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2013年北京高考語文卷的參考答案和解析
② 2013考點通。高考語文綜合試卷5到8的答案 有的發
不知道對不對哦 只能找到這個2013考點通高考語文綜合試卷(五) 答案 一、1.A 2.C 3.A 4.B 二、5.B 6.C 7.D 8.C 9.(1)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無大小|上及太後|下至大臣|願先生悉以教寡人|無疑寡人也|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 (2) 所以文王果真得到了呂尚的幫助,建立了功勛,終於據有天下做了帝王。 處在難免一死的形式下,可以對秦國稍微有些益處,這就是臣子最大的希望了,臣子還擔心什麼呢? 10.(1)這首詩塑造了一個獨守空閨,對出征的丈夫充滿思念、牽掛,孤獨、寂寞的思婦形象。(1分)詩人通過環境描寫烘托思婦的哀怨,以雙飛雙棲的燕子反襯思婦的孤獨;(1分)以「寒砧」「落葉」、明月照在流黃上的惱人景象來烘托思婦的離愁別恨。(1分) (2)本句運用了主客倒置的筆法。(1分)分明是深秋的蕭蕭落葉催人搗衣而砧聲不止,詩人卻故意說「寒砧催木葉」,從而巧妙地渲染出砧聲所牽動的主人公的愁思。(1分)「催」字運用擬人手法,(1分)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寒砧聲、落葉聲匯集起來對閨中少婦相思的催動,促使她更覺內心空虛寂寞的情景。(1分) 11.(1)夙興夜寐 靡有朝矣 (2)位卑而足羞 官盛則近諛 (3)梧桐更兼細雨 怎一個愁字了得 (4)會桃花之芳園 序天倫之樂事 三、12.BE 13.C 14.同樣是「團圓」,除夕的「團圓」富於「惕惕」(驚恐不安、心緒不寧)之情,祈求來年無病無災;(2分)中秋的「團圓」則洋溢著溫暖、感性和浪漫,給人無限的想像空間。(2分) 15.中秋節起源於「拜月」(或「祭月」)。(2分)根據史籍記載,《周禮》中已有「中秋」一詞,每逢中秋夜都要迎寒和祭月;(1分)北宋時,中秋節以爬山登樓先睹明月為快,然後舉行拜月儀式。(1分) 四、(一) 16.原始的人類已經擁有了文明,(1分)走出山洞後,卻有人為了自身的利益,對人類文明肆意踐踏,(1分)把本來美好的世界變成了黑暗、丑惡的世界,(1分)讓人類的生活變得痛苦、迷茫。(1分) 17.①作者運用以小見大(或對比)的手法,(1分)通過對中西方人尋找洞穴不同的目的來反映人生態度和價值觀的差異。(2分)②西方人注重物慾的滿足和人性的解放;而中國人重義輕利,尋覓精神棲息地。(2分) 18.相同點:「桃花源」和「水簾洞」都是對惡濁亂世的一種抗爭方式,都是對理想的精神天地的追求。(2分)不同點:「桃花源」代表著一種通過營造自我的遺世獨立的精神世界來抗爭惡濁亂世,是消極抗爭樣式,但是它涵養了古代乃至現代文人的精神世界,為人們提供了一個精神上宣洩的空間。(2分)「水簾洞」面對壓迫繁育奮力斗爭,是積極抗爭樣式,它有力地推動著歷史的進步。(2分) (二) 19. ①堅持以維德角的本色進行演出——不用英語,不用濃妝,赤腳登台等。②堅持在家鄉唱歌,拒絕到巨商富賈家中演出。③拒絕奢華的生活,關心幫助貧困、流浪的人。(每點1分,答對三點給滿分。結合第四自然段、第7自然段的相關內容概括。) 20.西莎莉亞是第46屆格萊美歌後,歌唱成績斐然,為維德角人爭得了榮耀。(1分)她始終堅持赤腳上台的本色表演,拒絕奢華的生活,幫助窮困者,為維德角人提供了一個榜樣。(2分)雖歷經人生苦難,她終於大器晚成,給那些暫時處在艱辛中的維德角人帶去了生存的希望。(2分)因此,對維德角人而言,他們失去的不只是一位歌壇巨星,更是一位楷模、一個驕傲和一份希望。(意思對即可。抓住原文結尾處的語句「對維德角人而言,他們失去的不只是一位歌壇巨星,更是一位楷模、一個驕傲和一份希望」,結合全文對「楷模」「驕傲」「希望」做解析。) 21. 任何一種成功的人生都不會缺少苦難與艱辛,一個人一味地消極哀嘆,於事無補。(2分)西莎莉亞在20歲到35歲的15年間放棄了演唱,借酒消愁,此時的苦難並沒有變成奮斗的動力。當機會來臨,她把對生活的理解注入演唱,大獲成功,這段「苦其心志」的經歷醞釀了成功的美酒。(2分)同樣經歷生活考驗的還有海倫·凱特。她在失去視力和聽力後也曾自暴自棄,但在導師安妮·沙利文的幫助下,學習了多門語言,從事寫作,留下名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又為盲人學校集資,成為著名的慈善家。(2分)她們的經歷都在詮釋著「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的意義,都值得我們深思於學習。(個人觀點概述2分,結合文本分析2分,列舉另一名人事跡並作簡析2分。本題為探究題,能夠圍繞,孟子語句和文本內容及相關名人事跡言之成理即可。) 五、 22. 水療通過水的機械力,將溶解在淡水中的芳香或有刺激性的葯物作用於如人體,以治療疾病、增強體質,有浸、沖、擦、淋洗等方式。(或:水療是一種能治療多種疾病、增強體質的方法有浸、沖、擦、淋洗等方式。它將芳香或有刺激性的葯物溶解在淡水中,通過水的機械力,作用於人體,①②是次要信息,③④⑤⑥分別提供原理、溶質、方式、作用等主要信息。內容完整2分,語序合理2分,字數符合要求2分。) 23,。生命像一支花朵,艷麗、芬芳,但又易折。當你與同學嬉鬧推搡著下樓時,當你肆無忌憚地橫穿馬路時,當你把易燃易爆物品帶上火車等交通工具時,你是否意識到安全隱患就在我們身邊?為了每個人的幸福,請珍愛生命,遠離危險!(內容2分,語言2分,修辭2分) 六、 24.【寫作提示】 這是一篇命題作文,不給材料,不出引言,題目本身就是作文立意——與人為善。善者,善良,友好,慈善也;與人為善,即以善意的態度對待和幫助他人。與人為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社會和諧的潤滑劑,更是我們處理好人際關系的必備素質。提倡與人為善,對於當下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以此為題,考生可作議論文,可寫記敘文,也可寫題目要求范圍內的其他文體。但是,無論選何種文體,主旨都應該是:倡導與人為善的品行,宣揚與人為善的美德。 高考語文綜合試卷(二) 一、1.C 2.C 3.B 4.C 二、5.B 6.B 7.C 8.B 9. 賈充稱頌武帝寬厚仁慈,而且又是長子,有做君王的德行,應該繼承王位。 很喜歡推舉人才,每逢有所薦舉,必定自始至終地規劃安排,因此很多士人都歸附他。 10.(1)一是回家的時間晚,還多次將樹上的鳥兒驚擾;(1分)二是喝酒喝到半醉,連回家的路都弄不清了,以致幾次問人。(1分)不直接寫游之「佳」,卻寫游罷之態,讓人自然聯想到游時之盛,給人以想像空間,留有無窮的餘味。(2分) (2)此時顯示出平和歡愉的情感基調。(1分)表現在詩中,一是游興之盛,(1分)二是景色之麗。(1分) 11.(1)申之以孝悌之義 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2)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 (3)捲起千堆雪 一時多少豪傑 (4)則必有我師 是故子弟不必不如師 三、 12.CE 13.B 14.(1)「理趣」是宋詩中一種品格甚高的趣味。(或:「理趣」,就是宋詩包含了道與理的精妙意味。)(2)「理趣」使宋詩將哲理巧妙地熔鑄於詩情詩境之中,不是只有純粹的哲理詩才有「理趣」(每點2分) 15.《游園不值》一詩,包含這樣的「情」:詩人興沖沖來游園,不料被拒之門外,滿心失望之時,抬頭忽見牆上一枝盛開的紅杏正探出頭來,讓詩人感受到絢麗的春光,心頭為之一震。詩中又包含這樣的「理」:世間一切美好向上的、生機勃勃的事物都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最終將沖破阻撓,脫穎而出。在這里,「理趣」以「情」為媒介,由「情」生「趣」,「趣」與「情」相伴,具「理趣」味。(能從「情」和「理」的角度分析即可,分析「情」和「理」各得2分) 四、 (一) 16.①幸福常常是朦朧的、有節制地悄悄撲面而來。②幸福絕大多數是樸素的、本色的、親切溫暖的。③幸福不喜歡喧囂浮華,常常在暗淡中降臨。④幸福有時喬裝打扮而來。⑤幸福有時會很短暫。⑥幸福可以擴大也可以縮小。(每點1分,答對五點得滿分) 17.(1)句中運用了比喻。把逝去的幸福喻為「標本」,把現有的幸福喻為「披著露水散發的清香」的鮮花。這句話的含義是人們喜愛回味已逝幸福,卻忽略現有的幸福。人們往往在幸福來到之時並不意識到這就是幸福,因此,也不會珍惜幸福,享受幸福,直到失去幸福時才會去回味幸福、追思幸福。 (2)這一句把感受幸福推向了一個至高無上的境界,提醒我們要向人類最優秀的分子一樣,即使生命終結了,尚且為「曾經生活過」而感到「很幸福」!這種幸福觀,實質是一種崇高、極樂、至美的人生觀。(每句2分) 18.①文中「提醒」的含義不是對苦難的警告,而是提醒大家對幸福要珍惜。題目里的「提醒」實際上可以用「懂得」「珍惜」來替換。②常聽人說「我不幸福」,是真的不幸福嗎?不是的,是我們太愛忽略幸福,感受到不幸福。③要理解幸福確實無處不在,要能感受平凡生活中的幸福,也確實要時時提醒自己。④如果我們時刻提醒自己是幸福的,那麼我們就能得以享受生命中的美好而不至於留下難以追悔的遺憾;會讓我們的幸福指數得到很大的提高。(答出其他方面的內容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給分。) (二) 19.①科學評估農葯殘留風險;②探明造成殘留的污染源;③積極防控,未雨綢繆。(一點1分,二點4分,三點5分。) 20.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2分)作用:本段以茶葉為例,非常詳細地解讀了科學家應該從農產品和食品中發現那些對人類有害的污染物,繼而拿出有針對性的解決辦法。詳實有據,形象可感。||本段通過准確列出茶葉中二類不同農葯的殘留量(1%——3%;40%——98%),揭示了脂溶性農葯與水溶性農葯這二類農葯殘留中前者是不具有危害的,而後者危害則很大。形象直觀,准確。(選其中之一予以簡析,言之成理即可,2分。) 21. 原因:相關宣傳匱乏,公眾對相關知識了解甚少,只知道農葯對人體有害,不知道是否有害還有個量的問題。(2分)辦法:①加快有關科學知識的普及,讓公眾知道什麼樣的農葯殘留才是真正有害的;②切實重視食品農葯殘留問題,採取一切可能的措施,管控與預防並舉,讓公眾能放心、安心。(4分,言之成理即可) 五、 22.①《竹書紀年》記述的可能是地震的震後現象;②《呂氏春秋》則具體記述了文王時一次地震的時間和范圍;③從《漢書》開始人們就把地震作為災異現象加以記錄。 23.青松,昂起頭顱笑對大雪,映現了高潔的內心;翠竹,挺著腰桿迎接暴雨,昭示著堅定的操守。 六、 24.【寫作提示】 千禧寶寶、奧運寶寶、龍年嬰兒潮等等,反應的是現代社會上非常普遍的一種跟風現象。跟風的深層原因是當事人的沒有自信,缺乏理性。由於對一些必須面對的事物缺乏正確的認識,只好盲從,其結果當然是可笑的,荒唐的,甚至是可悲的
③ 求2003年北京市語文高考試題及參考答案
200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語文(北京卷)及答案 第Ⅰ卷 (選擇題共45分) 一、(18分,每小題3分) 1. 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眼 僚 A.鞭 笞 (tà) 剔 (tī)除 庇 (bì)護 長歌 當 (dàng)哭 B. 角 (jué)逐 了 (liào)望 毗 (pí)鄰 睚 眥 (zì)必報 C.粗 獷 (guǎng) 殲 (qiān)滅 悼 (dào)念 恪 (kè)守不渝 D. 嫉 (jì)妒 黜 (chù)免 拯 (zhěng)救 層見 (jiàn)疊出 2.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沿用 融會貫通 針砭時弊 飲鴆止渴 B.編纂 肺腑之言 開門楫盜 暴殄天物 C.訣別 事必恭親 旁徵博引 頤指氣使 D.焦躁 苦思冥想 應接不暇 裨官野史 3.依次填入下面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一組是 (1) 我們的工作計劃已經呈報上級有關部門,待 ________ 之後,即可付諸實施。 (2) 抗擊「非典」的白衣戰士鄭重立下誓言:我們 ________ ,為守護患者不遺餘力…… (3) 必須堅決打擊不法商人制假販假 ________ 暴利的犯罪行為。 A.審定 許諾 謀取 B.審訂 承諾 謀取 C.審訂 許諾 牟取 D.審定 承諾 牟取 4.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使用恰當的一句是 A. 巴勒斯坦的斯瓦特被譽為「東方的瑞士」,但「9•11」事件以後,來這里旅遊的人幾乎是 鳳毛磷角 。 B. 在拍攝大片動輒耗資過億的今天,該劇組僅用了200多萬元就拍出了一部極具觀賞性的電影,其意義不可 同日而語 。 C. 當人們紛紛向災區人民捐錢捐物的時候,你卻無動於衷, 細大不捐 ,這樣做,不感到羞愧嗎? D. 美國作家歐•亨利具有超群的才華和豐富的想像力,其小說的結尾往往別出心裁, 匪夷所思 。 5.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 半個世紀以來,他的足跡踏遍了全國20多個省,800多個縣,測量、攝影、分析、研究的古建築和文物達2000餘項之多。 B. 此次植樹助學公益活動,不僅能加快京郊地區的綠化建設,而且種下的主要是晚秋貢梨的樹苗。 C. 10兆瓦高溫氣冷核反應堆實驗工程的完成,超大規模並行處理計算機的研製成功,標志著我國在相關領域已跨人世界先進行列。 D. 在國際間文化交流日趨頻繁、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和碰撞的今天,更應重視繼承和發揚傳統節日文化。 6. 把後面的句子填到兩段話的橫線上,最恰當的一組是 寂寞未必就是不幸,倒可能是一種磨煉,甚至能使人的精神境界得到升華。在一定意義上也可以說,大凡有成就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2013北京高考語文作文題目出自哪裡
閱讀下面的抄對話,按要求作文襲。
科學家:假如愛迪生來21世紀生活一個星期,最讓他感到新奇的會是什麼呢?
文學家:我想,手機會不會讓他感到不可思議呢?
科學家:我同意。手機是信息時代的一個標志物,簡直稱得上是一部掌中電腦,豐富的功能一定會讓這位大發明家感到新奇。
文學家:手機的廣泛應用,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觀念意識,或許這也是愛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科學家與文學家各自對手機的看法,引發了你哪些思考、想像?請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自定文體(詩歌除外),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這段對話正是今年5月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在北大展開的一場「科學與文學的對話」中的片段,著名書畫家范曾主持。
兩個多小時中,三位大家對話精彩紛呈,處處閃爍著人生智慧和思想之光。他們對科學與文學、天才與成功、真情與妙悟、「中國夢」以及誠與德、勤與拙等問題的思考和解答,給人以深刻的啟迪。
⑤ 2011高考語文北京卷(帶答案,解析)
第一部分
一、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1.下列詞語中,字形和加點的字讀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 活性炭 韜光養晦 冗(rǒng)長 恪(kè)盡職守
B. 諧奏曲 咄咄逼人 愴(chuàng)然 怙惡不悛(qǔn)
C. 威懾力 暇不掩瑜 攫(jué)取 唾(chuí)手可得
D. 笑咪咪 按圖索驥 荒謬(niù) 返璞(pú)歸真
【參考答案】 A
【試題分析】B項諧奏曲應為協奏曲,怙惡不悛應為quān;C項暇不掩瑜應為瑕不掩瑜,唾手可得應為tuò;D項笑咪咪應為笑眯眯,荒謬應為miù
【高考考點】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常用字的字音。
【易錯提醒】受方言影響誤讀的字特別多,
【備考提示】注意形近字
【考點】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的字音和字形,能力層級為識記 A
2.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 這位明星曾帶給觀眾很多快樂,不少「粉絲」競相模仿他的表演,但這次他因醉酒駕車而觸犯法律的行為卻不足為訓。
B. 下午,今年的第一場春雨不期而遇,雖然沒有電視台預報的降水量大,但還是讓京城一直乾燥的空氣變得濕潤了一些。
C. 伴著落日的余暉,詩人緩步登上了江邊的這座歷史名樓,極目遠眺,曉霞盡染,鴻雁南飛,江河日下,詩意油然而上。
D. 這本應是一場實力相當的比賽,然而北京國安足球隊經過90分鍾與對手的激戰,卻兵不血刃,最終以3:0取得勝利。
【參考答案】A
【試題分析】B不期而遇:期:約定時間。沒有約定而遇見。指意外碰見。不合語境。C江河日下:日:一天天;下:低處。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況一天天地壞下去。望文生義。D兵不血刃:兵:武器;刃:刀劍等的鋒利部分。兵器上沒有沾上血。形容未經戰斗就輕易取得了勝利。 不合語境。
【高考考點】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 。
【易錯提醒】本題較為容易,詞語大多較為常見或者經常練習。
【備考提示】使用成語要注意成語的使用對象,詞義的輕重,對一些易望文生義的詞尤其要引起重視。
3.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 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機違反交通規則或操作不當造成的,交通部門要加強安全宣傳,提高司機的安全意識。
B. 在「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行動」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確定將搶救民間木版年畫列為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之一。
C. 崇安髭蟾是武夷山區特有的兩棲類珍稀動物,生活在海拔一千米左右的高山溪水中,最初因五十年在崇安發現而得名。
D. 食醋富有氨基酸、鈣、磷、鐵和維生素B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膚吸收之後,可改善營養缺乏,促使皮膚美白細膩。
【參考答案】B
【試題分析】A句式雜糅,去掉「造成的」或「主要原因」;C不合邏輯,在「發現」前加「被」;D成分殘缺,「改善」缺少賓語。
【高考考點】辨析並修改病句。
【備考提示】語病主要分為兩大類:結構性語病和語義性語病,今年重點考查的是結構性語病,對於這類病句,考生應多從語法角度分析,先壓縮,再看搭配。
4.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達,有錯誤的一項是
A.「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這首詩寫了與楚漢相爭時的項羽有關的事。
B.「楓葉四弦秋,棖觸天涯遷謫恨;潯陽千尺水,勾留江山別離情」,這幅對聯所寫的內容與白居易的《琵琶行》相關。
C.巴爾扎克是19世紀法國浪漫主義文學家,他所創作的90多部小說,總名為《人間喜劇》,堪稱法國社會的「網路全書」。
D.海明威是美國現代著名作家,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的代表作有《老人與海》、《太陽照常升起》、《永別了,武器》等。
【參考答案】C
【試題分析】浪漫主義文學家應為評判現實主義作家
5.在文中①②橫線上填入下列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金沙江大峽谷旁有一座遠近聞名的納西古城。 ① 。是納西人最原始的聚居地。我們步行了一個多小時,古城出現在前面。 ② ,上面鐫刻者「寶山石頭城」五個大字。
A. 1古城建在一塊龐大獨立的蘑菇狀岩石上
2遠遠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門的別具一格
B. 1一塊龐大獨立的蘑菇狀岩石上建著古城
2遠遠地就能望見那別具一格的拱形城門
C. 1一塊龐大獨立的蘑菇狀岩石上建著古城
2遠遠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門的別具一格
D. 1古城建在一塊龐大獨立的蘑菇狀岩石上
2遠遠地就能望見那別具一格的拱形城門
【參考答案】D
【試題分析】考查語句的連貫,應從陳述對象保持一致的角度去分析。
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到9題。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者。有易為而難成者,有難成而易敗者。此四策者,聖人之所獨見而留意也。
誳①寸而伸尺,聖人為之;小枉而大直,君子行之。周公有殺弟之累,齊桓有爭國之名;然而周公以義補缺,桓公以功滅丑,而皆為賢。今以人之小過,掩其大美,則天下無聖王賢相矣。故目中有疵,不害於視,不可灼也;喉中有病,無害於息,不可鑿也。河上②之丘冢,不可勝數,猶之為易也;水激興波,高下相臨,差以尋常,猶之為平。昔者,曹子為魯將兵,三戰不勝,亡地千里。使曹子計不顧後,足不旋踵,刎頸於陳中,則終身為破軍擒將矣。然而曹子不羞其敗,恥死而無功。柯之盟,揄三尺之刃,造桓公之胸,三戰所亡,一朝而反之,勇聞於天下,功立於魯國。管仲輔公子糾而不能遂,不可謂智;遁逃奔走,不使其難,不可謂勇;束縛桎梏,不諱其恥,不可謂貞。當此三行者,布衣弗友,人君弗臣。然而管仲免於累紲之中,立齊國之政,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使管仲出死捐軀,不顧後圖,豈有此霸功哉! 今人君之論其臣也,不計其大功,總其略行,而求其小善,則失賢之數也。故人有厚德,無問其小節;而有大譽,無疵其小故,夫牛蹄之涔③,不能生鱔鱧鮪,而蜂房不容鵠卵;小形不足以包大體也。
(取材於《淮南子•汜論訓》)
注釋:①誳:彎曲。②河上:黃河邊,這里指黃河邊的平地。③涔:積水。
6.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有難成而易敗者 敗:毀壞
B. 河上之丘冢不可勝數,猶之為易也 易:平坦
C. 三戰所亡,一朝而反之 反:返回,這里指收回
D. 不計其大功,總其略行而求小善 略:簡略
【參考答案】D
【試題分析】 略是「簡要」的意思
【高考考點】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備考提示】要將選項答案帶入到語境中加以分析。
7.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
聖人之所獨見而留意也
B. 昔者,曹子為魯將兵
則終身為破軍擒將矣
C. 使曹子計不顧後
使管仲出死捐軀
D. 布衣弗友,人君弗臣
今人君論其臣也
【參考答案】C
【試題分析】A轉折,卻/順承,就,B 介詞,給,替/動詞,做;D名詞活用作動詞/名詞
【高考考點】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以及詞類的活用
【備考提示】要把文言虛詞翻譯成現代漢語進行比較,看是否能翻譯成同一個詞。聯系文句的整體意義和上下文的意義,注意辨明上下文的關系。藉助語句的結構,看兩句中該虛詞詞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備考需要夯實課本中的基本篇目中重點實虛詞的含義。
8. 下列語句的括弧中是補出詞語,補出後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 目中有疵,不害於視,(則)不可灼也
B. 喉中有病,(苟)無害於息,不可鑿也
C. 水激興波,高下相臨,差以尋常,(而)猶之為平
D. 遁逃奔走,(然)不使其難,不可謂勇
【參考答案】D
【試題分析】然應為卻,表示轉折關系。
【備考提示】勾連前後句,可以確定。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世間之事是極為復雜多樣的,古代聖賢對此有獨到的見解並十分關注。
B.代價與成功總是成正比,這在周公、齊桓和曹子身上都得到了印證。
C.管仲雖稱不上智、勇、貞,但他仍為齊國的霸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D.評價人物要著眼於大處和長遠,而不能僅看一時的成敗和小的污點。
【參考答案】B
【試題分析】在曹子得到印證錯
第二部分
三、本大題共4小題,共30分。
10.用斜線(/)給下面短文斷句。(5分)
熹 竊 觀 古 昔 聖 賢 所 以 教 人 為 學之 意 莫 非 使 之 講 明 義 理 以 修其 身然 後 推 以 及 人 非 徒欲 其 務 記 覽 為 詞 章 以 釣 聲 名 取 利 祿 而 已 也 今人 之 為 學 者 既 反 是矣 然 聖 賢 所以 敬 人之 法 具 存 於 經 有 志 之 士 固 當 熟 讀 深 思 而 問 辨 之
(取材於朱熹《白鹿洞書院揭示》)
【參考答案】熹竊 觀 古 昔 聖 賢 所 以 教 人 為 學之 意 /莫非 使 之 講 明 義 理/ /以修其 身/ 然 後 推 以 及 /人非 徒 欲 其 務 記 覽/ /為詞 章/ /以釣 聲 名// 取 利 祿 而 已 也/ 今人 之 為 學 者// 既 反 是 矣/ 然 聖 賢 所以 敬 人之 法/ /具存 於 經/ 有 志 之 士/ /固當 熟 讀// 深思 而 問 辨 之.
【試題分析】單斜線為必斷句處,雙斜線處為可斷可不斷處。
【備考提示】充分掌握文言文行文的基本特點以及具有標志性的虛詞的用法。
11.在橫線處寫出詩文原句(限選其中4道題)。(8分)
①莫春者,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風乎舞雩,詠而歸。 (《論語•子路、曾暫、冉有、公西華侍坐》)
②鵬之徒於南冥也, , ,去以六月息者也。
(《莊子•逍遙游》)
3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 , ,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諸葛亮《出師表》)
4銜遠山,吞長江, ,橫無際涯, ,氣象萬千。
(范仲淹《岳陽樓記》)
5樓船夜雪瓜洲渡, , ,鏡中衰鬢已先斑。
(陸游《書憤》)
6 ,畢竟東流去。 ,山深聞鷓鴣。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參考答案】(1)春服既成 浴乎沂 (2)水擊三千里 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3)庶竭弩鈍 攮除奸凶 (4)浩浩湯湯 朝暉夕陰 (5)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 (6)青山遮不住 江晚正愁余
【試題分析】要養成「一字不差」的能力。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2、13題
示秬秸
張耒
北鄰賣餅兒,每五鼓未旦,即繞街呼賣,雖大寒烈風不廢,而時略不少差也。因為作詩,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頭月落霜如雪,樓頭五更聲欲絕。 捧盤出戶歌一聲,市樓東西人未行。
北風吹衣射我餅,不憂衣單憂餅冷。 業無高卑志當堅,男兒有求安得閑。
注釋:1秬秸:張耒二子張秬、張秸。張耒,北宋著名文學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12.(7分)
1下列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前小序交代了本詩寫作的起因和目的,凸顯了詩作內容的真實性。
B.「歌一聲」,是說賣餅兒沿街呼賣時有腔有調,生動形象並富於童趣。
C. 賣餅兒衣著單薄,凜冽的寒風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去擔憂餅冷難賣。
D. 作者在詩的最後,對兩個兒子提出了諄諄告誡,點明了本詩的題旨。
【參考答案】B
【試題分析】應為突出賣餅兒起得早。
2 這首詩的寫景敘事,平實而富有韻味,請結合具體詩句作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要點一:平實,沒有華麗詞藻,明白如話,通俗淺顯。如「捧盤出戶」「市樓東西」等。
要點二:有韻味,寫景、敘事,蘊含豐富。如,開篇兩句,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描寫了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對賣餅兒生活際遇的同情和關懷。
【試題分析】審准題是解答這道題的關鍵,這道題隱含了兩個要求,平實和有韻味,答題時不可偏廢。
13.這首詩是張耒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請對其中的教育內容和所用的教育方法加以概括,並聯系實際談談自己的感受。(不少於200字)(10分)
【參考答案】第一問:教育內容:要點一:無論從事何種職業,都要意志堅定,不畏艱辛。要點二,要有追求,持之以恆,勤勉而不懈怠。
第二問:要點一,藝術性,以詩誡子,而不是枯燥說教。要點二,形象性,以賣餅兒為榜樣,激勵自己的孩子。
【試題分析】要解合文本並有自己的感受。
四、本大題共2小題,共8分,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4、15題。
生物能源在我國農村被廣泛使用。直接燃燒秸稈做飯燒水是最普遍的使用方式,但這種方式,資源利用率低,污染嚴重。隨著生物能源技術的發展,利用農村豐富的秸稈資源。為農戶乃至城鎮居民生活提供清潔、高效的生物能源已成為可能。
在A市J庄我們參觀了戶用秸稈氣化爐的使用。這種氣化爐比家用的液化氣罐大不了多少。它通過燃氣管和焦油濾清器接到灶台上。濾清器由兩個串聯的圓柱體小罐(直徑約 10厘米、高約30厘米)組成,能解決氣化過程中因焦油含量高而導致管道堵塞和二次污染的問題,這種氣化爐適用燃料廣泛,秸稈、樹枝、雜草都可粉碎適用。這類燃料的熱值比原煤低一些,但一般原煤燃燒有20%~30%的灰分,而這種爐子的灰分只有2%~3%,一個四口之家,只需一噸秸稈(干物質)就能滿足一年燒水做飯的能源需求。
生物質發電,也是開發利用生物能源的重要途徑。生物質直接燃燒發電和生物質氣化發電的技術,目前都比較成熟。國外重點發展的是比較大規模的直燃發電系統,在S縣我們參觀了國家發改委核準的一個直燃發電示範項目,該項目去年並網發電,已穩定運行9個多月,累計發電量達1.5億千瓦時,實現了我國生物質發電規模化發展過程中零的突破。
利用生物能源還可直接製取液態燃料,在D縣我們參觀了一個通過秸稈酶解來生產燃料乙醇的示範項目。秸稈本身包含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如不將他們分離開是沒辦法酶解的。以前用酸解法分離,產生大量廢水,環保問題很難解決,現在用汽爆工藝代替了酸解工藝。汽爆之後,就可利用其中的纖維素進行酶解(酶解所用的纖維素酶是自行研製的),酶解後纖維素就變成了葡萄糖,同時加入酵母,就將葡萄糖變成工業乙醇,然後提純、脫水,就生產出燃料乙醇。汽爆所用燃料,可全部使用秸稈廢渣,兩噸渣子可頂一噸原煤,基本不含硫,很清潔,這個示範項目的幾個關鍵技術已通過中國科學院技術鑒定。
農村生物能源供給使用體系的構建,需要綜合考慮的問題還很多,但無疑具有廣闊前景。
14.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焦油濾清器的研製,使柴草直接燃燒所產生的灰分遠遠少於原煤。
B.我國生物質直燃發電和氣化發電在規模發展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突破。
C.利用秸稈酶酵解生產燃料乙醇的示範項目所採用的生產工藝利於環保。
D.我國農戶,村鎮,縣市能源供給使用體系的構建已取得了重要成果。
【參考答案】C
【易錯提醒】一定要注意原文同題肢相對照。
【備考提示】要找出文章中相對應的語句。轉述內容要與原文內容逐一相對。概念不能隨意擴大或縮小,因果、前後關系不能顛倒。注意選肢之間的比較,如果選項中有內容矛盾的選項必有一錯。
15.文中談到秸稈酶解生產燃料乙醇有「幾個關鍵技術」請根據文意簡答這是些什麼技術。(5分)
【參考答案】汽爆分離技術、酶解過程技術、製造纖維素酶技術、提純脫水技術
【高考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
【備考提示】要理清文章結構
五、本大題共4小題,共25分。閱讀下面的作品 ,完成16-19題。
祁連雪
千里河西走廊,在我身臨其境之前,總以為那裡是黃塵彌漫、闃寂荒涼的,顯然是受了古詩的浸染,「千山空皓雪,萬里盡黃沙」之類的詩句,已經在腦海里扎了根,這次實地一看,才了解到真相。原來,河西走廊竟是甘肅最富庶的地區,這片鐵馬金戈的古戰場,如今已被國家劃定為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當你駐足武威、張掖,一定會為那裡的依依楊柳、森森葦帳、富饒的糧田、豐碩的果園所構成的「江南秀色」所傾倒。
當然也不是說,整個河西走廊盡是良疇沃野,它的精華所在,只是石羊河流域的武威、永昌平原,黑河、弱水流域的張掖、酒泉平原,疏勒河流域的玉門、敦煌平原。這篇膏腴之地,是仰仗著祁連山的冰川雪水來維系其綠色生命體系的。祁連雪以其豐美、清冽的乳汁匯成了幾十條大大小小的河流,灌溉著農田、牧場、果園、林帶,哺育著河西走廊的子孫,一代又一代。
祁連山古稱天山,西漢時匈奴人呼「天」為「祁連」,故又名祁連山,一過烏鞘嶺,那靜絕人世、復列天南的一脈巒疊峰,就投影在我們游騁的深眸里,映著淡青色的天光,雪嶺的素潔的脊線蜿蜒起伏,一直延伸到天際,一塊塊咬缺了完整的晴空。面對著這雪擎穹宇、雲幻古今的高山麗景,領略著空際瓊瑤的素影清氛,頓覺涼生襟腋,情愫高潔,它使人的內心境界趨向於寧靜、明朗、凈化。
大自然的魅力固然使人動情,但平心而論,祁連山確也沾了神話和歷史的光。這里難以計數的神話傳聞和層層疊疊的歷史積淀,壓低了祁連山、塗飾了祁連山,豐富了祁連山。在那雲做夢的少年時代,一部《穆天子傳》曾使我如醉如痴,曉夜神馳於荒山瀚海,景慕周天子駕入駿馬巡行西北三萬五千里,也想著要去西王母那裡做客。當時把其中的故事都當成了信史。真正知道它「恍惚無征,誇言寡實」,是後來的事,但祁連山的吸引力並未因之稍減,反而益發強化了,四十餘年的渴慕,近照終於得償,其歡忭之情是難以形容的。
旅途中我喜歡吧記憶中的有關故事與眼前的自然景觀相疊合,車過山丹河(即古弱水)時,我想到了周穆王曾渡弱水會西王母於酒泉南山。《淮南子》里也有後羿過弱水向西王母「請不死之葯」的記載,神話傳說匯集著一個民族關於遠古的一切記憶,我們可以通過這種思維、情感、體驗以至行動的載體,深入的窺察一個民族以至人類史前的發展軌跡。
觀山如讀史,馳車河西走廊,眺望那籠罩南山的一派空濛,彷彿能諦聽到自然、社會、歷史的無聲傾訴,一種源遠流長的歷史的激動和沉甸甸的時間感被呼喚出來,覺得有許多世事已經倏然遠逝,又有多少天涯過客正在匆匆走來,我們這些河西走廊的過客,與祁連雪玲朝夕相對,自然就把它當做了熱門話題,有人形容它像一位儀表堂堂,銀發飄灑的將軍,俯視著蒼茫的大地,守護著千里沃野;有人說祁連雪嶺像一尊聖潔的神祗,壁立千尋,高懸天半,給人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隔膜感,可是在我的心目中,它卻是戀人、摯友般親切,千里長行,依依相伴、神之所游,意之所注,無往而不是靈山聖雪,目力雖窮而情脈不斷,一種相通相化相親相契的溫情,使造化與心源合一,客觀的自然景物與主觀的生命情感交融互滲,一切形象都化作了象徵世界。
也許正是這種類似的情感使然,150年前的秋日,林則徐充軍西北路過河西走廊時,曾寫下詩句:「天山萬笏聳瓊瑤,導我西行伴寂寥,我與山靈相對笑,滿頭晴雪共難消。」甘、青路上,我也即興賦詩,寄情於祁連雪:「依依只有祁連雪,千里相隨照眼明.」
(取材於王充閣的同名散文,有刪改)
16.下列對文章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A.文章旁徵博引,大量引用神話傳說,並觸及了當下現實,把河西走廊的精華所在與江南相提並論。
B.神話傳聞和歷史積淀「壓低」、「塗飾」了祁連山,反映了歷史帶給祁連山以無法擺脫的沉重負擔。
C.河西走廊的過客對祁連山的形容之所以見仁見智,是因為雪嶺常被一派空濛籠罩,真相難以認清。
D作者在游歷河西走廊的同時,也以戀人、摯友般的心態去貼近祁連山,試圖體驗祁連山的「心史」。
E.本文即從空間的視野描述祁連山特有的自然美景,也從時間的角度傳達一種綿長凝重的歷史感。
【參考答案】BC
17.作者在文章的開關和結尾均引用了古人的詩句,請分別說明其用意是什麼。(5分)
【參考答案】開頭以古詩渲染作者從前的印象,在強烈的對比中反襯現實真相;起筆大氣,在引起下文的同時,也透露出文章特有的書卷氣。
結尾的引用既印證了前文自然景物與生命情感交融的關系,引發作者的詩句來收束文章,同時又以林則徐寂寥無奈的心境映襯作者明朗向上的情緒。
【解題思路】作用類題要注意從內容和寫作手法兩方面來回答。
18.作者曾說:「雪」是《祁連山》的「文眼」,其有重要的作用,請通讀全文,談談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6分)
【參考答案】雪是貫徹全文的線索;雪化成水匯成了河流,哺育著河西走廊世世代代的子孫;雪賦予祁連山以壯麗景觀;雪充當的是作者抒發思想感情和表達歷史感悟的載體;雪作為生動鮮明的感性意象,使文章富於藝術感染力。
【解題思路】先要理清作者行文思路,然後再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寫作手法。
19.文中說「觀山如讀史」,作者為什麼這樣說?請聯系你的生活經歷或閱讀體驗,說說從「觀山如讀史」中獲得的啟示。(不少於200字)(10分)
【參考答案】第一問,祁連山為當地古往今來的歷史提供了自然條件,歷史文獻中的積淀也賦予祁連山以豐厚的人文內涵,史中有山,山中有史;眼前的自然山景也觸發作者的歷史記憶,喚醒了作者的歷史感。
第二問略
六、本大題共1小題,共60分。
20閱讀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鹿特丹世乒賽結束後,師生門一起議論。
生甲:太好了,中國對又包攬了全部冠軍,這叫實至名歸,競技體育就得靠實力說話。
生乙:但我更願意看見外國選手成功挑戰中國名將,一個國家長期壟斷某項體育比賽的金牌,其實並不利於這一項目的發展。
生丙:有人主張中國隊應讓出一兩枚金牌,我不贊成。如果故意輸球,就有違公平競爭的原則和奧林匹克精神。
……
老師:同學們說的都有一定的道理,有些道理不僅體現在乒乓球運動上,也適用於其他社會生活領域。
要求:根據以上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聯系實際,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問題不限。
【解題思路】審題思路:「材料加導語」是今年作文的最大特色。這些看似孤立於材料之外的部分,既是對材料的解讀也是對考生的提示。同時縮小材料范圍,強化考察力度。有導語的材料作文,導語比材料重要一萬倍!所以這里的三條導語也就意味著三種解讀材料的方向和態度。
這里的三個導語均可從正反兩方面下手:
學生甲在肯定自身實力的同時,似乎也有些理智的過了頭,只注重一國輸贏的觀點難免顯得不夠宏觀和長遠。
學生乙在發揚風格的同時,似乎又過於感性,榮譽不是隨便可以拿來施捨的,並且錯誤的理解了分享的含義。
學生丙的觀點看似是站在乙的對立面上,盡管理性卻又與甲不完全一樣。
確定了方向與立意,其他的就好辦了。既可以寫邏輯嚴密,有理有據的議論文;亦可以寫以我筆寫我心,源自生活的散文。具體的材料與語言只要符合以上立意,越發揮個人特點越好……
⑥ 關於2013年北京高考語文閱讀的問題
答案給的內容是可以說通的。那些的確是作者去了紹興之後才有的感受。
針對<浙江的感興>一文第18題第二問。結合原文,總結答案的時候,該概括的區域或者說找答案的地方,你粘貼上來了,這是對了。
第18題一共兩個問,第一問,是概括當地景色特點,概括范圍就是以下兩段:
「這里主要的色澤是黑與白,黑的瓦頂,白的粉牆,沖洗得發白的石板路,連木柱子也是黑的,嚴謹、素凈。然而空間是龐大的,人有足夠的地方可以移動,物件也是厚實可靠的,像那件大大的廚房裡的那口大大的腌菜缸,在朴質的生活里有溫厚的人情,正如那三味書屋裡,既有嚴厲老師的戒尺,又有那頑皮學童的小小樂園,在門前的石板路下則是潺潺的流水。
水是浙江靈秀所在,是音樂,是想像力。」
【那第二問就出自接下來的段落:】
「在魯迅的藝術素描里不是也有這樣的黑泥、白石和綠水的配合么?多麼朴質,又彌漫著多大的溫情!你看他用筆何等經濟,總是短短幾句話就勾畫出一個實實在在的人生處境,而同時他又總是把這處境放在一片抒情的氣氛之內。//他是最嚴格的,有事最溫情的,這就使得他最平常的敘述也帶有餘音,富有感染力——他的閏土成了我們一切人記憶中的童年好友,他的烏篷船成為我們每個人夢里的航船,他的憂郁、憤怒和嚮往也成為兒代讀者難以排遣的感情。」
【答案:魯迅創作中即使最平常的敘述也富於感染力;魯迅性格中既嚴格又不缺乏溫情的一面。】
那麼答案的道理何在呢?
答案第一點出自前三句,是魯迅的作品特點和功力;第二點出自後一句,是魯迅性格特點。
①「即使最平常的敘述也富於感染力」:這是在做著見到了魯迅文中所描述的景色得到的感想。
在來紹興之前,作者應該是看過魯迅的文章,卻沒見過魯迅文字所描繪的真實景象,他的想法可能就是文中說的前半句「你看他用筆何等經濟,總是短短幾句話」,他是覺得魯迅的敘述太平常,總是短短幾句話,可是,當他本人看到黑泥、白石、綠水的朴質景色的時候,他才覺得,哇!就這么短短的我以前覺得那麼平常的話「就勾畫出一個實實在在的人生處境」,非常寫實,也寫得恰如其分,把這景緻、境況描繪得非常到位。所以他才覺得,這魯迅的敘述是很有感染力的。
②答案第二點「魯迅性格中既嚴格又不缺乏溫情的一面」是根據閱讀答題原理可以總結的,說它對,是答案,我認為是可以的,要不然只有一點作答,答案太單薄,對得分不利,如果是我,不會想太多,直接就是答案第二點。若非要覺得,在作者沒來之前閏土不就是我們記憶中的好友么?烏篷船大家不都也知道么?怎麼能作答呢?
但其實可以這樣解釋,大家早就知道這些內容了,因為都學過,閏土、烏篷船我們都知道。但是對這些內容描寫可能不會很有情感上的共鳴感。甚至有的老師要求嚴格,還需要背誦呢,閏土烏篷船就成了痛苦的回憶,記得是記得,但是不美好。作者在紹興——魯迅的老家感受到了一種實地的美感,領悟到了他語言文字的感染力,他就覺得,再想想他的作品內容,既有針砭時弊喚醒國人,也描繪了不少美景啊,進而感悟到他作品的綜合性甚至性格的綜合性。
===============================
其實說得直白一點,
就可能是以前作者讀魯迅的文章,覺得,這寫的啥玩意兒啊,寫個景寫個事就這么幾乎話,真是一點感覺都沒有啊,都說他好?哪好啊?
後來,他到了紹興,就贊嘆了,這傢伙,雖然寫的少,可還真是那麼回事,寫得真到位,這么幾句話都寫點子上了,的確是這氛圍。——>發現語言描寫感染力
然後他再回想回想,他以前寫的故鄉的那些好多好多亂七八糟的環境啊,人啊,物啊,有閏土,在這里從小一起玩過,還有烏篷船什麼的。原來這傢伙寫的東西里不光是那些批判、揭露劣性根啊,也有溫暖啊。寫出這些東西的人他應該也有感情啊,喜歡家鄉,懷念故人啊。——>發現魯迅性格特點,對魯迅的新認識
================================
【至於你的回答內容,「作者知道了魯迅的寫作特點是與他的家鄉有聯系的」】
不是完全不對,是答案太單薄。只答出了第一點的部分內容。
答案中第一點不光是魯迅的寫作特點是與他的家鄉有聯系的這么簡單,這是停留在表面層次的分析,人家不光有聯系,還寫得很到位,作者是覺得魯迅寫得好。所以算你打中第一點都略有勉強。
標准答案是兩點,完全在文中可以定位到地方,而且其實說來說去說來說去是可以說得通的。
所以就缺了一點唄,不管誰判卷都是按點采分的。如果我判卷,這個問這么答,最多就是一半的分數,手狠一點,就沒有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