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中語文蘭亭集序相關問題
永和九復年,歲在癸丑,制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
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
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
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
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
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❷ 以《蘭亭集序》為例,語文課堂怎樣確立教學
語文課程要發展學生語文能力,《語文課程標准》整合為在五個方面使學生獲得發展的課程目標,即積累·整合、感受·鑒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現·創新。事實上,就單位時間課堂教學和某個文本而言,不可能顧及全部五個方面目標,這就要求處理好培養語文能力與確立課堂教學目標的關系。只有全面考慮各個因素影響而制訂的目標,才可能是落得實的目標,語文能力培養也才可能取得實效。
首先,培養語文能力,要確立差異性的課堂教學目標。文章的情、理、志、趣、境、韻,都可成亮點而使人體會精妙,但不同文本表現出來各各不同。《蘭亭集序》情理並重而以情為主,文筆洗練而語言典雅,針對語文教學設置課堂教學目標更要考慮從情、文兩個方面入手。對不同的學生應有不同的課堂教學目標。一個班幾十名學生,有知識基礎、學習能力、興趣愛好等的差異,不能用一個目標引領、規范所有學生的學習行為,這樣做可能事倍功半。教師要把設計教學目標變成引導學生制訂自我學習目標的過程,則學生人人有目標,人人有任務,自然人人有發展。另外,只要有利於發展學生語文能力,課堂教學目標設計也要考慮教師自身的特點。對於一個文本而言,有基於文本的基本教學目標,也有展現教師個性的教學目標,語文課堂才會呈現千姿百態、生機盎然。
其次,培養語文能力,要確立具體化的課堂教學目標。此處的具體化是指可操作、能實踐、活動化。課堂教學程序化要求課堂教學目標可操作。語文課堂不一定有標准統一的流程,但語文教師上課的起、承、轉、合實際存在,只有把教學目標分解到一堂課的起始、過渡、展開、總結的全過程,反復呈現,一以貫之,課堂教學形態才不致變異。教讀《蘭亭集序》,始終圍繞「表達什麼主題」、「如何表達主題」兩個問題,課堂的語文味就可感可觸。能實踐的課堂教學目標把培養學生語文能力落到實處。背誦《蘭亭集序》是具體明確的教學目標,課堂上的讀即為之服務,要求是讀熟、讀順、讀出情感。活動化的課堂教學目標有利於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能力不是教師講會的,而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的循環反復、螺旋上升過程中練就的,把教學目標與教學活動融合起來,語文課堂就會充滿活力。
再次,培養語文能力,要確定有梯度的課堂教學目標。《語文課程標准》提出的使學生在五個方面獲得發展,是高中學段語文課程總目標。對於一堂課、一個文本來說,教學目標設計不可能窮盡上述五個方面,而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如何取捨,決定於教師是否視野寬闊,是否著眼長遠,也決定於教師對課程目標和教材如何認識與判斷。如文言文翻譯是文言文教學要培養的語文能力,但不是每篇文言文教學都要設置這個目標。《蘭亭集序》就不必,因為體味語言特色,積累語言材料對教讀《蘭亭集序》更為重要。實現課程目標是一個較長時期的過程,要根據所教教材特點,准確把握其在教材體系中的地位,研究設計課堂教學目標,形成前後關聯、互為補充、從低到高、梯次發展的教學目標系列。這需要既看見課堂教學這棵樹,又看見語文課程這片林。
❸ 語文必修2中蘭亭集序要背嗎
18年全國卷,當時備考的時候這篇不是必備內容,但是在學的時候要求背誦。這些古文每年要求可能會不同,按照老師要求來就行。
❹ 送老師 蘭亭序
這要看老師的愛好,藝術品這東西,如果欣賞了是無價寶,如果不欣賞不如草回。你熟悉蘭亭序或答許喜歡藝術或懂書法。送點市場上流行的木雕書法,如果你是藝術系的寫得一手好書法,你應當自己寫一手稿,在木雕工藝店定做一個你手跡的帶有你名字的書法工藝品。送給你老師該多好呀。老師看到這作品能經常想起你這位得意門生,也能向朋友們展示,哈哈。
❺ 高中語文必修二 蘭亭集序 以 之 而 的用法
A.「以」的用法
1. 副詞,可譯為「可以」。
①亦足以暢敘幽情。
②足以極視聽之娛。
2. 連詞,表目的,可譯為「用來」。
①引以為流觴曲水。
3. 介詞,可譯為「因」。
①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4.與「所」構成「所以」,表原因,可譯為「……的原因」。
①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5. 與「所」構成「所以」,表憑借,可譯為「用來」「藉以」。
①所以游目騁懷。
B.「之」的用法
一、用作代詞,在句中作賓語或兼語,不作主語,根據具體語境 可譯為「我」「我們」,「他(他們)」「她(她們)」,「這」,或者代事。
①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③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
二、用作結構助詞,分以下幾種情況。
1.定語的標志。用於定語和中心語之間,可譯為「的」,有時不譯。
①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
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
③足以極視聽之娛。
④放浪形骸之外。
⑤向之所欣。
⑥每覽昔人興感之由。
2.定語後置的標志。通常情況下,古代漢語中定語的位置與現代漢語中的一樣,用在中心語之前,但為了強調定語有時將定語放在中心語之後,有時在定語與中心語之間用「之」連接。翻譯時應將後置了的定語調整到中心語之前。
①仰觀宇宙之大。
②俯察品類之盛。
3.用在主謂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可不譯,譯時也可省去。
①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
②不知老之將至。
③後之視今。
④亦猶今之視昔。
⑤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4.音節助詞,用在形容詞、副詞或某些動詞的末尾,或者用在三個字之間,使之湊成四個字,只起調節音節的作用,無實義。
①暮春之初。
②悟言一室之內。
③俯仰之間,已為陳跡,
三、用作動詞,可根據具體語境翻譯。
①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 (「所+動詞」,構成名詞性短語)
C.「而」字沒有出現。
❻ 高一語文課蘭亭集序中有哪些省略句
特殊句式1、省略句:⑴ 省主語:① (群賢)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 ② (群賢)引以為流觴內曲水 ⑵ 省介詞賓容詞:引以(之)為流觴曲水 ⑶ 省介詞「於」:① 映帶(於)左右 ② 悟言(於)一室之內 2、倒裝句:⑴ 介賓短語後置(也叫狀語後置):① 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於會稽山陰之蘭亭會 ② 不能喻之於懷——不能於懷(在內心)喻之 ③ 亦將有感於斯文——亦將於(對)斯文有感 ④ 當其欣於所遇——當其於所遇欣 ⑵ 定語後置:雖無管弦之盛——雖無盛之管弦
❼ 語文文言文蘭亭集序課後三段文言文翻譯
這一天,晴明爽朗,春風和暖暢快。向上看,天空廣大無邊,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藉以縱展眼力,開暢胸懷,盡情的享受視聽的樂趣,實在是快樂呀!
人們彼此交往,很快便度過一生。有的人從自己的胸懷抱負中取出一些東西,在室內(跟朋友)面對面的交談;有時就著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託自己的情懷,不受任何拘束,放縱無羈地生活。雖然各有各的愛好,取捨愛好各不相同,安靜與躁動不同,(可是)當他們對所接觸的事物感到高興時,一時感到自得,感到高興和自足,不覺得老年即將到來;等到(對於)那些所得到的東西已經厭倦,感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改變,感慨隨著而產生。過去感到高興的事,轉眼之間成為舊跡,仍然不能不因它引起心中的感觸,何況壽命的長短,聽憑造化,最終歸結於消亡!古人說:「死生也是一件大事。」怎麼能不悲痛呢?
每當看到古人(對死生的大事)發生感慨的原因,(和我所感慨的)像符契那樣相合,沒有不面對他們的文章而感嘆悲傷的,(卻)不能明白於心。因此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來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後代的人看現在,也正如同我們今天看過去一樣,這真是可悲呀!所以我一個一個記下當時參加聚會的人,抄錄下他們作的詩賦,即使時代變了,世事不同了,但是人們興發感慨的緣由,人們的思想情趣是一樣的。後世的讀者,也將有感慨於這次集會的詩文。
❽ 高一語文必修二古文 蘭亭集序 赤壁賦 游褒禪山記的重點字詞和重點句子解釋
推薦你買一些教抄輔書,就是老師平時備課用的書,還有像完全解讀這一類練習冊都有原文翻譯的,不過你只能用來理解,因為上面的翻譯多半是意譯,文言文還是直譯比較好,可以在預習的時候多翻翻古漢語字典,重點實詞和虛詞不是很多,你看多了自然就記住了,對考試也有幫助。
還有問題可以追問,望採納=-=
❾ 高一語文課文《蘭亭序集》
【原文】
永和來九年,歲在癸丑,自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雲:「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❿ 大學語文中有一篇文章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有知道的嗎把文章給我
永和(1)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kuài)稽(2)山陰之蘭亭,修禊(xì)(3)事也。群賢(4)畢至,少長(zhǎng)(5)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shāng)曲水(6),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7)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8)。或取諸懷抱,悟言(9)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10)。雖趣舍(11)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12);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雲,「死生亦大矣。(13)」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14),未嘗不臨文嗟悼(jiē dào),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15)為虛誕,齊彭殤(shāng)(16)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1、永和:晉穆帝年號,345—356年。 2、會(kuài)稽:郡名,包括今浙江西部、江蘇東南部一帶地方。山陰:今浙江紹興。 3、修禊(xì):古代習俗,於陰歷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後定為三月三日),人們群聚於水濱嬉戲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實際上這是古人的一種游春活動。 4、群賢:指謝安等三十二位與會的名流。 5、少長:指不同年齡的社會名流。 6、流觴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彎曲的水道中任其飄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飲酒。這是古人一種勸酒取樂的方式。 7、騁:盡情施展,不受約束。 8、俯仰一世:很快地過了一生。俯仰,低首抬頭之間,形容時間短暫。 9、晤言:面對面談話。《晉書·王羲之傳》、《全晉文》均作「悟言」,指心領神會的妙悟之言。亦通。 10、放浪形骸之外:行為放縱不羈,形體不受世俗禮法所拘束。 11、趣舍:同「取捨」。 12、老之將至:語出《論語·述而》:「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 13、死生亦大矣:語出《莊子·德充符》。 14、契:符契,古代的一種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為二,各執一半,作為憑證。 15、一死生:把死和生看作一回事。語出《莊子·德充符》:「以死生為一條。」又《莊子·大宗師》:「孰知生死存亡之一體者,吾與之為友矣。」
求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