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必修三語文考試卷

必修三語文考試卷

發布時間:2021-01-10 19:30:55

1. 高中語文必修三試卷卷面分析怎麼寫

我個人認為,語文教師不應該只做一個教書匠,而應該作為一個雜家。什麼都內要知道容一些,什麼都要懂一些,什麼都要關注一些。
只有這樣,才能在語文教學中,隨時給學生補充各種知識、隨時引導學生對事件的看法、隨時指導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我當年上語文課的時候,學生都喜歡聽,原因之一就在於不止局限於課文的內容,教師的心態和語言才是引導學生興趣的利器。

2. 必修三語文考試出那些古詩,和文言文較多

《勸學》,《師說》要求全篇背誦,《過秦論》的後三段背誦,這三課涉及回的文言答詞彙和語法很重要,然後古詩涉及的《蜀道難》,《杜甫詩三首》《 李商隱詩兩首》以及《琵琶行》也是背誦篇目,《琵琶行》考試出的幾率不大,不過作為積累背一下也是好的嘛,必修三的古詩和文言文都很重要,好好學吧^_^

3. 求全國100所名校單元測試示範卷•語文卷三,必修三的!!大神們,幫幫忙!!直接給答案吧!!!

不好意思 我們沒有做這種卷子
做的是100所名校金典卷

4. 雲南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語文增分測試卷三(必修三)答案

雲南省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語文增分測試卷(三)(必修3)答案

5.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常考詩句,那種考試常考的句子。求大神總結一下,謝謝,急求

1、連峰去天不盈尺, 。
劍閣崢嶸而崔嵬, 。
2、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3、 ,塞上風雲接地陰。
4、《師說》中定義教師職責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師說》)
5、然後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 ;身死人手,為天下 笑者,何也? 。
6、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

7、 ,此時無聲勝有聲。
8、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
9、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 ,則何如?
10、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

名句名段: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1)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___________,谷不可勝食也。________________,魚鱉不可勝食也。_________________,材木不可勝用也。
(2)五畝之宅,____________,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_____________,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____________,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____________________,申之以孝悌之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然鼓之,兵刃既接,______________,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_________________,則何如?
(4)寡人之於國也,_____________。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__________________。河東凶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___________________,何也?」

(1)故木受繩則直,___________ ,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__________ 。
(2) ,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 。
(3)登高而招,,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而聞者彰。假輿馬者, ,而致千里;假舟楫者,,
而絕江河。,善假於物也。
(4)荀子《勸學》說:「 ; 。」劉禹錫詩雲:「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這些至理名言表達出學生可以超過老師或者後人可以超過前人的思想。
(1)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 然後踐華為城, ,據億丈之城, ,以為固。
(2) , ,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3)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 , , 。
(4) ,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

1、李白,盛唐詩人,字( ),號( )。現存詩歌九百多首,人稱( )。他的詩歌想像豐富奇特,風格雄健奔放,色彩瑰麗,語言清新自然,是繼屈原之後的偉大的( )詩人。杜甫曾稱贊他「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2、《蜀道難》是樂府舊題,大約作於742年。詩歌著力描繪了秦蜀道路上奇麗驚險的山川形勢,含有入蜀艱難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末段寄寓了對蜀中軍閥可能割據叛亂的隱憂,意在警戒當局者在形式險要之處應當好好地用人防守。詩歌句式以七言為主,雜以其他長短句。

3、杜甫,字( ),後世稱為( )。他生活中唐朝由盛而衰的時代,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歷經戰亂,因而能體念和同情人民的疾苦。其詩抒寫個人情懷,往往緊密結合時事,思想深刻,意境開闊,後世稱( ),代表了我國古代現實主義詩歌的高峰。其詩形成了特有的( )的風格,他被後人稱為( )。

4、《秋興八首》(其一):這是一首七言律詩。詩歌通過對巫山巫峽蕭瑟的秋景的描寫,引發對國家盛衰和個人身世的感嘆,抒發了作者憂國思鄉之情和孤獨寂寞之感。

《詠懷古跡》(其三):《詠懷古跡》是杜甫以夔州或夔州附近有遺跡的五位古人(宋玉、王昭君、劉備、諸葛亮、庾信)的身世遭遇為材料,發掘古人的情愫,抒發自己的感慨。本詩借昭君當年想念故土、夜月魂歸的形象,寄託自己想念故鄉的心情,詩人借詠昭君村、懷念王昭君來書寫自己的情懷。

《登高》:詩人在垂暮之年,在深秋時節,獨自登高遠望,縱目山河,俯仰宇宙,可謂壯懷激烈,慷慨悲歌。詩中有對漂泊生涯的感嘆,有對老弱多病的嗟傷,但也有對自然的熱愛,對生命的執著。讓人感受到詩人憂國憂民、感時嘆逝的博大胸懷。此詩被後人推崇為「古今七言律第一」。

5、白居易,( )時期的詩人,字樂天,自號( )。他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新樂府,就是一種用新題寫時事的樂府式的詩。新樂府專門「刺美見事」,「歌詩合為事而作」,所以作者的《新樂府》50首全都列入「諷喻詩」,這些詩歌廣泛深刻地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統治者的種種罪行,反對窮兵黷武,為婦女鳴不平,具有強烈的人民性和現實主義精神。代表作有《秦中吟》、《新樂府》。

6、《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是一首( )詩。詩歌借敘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涼身世,抒發了作者個人政治上受打擊、遭貶斥的抑鬱悲凄之情。

在寫作上,雖為敘事詩,但具有相當濃厚的抒情成分。特別是琵琶女彈奏琵琶的一段,由於作者精通音樂,運用細致生動的藝術語言,描寫音樂的音響和旋律以及演奏琵琶的指法,並通過「急雨」、「絲語」、「流泉」、「大珠小珠落玉盤」等具體事物來比擬各種不同音響,寫出音樂的復雜變化,寫出聲音的疾徐輕重,更從這音響節奏中,襯托出彈者、聽者的面部表情和內心活動,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這都充分顯示出作者詩歌創作的傑出才華。且「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等對琵琶聲的側面描寫,渲染了當時的環境氣氛,襯託了樂曲強烈的藝術魅力,也使讀者面對如此情境、氛圍、心靈搖盪,不能自已。

7、李商隱,( )時期著名詩人,字( ),號玉溪生。詩歌創作上繼承了唐代積極浪漫主義精神和嚴謹、深沉、雄渾的語言特點,同時又融合了齊梁詩歌綺麗濃艷的色彩,形成自己的風格和流派。與杜牧並稱「小李杜」,與溫庭筠齊名「溫李」。
1、孟子:( )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被稱為「亞聖」。在政治上,他提倡( ),提出( )的民本思想,反對諸侯間的兼並戰爭。《孟子》是記載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經典,它不僅文采華贍,清暢流利,而且善於雄辯,氣勢磅礴。

2、《寡人之於國也》:文章記述梁惠王向孟子請教自己盡心於民,但民並沒有增多的原因,孟子以戰爭中士卒逃跑,五十步笑百步為喻,對他進行駁斥。然後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勸說梁惠王施行仁政,役使農民不要違農時,使百姓有吃有穿,受到教化。

寫作特色:結構嚴謹:每部分結尾的一句話既對每一部分的內容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又體現了各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系,把全文各部分連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善用比喻:全文從設喻開始,又以設喻結束,前後呼應,所用的比喻又都在「王好戰,請以戰喻」的范圍內,手法高超。氣勢宏偉,節奏感很強:文中多處運用排比和對偶,文章讀起來不僅氣勢磅礴,而且琅琅上口。

3、荀子:( )時期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名況,當時人尊稱他荀卿。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後代表人物,與孟子成為儒家中對立的兩派,主張( )、「明禮義而化之」,強調教育的作用。荀子文章的特點是長於說理,論證嚴密,比喻妥帖,分析透闢,多用排比,氣勢雄渾,語言質朴、凝練。( )為代表作。

4、《勸學》:是一篇論述學習的重要意義,勸導人們以正確的目的、態度和方法去學習的散文。本文最大的特色是以喻明理的論證藝術。

文中一共有20個形式多樣的比喻句,從不同角度說明學習的重要意義,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闡述道理,啟人思考。(1)設喻方式多樣:正面設喻:「青出於藍」、「輮以為輪」等;正反設喻:「鍥而不舍」與「鍥而舍之」等;反復設喻:「登高而招」、「順風而呼」等。(2)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情或現象作為喻體。(3)設喻與說理結合緊密,形式十分靈活:有的將道理隱含於比喻之中,有的先設喻,後引出道理,有的先設喻,引出道理後,再用另外的比喻進一步論證。

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來論述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的?(1)從學習的意義方面論述,作者用了五個比喻,論證了學習的意義在於能提高自己,改變自己。(2)從學習的作用方面論述,作者用了五個比喻論證了學習能夠彌補不足,並得出結論:君子天賦與他人沒有什麼不同,但他善於利用學習的幫助來彌補自己的不足。(3)從學習的方法和態度方面論證,作者用了十個比喻,從正反兩方面論證學習要逐步積累,要堅持不懈,的要專心致志。

5、賈誼,( )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他在政治上有遠見卓識,能洞察隱微,他的政論文如《論積貯疏》《過秦論》等,分析形勢,切中時弊,有深刻獨到的見解。他的辭賦也很有名,以《鵬鳥賦》《吊屈原賦為代表。

6、《過秦論》:「論」是一種文體,是論斷事理,包括論政、論史等內容,重在說理。這篇文章論述了秦朝興衰的原因,希望漢王朝借鑒秦朝滅亡的教訓。他這樣做,是希望漢文帝以秦朝為借鑒,施行仁義,以免重蹈秦朝滅亡的覆轍。

作者認為秦朝滅亡的原因是什麼?怎樣來論證的?作者認為是「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作者用舉事實、作比較的方式證明其論點的正確。一方面秦取得天下前後的比較,另一方面是陳涉與九國的比較,從而得出論點。

7、韓愈,字( ),世稱「韓昌黎」,死後謚號文,後世又稱韓文公,( )時期傑出的散文家。在文學上主要倡導「古文運動」,反對六朝以來講究排偶、辭藻的艷麗浮誇的文風,主張「唯陳言之務去」。其散文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同時他又開了「以文為詩」的風氣,對宋詩影響頗大。

6. 高中語文必修三常考詩句,那種考試常考的句子。求大神總結一下,謝謝

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嗎?這樣吧,我先給你一部分,如果你也是用的這本書,就把你的郵箱號發給我吧,我一次性發給你。
《寡人之於國也》: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2、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
3、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殍而不知發。
《過秦論》:
1、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並吞八荒之心。
2、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3、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4、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5、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6、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然後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是這個嗎?如果是這本教材的話,就發郵箱號給我吧,我也在學這本書,有機會一起探討探討。

7. 高中語文必修一至必修三文學常識選擇題題目

高中語文必修一至必修二文學常識

1
《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因這首詩被稱為「雨巷詩人」

2
徐志摩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著名詩人,
《再別康橋》是他的代表作

3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歷史著作,相傳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
是研究我國先秦歷史有相當價值的文獻,也是優秀的散文著作。

《左傳》

《公羊傳》

《穀梁傳》
-
被稱作「春秋三傳」

4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國書》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國別體史書,共
21
卷。傳為左丘明所著。全書按不同國家記載了
從周穆王到周貞定王前後
500
余年的史事。
《國語》和《左傳》明顯區別是《國語》分別寫不
同國家,以記言見勝;
《左傳》按年代編寫,長於記事。

5
巴金,原名李堯棠,現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新生》

《愛情的三部曲》

《春天裡的秋天》

《激
流三部曲》


6
梁實秋,現代散文家、文學評論家、翻譯家。散文代表作《雅舍小語》
,獨立譯有《莎士比亞
全語》
,晚年完成百萬言著作《英國文學史》


7
梁啟超,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學家、學者。代表作《飲冰室全集》


8
郁達夫,現代作家,著名作品《沉淪》


9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分《風》

《雅》

《頌》三部分,用

賦。比。興

等表現手
法。
《詩經》里的詩多為

四言詩。

《蒹葭》

《採薇》



10
屈原,戰國時期楚國人,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

11
《離騷》是《楚辭》的代表作,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

12
「樂府雙壁」是指我國古代優秀的南朝民歌《孔雀東南飛》和北朝民歌《木蘭辭》這兩首長
篇敘事詩

13
曹操,小名阿瞞,字孟德,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漢獻帝
時官至丞相,後被封為魏王,死後其子曹丕代漢建魏,追尊為魏武帝。有抒情詩《觀滄海》
《龜
雖壽》
《蒿里行》
《短歌行》等篇。

高中各年級課件教案習題匯總語文 數學 英語 物理 化學

14
陶淵明,字元亮,一名潛

,字淵明,世稱靖節先生,東晉時期田園詩派的開創者。

《桃花
源記》

《飲酒》

《歸去來兮辭》


15
蘇軾,字子瞻,號

東坡

居士。詞,開創豪放派詞風,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詩歌,與黃
庭堅並稱「蘇黃」


16
馬丁·路德·金是美國作家,代表作《我有一個夢想》

17
司馬遷,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著作《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它包括
12
本紀(帝王傳記)

30
世家(諸侯傳記)

70
列傳(著名人物傳記)

10
表、
8
書,共
130
篇。
它與《漢書》
《後漢書》
《三國志》合稱「四史」
。魯迅稱贊《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
離騷」


18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代魯國陬(
z
ō
u
)邑人,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
家學派創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
。現存《論語》
20
篇,
《論語》是有關儒家思想的最重要
的經典著作,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是孔門弟子根據自己的記憶或耳聞的傳說寫下來
的。全書以記言為主,是一部語錄體的著作。

19
夏衍中國著名文學、電影、戲劇作家,文藝評論家、文學藝術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是
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之一,傑出的革命文藝家、社會活動家和電影藝術家。

20
《古詩十九首》
,南朝梁明太子蕭統在《文選》中所輯十九首「古詩」
,題為《古詩十九首》

是東漢末年一批文人詩作的選輯,主要抒寫遊子矢志無成和思婦離別相思之情,真實反映了東
漢後期動盪黑暗的社會生活,抒發了對命運、人生的悲哀之情。

21
王羲之

,東晉書法家,字逸少,號澹齋,漢族,祖籍琅琊,後遷居會稽(紹興),寫下《蘭
亭集序》,晚年隱居會稽下轄剡縣金庭,中國東晉書法家,有「書聖」之稱。

22
唐宋散文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

23
王安石,字介甫,號

半山,世稱王荊公,又稱王文公。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

《游褒
禪山記》選自《臨川先生文集》


24
四書五經:
《大學》

《中庸》

《論語》

《孟子》合稱「四書」

《詩》

《書》

《禮》

《易》

《春
秋》合稱「五經」

8. 近幾年語文必修三所考試常見的文言文知識點

高中各年級課件教案習題匯總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

贏糧而景從(通「影,像影子一樣」) 百有餘年(通「又」) 威震四海(通震,震懾) 始皇既沒(通歿,死) 2、古今異義
(1)以為桂林、象郡(以為:古:把..作為 今:認為) (2)流血漂櫓(櫓:古:盾牌 今:指劃船的工具)
(3)贏糧而景從(贏:古:背負、擔負 今:獲勝,獲得)
(4)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山東:古:崤山以東 今:山東省) 3、詞類活用 ①名詞作狀語
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席、包、囊: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樣) 內立法度,„„外連橫而斗諸侯(內、外:對內、對外)
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向南、向西、向東、向北)
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雲、響、景:像雲一樣、像聲音一樣,像影子一樣) ②名詞作動詞
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
陳涉瓮牖繩樞之子(瓮、繩:用破瓮作,用草繩系) 子孫帝王萬事之業也(帝王,稱帝,稱王) 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安排次序) ③動詞作名詞
追亡逐北(亡:逃走的人) ④動詞的使動用法
卻匈奴七百餘里(卻:使„„退卻) 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拜) 外連橫而斗諸侯(斗:使„„爭斗) 流血漂櫓(漂,使„„漂浮)
吞二周而亡諸侯\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亡:使„„滅亡) ⑤形容詞作名詞
秦孝公據崤函之固臨不測之淵以為固(固:險固的地勢) ⑥形容詞作動詞
尊賢而重士(重:敬重、看重) ⑦形容詞使動用法
會盟而謀弱秦\以弱天下之民(弱:使變弱,削弱) 以愚黔首(愚:使„„愚蠢) 約從離衡(離,使„.離散) ⑧形容詞作動詞
而天下諸侯已困矣(困,處於困境之中) 4、一詞多義 (1)制
秦有餘力而制其弊 《過秦論》:(制服)
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岳陽樓記》) : (規模) 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 《後漢書•張衡傳》:(製造、製作)

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 《赤壁之戰》:(壓制、控制) 王寥、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 《過秦論》:(統率、指揮) 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養足以事父母 《齊桓晉文之事》:(規定、制定) (2)亡
從徑道亡,歸璧於趙《廉頗藺相如列傳》:(逃跑、逃脫) 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 《過秦論》:(丟失、失去) 燕雖小國而後亡 《六國論》:(滅亡、消亡) 今劉表新亡,二子不協 《赤壁之戰》:(死亡) 追亡逐北,伏屍百萬 《過秦論》:(逃兵、逃亡的人) 河曲智叟亡以應 《愚公移山》:(通「無」,沒有) 吞二周而亡諸侯 《過秦論》:(使動用法,使„„滅亡) (3)固
臨不測之淵以為固 《過秦論》:(牢固、堅固(的地勢) )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孟子》:(鞏固)
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 《廉頗藺相如列傳》:(堅持、堅決) 吾固知公子之還也 《信陵君竊符救趙》:(本來、原來) 獨夫之心,日益驕固 《阿房宮賦》:(固執、頑固)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報任安書》:(固然、誠然) (4)遺
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丟失) 蒙故業,因遺策(遺留下來的)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出師表》):(wei,給) 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師說》:(遺漏、忽略) (5)利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勸學》:(銳利、鋒利)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勸學》:(使快)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孫丑》:(有利、條件好)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過秦論》:(有利的形勢) 有蔣士者,專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說》(利益、好處) (6)度
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規章制度)
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計算)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越過) 平心而度之,無果無一失乎(揣度) 文言句式: 1、判斷句
陳涉,瓮牖繩樞之子,甿隸之人,而遷徒也
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陳涉之位,非尊於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也 2、被動句
為天下笑者,何也? 3、狀語後置
陳涉之位,非尊於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也; 謫戍之眾,非抗於九國之師也

4、省略句 (1)省略主語
(秦)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百越之君)委命下吏 (2)省略賓語
以(之)為桂林、象郡 鑄以(之)為金人十二 (3)省略介詞 聚之(於)咸陽 《師說》 ——韓愈
一、文言實詞 1.通假字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通「授」,傳授) (2)或師焉,或不焉(通「否」) 2.古今異義
(1)古之學者必有師(學者,古義:求學的人;今義:指在學術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所以,古義:用來„„的;今義:表因果關系的連詞)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不必,古義:不一定;今義:用不著) (4)今之眾人(眾人,古義:一般人;今義:眾多的人,大家)
(5)小學而大遺(小學,古義:小的方面學習;今義:指教育的一個階段,也指實施這種教
育的機構)
(6)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無:古:無論 今:沒有)
(7)吾從而師之(從而:古:跟隨(他)並且„. 今:表示因果關系) (8)師道之不傳也久矣(道:古:風尚 今:道路,道德) 3.一詞多義 (1)師
古之學者必有師(名詞,老師)
吾從而師之(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師)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從師求學) 吾師道也(動詞,學習) (2)傳
六藝經傳皆通習之(名詞,解釋經文的著作)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動詞,傳授)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流傳) (3)於
師不必賢於弟子(比,介詞,引出比較對象) 而恥學於師(向,介詞,引出動作行為的對象) 不拘於時(被,介詞,引出動作行為的主動者) 其皆出於此乎(在,介詞,引出動作行為的處所) (4)乎
其聞道也亦先乎吾(乎,介詞,相當於 於,引進比較對象) 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乎,語氣詞,呢,表示反詰語氣)

(5)從
惑而不從師(跟隨)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自) (6)所以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用來„的)
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的原因) 4.詞類活用 (1) 名詞作動詞 吾師道也(學習)
其下聖人也亦遠矣(低於)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從師) (2) 名詞的意動用法
吾從而師之(以„„為師) 孔子師郯子(以„„為師) (3)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而恥學於師(以„„為恥) (4) 形容詞作名詞
小學而大遺(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吾未見其明也(高明的地方)
傳道受業解惑也(惑,疑惑的問題) 愚益愚(愚人)
是故聖益聖(聖,聖人) 二、文言虛詞 1.而
(1) 連詞,表並列: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小學而大遺 (2) 連詞,表轉折:惑而不從師
(3) 連詞,表承接:吾從而師之/人非生而知之者/擇師而教之 (4) 連詞,表修飾:則群聚而笑之 (5) 表陳述語氣:如是而已 2.之
(1) 助詞,的: 古之學者必有師/彼童子之師
(2) 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3) 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師說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4) 代詞,指代知識、道理等:人非生而知之者 (5)代詞,他:作師說以貽之
(6)代詞,這,這一類。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郯子之徒/ 3.其
(1)代詞,那些: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2)代詞,他: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3)代詞,他的: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4)副詞,表揣測語氣,大概:其皆出於此乎 (5)副詞,表反問語氣:其可怪也歟 4.於

(1)介詞,比: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2)介詞,向:而恥學於師 (3)介詞,對於:於其身也 (4)介詞,從:皆出於此乎 (5)介詞,被:不拘於時 5.乎
(1)介詞,相當於「於」,譯為「在」: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2)介詞,相當於「於」,表比較,譯為「比」: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3)語氣助詞,表揣測,譯為「嗎」或「吧」: 其皆出於此乎 (4)語氣助詞,表感嘆,譯為「唉」、「呢」: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6.也
(1)句末語氣助詞,與「者」連用表判斷: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2)句中語氣助詞,錶停頓: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3)句末語氣助詞,與「歟」連用,加強語氣:其可怪也歟
三、文言句式
1.判斷句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者„„也」,表判斷) (2)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也」,表判斷) 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2.省略句
(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省賓語「之」) (2)吾從(之)而師之(省賓語「之」) (人)問之,(士大夫之族)則曰„.(省略主語) 其下(於)聖人也亦遠矣(省略介詞)
3.倒裝句
(1)而恥學於師(於師學,介賓後置)
(2)師不必賢於弟子(於弟子賢,介賓後置)
(3)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讀,不解惑,賓語前置) (4)其聞道也亦先乎吾(乎吾,介詞結構作狀語,後置)
4.被動句
不拘於時(介詞「於」表被動) 四、重要詞義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無,古義:無論;今義:沒有,否定副詞) 吾從而師之(從,古義:跟隨、而且;今義:連詞,表目的或結果)

閱讀全文

與必修三語文考試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