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面對高中歷史課程,教師怎樣備課
今天中公講師馬東旭為考生准備了教師資格面試高中歷史《日不落帝國》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識記荷蘭的殖民擴張情況,掌握新航路的開辟對荷蘭資本主義發展的積極影響。
2.說出英國世界殖民霸權的建立過程,理解英國的殖民擴張與其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之間相互促進的辯證關系,並能從不同方面總結英國成為殖民帝國的歷史條件。
3.理解殖民掠奪是歐洲資本原始積累的有效手段;同時殖民掠奪導致了亞、非、拉美殖民地的極端貧困與落後。從不同角度進一步探究殖民擴張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創設情境,適當設疑,發展研讀史料、提取信息、歸納總結、語言表述能力。
2.分組研討,通過不同觀點的交鋒、交流,提高思辯能力、綜合分析問題能力,鍛煉結合所學說明問題的能力,體會競爭與合作的氛圍。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歐洲早期殖民侵略的分析,認識到歐洲殖民者對殖民地的血腥掠奪,一方面促進了歐洲資本原始積累,另一方面造成了殖民地的落後和貧困,從而對學 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從殖民擴張的過程中認識到各國綜合國力的變化影響著各國殖民霸主地位的變化;樹立競爭意識和不斷進取的精神,勇於面對機遇與挑戰。
『貳』 初二歷史總結500字,急
初二年級在最近兩個學期的歷史期末考試中都超市平均分,取得較好的成績,下面我代表初二歷史備課組談一談我們在常規教學方面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認真備課。
這一屆初二是我校使用北師大歷史教材的起始年級。這套教材的特點是單元主題鮮明,重視提高學生素質和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原有課程中的「繁、難、偏、舊」的內容被刪掉了,每一課書的內容大為減少,有些課文甚至正文比小字還要少,所以需要教師在備課過程當中適當補充內容,否則歷史的連貫性就喪失了,學生聽起來一頭霧水。每個學期開學前我們備課組的老師都能認真鑽研教材和大綱,制定教學計劃和進度。每課時都有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學過程、作業布置、教學反思等。另外我們還積極參加集體備課,做到統一進度,集思廣益,取長取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經常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環保教育、安全教育。
二、立足課堂,提高實效。
加強課堂管理,嚴格要求。針對初中學生好奇、好動的特點,上課既要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活躍氣氛,也要嚴格管理,抓好紀律,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認真上好每一節課。從初一開始我們每一堂課都堅持課堂小測。根據近年來我市歷史中考的題型,我們每一節課都准備了8——10道單選題,這些題目我們不是隨便出的,而是精挑細選,注重應用,強調新穎和靈活,盡量和中考接軌。一個學期下來,積累了二百多題選擇題,期末考試時學生在選擇題的得分都比較高。課前小測我們是這樣操作的:小測一般安排在上課一開始的5分鍾,小測完畢後評講上節課的小測紙,對做得好的同學進行表揚。進行小測可以督促學生及時復習,鞏固上一節課的學習內容,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及時反饋。基礎知識掌握得比較牢固,同時也有利於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盡量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堅持傳統教學與多媒體輔助教學有機結合,既充分發揮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促進學生的記憶力,活躍課堂氣氛,增大教學容量等方面的功能,又注重傳統教學方式中以人為本的交流和互動,使課堂既生動活潑又井然有序,切實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能。為了增加歷史教學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謝聲毅老師在上課時經常會給學生講一些趣味性較強的歷史故事和典故,輔助學生對當時歷史環境和歷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而我則多數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經常播放視頻錄像,圖文並茂。為了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我們經常把一些小競賽穿插在教學當中。單元復習也會以小組知識搶答的方式進行。比如講到趙州橋,我們會叫學生自己先畫一座趙州橋出來,,畫完之後學生比較容易理解趙州橋巧妙在哪裡,大拱和四個小拱的作用是什麼,趙州橋為什麼能屹立一千多年不倒,學生自然能找到答案了。講唐朝的文學成就,可以在課堂上搞一個小型的唐詩朗誦會和鑒賞會;至於秦始皇的功過是非,如果有時間准備的話,組織學生進行一場辯論,也會收到不錯的效果。
三、認真布置及批改作業:
根據教材的特點,認真布置和批改作業。我們每節課都盡量安排學生做《學考精練》,作業每課必改,並在此基礎上及時講評,及時反饋,分析缺點與不足,認真抓好課後作業的質量,想方設法減少欠交作業的人數,另外我們還非常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答題方法和技巧,平時訓練有素了,重大的考試才有穩定的發揮。
四、抓好教學評價。
教學中的總結鞏固是相當重要的,否則學了後面忘了前面,沒有什麼實際效果。每節課我們盡可能留兩三分鍾把一節課的內容總結一下。一個單元結束後,搞好單元測試,考察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及時反饋評價結果,進行下階段的調整,做好查漏補缺工作。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積累了一些的經驗和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有失敗和不足,與先進學校相比還有不少的差距。今後,應揚長避短,努力提高的業務水平,改進教學方法,為提高我校的歷史教學質量作出應有的貢獻。。
『叄』 高中歷史如何做到有效備課
連備課都不會還做什麼老師?!一點主見都背有,遇到問題就問別人,教出來的學生也是社會上被宰的羔羊!毀人不倦啊!我見了老師就夠了!可報復了!
『肆』 歷史教師如何備課教學才是有效性
課堂是實現教學有效性的主要陣地,我們應該做到:
第一,眼中有學生。歷史教育的價值取向就是「服務人生」,是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做好自己。所以歷史教學的責任應該是關注學生的人生,把教學升華為服務學生人生的教育。幫助學生樹立起完整的世界觀、公正的價值觀、健全的人生觀。
第二,心中有目標。(前面有敘述)
第三,手中有方法。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在過程的實施、情境的創設、知識的遷移、問題的拓展、活動的安排、練習的設計等多個環節上,始終處於內容鮮活化、過程活動化、問題探究化、交流互動化、思維多樣化、體驗有效化的良好狀態,激發學生從多個層面主動參與學習全過程,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是有效的教學。
1、針對差異性,實施分層教學策略。新課程要求「面向每一個學生,特別是有差異的學生」。為此,從課程目標到教材都體現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多樣化,允許學生發展的不同,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評估標准,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創造條件。面對有差異的學生,應當最大限度地利用學生的潛能實施有差異的教學,進行教學目標分層、教學過程分層、布置作業分層、教學評估分層。讓全體學生都可以體驗成功感,這樣才有利於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能力的發展。
2、實現師生課堂互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教學的對象。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學習探究,以學生提出的問題為基礎,緊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發揮能動性和創造性,層層深入地開展教學活動。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認真創設課堂教學情景,設置懸念,引導學生圍繞問題去討論、發揮,保證學生能在教師精心設置的教學情景中輕松獲得知識,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如果不注意師生互動,而是將問題和答案直接告訴學生,雖然結論清楚,易於教學,但卻起不到創造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目的。
使學生在一種和諧、放鬆的精神狀態下學習,他們敢於表現、敢於質疑、敢於爭論,學生的思維、情趣、愛好有了張揚的空間,在這個短短的過程中,師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探究成果,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豐富了教學內容。在和學生平等交流過程中,師生達成共識:要堅持實事求是,把歷史人物放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去認識,不苛求前人,也不溢美前人。
這樣的課堂討論和交流,師生互動,有利於提高學生對歷史人物評價的能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通過組織學生討論評價歷史人物,使學生掌握了歷史人物評價的基本方法;使學生體驗了學習經歷,獲得了學習經驗;也使學生體驗了師生、生生互動過程的樂趣。
3、創設合理的教學情景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載體。情景教學法規定教學程序分三步走:情景設置,揭示課題;情景展開,分析評價;情景反饋,鞏固提高。這一方法使整個課堂教學在情景所營造的清新的氛圍下進行,並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讓學生積極參與情景的分析和評價。教師通過創設一定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或以情感共鳴形式來烘托學習氛圍等等,目的都是要增強教學效果。一般的有效的情景設置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
(1)故事情景——栩栩如生。
在教學中,教師繪聲繪色地給學生講述一些歷史事實、名人軼事等,很容易使他們融入故事情境之中,緩緩點燃他們思維的火花,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習新知識的渴望性。如在教選修四中外歷史人物時講到「牛頓」和「愛因斯坦」時,都簡單講述了這兩位偉人小時候的故事,當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時,設問:「從剛才的故事中,同學們覺得牛頓和愛因斯坦是不是天生的天才?他們成功的秘訣是什麼?本節課讓我們一起走進偉人的世界」。再如秦始皇改字的故事、達芬奇畫蛋的故事、毛澤東少年言志的故事等等。通過創設故事情境,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也就會很快地使學生融入課堂教學中,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問題情景——環環相扣。
朱熹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蘇格拉底說:「問題是接生婆,它幫助新思維的誕生」。課堂提問是組織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作為一種常規的教學手段,是能否順利完成課程任務的關鍵。良好的提問方式不僅能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又有利於點燃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充分體現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活動,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例如溫州教育教學研究院的方仙來老師在《美國1787年憲法》一課中創設了一個案例辨析情境:「18世紀晚期,美國有一位總統在任職期間,沒經過會同意就任命一位同窗好友為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後因個人私怨,他又免了該法官的職務。後該總統為爭取連任,特意討好選民,否定國會提出的「增加個人所得稅」的立法草案,國會不服,經再次討論,最後以2/3以上的總人數通過。總統很不高興,再次行使否決權並解散國會,卻被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宣布總統的這一行為是違憲的,該總統十分郁悶……」。(1)請找出文中的錯誤之處。(2)請根據所學知識,畫出美國中央政府三權分立、相互監督的結構示意圖。這樣的問題情境設計恰當,使學生既體會到美國開國元勛的政治智慧,又學會了用圖示表達歷史知識的方法,滿足了學生求異、求新的思維需求,學生的能力和認識得到提高和升華。
(3)活動情景——身臨其境。
通過活動讓課堂「動」起來,將主角還給學生,給他們以展示自我的空間。豐富多彩的課堂課外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歷史活動的組織有多種形式,就課堂教學這一有限的時間空間而言,開展討論、辯論、知識搶答、角色扮演等都是迅速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方法。
如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一課中,教師曾經設置了一場十分鍾的小型辯論賽:全球化是否有利於發展中國家。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不僅氣氛活躍,而且知識記憶簡單了,學生對歷史課的興趣提高了許多。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討論法也是經常採用的歷史活動。討論前教師應當先給學生創設一種能激發起興趣的歷史情景,使學生思維活躍,積極思考,竟相發表各自的意見。如在上近代史本人提出對李鴻章這個人物我們是如何看待的?「他是個賣國賊」,有同學馬上說。「誰說的,李鴻章在近代算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又有同學馬上反駁。針對學生的看法,老師列舉了幾種具有代表性的評價,如《李鴻章傳》的作者連啟超寫到「吾敬李之才,惜李之識,悲李之遇。」李鴻章逝世後,時人說:「權傾一時,謗滿天下。」日本評價李鴻章:「知西來大勢,識外國文明,想效法自強,有卓越的眼光和敏銳的手腕。」著名學者袁偉時在《晚清大變局中的思潮和人物》中對李鴻章定位則為:「晚清庸眾中之傑士;近代化的主要開創者;一代先進知識分子的凝聚中心」。列出以上觀點後,教師再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然後學生一起在平等、民主的氣氛中進行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盡情地發揮他們思維的潛力,廣泛地進行交流,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評價歷史人物必須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才能做到觀點趨於更加公正、公平、合理。由此,學生也體驗到歷史不是死的一成不變的「古董」,而是復雜的豐富多彩的人生畫卷。
總之,形式多樣的歷史教學情境的創設,讓課堂活起來了,原本沉悶乏味的課堂氣氛一下子換成了歡快、互動、和諧的課堂氣氛。學生的思維不再以教師為中心,而是自覺地主動地去探索、去思考、去感悟
『伍』 歷史教學 中怎樣有智慧的備課
課內外相互連接,縱橫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