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答案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答案

發布時間:2021-01-08 04:40:06

1. 六年級下冊語文創維新課堂作業本第一課的參考答案

(1)
通國:全國抄
善:善於;擅長
弈:襲下棋
誨:教導
援:引,拉
俱:一起
(2)
課文記敘了兩個人跟弈秋學下圍棋,一人 專心致志 ,一人 三心兩意 ,結果 前一人比後一人學得好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做任何事都要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的道理.
(3)
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個人嗎?說:不是這樣的.
(1)
故:原因
湯:熱水
決:判斷
熟:誰
(2)
另一個小孩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遠,而正午時離人近.
誰說你的知識淵博呢?
(3)
從文中 (孔子不能決也) 一句.方法是 (視覺和感覺) .在辯論過程中.都很 (善於觀察、說話有理有據).表現出了 (不知為不知、實事求是) 的態度.
(4)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2.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課堂作業本第一課里的一題答案

(1)
通國:全國
善:善於;擅長
弈:下棋
誨:教導
援:引,拉
俱:一起
(2)
課文記敘了內兩個人容跟弈秋學下圍棋,一人 專心致志 ,一人 三心兩意 ,結果 前一人比後一人學得好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做任何事都要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的道理。
(3)
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個人嗎?說:不是這樣的。

(1)
故:原因
湯:熱水
決:判斷
熟:誰
(2)
另一個小孩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遠,而正午時離人近。
誰說你的知識淵博呢?
(3)
從文中 (孔子不能決也) 一句......方法是 (視覺和感覺) 。在辯論過程中.....都很 (善於觀察、說話有理有據)....表現出了 (不知為不知、實事求是) 的態度。
(4)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3. 新課堂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答案

寫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
1.弈秋,通國之(的)善弈者也。
2.一人雖版聽之(弈秋的教導權),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卓而射之(它:天鵝)。
3.雖與之俱學。
寫出下列句中加點字的古今義。
1.思援(引,拉)弓卓而射之。 加點字:援
2.我一日始出時去(離)人近。 加點字:去
3.及其日中如探湯(熱水)。 加點字:湯

4.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一課的課後題第四題答案

《學奕》告訴我們學習必須要專心致志,絕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兩小兒辯日回》告訴我答們:孔子是一位聖人、大學者,然而他也有不明白的問題,可見學習是無止境的。我們還要學習孔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精神,決不能不懂裝懂。我們還要學習兩小兒善於觀察、勤於思考、大膽質疑的精神。

5.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課後練習題第四題答案

人們懂得的東西總是有限的,知識無窮盡,即使是博學多聞的孔子也會有所不知。兩小兒的辯斗表現了古人認識自然探求客觀事理而獨立思考大膽質疑的精神。表達了學習應該專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

6. 六年級語文第一課答案

文言文兩則奕秋,通國之善奕者也。 之(的 )
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之(弈秋的教導 ) 之(鴻鵠 )
雖與之俱學 之(前一人 )弈秋全國最擅長下棋的人,讓弈秋教導二人下棋,一人專心致志(集中意志),只弈秋教導,另一人雖然聽,但一心想著天鵝將來到(原是生絲繩,這里指系著絲繩射鳥用的箭)(到),想拉開系著絲繩射鳥用的箭的弓而射天鵝,和前一個學生一起學,但不如前一個學生矣(文言助詞)。是因為是這,後一個學生不如前一個學生聰明嗎?孟子說:不是這樣的。
孔子到東方游歷,途中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論。就問他們在辯論什麼。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近,而正午時距離人遠。」另一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遠,而正午時離人近。

前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像車上的篷蓋,等到正午時就像盤子碗口那樣小, 這不正是遠的顯得小而近的顯得大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等到正午時就熱得像把手伸進熱水裡一樣(也指天氣熱),這不正是近的就覺得熱,遠的就覺得涼嗎?」

孔子聽了,不能判斷誰是誰非。兩個小孩嘲笑說:「誰說你知道的事多呢?」
仿寫句子
日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
日出大如(圓輪 )及日中則如(瓷盤 )
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
日初出(冷冷清清 )及其日中如(炙烤 )
先說字再說句子的意思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
以(以為,認為 ) 去(離 )
為是其智弗若與?
為(是不是 ) 弗(不 ) 若( 如)
用豎線畫出下列句子的朗讀節奏。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
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思援|弓繳|而射之《列子》是先秦時著作集,內容多記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如愚公移山、紀昌學射等,形象鮮明,含義深刻,直到現在,仍有較高的文學意義及思想寓義。
《列子》,相傳為戰國時列禦寇所著。列禦寇,亦作圄寇,圉寇。相傳為戰國時道家,鄭國圃田(今河南鄭州市)人。師事金丘子林(名林,鄭人),學本於黃帝、老子,好虛靜,不與人交往,終身不仕。其學說「主正」、「貴虛」、「主正」即接受儒家「正名」學說,即要求名實一致;「貴虛」本於道家學說,主張 「虛無」,一切聽其自然,不要有所作為。列子著書二十篇,凡十萬言,今僅存八篇,計有天瑞、黃帝、周穆王、仲尼、湯問、力命、楊朱、說符等,內容多為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唐天寶年間,詔號《列子》為《沖虛真經》,作為道家的經典之一.

7.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課堂作業本第一課文言文兩則全部答案

一:【】孰(shú)為汝(rǔ)多知乎
【2】為是其智(zhì)弗若與

二:12223

三:
【學弈】
【1】通過:全國 善:擅長 弈:下棋 誨:教導
思援:引、拉 俱:一起
【2】課文記述了兩個人跟弈秋學下圍棋,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結果(後一個人不如前一個人學得好)。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絕對不可以三心二意的道理)。
【3】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難道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個人好嗎?說:不是這樣的

【兩小兒辯日】
【1】故:原因、緣故 湯:熱水 決:判斷 孰:誰
【2】①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另一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是離人遠,而正午時離人近。
②孰為汝多知乎?
誰說你知識淵博呢?
【3】從文中(孔子不能決也)一句可見兩小兒辯問題的復雜性。他們探索自然現象時採用的方法是(比較法,以及視覺和觸覺)。在辯論過程中,兩小兒辯論都很(出色,都有理有據的闡述)。孔子對待這個問題則表現出了(「不能判斷」的實事求是)的態度
【4】孔子的名言:
①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②民無信不立。——孔子

四:小練筆
讀了《學弈》這篇課文我感觸較深,這篇課文通過弈秋教兩人下棋的事。前一個人專心致志,聚精會神。最後,學到了弈秋師傅精湛的技術。而後一個人三心二意,打馬虎眼,最後沒有學到師傅精湛的技術。這就好比生活中,有的同學上課專心聽講,回家認真努力,就能取得優異的成績。而有些同學上課開小差,思想不集中,就只能在差生階級徘徊一樣。學了這篇課文,我應該改變一下自已,使自己上課專心聽講,回家認真努力。

匁匁專用+++回復者滾!

8. 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學弈全解

《學弈》是選自《孟子·告子》上中的一個故事,通過講述弈秋教兩個人學下圍棋的故事,說明了在同樣條件下,不同的態度一定會得到不同的結果,告訴我們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

《學弈》原文: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譯文:

弈秋是全國擅長下棋的人。讓弈秋教導兩個人下棋,其中一人專心致志的學習,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弈秋的教導,卻一心想著有天鵝將要飛來,想要取來弓箭將它射下來。

雖然他們二人一起學習下棋,但後者的棋藝不如前者好。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個人嗎?有人說:不是這樣的。

(8)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答案擴展閱讀

關於《孟子》

《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匯編,由孟子弟子觀察孟子言行編寫而成,記錄了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貴君輕)和政治行動,屬儒家經典著作。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

《孟子》有七篇十四卷傳世:《梁惠王》上、下;《公孫丑》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上、下;《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

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孟子》是四書中篇幅最大的部頭最重的一本,有三萬五千多字,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



9. 六年級下冊語文課本人教版第一課課後題

在人教版六年級下學期的第一課就是.
學弈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回,其一人答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兩小兒辯日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10.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課後第三題答案

長江源遠長流、歷史悠久,有著奔騰不息的氣概和永葆青春的活力,她能內用健美的臂膀「挽起容高山大海」,她能用磅礴的力量「推動新的時代」,豈不是「無窮的源泉」?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兒女」,她用純潔的清流「灌溉花的國土」,豈不是「有母親的情懷」? (課課通)

閱讀全文

與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答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