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結合自身實際談談經常開展備課,觀課評課說課,對教師專業發展有哪些現實意義
備課是一個古老的話題,也是一個常新的課題,在不同的教學背景下有不同的要求。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積極實施新課程的今天,究竟該怎樣備好一堂課呢?
一、關於新課程
1、新課程關心的是提高全體學生的素質。重視知識與技能的達成,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及伴隨這一過程而產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這就需要教師要了解學生的生活世界,與學生不斷的溝通、交流,彼此尊重,促成三維目標的實現。
2、新課程要求確立的學習方式,例如,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等要促進學生和諧均衡個性化發展。新課程改革順應「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改革潮流,這就需要教師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而賦予學習的自主性和主動性。這樣才能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找回「自我」。
3、新課程與舊課程最根本的區別在於理念。新課程倡導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倡導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合作者、研究者,像談話節目的主持人一樣,所以教師要營造一種寬松、融洽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主動合作等新型的學習方式,真正讓學生動起來,真正讓課堂「活」起來,而且要活而不亂,嚴而不死,放的出,收的來,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課堂,帶著問題出課堂,這就是新課程條件下的教學新面貌。
在新課標平台上構建的課堂教學,寄希望於教師:為學生創設寬松、民主、平等、互動的,有利於他們在學習目標引導下自主學習、交流的環境;為學生達成學習目標而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為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碰到的各種困難提供必要的啟發式幫助,為學生成功學習創造條件;為學生營造一種可以充分發揮學習個性,各抒己見、相互爭論甚至各執己見的研究性學習的氛圍。
4、新課程發展的核心是新課程理念的落實──教師教學行為的轉化。尤其是對廣大剛開始實施新課程地區教師來講更要經過一個艱難的轉化歷程,弄不好就是穿新鞋走老路。
如何更好的把新課程的理念落實到日常課堂教學活動中來,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上好課的前提是備課,那麼面對新課程,教師該如何備課才能教得精彩呢?
二、新課程背景下的備課
所謂備課,是教師上課前所做的各項准備工作。它是教師學習課程標准,鑽研教材和了解學生,弄清為什麼教、教什麼,學生怎麼學、教師怎麼教,創造性地設計出目的明確、方法適當的教學方案(寫出教案)的過程。其實質是教師以教材為中介對正式課程的領悟和把握,要求明確具體的課程目標,並以課程標准和學情為依據使之轉化為課時教學目標,通過鑽研教材來實現精通教材、駕馭教材和處理教材的能力轉化,並通過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加以落實。
新課程備課是一個多層面而且具有豐富內涵的概念。研究教材,精讀教參,撰寫教案是備課;與學生交談,了解學生情況也是備課;翻閱報刊雜志、收聽收看廣播電視,了解國內外形勢還是備課;研究教育理論,鍛煉教學能力是備課;與同行交流、收獲相關信息也是備課;反省自己的教學行為,發現教學中的問題還是備課,而且是更高層次的備課。可以這么說,教師的一切活動都在為上好課做准備。
三、新課程背景下備課的意義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1、有利於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2、有利於師生互動、合作的教學方式的形成;
3、有利於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
4、有利於教學資源的配置;
5、有利於教師在反思中提高教學能力;
總之,精心備好課是全面落實課程目標中提出的各項要求,逐步提升全體學生的素養,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新課程之下的教案設計,作為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完全有賴於教師帶著新思想、新認識、新做法去耕耘,去發揮、去創造、去呈現新的氣象、新的風尚、新的成效。
『貳』 學前班戶外活動《觀察植物園》備課教案
說目標:
教學的最終目標是為了促進幼兒的發展,教學目標的起點和終點都應歸於幼兒。根據《綱要》精神,結合學前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識字水平,我確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知識目標:幼兒能給生活中常見的植物分類。
2.技能目標:培養幼兒對漢字的興趣,願意觀察漢字,能根據漢字不同的偏旁進行分類(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增強幼兒對文字元號的敏感性(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3.情感目標:通過適時的鼓勵和誇獎,使幼兒能在活動中獲得滿足與成功。
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學前班探究式活動課程•語言交流下冊中的《植物園》。這次活動視覺效果好,我利用電教手段激發幼兒對漢字的興趣,從而願意觀察漢字,找出漢字的不同特點,以增強幼兒對文字元號的敏感性。通過設立各項活動,培養幼兒觀察力,合作精神。
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
針對教材內容和幼兒的年齡特點,為了更好地引起幼兒的注意及興趣,我主要運用了電教手段、啟發性提問法和游戲法,其次採用循序漸進的方法教授新知識。
(1)通過輕松愉快的視頻,導入主題,引起幼兒興趣。
(2)通過啟發性的提問引導幼兒有目的、仔細地觀察、合作,並積極思維,以增強幼兒對文字元號的敏感性。
(3)通過快樂的游戲,讓幼兒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培養助人為樂的精神。
2.說學法
活動中幼兒主要運用了觀察法、活動操作法和游戲法。
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看電腦課件直接獲得生動的印象,通過觀察圖片和漢字在頭腦中形成對文字元號的敏感性。
說教學過程:
根據學前班幼兒學習語言和年齡的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以下三個環節:
(一)音畫結合,引起幼兒興趣,導入主題。
在導入部分,根據幼兒年齡特點,他們對視覺效果和聽覺效果都會很敏感,我首先放映一段伴有歌聲的植物園花卉視頻,引起幼兒興趣導入主題。
「我們已經在植物園中走了一圈兒,真是生機勃勃,美不勝收啊!」(邊說邊出示課題)
『叄』 如何轉變教師觀念,明確備課的目的性
新課程改革在倡導學生合作學習的同時,也要求教師合作探究,形成研討氛圍,發揮教師團隊合作精神,集思廣益,取長補短。
1 明確集體備課的目標和意義
集體備課是借教師的集體的智慧碰撞和群體的思想交流,能動地發揮教師個人潛能,凸現教師個人的教學魅力,使課堂教學在更高的層次中進行。其目標是多元的:從學的層面講,它的目標是通過這節課的教學讓學生獲得知識和能力,獲得習慣與方法,同時也獲得學習的體驗,使每一個學生在這堂課里有所收獲;
從教的層面講,它是通過對教材的把握、教學重難點的突破、教學環節的有效設計,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有效集體備課是研訓合一的重要載體,有效集體備課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
2 確定集體備課的內容和要求
2.1
備學生。為學生的需要和發展設計教學,既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具體的教學行為。它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深入了解學生,研究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等,同時還要進行對於本節知識的學情分析,包括學生已具備哪些知識與技能?哪些還沒有掌握?哪些知識學生自己就可以學會?哪些需要教師引導?最後還要考慮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以期獲得學生的最大發展。
2.2
備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也是教學的歸宿。教師應當全面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在知識的傳授、技能的培養、智力的開發、情感的培養上下功夫,確立三維目標。目標應具有操作性和檢測性,體現創造性和發展性。另外,教學目標是對學生學習行為結果的一種規定。
2.3 備教學重點、難點和注意點。詳備突出重點的方法、突破難點的策略和歸納注意點的方式方法,以便設計合理有效的學生自主學習的探究活動方案。
2.4
備教學深廣度的把握。結合課程標准和教學目標,准確把握知道、了解、理解、應用、初步學會、學會等認知層次。這些認知層次是基於學生認知水平和該知識點在本學科內容中的地位和作用考慮,而提出的不同教學要求。在備課中,不僅要備出各知識點,而且要分別用A、B、C等註明教學認知要求,以便把握教學和練習的深度、難度和廣度。
2.5
備教學情境的創設。在充分開發資源的今天,備課本身也成了一個有待開掘的金礦。教師要將教材資源和其他課程資源有效整合,創設教學情境,在備課中更多地考慮學法的指導,考慮學生的全員參與,改變教師教的方式和學生學的方式。因此,備課既要有預設,又要有生成,提倡課程資源的開發和應用、生成與發展。
2.6 備習題的選擇。根據本節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注意點、深廣度,設計有梯度的習題,並在體現梯度中讓學生有所選擇,做到因材施教。
3 確立集體備課的策略和程序
首先,應固定集體備課的各次備課內容與要求。其次,為了避免盲目性,開學初,應由備課組長組織一次全科性的集體備課,主要討論本學期的教學方向、重點研究內容、教學時間的調配等宏觀性問題,再根據課程標准和教材編排體系,制定好本科集體備課計劃,安排好各次備課內容和中心發言人,並列印出表單遵照執行,讓每個教師都心中有數。這樣,每次集體備課都有目的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肆』 有人說老教師經驗豐富不用備課同意這種觀點嗎
您好,不管教師經驗有多豐富,在上課之前都是要認真備課的,畢竟備課能夠有更好的狀態給學生上課。
『伍』 教師在備課中應該掌握哪些基本觀點
(1)教學目的的決定性。
教學是有計劃、有目的的活動。教學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實現確定的教學目的。要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材內容所確定的教學目的,決定教什麼,不教什麼,以及怎樣教法。
凡是與教學目的無關的或不利於實現教學目的的講授內容和教學方法,要敢於舍棄。那種講課千言,離題萬里,看起來很熱鬧,而目的卻達不到的情況,往往和教師備課的指導思想不當有一定的關聯。
(2)教材內容的規定性。
教學要達到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主要是通過使學生掌握教材內容來實現。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所教的內容,要以教材的內容為中心,圍繞如何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教材來准備教學內容。
在實際教學中,是允許對教材所規定的內容做適當的調整和充實。教師在備課中,應參閱一些有關的參考書刊,吸收一些現代科學知識。但一切補充和充實,都要以教材所規定的內容作為教學的基本內容,其他各種材料都應作為輔助材料,不能喧賓奪主,捨本逐末。
(3)教學對象的可接受性。
教師備課中明確教學目的,掌握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是為了使學生能夠正確地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
備課必須充分考慮自己的教學對象,考慮學生特點可接受能力,研究如何創造條件,使一些難點、重點的內容變不易接受為容易接受,使學生聽懂、學會。
(4)教學方法的適應性。
教學必須通過一定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掌握教學內容,完成教學任務。備課中擬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必須充分考慮能否適應本節課教學內容的需要,能否適於學生的水平,能否有利於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的。
一切不適應當前教學條件和教學需要的教學方法,都會是形式主義的,不可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備課時不能離開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情況,盲目地照搬他人的教學方法。
(5)教學活動的教育性。
任何教學活動,都永遠只有教育性。教學不是單純傳授知識和訓練技能,而是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備課不僅要考慮如何使學生掌握知識技能,還要考慮如何使學生在掌握教學內容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思想觀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發展學生智力,養成學生良好的品德習慣和性格作風。教師在備課中,只有明確樹立全面發展的觀點,才能在教學中,自覺做到既教書又育人,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陸』 1.新課程理念下的備課有哪些基本要求
教案是教師備課成果的書面體現,是教師綜合主客觀情況進行教學藝術處理的結晶,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依據,是教師綜合素質的具體體現。
我們總結優秀教師教案的特徵可以發現,一份好的教案,必須符合教學實際,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必須做到前後銜接,邏輯嚴密,必須做到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必須做到層次分明,過渡自然。
當前,備課的基本內容包括:
1.研究課程標准。明確課堂教學的目的要求。
2.研究教材。特別是要認真鑽研教科書,理清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各維目標在教科書中的具體體現,准確理解重點、難點,確定教學的關鍵,制定切實可行的三維目標。
3.研究學生。深入了解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基礎和思想狀況,選准本課的起點和基點,使分層教學滲透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
4.研究例題、習題,設計好檢測手段與鞏固強化內容。不僅要設計教學效果檢測的基本方法與內容,而且要精心選擇和設計例題、隨堂練習題,確保教學的效果與覆蓋面。例題、習題的題目要緊扣課程標准、教科書和學生實際,要兼顧深度、廣度,體現層次性,體現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5.研究教學的教育素材。要找出教學內容的教育滲透點,特別是要關注每名學生的積極參與,以及終生可持續發展能力與意識的培養。
6.研究教法和學法指導。教師要根據自身的優勢和特長,學生現有的基礎,選擇恰當的教法,並指導學法。
7.制定教案。教案應有明確具體的三維目的要求、教學內容分析(即重點、難點、關鍵)、教學過程(包括目標要求、重點、難點處理方法、教學手段、體現教育因素、教學小結等),保證一定數量和質量的練習作業、板書設計等。
8.授課後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尤其是針對課堂教學或學生作業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具體剖析,以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佔用的時間一般不少於總課時的三分之一新課程理念下的好教案標准 教案是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和教科產書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設計的教學方案。它是教師上課的依據,也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必要措施。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有了好教案的劃分標准,對教師寫好教案可以起到一定的規范和指導作用。 對「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教案」的問題,在教育理論和實踐中已基本形成了一些共識。但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尤其是課程改革以後,這些傳統的教案標准在實踐中愈來愈顯出其局限性。其問題表現為: 第一、備課過程照搬 為應付學校的檢查做低效或無效的備課,使教案成為「速成之作,應景之作」。有的單純抄襲參考教案,有的照搬特級教師和優秀教師的教案,缺乏自己獨特的見解和靈魂,教案成了《教學參考書》的翻版。 第二、備課內容存在「四重四輕」的現象 在教學目標上重知識,輕能力和德育;在教學設計上重教法輕學法,教師的每個教學策略,考慮得過多的是自己怎樣教,忽視了學生怎樣學;過多地以教師自己為中心去設計教學過程,忽視了學生為主體去組織教學進程。在教學內容,及作業、測試等方面,重統一、輕差異、輕分層。在教學安排上,重教學,輕訓練。 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教案呢? 一、教學目標 要體現「三維教學目標」,即「掌 握知識」、「發展能力」、「陶冶品德」,也就是要「認知因素」和「情感因素」並重。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提出「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出發去設計課程目標。這就要求教師既要重視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又要牢固樹立「過程觀」,也就是樹立新的學習質量觀、新的教學質量觀,要精心准備能突出學生體驗性特點的學習活動,如探究式學習。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且,要求教師更應關注學生的精神狀態,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作為「三維」之一,也就是在教育實踐的層面上確立了「人」的理念,它反映了我國基礎教育價值取向的重大轉型:從知識傳授到對人的重視,從技能、技巧的掌握到對人的精神、心理的關懷。這三個目標互成能動關系,從而促進學生的和諧全面發展。因此,教師備課的時侯,必須認真備課程資源,不僅要備知識點,還要備知識背後蘊藏著的方法和過程、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二、備「新課程標准」 新的課程標准與過去的教學大綱有諸多的不同。從理論到結構都給我們耳目一新之感。它不再包括教學重點、難點以及課時安排,只是指出原則性的教學和評價意見。它不僅為我們指出了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素質與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要求,還在學生學業評價、教師使用教材等方面提供了許多新穎、實用的建議。比如,高中語文新課標就提出了「關於必修課程的教學」「關於五個系列選修課的教學」的建議。 三、備學生 新課程強調了「教」服務於「學」,把學生置於教學的出發點和核心地位。教師應該以學生的心理發展為主線,以學生的眼界去設計教學思想,預測學生可能的思維活動並設計相應對策;要研究學生的需要,了解學生現有的水平和情感狀態,准確把學生的「現有發展水平」,引導學生成功步入「最近發展區」;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認知水平,確定分層教學目標:基礎目標力求面向全體,高層教學目標則照顧有餘力的學生。所以,好的教案應體現針對性,其特點就是學習目標指定上體現層次性,在問題設計上要有梯度性,在練習設計上要有選擇性。只有了解學生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的設計教案,才能發揮每個學生之所長,從而使教學面向全體,使學生全面發展,才能提高教學質量。 四、備教學方法 從實質來說,教學過程不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簡單相加,而是師生互教互學,積極互動的過程。所以,教師在研究教學方法時,應轉變觀念,多多關注如何與學生溝通、交流,如何從教學的「獨白」過渡到「對話」,如何傾聽分享,實現葉聖陶早就提出的「六大解放」:在現狀下,尤須進行「六大解放」把學生學習的基本自由還給學生:1、解放他的頭腦,使他能想;2、解放他的雙手,使他能幹;3、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4、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說;5、解放他的空間,使他們能到大自然、社會里取得更豐富的學問;6、解放他的時間,不要把他的功課表填滿,要給他一些空間消化所學,並且學一點他自己渴望要學的學問。簡言之,就是做到努力兩還還時間給學生,還機會給學生。實施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五、備學法 為了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目的,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從而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教師必須關注學生的學法指導。教學中,應以「教材」為例子,讓學生學會學習,掌握學習該學科的學習方法 六、備訓練 在教學系統中,學生主體只有手腦並用,全部身心真正地參與各種教學活動,才能使媒體所輸送的信息、吸收、消化,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同時,這也是學生是否處於主動地位的根本標志。從資訊理論來看,訓練也是實現「多元化信息滲透」的重要渠道之一;是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的信息通道,從而把傳授式的單向,變為多邊信息交流。所以,一切教學設計和實施,都必須精心「備訓練」。訓練必須注意:1、調控訓練量,不要過於頻繁,要適度,要注意掌握講、練、學之間的節奏;2、訓練要有針對性,要有選擇性,要有明確的訓練目標;3、注意訓練的難度、梯度;4、注意訓練後的信息反饋。 七、教學反思 課前備課,寫教案固然重要,課後備課(回頭秀)更利於教師的專業成熟。教案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是課堂教學前的准備,教案作為教師思想軌跡的記錄,也是教師認識自己,總結教學經驗的重要資料。所以通過反思來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是近年來教師心理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成長公式,全國特級教師袁蓉從自己的教學時間和成功經驗中總結出:教學成功=教學過程+反思。有的學者提出,21世教師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自我反思能力。總之,教學反思有利於教師從「一般型」向「骨幹型」教師轉變,由「教書型」成長為「專家型」,由「學科型」成長為「學者型」的重要手段。 那麼,教師怎樣對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反思呢?最易行的辦法就是在課後在教案的相應空白處或結尾處寫反思札記。一個好的教師在課後對教學手段記憶猶新時,要靜思回顧,及時、准確地記下課後的心得體會,進一步完善、修正原來的教案,以便改進以後的教學工作,使下一節課上得更好。如有一位教師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後,學生興趣盎然,思維活躍,討論熱烈。課後教師便在教案中相應的空白處記上「巧設疑問,造成懸念,學生思維活躍,同在關鍵處外,如同及時雨。」這位教師在另一班的同一節課提出問題後,學生都困惑不解,課後,他就在這個問題的旁邊記上「茫然不解的眼神,傳出一個重要信息問題難度太大,學生無法理解。」後來在這個班上課時,他就重新設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八、備教學手段 教學手段是教師教學的「助手」,它有助於學生對重難點的理解和把握,有助於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所以,教師不能忽視教學手段的准備,改變過去「一張嘴,一支粉筆」的現象。 綜上所述:一個好的教案,起碼主要應具備以下內容: 三維教學目標→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備分層教學→備教學反思→備教學手段→備訓練 總之,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高度重視,尤其是新參加工作的教師,一定要規范備課。
『柒』 教師資格面試的時候 寫教案也就是備課的時候 在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 2. 過程與方法 3. 情感與價值觀
教師資格面試寫教案備課的時候從以下幾方面表述:
知識與技能。本節課大綱建議的需要學生學會的知識點和相關技能。
過程與方法。教師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考慮使用的教和學的方法。例如:討論法、直觀演示法等。
情感與價值觀。除了知識、技能的學習,每節課還需要領悟、培養的情感價值觀。例如:培養學生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不同的課程和章節教學目標都不盡相同,一要熟悉教學大綱,二要了解課程內容,就是教材分析。三要根據學生實際,就是學習者特徵分析
『捌』 備課應掌握的基本觀點是什麼
(1)教學目的的決定性。
教學是有計劃、有目的的活動。教學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實現確定的教學目的。要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材內容所確定的教學目的決定教什麼不教什麼以及怎樣教法。
凡是與教學目的無關的或不利於實現教學目的的講授內容和教學方法要敢於舍棄。那種講課千言離題萬里看起來很熱鬧而目的卻達不到的情況往往和教師備課的指導思想不當有一定的關聯。
(2)教材內容的規定性。
教學要達到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主要是通過使學生掌握教材內容來實現。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所教的內容要以教材的內容為中心圍繞如何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教材來准備教學內容。
在實際教學中是允許對教材所規定的內容做適當的調整和充實。教師在備課中應參閱一些有關的參考書刊吸收一些現代科學知識。但一切補充和充實都要以教材所規定的內容作為教學的基本內容其他各種材料都應作為輔助材料不能喧賓奪主捨本逐末。
(3)教學對象的可接受性。
教師備課中明確教學目的掌握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是為了使學生能夠正確地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
備課必須充分考慮自己的教學對象考慮學生特點可接受能力研究如何創造條件使一些難點、重點的內容變不易接受為容易接受使學生聽懂、學會。
(4)教學方法的適應性。
教學必須通過一定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掌握教學內容完成教學任務。備課中擬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必須充分考慮能否適應本節課教學內容的需要能否適於學生的水平能否有利於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的。
一切不適應當前教學條件和教學需要的教學方法都會是形式主義的不可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備課時不能離開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情況盲目地照搬他人的教學方法。
(5)教學活動的教育性。
任何教學活動都永遠只有教育性。教學不是單純傳授知識和訓練技能而是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備課不僅要考慮如何使學生掌握知識技能還要考慮如何使學生在掌握教學內容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思想觀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發展學生智力養成學生良好的品德習慣和性格作風。教師在備課中只有明確樹立全面發展的觀點才能在教學中自覺做到既教書又育人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玖』 學習《備課說課觀課議課與教學反思》的心得體會
最近讀了《備課說課觀課議課與教學反思》一書,覺得收益非淺,也因此產生出了寫讀書體會的沖動。
平時,常常聽到老師們說工作很累,備課累、上課累、批改作業也累。這其實是傳統的教學方式造成的!在傳統的備課里,往往花很多時間來寫(本質是上抄)教案,而這些教案對上課卻是幫助不大,它的功能主要是應付學校的檢查;課堂上的教學,雖然教改喊了很多年,喊著要把課堂還給學生,但直到目前,大多數老師仍採取傳統的滿堂灌的形式,把知識生硬地塞給學生,而不是想方設法引導、啟發學生如何去獲取知識;為了鞏固又要布置許多的課外作業。如此一來,學生、老師均在忙碌中度過一天又一天,不累才怪。
書中的許多案例,都很詳盡地剖析了新課程下的備課、說課、觀課和議課的過程。案例里老師們的做法,表明他們已經很好地理解了新課程下的教學規律,理解了「以學思教」的思想,他們把自己從知識的傳授者變成了教學的研究者、課程的建設者和知識的引導者。從備課中的精心准備和設計,到優化課堂教學,創設情感氛圍等諸多措施,使學生參與了課堂的教學,學生從被動地接受知識到主動地探索求知,把課堂真正的還給了學生,課堂的效率與傳統的教學不可同日而語。
讀完這本書後,我對新課程下的教學規律、課堂操控方面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也明白了教師的人文素養對學生的深遠影響。不過這本書使我感觸最深的還是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是老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是促進教師成長的階梯,是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是提高教師人文素養的一個有效途徑。如何進行反思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教學觀念的反思。教師要運用新的教育理論來反思和檢驗自己已有觀念的合理性和局限性,要敢於對原有的教學理念進行質疑,挖掘隱藏在教學行為背後的理念方面的種種問題。二、教學行為的反思。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理性思考,不僅對教學觀念、動機水平、情緒狀態等心理因素進行反思,還要從教師角色地位、教育教學知識內容、教育教學活動組織與開展過程、教學方法、教學材料、教學等方面進行思考、質疑或評價自己教學的有效性,並自覺地根據反思的結果矯正自己教學中的不足之處。三、教學效果的反思。教師講課後要對自己的教學成敗和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反思,總結成功的經驗,分析失敗的原因,尋找解決的辦法。通過「由教反思到學、由學反思到教,由成功反思到失誤,由失誤反思到發展,由現象反思到本質」的多次循環,教師的教學實踐就會更合理、更優化、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不單單是教師要反思,學生的學習也要反思,學習了某一知識、某一技能,自己是否已經掌握了呢?如果做不出題目,是哪方面理解不透呢?會做題了可以說明你真正掌握了嗎?如果題目有了變化,你還能不能很快而且正確的解決它呢?這些都需要學生進行反思。學習新知識後需要反思,做題後也需要反思。只有不斷的反思,才不會自滿,才會不斷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而學生一開始是不會反思的,所以引導學生學會反思也是教師的職責和義務。只有善於反思的學生,才能成為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