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李邕傳 翻譯
李邕字泰和,揚州江都人。父善,有雅行,淹貫古今,不能屬辭,故人號「書麓」。善以《文選》講授諸生,邕能補益其意。邕少知名,既冠,見李嶠,請假直秘書,未幾,奧篇隱帙,了辨如響。嶠嘆曰:「子且名家!」 嶠為內史,與監察御史張廷珪薦邕文高氣方直,才任諫諍,乃召拜左推拾遺。五王誅,坐善張柬之,出為南和令,貶富州司戶參軍事。韋氏平,召拜左台殿中侍御史,彈劾任職,人頗憚之。譙王重福謀反,邕與洛州司馬崔日知捕支黨,遷戶部員外郎。 玄宗在東宮,邕及崔隱甫、倪若水同被禮遇,岑羲等忌之,貶邕舍城丞。玄宗即位,召為戶部郎中。張廷珪為黃門侍郎,而姜晈方幸,共援邕為御史中丞。姚崇疾邕險躁,左遷括州司馬,起為陳州剌史。會仇人告邕贓貣枉法,下獄當死。許昌男子孔璋上書天子,疏奏,邕得減死,貶遵化尉,流璋嶺南。 邕後從中人楊思勗討嶺南賊有功,徙灃州司馬。開元二十三年,起為括州剌史,喜興利除害。復坐誣枉且得罪,天子識其名,詔勿劾。後歷淄、滑二州剌史,上計京師。始,邕蚤有名,重義愛士,久斥外,不與士大夫接。既入朝,人間傳其眉目環異,至阡陌聚觀,後生望風內謁,門巷填隘。中人臨問,索所為文章,且進上。以讒媢不得留,出為汲郡、北海太守。 天寶中,左驍衛兵曹參軍柳勣有罪下獄,邕嘗遺勣馬,故吉溫使引邕嘗以休咎相語,陰賂遺。宰相李林甫素忌邕,因傳以罪。詔刑部員外郎祁順之、監察御史羅希奭就郡杖殺之時年七十。代宗時,贈祕書監。 邕之文,於碑頌是所長,人奉金帛請其文,前後所受鉅萬計。邕雖詘不進,而文名天下,時稱李北海。盧藏用嘗謂:「邕如干將、莫邪,難與爭鋒,但虞傷缺耳。」後卒如言。杜甫知邕負謗死,作《八哀詩》,讀者傷之。邕資豪放,不能治細行,所在賄謝,畋游自肆,終以敗雲。 一 在《新唐書》中,李善的事跡是附見於李邕傳的。在史學家的眼中,李邕的地位和價值無疑是高於乃父的。《新唐書》卷二百二《文藝中》雲:「邕少知名。始,善注《文選》,釋事而忘意。書成以問邕,邕不敢對。善詰之,邕意欲有所更,善曰:『試為我補益之。』邕附事見義,善以其不可奪,故兩書並行。既冠,見特進李嶠,自言『讀書未遍,願一見秘書』。嶠曰:『秘閣萬卷,豈時日能習邪?』邕固請,乃假直秘書。未幾辭去,嶠驚,試問奧篇隱帙,了辯如響,嶠嘆曰:『子且名家!』」這段文章說了兩件事,證明李邕是「少知名」,或者說是天才。先說後一件事,「秘閣萬卷」李邕「未幾辭去」,而「奧篇隱帙,了辯如響」,說明李邕讀書快,記性好,也說明此前他讀書的面還不是太寬的。再看前一件事,證明李邕悟性好,見識高。但算算年齡,筆者有點疑問了。「始,善注《文選》……書成以問邕」,李善《文選注》成於顯慶三年(658),其時李邕尚未生。 二 《新唐書·李邕傳》說:「邕少知名,始善注《文選》釋事而忘義,書成,以示邕,邕不敢對,善詰之,邕意欲有所更,善曰:『汝試為我補益之!』邕附事見義,善以其不可奪,故兩書並行。」少年李邕的意見表達了普通讀者對於注釋普及性的要求。但所謂「兩書並行」的情形並未見到,或許李善在修訂其注釋時已經吸收了兒子李邕的建議以及某些具體意見亦未可知,所以今天所見到《文選》李善注固然以釋事為主,亦復兼及釋義,對作者的寫作意圖、言外之意以及寫作手法有所詮釋。 三 李邕(678~747),即李北海,唐代書法家。字泰和,廣陵江都(今江蘇省揚州市)人。其父李善,為《文選》(梁蕭統編選)作注。李邕少年即成名,後召為左拾遺,曾任戶部員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職,人稱「李北海」。七十時,為宰相李林甫所忌,含冤杖殺。他工文,尤長碑頌。善行書,變王羲之法,筆法一新;並繼李世民《晉祠銘》後以行書書寫碑文,名重一時。其書風豪挺,結體茂密,筆畫雄勁。傳世作品有《端州石室記》、《麓山寺碑》、《法華寺碑》、《雲麾將軍李思訓碑》、《雲麾將軍李秀碑》等。唐竇蒙在《述書賦注》中說:時議雲:「論詩則曰王維、崔顥;論筆則王縉、李邕;祖詠、張說不得預焉。」李陽冰謂之書中仙手。其為文,長於碑頌,多自書。唐人說李邕前後撰碑八百首。杜甫詩曰:「干謁滿其門,碑版照四裔。豐屋珊瑚鉤,麒麟織成罽。紫騮隨劍幾,義取無虛歲。」 李邕的書法從「二王」入手,能入乎內而出乎其外。李後主說:「李邕得右將軍之氣而失於體格。」恰道出李邕善學之處。《宣和書譜》說:「邕精於翰墨,行草之名由著。初學右將軍行法,既得其妙,乃復擺脫舊習,筆力一新。」魏晉以來,碑銘刻石,都用正書撰寫,入唐以後,李邕改變用行書,寫碑。書法的個性非常明顯,字形左高右低,筆力舒展遒勁,給人以險峭爽朗的感覺,他提倡創新,繼承和發揚古代書藝。曾說:「似我者欲俗,學我者死。」蘇東坡,米元章都吸取了他的一些特點,元代的趙孟頫 fǔ也極力追求他的筆意,從中學到了「風度閑雅」的書法境界。他對後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2008年七月,浙江省教育廳在小學高年級和初中的寫字課本就採用李邕的書法字體,作為浙江省義務教育教科書《寫字》課本。相信不遠的將來,李字也像王字一樣豐美全國。 李邕能詩善文,工書法,尤擅長行楷書。當時的中朝衣冠以及很多寺觀常以金銀財帛作酬謝,請他撰文書寫碑頌。他一生共為人寫了八百篇,得到的潤筆費竟達數萬之多。但他卻好尚義氣,愛惜英才,常用這些家資來拯救孤苦,周濟他人。李邕撰文書寫的碑文,常請伏靈芝,黃仙鶴和元省己鑴刻。據明代楊慎的《丹鉛錄》考證,這三人很可能也是李邕的化名。他的傳世作品有《葉有道先生碑》、《端州石室記》、《麓山寺碑》、《東林寺碑》、《法華寺碑》、《雲麾將軍李思訓碑》、《雲麾將軍李秀碑》。傳世書跡以《嶽麓寺碑》、《李思訓碑》最 蕭誠十分擅長書法,李邕也自己寫東西說自己擅長鑒別書法。兩個人都住在南中。蕭誠寫了副字認為不錯,就拿給李邕看,李邕覺得一般,蕭誠對李邕挑剔自己的做法很不滿,就造了幾張假的古字畫,天天把玩,把字畫弄得很舊,看見的都說這是數百年前的字畫,蕭誠對李邕說:「我有王羲之的真跡,珍藏了很久,現在想拿給你看看。」李邕很希望看看,蕭誠故意拖延數天,不肯拿出來。後來兩人談及此事,李邕執意要求看看,說:「你答應了卻不讓我看,不是在騙我嗎?」蕭誠於是讓家僕回去取來,家僕沒拿到,驚呼:「前幾天有客人來,見過,估計被他偷了。」李邕信以為真,蕭誠過了很久說:「我放在某個地方,後來忘了。」就讓李邕跟著去取,到了地方後,李邕觀摩了很久,沒懷疑是假貨,說:「這樣的真跡我這輩子都沒見過。」在座的都認為這就是真跡。又過了幾天,等到李邕的客人們都聚會,於是蕭誠對李邕說:「你從來都看不起我的書法,前幾天給你看了幾張我小時候寫的字,你怎麼就認為它是王羲之的真跡,你是怎麼看的?」李邕大驚說:「你再拿來我看看?」看到後,稍微瞟了幾下,扔在床上說:「現在仔細看看,還是不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