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備課的意義 :1、節省時間,提高效率。當老師們第一次開展電子備課時,可專能會比常屬規備課用更多的時間,但這種形式能夠形成自己的資源,便於自己對資源進行分類、存儲、查閱、修改和使用。從而為今後的工作帶來極大的便利,總體上是提高了工作效率。 2、便於交流、共享。電子備課的教學設計、教學課件可以方便地實現優質資源共享,利於教師進行合作、交流。 3、形成教師的成果。電子備課可以較好地保存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電子文檔,最後形成一個教師的教學成果。能有效激發教師的成就感,提高教師工作的熱情。 4、有利於課題研究和校本教研活動的開展。一個教師把自己的電子教學設計、教學課件、教學反思等組織在一起,加以整理,就是很好的一個教學案例,就可以直接用來開展研究。
⑵ 淺談備課時怎樣進行課堂教學設計
1.依據課程標准和學情——設計教學目標
確定教學目標是進行教學設計的起點,這一目標將自始至終貫穿並體現於教學設計全過程,起著靈魂作用。教學目標的確定應注意如下幾點:一是一定要根據課標和學情,既要依據課標,又要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立足於學生實際;二是教學目標一定要細化,具體可行,不提那些籠統的一節課無法達到的要求;三是要突出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要求;四是教學目標要有整體性、層次性、延續性和針對性。
2.依據教學目標,整合教學內容,突出重點、難點
在確立教學目標後,首先要思考的是具體的教學內容。一方面,要用好教材,做好對教材內容的分析,明確重點難點;另一方面,要結合校情學情,對教材內容進行校本課程的整合,增加一些具有時代氣息的,反映學生生活實際的學習內容。在這里,要避免兩種傾向:一是脫離教材,另起爐灶;二是一本為本,照本宣科。
3.依據教學內容,制定教學環節——教學過程
要按照我們制定的各課型教學模式去制定教學環節,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和風格。我們制定的各課型教學模式有如下幾個特點:一是學習環節附和新課程的理念。主要表現在學習環節上注重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上。二是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的比較突出;三是各學習環節循序漸進,附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四是各學習環節簡便易學,操作性較強。
進行教學設計的一個特色之舉就是環節備課,根據學習內容的需要,將一節課學習過程分解為幾個具體的學習環節。在這個過程中應注意:一是從整體上設計教學環節,環節之間應強調邏輯性、遞進性,做到環環相扣;二是一節課的教學環節不應太多,一般做到五個左右為宜,多了不利於每個教學環節的深入進行,容易流於形式;三是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在進行環節預設時,要留有一定空間,給學生留出思考、消化、吸收及生成的機會。
4.為每個教學環節設計恰當的學習情境和探討活動
只有創設恰當的學習情境和探究活動才能讓學生有所體驗,進而在交流及老師的指導下有所感悟,達到學習目標,因而這一環節是備課過程中最細化的一個環節,也是使課堂教學生動豐富、獨具個性的一個關鍵環節。在情境和活動的創設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如下因素:一是注重活動的內涵,活動要有針對性、深刻性,不切合學習內容的活動,再新穎巧妙也不能使用;二是活動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為學生個體獨特的體驗留有空間,為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留有空間,為學生的實踐留有空間;三是活動的設置要精細化,要充分考慮到活動的具體步驟、活動中學生可以做什麼、教師可以做什麼,活動如何步步深入,達到實效;四是活動過程中的總結反思,一方面要對學生在活動過程的表現及時點評,不斷提高學生開展活動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將學習內容滲透到活動中去,通過活動要有所提高。
5.對照教學目標,反思教學環節及其活動的教學價值
這一步驟,是對自己課堂教學設計的一個再反思的過程。這一過程,一方面能確保教學設計比較科學、精緻並緊扣教學目標;另一方面在反思中又能不斷提高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的能力。
⑶ 教學設計的意義是什麼
教學設計的意義: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
(3)備課對教學設計的幫助擴展閱讀:
教案設計格式:
一、教學內容,要有章節序號及內容,明示本節課在教材中的位置。
二、教學目標
①目標的設置要包含有知識、技能和情感三個方面,通常有3個左右即可。
②要具體、可操作,只能用於本節課,而不能用於其它課,應具有唯一性。
三、活動主題,用一個片語、短語,或一句話,來表述要做的一件具體事情。
四、活動指導思想,參見《課標》的理念部分,結合本節課的實際內容。
五、教學重點 要准確、清晰。有時常與節的名稱相同。
六、教學難點 應為(這些)學生在本節課中的難以理解和接受的地方。
七、教學方法 學無止境,教無定法。可以寫出本節課中,使用的幾種主要教學方法。
八、教學用具如:計算機、網路、投影機。操作系統、應用軟體。
教學設計優點與不足:
一、優點:有利於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有利於按教學目標的要求來組織教學。這種理論在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學領域中有很大的影響.是教學設計的主流。
二、不足:這種理論設計的教學系統中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往往受到一定限制,難以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理論、五成份目標陳述理論等,對新課程實施中教學目標的製成和如何備課有很好的理論指導作用。
⑷ 在你備課時或做教學設計時是如何注意課程目標的落實的,舉例說明
轉載復了一段
3在你備課時或製做教學設計時是如何注意課程目標的落實的,舉例說明?
新課程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實現知識,能力和情感三大目標。我在教學實踐中採取多種靈活的教學方式,注重目標的落實。比如:在《種群的特徵》一節的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回顧必修一中種群這一概念,並討論生物個體的特徵作為對比,對種群數量的各主要特徵進行理解和識記,在討論年齡組成這一特徵時,聯系我國計劃生育政策實施的意義和真實狀況,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種群密度的調查通過課外探究的方式,讓學生提高了動手能力並加深了知識的理解。
⑸ 教學設計和備課的區別。
教學設計主要是系統化教學規劃,決定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
備課是根據教學設計,在一學期、一門課程的教學規劃下,細劃教學時段、內容,准備教具、課件(文案、視音頻文檔圖片課件等),根據一定的演講、演示、溝通手段,達到預定的教學目的。
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
教學設計具有以下特徵。
第一,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
第二,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
第三,教學設計是以系統方法為指導。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
第四,教學設計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備課
備課是教師根據學科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最合適的表達方法和順序,以保證學生有效地學習。備課分個人備課和集體備課兩種。備課的內容有課程標准,教材,學生,教法,學法。
備課是教師根據學科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備課,選擇最合適的表達方法和順序,以保證學生有效地學習。
備課分個人備課和集體備課兩種。個人備課是教師自己專研學科課程標准和教材的活動。集體備課是由相同學科和相同年級的教師共同專研教材,解決教材的重點、難點和教學方法等問題的活動。
備課分類
①教研室集體備課
學期(或學年)教學進度計劃。在學期(或學年)開始以前制訂。它的作用在於明確整個學期 (或學年)教學工作的任務和范圍,並作出通盤的安排。它一般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總的說明,包括教材、學生基本情況的分析,教學目的、教學總時數,預定復習、考試和考查時間等;二是教學進度計劃表。
②單元(或課題)計劃。在一個單元(或課題)的教學開始以前制訂。它的作用在於對一個單元的教學工作進行全面安排。包括單元(或課題)名稱、教學目的、課時分配、課的類型、教學方法、電化教學手段和教具的利用等項目。
③課時計劃(教案)。上每節課之前制訂。它對每一節課進行縝密的設計,是教師講課的依據,直接關繫到課的質量。它一般包括以下幾個項目:班級、學科、課題、教學目的、上課時間、課的類型、教學方法、課的進程和時間分配等。有的還列有教具、板書設計和課後自我分析等項目。上課進程中,對原定課時計劃,有時根據具體情況可做適當調整。
⑹ 如何提高教師備課能力
建議一:模仿中要有自己的分析和思考
教案是教師備課形成的成果。科學、合理的教案設計是有序、高效的教學實踐活動的基礎。新教師對於教材解讀、教學設計比較迷茫,不妨以學習模仿優秀教案為主。優秀的教案中有的來源於活動指導用書,有的來源於經驗教師的備課筆記。新教師可以模仿優秀教案中具體的教學准備、全面的教學目標、明確的環節設計,以及解決重難點的教學策略等等。然而模仿不是抄襲,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新教師在模仿過程中要反復揣摩,多想幾個為什麼,「為什麼這句話要這樣說?」「為什麼這一環節要這樣做?」,只有這樣才能領會教案設計的目的意圖,理解教學方法的出發點。對優秀教案的分析和思考,能幫助新教師不斷積累備課的經驗,提高備課的質量。
建議二:在集體備課中汲取經驗教師的指導意見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在一定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其他人的幫助即通過人際間的協作活動而實現的意義建構過程。在備課過程中,一個人的智慧畢竟有限,對於一篇教材的理解必然有深淺之分,而通過集體研究,就可以相互啟發,集思廣益。集體備課是新老教師互相學習彼此幫助的好形式,尤其對於培養新教師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新教師備課時不僅要個人鑽研,還應該在集體備課中汲取經驗教師的指導意見。集體備課後,新教師要把集體討論中得到的收獲加以消化和鞏固,最後再進行個人鑽研。因為,別人的經驗再好,對自己來說,都只是間接的知識,只有通過個人鑽研這個過程,才能真正為自己所掌握。所以,個人備課與集體備課的關系是:在個人鑽研的前提下,進行集體討論;在集體研究的基礎上,再進行個人備課。
建議三:敢於創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綱要》指出,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過程是教師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過程。新教師要充分發揮年齡上的優勢,在備課中敢於嘗試、大膽創新。由於新教師都是剛參加工作或工作年限較短的教師,他們年輕、思維活躍,腦中沒有固定的模式和框框,因而備課的特點往往是突發奇想、跳躍式的,容易產生有創意的設計和想法。我們常聽這樣一句話:「教有教法、而無定法、貴在得法」,新教師要敢於否定以往成熟的教案中千篇一律的教學思路和方法,在」教有教法」的基礎上,在」教無定法」的過程中」創新得法」。
建議四:勤反思,多總結
許多新教師以為一節活動結束,可以萬事大吉。其實不然,要想真正提高教學水平,活動後備課乃是極為重要的一環。這是由於:活動前備課只是教學的准備工作,不等於實際的活動效果。真正反映教學效果的是幼兒掌握的情況如何。教案寫的再周全,也不可能完全符合客觀實際。教師只有在活動後才會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幼兒也只有在學了以後才會知道自己的不足。因而很多有經驗的教師,在教案中都有」後記」這一項,根據自己在實踐中的體會,結合幼兒的反映,把成功、失敗的經驗、教訓都記載下來,並不斷地調整修改教案,即備課——上課——再備課——再上課,循環往復,螺旋上升。如此日積月累,持之以恆,教學水平就會逐步提高,備課能力就會日漸完善。
⑺ 備課與教案的區別是什麼
備課與教案的區抄別:意思不同襲、出處不同、側重點不同
一、意思不同
1、備課:教師在講課前准備講課內容。
2、教案:教師在授課前准備的教學方案,內容包括教學目的、時間、方法、步驟、檢查以及教材的組織等等。
二、出處不同
1、備課:袁鷹 《未來之歌·獻給英雄的長輩》:「你們在夜深人靜,為我們備課,批改作業。」
2、教案:葉聖陶 《倪煥之》十七:「她做這些事絕不隨便,都運用無可加勝的心思寫成精密的教案,先送與級任教師看過,得到了完全的贊許,還不放心,又斟酌再三,然後拿來實施。」
三、側重點不同
1、備課:是指為上課做的一切准備工作。包括備大綱、備學生、備重難點、備教具等。
2、教案:是指把准備的內容按課時寫在本子上。
⑻ 論教學設計如何提高教學效果
如何改進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教學效果
一、功在課前,效在課上
(一)抓住備課,滿盤皆活
1、備課質量影響課堂效果
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向45分鍾要質量。而上好課,首要是備好課,只有認真備好課,才能上好課。正所謂抓住備課,滿盤皆活。所以應在備課、優化課堂設計上下苦功,課前勤一點,課上「懶」一點,總體上會用較少的勞動投入取得較大的教學效果。
2、備課是專業成長之橋
備課中,教學設計能力既是一種綜合教學能力,又是一種創新能力,它在教學能力中居於核心地位。備課是一種學習、提升和修煉的過程,是一種放飛思想、張揚個性、抒發情感的過程,它需要用心、用情、用力去打造。
3、優化備課是最現實的校本研修
備課、說課、聽課、上公開課已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教研方式,也是教研的精華。尤其是備課,它無須加重我們的負擔,它是教研,也是工作。使我們做中研,研中做,相得益彰。
(二)備課做到「二備」
1、研讀教材
備課除按常規要求之外,在備知識時,要抓住四點,即新知識點,新舊知識連接點、興奮點、創新點。這四「點」,在備課時要有預見、有對策。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地去驗證、修改、總結和積累。長此以往,備課就會越來越細、越來越精,心中越有數,上課時就能做到輕車熟路。研讀教材不可簡單地泛泛而讀,應邊讀、邊想、邊畫、邊問、邊記,把讀、想、畫、問結合起來。鑽研揭示語和旁註,它既是幫助我們正確使用教材、突出重點、發散難點的教法指導,又是啟發學生分析思考掌握知識要領的學法指導。
2、超越文本
使用好教參:課程標准、教材、教參是教學中的三件法寶,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好。借鑒好報刊:各具特色的教學報刊很多,內容豐富、信息量大,資料的可讀性、指導性和實用性很強,是我們備課和業務進修的「活水」。活用好經驗,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大都是來自於教學一線,不僅經過實踐檢驗是正確的,更主要是這些經驗針對性強、操作性強。
(三)教學設計
當前,許多教師的教學仍然是「濤聲依舊」,與其說課堂沒有突破,不如說沒有教學設計上的突破,教學設計是教師練功的平台,是教師專業化的成長之橋。
教學設計應體現:
1、規劃性。課堂教學設計實際上是對整個教學過程的各項工作做一個規劃。如教學目標編制、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教學方法與手段的籌劃等。
2、前瞻性。在做教學總體設計時,教師通過思考預測教材內容、學習環境、教師的行為可能引起學生的反應,依據學生可能做出的反應,藉助於想像擬出操作藍圖。
3、創造性。教學設計要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去設計獨特的具有個性的教學方案,使課堂教學常教常新。
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優化教學目標與內容
備課第一位的是研讀教材,准確把握教學目標。如果說教學內容決定「教什麼、學什麼」,那麼教學目標則決定「教到什麼程度,學到什麼水平」。僅僅知道教學內容,而不清楚教學目標,往往會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
千重要,萬重要,理解教材最重要;這個法,那個法,不理解教材就沒法。要搞好教學首先要注重吃透教材。優化教學內容要解決的問題:「教什麼?」「選什麼?」「教什麼最好?」「主題是什麼?」「教到什麼程度?」「採取什麼方法?」、教材離學生越近發揮作用越好。怎樣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關鍵的是要能把課堂激活;怎樣才能把課堂教學激活,重要的秘密武器,那就是在備課中對課程資源的巧妙開發和利用。所以要備好課除了要研讀教材外,還要根據教材去找素材。當然,素材並不等於教學內容,教師准備了很多內容,不能一下子都塞給學生,素材需要進行梳理取捨加工整合。只有素材根據自己的語言或者教學風格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揚棄,整合才有效。在講課時力求把握特點,突出重點,克服弱點,讓學生獲得真知。對教材的把握應明確四度:「寬度、深度、難度、溫度」。
(二)優化課堂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的巧妙與否,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簡與繁、易與難、順暢與阻塞、生動與枯燥,決定一節課的成與敗。當前我們在備課中的教學設計是不容樂觀的,甚至是令人堪憂的。我們普遍不重視教學設計,即使有些教師重視教學設計,也不得法。
我們普遍缺少六種備課能力:(1)研讀教材的能力;(2)圍繞主題搜集素材的能力(激活教材);(3)了解學生的能力;(5)組織處理教材的能力;(5)教學設計能力;(6)個性化編寫教案的能力。
(三)優化教學方法與策略
正確對待傳統教學方法好的經驗:(1)注意以舊引新,尋找新舊知識的關聯和生長點;(2)要系統化傳授知識,精心處理重難點;(3)運用邊講邊問啟發學生思考、集中注意,師生共同參與;(4)精心組織練習,小步快進,當堂反饋校正,力求把問題解決在課內。
存在問題:(1)習慣從概念出發,而不是從問題出發,注意結論和識憶,而忽視對知識發生過程和思維方法的探究;(2)過分強調教師主宰作用,基本上仍是牽著學生鼻子走,缺乏對學生自主精神、創新意識的尊重與關懷;(3)未注意將書本知識與實際生活、動手實驗與學生已有的認識經驗緊密聯系。 對傳統教學方法的態度就是要揚其長、避其短,這是選擇教學方法首先要遵循的原則。改進教學策略東方不亮西方亮。當運用一種教學方法難以奏效時,是否想過改變一下思路,換一種教學方式。一種新的教學策略也許會讓你的教學活動走出「山重水復疑無路」,而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教學策略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而採取的方法、步驟、組織形式等教學措施。這樣能出奇制勝,常教常新。
(四)優化課堂教學組織管理
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上課只是布置學習內容及要求,然後嚴格督促,嚴格檢查,嚴格驗收,及時反饋並提出改正要求,不讓一個學生矇混過關,其結果是,這種簡單枯燥的、並不受看好的方式,一學期下來,教學成績竟比其他教學班高出很多,所學的知識量也比其他班多出好很多。這里且不說這種方法是不是科學,要不要推廣,但是其結果是發人深省的。
盡管這些做法並非完全符合現代教學觀,但這緊緊抓住「嚴格管理」是有其科學性的。
作為一所學校,作為一個教師,嚴格管理是什麼時候都不應該丟棄的。
(五)優化教師的專業素養
沒有一流的教師,就不可能有一流的教學。教師可分為三類:1)責任心很強,業務水平高,受教於他的門下,學生負擔輕,學習質量高;2)責任心較強,但業務水平一般,受教於他的門下,學生負擔重,效果一般;3)沒有責任心也沒有業務水平,受教於他的門下,學生沒負擔,自然也沒有學習質量。既,教師的質量就是學生的質量,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其根本出路在於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沒有一流的教研,就不可能有一流的教學成果。在教研上讓人不如意的教師其表現為:不思進取,碌碌無為,不願研究;熱衷應酬,忙於事務,不勤研究;裝點門面,流於形式,不真研究;心浮氣躁,淺嘗輒止,不深研究;食而不化,學用脫節,不善研究。既,教研的質量就是教學的質量,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其根本出路在於提高教研的深度、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