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16優化設計7年級下冊語文答案人教版答案
作業最好是自己做哦,這樣對學習中的學生來說才能提高成績。如果手機是安卓手機,版就請在各應用市場更新最新權版本作業幫,在拍照搜題頁面上方點擊「作業答案」,即可進行掃碼搜索
我目前有辦法給你的是,第一,加班上群里找同學的抄(當然並不建議你這么做;第二,就是自己好好做,提高自己。當然,最好的辦法還是自己做,對成績有好處。
作業怎麼能發到網上來問答案呢,這樣對你學習成績沒什麼用。多問問老師才對學習成績能提高,多思考一下,一般的練習題並不難的。
㈡ 初一語文優化設計答案
自己慢慢做吧!!!哈哈!!!
㈢ 七年級上冊語文優化設計18課答案
二、檢查預習
1.讀准下列詞語的字音,並找出詞語所在的語句將其完整地讀出來:
(shòu) (háo) (xiāo) (jié lüè)
狩獵 哀號 喧囂 劫 掠
(yīn yǎ)(kù) (xī sū) (mù)
喑 啞 酷愛 窸 窣作響 和睦
2.請將橫線處的文字表述替換成成語(或詞語):
①耳朵靈敏的人,能聽到動物中弱者被強者吃掉處四周的綠葉叢中,蟈蟈在竊竊自語。(弱肉強食)
②表面上很大而實際脆弱的東西常常成了綠色蟈蟈進攻的目標。(龐然大物)
③蟬則驚慌、害怕得不知如何是好地飛起逃竄。(驚慌失措)
④它們對這道菜吃得特別有興趣。(津津有味)
3.本文主要寫的是什麼?
本文主要向我們介紹了一種動物——綠色蟈蟈。
三、快速閱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出示幻燈片)
(設計意圖)解決重點:培養學生閱讀文章、概述內容的能力,體會語言特色。
a.綠色蟈蟈外表有哪些特徵?
b.作者主要寫了綠色蟈蟈的哪些習性?
明確:蟈蟈外表特徵——「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
習性:寫了蟈蟈的叫聲和食性。
朗讀:描寫蟈蟈外表和叫聲的段落。[教師指導]
四、質疑釋疑(合作討論)
作者不斷變換對綠色蟈蟈的稱呼,說說作者在什麼情況下用什麼稱呼?這樣寫有何效果?(出示幻燈片)
(設計意圖)解決難點:體味擬人手法的表達效果及本文傳神的語言。
五、探究交流(出示幻燈片)
閱讀下面這段短文,你更喜歡哪種語言風格?
蟈蟈兒:昆蟲的一種,身體綠色或褐色,腹部大,翅膀短,善於跳躍,雄性能發出獨特的聲音,叫聲各異。在野外,主食植物的莖葉、花果,也會捕食小昆蟲。人工飼養容易,食性很雜,素食吃植物的嫩葉和花,葷食可用蛋黃、肉泥、肝粉等混合喂養。有的地區稱」叫哥哥」。
六、拓展延伸(出示幻燈片)
1.作者筆下的蟈蟈是如此招人喜歡,那麼他是通過什麼辦法了解蟈蟈的?
2.請將自己身邊的一些小動物的特徵習性等,用一段話形象的表述出來。
(設計意圖),感受作者嚴謹求知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探索科學的精神。
七、小結(出示幻燈片)
這是一篇妙趣橫生的小品文。作者採用生動活潑的筆法,把蟈蟈寫得活靈活現,具有很強的可讀性,這也是法布爾《昆蟲記》整部書的特色。的確,法布爾筆下的蟈蟈是鮮活的,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
教學反思:
在這一節課的教學設計上,我注意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教學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但對話並不是讓學生自發的討論,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經驗、情感去感知課文,進而掌握有關的知識點。教師也應該參與其中,營造一種平等、和諧的對話氛圍,讓每位學生都能做到感情融匯感情,思想碰撞思想。同時,教師的感情和思想也應該參與到學生的感情和思想之中,分享學生的收獲。為此,我通過四個環節來體現我的教學思想:
一是重視讓學生做好預習,對作者、作品的有一定的了解並作出自己的評價。
二是通過感知、朗讀、品味、感悟讓學生更多的直接接觸文本,獨立閱讀。通過朗讀加深體驗與領悟,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師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個人體驗,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在交流和討論中,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和體驗,作出自己的判斷,這樣能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三是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文藝性說明文主要是讓要求學生多朗讀,從中感知其語言特色並得到知識。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讓學生多誦讀,
四是設計觀察訓練。通過訓練,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探索精神。
㈣ 優化設計七年級語文上冊答案
柘城圧奪奪
㈤ 2008志鴻優化系列叢書初中同步測控優化設計:語文七年級下冊(人教版)的答案
怎麼都流行不寫題目的啊。我們也沒有書啊兄弟!
有什麼問題我們可以一起討教一下,呵呵!
㈥ 優化設計七年級上冊語文答案11課答案
自己5比較好
㈦ 志鴻優化設計七年級語文上冊論語十二章練習答案
一、文學常識填空 1.《論語》是儒家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論語》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相傳他有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後世統治者尊為「聖人」,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與孔子並稱「孔孟」 二、略 三、解釋加點詞語 1. 學而時習..之(按時復習)2.有朋自.遠方來(從 ) 3.人不知.而不慍.(了解)(生氣,發怒 ) 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養的人) 5.吾日三省... 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 6.與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誠,誠實)7.傳.不習乎(老師傳授的知識) 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這里指獨立做事情) 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 越過,超過)(規矩,規范)11.溫故.而知新..(學過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12.學而不思則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13.思而不學則殆.(有害)14.可以為...師矣(可以)(憑借)(做,當作)15.人不堪.其憂(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詞,„„的人)(喜歡,愛好)17.好知者不如樂.知者(以„„為樂趣)18.飯疏食...飲水.(吃飯)(粗糧)(冷水) 19. 曲肱而...枕之(彎曲胳膊)(承接連詞)20.不義..而富且貴(不正當的手段)21.於.我如浮雲(對於)2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泛指多個,幾個)(於此,意思是「在其中」)23.擇其善者..而從之(好的方面,優點)24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邊)25.逝.者如斯.夫(流逝)(這,指河水)26.不舍.晝夜(舍棄)27.三軍..可奪帥也(軍隊的通稱) 28.匹夫..不可奪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漢)29.博學而篤.志(忠實,堅守)30.切問..而近思..(懇切地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 四、通假字 1.不亦說乎 說 通 悅 ,意思是 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有 通 又 ,意思是 古人在兩位數的整數和零數之間常常加「有」字 五、古今異義詞語 1.學而時習..之 (時,古義:按一定時間;今義:時間。習,古義:復習;今義:學習)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義:每天;今義:一日。三,古義:泛指多數,今義:數詞,三) 3.溫故. 而知新(古義:舊的知識;今義:過去的,老的) 4.擇其善者..而從.之(善者,古義:優點;今義:善良的人。從,古義:跟從(學習);今義:跟從。) 5.可以..為師矣(古義:可以憑借;今義:可能,許可) 六、一詞多義 1.為:為人謀而不忠乎(替) 可以為師矣(成為,做) 2.而:人不知而不慍(轉折連詞,卻) 4 溫故而知新(順承連詞,不譯) 3.知:人不知而不慍(了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溫故而知新(得到) 4.樂:不亦樂乎(愉快,快樂) 好知者不如樂知者(以„„為樂) 七、詞語活用歸類 1.學而時.習之(名詞作狀語,按時) 2.吾日. 三省吾身(名詞作狀語,每天) 3.傳. 不習乎(動詞活用為名詞,老師傳授的知識) 4.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好: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喜歡,愛好;樂:形容詞活用為動詞,以„„為樂。) 5.飯. 疏食飲水(名詞活用為動詞,吃飯) 6.擇其善. 者而從之(形容詞活用為名詞,指優點長處) 7.溫故.而知新. (故:形容詞作名詞,舊知識;新:形容詞作名詞,新的知識) 八、成語歸類 1.不亦樂乎 2.溫故知新 3.擇善而從 4.三人行,必有我師 5.逝者如斯 6.匹夫不可奪志 7.富貴浮雲 8.簞食瓢飲 九、按要求默寫 1.闡述「學」和「思」辯證關系的句子是: 學而不思則罔,死而不學則殆。 2.求學應該謙虛,正如《論語》中所說: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3.復習是學習的重要方法,且對學習者有重要的意義: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4.當別人不了解自己、誤解自己時,孔子提出不要焦慮: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5.孔子贊嘆顏回安貧樂道的高尚品質的句子是: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6.孔子在《述而》篇中論述君子對富貴的正確態度是: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由此我們可以聯想到《論語》中孔子的話: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十、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 別人不了解我,我卻不生氣,不也是君子嗎? 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譯文: 幾個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師。 3.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譯文: 我十五歲就有志於做學問,三十歲能獨立做事情,四十歲能通達事理。 4.不義而富且貴,與我如浮雲。 譯文: 用不義的手段得到富與貴,對於我來講就像那天上的浮雲一樣。 5.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 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復習過呢? 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譯文: 軍隊可以被奪去主帥,男子漢卻不可被奪去志氣。 7.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5 譯文: 博覽群書廣泛學習而且能忠實地記住,懇切地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