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備課知乎

備課知乎

發布時間:2021-01-03 17:28:20

① 兩小兒辯日 備課

一、談話導入
1.你們知道孔子嗎?(簡單介紹孔子。)
2.孔子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說要謙虛實在,不能不懂裝懂。孔子又說過看一個人要「聽其言、觀其行」,也就是說,從這個人所作所為去判斷一個人,是否言行一致。那麼孔子是不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呢?剛好,《列子》中有一個故事告訴了我們。
3.板書課題,解釋課題。他們到底在辯論什麼呢?
二、讀通課文
1.試讀,將讀不準的字畫出來。
2.指名分小節讀,集體糾正讀錯的字音,讀破的語句。
3.學生齊讀。
三、精讀課文
1.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教師范讀,學生聽讀,思考他們在辯論什麼問題。
2.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先藉助注釋自由讀課文,找出不懂的地方,然後分旁白、孔子、一兒、另一兒四個角色練習朗讀課文。
3.組織交流。結合學生不懂的地方,教師相機點撥。
4.背誦課文,復述故事。
四、研讀課文
1.為什麼這兩個小兒會有相反的看法呢?引導學生結合課前搜集的資料回答。
2.假如你是「孔子」,當然你是掌握了現代科學知識的「孔子」,你會對這兩個小孩說些什麼呢?現在我們就來練習表演《新兩小兒辯日》。
3.分旁白、孔子、一兒、另一兒四個角色,四人小組合作練習創造性表演,教師巡視指導。
4.組織交流,一小組表演,其他同學做評委,結合學生的評議,教師可提出自己做孔子和學生合作表演,在表演中相機點撥課文所蘊含的道理。
五、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設計理念】
在新課標基本理念的指導下,精心組織學習活動,關注過程,為學生提供一個互動式的學習平台,通過生生合作、師生合作、同桌合作、小組合作、全班合作,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長久地保持,做到樂讀趣學,學有所得。
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重點在讀,難點也在讀。因此,在朗讀上必須有時和量的保證。特別是小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更應該多讀少講,使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從而豐富語文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
【設計特色】樂讀趣學自主感悟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引課激疑
在上課之前老師迫切想了解一個問題:咱們班是女生聰明還是男生聰明……(板書:辯)
大家辯論的非常激烈,老師發現我國的漢字非常有趣,大家看這個「辯」字,中間是個什麼部首,兩邊像是什麼?是誰聰明,事實勝於雄辯咱們在下面學習課文時一見高低。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一篇有關辯論的故事,看到這個「辯」字你想知道些什麼問題?
(由「辯」這一中心詞入手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定向研法
看老師寫課題。從課題中你已經知道了些什麼?
那麼,你認為這節課我們還應該做幾件事?(引導學生來定向:朗讀背誦譯文)
這幾件事如何去完成?
三、自學釋疑
1、范讀
好,讓我們先來把課文試著讀上兩遍,看一看能讀懂些什麼。(生讀)感覺如何,有什麼收獲?
讀不通順就是收獲,因為你已經感覺到了文言文和現代文有些不同,有哪些不同?(生談)想聽老師讀讀嗎?好,老師讀時請你認真聽聽是怎樣停頓的,你認為必要的地方可以拿筆畫一畫。(師范讀)聽懂些什麼嗎?
(必要的范讀和領讀放在學生「悱」「憤」狀態下進行,效果會更好。)
2、領讀試讀
來,先跟著老師讀一遍(出示有停頓提示的原文領讀)。
下面請大家自由朗讀幾遍,想怎麼讀就怎麼讀,搖頭晃腦地讀,前俯後仰地讀,都行,開始吧。(生自由讀,這里要給足時間。)
3、討論讀法→練讀→評讀
讀,已經通順了,我們先來看看課前提出的問題懂了嗎?(鼓勵生暢所欲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同學收獲真不小,看來多讀確實是個好辦法。
(使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多次朗讀中初步感知文章內容。)
4、合作譯文
文章的大概意思差不多讀懂了,能把原文翻譯一下嗎?大膽地告訴老師譯文中有什麼困難?
(剛才大家糾出了一群小壞蛋,這是我們譯文中的攔路虎,害怕嗎?好,下面我們就封殺攔路虎!)老師已把文章和註解搬到了屏幕上(課件)。下面我們來個小比賽,看看誰自學得好自學得快。試著嘀咕嘀咕,自己弄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可以和同桌商量解決。
男讀女譯→女讀男譯→師讀生譯
(一遍遍不同形式地翻譯,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長久地保持,做到樂讀趣學,學有所得。)
四、合作匯報
好,老師還有一個難題,(發表)生看看難不難,但老師的要求可有點難,請注意看要求(課件):
四人一小組合作填寫,共同匯報。但四個人必須用四種方式填寫表格:1 用一個字填寫;2用現代語言填寫;3用原文填寫;4 口頭敘述。
日始出時日中時
人物觀點理由觀點理由
小兒甲
小兒乙
(小組合作一表四填,一舉多得,既有讀文譯文的檢測,又有概括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還是合作創新的體現。)
五、誦讀表演
師生分角色→分組分角色
下面我們分角色朗讀,女生扮「一小兒」,男生扮「另一小兒」,老師讀旁白,咱們看看哪「一小兒」讀得好。男女生不分上下,我們再分級分角色比賽比賽。
(此環節是朗讀的基礎,重點指導語氣)
讀得不錯,下面請兩位同學上台來演一演,其它同學呢,任務就更重了——做導演。既然是導演,就要認真看演員表演得怎麼樣,並及時給予指導。好,老師演孔子(孔子本身就是老師嗎),下面我再代表《兩小兒辯日》電視劇劇組在你們中間招聘兩名優秀演員和一名解說員,有意者速來報名。(指名並徵求分工完畢)
第一次排練我們先用現代話演,這叫《新兩小兒辯日》,其它同學別忘了你是導演。當演員語言、動作等表演不到位時你可以隨時叫停,給予指導。注意,排練開始!
如果用古文來演效果肯定會更好,怎麼樣,先小組試一試。
(表演時揭示寫作特點與順序,為學生背誦做鋪墊。)
現在,誰能把這篇課文背一背呢?不要急著說自己不行,先試著嘀咕一遍,試試再說嗎。
好,誰敢站起來跟老師一起背一遍。
(使朗讀表演相輔相成,理解背誦相得益彰。)
如果你是孔子,你會如何回答?(到底一日內太陽與地球的距離有無變化?想弄明白這個問題有何辦法?誰能根據課前搜集的資料對兩種現象做出科學解釋,或者用老師這兒的「太陽」(籃球)和「地球」(乒乓球)來做以解釋。
六、自評自結
學了這篇文言文,你喜歡故事中的哪個人物?為什麼?其中孔子是一位什麼人呢?你是怎麼知道的?
(使學生從故事和人物身上受到啟發,由所查資料初步了解孔聖人,以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
回憶這堂課,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忘情地七嘴八舌地說一說:
1、本課學習重點是什麼?
2、這節課學習過程有幾個環節?
3、本節課的重點你掌握得如何?
(有總結才會有發展,及時的反饋強化有助於知識的形成與方法的掌握。)
七、探究作業:
1、把《兩小兒辯日》這個故事講給你的夥伴聽,並考考他們。(必做)
2、試著翻譯下列句子:(努力做)
(1) 三人行,必有我師。
(2)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3) 溫故而知新。
(4) 學而時習之。
(5) (簡單古文)

教學目標
1、照注釋,一字一句地通過自己努力,和小組合作,把課文讀通讀懂。
2、培養學生合作交流、認識自然,探索客觀事理,敢於思考,大膽質疑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提示課題
1、今天學習第30課《兩小兒辯日》(齊讀課題)
2、學生匯報預習收獲。
3、根據學生匯報,補充有關知識。
二、展示目標
我們已經學過文言文《對弈》,你能結合學習文言文的體會和本課要求,說說這篇課文我們該完成些學習任務?(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明確重點學習任務)
三、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學生初讀課文。
2、學生談課文大意。(教師根據學生所說將學生意見分歧較大的詞句寫在黑板上)
3、質疑:在預習過程中你有哪些不懂的問題?
(二)小組交流
1、重點理解分歧較大的詞句以及不懂的問題。
2、小組內質疑、釋疑。
(三)匯報討論,交流情況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引導學生用查字典或聯系舊知識等方法理解重點詞句,突破教學重、難點。
(1)住關鍵詞理解句意。
如:「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中「以」、「去」各是什麼意思?你能把它們的解釋放在句中說這名話的意思嗎?
(2)聯系舊知識理解詞意。
(3)古單音節詞變為雙音節詞理解詞意。
如「孰為汝多知」中「為」在這兩課的注釋中有「說」、「是」等意思,它們用在這兒恰當嗎?想想現在「為」一般可組哪些詞,它在這句話中是什麼意思?
同樣的,「知」可以變成什麼詞?
(此外,「問其故」可補充主語孔子;「車蓋、盤盂」不必照注釋說,可直接說名稱┅┅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明白:只要解釋清楚、通順,可創造地採用多種方法理解詞句。)
(四)再讀課文,理解內容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同桌互說。
4、指名說。
5、集體評說。
6、想一想:這兩個小孩爭的是什麼問題,他們各自的理由是什麼?
7、引導學生理解兩個小孩是根據不同的感覺說明地面距離太陽的遠近。
8、你同意他們的意見嗎?(引發學生爭辯,根據學生回答引導學生收集資料,將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
9、剛才你們已經深入理解了內容,你們能把這個故事表演出來嗎?(學生運動自由組合表演,在表演過程中指導學生把兩個孩子說話的語氣表演出來。)
10、大家再讀讀這篇課文,看誰能把兩個孩子說話的語氣給讀出來,齊讀課文。
(五)自方法,背誦課文
1、理解課文結構,即先講什麼,再講什麼,最後講什麼。
2、自己背誦課文,比比誰背得快,背得巧。
3、指名背誦,說方法。
4、集體背誦。
5、總結全文。
重點總結同學們在學習文言文時所用方法,充分肯定學生見解,激發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興趣。
四、作業
1、抄寫生字。、
2、查閱有關資料,用科學知識解答兩小兒提出的問題。
3、向學生推薦閱讀《女媧補天》、《誇父逐日》等文言文。

板書設計:
日初 盤盂
日初遠 日中 車蓋
孔子不能決也 孰為汝多知乎?
日初 滄滄涼涼

教學目的:
1.了解孔子的生平資料。
2.學習本文的生字。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齊讀課題
2.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中一共講了哪幾個人物?(孔子、兩個小孩)
二、介紹資料,了解背景知識。
1.孔子是什麼時候的人?
學生甲: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於公元前551年,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中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學生乙:孔子從小生活在貧困之中,與寡母相依為命,學會了干不少「卑賤」的雜活。後來做過委吏(管倉庫)乘田(管畜牧)等小官吏。直至受魯國叔臣季氏賞識,做了魯國司寇,才進入大夫的行列。
學生丙:孔子熟讀古代文獻典籍,並整理好向弟子傳授,他打破了春秋末期以前的學在官府的狀況,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為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學術繁榮局面開了先河。
三、初讀課文,糾正字音。
1.自由讀課文,找出不認識的字,通過查字典解決。
2.指名讀文,糾正字音。
四、學生字。
1.分小組學習生字。
2.交流匯報。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能根據課後注釋疏通文意。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並復述故事。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同學們,平時你注意觀察過太陽嗎?說說你的觀察結果。今天要學的這篇課文就是討論這個問題的。
二、初讀課文,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
三、細讀課文,理解句意。
1.學生對照注釋,自學課文,並找出不理解的字。
2.分組學習,交流學習成果。
3.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做出解釋。
第一自然段: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1)游:在這里指游歷說服,走訪各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
(2)小兒:小孩。
(3)其:指兩個小孩辯論、爭論這件事。
(4)指名讀這一段話,試著說說這段話的意思。
(孔子東游,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論,便問他們為什麼爭論。)
第二自然段: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午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1)第一個孩子的想法是什麼?讀一讀原文。
(2)始出:剛剛,開始升起來。
(3)也:語氣助詞,表示判斷成解釋的語氣。
(4)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一個孩子的看法。(他認為太陽剛剛升起來的時候離人很近,可是到了中午的時候離人很遠。)
(5)再說說第二個孩子的想法。(他認為太陽剛升起來的時候離人遠,可是到了中午的時候離人很近。)
第三自然段: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1)第一個孩子為什麼會認為太陽初升時離人近,中午時離人遠?讀一讀他的理由。
(2)如:好像。此:這。乎:助詞,表示疑問,跟「嗎」相同。
(3)說一說他有這樣看法的理由。(太陽剛初升時大得就像車蓋,到了中午的時候,就像盤盂,這不是遠的小而近的大嗎?)
(4)有感情地讀讀這個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1)第二個孩子為什麼會認為太陽初升時離人遠,中午時離人近?
(2)說說他有這樣想法的原因?(太陽剛初升時陰陰冷冷,到了中午太陽熱得就像把手伸進熱水裡去。這不是離著近的熱,而離著遠的涼嗎?)
(3)有感情地讀讀這個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1)為:說。
(2)說說最後一個自然段的意思。
(孔子不能判斷。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知道得多呀?」)
四、分角色朗讀課文。
五、以表演的形式復述課文內容。(一個演孔子,兩個演小孩兒,一人當旁白。)

教學目標
1.根據課後注釋理解文章內容,並反復誦讀課文,產生自己的獨特感受,力爭達到「熟讀成誦」。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產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感受兩小兒的聰明可愛及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解讀課題。
1.齊讀課題。
2.借已學過的古詩詞引出對「日」字的理解。
(1)引導學生背誦含有「日」。字的詩句。
(2)簡釋詩句中「日」字的意思。
(3)引導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理解課題,並導出「兩小兒在爭論太陽的什麼」這個問題,便於下一步展開對課文的深入學習。
(點評:古今漢字的字意有近似之處。就從課文的標題來看,古今含義就大致相同。因此,假以耳熟能詳的古詩詞「溫故知新」,學生就可以悟出題旨,並消除學習文言文的畏難情緒。)
二、反復誦讀,疏通文章。
1.暢談感受,明確方向。
(1)給出機會讓學生暢談初次接觸文言文的感受,並及時歸納和小結,啟發學生思考解決疑難的方法。
(2)根據各自己有的經驗,提出學習課文的方法。
2.合作學習,疏通文章。
(1)提示學生採用適當的方法,把課文讀懂、讀通順。
(2)選取適當的學習方法,通過小組協作,疏通文章。
3.檢查學習效果。
(1)請學生參考注釋,用現代口語復述故事,並根據學生復述的狀況進行即席點撥。
(2)復述故事。
(3)出示一組選擇題,讓學生選定兩小兒辯斗的焦點,即解開上課之初的問題——「兩小兒在爭論太陽的什麼?」
(4)通過「寫題板」的形式,快速表達各自的選擇結果。
(5)在學生基本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淺談」對重點詞——「笑」的理解,並適時點撥。
(6)藉助媒體畫面展示全文。反復誦讀,共同感受古文的「韻律美」,以期達到熟讀的效果,為深入理解課文鋪平道路。
(評: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動口、動腦,感受誦讀古文的樂趣。在多次誦讀中,學生既能感悟文言文的特點,又能明確下一步學習的方向。)
三、品讀課文,感悟寓意。
1.小組合作,弄清「辯斗」的觀點及理由。
(1)從文言文「簡潔」的特點入手,引導學生弄清兩小兒「辯斗」的內容,分清「辯斗」的觀點和理由。
(2)通過小組協作,分清「辯斗」的觀點和理由。
2.檢查學習效果並品讀課文。
(1)在學生分別匯報兩小兒觀點和理由的同時,完成板書。並再次指導學生反復品讀。
(2)反復品讀,品出對「笑」字的深入感悟。
(點評:在合作學習中讓學生分清觀點和理由,並感受兩小兒爭論的氛圍,激發學生邊讀邊想。在反復誦讀之後,促使學生對兩小兒之「笑」有深入、獨特的感悟。並通過談論、誦讀等形式,展現學生對課文的「個性化感悟」。)
3.嘗試性背誦,力爭達到「熟讀成誦」。
四、聯系實際,理解題旨。
1.解開「辯日」之謎。
(1)提出「辯日」孰是孰非的問題。
(2)通力協作,解開「辯日」之謎。
(3)運用媒體手段「印證」學生的解釋。
2.理性看待「孔子不能決」。
(1)引導學生談論對「孔子不能決」的看法。
(2)針對「孔子不能決」各抒己見,從而感受兩小兒的聰明可愛及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點評:教學中為體現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一目標的落實,精心組織「如何看待孔子不能決」的教學活動,促使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在熱烈的討論之中悟出「知識無窮、學無止境」的道理。)
五、回味「辯日」,師生漫談。
1.回味「學習歷程」,書寫心得。
(1)小結本節課的「學習歷程」,啟發學生寫出各自的收獲和體會。
(2)通過「寫題板」的形式,簡明小結自己「個性化」的情感體驗。
2.漫談體會。進行高效的師生互動與交流,拓展各自「個性化」的情感體驗。
(點評:引導學生回味本節課的「學習歷程」,為的是啟發他們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去體驗,並用最簡潔的表達形式來表達自己的體驗。這種體驗是自主和個性化的;它始於「辯日」,但期盼孩子們能超越「辯日」水平。)
六、布置作業,課後延伸。
1.熟練背誦《兩小兒辯日》;
2.向親朋復述故事,並聆聽他們的體會。
(評:「背誦」、「復述」和「聆聽」,融語文課程中「積累」和「實踐」等多種目標於一體,將有限的課堂教學加以拓展,而學生也必將在拓展中再次受益。)

附板書設計:

學習目標:
1.學生能利用課後注釋和查字典的方式疏通文意,
2.培養學生朗讀、背誦文言文的能力和比較文言文與現代白話文的特點。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古人為認識自然,探索真理而善於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讀出古文的韻味,理解孔子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和兩小兒勤於動腦,大膽探索真理的精神。
學法引導:
讀熟課文,看注釋理解句意,不懂得意思教師點撥,體會課文內容,兩兒爭辯的是什麼內容,他們各自的理由是什麼?結合資料,用科學知識回答兩小兒提出的問題,使學生認識到做學問就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教學教法:
樂讀趣學自主感悟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引題、釋題。
1.兩個辛字中間加上什麼分別可構成一個怎樣的字?
2.區分「分辯」和「分辨」的意思,引出課題,生讀課題,釋課題。
二、初讀感知。
1.課前預習課文。能說一說讀古文的感覺嗎?
2.想聽老師讀讀嗎?師范讀,提出傾聽要求(課件出示原文)
3.聽懂些什麼嗎?(從讀法上)
4.教師領讀,(課件出示有停頓提示的原文)
5.學生自由練讀,選擇自己認為讀的最好的一句或一段讀給大家聽[師隨機點撥]全班大聲齊讀課文。
6.讀通順後,解決剛才學生讀古文時困難中難讀這一點,學生提出解決辦法老師並相機板書
三、質疑,指導學法。
1.俗話說的好「書讀百遍會怎樣?」而通過剛才咱們那麼幾遍的讀,你知道他們在辯論太陽的什麼呢?你是怎麼讀懂的?
2.讓學生區分文言文和白話文不同之處,從而總結出學習本課的學習目標,[師板書]
3.讓學生總結出完成學習目標所要採用的方法,更進一步指明如何學習文言文。
四、精讀課文,解疑全文。
1.學習第一段,由學生說出整句話的含義,重點讓學生理解「游」字。
2.讓學生區分兩小兒,由此引出兩小兒辯論的內容,學習第二小節。
①從「也」字入手,指導學生朗讀。
②學生釋意,老師隨機板書。
3.小結,讓學生明白兩小兒辯論的內容就是太陽的遠和近。
4.合作學習三、四小節。
(1)讓學生用不同的符號圈劃出兩小兒辯論太陽遠近各自的理由。
(2)小組間練習朗讀,採用你讀他譯,他讀你譯的方式(師生進行評價)
(3)重點學習「探湯」讓學生理解什麼是古今兩義,課件出示「孟」和「蓋」的圖片,並指導「孟」的書寫,理解句意後指導朗讀。
(4)課件出示「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兩句話。讓學生找出兩句類同之處,(從句式上,內容上)指導學生讀出反問,自信的語氣,並小結出兩小兒各自的理由(遠小近大,近熱遠涼)師板書讓學生達成背誦的效果。
5.學習最後一小節。
①這時候兩小孩子問孔子,孔先生,你說我們兩個到底誰說的對呀?孔子能判斷嗎?能決斷嗎?古文怎麼說
②解釋「熟為汝多知乎?」孰是什麼?為是什麼?汝是什麼?多知又是什麼?連起來就是?
③學生試背這兩句話,並提出兩小兒說這句話時態度怎麼樣?
五、研讀課文,讀後明理。
1.讓學生重點理解兩小兒對孔子的態度。
(1)教師提供資料讓學生明白太陽離我們遠近的有關科學知識,並讓學生當堂概括。
(2)學生提供孔子的資料,老師對孔子進行評價。
(3)師生互動後課件出示孔子說過的話,讓學生懂得孔子回答不出其實就體現了他「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學習態度。
(4)讓學生理解兩小兒對孔子的笑,是在笑什麼?並指導朗讀。
2.拓展延伸,讓學生書寫感想,學習孔子實事求是和兩小兒善於動腦,大膽探索真理的精神。
六、交流學法,誦讀全文。
1.同學們我們初讀古文收獲就如此之大,從這篇古文中,讓我們認識到學古文其實要做到的就是「反反復復讀課文,聯系注釋講文意,過論交流明道理」(課件出示)
2.生讀課件內容。
3.師小結後,全班在音樂的伴奏下誦讀全文,結束課文。

板書設計:
兩小兒辯日
一兒 近(大) 遠(小)
一兒 遠(涼) 近(熱)
孔子不能決也

[個人簡歷]
王慧娥,女,1974.12,出生於西藏。1995年-2006年拉薩市實驗小學擔任班主任和藏語班語文教學,校課題研究員和拉薩市小語文教育學會會員。拉薩市首屆賽課一等獎,市級教學能手,2005年獲全國小學語文研究會先進工作者,2006年8月撰寫的論文代表西藏參加貴州省安順市舉行的論文研討會,論文多次在市級刊物上發表。

② 如何增加大學生的創新能力 知乎

如何增來加大學生的創新能力自
1。試講評議法
所謂試講評議法, 就是在教學中, 教師把適當的教學內容交給學生去備課, 去試著當老師給學生講課, 然後由下面的「聽課」學生和教師對講課學生所講的課進行全面評議的方法。
2。情理誘導法
所謂情理誘導法, 就是在教學過程中, 以教師的真情去感化學生, 用深入淺出的道理去引導學生, 從而激發學生在積極主動參與教學的過程中, 提高創新能力的方法。
3。討論法
4。實踐教學法
5。問題教學法

個人淺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③ 托福 6級水平 准備多久 知乎

其實這個還是要看你想要考到的分數,滿分120分,如果你想要拿到高分,自然備課時間就要拉長,時間充沛可以做好基礎復習。

④ 初一語文古文教案(備課)

考譯文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1),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3)日始出時去(4)人近,而日中(5)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骸叭粘醭齟筧緋蹈牽?),及(7)日中,則(8)如盤盂(9),此不為(10)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11),及其日中如探湯(12),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13)也。兩小兒笑曰:「孰(14)為汝(15)多知乎?」
(1)辯斗:辯論,爭論。
(2)故:原因,緣故。
(3)以:以為,認為。
(4)去:離。
(5)日中:中午。
(6)車蓋:古時車上的篷蓋,像雨傘一樣,呈圓形。
(7)及:到了。
(8)則:就。
(9)盂:一種裝酒食的敞口器具。
(10)為:是。
(11)滄滄涼涼:陰陰冷冷,天氣涼爽的樣子。
(12)探湯:把手伸到熱水裡去。意思是天氣很熱。
(13)決:裁決,判斷。
(14)孰:誰,哪個。
(15)汝:你。
《兩小兒辯日》寫作特點:
1、語言簡潔,事中見理。
2、善於運用比喻。如寫兩小兒論辯「太陽遠近」這一現象的時候,一方從視覺出發,用兩個比喻「如車蓋」、「如盤盂」,具體說明太陽形狀的大小,結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結論的理由說清了;一方從感覺出發,以「如探湯」作比,結合「日初」和「日中」來說,也把理由說清了。由於作者善於用比喻,語言生動形象,頗有說服力,極易被人們理解和接受。
《兩小兒辯日》參考譯文:
孔子到東方游歷,途中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論。就問他們在辯論什麼。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近,而正午時距離人遠。」另一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遠,而正午時離人近。
前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像車上的篷蓋,等到正午時就像盤子碗口那樣小, 這不正是遠的顯得小而近的顯得大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等到正午時就熱得像把手伸進熱水裡一樣,這不正是近的就覺得熱,遠的就覺得涼嗎?」
孔子聽了,不能判斷誰是誰非。兩個小孩嘲笑說:「誰說你多智慧呢?」
第二個對。
忽略地球公轉,只考慮自轉,從太陽中心點到地球表面上的一個固定點來說,肯定是早上距離長、中午距離短。只不過這點距離的變化並不足以導致中午熱早上涼,中午熱早上涼是太陽入射角度引起的,不是「兩小兒辯日」中講的那個道理。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敘述了古時候,兩個小孩憑著自己的直覺,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各持一端,爭執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斷。這個故事說明為了認識自然、探求客觀真理,要敢於獨立思考、大膽質疑;也說明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學習是無止境的。

故事可分三部分理解。先寫孔子路遇兩小兒辯斗,點明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兩小兒對於太陽在不同時間距離地球遠近這一問題擺出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接著寫兩小兒憑借人們日常生活中可以體會的直覺(視覺、觸覺)闡明所持觀點,以反駁對方觀點。最後寫孔子面對兩小兒的爭辯,無法裁決而引起兩小兒的「笑」。全文僅一百來字,卻能給人以多方面的啟示。通過對話描寫來表現人物、展開故事情節是其語言表達上的特點,從中表現了兩小兒的天真可愛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選編本文的主要意圖,是使學生初步感悟古文的語言特點,同時認識到知識無窮,學無止境。

字、詞古今含義不同是學習本文的難點。如,「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中「去」為「距離」之意,與現代常用義不同。另外,「孰」「汝」等在現代漢語中很少出現,諸如此類的字詞要讓學生理解。

下面的譯文僅供參考。

孔子到東方去游學,途中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論。孔子詢問他倆爭論的原因。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近,而正午時距離人遠。」另一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時離人遠,而正午時離人近。

前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像車上的篷蓋,等到正午時就像個盤盂,這不是遠處的小而近處的大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等到正午時就熱得像把手伸進熱水裡一樣,這不是近的時候熱而遠的時候涼嗎?」

孔子聽了,不能判斷誰是誰非。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二、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能根據課後注釋疏通文意。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並復述故事。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於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三、教學建議

1.課前,教師可查閱課文中涉及的科學常識。也可布置學生課前就「太陽與地球的距離一天之中有無變化?為什麼早晨太陽看起來大些,中午卻看起來小?為什麼早晨感覺涼些,中午熱些」等問題自己搜集資料。

2.本文雖行文簡潔,但古今字義不同仍是學生閱讀理解的難點,如在現代文中很少出現的「乎」這一語氣詞,在文中出現了三次。解決這一難點建議分三步。(1)學生在讀通課文後,根據注釋初步理解每句話的意思。對於學生不懂的,教師可稍作點撥,使學生能貫通上下文。(2)反復誦讀,理解故事的內容。(3)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3.這個故事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教師可組織學生討論交流一下讀了這篇課文想到些什麼。要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從多種角度有所感悟。如,兩小兒喜歡探索,精神可嘉;兩小兒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結果就不一樣;孔子能正確對待小兒提出的問題,不知為不知,實事求是。

對於文章結尾,孔子「不能決也」,應讓學生知道,許多自然現象對於我們來說,是一些普通的科學常識,但在古代由於科技不發達是難以解開的謎,所以孔子「不能決」是可以理解的。可見宇宙之大,知識之廣,上下縱橫,雖智者也不能事事盡知。孔子沒有「強不知以為知」,而是本著「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實事求是的態度。因此,教學時不要把兩小兒笑話孔子作為主旨去理解。

4.初學文言文,反復誦讀是最主要的方法。學習本文仍應注重指導朗讀。朗讀本文可按以下提示讀好句中的停頓。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兩小兒的語言、對話描寫是教師指導學生朗讀的重點。

第二自然段,兩小兒針對太陽在不同時間與地球距離的遠近擺出截然不同的觀點,應該指導學生用肯定的語氣讀出兩小兒各持己見、互不相讓的態度。

第三、四自然段兩小兒根據各自的感覺、體驗提出理由證明自己的觀點,反駁對方的觀點。兩段句式、結構一致,都以反問句式結束,應注意反問句的讀法。其中「大如車蓋」「如探湯」應重讀,「如盤盂」「滄滄涼涼」應輕讀,使之讀起來有對比的語調,這樣才會形成兩峰對峙,爭辯不下,亟待解決的高潮。

第五自然段兩小兒見孔聖人不能裁決,笑曰:「孰為汝多知乎?」也採用反問句式,這里應明確兩小兒的笑並無譏諷之意,應指導學生讀出活潑、輕松的語調,以表現小兒的天真可愛。

指導學生朗讀文言文應注意范讀、領讀。在學生理解文章內容、能有感情地朗讀全文的基礎上,再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力爭達到當堂背誦。

5.課後擴展。建議安排一次語文實踐活動,表演《新編兩小兒辯日》。活動前,教師提供活動構想:一現代少年穿越時空來到遙遠的古代,遇到兩小兒辯日,兩小兒請少年裁決。活動中,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創編表演,然後在班上交流。

四、參考資料

1.本文選自《列子·湯問》。《列子》相傳為戰國時鄭國人列禦寇(約公元前450—公元前375)所著,其中保存了許多先秦時代優秀的寓言故事、民間故事。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學生編成《論語》一書,留傳於世。

3.有關《兩小兒辯日》中的科學知識。

早晨和中午的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是一樣的。為什麼早晨的太陽看起來較中午時大呢?這是視覺的差誤、錯覺。同一個物體,放在比它大的物體群中顯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體群中顯得大。同樣道理,早晨的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來的背襯是樹木、房屋及遠山和一小角天空,在這樣的比較下,此時太陽顯得大。而中午太陽高高升起,廣闊無垠的天空是背襯,此時太陽就顯得小了。其次,同一物體白色的比黑色的顯得大些,這種物理現象叫做「光滲作用」。當太陽初升時,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陽格外明亮;中午時,背景是萬里藍天,太陽與其亮度反差不大,就顯得小些。

中午的氣溫較早晨高,是否此時的太陽較早晨離我們近些呢?也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陽斜射大地,中午太陽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時間、相等的面積里,直射比斜射熱量高。同時,在夜裡,太陽照射到地面上的熱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涼快;中午,太陽的熱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熱。溫度的涼與熱,並不能說明太陽距離地面的遠與近

⑤ 歷史教師可以做哪些副業呢 知乎

可以做一些家教之類的行業,但是這個應該是明令禁止的,所以可以找那種到家裡給小孩輔導的或者朋友家的都可以,因為干這些有的時候會影響備課

⑥ 在教育培訓機構當老師 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挺有挑戰和競爭壓力的體驗,畢竟不是公辦的教師,所以競爭壓力畢竟大,能者上,不行就下掉,么有公辦老師那種舒服和無競爭危及感,孩子對老師的尊敬崇拜都是一樣的,謝謝採納

閱讀全文

與備課知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