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七年級語文同步古代詩歌四首答案

七年級語文同步古代詩歌四首答案

發布時間:2021-01-01 09:39:05

A.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課時作業上冊15古代詩歌四首的答案

表現了小高非常在乎這些昆蟲,在他心裡的地位很高。

B. 七年級上冊語文古代詩歌四首意思

東行登上碣石山,來觀賞大海。 海水多麼寬闊浩盪,山島高高地挺立在海邊。 樹木一叢一叢到處版都是,各種草兒長得權十分繁茂。 樹木被風吹動發出颯颯的聲響,海上翻湧起巨大的波濤。 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出發的。 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 慶幸得很,好極了,用詩歌來詠嘆自己遠大的志向吧!

春天,我走在錢塘湖邊,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公亭的西面,湖水漲潮時剛與堤平,白雲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幾只早出的黃鶯爭著向陽、暖和的樹,新來的燕子銜著春泥在築巢。繁多而多彩繽紛的春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我最愛漫步在西湖東邊欣賞美景,欣賞得不夠 ,就再去看那綠色楊柳下迷人的白沙堤。

枯藤纏繞的老樹的枝幹上棲息著黃昏歸巢的烏鴉, 小橋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飄盪著炊煙的幾戶人家, 荒涼的古道上,迎著蕭瑟的秋風,一位騎著瘦馬的遊子緩緩前行。 夕陽早已往西沉下, 漂泊未歸的斷腸人還遠在天涯。

C. 七年級語文人教版上冊古代詩歌四首,課後答案

觀滄海》 曹操
1.描繪「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所展現的畫面。
海島上樹木繁茂,各色花草鬱郁蔥蔥,給人以生機盎然之感。隨著一陣蕭瑟的秋風,海面上湧起滔天的波浪,洶湧起伏。
2.這首詩表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什麼?
表現了作者雖年老而又想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和博大胸襟。
《次北固山下》 王灣
1.描繪第二聯所展現出的畫面。
潮水上漲,江面頓時開闊,江水似乎與岸齊平了;船行江中,和風順江吹來,船帆端端
正正地高掛著。
2.「海日生殘夜,江春人舊年。」一聯,歷來被人稱道。請作簡要賞析。
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在
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含著新舊更替是自然規律,舊事物孕育新事物,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表現了遊子的思鄉之情。把「日」「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徵,表現了作者樂觀、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兩句詩對偶工整,形象生動。
3.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思念故鄉。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1.本詩思想感情是什麼?
抒發了對錢塘湖春天美景的喜愛之情。
2.體現早春特點的景物:水面初平、早鶯、新燕、亂花、淺草
3.分析頷聯中「爭」和「啄」好在哪裡?
「爭」 運用了擬人,寫出了黃鶯爭先恐後地飛到向陽的樹枝上去歌唱,讓人感受到了春光的難得與寶貴;「啄」字描寫燕子忙著銜泥築巢的情態。這兩句著重描繪出鶯燕的動態,使全詩洋溢著活力與生機。
4.描繪「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現的畫面。
鶯是春天的歌手,幾只早飛出來的黃鶯飛到向陽的樹枝上去歌唱,剛飛回來的燕子忙著銜泥築巢,不知要將家安在誰的屋檐下。
5.描繪「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所展現的畫面。
繽紛的野花次第開放,使人眼花繚亂。出生的嫩草一片新綠,才剛剛蓋過馬蹄。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1.用自己的話描繪一下這首小令的情景。
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僕僕的遊子,騎著一匹瘦馬,迎著陣陣凄冷的西風,在古道上獨行。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即將歸巢的烏鴉在樹梢盤旋。他走過橫架溪流上的小橋,來到溪邊的幾戶人家的門前,這時太陽快落山了,他已經無處投宿,迎著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長夜,不禁悲從中來,肝腸寸斷。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因思念家鄉而產生的孤寂、愁苦、悲涼的情感。
多給點懸賞分啊 參考資料:老師標准答案

D. 七年級語文古代詩歌四首教案

發不了鏈接自己網路 兒訊網
每日更新上千份資料。資料包含小學到高中所有科目的課件、試卷、教案等。
如果找不到你想要的資料還可以在服務中心發布需求,網站將通過其它渠道幫助你尋找。

E. 7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第15課古代詩歌四首的答案

閱讀理解來
4.選了水、雲、源鶯、燕、花、草
5.幾處、誰家說明其少,更能點出春天之意
6.錢塘湖的早春明麗美好,詩人陶醉在這迷人的湖光山色中,流連忘返。
7.更加;燃燒
8.暮春 今春看又過說明春天即將過去
9.A
10.江水碧綠澄澈,顯得飛翔的水鳥更加潔白無瑕,江邊青山蔥郁,山花像要燃燒的火焰,絢爛無比
11.有四種類型
1:鶯燕——常常象徵春天美麗景色如,幾處早鶯爭暖樹
2:雁、青鳥——信使 如,歸雁洛陽邊
3:杜鵑—— 深深的離愁 很多指鄉愁
4:鴻鵠、鷹——遠大志向 如,雁雀焉知鴻鵠之志

F. 初一語文上冊 《古代詩歌四首》原文注釋

作者:曹操
作品:觀滄海

作品注釋
注釋:
《步出夏門行》,又名《隴西行》,屬古樂府《相如歌·瑟調曲》。「 夏門」原是洛陽北面西頭的城門,漢代稱夏門,魏晉稱大夏門。古辭僅存「市朝人易,千歲墓平」二句(見《文選》李善注)。《樂府詩集》另錄古辭「邪徑過空廬」一篇,寫升仙得道之事。曹操此篇,《宋書 · 樂志》歸入《大麴》,題作《碣石步出夏門行》。從詩的內容看,與題意了無關系,可見,只是借古題寫時事罷了。詩開頭有「艷」辭(序曲),下分《觀滄海》、《冬十月》、《土不同》、 《龜雖壽》四解(章)。
當作於建安十二年(207)北征烏桓得勝回師途中。樂漢末年,正當軍閥逐鹿中原之時,居住在遼西一帶的烏桓強盛起來,他們南下攻城掠地,成為河北一帶的嚴重邊患。建安十年(205),曹操摧毀了袁紹在河北的統治根基,袁紹嘔血而死,其子袁譚、袁尚逃到烏桓,勾結烏桓貴族多次入塞為害。當時,曹操處於南北夾逼的不利境地:南有盤踞荊襄的劉表、劉備,北有袁氏兄弟和烏桓。為了擺脫被動局面,曹操採用謀士郭嘉的意見,於建安十二年夏率師北征,五月至無終,秋七月遇大水,傍海大道不通,後接受田疇建議,斷然改道,經徐無山,出廬龍塞,直指柳城,一戰告捷。九月,勝利回師,途經碣石等地,借樂府《步出夏門行》舊題,寫了這一有名的組詩。詩中描寫河朔一帶的風土景物,抒發個人的雄心壯志,反映了詩人躊躇滿志、叱吒風雲的英雄氣概。關於曹操東臨碣石,過去多以為是北征烏桓去時的事,其實,這種看法與史實
不符,不可置信。我們用《三國志》《武帝紀》和《田疇傳》的記載來核對,曹操當時是在北征烏桓的歸途中登上碣石的,因為去時逢大水,傍海大道不通,他只好改道走徐無山那條小路前往遼西。「九月,公引自柳城還,……十一有至易水」,他應在這年(207)九月或十月初「臨碣石」、「觀滄海」。至於碣石山位於現今何處,目前學術界尚有爭議,或以為此山已沉入現今河北省樂亭縣境的大海中,或以為就是現今河北省昌黎縣北的碣石山。不管怎樣,在曹操登臨時,它應是傍海一帶較高的石山。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頭二句點明「觀滄海」的位置:詩人登上碣石山頂,居高臨海,視野寥廓,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寫,概由此拓展而來。「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點像繪畫的粗線條。「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樣子;「何」,何其,今言「多麼」,是嘆美之詞。「澹澹」而加嘆美,那滄海的遼闊蒼茫氣象便可想而知了。 在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突兀聳立的山島, 它們點綴在平闊
的海面上,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這兩句寫出了大海遠景的一般輪廓,下面再層層深入描寫。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前二句具體寫竦峙的山島: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但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給人生意盎然之感。後二句則是對「水何澹澹」一句的進一層描寫:定神細看,在秋風蕭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湧起伏。這兒,雖是秋天的典型環境,卻無半點蕭瑟凄涼的悲秋意緒。在我國文學史上,由於作家的世界觀和處境等種種原因,自宋玉《九辯》開悲秋文學的先聲之後,多少騷人墨客因秋風而臨風灑淚,見落葉而觸景傷情!然
而,曹操卻能面對蕭瑟秋風,極寫大海的遼闊壯美:在秋風蕭瑟中,大海洶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島高聳挺拔,草木繁茂,沒有絲毫凋衰感傷的情調。這種新的境界,新的格調,正反映了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寫,是從海的平面去觀察的,這四句則聯系廓落無垠的宇宙,縱意宕開大筆,將大海的氣勢和威力托現在讀者面前:茫茫大海與天相接,空濛渾融;在這雄奇壯麗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漢(銀河)都顯得渺小了,它們的運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納。詩人在這里描寫的大海,既是眼前實景,又融進了自己的想像和誇張,展現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偉 氣象,大有「五嶽起方寸」的勢態。這種「籠蓋吞吐氣象」是詩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藝術境界。(參見《古詩歸》卷七鍾惺評語)言為心聲,如果詩人沒有宏偉的政治抱負,沒有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沒有對前途充滿信心的樂觀氣度,那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這樣壯麗的詩境來的。過去有人說曹操詩歌「時露霸氣」(沈德潛語),指的就是《觀滄海》這類作品。「霸氣」當然是譏評,但如果將「霸氣」理解為統一中國的雄心,那麼,這種藝術鑒賞的眼光還是可取的。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這是合樂時的套語,與詩的內容無關,就不必細說了。
《觀滄海》這首詩,從字面看,海水、山島、草木、秋風,乃至日月星漢,全是眼前景物,這樣純寫自然景物的詩歌,在我國文學史上,曹操以前似還不曾有過。它不但通篇寫景,而且獨具一格,堪稱中國山水詩的最早佳作,特別受到文學史家的厚愛。值得指出的是:客觀自然景物反映到詩人頭腦中,必然經過詩人主觀的過濾--理解、融會、取捨、強調,然後形成藝術的產品。這種產品,既是客觀世界的反映,也是詩人主觀精神的凝結。這首詩寫秋天的大海,能夠一洗悲秋的感傷情調,寫得沉雄健爽,氣象壯闊,這與曹操的氣度、品格乃至美學情趣都是緊密相關的,因此,即使是純屬寫景之作。因作,即使是純屬寫景之作,也不可能是純客觀的照相式製作。另外,曹操現存二十餘首詩,雖然用的都是樂府舊題,但內容卻是全新的。沈德潛指出:「借古樂府寫時事,始於曹公。」(《古詩源》卷五)這在我國文學史上,也是一個大膽的突破。這種重視反映現實生活,不受舊曲古辭束縛的新作風,大大推進了我國文學現實主義精神的發揚。曹操這個功績,也是值得肯定和贊揚的。

【譯文】

遠望黃昏時的烏鴉,正在尋覓枯藤老樹棲息,近看有正依傍著小橋和流水伴居的人家,眼前只有一匹瘦馬馱著漂泊的遊子,在秋風古道上慢慢移步。看夕陽的余暉已經昏螟西下,羈旅在外漂泊的斷腸人浪跡天涯。

【賞析】

這是馬致遠著名的小曲,28個字勾畫出一幅羈旅荒郊圖。這支曲以斷腸人觸景生情組成。從標題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動機。
頭兩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就給人造成一種冷落暗淡的氣氛,又顯示出一種清新幽靜的境界,這里的枯藤,老樹給人以凄涼的感覺,昏,點出時間已是傍晚;小橋流水人家給人感到幽雅閑致。12個字畫出一幅深秋僻靜的村野圖景。古道西風瘦馬,詩人描繪了一幅秋風蕭瑟蒼涼凄苦的意境,為僻靜的村野圖又增加一層荒涼感。夕陽西下使這幅昏暗的畫面有了幾絲慘淡的光線,更加深了悲涼的氣氛。詩人把十種平淡無奇的客觀景物,巧妙地連綴起來,通過枯,老,昏,古,西,瘦六個字,將詩人的無限愁思自然的寓於圖景中。最後一句,斷腸人在天涯是點睛之筆,這時在深秋村野圖的畫面上,出現了一位漂泊天涯的遊子,在殘陽夕照的荒涼古道上,牽著一匹瘦馬,迎著凄苦的秋風,信步滿游,愁腸絞斷,卻不知自己的歸宿在何方,透露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悲涼情懷,恰當地表現了主題,這首小令是採取寓情於景的手法來渲染氣氛,顯示主題,完美地表現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簡評】

這首小令僅五句28字,語言極為凝煉卻容量巨大,寥寥數筆就勾畫出一幅悲緒四溢的「遊子思歸圖」,淋漓盡致地傳達出漂泊羈旅的遊子心。
這幅圖畫由兩部分構成:
一、由精心選取的幾組能代表蕭秋的景物組成一幅暮色蒼茫的秋野圖景;
二、抒寫內心深處無盡傷痛而獨行寒秋的天涯遊子剪影。
第一幅畫共18個字九個名詞,其間無一虛詞,卻自然流暢而涵蘊豐富,作者以其嫻熟的藝術技巧,讓九種不同的景物沐於夕陽的清輝之下,象電影鏡頭一樣以「蒙太奇」的筆法在我們面前依次呈現,一下子就把讀者帶入深秋時節:幾根枯藤纏繞著幾顆凋零了黃葉的禿樹,在秋風蕭蕭中瑟瑟地顫抖,天空中點點寒鴉,聲聲哀鳴……寫出了一片蕭颯悲涼的秋景,造成一種凄清衰頹的氛圍,烘托出作者內心的悲戚。我們可以想像,昏鴉尚能有老樹可歸,而遊子卻漂泊無著,有家難歸,其間該是何等的悲苦與無奈啊!接下來,眼前呈現一座小橋,潺潺的流水,還有依稀裊起炊煙的農家小院。這種有人家安居其間的田園小景是那樣幽靜而甜蜜,安逸而閑致。這一切,不能不令浪跡天涯的遊子想起自己家鄉的小橋、流水和親人。在這里,以樂景寫哀情,令人倍感凄涼,烘托出淪落他鄉的遊子那內心彷徨無助的客子之悲。
第二幅畫里,我們可以看到,在蕭瑟的秋風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飽嘗鄉愁的遊子卻騎著一匹延滯歸期的瘦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著遠方踽踽而行。此時,夕陽正西沉,撒下凄冷的斜暉,本是鳥禽回巢、羊牛迴圈、人兒歸家的團圓時刻,而遊子卻仍是「斷腸人在天涯」,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鄉的遊子面對如此蕭瑟凄涼的景象,怎能不悲從中來,怎能不撕心裂肺,怎能不柔腸寸斷!一顆漂泊羈旅的遊子心在秋風中鮮血淋淋……
一支極為簡短的小曲,表達了難以盡述的內蘊,形象地描繪出天涯遊子凄楚、悲愴的內心世界,給人以震撼人心的藝術感受。讓人讀之而倍感其苦,詠之而更感其心。讀此曲而不淚下者不明其意也。
這首小令之所以獲得如此高的贊譽,一方面是由於它描繪了一幅絕妙的深秋晚景圖,真切地表現出天涯淪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調雖然低沉,但卻反映了當時沉悶的時代氣氛,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它有很高的藝術成就。比較明顯的特點是:
1.簡約與深細相依
古人宋玉曾用「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來形容美女身量的恰到好處。《天凈沙秋思》文字之精煉,也可以說達到了不能再增、減一字的程度。全篇僅五句,二十八字,既無誇張,也不用典,純用白描勾勒出這樣一幅生動的圖景: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僕僕的遊子,騎著一匹瘦馬,迎著一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古道上踽踽獨行。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即將歸巢的暮鴉在樹梢上盤旋;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來到溪邊的幾戶人家門前,這時太陽快要落山了,自己卻還沒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的長夜,不禁悲從中來,肝腸寸斷。至於遊子為什麼飄泊到這里?他究竟要到哪裡去?這些言外之意,盡可聽憑讀者自己去想像。這首小令,確實不愧為言簡意豐、以少勝多的佳作。小令的前三句,十八個字,共寫了藤、樹、鴉、橋、水、家、道、風、馬九種事物,一字一詞,一字一景,真可謂「惜墨如金」。但是,凝練而並不簡陋,九種事物名稱之前分別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現各自特徵的修飾語,使各個事物都帶上了鮮明的個性,又使本來互不相乾的事物,在蒼涼的深秋暮色籠罩下,構成了一個統一體。作者沒有寫這些事物的方位,也未寫這些事物與遊子活動的關系,但讀者又可以想像得到,並把它們緊密地聯系起來。簡約之中見出深細。
2.靜景與動景相映
《天凈沙秋思》的藝術效果,又得力於成功地運用映襯技法。作者將許多相對獨立的事物同時納入一個畫面之中,從而形成動與靜、明與暗、背景與主體的相互映襯:處於動態中的「流水」,與處於靜態中的「小橋」「人家」相映,更顯出環境的幽靜;「西風」與「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見蒼涼;在作者勾勒的秋景圖上,一面是枯藤、老樹、昏鴉在秋風蕭颯中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暉給枯藤、老樹、昏鴉塗上一抹金黃的顏色;「小橋流水人家」,呈現一派清雅、安適的景象,與淪落異鄉的遊子相映,使「斷腸人」更添悲愁。從整個構圖看,前四句寫景,末一句寫人。但人是主體,景物是人活動的背景,把背景寫充分了,主體就被烘托出來了。這正是相互映襯的妙用。
3.景色與情思相融
詩言志。這首小令旨在表達天涯淪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思想感情,是抽象的東西,難於表達。作者運用傳統的寄情於物的寫法,把這種凄苦愁楚之情,刻畫得淋漓盡致。枯藤、老樹、昏鴉、西風、瘦馬、夕陽,這些有形的可感的事物,具有明顯的深秋色彩,與無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處,用有形表現無形,方使人感到具體生動。正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愁」與「水」本無聯系,但作者借江水之多,喻愁之多,二者有「恰似」之處,用江水東流之景,表達無限的悲愁之情,十分深刻。自然景物本來是沒有思想感情的,但當詩人把這些客觀事物納入審美的認識和感受之中,這些事物便被賦予感情的色彩,同人的思想感情融為一體了。「小橋流水人家」,不過是極常見的普通景色,但當它與「斷腸人在天涯」同處於一個圖景之中時,便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成為使「斷腸人」心碎腸斷的觸發物,使圖景帶上悲涼的氣氛。所謂「情因景而顯,景因情而生」,就是這個道理。《天凈沙秋思》堪稱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無痕的傑作。
《天凈沙》一曲,篇幅雖短,卻為極多人所知曉,不失為千古絕唱。短短二十八字,刻劃出一幅非常真實生動的秋郊夕照圖。起首三句為鼎足對,一連推出九幅畫面: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以景托景,景中生情,在蒼涼的背景上勾勒出行旅之人飄泊不定而又憂愁的情懷。這里,作者創造性地將孤立的自然物精巧地組合在一起,使整個畫面富有流動感、生命感。同時,有意識地突出畫面的昏暗陰冷,以便充分表現「斷腸人」浪跡天涯的濃烈的羈旅愁懷。

次北固山下
[題解]
這首詩寫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鄉愁。開頭以對偶句發端,寫神馳故里的飄泊羈旅之情懷。次聯寫「潮平」、「風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闊大。三聯寫拂曉行船的情景,對仗隱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絕千古」,給人積級向上的藝術魅力。尾聯見雁思親,與首聯呼應。全詩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思愁緒。「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不失詩苑奇葩,艷麗千秋。
[翻譯]
遊客路過蒼蒼的北固山下,船兒泛著碧綠的江水向前。春潮正漲,兩岸江面顯得更寬闊。順風行船,恰好把帆兒高懸。紅日沖破殘夜,從海上升起。江上的春天早在年底就春風拂面。家書要傳到哪裡呢?請問歸雁幾時飛到洛陽邊。
[賞析]
此詩寫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時看到的兩岸春景。先寫青山重疊,小路蜿蜒,碧波盪漾,小船輕疾。「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描摹長江下游潮漲江闊,波濤滾滾,詩人揚帆東下的壯觀,氣概豪邁。「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為歷來傳誦的名句,描繪了晝夜和冬春交替過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悅,由此而引動末句的鄉思,以歸雁傳書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春景和鄉思和諧交融。

這首題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見於唐人芮挺章編選的《國秀集》。唐人殷璠選入《河嶽英靈集》時題為《江南意》,但有不少異文:「南國多新意,東行伺早天。潮平兩岸失,風正數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從來觀氣象,惟向此中偏。」本文系據長期傳誦的《次北固山下》。

王灣是洛陽人,一生中,「嘗往來吳楚間」。「北固山」,在今江蘇鎮江市以北,三面臨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為「南國多新意,東行伺早天。」其「東行」,當是經鎮江到江南一帶去。詩人一路行來,當舟次北固山下的時候,潮平岸闊,殘夜歸雁,觸發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這一千古名篇。

詩以對偶句發端,既工麗,又跳脫。「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點題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著展現在眼前的「綠水」前進,駛向「青山」,駛向「青山」之外遙遠的「客路」。這一聯先寫「客路」而後寫「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馳故里的飄泊羈旅之情,已流露於字里行間,與末聯的「鄉書」、「歸雁」,遙相照應。

次聯的「潮平兩岸闊」,「闊」,是表現「潮平」的結果。春潮湧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人的視野也因之開闊。這一句,寫得恢弘闊大,下一句「風正一帆懸」,便愈見精彩。「懸」是端端直直地高掛著的樣子。詩人不用「風順」而用「風正」,是因為光「風順」還不足以保證「一帆懸」。風雖順,卻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順風,又是和風,帆才能夠「懸」。那個「正」字,兼包「順」與「和」的內容。這一句寫小景已相當傳神。但還不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這句詩的妙處,還在於它「以小景傳大景之神」(《姜齋詩話》卷上)。可以設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裡行船,老要轉彎子,這樣的小景是難得出現的。如果在三峽行船,即使風順而風和,卻依然波翻浪涌,這樣的小景也是難得出現的。詩句妙在通過「風正一帆懸」這一小景,把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等等的大景也表現出來了。

讀到第三聯,就知道作者是於歲暮臘殘,連夜行舟的。潮平而無浪,風順而不猛,近看可見江水碧綠,遠望可見兩岸空闊。這顯然是一個晴明的、處處透露著春天氣息的夜晚,孤舟揚帆,緩行江上,不覺已到殘夜。這第三聯,就是表現江上行舟,即將天亮時的情景。

這一聯歷來膾炙人口,殷璠說:「『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詩人已來少有此句。張燕公(張說)手題政事堂,每示能文,令為楷式。」(《河嶽英靈集》)明代胡應麟在《詩藪。內編》里說,「海日」一聯「形容景物,妙絕千古」。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殘夜」、「春入舊年」,都表示時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樣匆匆不可待,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之情呢?這兩句煉字煉句也極見功夫。作者從煉意著眼,把「日」與「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徵,提到主語的位置而加以強調,並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擬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於殘夜,將驅盡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現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

海日東升,春意萌動,詩人放舟於綠水之上,繼續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駛去。這時候,一群北歸的大雁正掠過晴空。雁兒正是要經過洛陽的啊!讓詩人想起了「雁足傳書」的故事,還是托雁捎個信吧:雁兒啊,煩勞你們飛過洛陽的時候,替我問候一下家裡人。這兩句緊承三聯而來,遙應首聯,全篇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思愁緒。

這首五律雖然以第三聯馳譽當時,傳誦後世,但並不是只有兩個佳句而已;從整體看,也是相當和諧,相當優美的。

錢塘湖春行
選自《白氏長慶集》。錢塘湖,及杭州西湖。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太原(現屬山西)人
。唐代大詩人。注有《白氏長慶集》。
1、孤山寺:南朝陳文帝天嘉(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時改名廣化。孤山:位於西湖的北部,坐落在後湖與外湖之間,孤峰聳立,景色秀麗,為湖山登臨勝地。
2、賈亭:即賈公亭。唐貞元(公元785~804年)中,賈全出任杭州刺史,於錢塘潮建亭,人稱「賈亭」或「賈公亭」。該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漲,水面剛剛平了湖岸。初:副詞,剛剛。雲腳低;指雲層低垂,看上去同湖面連成一片。○點明春遊起點和途徑之處,著力描繪湖面景色。
4、早鶯:初春時早來的黃鶯。鶯:黃鸝,鳴聲婉轉動聽。爭暖樹:爭著飛到向陽的樹枝上去。暖樹:指向陽的樹木。新燕:剛從南方飛回來的燕子。啄:銜取。燕子銜泥築巢。春行仰觀所見,鶯歌燕舞,生機動人。側重禽鳥。
5、亂花:各種顏色的野花。漸:副詞,漸漸的。欲:副詞,將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繚亂。淺草:剛剛長出地面,還不太高的春草。才能:剛夠上。沒:遮沒,蓋沒。春行俯察所見,花繁草嫩,春意盎然。側重花草。
6、行不足:百游不厭。陰:同「蔭」。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稱沙堤、斷橋堤,在西湖東畔,唐朝以前已有。自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時所築白堤在錢塘門外,是另一條。詩人由北而西而南而東,環湖一周,詩則以湖東綠楊白堤結束,以「最愛」直抒深情。

【詩 意】
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
白雲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
幾處早出的黃鶯爭著飛向向陽的樹木,
誰家新來的燕子銜著春泥在築巢。
繁多而多彩繽紛的春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
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
我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游覽不夠,
就再去看那綠色楊柳下迷人的白沙堤。
【譯文】
在一個明麗的春日,我信馬來到錢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繞到賈公亭西。一場春雨剛過。雲氣同湖面上的微波連成一片,像貼在水面似的。而湖水漲得滿滿的,快要跟岸齊平了。遠處近處都有黃鶯婉轉的叫聲,這些春天的使者們,嬉戲追逐,爭著搶著往向陽的枝頭飛。誰家新歸的燕子在湖邊飛上飛下,它們忙著銜泥築巢。沿途繁花東一簇,西一叢,快要讓人眼花繚亂了。而路上的春草剛從土裡鑽出來,剛夠遮住馬蹄。春神把花掛在樹上,把草鋪在地上,供人們盡情賞玩,而我最迷戀的卻是湖東一帶,這里綠楊成蔭,白堤靜靜的躺在湖邊,安閑,自在,真要讓人留連忘返了。
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雲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
幾處早出的黃鶯爭著飛向向陽的樹木,誰家新來的燕子銜著春泥在築巢。
繁多而多彩繽紛的春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
我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游覽不夠,尤其是綠色楊柳蔭下的白沙堤。
早鶯新燕爭飛,亂花淺草迷人,一片生機勃勃。詩人在錢塘湖堤上踏春遊賞,面對如此美好的春景,流連忘返,不肯離去。

G. 七年級上冊語文配套第15課《古代詩歌四首》閱讀題答案

精銳教育提醒你:

一、《觀滄海》第一部分:
1、曹操是 末年接觸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魏武帝。在文學史上,曹操以四言詩著稱,是繼《詩經》以後四言詩的又一高峰。曹操與其子曹丕、 在文學史上被稱為「三曹」。
2、《觀滄海》的題目是後人加的,原是《 》的第一章,選自《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領大軍征伐當時東北方的大患烏桓。這是曹操統一北方大業中一次重要戰爭。遠征途中,他寫下了樂府歌辭《步出夏門行》(屬於《相和歌·瑟調曲》)。
3、給下面的加橫線字注音。
⑴東臨碣石( ) ⑵山島竦峙( )
4、解釋下面加橫線字的意思。 ⑴水何澹澹 ⑵秋風蕭瑟
5、《觀滄海》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詩歌,開頭以「 」字統領以下的十句寫景句,其中前六句寫 ,後四句寫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這是合樂時的套語,與詩的內容無關。
6、有人說詩中的「若」字用得好,請你說說好在哪裡?

7、《觀滄海》詩中描寫滄海鏡像的詩句中,寫動景詩句是 ,寫靜景的詩句是 。
8、對《觀滄海》理解最准確的一項是( )
A、詩人先寫山島風光,再描繪海綿景色,最後抒寫自己的情懷。
B、詩人立足於山島,先遠觀,再近觀,最後抒寫自己的情懷。
C、詩人先寫實景,再寫虛景,最後抒寫自己的情懷。
D、詩人先全景式地展開大海景象,在描繪山島風光,最後在描繪大海波濤洶涌的基礎上,借吞吐日月星辰的氣勢來抒發自己博大的胸懷。
9、在《三國演義》中和在民間故事中,曹操是一個反面人物,是一個奸雄。顯然那是一種誤解,是文學形象。請你結合《觀滄海》一詩和自己對曹操的了解,說說歷史上的曹操是什麼樣的?
《觀滄海》第二部分:
1、對全詩內容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開頭兩句寫登臨的地點(碣石山)和目的(觀滄海),「觀滄海」是全詩的詩眼,「觀」字統領全篇,以下十句,皆為觀海所見。
B、「水何⑵澹澹」到「洪波湧起」通過描寫海水和山島相互映襯的形象,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宏偉氣象。
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寫詩人通過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偉景象,來抒發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業的政治抱負。
D、最後兩句是合樂加的,是樂曲的終止句,一般跟詩的內容沒有直接關系。
2、試對詩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做簡要賞析。

二、《次北固山下》第一部分:
1、王灣是 時代的詩人,本詩是律詩中的 ,從內容上看它屬於 詩。
2、解釋下面加橫線字的意思。
⑴次北固山下 ⑵客路青山外 ⑶風正一帆懸 ⑷鄉書何處達
1、 簡要回答《次北固山下》一詩所表達的思想內容。

4、對這首詩語句的解說不恰當的一項是( )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鎮江的北邊,三面臨將。
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來的情況。
C、「潮平」指潮水上漲,水與岸平。「風正」指風向即順,風力又不猛。
D、「歸雁洛陽邊」意即我想學北歸的大雁,回到故鄉洛陽。
5、詩中運用記敘這種表達方式的詩句是
6、詩人對旅途的感覺是順利的,還是不順利的?從詩中的哪個地方可以表現出來?

7、漢代蘇武陷落於匈奴,被迫在漠北牧羊,讓南飛的大雁把書信帶回故國,後來人們用「鴻雁傳書」或「歸雁」代指書信或信使,詩人的家書是從哪裡寄向哪裡?是向哪個方向寄?
8、「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殘夜將盡未盡之時遙望東海,一輪紅日正在升起,舊年將盡未盡之時,春天的氣息已經來到江上,這些出怎樣的生活哲理?
《次北固山下》第二部分:
1、關於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這首詩以對偶句開頭,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麗,「青山」「綠水」給人眼明心亮的感覺。
B、三、四兩句進一步把人帶到一種和平寧謐的環境里,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顯得天地寬闊,更使人胸襟開朗。
C、五、六兩句寫海上紅日沖破黎明前的黑暗,江邊春意趕走垂盡的舊臘殘冬,不僅意象美妙,還蘊含一種生活哲理,突現了新生事物的強大生命力。
D、最後一聯抒發了作客他鄉的深深愁緒,可知前面六句所寫明麗的江南景色,都是為最後一聯作反襯的。
2、請描繪「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在你腦海中出現的畫面。

三、《錢塘湖春行》第一部分:
1、本詩選自《白氏長慶集》,也是一首寫西湖頗具盛名的 。
2、解釋下面加橫線字的意思。
⑴淺草才能沒馬蹄 ⑵綠楊陰歷白沙堤
3、全詩以「行」為線索,從「 」起,到「 」終,以「 」為著眼點寫出了自然的美景。最後兩句中的「 」兩字充分表達了詩人對西湖美景的迷戀。
4、本詩最具色彩美的詩句是 , 。
5、從遠景總寫西湖春景的詩句是 。
6、本詩以 為線索,描寫了西湖 的明媚風光,抒發了詩人
的感情,第 句和第 句組成頷聯,頸聯運用了 的修辭手法。
7、下面對本詩賞析不當的一項是( )
A、這是一首七言律詩,它描繪了剛剛披上春裝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象色,書寫了作者對西湖美好春光的喜愛。
B、三、四句中,詩人抓住了「爭」、「啄」這兩個極具表現力的詞語,勾畫渲染了一幅早鶯爭向暖樹,新燕啄泥銜草的動態畫面。
C、五、六兩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開、花團錦簇的美麗景象,而淺淺的小草,翠綠如茵,剛剛能把馬蹄埋沒。
D、結尾處寫詩人來到綠樹成蔭的白沙堤上,這里的景色美不勝收,讓人久久不忍離去,他不禁發出「最愛「這樣的贊嘆。
8、將「幾處早鶯爭暖樹」改為「處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改為「家家新燕啄春泥」有什麼不好?
《錢塘湖春行》第二部分:
1、下面對本詩賞析不當的一項是( )
A、開頭兩句寫詩人行徑孤山寺和賈亭時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景色。
B、三四兩句從鶯、燕的動態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從秋冬沉睡中蘇醒過來的春意生動地描繪了出來。
C、五六兩句寫騎馬游春的人們,包括詩人自己,藝人們的感受寫西湖的春景。
D、皆為兩句詳寫湖東的白沙堤,在綠楊蔭里,更是美不勝收。
2、展開聯想和想像,用簡明形象的語言描繪出「幾處早印證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現的畫面。

四、《天凈沙·秋思》第一部分:
1、在《天凈沙 秋思》中,「天凈沙」是 ,「秋思」是 ,本散曲被後世詩評家譽為 。
2、給下面的加橫線字注音。
⑴枯藤老樹昏鴉( ) ⑵古道西風瘦馬( )
3、詩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發了怎樣的感情?

4、讀本詩文意把握,說出理解欠妥的一項是( )
A、前三句都由名詞性短語構成,一共列出九種事物,堆砌的意象太多,讓人主次莫辯。
B、前三句的句法尤為別致,使整個畫面頗像一幅筆法瀟灑的水墨畫,十分耐人尋味。
C、詩中的主人公是一個流落異鄉的遊子,他獨自牽著一匹因長途跋涉而黑瘦的馬,步履艱難地行走在西風勁吹的古道上。
D、這首詩寓情於景,具體而生動地表現了一個長期流落異鄉的人的悲哀。
5、全曲中,暗含題中「秋」字三個最直接的景象是 、 、 ,與「夕陽」相呼應的是「 」,與「天涯」相呼應的是「 」,最能觸發旅人(遊子)思鄉之情的景物是「 」,體現「思」字的一句是「 」。
6、對這首曲的要點概括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這首曲的題目是「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的「枯藤」、「老樹」是最有特徵性的秋景,給人以蕭條、寂寞、悲涼的感覺。
C、「小橋」一句讀來令人親切,可仔細想去,卻更增添了「斷腸人」的愁緒。
D、「斷腸人」句中的「斷腸人」是一位「離人」,「天涯」即「極遠的地方。
7、「枯藤老樹昏鴉」與「小橋流水人家」是兩種鮮明不同的畫面,你能理解這種不協調的用意嗎?

8、這首曲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選取了富有特徵的九種食物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圖。
B、第二句描寫詩人所見異鄉的優美、恬靜的景象,越發使人感到孤獨。
C、從整個構圖來看,前四句寫景,末一句寫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體。寫景是為了烘託人。
D、從此曲的題目來看,作者所要表達的是對秋的傷感,而並無思鄉之情。
《天凈沙 秋思》第二部分:
1、對這首曲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前三句十八個字,寫了九種景物,有靜有動,有聲有色,而加在名詞前的定語則體現了詩人對那些景物的獨特感受。
B、這首小令,寫景由近到遠,感情抒發由淺入深,開頭一句「枯藤老樹昏鴉」是詩眼。
C、這是一幅秋景圖,又是一幅絕妙的秋思圖。圖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經過作者精心選擇的,最能表現秋思。
D、這首小令用極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極豐富的意向;人與物結合,情與景交融,有一種動人心魄的力量。
2、下列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用具有特點的景物寫秋,描繪了一幅絕妙的秋景圖。
B、景與情結合,表現了天涯遊子的悲涼感情。
C、「夕陽」、天涯「交代了時間地點。」「斷腸人」今夜宿誰家?在「小橋流水人家」。
D、讀者是隨著秋思滿腹的主人公的腳步、視線、思緒進入這幅畫卷的。
3、意象,是被作者賦予了一定意義的形象。馬致遠選用了「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等意象來表現秋天的凄涼肅殺。請你為春天選取意象。(至少四個) 參考答案:
《觀滄海》第一部分:1、東漢 曹操 2、《步出夏門行》《樂府詩集》3、⑴jié ⑵zhì
4、⑴多麼 ⑵樹木被秋風吹動的聲音 5、觀 實景 虛景 6、「若」字表明了詩句是詩人的主觀感受,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詩人的想像,體現了詩人的博大胸懷。7、水何澹澹;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山島竦峙;草木叢生;百草豐茂 8、D 9、歷史上的曹操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胸懷大志,以天下為己任,才能出眾,結束了東漢末年的動亂,推動了歷史前進,是有貢獻的。 《觀滄海》第二部分:1、C
2、描繪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壯闊景象,表現了詩人開闊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負。
《次北固山下》第一部分:1、唐朝 五言律詩 羈旅 2、⑴路途中停留 ⑵旅途 ⑶風順而和 ⑷家信 3、詩人泛舟車行,停船北固山下,見湖平岸闊、殘夜歸雁而引發的懷鄉情思。當時正值冬盡春來,旭日初升,詩人面對江南景色,置身水陸孤舟,感受時光流駛,油然而生別緒鄉思。但詩人的思想感情中更多的是放眼山川的胸襟和積極樂觀的心境。
4、D 5、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6、是順利地。從「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可看出。 7、從北固山往洛陽寄。向北方寄 8、時序的交替,新的東西是擋不住的,人應對生活樂觀,積極向上。《次北固山下》第二部分:1、D 2、潮水滿漲,兩岸之間水面寬闊,順風遠航,一面白帆高高掛起。
《錢塘湖春行》第一部分:1、七言律詩 2、⑴埋沒、淹沒 ⑵通「蔭」,林蔭 3、孤山寺 白沙堤 早春 最愛 4、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5、水面初平雲腳低 6、詩人行蹤 早春 喜悅 三 四 對偶7、C 8、「幾處」「誰家」極言初春,鶯燕還不多,與「早」「新」照應。如改為「處處」、「家家」就不是早春之景了。 《錢塘湖春行》第二部分:1、D 2、鶯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幾只早鶯爭先恐後地飛到向陽的樹指上去唱歌;燕是春天的信使,不知誰家的新燕已開始啄泥銜草,築建新剿。
《天凈沙 秋思》第一部分:1、曲牌名 題目 秋思之祖 2、⑴hūn ⑵shòu 3、斷腸人在天涯 抒發了感到孤苦寂寞,思念家鄉親人的感情 4、A 5、枯藤 老樹 西風
昏鴉 古道 人家 斷腸人在天涯 6、A 7、將哀景與樂景放在一起,形成鮮明的對比,反襯「天涯」人的思鄉愁緒 8、D 《天凈沙 秋思》第二部分:1、B 2、C 3、東風、麥苗、楊花、柳絮、小草、嫩芽等

H. 七年級語文書上《古代詩歌四首》的課後題答案

一 背誦並默寫這五首詩歌,回答下列問題。

1.《觀滄海》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作者博大的胸懷?

2.想像「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怎樣的情景,如果你身臨其境將會有怎樣的感受?

3.從《錢塘湖春行》的哪些詞語可以看出是寫初春景象?

4.「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5.用自己的話講述《天凈沙秋思》的情景,並說一說你的感受。

設題目的是使學生在大致理解內容的基礎上背誦這五首詩。默寫是為了鞏固記憶,也要檢查字是否寫得正確。

參考答案:

1.要注意題干「最能反映」一語。此詩前一部分寫大海景象,視野廣闊,雖屬實景,也能見出詩人胸懷之博大;但跟後一部分比,氣象則略遜一籌。「日月之行」四句寫大海,全用虛寫,卻表現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氣概,更顯示了詩人的博大胸懷。答題時應注意的是,不要簡單地作比較,要引導學生認識詩人的正意就在這四句上,前面寫實景是作襯托用的。

2.這是一道開放性的題,主要之點是使學生運用再造想像領會詩人此刻的感情;如有可能,找一幅長江下游的圖片給學生看看,或者背誦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和《望天門山》,然後指出詩人此刻所在的具體位置。

3.要引導學生注意詩中的細節描寫。如「水面初平」(見注釋);「爭暖樹」,「暖樹」者,向陽之樹也,春寒未退,故鶯爭集其上;「啄春泥」,燕初來也;「沒馬蹄」,草初生也——這些都是初春的景象。

4.重在使學生領會寓情於景的寫法。前兩句表現欣慰歡快之情;後兩句表現驚喜之情——這些都可以說成是閑適之情。要著重分析後兩句。

5.這也是一道開放性的題,重在培養想像力。

I. 七年級上冊語文《古代詩歌四首》每一首詩句節奏劃分,並說說若考試大概會考哪一首那詩的重點句段

觀滄海
東漢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版\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權,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次北固山下(唐,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

錢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天凈沙·秋思
[元]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貌似是這樣,如果考試出題的話,很有可能出天凈沙和錢塘湖春行。

閱讀全文

與七年級語文同步古代詩歌四首答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瀏覽:59
變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660
2011台州中考語文 瀏覽:250
識字一的教案 瀏覽:85
語文作業本凡卡答案 瀏覽:619
300書信作文大全 瀏覽:227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補充成語ppt 瀏覽:891
愛的方式作文開頭結尾 瀏覽:694
端午節的作文600字初中 瀏覽:70
3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 瀏覽:265
高考語文與小學的聯系 瀏覽:965
2015北京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979
雙分點地步法教學 瀏覽:714
小學二年級作文輔導課 瀏覽:693
關於成功條件的作文素材 瀏覽:848
建軍節作文的結尾 瀏覽:88
五年級下冊語文mp3在線收聽 瀏覽:696
ie教案6 瀏覽:907
三年級語文培優補差計劃 瀏覽:679
二胡獨奏一枝花教學 瀏覽: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