發事件的處理,閃現的教育藝術的火花,教學環節的巧妙銜接等都記錄下來,作為教學研究的第一手資料。教師之間的合作可以充分發揮每個人的智慧,挖掘每個人的潛能,形成合力。2、建立說課制度,注重反思交流。教研組定期開展說課展示活動,讓不同的教師講授同一內容的課,教師運用電教等多媒體手段進行說課,然後,組織教師研討交流,分析示範教學的成功之處和存在的問題,讓教師看到自己的教學行為,並從中吸取教益,進行自我評判,糾正自己的不足,從而提高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自我反思的水平,促進教師能力發展,提高教學效果。3、規范公開課,避免形式化。主要進行三個層面的開課活動:(1)本組教師開好一節家常課。制訂教研組每位老師每學期完成一節公開課的制度,選擇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和焦點開展課多人上」的課型研究活動。加強教研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2)開好青年教師匯報課。組織組內青年教師進行教學競賽評比活動,提供展示機會。聽新教師的課本著幫助的目的,實事求是地指出其問題,提出幫助策略,同時對其優點進行鼓勵,加速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3)骨幹教師示範課。每年組織一次教學能手新秀或教研組長黨員的示範公開課,要求圍繞一種課型進行研討。同時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加強與外校優質資源的交流。
⑦ 老師備課的重點是什麼
揚雄曰:「善其謀而後動成道也。」孫子曰「上兵伐謀」,可見謀的重要。備課就是教學活動的「謀」,我認為備課的重點有以下兩個方面:備自己備課包括有形的備課和無形的備課,無形的備課就是備自己,是一種更高的備課境界。語文教師的無形備課應該包括文學修養、文化視野、人文情懷等方面。相對其它學科來說語文教師的無形備課具有更特殊的意義,因為語文教師不光要「傳道、授業、解惑」,還要給學生更多的人文關懷,讓學生從語文學習中感受生活的美好、人生的快樂,從而形成健全的人格,為他們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具體說來,語文教師要及時關注國內外教育科研動態和發展趨勢,學習世界先進的教育理念,學習鑽研教育教學規律,把握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學習一定的管理知識。要形成豐富全面而又不斷更新的專業知識結構,對專業外圍的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從而擁有廣博的學識儲備,站在知識文化的前沿。要練就高超的教學藝術,擁有使學生掌握知識、提高技能的教學方法,不斷總結經驗並上升為理性的認識。要了解並充分運用自己的優勢或特長,比如表演、朗誦、簡筆畫,甚至動作、表情等,來吸引學生,使自己深受學生的歡迎。有了以上的儲備,教師才可能在教學中胸有成竹、盡情發揮,不至於捉襟見肘。
備文本教師對所用教材應有一個全面的了解,至少應對整個模塊有個整體的把握,明確各個單元的內容安排,審視某一個文本的地位,從而確定它的備課方向。對文本,教師首先要原始閱讀,就是在不受任何資料、觀點影響的情況下,自己親身走進文本,深入鑽研,親自感悟、體驗、內化文本中的知識、文化、情感、哲理等,梳理章法結構,得其精邃。一遍沒感覺就再讀,一遍遍地反復閱讀,這樣的原始閱讀能保證教師對文本有自己的個性化的解讀。然後教師要廣泛參考教參或報刊或網路等處的相關資料,打開視野,博採眾長,及時調整、豐富自己對文本的理解。這時候再次走進文本,用更高更新的眼光重新研讀文本,並在此基礎之上再次形成自己對文本解讀。這樣教師帶著獨到的、深入的、新鮮的自己對文本的理解來跟學生交流,才能自然地、有效地引領學生走向文本深處。
⑧ 集體備課的意義是什麼
1、集體備課可以顯著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教育教學效益的最大化是集體備課的價值取向,也是集體備課的目的所在。走進新課程,面對新教材,筆者以為老師們通過這幾年的探索和學習,他們也掌握了不少先進的教育理念,他們缺少的恰恰是新理念與實踐有機結合的操作能力與機智。集體備課,正好提供了教師合作、探討、實踐的途徑,通過參與者思想火花的碰撞,集體智慧的分享,精華糟粕的取捨,促使教師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和認識,拓展教學的方法與思路,進一步歸納、提升和再創造自己的教學設計,更好地適應學生的學情,更好地體現自己的教學個性,不斷改進自己的備課水平,優化自己的教學行為,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果。越是地處欠發達地區、師資薄弱資源缺乏的學校,集體備課的效果更為顯著。 2、集體備課可以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集體備課是校本教研的一種活動,長期堅持集體備課,可以使教師在教學的認知、行為方面向更科學更合理的方向轉化,並對自己的教學工作進行不斷的更新和全程優化。教師的素質歷練,業務鑽研、合作研討、教法改進、自我反思的過程,就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校本教研離不開大家的智慧,教師專業發展離不開集體的協作。因此,集體備課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3、集體備課可以分享與積累課程資源 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交流一下,就能產生無窮的思想與智慧。 每個教師在備課前,往往依據課程標准,做一些前期准備,有針對性的搜集一些相關的教學資源,如典型案例、課堂設計、課件和教輔資料等,集體備課為教師提供了展示與交流這些資源的平台,參與者通過廣泛的交流和分享,就可以互同有無,有選擇的處理資源信息,並把有用的課程資源歸納充實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去,集體備課,不僅達到了資源共享的目的,而且,還可以不斷積累和豐富教學的課程資源。 4、集體備課可以發揚團隊的協作精神 團隊與合作是集體備課的兩大主要的組織特徵,集體備課往往以備課組的形式呈現,那麼,集體備課的成敗取決於備課組成員間的合作關系與協作精神。有專家就教師的相互合作,總結概括出七大益處:「心理支持、產生新想法、示範合作、汲取力量、減少工作負擔、增強動機、支持變革,」 從中可以看出,只要正確組織好集體備課,發揮它的積極作用,不僅可以完善課堂教學,而且,教師在集體備課的參與、分享和汲取中,不斷完善自我,更加團結,進一步凝聚起團隊的協作精神。 5、集體備課可以濃厚學校的教研氛圍 學校的教研工作離不開課堂教學的研究,集體備課實際上就是一種如何完善課堂教學的「行動研究」,它所解決的是教學中最直接、最實際和最有效的問題。集體備課中,一些大家感興趣的課題,由於集體智慧的交流而得到認識上的結晶,這種認識能更好地指導教學實踐,集體備課把理論和教學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不斷豐富和積累教學的實踐經驗。同時,在集體參與備課的行動研究與反思中,潛移默化的濃厚了學校教育科學研究的氛圍。 在新課程不斷推向深入的今天,集體備課的積極作用應該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和應用。 1、精心組織,為教師搭建專業發展的平台 集體備課往往流於形式的原因,就是組織不力,校長和教育管理者對集體備課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其實,每一個教師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感悟與體會、經驗和教訓,他們渴望有人組織和引領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反思。新時期的校長就要勇於承擔起引領教師成長,為教師發展助力的歷史重任,正確認識集體備課的積極作用和意義,要有計劃的認真組織教師積極參與,確保集體備課的時間充裕、地點固定和內容落實,校長要從這樣一個高度來認識:那就是精心組織好集體備課,就是為教師搭建了一個學習、交流和共同發展的平台,就是為教師的專業成長助了一把力。 2、依據課標,作好集體備課前的准備 集體備課首先要有一個組織者,這個組織者或是教研員也可以是備課組長,在集體備課前要根據實際制定出備課的計劃、內容和范圍,立足課程標准,輸理出教學的目標、難點和重點,擬出備課要討論的重點提綱。參與備課的教師要依據課標,通覽教材,對本單元的教學內容進行初備,在總體把握的基礎上,整理自己的困惑與反思。只有組織者和參與者從思想和內容兩方面均作好充分准備,集體備課才有內容可備,才能有效、順利的進行。 3、充分交流,營造集體備課的良好氛圍 加強交流,充分發表意見,是集體備課的關鍵環節。集體備課既要有重點發言人,也要有大家的集思廣益。組織者不能以「權威」的見解一錘定音,而是要創設集體備課民主、平等、和諧的交流氛圍,組織和引導大家暢所欲言,適時把握討論的話題,重點討論與交流教學內容的重、難點部分、教師個人備課的困惑、教學實踐的反思等,還有部分教師教學實踐失敗的經驗與教訓,只要對大家有借鑒,都是難得的財富和智慧。成功的集體備課通過個人初備的認識與大家的集思廣益間的充分對話,產生思想與智慧的火花,達到相互分享,相互促進,相互提高的目的。 集體備課的過程,是大家奉獻教育智慧、群策群力完善和優化課堂教學的過程。因此,筆者以為,集體備課必須要圍繞課堂教學,重點做好如下一些實事:一是要明確一個目標,明確教學目標,要由整體到局部,即小課標要服從於大課標,不同的單元目標,必須要以相應的課程標准為依據,課時目標要根據單元目標和學生的實際來確定;二是提出一些問題,這是由具體到概括的過程,即提出的問題要具體、實際,如創設什麼樣的情景導入新課、某個教學環節如何設計、怎樣優化課堂練習等等,問題越具體,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就越概括;三是研究一些策略,在廣泛討論問題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形成共視,概括出最優的教學策略,由理論轉化為實踐;四是分享一些資源,集體備課中教師的一個點子、一個經驗、一個教訓、一個案例和一個設計等,都是可供大家分享的備課資源,有選擇的充實到自己的教學設計中,就能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 5、充實完善,分享集體備課的成果 有效的集體備課過程,應該由備課前的構思准備、備課中的深入研討和備課後的充實完善三個環節組成。備課前的准備是為了有的放矢,備課中的研討交流是為了達成共視,而備課後的充實完善是集體備課的目的所在。備課後的完善階段是集體備課的重要環節,也是教師分享集體教育智慧,吸納營養,對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再創造、再提升的過程。大多集體備課只是做好一些筆記,完成一項教研任務,往往熱烈討論的高潮過後,教師依舊我行我素,忽略了完善階段,結果,大大折扣了集體備課的效果。集體備課的充實完善環節,還應該包括教師上課後,對自己教學過程的二度設計和教學行為的矯正與反思。筆者以為,備課後的充實完善環節做得越具體,越能達到提升自我的目的,集體備課才能夠真正達到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目的。 五、集體備課與「五課」活動 「五課」活動:即設計一堂課、說好這堂課、上好這堂課、反思這堂課、評析這堂課的教研活動。它是新時期學校進行校本教研的最好的切入點,是課堂教學研究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五課」 既是教學管理形式,又是一種教師培訓活動,它不是「備課」、「說課」、「上課」、「思課」、「評課」五者的簡單相加,而是圍繞一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困惑,提出研究課題,教師通過 「備、說、上、思、評」全過程的積極參與,與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對話」的一種課堂教學的教研模式,它具有廣泛的參與性、合作性、探究性和反思性。「五課」活動不是要人人過關的轟轟烈烈的階段性運動或形式,而是一種貫穿教師工作生活始終的、常規的校本培訓方式。 雖然,「五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但是,不難看出設計或備好一堂課,是「五課」活動的基礎和保障,沒有「備課」何談「說、上、思、評」的研討環節?因此,重新認識集體備課,可以更有效的組織開展「五課」活動。如果說「五課」活動是校本培訓的方式和手段,那麼,集體備課是開展「五課」活動最有效的組織形式。集體備課的過程中雖然側重於「備」,但教師教學行為的反思性和研討性,決定了集體備課同樣貫穿了「說課」、「上課」、「思課」和「評課」,毋庸質疑,「五課」活動中包含了集體備課,集體備課是達成「五課」活動的有效途徑和媒介。 無論是集體備課,還是「五課」活動它們具有的共性是:合作探究,參與反思,同伴互助,共同成長。教師發展要自我覺醒、自我提升,就必須要積極投身於行動研究和校本培訓活動中,潛下心來鑽研「五課」活動,靜下心去進行集體備課,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教師專業的發展,與新課程共同成長。
⑨ 備課的目的是什麼
一、 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備課的基本要求
1. 備課要體現預設與生成的統一。
所謂預設,就是根據教育目標和學生的興趣、學習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設計教育活動。所謂「生成」是指師生依據學生的興趣、經驗和需要,在與環境交互作用中進行有效的動態性調整,以引導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進行新知識的探究活動。在生成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和物質環境,關注、支持、引發學生的主動探索和交往的慾望,滿足他們自主活動、自發學習的需要。
要想處理好預設和生成之間的內在聯系,教師要能夠及時捕捉學生中間熱點問題,走進孩子的生活,了解孩子,解讀孩子,讓有教育價值的活動生成、發展、延續,讓課程真正追隨兒童的發展。對兒童深入,細致地觀察分析可以使教師掌握孩子中間最新的信息,為下一個預設活動提供依據,使預設活動和學生的興趣、生成活動緊密結合,保證預設活動能順利進行,並取得滿意的效果。「預設」和「生成」不是截然分割的兩個部分。以自己原有的設計和組織預設課程的經驗為基礎,吸納生成課程的理念和做法,經過同化、順應,把原有經驗整合為自己的新經驗。在考慮教育活動方案時,多幾種假設,多幾種課程發展的可能性,以便在實施過程中能夠對孩子的不同反應有所應對。當發現孩子有了真正感興趣而且有價值的事物或現象時,教師應大膽打破原有的計劃,調整教育活動內容。當發現原定的活動時間、進度不符合實際情況時,教師不要拘泥於原定計劃,可以順應事情的自然發展,因勢利導。
2.備課要體現尊重差異的理念。
在備課中只有正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把它當做一種資源去開發和利用,充分發揮每位學生的潛能,讓所有的學生都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探索活動,各盡其長,各有所得,不同程度地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這才是真正落實新課程理念,實施素質教育。因而在目標定位上可以各有側重,在內容選擇上所體現的特點也可以有所不同。教師只有密切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學才有針對性,才會更有效。備課時尊重學生的差異主要體現在:首先,教師頭腦中要始終有學生的個體差異意識,這樣在備課時才會構思;其次,教師要設計分層教學教案,把學生的差異性發展放在第一位;第三,教學時教師必須真正讓學生找到自己的「位置」,讓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發展,在分層教學中讓學生各得其所;第四,開展有針對性的實踐活動,讓學生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也體現學生的自身價值,從而產生良性循環。
3.備課要體現生活化的理念。
在備課時,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將所搜集的資料融入到教學設計中,要力爭做到:(1)學「生活」。創設生活情境,將問題巧妙地「設計」到生活情境中,使學生學得有情趣,學有所得。(2)用「生活」。學以致用,應用所學的生活知識解決一些問題。(3)服務「生活」。因為有很多知識都是來源於生活,同時又服務於生活。(4)創造「生活」。這是一個很高的要求,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鼓勵學生大膽創新,進行一些有意義的構思。
4.備課要體現課程資源整合的理念。
課程資源的整合和拓展,既要實現全體學生的共同提高,又要完成對學生的因材施教,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有效地進行資源重組,合理運用多媒體整合課程資源,能夠很好地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進行課程資源整合要做到三個整合:(1)目標整合,以學生發展作為指導思想,著眼於學生品德和人格的完善;(2)內容整合,一是凸顯經驗性,以直接經驗和自主操作的活動性的學習方式為主,二是以學生的自身興趣、經驗和需要為出發點創設有教育潛力的情境,讓學生參加各類活動;(3)形式整合,凸顯「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課程設計要在現實的教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整合;(4)各種資源的整合,課程資源的整合必須實現各種資源的優化組合,從而實現最佳的教學教育效果。
5.備課要體現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轉變的理念。
反對以教案為本位,其實質是要以開放代替封閉,讓每一節課都成為不可重復的激情與智慧綜合生成的過程。教案要從以顯性教案為主轉向以隱性教案為主,要從以教為設計中心轉向以學為設計中心。另外,在備課時一定要強調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這一新課程的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常常可以考慮以下4個問題:是什麼?為什麼?有什麼用?還能得出什麼?教師只有努力解決了這些問題,課才會上得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