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年級數學下冊集體備課的發言稿怎麼寫
散文敘事和抒情的手法,並沒有用華麗的詞藻,也不去大肆地渲染著什麼,用樸素的語言表達著最真摯的感情,敘述著每一個細節,動作,勾畫出一個體態微胖,較為笨拙笨拙的父親形象,給讀者極大地畫面感,所以特別容易打動人,我本身不喜歡散文,枯燥乏味,從初中開始,也許有時候並不是刻意地去接觸這篇文章,但到現在也已經有無數次了吧,每一次讀都會有新的感受,新的體會,並不是說每一次都會覺得感動,從兒時覺得文章的矯揉造作到現在深深地感動,背影這篇文章一直普照著我成長,這也許就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吧。
自古來說母親是我們歌頌的主題,「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對於父親的贊頌寥寥無幾,都說父愛如山,沉默但是有力,時時刻刻在你的身邊保護著你,雖不細膩,但很深厚,在我印象中,每次打電話回家都會問,「爸,我媽呢?」,總是感覺與父親之間似乎有著些許的隔閡,我本身就不是話很多的孩子,與父親的對話更所剩無幾,總是在父親醉酒後任性地跟我說著一些醉酒的話,我才會知道父親是多麼愛我,對於沉默寡言的父親來說,到了這個年齡,兒女家庭才是最重要的,聽母親說我偶爾的給父親打一通電話,說上那麼三兩句話,父親就會樂呵呵地笑半天,有些人認為幸福是事業,是成就;有些人認為幸福是家庭,是美滿。
對於背影這篇文章,簡單易懂,白描的藝術手法,對於細節描寫深刻投入,父親的動作細致深刻,語言質朴自然,僅僅憑借背影卻把父愛那種體貼表現得淋漓盡致
2. 數學集體備課中的討論稿怎麼寫
《「公頃和平方千米」備課稿》摘要:1公頃的大小 教學方法 自主探索,討論交流 課前准備 圖片,在操場上畫出邊長100米的正方形 知識點 梳理分析 通過觀察,計算,推理,想像,實際測量等活動豐富1公頃的表象,在運用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公頃...相關:◇ 小學數學第七冊第五單元試卷(B)◇ 綜合能力訓練(五)◇ 小學數學第七冊第五單元試卷(A)◇ 土地面積單位―――平方千米教學內容 課 題 認識公頃 討論記錄教學建議課 時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公頃,通過實際觀察和推算,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知道1公頃=10000平方米,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2,使學生能藉助計算器,應用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和有關面積單位換算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相互合作的能力.教學重點 認識1公頃〔要領指導〕形成1公頃的觀念,知道它有多大,學生可以在聽和看中接受,也可以在操作實踐中體會.教學中要為學生選擇多種渠道,各種形式的活動,在頭腦中留下1公頃的印象.可以讓學生經歷以下活動:想像邊長100米的正方形的大小,計算1公頃是多少平方米,實際感知1公頃,聯系實際尋找參照物等.教學難點 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要領指導〕通過具體形象的活動,讓學生藉助可感的事物體會1公頃的大小教學方法 自主探索,討論交流課前准備 圖片,在操場上畫出邊長100米的正方形知識點梳理分析 通過觀察,計算,推理,想像,實際測量等活動豐富1公頃的表象,在運用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公頃的認識.教學活動設計思路 一,創設情景,引入公頃1,談話:同學們,我們學過哪些常用的面積單位想一想: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2,欣賞一些圖片,讀一讀文字.問:你有什麼發現 你想知道什麼3,揭題二,自主探究,認識公頃1,認識1公頃的含義.(1)猜一猜:1公頃有多大(2)找一找:1公頃有多大 (閱讀書本)(3)算一算:1公頃等於多少平方米2,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3,嘗試單位換算三,聯系實際,解決問題四,課堂小結,開展評價.2006-2007學年固城中心小學五數集體備課教案集體備課討論稿 主備人:趙幸龍教學內容 課 題 認識平方千米 討論記錄教學建議課 時 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認識平方千米的實際含義,體會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知道平方千米,平方米和公頃之間的進率,能進行單位換算.2,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能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培養主動探索的習慣.教學重點 認識1平方千米〔要領指導〕教學時可先讓學生根據對已學的面積單位的認識,猜1平方千米可能是邊長是多少的正方形的面積,接著揭示1平方千米的含義.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推算平方千米,公頃和平方米之間的進率.教學難點 感受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以及與平方米,公頃間的進率〔要領指導〕學生很難藉助熟悉的情境體會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教學時主要讓學生認識1平方千米的含義.教學方法 自主探索,討論交流課前准備 圖片,知識點梳理分析 教材利用實物圖片呈現數據,在此基礎上指出邊長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是1平方千米,再讓學生通過計算,發現平方千米,平方米,公頃之間的進率,認識1平方千米的含義.教學活動設計思路 一,創設情景,引入平方千米二,在豐富,多樣的活動中感受1平方千米1,告訴學生1平方千米是多大2,算一算1平方千米是多少平方米.3,想辦法算出平方千米和公頃之間的進率.4,聯系實際,解決問題三,活動總結,明理內化.
3. 濟南的冬天講學稿
哇,好高深哦~~
濟南的冬天,嘿嘿
4. 七年級語文《濟南的冬天》講學稿答案
1.陽光普照下的山--可愛、薄雪覆蓋的山--秀氣、城外的遠山--淡雅。2.其實作者寫的都是濟南的山,是回一種山答,只不過在不同環境下他們呈現出不同的樣子和特點或者說作者先寫整體的濟南的山,然後再寫著整體中的一部分.3.文中寫了山景圖和水色。水的特點在於,清澈、空靈。4.我喜歡水色。作者描寫水是,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水
人的感情,體現出蓬勃生機,與「溫晴」相對應。作者描寫「水」還捉住了水的清澈、空靈、也與「溫晴」是相對應的。「冒著點熱氣」的「點」字用得十分准確,「點」扣住濟南的冬天的「溫晴」寫的。
5. 如何進行集體備課
教師集體備課是以教研組為單位,組織教師開展集體研讀大綱和教材、分析學情、制定學科教學計劃、分解備課任務、審定備課提綱、反饋教學實踐信息等系列活動。其具體運作方式如下:
1、組織管理:
集體備課由教學處(或教科研室)實施管理。一般由教研組長具體主持集體備課活動;公共科和規模較大、門類較多的專業教研組可分成若干備課組,由備課組長負責具體實施,教研組長指導並參加各小組的備課活動。
2、活動過程:
(1)活動准備——「二研」、「三定」
組長提前通知全組成員在集體活動前認真研讀教材、大綱,通知中明確集體活動的「三定」:定時間、定地點、定中心發言人。
(2)集中研討——「四備」
集中研討即組長在集體備課時間里召集本組教師提出備課要求,聽取中心發言人的發言,討論備課提綱。討論中心發言人提出備課提綱時,應包括備重點、備難點、備教法、備作業(還應包含單元檢測)。討論時要充分發揚學術民主,允許不同意見的爭鳴。
(3)修改提綱——「五統一」
根據集體討論的內容,中心發言人修改備課提綱,要充分體現「五統一」:統一教學思想,統一「雙基」、「雙力」(智力、能力)和「雙育」的內容與要求,統一課時安排,統一達標題目,統一考核要求。同時提出改進教學方法的建議。
(4)撰寫教案
各任課教師根據集體備課的備課提綱和各班的學情,撰寫教案。此時,在不離開「五統一」的前提下,發揮各人特長。
(5)信息反饋
下一次集中時,把根據備課提綱實施時反映出來的重點問題提出來,供以後借鑒。
3、時間安排:學校可根據各學科的特點,每學期規定幾次,或每周一次。視各校各組教師組成情況而定。如果將每周集體備課的時間排進課表,那就更加制度化、規范化了。
6. 老舍的濟南的冬天的重點字句、段句的賞析
重點知識點撥
這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老舍先生在英國講學六年之久,英國的霧氣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來到濟南後,感受非常強烈,標題「濟南的冬天」,點明地點,節令。告訴讀者,它是不同於其它地方的冬天。因此他緊緊抓住濟南冬天「溫晴」這一特點,描述出一幅幅濟南特有的動人的冬景;老舍先生還善於描述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徵,表達自己最鮮明的印象和感受。
難點解析
老舍(1899—1966),現代小說家,戲劇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北京人。作品有小說《駱駝祥子》、話劇《茶館》等,收在《老舍文集》里。老舍先生在1924年赴英國講學,1930年回國,本想作職業作家,但專職寫作難以維持生活,為了取得可靠的收入,經好友們的勸告,1930夏天到濟南的齊魯大學任教。這篇文章大約寫於1930—1931年間,也就是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的。
他的作品在國內外都有很大影響。在文化大革命中他不堪迫害投湖自盡了。他的死是無法估量的損失。因為他的作品獲得了諾貝爾獎的提名,幾乎就要成為現實的關鍵時刻,他被迫害致死。而諾貝爾獎章程規定,死者不能獲獎,於是中國又一次失去了獲得諾貝爾獎的寶貴機會。(另一次是沈從文,也是因為去世的原因,沒有最後獲得領獎的機會。)
這篇文章開頭,作者以自己的親身感受,通過和北平、倫敦、熱帶的對比,寫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霧、無毒日的「奇跡」「怪事」,突出它的「溫晴」,贊譽濟南是個「寶地」。「像我」獨立成句,突出了「我」的感受,表明濟南的冬天和「我」心中的冬天實在大不一樣。「風聲」二字用得十分准確,「沒有風聲」並不是沒有風,只是沒有那種發出呼嘯之聲的北風,如果說成是「沒有風」,那就不符合實際情況了,「在北中國的冬天」這一修飾語也十分重要,因為溫晴的天氣是許多地方都有的。而「在北中國的冬天」中隱含了「理應是寒風刺骨、日光慘淡」的意思,這就顯出了濟南冬天「溫晴」的可貴。這一段四句話,三組對比。第一句用北平冬天幾乎天天刮大風和濟南冬天的沒有大風對比。作者不直接說「北平幾乎天天刮大風」,而是以自己獨特的感受說,「冬天要是不刮風,便覺得是奇跡」,這樣既使得語言生動,顯得情真意切,同時也隱含了這樣的意思:「濟南的冬天卻沒有大風,這真是奇跡了。」第二句用倫敦冬天的多霧和濟南冬天的天空晴朗無雲對比。作者也是從自己的感受角度寫的,為了避免用語重復,作者把「奇跡」換成了「怪事」,其中自然也隱含著「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這真是怪事了」的意思。第三、四句就進入天氣的對比了,作者用熱帶的毒日、十分響亮的天氣和濟南冬天的溫晴對比,從而突出了濟南冬天天氣的特點:溫晴。正因為濟南的冬天是「奇跡」,是「怪事」,它「溫晴」,所以作者稱贊它「真得算個寶地」。「真」在這里是的確、實在、應該的意思。
「溫晴」是貫串全文的主線。下文描繪濟南冬天的景色都是緊緊扣住這一天氣特點來寫的。
第2段用「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一句過渡,轉到對濟南冬天山、水的描寫。
在分寫山、水之前,作者先從上方俯瞰,為我們勾畫了一幅陽光下濟南冬天的全景圖。「請閉上眼睛想」一句,引導讀者進入作者所描繪的境界。「有山有水」一句起著總體結構課文第二部分的作用,本段以下部分和第3、4段都是寫山的,第5段是寫水的。「曬」、「睡」、「醒」這一連串相關的擬人寫法,創造了一個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陽光」「暖和」緊扣了「溫晴」。「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一句,用商量的口吻,使人感到非常親切,好像在面對面地徵求意見;口氣是徵求意見,實際飽含了深深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文章緊接著寫冬天的山景。先寫陽光朗照下的山。作者仍然從上方俯瞰,描寫了濟南的地理環境;「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這一描寫交代了濟南冬天溫晴的原因。這里的「整」和「缺」字面上好像是矛盾的,實際並不矛盾,作者意在強調前者,因為「缺」的只是「點口兒」。「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一句中的「特別」直接抒發了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作者再次強調了「在冬天」.這就隱含了這一圈小山可以擋住冬天呼嘯的北風,保持氣溫的作用。「小搖籃」的比喻和擬人的語言將一圈小山寫得像慈母般溫存、體貼、慈祥,「小搖籃」的「小」正照應了小山的「小」。「安靜不動」是寫神態,「低聲」是寫聲調。這兩個修飾語使人想起母親在搖籃邊低聲哼著催眠曲的情態,賦予這一圈小山以慈母之情。
這一段到這里本來可以結束了,但作者並沒有就此住筆,又寫了濟南人的表情、感覺、幻想和心情。
因為冬天氣候溫暖晴朗,所以人們的表情「面上含笑」;因為小山像搖籃,溫暖舒適,所以人們感覺「有了著落,有了依靠」;因為度冬如春,所以產生「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和「今天夜裡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的幻想;因為冬天這樣慈善,所以就是這點幻想—時不能實現,人們的心情也「並不著急」。這些描寫又都是緊扣住「山」來寫的:寫表情緊承「小搖籃」而來,寫感覺是看到了「那些小山」,寫兩個「也許」的幻想是「由天上看到山上」,寫心情則是總結上文。「慈善」通常用來形容人的態度仁慈謙和。這里把濟南的冬天當做人來寫,表現了濟南冬天給人的感受。這一層的描寫之中洋溢著人們對濟南溫晴冬天的喜愛和感激之情。上文是寫作者自己的感受,這一層寫濟南人的感受,二者互補,更使人感到真實、親切。
第3段寫薄雪覆蓋下的山。這一段圍繞「妙」字,突出「小」字(「小」是由「溫晴」決定的),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間順序層層鋪寫,把各個細部的色、態、光一一展現出來。
山上寫矮松。山是小山,雪是小雪,松呢,是「矮」松,這就使得整個畫畫比例非常和諧。一個「頂」字准確地表現了樹尖上一髻兒白花的位置和形狀,因為是小雪,所以只有樹尖上積了一小堆白雪,而「頂」字中既有「在樹尖上」。又有「一小堆」的意思;「頂」字又引起下文把矮松比作「日本看護婦(護土)」的比喻,日本的護士頭上總是戴著—頂別致的白色工作帽。帽子往往突出在頭的頂部.好像是「頂」在頭上似的,兩者的相似點就在「頂」著白帽子上。這個比喻貼切地表現了小雪後矮松的秀美形態。
山尖是山的最高部位,它和藍天相接,所以寫它們的色彩。「鑲」的意思是把物體嵌入另一物體內或圍在另一物體的邊緣,這里的「鑲」形象地寫出了白色的山尖連接著藍天,就像是一道銀邊圍在藍天邊緣的景觀。
山坡上寫雪色和草色相間的美景和由此產生的聯想。「有的地方雪厚點兒,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是「小雪」的傑作,因此山坡上就出現了「—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的色彩;白的是雪色,暗黃是草色,「暗」字非常准確地繪出了冬天枯草和秋天枯草色彩的區別。秋天剛枯萎的草色彩是金黃的。隨著天氣的變冷,枯草就逐步失去了光澤。由金黃變成了「暗黃」。這里的「暗」是色彩不鮮艷、沒有光澤的意思。一個「穿」字既准確表現了雪、草覆蓋的狀態,又引起了「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的比喻。「帶水紋的花衣」這個比喻描繪了雪色與草色相間的美景,給讀者以動人的動態的生活實感。「看著看著」以下是聯想,「更美的山的肌膚」可理解為春天來臨後那滿山的花草。這—聯想與第2段兩個「也許」的幻想照應,表現了對春天的憧憬。
山腰著重寫光和色。「光」是寫「快日落」時的陽光.「色」則寫出了色彩的變化。「微黃」的陽光「斜射」在白雷上,就露出點粉色。這里的色彩和上文的「青黑」「白花」「藍天」「銀邊」「暗黃」等的描寫,更增添了詩情畫意。
「忽然害了羞」用擬人的方法描繪了夕陽斜照下雪色嬌美的情態。一個「羞」字,不僅畫出了雪景的「色」,與「粉色」相貼切,而且繪出了雪景中的情和內在美。
最後一句「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用與老天商量的語氣,說怕小山被大雪壓垮了,實際上是贊美,贊美小雪後濟南小山的秀美。一個「太」字。贊美之情全出。
第4段再寫城外遠山,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這是遠眺。在這幅畫里,遠山是背景。兩個「卧」字用得尤為傳神。「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一句,更增添了「這是張小水墨畫」的真實感,「也許」表示不很肯定,卻肯定了這實在是一幅畫。
第2至4段寫濟南冬天的山景。
第5段寫濟南冬天的水色。作者在描寫中融入了自己獨特的感受。先著力渲染「綠」,一連用了五個「綠」。一個寫綠萍,四個寫水藻。用「綠」來襯托水的清澈、透明。「冒著點熱氣」的「點」字用得十分准確。「點」字扣住濟南冬天的「溫」寫的。冒熱氣,但只是一「點」,這就是「溫」。如果去掉「點」,變成「冒著熱氣」,那就不是「溫」。而是「熱」了。「水也不忍得凍上」擬人的方法,把水寫得脈脈含情。
「看吧」從天上到水面,由河水的清亮、水藻的綠引出整個空間的清亮,藍汪汪。用空靈的藍水晶來比喻,字里行間透出贊美喜愛之情。
第6段,作者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收束全文,點題,又扣住標題「濟南的冬天」。
7. 如何加強集體備課,提高課堂效率
隨著新課標、新課程的全面實施,課堂教學改革在各地如火如荼的展開,但是,效果卻相差甚遠。有的取得了預期的效果,有的卻越改越慘。不成功的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學校教學還處於單兵作戰的狀態,缺少團結協作的集體精神。結果新課程是新課程,但老師還是那些老師,因而方法也還是那些方法。缺少了集體智慧的新課程,終究難以走出新瓶裝舊酒的老路。由於目前多數學校的集體備課還僅僅是一個形式,沒有具體的要求,沒有可操作的方法,沒有有效的檢查,以致備課組變成學校可有可無的組織,除了聽聽課,評評課,就是完成學校一些雜事。而新課程缺少了集體備課的支撐,就變成了沒有生育能力的美女,看是好看,但生不出自己真正的骨肉來。可憐一些名師如李鎮西、於永正、魏書生等都成了個人英雄,除了到處講些無關痛癢的學,似乎都沒有發揮多大的作用。倒是洋思、東廬、杜郎口之流成了趨之若鶩的樣板,他們可沒有什麼名師哦,有的是那些被稱為三流的師資。難道真的是他們的課堂教學模式發揮了那麼大的作用嗎?睜大眼睛看看吧,他們的模式其實在李鎮西、於永正、魏書生那裡早就有了。問題是名師們成就了自我,東廬們成就了集體——學校。這樣,我們該看到問題的實質了吧,名師是單兵作戰,東廬們是兵團作戰。下面我們就來先談談兵團作戰的意義。
一、集體備課的現實作用
中國古代戰爭講究「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將」的作用影響著戰爭的進程。西方電影也重視個人英雄主義,一部《007》系列成就了詹姆斯·邦德。但教學畢竟不是打仗和演電影,因為不存在我方和敵方。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它已經由個體對集體單邊活動演變為集體對集體、由個體與集體共同實施的一個過程。其中加強集體備課是建設高效課堂的重要前提。
1、整合教學資源,積累教學經驗
蕭伯納有一句名言:「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交換一下,一人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我們交換一下,一人就有兩個思想。」集體備課的過程其實就是交換思想的過程,也是思想碰撞形成共識的過程。每個教師在集體備課時,都有機會出示自己搜集到相關的教學資源,如典型案例、課堂設計、課件和教輔資料等,並都可以表明自己對這些資源的理解,再加上各自的經驗念,備課組成員可以共同分享資源與個人研究成果。通過針對課標、教材、學情的分析和廣泛的交流討論,互通有無,去偽存真,去粗存精,然後形成一個較為科學完備的教案。這樣就避免了單一備課的偏移和失誤,充實了每一位教師的備課資源。不僅達到了資源共享的目的,而且,在不斷積累和豐富教學資源的過程中豐富了各自的教學思想。集體備課解決的是教學中最直接、最實際和最有效的問題。集體備課時,對於有關知識,由於集體智慧的交流而得到思想上的認同,這種認同將更好地指導教學實踐。集體備課在豐富教學思想的同時,又使教師的教學實踐經驗得到豐富和積累。
2、提高教育效率,促進專業發展
集體備課集集體之智慧,有效避免了教學過程中的無謂消耗,達到了教育教學效益的最大化。面對新課標,走進新課程,集體備課,為教師提供了合作、探討、實踐的途徑。通過備課組成員思想碰撞,教學經驗的分享,使教師加深了對教材的理解和認識,拓展了教學方法與思路,形成了科學統一的教學設計。老師們取長補短,使老教師得到充電,新教師獲得經驗。廣大教師在集體備課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備課水平,優化自己的教學行為,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長期堅持集體備課,可以使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行為向更科學更合理的方向轉化,老師的教學藝術不斷的更新和全程優化。教師集體備課的過程其實也是老師校本培訓的過程。在這里教師有專業知識的探討,有課堂教學的切磋,有對教學方法討論,有對訓練作業的設計,有對教學過程的反思,這些就構成了教師的專業發展。校本培訓離不開集體的智慧,教師專業發展離不開集體的協作。因此,集體備課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3、培育團隊精神 ,一起攻堅克難
學校的團隊精神反映了老師個體利益和學校整體利益的統一,並進而保證了學校的高效率運轉。集體備課講究的是相互尊重,團結協作。集體備課可以培養老師的群體意識,備課組通過成員在長期的實踐中形成的習慣、信仰、動機、興趣等文化心理,來溝通大家的思想,引導全體組員產生共同的使命感、歸屬感和認同感,有意無意之間使團隊精神在集體備課中孕育形成和發展。集體備課的成敗取決於備課組成員間的合作關系與協作精神如何。人是各種資源中唯一具有能動性的資源。學校的發展必須合理配置人、財、物,而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是資源配置的核心,團隊精神就是將人的智慧、力量、經驗等資源進行合理的調動,使之產生最大的規模效益。教學過程難免遇到這樣或那樣的難題,在集體備課中,教師得到心理支持,從而產生新的想法;通過相互合作充實自己的想法;通過集體努力減少工作負擔。集體的智慧使一個個難題迎刃而解,為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了可靠保證。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一雙筷子容易斷,十雙筷子斷就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然而,要真正實現集體備課的效能又還存在著許多現實的問題。
二、集體備課的現實困難
我到過贛州市所有的重點中學,集體備課執行得最好的是南康中學,早在十幾年前我就說過他要超過寧都中學,從最近幾年的高考情況看,它的升學率基本上位居全市第一。其次是定南中學,所以它後來居上。對於集體備課的好處應該說每一所學校都知道,只要你去走訪一下各級各類學校,他們都能拿出各自的集體備課制度或方案。但如果你要進一步刨根問底,問問怎麼具體落實的,所得到的答案多數是支支吾吾、羞羞答答的。為什麼?極少有人認真關注過,更談不上深入研究。究其原因
1.領導重視不夠。
由於經濟條件的制約,有些學校只是捂住錢袋子,對於教學研究則漠然視之。盡管在集體備課方案里還掛了豬頭羊腦,但要問他具體內容,他是七竅通了六竅,就是一竅不通。他有足夠的理由敷衍:有分管的負責,要處理的事情太多,老師太不聽話,自己水平有限等等等等。其實說白了,或者打心眼裡就沒有把它當回事,或者要投入必要的經費,不捨得,或者根本就不知道該怎麼辦。於是,集體備課就只能生活在紙上,與上級檢查人員見見面,或者眼不見為凈,任由其自生自滅。
2.老師參與不夠
老師對集體備課認識同樣模糊不清,因為反正學校視為虛設,老師就更沒了熱情。於是參加集體備課成為一種負擔,一種應付學校檢查的敷衍。甚至把這種活動當作空耗光陰,大家談天說地,巴不得快點到點,好回家燒飯。有些稍微開展得好一點的,也有所謂中心發言人發言,但孤家寡人,聽眾甚少,你看老師們有的改作業,有的看閑書,有的聊小天,有的侃大山。將中心發言人的辛苦當作耳邊風,久而久之,聽的不聽,講的也就懶得講了,集體備課就變成了老師們受苦受難的煉獄。
3.老師心態不一
因為集體備課的前提是個人要毫無保留的拿出自己的寶貝參與二次分配,這就要求參與者要有寬闊的胸襟、大公無私的精神。因為二次分配可能有出入,有的拿出很多,得到卻少,有的拿出甚少,得到卻很多,甚至有人毫無付出,只是吃進。這樣就造成一些人的心理不平衡。於是有人就開始嘀咕,我傾囊相授,別人卻留有餘地,我豈不吃虧。到頭來徒弟打師傅,末位淘汰不就淘了我?而一些年輕教師又自以為老子天下第一,滿腹經綸,來此一遭的目的就是要做匹黑馬,要是能一腳踩死前輩,豈不唯我獨尊?不願合作。於是人心開始散漫,集體缺少了真心。特別是一些女老師更多的備課組,更容易出現斤斤計較的問題。不做好心理疏導工作,就很難使集體備課有效運行。
4評價機制不適。
現在各校流行的老師評價機制對於集體備課一塊主要是檢查出勤情況,對於活動內容關注較少,至於備課指導那幾乎為零。評價機制的漠視造成老師的冷淡。另外許多學校的教學評價都側重於對老師個體的評價,極少甚至根本不關注集體活動的參與程度和參與效果,造成老師對集體備課重視不夠。如果不培養老師的團隊意識,不加強合作共贏的引導,集體備課就落不到實處。
5激勵機制缺失
對於集體備課,各校只有方案,缺少實質性的檢查與激勵。如備課經費的保障、備課成果的獎勵等等沒有形成制度。集體備課備得好與備得不好一個樣。沒有對備課組成員提出共同提高的目標,甚至獎勵也在備課組內搞評比,造成備課組組員之間關系緊張,形成優秀教師、弱勢教師,影響了老師團結。學校要建立一個重視集體進步的教學激勵機制。重視備課組之間的評比,淡化備課組內部老師之間的評比,盡量減少內耗。保證集體備課大家既出工,又出力,毫無保留的貢獻自己的智慧,共享大家的成果。
三、集體備課的實際操作
學校要有適合老師操作的集體備課計劃,使備課組長知道怎樣執行,使所有老師知道該做那些事情,使檢查部門知道怎樣檢查。
1.確定備課時間地點。
學校要給予各個備課組每星期的固定集體備課時間,保證時間足夠,至少每周一個上午或下午。也可以學習一些發達省市的作法,進行寒暑假集中備課。在這個時間內老師不能做任何與備課相悖的事情,要全身心的參與討論交流。學校要實行多重考勤,既要保證准時出席,又要保證始終堅持。集體備課地點也要固定。除了要准備必要的桌椅,還應該准備足夠的備課資料,有條件的還有準備投影儀和列印機,以便適應新的形勢。地點環境要相對獨立安靜,以免打擾別人或被別人打擾。
2.確定備課內容和備課人員
每學期開學前的學習期間,就要著手進行集體備課的准備。建議由備課組長帶領本組成員至少利用半天時間學習課標、統攬教材。明確本學期、本年段、本學科的主要教學目標,各章、各節、各課教學重點和難點。根據學期時間長短、周課時安排,共同討論學科教學進度,制定教學計劃。學校要預先提供較為詳細的校歷表,讓備課組清楚的計算出一學期的節假日消耗課時數、測試與講評課時數和確切的上課課時數。然後根據課時數將教學內容進行分解,以課時為單位,確定課題小組和主備人。一般要求三人為一小組,以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師帶兩個年輕老師,三個人教師根據教學進度,就具體的每一課時先獨立分析教材、分析學生、參閱資料、研究教法,形成各具個性的教案交集體討論。
3.確定集體討論的程序。
每星期備課組長召集組員在規定的時間到規定的地點進行集體備課。先對上周教案執行情況進行集體反思,並將反思意見記錄在案,以備下屆參考。然後對下周內容進行集體探討。探討時,可先由經驗豐富的教師提出課時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方法,進行敘述性說課,讓其他教師特別是另外兩位參備發表自己的看法,通過交流最後達成共識。也可以打好電子稿先在網上交流或者先列印好文字稿並留好空白,以便進行修改.然後,經驗豐富的教師就如何圍繞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展開教學,教學環節如何設計、教學內容如何呈現、教師教學方法如何運用以及如何引導學生等加以說明。其他教師根據自己的認知、理解和經驗,充分討論、相互切磋,最後確定出預習導入、課堂研討、知識延伸、課堂練習等內容,再對教學方法、注意問題、課堂把握進行細致的研磨。最終形成最接近課堂的教案。可以是紙質文稿,也可以是電子文檔.再對課後練習、單元測試等進行綜合評價,突出基礎性、針對性、層次性、典型性,以達到鞏固知識形成能力的目的。集體討論過程中備課組所有成員要積極參與,踴躍發言,主動公開自己的教案設計、教學經驗、資料信息,以利資源共享。備課組長、學科骨幹教師應發揮所長,充分利用自己積累的豐富教學經驗和掌握的教育教學理論,積極發揮指導和帶頭人作用。
集體討論過程中經驗豐富的教師還要把老師們通過討論達成的共識,及時填寫在集體備課記錄表的復備欄目中。對於形成共識的修改,有的可以當場修改,有的可以查看資料後再修改。最後由主備執筆形成統一的教案,印發給老師或學生。
4.臨時問題的個別交流。
老師在積極參加集體備課,形成統一教案的基礎上可以根據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微調,設計出具有鮮明特色的操作性強的完整的個人教案。在個人微調時,難免產生一些臨時性的,甚至是個別性的問題,執教老師可以與主備個別交流,在不影響整體的情況下進行個別調整,並在下一次集體備課時提出討論。
5.展示範式。
對於某內容的課可以形成基本的模式,讓全組老師參考使用,可以有效杜絕課堂垃圾。特別是一些文科性課程,按照基本的流程去做,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集體備課的實際考核
沒有考核,集體備課就容易走過場,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除了加強考勤檢查以外,還要就以下內容進行嚴格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提出批評意見和改進意見,對於拒不執行者要按學校有關規定進行教育。
1.檢查教學進度安排。
學校要設計更為規范符合集體備課要求的教學進度安排表。可以由以下子表組成:周內容安排表——明確進度,課時安排表——按流水號確定備課內容與備課人員,月考、單元練習、命題安排表——按單元落實到人。
2.檢查集體備課情況記錄。
主要包括三個備課人員的詳細教案、集體備課記錄表、最終確定的教案、上周執行情況反饋表。要以周為單位進行認真檢查。對於敷衍了事的備課組和老師要進行批評教育,強化他們的責任心和團結合作精神。
3.檢查個人實際教案。
因為有了集體備課,有些懶惰的老師很可能坐享其成,不再進行個人的二次備課,即課前備課,這對教學是極為不利的。因為老師個體差異、學生個體差異必然存在,沒有那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教案。集體備課主要是統一了必須統一的東西,並不排除個人的創造發揮,否則千篇一律的課堂只能死水一潭。所以學校要及時檢查老師二次備課情況。另外還要檢查老師教學反思情況。絕對不能腳踏西瓜皮,摔倒哪裡算哪裡。目前,比較成熟的學校已有一種軟體,可以根據電腦掃描對老師二次備課情況作出判斷。
4.檢查課堂教學。
採用對同年級同學科同內容不同老師的對比聽課,檢查教師使用集體教案的情況和主動二次備課情況。這是上海崇明中學的成功經驗。通過對比考察備課組集體備課的深入程度和教師的自主程度,檢查集體備課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作用,提出有效的改進意見。這樣,有沒有集體備課一聽便知。
5.檢查課後作業、單元測試批改講評情況。
採取抽查和集中檢查相結合的方式檢查學生學習情況反饋,是學校對教學質量監控的有效手段。要有專門的機構由專門的人進行專業檢查,把檢查情況列入教師考評。對於不合格的老師要有必要的措施,強行入軌。堅決杜絕弄虛作假行為。要在集體備課中安排相應的時間對課後作業、單元測試、月考試卷批改講評情況進行專門的討論研究,按周設計一些補償練習,消除學生知識漏洞。要求學生完成的作業,老師備課時應自己先做一遍。理化生教師在上實驗課前,應事先親自操作,並協同實驗教師檢查實驗器材和葯品的准備情況,確保實驗成功。
通過集體備課活動,增進了老師之間的相互了解,培植了一種交流、合作、研究的學術氣氛,開發了學校現有的教育資源,推廣了學校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縮短了年輕教師的成長周期,促進了學校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可以說,加強集體備課時提高課堂效率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