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修改作文(教案)(外一篇)
教學目的: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習慣教學內容: 一、有關文章修改的名言 1、文章不厭百回改,反復推敲佳句來 2、善作不如善改 3、何其芳:古往今來,凡是文章寫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過功夫。 4、葉聖陶:寫完了一篇東西,看幾遍,修改修改,然後算數,這是好習慣。 5、魯迅:寫完後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 二、有關文章修改的故事: 1、白居易寫的詩通俗易懂,連不識字的老婆婆都能聽得懂。有一天,白居易把自己寫好一的一首詩讀給他的鄰居老婆婆聽,老婆婆先是沒聽懂,白居易回去對詩進行了認真的修改,改好之後又去讀給她聽,可老婆婆還是沒能聽懂,白居易又回去反復地改,直到老婆婆聽懂了,他才滿意。 2、相傳"唐宋八大家"之一,我國北宋著名的文學家王安石在寫"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時,一個"綠"字反復推敲,反復修改,先後從「到」、「吹」、"過"、"來"、"駐"……一直改到"綠"字方滿意為止,於是才有了這流傳至今的千古名句。 3、我國文學巨匠魯迅先生的散文《藤野先生》全文不足四千字,改動地方卻達160多處。 4、據記載,俄羅斯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的長篇巨著《戰爭與和平》改過七遍,《安娜·卡列尼娜》寫了五年,僅開頭部分就修改了20次。海明威修改《永別了,武器》的結尾,就是最後一頁,改寫了39次才算滿意。 5、《紅樓夢》「披閱十載,增刪五次。」 三、有關修改 (一)常規作文的修改內容 1、講究外在美:文面書寫的修改 首先,文面書寫的基本要求是字體端正,筆畫清晰,修改明確,卷面整潔。不能字跡潦草,難以辨認,塗改混亂,一片模糊。字體是否端正,文面是否整潔,也是一個人語文素質高低的反映之一。一個具有較高文化修養的人,一定要掌握好祖國的文字,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給人一個良好的印象。 第二,文面書寫還要講究行款格式。對行款格式,要做到字體大小適中,筆畫粗細合宜,字序行序恰到好處。橫條紙張和方格紙張要求不一,這在書寫時要注意。 另外,標點不僅起到斷句的作用,還有非常重要的語氣作用,直接影響文章的思想表達。所以,對標點,要做到用法符合規定,形式書寫標准,格式使用恰當。如:各種點號不能出現在一行開頭;引號、括弧、書名號的前半不能出現在一行之末,後半不出現在一行之首;破折號和省略號占兩個格,不斷開;接連號和間隔號佔一個格,這四種符號書寫時皆居行中;著重號、專名號和波浪式書名號標在字下。 2、講究內在美:立意、結構、語言的修改 具體步驟方法如下: 一看文章內容是否切題,中心是否明確。把不切題的,與中心無關的內容、語句刪去,與中心有關的材料不清楚的、不具體的要改寫清楚、具體,遺漏的地方要補上。 二看文章結構是否清楚。就是要看段落層次安排是否合理,是否做到了詳略得當、重點突出,過渡是否自然,前後是否照應等。如有不當、不足的地方應加以調整或改動,如有重復的段落應刪去。 三看文章的語句是否流暢、生動,用詞是否確切。文章語言要得體、簡潔、生動,不通的,不足的要加以修正。 (二)修改作文的幾種常規方法 1、認真檢查,一絲不苟:內在美的檢查就需要這樣做。 2、虛心求教,聽取意見:「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同學們對自己的作品,總會有些偏愛,不想刪改,總覺不舍。此時,將作品交給同學,虛心聽取他們的意見,這樣就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3、自吟自誦,不順則改:這是一種比較好的自我檢查方法。在吟誦過程中發現不通暢、不好理解的地方,就是應該修改的。順,則六;不順,則刪。 四、總結: 寫好作文不是容易的事,需要長期多方面的努力。多讀,多記,多寫,多改,才能有所提高。 然而,現在很多同學下筆即成文,修改文章的重任就移交老師了。而老師有時的精批細改,卻又換來很多同學的「不屑一顧」。這樣怎能讓自己的水平得以提高呢? 大家應該學習古今中外大師們的寶貴經驗,在改文中練出硬功夫來。 五、評改意見: 同學評語 家長評語 老師評語 自己評語 第二篇教案 培養小學生作文創造性思維 作文是語文學科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一項最富於創造性的腦力勞動。但當前的小學作文教學中普遍存在著脫離學生知識水平和生活實際的現象,許多學生的習作「假、大、空」,顯得呆板、沒有活力,缺少生氣,更缺乏創意,嚴重阻礙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因此,如何通過作文教學提高兒童的認識水平和文字表達能力,樹立創新意識,發展創造能 力,就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這不僅僅是作文教學改革的自身需要,更是現代教育對人才培養提出的客觀要求。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培養: 一、在命題時求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葉聖陶先生說:「出作文題一定要為學生著想,鑽進學生的心裡去考慮,務必使他們有話可說。」這就是說,作文命題要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熟悉學生在感知、思維、想像、情感、興趣等方面的具體情況,鑽到他們的心裡去命題。好的作文題目,就像鮮花吸引蜜蜂那樣吸引學生,從而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因此,我認為教師在命題上要有新的突破。 一是克服命題成人化傾向,注意命題的趣味性。如《我的童年》命題就有點成人化,而《媽媽叫我小淘氣》、《調皮的我》、《地球那邊的朋友》這樣的題目,學生就很喜歡寫,因為題目有助於激發他們回味童年的樂趣。有些命題文學色彩太濃,如《六月抒懷》,顯然超越了兒童的實際知識水平。如果改成《快樂的節日》或《開開心心過「六一」》就能使學生有話可寫,並且容易寫出充滿情趣的文章。 二是克服命題公式化傾向,注意命題的多樣性。命題公式化表現為題目內容過於陳舊,年年老一套。有些具有永久魅力的題目當然可以寫,便更應該多寫一些反映時代發展,社會進步的新題目。如《家用電器的話》、《雷鋒叔叔又來到了我們身邊》、《我家也有電腦了》等,這樣的題目,學生寫起來有親切感時代感,既可以提高他們對現實生活的認識,也迸發了他們創造未來的理想火花。命題公式化還表現為命題形式的單一性,即多是清一色的統一題外,也要有半命題、選擇題、范圍題、情境題、自由題等多種形式互相配合。低年級尤其要注意採用圖畫作文、剪貼作文、游戲作文、童話等兒童樂於表達的形式。 三是鼓勵想像,進行想像性練習。動物病理學教授貝弗里奇說:「獨創性常在於發現兩個或兩個以上對象或設想之間的相似點,而原來以為這些對象或設想彼此之間沒有關系」。這種把原本不相乾的概念連接勾通起來的過程,心理學家稱之為「想像」。想像是創新的翅膀,也是創新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在作文教學中,一是充分利用教材,以續寫、補寫、改寫為形式,設計想像性作文題進行寫作練習。如學了《丑小鴨》一課後,讓學生以《丑小鴨回村了》為題,展開想像,把「丑小鴨」變成「白天鵝」後的經歷、感受續寫出來:學了《不合群的小蝌蚪》,讓學生寫《尋兒啟事》,給學生以充分的想像天地,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寫作興趣。二是通過「幻想性」、「假想性」命題作文,如《我在21世紀的一天》、《漫遊神奇的太空》、《三十年後的我》等,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 二、在立意上求異,培養思維的深刻性。立意上也要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要鼓勵學生求異,訓練思維的深刻性。如何引導學生確立寫作的中心呢? 1、逆向思維法。逆向思維是一種讓思維形式對立、脫離常規的思維方式。它是從問題的對立面進行思考,在思考中創立新形象,以獲取新穎獨到的結論,即「反其意而用之」。如《小氣的爸爸》,乍一看,「小氣」並不惹人愛,似乎難以下筆。但如果從相反的角度考慮,進行逆向思維,爸爸為了向災區人民表示一點心意而省吃儉用,且對我的零用錢特別小氣,這樣的「小氣」就值得稱道,立意頗為獨特。 2、求異思維法。求異思維又稱發散思維,指的是思考問題朝各種可能的方向擴散,並引出更多新的信息,從各種設想出發,不拘泥於一個途徑,不局限於既定的理解,盡可能作出合乎條件的多種解答。對於同一個題目,如《校園》,教師可著重指導學生對中心求異,然後選擇合適的材料,拓寬思路。如下表:中心材料表現校園的美麗校園景色宜人適於讀書突出校園的變化過去的校園→現在的校園展望美好的未來21世紀的校園盛贊校園新風校園里的新人新事贊同學勤學苦練校園里的晨讀、晨練表達對老師的愛戴校園里老師辛勤地勞動這樣的題目相同,但選材不同,立意各異,克服了學生立意單一的狀況。 3、對比顯現法。對比顯現即通過對事物的縱向、橫向比較,從其發展變化中凸現文章的中心。如寫作《我家的電視機》,不少學生只單純寫電視機,顯然立意比較淺顯,平淡無味。倘若從「沒有電視機→黑白電視機→彩電→大屏幕彩電」這幾個階段進行對比,以此來反映時代的變遷、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就顯示出文章立意的深刻性。
2. 王清和的培養人才
王清和在農業教育戰線上兢兢業業、默默無聞地辛勤耕耘了50多個春秋。他曾先後主講過植物病理學、植物形態學、植物生理學、真菌學、果樹及蔬菜病理學、果實貯藏病害、普通植物病理學和植物免疫學等10餘門課程。他不辭辛勞認真備課,講課時旁徵博引,內容充實,大家無不留下深刻的印象。
王清和十分重視教材建設。他先後編寫了園藝作物病理學,果樹病害,蔬菜病害,普通植物病理學,植物免疫學和果實貯藏病害等教材,並編著出版了《果樹病害》一書,把自己一生積累的知識和經驗毫無保留地獻給了後人。他非常重視教學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經常帶領青年教師和學生,深入生產第一線調查研究,既掌握了生產中的問題,又使青年教師受到了鍛煉,業務上得到了提高。
50餘年來,他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植保專業人材。現已遍布全國各地。他們幾乎都成為教學、科研和技術推廣部門的骨幹力量。其中不乏著名的專家、教授、研究員,有些成為享有國際聲譽的科學家。如現任中國科學院高原昆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的印象初,成為國際知名的治蝗專家。又如山東省植保所副所長、副研究員馮建國,成為知名的生物防治專家。又如高級農藝師、山東省勞動模範吳青雷等都是他的學生。王清和作為一名有名望的學者,不僅著書立說,寫了數百萬字的教材、講義,而且更多的是培養和鼓勵別人多干多寫。有人請他修改稿件,他總是逐字逐句地審改,即使在他生命的最後日子裡,仍然盡力為別人做「嫁衣裳」。他的一生就像一枝蠟燭,燃燒著自己,照亮了別人。黨和人民為了表彰他的功績,1983年評他為山東省優秀教師。
3. 孔繁瑤的技術成就
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學這門學科,主要是研究寄生蟲的生命規律及控制寄生蟲病手段,為動物生產服務,同時也為保障人民健康服務。自4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孔繁瑤主要從事馬屬動物和反芻獸線蟲的分類學研究。他查閱了大量的資料,檢查核對了大量的標本,發現了原來分類中的某些混亂,進而吸引著他開展了深入的研究,在馬屬動物圓線蟲的地理分布和廣義盅口屬的分類方面,取得了國內外最系統完整的資料,並發現一些新種和建立了新屬;提出了不同於蘇聯葉爾紹夫、荷蘭依萊、美國麥肯塔等權威人士的見解,1960-1964年發表在《畜牧獸醫學報》和《動物學報》上的論文走出國門,進入了國際文摘。盡管「文革」10年,孔繁瑤和許多學者一樣不得不中斷研究,但他已取得的成果,特別是他對廣義盅口屬分類的修訂見解和方案,已為國際上許多學者所承認和採納。1972年,美國農業研究中心寄生蟲分類與地理分布研究室主任李奇頓費爾博士發表一篇文章,引用了孔繁瑤的觀點。他是看到孔繁瑤的文章後,請華人為之譯成英文,並認同了他的觀點,只在命名上作了少許修訂;在他1975年所著的《馬的蠕蟲》一書中,把荷蘭的依萊(1922)、蘇聯的葉爾紹夫(1943)、美國的麥肯塔(1951)、中國的孔繁瑤(1964)排列在一起,同為此方面研究中做出重要貢獻者。1995年7月,全美寄生蟲學會和全美獸醫寄生蟲學會聯合年會上,會議大廳內展出了72 位世界知名寄生蟲學家照片,在美留學的北京農業大學學子白廣星、唐建明十分激動、十分自豪地在孔繁瑤像前合影留念,並在照片後題字——「奇妙的邂逅」。1980年,孔繁瑤主持的「中國馬屬動物圓線蟲的地理分布和廣義盅口屬的分類修訂」項目獲農業部技術改進一等獎。
由於長期潛心研究,孔繁瑤對獸醫領域的整體發展和寄生蟲學各分枝的發展均有較為清醒的認識。80年代以後,他在國內率先帶領研究生進行了線蟲體外培養、球蟲的生活史、生化及電鏡結構和錐蟲的免疫與地理株的研究,使我國的寄生蟲研究由形態描述發展到實驗研究與分子寄生蟲學階段,為探索線蟲的免疫、葯物篩選、抗葯性測定以及線蟲生理生化的研究創造了條件。在擔任獸醫系系主任期間,他作風民主,領導班子團結合作,使該系工作大有起色。在科研工作上,他有遠見,善於抓苗頭。當時,實驗動物科學在我國農業系統是一門新興學科,基礎相當薄弱,急需迎頭趕上。他抓住這一新的課題,組織班子,成立實驗動物教研組,承擔農牧漁業部委託農大組建農業生物實驗動物中心的任務,籌劃成立農業實驗動物專業,並於1985年開始招生。
繼而,他又帶領研究生將分子生物學技術引入寄生蟲學,在蟲株演化、錐蟲免疫、蜱免疫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進展。孔繁瑤帶領同仁較快、較早地把握,跟蹤了時代潮流。
作為學術帶頭人,他治學嚴謹,作風正派。不僅自己提出新觀點非常慎重,對研究生和青年教師提出的學術新概念,也在給以鼓勵的同時,要求全面地查資料,把工作做實做細。在科研經費使用上,買儀器、試劑他從不吝嗇,但絕不用於請客吃飯之類。他與本專業同仁共同努力,承擔了多項農業部重點、博士點基金、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年中有11項科研成果榮獲省部級獎勵,如他主持的「寧夏固原地區寄生蟲線蟲區系分類研究」獲寧夏人民政府1986年科技成果二等獎;作為主要參加者之一,在「北京鴨毀滅泰澤球蟲和菲萊氏溫揚球蟲的生活史、生物學、病理學、診斷和防治」研究中,首次詳盡地研究了兩屬兩種球蟲的內生發育及其致病性,並在防治工作中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從而獲得1983年農牧漁業部技術改進一等獎。北京農業大學獸醫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學於1988年被國家教委列為全國重點學科。
值得一提的還有一件事,就是孔繁瑤較早地開拓了國內植物線蟲的研究領域。1966年,由著名植病學家林傳光教授推薦,孔繁瑤到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研究生班進修植物與土壤線蟲學。夜以繼日的學習為他後來的植物線蟲學的教學與研究奠定了基礎。中國農科院和林科院都有人選修他的植物線蟲學課程。植物線蟲寄生在植物的組織和根部的土壤中,對農作物和樹木危害很大,南京中山陵的松樹就受到松材線蟲嚴重危害,孔繁瑤指導研究生運用線粒體DNA研究松材線蟲的蟲株演化,探求防治方法,為農林業生產服務。
孔繁瑤著有《家畜寄生蟲學與侵襲病實驗指導》(主編)、與熊大仕教授共同主編的《家畜寄生蟲與侵襲病學》和《家畜寄生蟲學》(主編)等書,發表有關線蟲、原蟲等方面論文60餘篇。
孔繁瑤的學識和教學效果,在農大和獸醫學界有口皆碑。不僅校內學生愛聽他的課,校外也有許多相關專業的學生選修他的課。他過去的學生有的如今已是教授了,孔繁瑤的課也已聽過幾遍,但現在有時間仍去聽,一方面重溫他的教誨,另一方面是對自己教學的啟發。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而近些年在高校中,教學往往不如科研受重視。孔繁瑤一直十分重視教學,他認為:教學和科研是一名教授必備的兩個條件,搞科研可以提高學術水平,使教學具有啟發性、彈性和外延性。但只搞科研不搞教學便不能稱之為教授。他考慮,從短期看,科研比教學易見到效果,有經費,有獎勵,看得見摸得著;但從長遠來講,教學的社會效益比科研要大。特別是目前的「短線」科研,往往難以取得世界級的學術水平,而期望其轉化為生產力,則往往比研究期限還長;而精心培養的人才一批批走向社會,15年,20年,在社會上發揮的作用可以說更大。當然,良好教育效果不是一個人的力量所能實現的,要靠集體的力量。因此,大學應該給教學以足夠的關注,使更多的人真正理解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所產生的社會效益。
幾十年來,在寄生蟲學、植物與土壤線蟲學、寄生蟲學實驗技術、寄生蟲專題等大學生和研究生課程的教學中,孔繁瑤旁徵博引,循循善誘,使學生受益匪淺。他講課的內容從宏觀到微觀,從一般到具體,從理論到實踐,適當穿插所涉及的重大歷史事件、國際上的科學發現和謬誤的產生,條分縷析,娓娓道來。更令人欽佩的是他往往是口裡講著,同時在黑板上寫出了寄生蟲的拉丁文名稱,勾畫出寄生蟲和家畜的形態,並用紅筆點出寄生蟲在家畜體內寄生的部位。圖文並茂,深入淺出,把原本很枯燥的課講活了。難怪很多人都說:聽孔先生的課簡直是一種藝術享受。正是在這種藝術享受之中,他們學到了知識,開闊了思路,懂得了做學問和做人的道理。
他很替學生考慮,珍惜學生的時間,希望他們能利用較短時間獲得更多的知識、技能和思路。在傳授知識中蘊含思想品德的熏陶、科學思維的啟迪是孔繁瑤教學的另一個特點。比如他講瘧原蟲,從19世紀90年代對瘧原蟲的科學認識開始,及傳播媒介的發現到20世紀前10個年頭(1902-1907年)科學家們榮獲兩項諾貝爾醫學獎的一段歷史,使學生們深刻認識到重大成就是知識的積累,由量的積累達到認識的飛躍。教育學生搞研究要踏實,老實,要有堅實的功底。研究生們反映:聽孔先生的課,不僅豐富了知識儲備,增強了科學膽略和選題的藝術,而且還提高了哲學思想水平,樹立了正確的思維方法。
孔繁瑤以教書育人為己任,律己頗嚴。他上課、開會從不遲到。由於兼任社會工作較多,有時白天出去開會,晚上便趕回學校給學生補課;每逢新生入學、畢業生離校之際,院里總是請他給學生作報告,因為他知識面廣,閱歷豐富,講演結合實際而又生動風趣,無空話、套話,學生們都很愛聽,教育效果十分顯著。孔繁瑤1984年被評為農牧漁業部部屬重點高等農業院校優秀教師,他主編的《家畜寄生蟲學》榮獲1988年國家教委頒發的「全國高等學校優秀教材獎」。優秀教材在全國用了17年。孔繁瑤還有一本中、英文並舉兼具圖形的備課手稿,碩士生課程用的《寄生蟲學》,內容已超出獸醫范圍,被他的學生、現任動物醫學院副院長汪明看到後,拿去膠印,研究生們都覺得這本教材基礎性很強,很珍貴。
幾代學子對孔繁瑤有一個共同的評價——博學多才,溫文爾雅;平易近人,循循善誘;工作兢兢業業,為人謙和寬厚。他有一副健康的體魄,年輕時,在華北運動會上曾奪得青年男子組800 米田徑賽第一名。他喜歡書法、繪畫、詩詞,喜歡靜靜地讀書。不論是學生還是同事,在別人那兒談不明白的事都願意找他談。他修養極好,從不厭煩。與他談話都覺得輕松、愉悅,啟發思考。林昆華教授說:我從學生時代接觸孔先生以及後來一起工作37年,從沒見他跟誰發過火。有時學生做錯了事,他總是耐心地講道理,指出正確的做法,使人心悅誠服。因此學生、同事都很敬重他。孔繁瑤對研究生的論文修改非常細致,不僅做專業上的修改,連文字甚至標點的錯誤都給改過來。他培養研究生近20名,他們均學有所成,其中有的學位論文被評為優秀;有的科研成果已獲部級獎勵。有的在國外繼續深造或謀求新的發展;有的在國內教學、科研中已成為業務骨乾和領導。
孔繁瑤還為整個寄生蟲學界的師資隊伍建設作出了較大貢獻。1955年,孔繁瑤作為熊大仕教授和當時教育部顧問、蘇聯專家葉爾紹夫教授的主要助手,協助兩位教授,舉辦了全國寄生蟲學師資講習班(包括醫學院、綜合性大學和中科院系統),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普及寄生蟲學知識和技術、培養寄生蟲學專門人才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文革」後,百業待興。高校和科研單位隊伍遭受摧殘的危機已顯露出來,許多搞寄生蟲的人對國際進展知之甚少,有些不知所措。在農業部科技司和教育司的支持下,孔繁瑤於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先後組織開辦了5次培訓班,參加者以農口為主,也有生物學界和醫學界的。當時農大剛遷回北京不久,各方面條件都很困難。孔繁瑤不僅承擔了組織工作,還親自授課,介紹國際上寄生蟲學的發展。為該學科的教學和科研培訓了300 多名業務骨幹,推動了我國寄生蟲學的發展。
孔繁瑤作為早期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的成員和獸醫組召集人,參與獸醫研究生教育學科點的規劃和建設,參與獸醫碩士點和博士點的評議工作,主持擬定了獸醫寄生蟲學碩士和博士生的培養方案。1984年,孔繁瑤應邀參加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的「熱帶獸醫教育國際討論會」,在大會上作了「中國獸醫教育」的主題發言,全面介紹了中國獸醫教育的體制、規模和特點,引起與會各國代表極大的興趣。他的發言稿全文載入大會出版的《熱帶獸醫教育》一書中。1987年,在加拿大舉行的23屆世界獸醫大會上,孔繁瑤應大會組織者之一美國普渡大學教授S.M.D戛法的邀請,作了「中國獸醫教育的過去、現狀和未來」的專題書面發言,再次向世界介紹了中國的獸醫教育。這次雖然由於經費問題而沒有赴會,但仍獲得大會頒發的貢獻獎。
在第七、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會任職期間,他一直不負眾望,盡職盡責。1996年12月,他的「在農村開展防治豬囊蟲病的科普教育」提案,成為在有1943位委員參與的8489件立案中評選出的125件優秀提案中的一員,《人民政協報》1997年2月4日在頭版頭條位置對孔繁瑤的提案進行了報道。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如今年逾古稀的孔繁瑤仍精力充沛地活躍在研究生講壇上。一年100多學時,依然總是白大褂、白帽子,規范,准時,一絲不苟。更令人欣慰的是,已有青年教師一直在聽他的課,准備接他的班,並立題研究他的教學體系,以便使之得到發揚光大。
4. 介紹一本數學教材
最基本的是華東師范出版社的《奧數教程》,最基礎的東西。等你有些水平就是奧數小叢書,一套好幾本也是華師大的,很好的,學好了省第一也是很有希望的。然後一本叫賽前集訓的也很不錯。要學好就題海戰術
5. 我的病理老師作文
我有許多的老師,其中最疼我們的是班主任李老師。
李老師比我媽媽大一點,每天晚上都認真備課內,經常很晚才睡。
李老師非常漂亮,時不時臉上會露出微笑。她非常疼愛我們。一次,我的同學不小心把腳摔流血了,李老師非常著急,便親自把那個同學扶到醫務室,讓醫生悉心照料。李容老師的行為,至今仍讓我們感動。
李老師非常嚴肅。一天,她在講課文時,一個同學正在課桌下津津有味的玩耍著玩具,老師瞪了他一眼,他便放下玩具和我們一起專心致志的聽講。可是不一會兒,那個同學又拿起玩具,認真的玩耍起來。老師怒發沖冠,大聲說到:「古瑞(同學的名字),今天下午你留下。」說完,老師又津津有味地講起課來。那天下午,老師教訓了他一頓,果然第二天,他上課認真多了。
李老師很關心我們。一次,老師發現一個同學本子上有很多作業都沒有做,便立刻給他的家長打電話,說老師要留他補作業。第二天拿上來看,沒有做的全補上了,而且沒有一個錯,我們都很佩服他,問他是怎麼回事,他說:「老師的耐心真好,把我留到六點鍾都不嫌累。」我們鬨堂大笑,說:「不是老師耐心好,是老師非常關心你。
6. 醫學教育課程整合的類型有哪些請具體說明之。
醫學教育轉型的實質是實現臨床課程的整合逐步推進醫學整合是最現實和最直接的實現醫學轉型辦法 。醫學教育觀的轉型,就是培養醫學生的勝任能力,以適應現代醫學模式的轉化,從而更全面地認識醫學
教育。轉型的實質是整合,而醫學課程整合的重點在於臨床課程整合。美國西儲大學醫學院於]952年提f 以器官系統為巾心的學習模式」,根據器官系統、形態與功能重新組合課程,使基礎與臨床緊密結合,進一步加強學科間的交叉融合。
1 以勝任能力為導向的課程整合是教育轉型的核心臨床課程整合是醫學課程整合的重點,而專業過細是當前臨床課程的重要不足。目前,醫學生往往習慣於只從本專業知識或爭科經驗出發,未能考慮其他各學
科,特別是與本專業密切相關學科的知識和經驗。改革就是要淡化各學科概念.增加多學科、跨學科的交叉聯系,注重轉化醫學教育,將基礎醫學知識有效轉化為臨床實際應用,同時也將促進醫學人文向臨床實踐轉化,實現基礎臨床課程全方位多靶點的結合。。臨床課程整合就是要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便於學生理解單調難懂的基礎概念。以崗位勝任能力為導向的課程設置是臨床課程整合的方向,首先確定要解決的臨床問題,再確定畢業生應具備的醫療T作能力,進而調整課程設置以確保學生具備這些能力。在教育整合中,最為迫切和現實的整合是臨床醫學課程整合,也是整個醫學整合的開端和基礎。雖然大多數疾病表現為具體的部位或某種突fn的生命體征。但在臨床上很多疾病都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因此,它們都不是孤立的,而是與全身系統密切相關。但現在的醫學課程將醫學乍的視線凝聚於具體專科,淡化了對患者的人
文關懷,忽略了局部病變與全身狀態的關系,必將對患者治療極為不利。以系統為基礎的教育模式強淵以臨床需要為本的教育理念,在醫學基礎課教學中打破傳統的按科目分系統的方法,進入臨床專業課階段就要盡早接觸臨床,為全面的臨床實踐階段教學奠定基礎。如果醫學教育僅關注人體各個器官,脫離臟器寄以生存的整個人體,那麼,在醫學生的思維中則會缺乏由不同臟器組成的整體生命觀。從這個意義上說促進臨床課程的整合,是克服當前醫學生崗位勝任能力較弱的有效措施,並可促進其他方面的課程整合。
2 課程整合的根本目標是促進學生的臨床思維整合「凡為教,目的在於達到不需要教」,我圍著名教育
家葉聖陶先生關於教育的這句名言,不僅是現代教師應樹立的理念,也是教育的最終追求。教知識總是有限的,培養思維才是根本,課程整合就是要通過科學有序的課程及教材重組實現知識的超值應用,使學生在預設__的課程教學過程中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其根本目標是使學 逐步形成自然的批判性思維、理性判斷和科學決策能力,培養獨立獵取有效識的能力,對學生未來的月牛任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例如,步入臨床實踐的醫學生已完成醫學理論知識的學習,並掌握一定的具體的專業知識,但閃缺乏臨床經驗,他們迫切要求將已學到的知識用於臨床,但岡知識運用能力有限,特別是臨床思維能力欠缺,遇到問題常常束手無策。L大]此,為適應現代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 發展,應引導醫學 站在哲學的高度,以全方位的視野去解析和透視醫學現象,以倉而的思維 審視和分析醫學問題。
隨著醫學知識的飛速發展和醫學教育的不斷改革探索。世界各國都在進行醫學課程整合教學
的嘗試⋯.從單一課程分科教學到部分課程的整合教學再到全部課程的整合教學,進而培養具有
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新型醫學人才。南京大學醫學院在部分課程整合階段取得了一些成
效,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在這里逐一進行探討。
1 教學內容的整合方法
南京大學醫學院醫學基礎課的教學內容包括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微生物學、免疫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寄生蟲學、病理學、生理學、病理生理學及葯理學.共計11門課程,每門課的理論課和實驗課一並計入該課程的學分,建院以來一直實行7年制碩士小班特色教學,基礎課程在前3年完成.第4年開始進入臨床課程學習階段,第6年進入碩士學習階段。近2年我院7年制碩士教育改為8年制博士教育,理論課和實驗課課時數均有所減少。因此進行了課程整合改革以提高教學效率。同時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逐步開展的醫學課程整合改革中,教師也在不斷地探索和調整,主要整合方法是以器官系統為主線,將幾門課整合為一門課,合並後的總課時數小於原來每門課的累計課時數。學分按大課算一門總的學分。課程設計是醫學課程整合的關鍵,必須要求小部分課程扎實整合以後才能進行更大層面的整合,現以形態學和機能學課程為例說明筆者的整合方式。初步嘗試的整合方案為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合並成形態學課程,2年級一學年學完:生理學、病理生理學、葯理學3門課整合為機能學課程,3年級一學年學完。後來嘗試將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3門課整合成正常人體結構與功能綜合課,重點是正常的人體、每個器官系統的正常結構及功能,2年級一學年學完;病理學、病理生理學、葯理學整合成人體功能與疾病課程,放在3年級學習。
無論是哪種整合方式。都要做到真正成為一門課程而不是幾門課在形式上的拼湊,為達到這個目標,不同專業的教師在一起備課,討論每個系統講授哪些內容、佔用多少學時、如何有機貫通,並最終將該系統的課件匯總成PPT。考試時將整合的課程作為一門課進行測評,參與教學的教師共同出題編制一份綜合試卷,例如一道問答題,先描述左心室流出道的解剖結構,再闡述該部分心肌的動作電位特點。整合後的課程基本按照以下幾個系統進行講授。分別是循環系統、呼吸系統、
血液系統、免疫系統、泌尿生殖系統、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運動系統及生殖系統;教師不再強調哪些知識屬於哪門專業課,而是突出每個系統中各種知識的聯系與應用。
2 重視實驗教學
基礎醫學教學中的實驗教學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實驗教學不僅能驗證並鞏固理論知識,也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同時,通過實驗規范操作還能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和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課程整合後的實驗課課時非但沒有減少,而且綜合實驗的設計更加精巧。將生理學實驗融人醫學機能學實驗課中。醫學機能學實驗課也按照系統分類進行.實驗分成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及神經系統幾大塊,將分散在生理學、病理生理學和葯理學3門課程中的實驗貫穿於一根主線上。例如將家兔動脈血壓的體液調節、急性右心衰竭、失血性休克及葯物對大鼠血壓的影響幾個單獨實驗整合起來,設計一個綜合大實驗.讓學生從正常血壓檢測到疾病模型中的血壓變化,再到葯物對血
壓的影響,層層遞進地學習心血管系統,使學生對器官系統的理解更加完整深刻。
為了使實驗做到多而不亂、繁而不雜,在實驗前事先設置討論課.學生通過課程預習及網上查閱資料,將實驗中可能會發生的事件做出預估,並設計相應的施救措施。實驗中根據學生臨場判斷進行相應施救,實驗結束後每組做出PPT進行實驗總結報告,分析實驗結果並總結實驗過程中的體會。此項工作得到學生的普遍好評,一方面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能動性,另一方面將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更加便於學生學習領會。
在課程整合改革中一定要重視實驗教學,理論課整合以後。實驗課的課時數不能因此而刪減
過多。特別是生理學、病理生理學和葯理學的實驗教學對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非常重要,讓醫學生在基礎學習階段就切實感受到醫學是一門科學,任何診斷、治療都需要有科學證據。我院8年制的培養目標是基礎與臨床並重的高級醫學人才,所以更加應該從2、3年級開始就養成嚴謹科學的思維方式,包括實驗方案設計、結果記錄與統計、結果分析與討論,為將來成為醫院的學術領軍人物打下良好的基礎。課程整合減少了過去不同基礎醫學課上的重復內容.理論課總學時比分科學習的累計課時有所減少,不僅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分析和聯想能力。因為整合更加需要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每個系統由不同專科的教師講完後還需學生自己總結歸納,從結構聯想到功能,從正常聯想到患病。總體來講.整合課程淡化了過去各專業之間的學科界限,突出以臨床治療為中心的學習理念,使學生能全面地、融會貫通地掌握各個器官系統,從基礎醫學學習階段就養成治病救人的整體觀念。然而生理學究競與哪門課整合以及幾年級學習合適,在整合中遇到了一些困難。學
生反映比較強烈的是2年級學習的正常人體結構與功能綜合課,由於生理學、解剖和組胚同步進行,因而感到學習非常吃力。第1年的整合課程考試全班有30%的學生不及格.一方面是學生習慣了解剖和組胚記憶式地學習,而對生理學的思考方式不適應。無法將這3門課串聯起來;另一方面。學生反映生理學內容放在2年級為時過早.例如解剖學還沒有講到神經系統,但心血管系統的生理部分不可避免地要講到心血管神經反射此時學生對於神經細胞的特點還一無所知。如果先講神經系統,學生對人體的各個器官構成又很陌生。無法理解神經系統支配全身各個器官的效應。通過這一教學實踐的反饋.教師認為還是將生理
學放在3年級進行學習,與病理學或者病理生理學整合比較合適。醫學生學習人體生理學的目的是掌握人體各個系統和細胞的正常活動及相關聯系,前提是必須熟悉人體的全部結構。實驗課按照系統分類整合後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生理學、病理生理學和葯理學3門學科通過合理、巧妙的實驗設計,有機結合為涵蓋了正常生理狀態、模擬病理狀態及臨床治療的整體實驗過程。這種模式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高了醫學機能學實驗教學質量,以適應21世紀人才培養的要求⋯。3年級下學期繼續以系統為主題開展PBL教學,主要圍繞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泌尿系統、消化系統這四大系統,以實際病例為依託,總結整合課程中學到的知識,教師從課前准備、課堂參與、行為表現3個方面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課程整合需要遵循學生知識結構逐漸完善的規律,形態學內容結束後學生對人體結構從宏觀
到微觀有了概念,教師再進行功能學的教學,使學生在原有知識框架上不斷融合新的知識。課程整合不能急於求成.不能過早、過快地將所有醫學基礎課全部整合在一起.而是要分階段循序漸進,PBL教學應該放在3年級下學期引入.學生有了從形態到功能、從正常到異常的基本知識,才能真正在分析病例時發揮能動性。達到基礎教學與臨床教學銜接的良好效果。
7. 有電子版的種植養殖的教案嗎
應該是有電子版的養殖教程的,,,
8. 怎樣學好醫學免疫與微生物學
1弄清楚章節之間的關系 2結合實驗和經歷去記憶知識點 3基礎知識是一定內要看的,把基本概容念搞清楚 4多跟導師交流,即使是很簡單的問題也盡量多思考 5可以在有精力的情況下進行一定空間的拓展,比如看一些課外的講座、視頻等
9. 病理學筆記的介紹
《病理學筆記(第2版)》是《醫學筆記系列叢書》的一本,結構概括為「三欄專四框」:①板屬書與教案欄:嚴格與國家規劃教材配套,省去記錄時間,集中精力聽課而效率倍增;②詞彙與解釋欄:採取各種記憶詞彙的訣竅,掌握醫學專業詞彙,提高競爭實力;③測試與考研欄:眾采著名醫學院校和西醫綜合統考考研真題,高效指導考研方向;④錦囊妙「記」框:通過趣味歌訣、無厘頭打油詩和順口溜,巧妙和快速記憶枯燥知識;⑤輕松一刻框:精選中外幽默笑話,激活麻痹和沉悶的神經;⑥助記圖表框:濃縮精華,使教材變薄但又不遺漏知識點,去粗取精、去繁就簡;⑦隨想心得框:留給您的私人空間,邊學邊想,真正的把書本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 《病理學筆記(第2版)》是各大、中專院校醫學生專業知識學習、記憶及應考的必備書,同時也可作為醫學院校老師備課和教學的參考書。 點擊鏈接進入舊版 : 病理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