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備課方法步驟談:
戰前兵力的充實,糧草、槍支彈葯的籌集製造和運輸,這是我們常說的備戰;農閑的時候,精選種子修理農具、購置農葯、化肥,這是農家特別重視的備耕;新建房屋要備料;帶新娘、取媳婦也少了要備酒、備菜、備嫁妝。一句話,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所准備。因此,古人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學也是一樣,只有在課前作了充分的准備,深入地鑽研教材,全面地了解學生,恰當地確定要求,靈活地選擇教法,認真地編寫教案,反復地熟悉教案,才能在教學中得心應手、隨機應變,因勢利導,使全班學生達到教學要求,從而園滿地完成課本的教學任務。課堂教學效果提高了,學生的差錯少了,教師就不再需要用更多的時間為他們補缺補差,就能騰出充裕的時間來備課。這樣,課堂教學質量又有提高,形成了事半功倍的良性循環,如果捨不得在"備課"上下功夫,則課堂教學質量不高,補缺補差花時多,備課又因時間緊而草就率簡單,課堂教學質量就提不高。如此循環往復,就會事倍而功半。備課既然在教學中如此重要,我們就應該正視它、重視它、研究它,把這件事做好、做真、做實。
今天,我想就小學語文備課的步驟和方法上的一些技術問題,結合個人的實踐和體會談點粗淺的認識,與在座的領導、行家、同行們商討,敬請賜教。
第一步是深入地鑽研教材。它一般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學習教學大綱,把握分年級的要求;通讀全冊教材,制訂學期教學計劃。(這一點就不詳細講了)制訂計劃是屬於備課的第一步工作,因此,認真備課里包含認真制訂教學計劃。
二是一組一組地鑽研教材,認識每組教材在全冊教材中的地位,特別是本組各課之間的聯系。這一點非常重要,往往未能引起我們更多老師的重視,但也有做得不錯的,如蘆溝鄉大崔小學單元整體備課已堅持多年,上岡小學劉永青老師在學校的支持下,積極探索,有10餘篇專題論文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了。《避雨》(九冊12課)節選自李準的短篇小說《耕雲記》這是李准1960年發表的短篇小說,當時他為什麼要寫這篇小說,我想,他當時決不會想到,我這是專門為小學生寫的課文,我要把它寫好,待10年、20年以後,就會派上用場了,而是針對當時的社會形勢,通過玉山人民公社建立氣象站,培養自己氣象員的故事,來反映我國人民運用科學技術為農業生產服務的動人事跡,激勵人民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我看,這是作者李准寫作的初衷。那麼,今天,人教社的同志為什麼要把這篇文章收集到我們小學課本中來,為什麼把它選在第九冊第4組課文中,又為什麼把它排在《太陽》、《鯨》之後,《水晶宮的秘密》之前,這些問題在上課前一定要很好解決,不然教學就不會有針對性。一句話,就是要搞清各課在本單元的地位和作用。也許有同志要問:這是一篇記人敘事的文章,為什麼不和第九冊《狼牙山五壯士》、《唐白虎》等寫人物的文章放在一起呢?這是一篇歌頌主人公有心計的文章,為什麼不和《雞毛信》、《夜鶯之歌》、《草地夜行》等文章放在一組呢?因為小學語文課本的編排體系是以閱讀與表達的基本功訓練為序來安排課文的。文章體裁不縱向排列,因此,不要過多的考慮相似體裁文章的歸類問題;另外,語文教材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這是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他們的更重要的任務是對學生進行語文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訓練,思想教育滲透其中,因此,它不可能象思品教材那樣,按文章表達的某一種思想或品質來進行歸類。現在,我們來和大家共同研究一下,人教社的同志選用這篇文章的意圖。從這篇文章寫作技巧的角度看,作者把一個有心計的女氣象員活靈活現地介紹給我們,他是依下雨、避雨、談雨的順序敘述的,緊緊抓住"雨"這個線索來寫人。《太陽》抓住了光和熱的作用這條線索,《鯨》則按特點、種類和生活習性來安排寫作順序,邏輯順序十分清楚,《水晶宮的秘密》則圍繞著開發海底石油的過程來安排寫作的,這四篇文章線索、脈胳既清楚,又俱特色,是對學生進行段的訓練,懂得段落之間聯系的好範例。第4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又正好是"文章的段落",顯然,編者把這兩課選編在一起是為了落實"文章段落"這個重點訓練項目服務的。這是對教材編排意圖的了解,在此基礎上還要搞清楚每組各課之間的聯系。例如五冊第七組課文由《列寧和衛兵》、《你們想錯了》、《羅盛教》這三篇課文與一個基礎訓練組成,這其中《列寧與衛兵》與《你們想錯了》是講讀課文,《羅盛教》是閱讀課文,前兩篇講讀課文都是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來表現列寧和方誌敏的好品質,尤其是人物的語言對表現人物的思想品質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羅盛教》側主要以人物的動作神態來刻人物的內心,這是寫作特點上的區別。在《列寧與衛兵》這篇課文中,作者寫衛兵認真負責檢查通行證,寫列寧旁邊那位同志對衛兵的責備,都是為了突出列寧以身作則嚴格遵守紀律,課後練習要求學生聽寫最後一段里列寧說的話,要求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這兩個角色都是正面角色,緊接著的《你們想錯了》這篇課文,也分角色,而且是正反面角色;課文後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一練習,包括分角色朗讀課文,但是由於這里有正反面角色,所以沖突更激烈,感情更強烈,神態更鮮明,方誌敏同志話中的內涵也更豐富,為此,在教學時就得在學習《列寧和衛兵》朗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學會正反面角色的對話。這是朗讀能力培養上的聯系,體現在能力培養的逐步提高。在《你們想錯了》一文中,教師通過指導體會描寫國民黨士兵對方誌敏同志搜身的"摸"與"捏"等詞用十分貼切,這些知識使學生在閱讀《羅盛教》一課時,能正確體會羅盛教救崔瑩的"托、頂"等詞的貼切。基礎訓練7中要求學生從圖上畫的三個人的樣子、表現和舉動,想想看他們在想些什麼,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則把讀和寫結合起來了。
三是對每篇教材作深入的鑽研。一般分五步:
1、從字詞句著手,把握思想內容,明確中心。中心思想是文章的靈魂,一般一篇文章只能有一個中心,不能多中心,有的文章要寫兩個方面或幾個方面的事情,都要反映一個中心,這個中心就要通過讀來確定,不能或乾脆定兩個中心。教師反復研讀課文,抓准了中心思想,才能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從而受到思想教育。再說,全文的布局謀篇、遣詞造句都是為如何反映這一中心思想服務的,教師抓住了中心思想,才能抓准課文的重點,設計教學方法,有些課文中心不易一下子定準,有些參考書也不夠明確,中心定偏了,教學就偏離了軌道。例如,如果我們把《你們想錯了》這篇課文的中心思想理解為"揭露反動派長官與士兵的貪圖錢財,窮凶極惡"我們就會把教學重點放在揭露敵人上,從而以敵人的動作、神態、語言作為抓手。如果把中心思想理解為"揭露反動士兵的貪圖錢財,歌頌方誌敏同志的不謀私利"就會把教學重點平分給揭露敵人和歌頌方誌敏這兩個方面。只有把中心思想確認為"贊揚了方誌敏同志一心革命不謀私利的高尚品質",才能把教學重點落在對方誌敏語言的理解上,而把揭露敵人作為贊揚方誌敏的陪襯。再如三年級有篇課文叫《喇叭花》,我聽了不少同志上課,他們都把其當作寫景狀物的說明文來教了。看題目,是說明文,寫一種花嗎?其實這是一篇如何觀察植物的記敘文,因為他具備記敘文的基本要素,時間:春-夏,地點:院子里,人物:晏傑和他的姐姐,說明文就不具備這些要素。教學這篇課文不但要搞清喇叭花生長的過程和特點,更重要的是要搞清他們怎樣認真仔細、反復觀察喇叭花的。造成這個失誤,是因為沒有很好地鑽研教材內容。再如《狐狸和烏鴉》一課,人們會從"和"這一表示並列關系的連詞著眼,或從"狐狸"放在題目的前面,以及全文以較多篇幅描寫狐狸的"神態""語言"等方面考慮,誤認為本課是以狐狸為主角的。其實不然,《狐狸和烏鴉》是一篇寓言故事,而寓言總是在一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中寓有一個深刻的道理,因此,寓意的落腳點,往往就是作者所需要描寫的主要對象。本文是通過敘述狐狸騙走烏鴉嘴裡一片肉的經過,說明烏鴉愛聽奉承話,所以上當受騙,由此可見,寓意的落腳點在烏鴉,因此,本文主要是寫烏鴉的。既然文章是以寫烏鴉為主,為什麼卻用那麼多的篇幅來寫狐猩呢?這是因為只有將狐狸寫得越狡猾,奉承話說得越好聽,才能越清楚地說明烏鴉是聽奉承話上當,使文章的寓意更突出、更鮮明。要把握中心,就要很好地去讀課文,一句一句鑽研、一句句推敲,就是要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知道觀察要細,要有耐心,要反復觀察,觀察要抓特點,寫觀察日記既要寫怎樣觀察的,又要把觀察到的主要的有順序地寫下來。聽了不少課,老師們都把作者怎樣觀察嗽叭花的情況忽略了,而只顧認真地講花的生長過程與生長特點,這是沒有很好地把握課文。新苗苗出來了,小作者看得很仔細,從課文哪些地方看得出來,老師要細心的通過語言文字去推敲,"蹲下身子"從這句話我們老師就要想到幼苗剛出土,很小,站著看,看不清楚,這是仔細透明,說明是才開的,最能體現才開的是"潔","潔"一塵不染,只有是今夜開放的花,辮才會無灰塵,試看小作者觀察多麼仔細。我想這篇課文教嗽叭花的生長順序非常容易,甚至不需要老師多指導,學生便會自讀而得,而小作者是怎樣觀察的,如何仔細、認真、如何有耐心,不深入研究不易獲得,如果老師也不清楚,浮在上面讀一遍課文,抄個教案,到課堂上一講了之,老師無所得,學生無所得,這里看出老師鑽研教材的重要如我聽了好幾位老師教《三味書室》(7冊)教得總不讓人滿意,教了這課以後,好象在孩子們的頭腦中留下的印象是:魯迅上學會遲到,魯迅為了不遲到,在自己的課桌上刻了一個"早"字,這個"早"字刻得很漂亮,課文中講了象個"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學習魯迅勤奮學習的精神,要付諸行動,我們也在桌子上刻個"早",於是幾十個"早"字在四年級教室的課桌上誕生了。這是什麼效果,原因在什麼地方,就在於老師沒有很好地去研究課文。老師對課文的研究要深一些,才便於更好地教學生學。鑽研教材的時候要多問幾個為什麼?搞不清的要請教別人,查閱資料,要多問幾個為什麼?比如《三味書屋》,看到這個題目,就要問自己,為什麼把教室稱做書屋,又為什麼稱"三味書屋"舊時稱學校為私塾,大一點的叫書院,變法以後,廢除了科舉,興辦學堂,後來改成"學校"的。這個問題解決了,又為什麼稱三味書屋呢?"三味書屋"原來叫"三餘書屋"後來壽鏡吾先生的父親壽峰嵐把"餘"改成了"味"。為什麼叫"三味"有兩種解釋,一是因為讀書有味,書屋後小園里的臘梅有味,桂花有味;又解釋為:讀《徑書》味如稻梁,讀《史書》味如餚饌(豐盛可口的飯菜)讀《子書》味如醯醢故稱三味,原來"三味書屋"由此而得,課文中講了"書屋"正中的牆上掛著一幅畫,畫上的古松樹底下卧著一隻梅花鹿。這幅圖的含義是什麼呢?中國的繪畫藝術的特點之一,是畫義雙關,畫中的事物採用"諧言取意的手法":梅花鹿的"鹿"即福祿的"祿",卧著的鹿,即伏著的鹿"伏"即"福","伏鹿"者"福祿"也,這一切都與"古樹"即"古書"有關,在屋裡掛這張畫是向學生暗示:將來的"福"、"祿"雙收,是以今天苦讀古書為基礎的,它是進行封建主義"理想"教育的教材。這些學生不一定要知道,但有的學生想知道,你就得讓他知道,如果老師也不知道,就不好向學生說了。魯迅在課桌上刻了一個"早"字,為什麼要刻?課文中有這樣一段話說明:"魯迅的父親害了病,魯迅一面上書塾讀書,一面幫著料理家務,幾乎天天奔走於當鋪和葯鋪之間。"這是魯迅遲到的原因。老師在鑽研教材的時候,不當一回事,上課的時候,只照本宣科,學生也不會當一回事,好象這算不了什麼,刻"早"字的理由,魯迅能刻,我們也刻。如果我們在細細鑽研想像一下魯迅的這個"早"字是很不容易刻下的,是要下一番決心的,下一番毅力的,魯迅生在一個封建家庭里,父親叫周伯宜長年卧病在家,魯迅13歲那年,家庭遭到一場很大變故,他的祖父因科場賄賂案被捕了。每年秋後,官府都乘機勒索,魯迅家中僅有的四五十畝水田也賣完了,以致不得不靠典當度日,魯迅一面要典當,一面要為父親抓葯治病。魯迅每天除了料理家務外,還要拿著東西匆匆忙忙地趕到當鋪去,當掉東西拿到錢之後,又急急忙忙地趕到葯鋪去買葯,把葯送回家裡,然後再趕到書塾來讀書,如果當鋪里當的錢還不夠付葯錢,魯迅還得再回到家裡,拿了東西再去當……就這樣地趕來趕去,常常使他氣喘吁呈,滿頭大汗,甚至連早飯也來不及吃,走路也感到非常吃力了。在這樣的情況下遲到是可以諒解的,同時可以想像魯迅刻了"早"字以後,每天會怎樣更辛苦,學習怎樣更勤奮。然後再把魯迅遲到與我們有些同學睡懶覺遲到進行比較,再告訴同學魯迅讀書的學桌是家裡帶來的,能不能想像出比在桌子上刻"早"的更好的方法,來保證不遲到,學生一定會從中得到啟示,定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
還有很多很多
上http://www.jiaoshiwang.com/xiaoxuepin/jiaoshilunwen/200604/10532_3.html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