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九下語文點擊答案2015

九下語文點擊答案2015

發布時間:2021-01-11 16:39:12

① 人教版九下語文配套練習冊答案

上當當網看看!

② 急求九下語文練習答案!

曹劌的鄉親,魯庄公,對曹劌進行襯托
作戰是率事周全,站後魯庄公的表現
給你寫練習

曹劌論戰》

二. 重點、難點分析
1. 懂得文中實詞「師、將、鄙、克、竭、盈、靡、雖、間」等的意思,虛詞「之、以」等的用法。
2. 抓住「論」的特點來記敘戰爭,論作戰前取信於民,戰爭中掌握戰機是本篇的重點。

三. 新課講解
1. 《左傳》是我國古代第一部編年體史書(「編年體」,即按年代順序記事)。這是一部非常珍貴的史書,當中保存了我國春秋時期許多重要的史料。這部書特別長於記述戰爭,本篇記述的是春秋時期齊國、魯國在長勺進行的一次戰爭。這次戰爭,弱小的魯國打敗了強大的齊國。
2. 正音
劌(guì) 間(jiàn) 弗(fú) 徧(biàn)
帛(bó) 孚(fú) 轍(zhé) 軾(shì)
竭(jié) 靡(mǐ)
3. 課文內容
第一段:詞語、句子。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
「十年」:魯庄公十年,即公元前684年。「師」: 軍隊。「伐」:興兵攻打。「我」:指魯國。相傳《左傳》的作者是魯國的左丘明,所以其書用魯國的年號記事,稱魯國為「我」。「公」:魯庄公。「將」:打算,准備。「戰」:作戰,迎戰。「請見」:請求拜見庄公。「其」:他的。「鄉人」:同一個鄉的人;「鄉」:古代的地方行政單位,相傳周制以一萬二千五百戶為鄉。「肉食者」:吃肉的人, 指有權位的貴族。「謀」:籌劃,考慮。「之」:代抵禦齊師之事。「間」(jiàn): 參與。「焉」:兼詞,於此。「鄙」:鄙陋,指目光短淺。「未」:不。「遠謀」:深遠謀 劃。「乃入見」:於是入朝拜見庄公;「乃」:於是。
「問:『何①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②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 民弗①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③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④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⑤以一戰。戰則請②從。』」
「何以戰」:依靠什麼去打仗;①「以」:拿,依靠。
「衣食所安」:衣食這類用來安生的東西;「所」,這里指用來安定生活的東西。
「安」:安定。「弗」:不。 「專」:專有、獨占。
「必以分人」:一定把它分給別人;「必」:一定;②「以」:把。
「對」:應答,對答;一般用於地位低的人對地位高的人,或晚輩對長輩。
「小惠未徧」: 這些微小的恩惠沒有遍施及一般人(國君的這些賞賜只有國君左右的人才能得到); 「未」:沒有;「徧」:同「遍」。①「從」:聽從。
「犧牲玉帛」:祭祀用物;「犧牲」:供祭祀用的牲畜;「玉」:玉器。「帛」:絲織品。「加」:虛誇,這里指以少報多。
「必以信」:一定用誠實不欺的態度對待神靈;③「以」:用;
「信」:誠實,不欺。「孚」:誠信感人。「福」:降福,保佑。
「獄」:訴訟案件。 「雖」:雖然。「察」:考核,明察。「必以情」:一定依照實情處理。④「以」:按,依 照;「情」:情況,實情。
「忠之屬也」:這是盡心盡意處理政事一類的表現;「忠」:忠 誠;「屬」:種類。「可以一戰」:可以憑借這點打一仗;⑤「以」:憑借;「以」後省略 「之」。「戰則請從」:如果迎戰,那就請允許我跟隨您一道去御敵;「則」,就。
② 「從」:跟隨。
第一段內容:
(1)「十年春」指哪一年?明確:指魯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2)「齊師伐我」的「伐」是什麼意思?齊國軍隊為什麼要「伐」魯國呢?介紹歷史背景:齊襄公在國內做了一些壞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糾恐怕被連累,離開齊國避禍。公元前685年,齊國發生內亂,國君被殺,住在魯國的公子糾和住在莒國的公子小白都搶著趕先回國,想做國君。魯庄公派兵護送公子糾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搶先趕回齊國,做了國君,就是齊桓公。齊桓公起兵迎擊。當時齊強魯弱,魯軍大敗,齊桓公脅迫魯庄公殺了公子糾。從此兩國結下深仇大恨。魯庄公十年的春天,齊再次興兵攻魯,戰於長勺。從歷史背景得知齊師興兵完全屬於侵略行為,所以「伐」應譯為「侵犯」。
(3)曹劌的身份怎樣?明確:從「其鄉人曰」句中我們能推知曹劌的身份為普通老百姓,沒有官位,屬愛國君子,「位卑未敢忘國憂」。
(4)「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句中的「肉食者」指什麼?明確:「肉食者」,吃肉的人。「肉食」在當時與公膳制有關。公膳是對某種品位的官員在辦公時間免費供給的一種膳食。按規定「大夫以上,食乃有肉」。因此,「肉食者」,是指古代享受公膳食肉待遇的大夫以上官員,一般稱為「肉食者」,用以借指有權位的人。
(5)「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中的「遠謀」二字是此文的關鍵,貫穿全文。從曹劌的這句話里可見他具有什麼樣的品質?明確:從曹劌的對答中反映曹劌關心國家大事和深謀遠慮的品質。
(6)「乃入見」是個省略句,省略了什麼成分?明確:在具體的語境中,省略了主語「曹劌」和賓語「之」(代魯庄公)。
(7)「何以戰」是個介賓前置的句子。這三個字喚起下文分析戰爭的條件,突出了曹劌重視戰前的政治准備。魯庄公認為要作哪幾方面的准備呢?明確:三方面:①「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②「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8)對於這三方面的准備,曹劌又是如何評價的?討論後明確:對於第一個准備,曹劌的評價是「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對於第二個准備,曹劌的評價是「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對於第三個准備,曹劌認為「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注意:「福」是名詞,在這里作動詞用,「保佑」的意思;「可以」應譯為「可以憑借」,和今義「可以」用法不同。
(9)為什麼說「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戰」的主要條件?明確:因為民心向背是決定戰爭勝負的主要因素。這就突出表現了曹劌重視人民力量的政治遠見。
(10)本段末句「戰則請從」,不僅寫出了曹劌重視戰前的政治准備,而且注意實際作戰中的戰略戰術。文章也以此作為過渡,轉入下文寫他臨陣參戰指揮。
(11)小結:第1段,寫的是曹劌請見,論戰前准備,顯示了曹劌熱愛自己國家、深謀遠慮的品質以及魯庄公「勇於納諫」的胸懷。
第二段:詞語、句子。
「公與①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②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 師敗績。公將馳③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④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公與之乘」:魯庄公和曹劌同乘一輛戰車;①「之」:代曹劌。「於」:在。「將」:欲,打算。「鼓」:擊鼓,古代作戰擊鼓以發起進攻。②「之」:助詞。「可」:能,可以。「三鼓」:三次擊鼓,即三次進攻未能奏效。「矣」:語氣詞,表示肯定。「敗績」:軍隊潰敗。「馳」:驅車進擊。③④「之」:代齊師。「其」:代齊師。「轍」:車輪的行跡。「軾」:車廂前扶手橫木,這里意為扶軾。「遂」:於是。「逐」:追擊。
第二段內容:
(1)這次戰爭是由誰指揮的?根據何在?明確:由魯庄公指揮,曹劌協助。這從「公與之乘」可以看出。「乘」有兩義:(1)為共乘一車,「乘」讀chéng;(2)為與另一車相隨,「乘」讀shèng。課文從「乘」(1)義說,這樣比較好理解,因曹劌與庄公同乘一車論戰才方便。
(2)作戰地點選在哪裡?明確:長勺(「戰於長勺」是個狀語後置句),在魯國境內,地理條件對魯國有利。
(3)反攻的時機選在什麼時候?曹劌是怎樣幫助庄公選擇時機的呢?明確:在「彼竭我盈」之時。戰斗剛開始,不待齊軍疲倦,庄公就急於出戰(「公將鼓之」:「鼓」,名詞作動詞,「擊鼓」);當魯軍剛獲勝,庄公又急於去追擊(「公將馳之」),曹劌又阻止了庄公的過急行動。他懂得攻擊和追擊都必須把握有利的時機,要根據雙方的士氣和實力的變化作出正確判斷。曹劌的兩個「可矣」,使得戰爭出現「齊師敗績」和「遂逐齊師」的大好形勢。
(4)小結:第2段敘述的是曹劌指揮作戰的情況,作戰的過程寫得非常簡略,突出寫了曹劌「謀」的作用,為下文「論戰」打下伏筆。曹劌臨陣從容,胸有成竹,善於掌握時機,所以才擊敗敵人,獲得戰爭勝利。
第三段:詞語、句子。
「既克,公問其①故。對曰:①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②故克之。②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③故逐之。」
「既克」:在戰勝齊軍之後;「既」:已經;「克」:戰勝。「其」:代戰勝齊軍。①「故」:原因,緣故。「夫戰,勇氣也」:作戰,要靠勇氣;①②「夫」(fú),語氣詞,置於句首,表示要發議論。「一鼓作氣」:第一次擊鼓,使士氣振作起來;「作」:興起,這里是使動用
法。「再而衰」:第二次擊鼓,士氣就衰減下來;「再」:第二次。「竭」:盡,沒有了。
「彼竭我盈」:齊軍的士氣沒有了,我軍的士氣正旺盛;「彼」:代齊軍;「盈」:充滿。
②③「故」:因此。「測」:猜測。「伏」:伏兵。「靡」:倒下。
第三段內容:
(1)魯國獲勝後(「既克」),「公問其故」的「故」是什麼意思?明確:緣故,「攻擊」的緣故和「追擊」的緣故。
(2)曹劌是如何回答的?明確:有兩層意思:一層說明為什麼要選擇「齊人三鼓」(「彼竭」)的時機進行攻擊。「夫戰,勇氣也」(這是個判斷句,「也」表示判斷),「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再」和「三」後面省略「鼓」),「彼竭我盈,故克之」(敵方的勇氣已經消失而我方的勇氣正盛,所以我們打敗了敵人)。「彼竭我盈」四個字高度概括了進攻時的最佳戰機。一層解釋他「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看到敵人「轍亂」「旗靡」才追擊的原因是「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夫」,發語詞,議論或說明時,用在句子開頭,沒有實在意義)。可見曹劌考慮問題周到,行動謹慎,觀察仔細,善於抓住時機,故而奪取了戰爭勝利。
(3)小結:第3段寫曹劌論述戰勝齊國的原因。
4. 本文的詳略安排:
本文詳略得當,重點突出。全文以「論戰」為重點進行選材與剪裁,展開記敘,以突出曹劌高明的戰略與戰術。「論戰」部分(一、三段)寫得詳,作戰部分(第二段)寫得略。
5. 本文結構特點:
A. 過渡自然,上下勾連
文章以時間為順序,以曹劌參加長勺之戰的經過為線索展開記敘,依次是:戰前准備——戰爭經過——戰後總結,脈絡井然。
文章三個段落的記敘過渡自然巧妙:第一段末尾「可以一戰,戰則請從」這兩句既是本段的小結,又是第二段的前因,是第二段「公與之乘」的導入語;第二段最後的「遂逐齊師」一句,既是本段的小結,又和第二段開頭的「既克」二字緊相連。這樣,使文章三個段落渾然一體。
B. 前後照應
第一段的「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與第二、三段的「公將鼓之」(不到鼓的時候要鼓)、「公將馳之」(不知敵情真偽就要馳)和「公問其故」(打了勝仗還不知取勝的原因)照應。
第二段的兩個「未可」與兩個「可矣」照應。
第三段的「一鼓作氣」照應第二段的「公將鼓之」而曹劌曰「未可」;「彼竭我盈」照應 第二段「齊人三鼓」時曹劌曰「可矣」。「大國難測」照應第二段曹劌「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
這樣前後照應,使事情的因果分明,更加突出了曹劌的「遠謀」。
6. 本文的人物形象塑造中的對比:
本文運用對比襯托法,通過人物對話和動作,描寫了兩個對比鮮明的人物形象——曹劌與魯庄公。
在戰前准備階段,魯庄公「將戰」而不知「何以戰」,曹劌調查研究之後得出結論:「小大之獄」「必以情」,「忠之屬也,可以一戰」。
在作戰過程中,魯庄公盲目地「將鼓之」和「將馳之」,而曹劌則兩次拒之曰「未可」,到有利時機才曰:「可矣」。
在作戰總結階段,魯庄公不知為何取勝而「問其故」,曹劌一一分析回答。
這樣,寫出了魯庄公這個「肉食者」的「鄙」:無知無謀無能,魯莽草率;反襯出曹劌的深謀遠慮,從容鎮定,有政治遠見,有高超的軍事才能。

【模擬試題】
一.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線的詞。
(1)齊師伐我( )(2)肉食者鄙( )(3)小信未孚( )
(4)又何間焉( )(5)神弗福也( )(6)衣食所安( )
(7)小惠未徧( )(8)犧牲玉帛( )(9)弗敢加也( )

二. 為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選擇恰當的義項。
參見《曹劌論戰》課後練習第三題。

三. 翻譯下列句子:
1. 何以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必以分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忠之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可以一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閱讀:
文段(一)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1. 用原文回答。
①文中表現曹劌積極「參與」精神的詞語是:__________。
②文中「忠之屬也」具體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十年春,齊師伐我」這句話除了交代戰爭發生的時間外,還指出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 第一段文字表現出曹劌的兩個主要思想觀點是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二)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 對下列句子意思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齊師敗績(齊軍大敗)
B. 公將馳之(魯庄公要下令驅車追趕齊軍)
C. 夫戰,勇氣也(作戰,是靠勇氣的)
D. 夫大國,難測也(大國兵多將廣,難以測量)

2. 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結尾一段表現了曹劌哪些方面的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三)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含義相同的一項是( )
A. 又何間焉 立有間
B. 公問其故 並驅如故
C. 肉食者鄙 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D. 何以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翻譯:
(2)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翻譯:

3. 曹劌「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4. 讀了這則短文,魯國獲勝給你啟示最深的一點是什麼?請聯系生活實際簡要談談你的看法。(不超過30字)

【試題答案】
一. (1)攻打 (2)目光短淺 (3)為人所信服 (4)參與
(5)賜福、保佑 (6)養 (7)通「遍」,遍及、普遍。
(8)指祭視用的豬、牛、羊等 (9)以少報多
二. (1)①原因 ②所以 ③所以
(2)①他的(曹劌的) ②其中 ③他們的(齊軍的)
(3)①聽從②跟隨
三. 1. 憑借什麼作戰?
2. 一定把它分給別人。
3. 這是盡了本職的一類事情。
4. 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
5.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按照實情處理。
四. 閱讀:
文段(一)
1. ①請見②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2. 作戰的雙方、戰爭的性質。
3. 曹劌認為居高位、享厚祿的人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曹劌認為作戰必須取信於民。
文段(二)
1. D
2. 已經戰勝,魯庄公問取勝的原因,曹劌回答道:「作戰,是靠勇氣的。」
3. 作戰中善於把握戰機,注重觀察敵情,做到知己知彼。
文段(三)
1. D
2. (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細察,也一定要依據實情來處理。(2)(這是)盡了本職的一類(事情),可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就請允許我跟著去。
3.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4. 魯國獲勝的主要啟示有:獲勝的根本是取信於民,獲得人民的支持;戰爭中要善於分析敵情,把握戰機;統治者應善於聽取並採納群眾的意見。

魯庄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我們魯國,魯庄公將要迎戰。曹劌請求庄公接見。他的同鄉說:「大官們會謀劃這件事的,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大官們眼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於是進宮廷去見庄公。曹劌問庄公:「您憑什麼跟齊國打仗?」庄公說:「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東西,我不敢獨自佔有,一定拿來分給別人。」曹劌說:「這種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庄公說:「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類,我從來不敢虛報數目,一定要做到誠實可信。」曹劌說:「這點誠意難以使人信服,神是不會保佑您的。」庄公說:「大大小小的案件,雖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處理得合情合理。」曹劌說:「這才是盡本職的事,可以憑這一點去打仗。作戰時請允許我跟您去。」

魯庄公和曹劌同坐一輛戰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庄公(一上陣)就要擊鼓進軍,曹劌說:「(現在)不行。」齊軍擂過三通戰鼓後,曹劌說:「可以擊鼓進軍啦。」齊軍大敗。庄公正要下令追擊,曹劌說:「還不行。」(說完就)下車去察看齊軍的車印,又登上車前橫木望齊軍(的隊形),(這才)說:「可以追擊了。」於是追擊齊軍。

打了勝仗以後,魯庄公詢問取勝的原因。曹劌答道:「打仗,要靠勇氣。頭通鼓能振作士兵們的勇氣,二通鼓時勇氣減弱,到三通鼓時勇氣已經枯竭了。敵方的勇氣已經枯竭而我方的勇氣正盛,所以打敗了他們。(齊是)大國,難以摸清(它的情況),怕的是有埋伏,我發現他們的車印混亂,軍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擊他們。」

《曹劌論戰》中反映戰前政治准備,表現曹劌「取信於民」的戰略思想的一句話是: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曹劌沖破阻撓,堅持進見魯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曹劌在對戰爭的論述中提出追擊敵兵時機的句子是:視其轍亂,望其旗靡;
agvef

③ 2015鳳凰教育出版社九下語文學習與評價答案

乣發言的人的

④ 九年級下冊語文《支點》答案

1、立論。
2、生來命需要一個支自點(答第一句也可)。
3、指「是對人類的關心和同情,是對生活和世界的愛,是對未來永不失落的希望。」
4、示例:錢學森為了祖國的強盛毅然放棄美國的優厚待遇,排除重重阻撓回到祖國,與其它科學家一道,研製出原子彈、氫彈,威震世界(所舉事例寫出「人名」得1分,寫出「支點」得1分,寫出「所取得的成就」得2分)。
5、略。(寫出「支點」得2分,說明「為什麼」得3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給分)。

⑤ 零五網九下語文新課程答案

深綠色的海軍藍銀色穿很精神的感覺。事實上,其他顏色也協助各大珠寶這個顏色好看不管多麼流行的顏色穿這個非常提氣骨幹

⑥ 九年級下冊語文課堂點睛答案

課堂點睛我有歷史的,你要不

⑦ 點擊中考語文版 九年級 下冊 單元檢測題 及 答案

九年級(下)語文單元目標檢測題(二)
題 號 一 二 三 總 分
得 分
一、 基礎知識及其運用(40分)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3分)
A、 青荇( ) 漫溯 ( ) 遜色 哽咽
B、 妖嬈( ) 浮藻 沉澱 斑斕( )
C、 盪漾 窗欞 ( ) 驟然 ( ) 佇立
D、 莽莽 笙蕭 ( ) 瞬息( ) 憂郁
2、說說下面詩句中加點詞的表達效果(6分)
(1)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2)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3)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3、說說你對下列詩句子的理解(4分)
(1) 從頭越,
蒼山如海,
殘陽如血。

(2)我的心驟然一陣疼痛,一定是
媽媽綴扣子的針線穿透了胸膛。

4、新詩經典句子賞讀(12分)
(1)、撿來的鑰匙/打不開自己的門 (韓輝升 《百葉集》 )
此詩句告訴我們:

(2)、如果你是湖水/我樂意是堤岸環繞/如果,你是山嶺,我樂意是裝點你姿容的青草。人,不一定能使自己偉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汪國真《我不期望回報》
此詩句意在告訴我們:

(3)、天秤上/國土的一粒細沙/比頭顱更重要 (韓作榮《塞上曲》)
此詩句意在告訴我們:

(4)、哪兒有這樣一種忠誠/能超過岸對海的痴情———/以同一的姿勢抱著海灣/默數那無窮重復的濤聲 (美國 弗洛斯特 《忠誠》 )
此詩句意在告訴我們:

(5)、沒有什麼能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縱然路旁有玫瑰,有綠陰,有寧靜的港灣/我是不系之舟 (林冷 《不系之舟》 )
此詩句意在告訴我們:

(6)、在山石組成的路上/浮起一片小花/它們用金黃的微笑/來回報石頭的冷遇/它們相信/最後,石頭也會發芽/也會粗糙地微笑/在陽光與樹影間/露出善良的牙齒 (顧城《小花的信念》)
此詩句意在告訴我們:

5、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表達了詩人對康河的摯愛之情,請你也採用類似的寫法,寫幾句詩,表達你對即將離開的母校的深情。(3分)

6、「我愛水,願以水裁衣,以雲織錦,做一條彎彎的川流,在斜暉脈脈時,送千帆天際;願以山切割,以石磋磨,做一澗高高低低的急流,在猿啼虎嘯中,將一葉輕舟,載過萬重山。」其中畫線句子分別化用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2分)
7、學習詩歌,要善於把詩歌中最美的詩句運用到我們的寫作表達中去。除了引用以外,化用變述古代詩詞名句更能體現你對語言的駕御能力。(6分)
例如:「思念使詩聖嘆故鄉月明,思念使女詞人瘦比黃花,思念使豪放派鼻祖幽夢還鄉相顧無言淚千行,思念使婉約派泰斗酒醒曉風殘月楊柳岸……
(1)請你仍然以「思念」為話題接著寫兩句:

(3分)
(2)請你以「樂觀」為話題,將古代詩詞名句巧妙化用寫一段排比句子。

(3分)
8、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請根據你的積累,寫出兩條關於「路」的名言警句。(4分)
答:(1)

(2)

二、 閱讀理解(20分) (一) (12分)
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浪翻動;
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
一聲雄偉的氣笛長鳴。

北京車站高大的建築,
突然一陣劇烈的抖動。
我雙眼吃驚地望著窗外,
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情。

我的心驟然一陣疼痛,一定是
媽媽綴扣子的針線穿透了心胸。
這時,我的心變成了一隻風箏,
風箏的線繩就在母親的手中。

9、詩人反復強調「這是零點八分的北京」的原因是什麼?(3分)

10、揮手送別的景象對表達詩人的心情有什麼作用?(2分)

11、第二節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2分)

12、第三節的前兩句使你聯想到哪首古詩,請寫下來。(2分)

13、說說你對第三節後兩句詩的理解。(3分)

(二) 沁園春•雪 (8分)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國風光,
千里冰封,
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
原馳蠟象,
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
看紅裝素裹,
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引無數英雄竟折腰.
惜秦皇漢武,
唐宗宋祖,
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
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數風流人物,
還看今朝。

10、賞讀全詞,理解填空。(4分)
①詞的上片寫北國雪景,下片寫由此發表的議論。總結上片,領起下片的句子是:

②詩人所「望」 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下的山陵景象的句子是:

③詩人望見實際的雪景後,虛寫一筆,對比描繪,縱情歌頌祖國大好河山,直賦予它美的性靈和賦予它人的形象的句子是:
④詞的上片是空間的描寫,靜中有動。詞的下片是時間的敘述,夾敘夾議,詩句中的一個 字揚中見抑;詩句中 三個關鍵詞同是評價,各有分寸。
11、問題探討。有人說「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是詩人毛澤東個人驕傲情緒的流露;有人說,這句詩是對新時代、新人物的歌頌,也就是對人民的歌頌,從而表現了革命前途的樂觀精神和對祖國未來的堅強自信!對此,你作何評價?(4分)

三、作文:(40分) 寫一首小詩,表達你的思想情感。
一、
1、 略
2、 (1)碎;細碎。通過細碎、雜沓的馬蹄聲表現紅軍行軍之「急」、之「速」。咽:聲音受阻而低沉。形象寫出了晨風中軍號聲時斷時續。在聲音的描繪中自然地刻畫了紅軍的英雄形象和他們的精神面貌,同時也渲染了進軍途中的庄嚴肅穆的氣氛。
(2)頓;立刻、馬上。詩人通過一個「頓」字,表現黃河迅速封凍,極為誇張地寫出了嚴寒的威力。
(3)略、稍:略微、稍微。用這兩個詞很委婉地指出了歷史上四位偉大的封建帝王的歷史局限性。
3(1)面向雄關,昂首遙望,無邊青山,峰巒起伏,像大海的波濤一般;一輪落日,垂掛西天,發出鮮紅血一般的光芒。表現了視險如夷,抒發了紅軍戰士無堅不摧的豪情。也隱含著要從頭部署長征大計,而且有取得勝利的堅定不移的信心
(2)因為馬上就要離開母親,離開北京了,強烈的依母戀鄉之情使它不願離開這里,但又不得不離開,所以內心無比疼痛。
4、(1)、不付出努力,單靠偶然的機會,是不可能成功的;沒有創造,只知照搬照抄,成功的大門不會向你敞開。
(2)、成不了偉人,但可以做一位心靈崇高的人
(3)每一寸國土都值得我們用生命捍衛
(4)、忠誠是行動上的證明,而不是語言上的說明;忠誠經得起歲月的漂洗和時間的檢驗,不曾改變,也將永不改變;忠誠還善於默默地欣賞和包容。
(5)、認准目標,毅然堅持走下去,不要為路邊的風景迷濛了眼
(6)、樂觀地面對生活,豁達地寬待他人,真誠地期待真誠,任何奇跡都會發生。
5略
6、過盡千帆皆不是 斜暉脈脈水悠悠
7、(1)思念使邊塞詩人老態龍鍾遙望故園,思念使愛國詞人鐵馬冰河入夢來
(2)樂觀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鷺;樂觀就是那沉舟側畔的萬點白帆;樂觀就是那鸚鵡洲頭隨風拂動的萋萋芳草;樂觀就是那化作春泥的點點落紅
8、例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二、閱讀
9、因為這一刻是詩人命運的分水嶺是,是詩人記憶中最深刻的一道印痕。四點零八分的北京是詩人心中「最後的北京」。
10、反襯離鄉人對故鄉的的依戀之情。
11、茫然、恐慌、迷惘、失落。
12、孟郊《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13、離家的詩人感覺自己的前途就像風箏一樣飄搖不定,同時又希望風箏的線牽在母親手中。既寫出了詩人失落、迷惘的心緒,又強烈地表達了對故鄉和親人的依戀之情。
14、①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②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③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④惜 略輸 、 稍遜 、 只識
11、略
三、略

⑧ 配套練習冊語文九年級下冊人教版答案

孟子》兩章  一、積累運用  1、柯  戰國  儒家  孟子及其弟子   《大學》  《 中庸 》《論語》(《孟子》「四書」) (南宋   朱熹)   2、D  3  略   4、(1)圍攻   (2)泛指武器裝備  (3)委:放棄。 去:離開。(4)限制(5)震懾 (6)「畔」通「叛」,背叛(7)任用,選拔(8)奮起,有所作為(9 )在外面,指國外(10)動詞,使„„受苦(11)犯錯誤 5、B  6、(1)震懾天下不依靠武力的強大(2)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內外親屬都背叛他。(3)這樣之後人們才會明白憂患使人生存發展,而安逸享樂使人萎靡死亡。  7、示例:①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②家和萬事興。③眾人拾柴火焰高④團結就是力量⑤人心齊,泰山移。 二、8、(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施行「仁政」(3)施行「仁政」的人(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5)舉例論證、對比論證(6)以國家外部而言,「道」指國家之間和平共處、互不侵犯;以國家內部而言,「道」指愛民,為老百姓著想;以個人而言,「道」指與人為善,講仁義道德。 9、(1)法家拂士  敵國外患 (2)都是在經歷了一番艱難困苦之後,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3)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5)略 (6)圍繞「物質生活優裕了,仍然需要憂患意識」或「因有憂患得以生存,因沉迷安樂而衰亡」來回答。 10、(1)①明白、知曉 ②同「弼」,輔佐③ 匹敵、對抗④完全 (2)①一個人常常犯錯誤,然後能夠改正  ②只知道向有火光的地方跑,而不能夠安守自己的窩,它們的死亡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趨炎附勢者沒有好下場

閱讀全文

與九下語文點擊答案2015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