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11高考江西语文卷,现代文阅读晚秋答案发给我,谢谢
= ..= 知道限制字数来 我把答案自地址给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e4c8240100vf0t.html
16.(1)反衬瓦萨卡心情烦闷,处境凄凉;(2)照应标题(或渲染氛围)。
Ⅱ 江西高考语文要学几本书
必修的五本书都要考
Ⅲ 2013年江西省高考语文作文立意是什么
今年的江西高考作文的题目,高考要围绕中国学生,学生有三怕,一怕奥数,二怕英语,三怕周树人,学生更稀罕数学、英语,但是学生可能到现在为止还不喜欢周树仁,简单来说,让你可以议论,可以继续,这篇文章写记叙文写不好,要以议论为主,审题不难,一是奥数、二是英语,三是周树人,周树人就是使用了借代手法,周树人是鲁迅,实际上语文老师,像我之前在讲课中多次强调的,语文老师最希望你向我展示的语文,而你举的不是牛顿就是其他熟人。回到最根本的角度,讲讲鲁迅,一般人说到鲁迅,学生写出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必须有创新,这个创新来源于平时,思想方法,你对鲁迅和对别人对鲁迅的了解不同,就会拿高分,鲁迅是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这篇文章肯定写不好,还有一个呐喊、彷徨,这样写是会写不出好文章。
反思的第一个问题,在我们今天喧嚣的文化场域中,太多的人把自己定位为一个花匠,大家都非常清楚,有画家,有花匠,匠是掌握了某些技术、技巧,但是匠人永远成为不了大家,今天我们无论学习数学还是英语,都是我们提高自己的一个工具,我们要反思的是中国文化的问题,中国文化的本质叫做尚用,这要倒回到我们地理发源地,很少说清楚,中国的民族文化发扬在黄河的中上游,在这样文化祭奠背景下,我们跟其他两个古国不一样,印度和横河冲击平原,那个地方的人们生活的特别的好,特点衣食无忧,充满了哲学的思考,他们不用想人们怎么过河,我们在中上游,我们关注的是人怎么活下来,中国古代和古希腊的时候,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家,中国叫做孔子,古希腊叫做伯拉图,写的是理想国,建筑一个更高的关于人的灵魂的思考的问题,孔子两句话就把
伯拉图忘了,您怎么给我探讨灵魂干什么,中国的尚用传统早就有,那是奇怪的东西,我都不说,我只说人怎么活好,着重探讨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感到,人不知而不意所探讨的全都是这样的东西。
说到底,中国人关注的是什么东西对我们的生活有用,我们今天重视数学,叫做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可以成为科学家,可以为国家研究转基因,献出更多的粮食,这个意义上反思周树人的问题,不是反思鲁迅,本质要抓到,找到一个思想的高度,所有人写这篇文章要聚集鲁迅,但是鲁迅是语文中,借代的,用鲁迅借代语文的,鲁迅的某一篇文章在课文中有,或者没有,大家都非常关注,鲁迅就是语文,学懂鲁迅,就学懂了中国的古文字,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懂得,鲁迅背后带着的中国文化。所以这篇文章,我们说来说去,是要批判,我们今天过于关注英语或者奥数,没有更多的关注语文,背后的本质是我们思想深度上对于那些表面上看没有用,但触及到人类灵魂方面的东西,忽视、漠视。同样是一个中国的成功
企业家,会给自己的孩子送去学英语、计算机等等,所谓的更有更好成就的科目,不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学语文、哲学,国外的孩子就会学语文,因为知道语文是文化之大用。这是大角度,大纬度。
现在我们回来再说周树人,这时候我们强调鲁迅,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对于今天的民族,我们今天的民族来说,鲁迅的重要意义在哪?如果还是说鲁迅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那就太没有劲了,除了
知道呐喊、彷徨之外,你不知道鲁迅晚年时候写的一篇小说集《故事新编》,鲁迅还是一个重要的学者,他的中国小说史略,是中国研究小说历史的永远绕不开的话题。你不知道鲁迅除了是一个好的小说家,整天会批判别人,跟别人打嘴仗,鲁迅的想象力都更加的精彩,有一本小的散文师,叫做野草,野草中有一篇文章,说暖国的语是雪的惊魂,鲁迅这些文章真的特别让人感动,鲁迅还有在野草中写过死火那里面的色彩非常鲜艳,鲁迅的深度在于告诉我们,看透了人生最后的终点死亡,人生走到最后是悲剧,哪怕人生是悲剧,也要快乐的演完,鲁迅是一个实行者,行动者,非常经典的话,拼命做,随便死,人要在有限的生命中不断地放射自己的愿望。在今天喧嚣的文化场域中,在今天语言大于行动的时候,大家都说说的好不如做的好的时代,鲁迅告诉我们,这个时代需要行动,这个时代需要精神的力量,而这样的力量,有的时候,比英语,比数学,比这样一些实用的科目往往更加重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有时不可避免地失去一些美好的东西,比方说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我们丧失了对自我思考、批判的精神,鲁迅就是一个常常能够自我反省批判的人,综上所述,给大家提的两个视角,如果写成这样一篇文章,你的文章一定是高分,因为你有了与别人不一样的思想方法。同学们要知道,你们是高三的学生,高三的学生,写任何文章,包括议论文,都不应该只是纠结于你的语言,很多时候老师说我的语言不好,我说没有关系,不应该仅仅纠结于除了语言之外的,论点、论据、论证,这些东西,只要是老师就会告诉你,思想深度有问题,你的头脑当中就文学、思想、革命,就这么点东西,看到任何食物的时候,所达到的纬度太低,这就拿不到高分。真正了解中国文学家的重要人物,比如说鲁迅,我们今天这么喧嚣的文化,各种选修节目,对于图书的关注越来越少,做图书出版的人,整天思考的也不是让书如何改变我们的思想,我们看到的书,更多的是一口气读完中国历史,我们看到的是职场狐狸精,炒股操盘手,这样的时代,在奥数和英语给我们一些启示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自古有学而知之的说法,这里的学,通常被理解为师学习,韩愈就说过,人非生而知者,这道题跟下面我要给大家讲的非京卷非常相似,在我的新东方课堂上反复提及过就是思想方法的问题,科技发展怎么看待的问题。同学们如果之前记得我说过的话,这个题就不难,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会越来越多,比方说我们以前可以不知道什么事情,现在一网络就能网络出来,但是我们一定要反向思考,网络可以告诉你世界上有5亿本书,网络告诉不了你真正值得你看的是哪5本书是值得你看的,在这个时代信息本身不包含一个人的思想方式,信息本身不包含一个人的价值判断。换句话说,如果你自己没有一个心中的小太阳,面对翻番复杂的信息,你就只能成为淹没在信息洪流中一个非常可怜,没有独立思考的人。
我们今天就会明白,这篇文章,所有的角度,最好各一个就是反思,在淹没在信息化大潮中的时代,似乎每个高中生,今天经常听家常说,孩子们,你们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你们什么都懂,就意味着心志上,比父母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更加有思想深度吗?不一定,我对此持保留观点,承认你们现在什么都懂,你们知道这件事情,但是你们对于某一件事情思考的成熟度还是一个18岁的孩子,甚至还不如18岁的孩子。这意味着有的时候,我们过多地执迷于信息本身,个人本身心中的小太阳,慢慢的放下。
如果我写这篇文章的话,一定有一个立意,就是找回心中笃定的太阳,这就是你对待信息的基本概念。
换句话说,这样的文章,需要你有两个坚持:
一是坚持当今的信息社会非常好,获取的信息非常多,我们要赞成;
二是科技的本质永远是什么?
科技的本质永远在人,而人的思想和人的自由的判断和人对价值的坚守是不可以因为科技的不断发展,而有稍稍的变化,很多时候,科技的发展,让我们恰恰忘记了人在科技背后的那个主宰的作用。大家明白了这一点,类似的文章就会写的非常漂亮。
Ⅳ 2011高考江西语文卷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
语文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试题、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 3分,共3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行(háng)伍 彳(chì) 亍
着(zháo)装 少不更(gěng)事
B.造诣(yì) 校(xiào)对
珐(fà)琅 茕(qióng)茕孑立
C.蟊(máo)贼 弹劾(hé)
勖(xù)勉 鲜(xiān)有所闻
D.圭臬(niè) 肖(xiào)像 迤(yǐ)逦 咄(ō)咄逼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渲染 侯补 霎时 不落言筌
B.端详 肄业 坐镇 怨天尤人
C.国萃 吞噬 神采 要言不烦
D.蛊惑 钟磬 亲睐 惹是生非
3. 依次填入下列格局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人认为他之所以对日__________,和他那个亲日媚日、飞扬跋扈的老婆的教唆与威逼不无关 系。
?“五一”期间,市长__________会见了新加坡贸易代表团和台湾投资考察团。
?女主人公憧憬的丈夫是: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一定是卓有成就的,一定会成为____________的人。
A.投降 分别 深孚众望
B. 投诚 分别 深负众望
C. 投降 分头 深负众望
D. 投诚 分头 深孚众望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作家大都重视写作前的情感培养:有的借欣赏音乐进入情境;有的面对墙壁久久沉思;有 的甚至跳起迪斯科来兴奋自己。
B.农历新年的习俗可多啦,贴春联、挂年画、舞龙灯、放花炮、穿新衣……等等,到处呈现祥和、热闹的气氛。
C.小李见他笑得有点异样,就问:“怎么了?你。”他回答说:“没什么,别多心。”
D.《旧约?创世纪》中说:“神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应当倒过来说才对,即“人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神”。[来源:学科网]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华全国总工会紧急拨款100万元,用于对在黑龙江省鹤岗新兴煤矿爆炸事故中遇难矿工家属的慰问。
B.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C.这 个垃圾处理厂原设计日处理垃圾1000吨,现在,平均日处理垃圾达到了2300吨,早就处于超负荷运转了。
D.在宣泰战斗中,我军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团,生俘团长一名,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和武器物资。
6.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巴格特漂亮的小女儿被人用一个独眼、驼背、长着罗圈腿的小怪物换走了。她伤心过度,将自己封闭在一间叫“老鼠洞”的小屋里,成了隐修女。(《巴黎圣母院》)
B.高老太爷临终前原谅了觉民的逃婚行为,他让觉慧把觉民找回来,并亲口告诉觉民冯家的亲事不提了,以后好好读书,扬名显亲。(《家》)
C.贾宝玉在经历了黛玉之死、误娶宝钗、抄家等一系列人生变故后,又遭遇科举考试失败的打击,终于心灰意冷,斩断尘缘出家做了和尚,(《红楼梦》)
D.孙权听从谋臣的建议,谎称国太病危,骗孙夫人携阿斗回吴,让刘备拿荆州来换阿斗。孙夫人携阿斗离去时,被赵云、张飞截下,留下阿斗,只放回了孙夫人。(《三国演义》)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文化时间
时间有“向”的概念,并不是一直都有的。潮水、冬夏二至、季节、星辰的循环往来,这些现象使许多原始人把时间看作一种基本上不断循环的有机节奏。他们想,既然时间跟天体循环运转分不开,时间本身也应该是循环的。白天跟黑夜,新月代替旧月,冬天过了是夏天,为什么历史就不这样?中美洲的玛雅人相信历史每260年重复一次,这个周期他们叫拉玛特,是他们日历的基本单元。
时间的循环模式是希腊个宇宙学派的一个和共同点。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物理学》中说:“凡是具有天然运动和生死的,都有一个循环。这是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由时间辨别,都好像根据一个周期开始和结束;因此,甚至时间本身也是一个循环。”斯多葛学派的人相信,每当行星回到它们初始相对位置时,宇宙就重新开始。公元4实际的尼梅修斯主 教说过:“苏格拉底也好,柏拉图也好,人人都会复生,都会再见到同样的朋友,再和同样的熟人来往。他们将再有同样的经验,从事同样的活动。”好像所有历史的时间都装在一个大轮子上一样,循环不已。
英国天体物理学家爱丁顿提出的“时间之箭”引起了我们内心的恐惧,因为它意味着不稳定的变迁。它所指向的是世界的末日,而不是世界的重新再生。罗马尼亚人类学者、宗教史学者埃里阿德在他名为《永恒回返的神话》的书里,认为世界上从有人类以来,多半的人都觉得循环时间更令人安慰,而将它紧抱不放。这样,过去也是将来,没有真正的“历史”可言,于是死心塌地地承认再生和更新。
犹太基督教传统把“线性”(不可逆)的时间,直截了当地建立在西方文化里面。由于基督教相信耶稣的生、死和他的上十字架受难,都是唯一的事件,都是不会重复的,西方文化终于把时间看成是穿越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条线。基督教出现以前,只有犹太人和信仰拜火教的波斯人认同这种前进式的时间。
不可逆时间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思想。它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开辟了道 路,从而把我们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来。总之,线性时间概念的出现和 因之而起的观念改变,为现代科学的产生打下了思想基础。
文化时间的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在生物时间中可以找到对应。细胞的分裂,以及体内各种不同节奏——从高频的神经脉冲到悠闲的细胞更新——所组成的交响乐,都牵涉到循环式时间;而不可逆时间则体现于从生到死的老化过程之一。日常用的钟表也具有这两个不同的时间面貌。一方面,不停的钟摆或晶体振荡积累成一般所谓的“时间”,在地球上这段时间就表现为12小时或24 小时的周期。另一方面,各种耗散现象,诸如电池的干涸,发条的松弛,都告诉我们时间是一去不回头的。
(节选自柯文尼、海菲尔德《时间之剑》,有删改)
7.下列关于“文化时间”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化时间是指不同时代的人们根据自己对时间的不同理解而赋予时间以文化意义,其中包含了后来形成的“向”的概念。
B. 文化时间包括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犹太基督教传统对线性模式的认识是在循环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
C. 文化时间是西方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同文化学派形成的不同时间概念和认识把现代人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来。
D. 文化时间的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在生物时间中都可以找到对立,文化时间与生物时间这两个概念在性质上是相同的。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当时间被理解成循环模式,任何事物都由时间辨别,所有的自然现象、人和历史都将经历循环往复的周期。
B.当时间被理解成线性模式,则意味着时间被看成是穿越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条线,不可逆转,这是犹太基督教最早提出的观点。
C.相对于线性模式而言,循环模式更容易为人们接受和认同,因为它所具有的“复生”观念更能给人以安慰。
D.“时间之箭”意味着不稳定和变迁,指向的是世界的末日;而“没有真正的‘历史’”则意味着过去也就是将来,指向的是世界的重新再生。
9.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许多原始人通过对自然界循环现象的观察建立起了对时间的认识,并用这种认识来解释历史,由此形成了最初的文化时间。
B.文化时间不同模式的形成取决于不同的文化观念,希腊各宇宙学派和犹太基督教传统对时间的认识大相径庭。
C.人从生到死体现的不可逆时间理论,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为达尔文生物学说研究人类进化开辟了道路。
D.从文化层面解读时间,冬夏交替标志着时间的循环往复,而日常生活中钟表的旋转、发条的松弛却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回头。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始汲黯为谒者① 以严见惮。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臣谨以便宜,持节发仓粟以赈之,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以数切谏,不得留内,迁为东海太守。好清静,择丞之,责大指 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
黯多赐告②者数,不愈。庄助复为请告,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居官,无以人。然至其辅少主,守成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贪、育③,亦不能夺之矣。”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④为大将军,诸将皆属。尊宠于群臣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大将军尊重,君不可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⑤,反不重邪!”青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账中黯 前奏事不上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注】①谒者:官名。 ②告:休假。 ③贲、育:即孟贲、夏育,两人均为古代著名勇士。 ④青:卫青,汉武帝时名将。○5揖客:只揖不拜之客。
(节选自《纲鉴易知录》卷十三)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比:并排。
B.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矫:假托。
C.责大指而已 指:意旨
D.亦不能夺之矣 夺:强取。
11.下列各组词句中,家电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持节发仓粟以赈之
作《师说》以贻之
B. 上贤而释之
令人有大功而击之;
C.庄助复为请告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D.尊宠于群臣无二
以勇气闻于诸侯
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B.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C.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D.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第 Ⅱ 卷(共114分)
注意事项:
第 Ⅱ 卷共4页,须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以数切谏,不得留内,迁为东海太守。(4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卿以下皆卑奉者,独及黯与亢礼。(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清明○1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
(1)这首诗首联写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背景?(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明明如月,____________________?越陌都阡,__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2)______________________,终鲜兄弟,______________,晚有儿息。(李密《陈情表》)
(3)我欲因之梦吴越,_______________。湖月照我影,___________。(李白《梦游无姥吟留别》)
(4)___________,巫山巫峡气萧森。寒衣处处催刀尺,_________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来源:学+科+网]
(5)佳节又重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晚秋
[亚美尼亚]埃?格林
瓦萨卡在一所大学对面的网球场旁停下了脚步。
秋季里的这一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但这样让他的心情更加烦闷。温暖晴和的晚秋好像在故意戏弄他,嘲笑他,鄙视他……
一阵已有几分凉意的秋风吹了过来,几片金黄的叶子在空中划着美丽的弧线轻盈地飘落到了地上。两个身材姣好的姑娘从瓦萨卡的身边走了过去,飘过一阵沁人的香水的芳香。这样的姑娘瓦萨卡连想都不敢想,即使在年轻的时候,他也没敢奢望过,她们对他来说来自另一个世界。他和孤儿院长大的玛妮克结了婚。但那个曾经安安静静、勤快能干的玛妮克现在却好像换了个人,每天唠唠叨叨,不停地 数落他,甚至连在床上也是一肚子怨气,所以他越来越不愿碰她的身体了。想到这儿,瓦萨卡感到了一阵良心的责备,仿佛侮辱了自己的妻子。毕竟他们一起忍受了失去第一个孩子的伤痛,后来又生育了一个女儿。最近玛妮克不幸伤了胳膊,肿得很厉害,大概是骨折了,他需要快筹到钱给玛妮克拍X光片和治疗……
瓦萨卡的心底一阵绝望。现在他就是在到处找工作,对他来说,时间非常紧迫,每一分钟都是?
以前不管怎么说他还能干粗活,当搬运工,可现在却得了疝气,粗活干不了了,可要治好疝气也得一大笔钱哪!
有事一阵略带凉意的微风吹了过来,一种像翠菊似的黄色小花随风摇动着小小的脑袋。瓦萨卡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时他们家住在市中心,后来他们的房子被拆掉了,只得到了一点点少得可怜的补偿金。他和父母颠沛流离,几经辗转,最后才在邻近的市郊的一个地方落下了脚,生活也随之落到了贫困线之下。
瓦萨卡低声骂了一句,两腿突然不听使唤地朝学校方向走了过去。是啊,他以前真的很喜欢学习,他可不像那个留级生梅鲁日。梅鲁日当年和他同桌,可现在这个梅鲁日已经是达符文了……
一个穿着率风衣的人轻轻地碰了一下瓦萨卡的*******道停着两辆汽车间***过去,急着过马路。瓦萨卡迅速瞥了这个女人一眼,她也来自另一个世界。于是瓦萨卡把目光移到了别处。突然他被一阵刺耳的刹车声和令人恐怖的尖叫声吓了一哆嗦。他顺着声音望了过去,那个穿绿风衣的女人一动不动地躺在了一辆大客车的底下。第一个从汽车驾驶室跳出来的是已经吓得半死的司机,随后乘客们也慌慌张张地从车上走了下来。有一个姑娘第一个跑到了躺在地上的女人跟前。她动作敏捷、手脚麻利地摘下受伤女人耳朵上那对亮闪闪的耳环,迅速放到自己的上衣兜里,然后大声地喊了起来:“这条母狗!偷了人人家的耳环,还像没事似的!”
突然,瓦萨卡发现了一个绿色的东西,就在左边,离他只有一二十米远。瓦萨卡仔细地打量了一下,好像是一个女式小包,崭新的,样式非常精巧。这个小包最有可能就是那个受伤的女人的。现在众人正要把那个女人抬起来。瓦萨卡的注意力现在已经不能集中了。他又要留意那个女人,又要留意这个包。这时候救护车过来了,车上下来几个穿白大褂的救护人员,把受伤的女人放到救护车里拉走了。出事地点只剩下了一片发黑的血迹。
阳光照到了那个小包上,包上的小锁扣和装饰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小包真漂亮,肯定价 格不菲!它就这么神奇的被抛到了瓦萨卡十步远…… 瓦萨卡心里一阵紧张,他屏住呼吸,朝那个小包的方向走了过去。他刚走了两步,马上又停住了:他心怦怦跳地想等身后响起的脚步声走远。同时,他又忍不住朝那个小包的方向看了一眼,结果他惊恐地发现,一个体态臃肿、手里拿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快速地倒着两条腿,像跳舞似的径直朝小包走了过去,一把捡起小包,然后又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朝着一个小花园的方向走去。
瓦萨卡心里一阵慌乱,额头上立刻渗出了汗珠。这简直就是当着他的面 把他偷光了!
那个胖男人已经从瓦萨卡的视野中消失了,但他还站在原地发愣,眼睛呆呆地盯着一个地方。
但过了一会儿,瓦萨卡突然又感到一阵轻松,如释重负。“我鬼迷心窍了,”他嘟囔了一句,“真是鬼迷心窍了……”
凉爽的秋风轻拂在他的脸上,他的呼吸也变得自如了。
他信步在街上,孤身一人,漫无目的,只是当他从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从前的老同学梅鲁日正在建的那个小独楼的工地上时,他才明白了其他的双脚一直在朝这个他早就该来的地方走。
16.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4分)
答:
17.简要概括瓦萨卡发现小包后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答:
18.小说的高潮是中年男人捡走了小包。如果这个人物没有出现,瓦萨卡会不会将小包据为己有?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7分) 答:
19.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通过瓦萨卡对学校生活的回忆,引出了他与梅鲁日不同人生际遇的对比,揭示出社会的不公,为作品结尾作了铺垫。
B.“这条母狗!偷了人家的耳环,还像没事似的!”这段骂人的话语表明瓦萨卡从小缺乏教养。
C.小说中有关女式小包的细节描写,暗示了受伤女人的富有,也凸显了小包对瓦萨卡产生的心理冲击。
D.中年男人当着瓦萨卡的面拿走了小包,这种偷窃行为激怒了瓦萨卡,因为在瓦萨卡看来,那个小包本该属于自己。
E.小说的标题“晚秋”既是写实,又是象征,包含了耐人寻味的丰富意蕴,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匠心。
六、(15分)
20、参照 下面鲁迅先生的画像,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刻画你心目中鲁迅的形象。(15分)
要求:
(1)使用第二人称,侧重肖像描写。
(2)运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
(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4)不少于200字
七、(50分)
21.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下》)
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其实,这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乐。请选择“三乐”中的一乐作文。
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题目自拟。(3)不少于7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1年高考语文标准答案1-5 DBADA 6-10:CABBC 11-12:BD
翻译 1.(汲黯)因此几次恳切地进谏,我不能再留在朝廷内,应该被贬为东海太守。
翻译2.公卿以下的大臣都卑微地奉承着使臣,只有汲黯反抗他,不奉承他。
翻译、3.卫青更加认为汲黯贤能,多次向他请教国家和朝廷大事中不明白的地方,比平时更加礼遇他了。
13(1).(汲黯)因此几次恳切地进谏,我不能再留在朝廷内,应该被贬为东海太 守。2.公卿以下的大臣都卑微地奉承着使臣,只有汲黯反抗他,不奉承他。
14(1)诗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 从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义。( 2) 孟子
15,默写1何时可掇,枉用相存。2既无叔伯,门衰祚薄。3.一夜飞度镜湖月,送我 至剡溪。4.玉露凋伤枫树林,白帝城高急暮砧。5.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16,文章开头景物描写运用反衬手法,以周遭景色之明媚,温暖与主人公瓦萨卡的 烦闷心情形成对比,使得瓦萨卡愈加愤怒,不平
17,一,发现小包后,瓦萨卡先 是羡慕它的美丽昂贵,二,接着他起了将小包占为私有的念头,并为此紧张,犹 豫不决,三,当小包被另一个陌生男人抢先拿起,瓦萨卡又感到异常气氛
18,瓦 萨卡会将小包拿走,但最终他不会将小包据为已有
原因,一,瓦萨卡妻子的胳膊 摔坏,自己患上疝气,这都急需钱用,家庭窘况逼他会拿走小包,二,但作为社 会底层捞取苔人发,瓦萨卡却从未泯灭自己的道德修行,当他回到梅鲁日的工地 上,他的心灵才感到真正的踏实平静,所以瓦萨卡出于诱惑和穷困会拿走,小包 ,但一字不苟会归还的
Ⅳ 江西高考语文必背篇目
高中语文必背篇目:《将进酒》《兵车行》《旅夜书怀》《过秦论》《师说》《阿房宫赋》.................
http://www.df169.com/swyw/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330
Ⅵ 江西高考语文名著有哪些
………………… 据说爸爸第一次听到女儿有男朋友的时候的感觉,就像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了一季的白菜被猪给拱了。而爸爸第一次听到儿子有女朋友的感觉就像辛辛苦苦养的猪终于会拱白菜了
Ⅶ 06高考江西语文选择题前八题答案
06年江西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15分,每小题3分)
1.C 2.A 3.B 4.A 5.D
二、(9分,每小题3分)
6.D 7.C 8.D
试题如下: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宇,渎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证券 蜷伏 甲醛 怙恶不悛 B.酗酒 畏葸 旭日 嘘寒问暖
c.纰漏 毗邻 譬如 匹夫之勇 D.不啻 鞭笞 踟躇 持之以恒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殄灭 蛰伏 口讷 声名鹊起 B.稗官 尺牍 佝偻 竭泽而鱼
c.发轫 惶悚 凑和 恣意妄为 D.松弛 亲睐 岑寂 义愤填膺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今年1月1日,中国26年来粮食接受联合国——的历史画上了句号。
(2)“保卫钓鱼岛”网站遭受黑客袭击,——仍在修复当中。
(3)帕金森病是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疾病,拳王阿里就患有——病。
A.馈赠 日前 该 B.捐赠 目前 该
C.馈赠 目前 本 D.捐赠 日前 本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家是什么?家不只是房子,不只是丈夫、妻子、孩子,家是一份惦念,家是一份牵挂。
B.《教师口语》一书的《序言》说:“《教师口语》是为强化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而新增的专业课程。”
C.诈骗犯有一种特长,讲究“适销对路”:你迷信鬼神,他就以鬼神为饵,你迷信权力,他就以权力相诱。
D.这种白内障冷冻摘除器,具有制冷、解冻迅速.操作方便。安全性能高等特点。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B.采取各种办法,大力提高和培养工人的现代技术水平,是加快制造业发展的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C.这家乒乓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台,球拍、球衣、球鞋等乒乓器材。
D.政治体制能不能和日益市场化的经济体制相适应,是当今中国能否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问题。
[Page: ]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生物发光的奥秘
说到生物世界里的发光现象,人们首先会想到萤火虫,但是除了这种昆虫外,还有许多生物也能发光。人
们发现,不同的生物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尤米。所有的植物在阳光照射后都会发出一种很咱淡的红光,微生物
一般都会发出淡淡的蓝光或者绿光.某些昆虫会发出黄光。仔细地划分一下,生物发光可分两类:一娄是被动
发光,如植物,那些微弱的红光不过是没能参与光合作用的多余的尤,这种光对植物是否有着生物学上的意义
目前还足个谜,但一般的看法是这种光无意义,就像涂有荧光物质的材料经强光照射后再置于黑暗中发光那
样;另一类是主动发光,尽管有一些主动发光的意义目前还未全部认识清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绝大多数生物的主动发光是有用途的。光是一种能量,主动发光是对能量的一种消耗。生物的生存策略有一个最基本的共同点.那就是在维持生命的正常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去节省能量,因此主动发光必定是主动发光生物生存的一个重要手段。
1885年,杜堡伊斯在实验室里提取出萤火虫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指出萤火虫的发光是一种化学反应。
6.根据文意,下列对“生物发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生物发光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意义的被动发光,一类是有意义的主动发光。
B.生物发光指的是生物在激发态时因能量释放而形成的一种发光现象。
c.生物发光是一种化学发光现象,它只有在两种能态同时出现的情况下才能产生。
D.生物发光在发光的腔肠动物那里电需要通过发生化学反应来提供能量。
7.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人由于植物吸收的光部分未参与光合作用,田而有些植物只能发出暗淡的红光。
B.因为杜堡伊斯找到荧光素酶的基因,才使得萤火虫的发光原理被完全弄清楚。
c.科学家在分析物质的化学发光原理时,一般认为在激发态时分子很容易释放很高且不稳定的能量然后重新回到基态。
D.被动发光的生物拥有更多的基态,主动发光的生物拥有更多的激发态。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一个ATP和一个荧光素发生氧化反应,萤火虫体内就会有一个光子产生。
B.生物之所以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是因为体内拥有荧光素或光蛋白。
C.生物发光需要体内的酶来参与,生物体内的酶越多,发出的光越强。反之亦然。
D.萤火虫发光原理的揭示,为人类开发利用高效节能的新光源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Ⅷ 2011高考(江西卷)语文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
【命题透析】考查识记现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 。
【解题透析】D[A.着(zhuó)装;B.校(jiào)对;C.鲜(xiǎn)有所闻]
【技巧点拨】本题误区全为多音易错字,这些字也更易成为学生学习的陷阱,记忆稍不精准就能成为学生答题障碍。答题时可以用排除法。
2.
【命题透析】考查对字形的识记能力 。
【解题透析】B[A.侯——候;C.萃——粹;D.亲——青]
【方法规律】本题以考查同音易错题为主。其实也是对音形义的一种综合考查,我们在记忆中如果只是机械记忆,往往会发生混淆与错误。
3.
【解题透析】A[投降 : 停止抵抗,放下武器, 投诚:也有投降的意思。 投诚在中文中是褒义词。表达相同意义的贬义词可以是“变节”、“叛逃”(贬义较轻)。中性的描述可以是“投奔”。根据文中语境只能用投降。分别与分头的区别在于,一个人分多次做相关的工作,而分头,指多人同时去做相关的工作。原文中显然应用分别。深孚众望:非常令对方信服。深负众望:深深辜负对方的期望。在本语境中应选“深孚众望。]
【误区警示】对词语与成语的考查增加了单纯出成语题的难度,多了干扰项。学生一定要认真区分,答题时要找准突破口,果断排除。深孚众望与深负众望是考试高频词,懂得了“孚”是“信服”的意思。就易区分这两个词了,投降与投诚由褒贬方面区分。
4.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
【解题透析】D [A、分号连用错,分号应改为逗号。B、“……”与“等等”连用错误 。C、倒装问,问号在后面。
【技巧点拨】标点符号一般都是考查较为常见的用法。平常记住一些标点符号的用法就能以不变应万变了。
5.
【命题透析】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
【解题透析】A.(B、两面对一面,C、“平均后面应是确数,不应是概数。D.枪支弹药与武器并列不当)
【技巧点拨】辨析语病主要应用语感审读法,枝叶梳理法。而本题利用规律标志法最好。有些病句本身具有一定的标志。其语病往往就出现在那些有标志的部位。掌握了这些标志不能使我们“一望即知”像两面词、数字词、并列连词、介词、否定词等 。
6.
【命题透析】考查对名著名篇的识记能力。
【解题透析】C.(贾宝玉科举考试考中了举人,并没有失败,也没受到打击)
【技巧突破】江西考纲里明确规定,文学名著,只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考查的是识记能力,题目应较为简单。一般找准一个突破口就能找到答案。
二、
7.下列关于“文化时间”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化时间是指不同时代的人们根据自己对时间的不同理解而赋予时间以文化意义,其中包含了后来形成的“向”的概念。
B. 文化时间包括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犹太基督教传统对线性模式的认识是在循环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
C. 文化时间是西方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同文化学派形成的不同时间概念和认识把现代人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来。
D. 文化时间的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在生物时间中都可以找到对应,文化时间与生物时间这两个概念在性质上是相同的。
【命题透析】考查对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
【解题透析】A(B、根据第三段,是建立在西方文化里面。C、从文化时间深影响了西方思想这句话而言,文化时间不会是西方文化的组成部分。D\、文化时间与生物时间这两个概念在性质上是相同的。过于绝对,于文无据。
【技巧突破】答题时,一定要注意与选文的对比阅读,寻找其中的异同。特别要注意命题者的陷阱。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当时间被理解成循环模式,任何事物都由时间辨别,所有的自然现象、人和历史都将经历循环往复的周期。
B.当时间被理解成线性模式,则意味着时间被看成是穿越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条线,不可逆转,这是犹太基督教最早提出的观点。
C.相当于线性模式而言,循环模式更容易为人们接受和认同,因为它所具有的“复生”概念更能给人以安慰。
D.“时间之箭”意味着不稳定和变迁,指向的是世界的末日;而“没有真正的历史则意味着过去也就是将来,指向的是世界的重新再生。
【命题透析】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题透析】D(指向的时世界的重新再生,与原文中“它所指向的是世的末日 ,而不是世的重新再生”表述正好相反。
【技巧突破】精读原文,是做题的不二法门。主要注意细节上的对比。
9.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许多原始人通过对自然界循环现象的观察建立起对事件的认识,并用这种认识来解释历史,由此形成了最初的文化时间。
B.文化时间不同模式的形成取决于不同的文化概念,希腊各宇宙学派和犹太基督教徒传统的实践的认识大相近庭。
C.人从生到死体现的不可逆时间理论,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为达尔文生物学说研究人类进化开辟了道路。
D.从文化层面解读时间,冬夏交替标志着时间的循环往复,而日常生活中的钟表的旋转、发条的松弛却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回头。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理解能力。
【思路点拨】D (而钟表的旋转,发条的松弛却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回头,错。作者认为,钟表的旋转摆动,标志时间的循环往复,而发条的松弛才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回头)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始汲黯为谒者①,以严见惮。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赈之。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
黯多病,赐告②者数,不愈。庄助复为请告,上曰:“汲黯何如人也?”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愈人,然至其辅少主,守成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③,亦不能夺之矣。”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④为大将军,诸将皆属。尊宠于群臣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大将军尊重,君不可以不黯曰:“夫以大将军揖⑤客,反不重邪!”青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注】①谒者:官名。②告:休假。③贪、育:即孟贲、夏育,俩人均为古代著名勇士。④青:卫青,汉武帝时名将。⑤揖客:只揖不拜之客。
10.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屋比延烧,不足优也 比:并排。
B、臣请妇节,伏矫制之罪 矫:假托。
C、责大指而已 指:意旨。
D、亦不能夺之矣 夺:强取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对文中文言实词的含义的理解能力。
【解题透析】【D】(夺:改变)
【答题技巧】文言实词可以运用可以运用代入法,如果不通顺可能有误。也可以用知识迁移法,“夺”在《陈情表》中学过“舅夺母志”夺:改变。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持节发仓栗以赈之 B、上贤而释之
作《师说》以贻之 令人有大功而击之
C、庄助复为请高 D、尊庞于群臣无二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以勇气闻于诸侯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
【解题透析】B(A、以均表目的;B、表承接于是,就 /表转折,却;C均为介词“替” D均介词“在”)
【答题技巧】本题是课内课外结合的典型。备考时不要抛弃课本。综观近几年高考,为降低难度,同时也为贴近中学教学实际,考查内容大多是课内课外相结合。如果能在积累的基础上,寻求规律,形成一定的推断技巧,无疑会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12.文中画波浪的部分断句最恰当一项是
A、丞相弘燕见/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账中/黯前凑事上不冠/往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B、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账中/黯前凑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C、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账中/黯前凑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使人可其奏
D、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账中/黯前凑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命题透析】本题是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解题透析】【C】(在古文言文中,省略宾语应较省略主语频繁。在句读时特别要注意。C项里上,既可为主语,亦可为宾语,划入后作主语,还是划入前作宾语。显然,将上视作主语语势更畅)
第II卷(共114分)
答案无效。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 以数切谏,不得留内,迁为东海太守。(4分)
(2)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4分)
(3)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4分)
【命题透析】本题重点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题透析】(1)他多次强硬进谏,(因而)不能够留在朝庭内任职,被贬为东海太守(注意“数”、“内” “迁”的用法,每字1分,大意1分)。
(2)三公、九卿及以下官员都对卫青卑身奉承,唯独汲黯用平等的礼节对待卫青。
(“奉”、“亢礼”各1分,“与”省略“之”对待他。1分,大意1分)。
(3)越发觉得汲黯贤明,多次向汲黯请教国家和朝廷的疑难大事,对待他比平日更为尊重(贤:意动用法1分,所疑:的疑难大事1分。加:更,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当初,汲黯担任谒者,因他为人威严而被大家敬畏。河内郡失火,火势蔓延烧毁了一千多家民房,武帝派汲黯前去视察;返回之后,报告说:“平民百姓不慎失火,因为房屋毗连而蔓延燃烧起来,不值得陛下忧虑。我经过河南郡见河南郡的贫民遭受洪水干旱灾害磨难的有一万多家,有的甚至于到了父子相食的悲惨境地,我谨借出使的机会,用陛下的符节,命令发放河南官仓积粮以救济贫民。我请求归还符节,甘愿领受假托天子命令的惩罚。”武帝很赏识他,就赦免了他的罪。他因为多次强硬进谏,不能够在朝庭内任职,改任为(贬为)东海太守。他喜好清静无为,谨慎地选择郡丞和各曹掾史,他只关注大事,不苛求细枝末节。过了一年多,东海郡治理得很好。
汲黯身体多病,多次休假,病情无法痊愈。庄助替他请假。武帝说:“汲黯这个人怎么样呢?”庄助说:“让汲黯任职当官,没有什么超越常人的才能;但要说到让他辅佐年幼的君主,会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先基业,有人以利禄引诱他,他不会前去投靠,君主严辞苛责地驱赶他,他*也不会离去,即使有人认为像孟贲、夏育那样勇猛无敌,也无法改变他的耿耿忠心!”武帝说:“说得对。古时有所谓的社稷之臣,说到汲黯,就很接近了!”
汉武帝派使臣带着大将军印信来到,在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各路将领皆归卫青统领。汉武帝对卫青的尊崇宠信超过了任何一位朝廷大臣,三公、九卿及以下官员都对卫青卑身奉承,唯独汲黯用平等的礼节对待卫青。有人劝汲黯说:“大将军地位尊贵,您不可以不下拜。”汲黯说:“以大将军身份而有长揖不拜的平辈客人,大将军反而不尊贵了吗!”卫青得知,越发觉得汲黯贤明,多次向汲黯请教国家和朝廷的疑难大事,对待他比平日更为尊重。卫青虽然地位尊贵,但有时入宫,汉武帝就坐在床边接见他;丞相公孙弘大汉武帝空闲时谒见,汉武帝有时不戴帽子;至于汲黯谒见时,汉武帝没戴上帽子就不接见。有一次,汉武帝正坐在陈列兵器的帐中,汲黯前来奏事,汉武帝当时没戴帽子,远远望见汲黯,急忙躲入后帐,派人传话,批准汲黯所奏之事。汲黯受到的尊重和礼敬就是这样的。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清 明①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蜇,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 注 ]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1) 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
(2) 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 变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能力。
【解题透析】写景抒情,一般为间接抒情。主要有乐景写乐情的正衬和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此诗显然用的是后者。
【参考答案】本诗首联乐景写哀情。春天到来,桃李绽开,生机勃勃。然而作者想到的是荒野中埋在地底那长眠的人们,不禁愁绪万端。乐景写哀,愈见其哀。
【答题规律】答此类题目清楚景是什么样的景,情是什么样的情,情与景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明确作答了。
(2)【命题透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题透析】
【参考答案】典故出自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这个典故写出毫无人格尊严的齐人以吃食人家祭祀的食品而洋洋自得的丑态。与介子推宁愿烧死也不做官的气节形成了强烈对比,尾联表达出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拷问。人生无论贤愚的确最后虽然都变成了一蓬蒿草,但是人生的意义却不尽相同。有的能够遗臭万年,有的却千古不朽。
15.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明明如月,___________?越陌度阡,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2)___________,终鲜兄弟,___________,晚有儿息。(李密《陈情表》)
(3)我欲因之梦吴越,___________。湖月照我影,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___________,巫山巫峡气萧森。寒衣处处催刀尺,__________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5)佳节又重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命题透析】该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解题透析】名句名篇的补写,重要的是平时的积累。在积累时,对重点句子重点字词要做好落实。
【答案】(1)何时可掇 枉用相存
(2)少无伯叔 门衰祚薄
(3)一夜飞度镜湖月 送我至剡溪
(4)露凋伤枫树林 白帝城高急暮砧
(5)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五、(21分)
16.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4分)
【命题透析】该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鉴赏文章写作技巧能力。
【解题透析】文章的行文构思,可以先看标题,开头和结尾,再看文章大意。本文标题是晚秋,而首段写的是晚秋的景色及他的心情。结尾也提到了凉爽的秋风轻拂在他的脸上,他的呼吸也自如了。景物描写一般情况有点明季节,渲染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形象等。这里景物描写主要作用显然是为了设置悬念,引起下文,推动情节的发展。
【参考答案】开头画线部分景物描写的在结构上的作用,点题,同时与结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2分)。在内容上设置悬念,引起下文,温暖睛和的晚秋为什么好像在戏弄他,嘲笑他……引起了读者悬念。展开了故事的情节(2分)。
【技巧点拨】答题时要注意从结构上的作用与内容上的作用作答。
17.简要概括瓦萨卡发现小包后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命题透析】该题考查筛选、概括能力。
【思路点拨】抓住瓦萨卡看到小包后相应语段来挑选,找准心里变化的词语。
【参考答案】刚看到绿色小包时,注意力不能集中;当准备靠近小包时,心里一阵紧张;但走了两步,心怦怦跳动;当发现别人捡走小包后,开始心里一阵慌乱;不久又站在原地发呆,最后如释重负,变得轻松,呼吸也变得自如。
【误区警示】做这一类题一定要注意选准答题区域。可能有的同学会将“他”看到别人摘走受伤女人耳环“愤愤不平”也写了进去,显然与题目要求不符。
18.小说的高潮是中年男人捡走了小包。如果这个人物没有出现,瓦萨卡会不会将小包据为己有?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7分)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对作品个性化阅读的探究能力。
【解题透析】探究题是一道论述题,先要有明确的观点,然后在文章中找出证明自己观点的论据。绿包会不会据为已有,可以仁智各见,根据文章内容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示例一:瓦萨卡不会将这个包据为己有。(1分)因为:1、尽管自己也得了病,他首先想到的是妻子,这瓦萨卡虽然贫穷,但是他有一颗善良的心。(2分)2、当他看到那个偷盗耳环的女人时,他愤愤地骂。表明了他的正义与正直。(2分)3、当他经受诱惑时的犹豫其实也是他内心的斗争,哪怕没有中年男子的介入,他拿到皮包后也会幡然悔悟。(2分)
示例二:瓦萨卡会将绿包据为己有(1分)1、他生活处在最艰难的境地。急需一笔钱给他妻子和自己看病。毕竟身体是第一位的。失去了健康,也就无法真正的维持生计。(2分)2、他觉得与这个女人是两个世界的人,也觉得她的钱财来得容易。他不会对一个富有的人产生怜悯。(2分)3、从他的一系心情可以看出,他对小包的占有是相当动心的,尽管有犹豫,但那也是暂时的。(2分)
【误区警示】探究题是一种个性化阅坊。必须有理有据。但是,不要脱离文本,更不要背离主流观点作答。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往往就体现在探究题上,我们不要为思维创新而创新。
19.下列对这篇小说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
A.小说通过瓦萨卡对学校生活的回忆,引出了他与梅鲁日不同人生际遇的对比,揭示出社会的不公,为作品结尾作了铺垫。
B.“这条母狗!偷了人家的耳环,还像没事似的!”这段骂人的话语表明瓦萨卡从小缺乏教养。
C.小说中有关女式小包的细节,暗示了受伤女人的富有,也凸显了小包对瓦萨卡产生的心里冲击。
D.中年男人当着瓦萨卡的面拿走了小包,这种偷窃行为激怒了瓦萨卡,因为在瓦萨卡看来,那个小包本该属于自己。
E.小说的标题“晚秋”既是写实,又是象征,包含了耐人寻味的丰富意蕴,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匠心。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对作品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题透析】BD(B、从小缺乏教养不当。而是他对这种行为义愤填膺,是一种正直。D、瓦萨卡面对诱惑有过动摇,但是他从来没有认为那个小包本该属于自己)
【技巧点拨】这道题涉及到作品主题的理解,及人物形象的分析。人物的言行反映的是人物的思想。人物的思想又进一步主导人物的言行。小说,从人物形象入手,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很多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六、(15)
20、参照下面鲁迅先生的画像,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刻画你心目中鲁迅的形象。(15分)
要求:
(1)使用第二人称,侧重肖像描写。
(2)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
(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4)不少于200字。。【命题透析】综合考查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解题透析】做这一类试题,一定要注意审题。要落实每一条写作要求。运用比喻、排比描写肖像,在描写肖像的过程中深化提升。如鲁迅的头发根根竖直,可以反映出他倔强的性格和傲骨精神;写鲁迅的眼睛可以与其对社会问题的洞察力相结合;描写鲁迅的嘴唇时则可以反映他犀利而不失幽默的语言。
【参考答案】 略
七、(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下》)
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其实,这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乐。请选择“三乐”中的一乐作文。
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题目自拟。(3)不少于7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命题透析】全方位考查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
【解题透析】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审题是作文的关键。君子有三乐,选其中“一乐”作文,如果学生抛开了这三乐而另起灶炉,就完全偏题。
[写作提示]
材料作文首先就是要认真研读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观点或生发出自己的感悟。
写好这篇作文的关键是对“三乐”具体内容的理解。父母俱存,兄弟无故,是从人与人,人与亲情的角度来说,体现的是天伦之乐。二乐是从个人的修养来说,做人要做到问心无愧。第三乐是从个人理想的传播与 实现来说。
比如写第一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要点出现今独生子女“唯我独尊,对父母不理解”的社会问题,写第二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与人”可与瘦肉精、爆炸西瓜等社会热点结合,点出作为人的“责任”与“气节”。
如果是选择议论文,最忌讳分析无力度,说理单薄。如果选择因果论证,则一定要将材料作为论据,针对社会现实,内因与外因分析相结合,得出较为深刻的结论,最后重构“三乐”的价值。如果选择记叙文,则要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文末要有点睛之笔,深化中心。
Ⅸ 求2014年江西省语文高考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
语文
一、(18分,每小题3分)
A.翌. (yì)日 贲.(bèn)张 沆瀣.(xiè)一气
B. 倜.(tì)傥 和.(huó)面 角.(jiǎo)斗士 莞.(wǎn)尔一笑
C. 魑.(chī)魅 伛偻.(lǔ) 入场券.(quàn) 心广体胖.(pìng)
D. 笑靥.(yè) 圭臬.(nìe) 打擂.(lèi)台 绿.(lǚ)林好汉
注:因试卷模糊,无法识别。本题答案解析略。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弥乱 国粹 泊来品 入不敷出
B. 伺候 斐声 煞风景 得鱼忘筌
C. 日晷 陨落 挖墙脚 纵横捭阖
D. 萦回 撺掇 黑黢黢 入目三分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舶来品。B.蜚声。D.入木三分。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 依次填入下列词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时下,概括中国教育病症最流行的______莫过于“应试教育”。
(2)你们这样对待远道而来的客人,________太不礼貌了吧。
(3)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海监船进入钓鱼岛海域活动_______。
A.词语 不免 无可厚非 B. 词汇 不免 无可厚非
C.词汇 未免 无可非议 D. 词语 未免 无可非议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词语:指词和词组,字眼。词汇:一种语言里所使用的词的总称,也指一个人或一部作品里所使用的
词。第一句里应该是指所使用的词或字眼,应先“词语”。
不免: ①副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②不能免去。“不免”的意思
是“免不了”,只能用在肯定句中,不能用在否定句中。“未免”的意思偏重于“实在不能不说是”,表示不以为然,它是对别人做法的一种评价。用在肯定句或否定句中都可以。
无可厚非:不必过分责难。就是说,受批评一方尚有某些该原谅的地方,不必过分责难。厚,过分。
非,非议,责难。无可非议:没有可以批评、责难的地方。指事情办得有理、成功。
1/10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心思想是针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而言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
力。
B.虽然有国家资源作支撑,但面临重重困难,国有企业能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确实可说堪称
不易。
C.大庆石化总公司的老少职工们同台竞赛,年轻职工积极踊跃,老年职工更是不让须眉。
D.通过捐款、创办公益基金的方式回馈社会,不是企业家的法定义务,可提倡而不宜强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搭配不当。B.语义重复。C.不合逻辑。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
瓦尔登湖“波平如镜”,________,____________,或许,一只燕子飞掠在水面上,低得碰到了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或许,还会有一只鸭子在整理它自己的羽毛
②其时,只有一些掠水虫,隔开了同等的距离,分散在全部的湖面
③有时,全部的圆弧展露了,银色的圆弧
④在远处,有一条鱼在空中画出了一个大约三四英尺的圆弧来
⑤它跃起是一道闪光,降落入水,又一道闪光
A.④⑤③②①
B.①②③⑤④
C.②①④⑤③
D.①②④③⑤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改编自课标《语文读本2》中梭罗的《瓦尔登湖》,体现了高考命题以本为本的指导思
想。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觉新是“无抵抗主义”的奉行者。他虽然爱着梅,却接受长辈的安排跟瑞珏结了婚,高老太
爷病了,觉新又催觉民开门让巫师进房捉鬼。(《家》)
B.高老头租住到伏盖公寓后,伏盖太太见他似乎很富有,就希望接近他,和他结婚,便请一房
2/10
客德昂倍梅尼伯爵夫人去试探高老头,结果却无功而返。(《高老头》)
C.季氏已十分富有,作为季氏家臣的冉求还替他搜刮财富,孔子因此评价冉求说:“非吾徒也,
朽木不可雕也。”(《论语》)
D.贾母带刘姥姥等入来到院中,黛玉拿出珍贵的五彩泥金小盖盅,奉上茶,品罢茶,黛玉令人
将那茶杯另外收了,宝玉知道,是疑问刘姥姥用过,黛玉嫌脏,不要了。(《红楼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在捉鬼事件中,觉新是劝说紧闭房门的觉慧。觉慧则以紧闭房门、怒斥克明和觉新的
办法来抗拒这种愚昧的做法。C.孔子说的是:学科网 “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D.贾母带了刘姥姥与众人,到了栊翠庵中,提出要吃茶。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菜盘,妙玉因刘姥姥吃过一口,就嫌脏不要了成窑茶杯。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层级为识记A。
Ⅹ 谁有2012江西高考语文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答案及解析
语 文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谥(shì)号 提(dī)防 花蕊(ruǐ) 歃(chā)血为盟
B.熟稔(rěn) 青荇(xìng) 中(zhōng)肯 锱(zī)铢必较
C.整饬(chì) 优渥(wò) 尺牍(dú) 无色无臭(xiù)
D.监(jiān)生 执拗(niù) 觊(jì)觎 孑(jié)然一身
答案:C( A、歃 shà考查形近字的读音,比较容易排除;B、 中肯 zhòng考查多音字;D、监生 jiàn,也是多音字的考查;字音基本来源于教材中的注解。江西这两年特别注重每个选项只错一个。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家具 赝品 气概 水乳交融
B.萎靡 帐篷 更叠 暴殄天物
C.国粹 输赢 蛰伏 旁证博引
D.惭怍 诟病 九洲 呕心沥血[来源:学§科§网Z§X§X§K]
答案:A(B、更迭;C、旁征博引;D、九州。)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
B.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
真可谓不刊之论啊!
C.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婚丧嫁娶,对普通人家来说都不是小事,对皇家而言,就更不同凡响了。
D.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翻卷起中国历史上多少为争夺权力而相互杀戮、茹毛饮血的残酷故事。
答案:B(A、如数家珍:数:点数。家珍:家藏的珍宝。如同点数家里的珍宝,言下之意就不能“自己的东西’------这是解题重点,比喻对所讲的事情非常熟悉;B、不刊之论,指不可磨灭和不可改动的言论;C、不同凡响,凡响,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同寻常,多指文艺作品;D、茹毛饮血,茹:吃。指原始人不懂得用火,捕到禽兽就连毛带血生吃。,比喻处在未开化壮态。
4. 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昨天 赵曼丽独自在操场一角哭泣王婷婷连忙跑过去问怎么回事。
B 大陆同胞、台湾、香港、澳门同胞,还有海外侨胞,都是中华的子孙。
C 他最要好的朋友,——一个房地产商——告诉他,市场正在调查,眼下买房要慎重。
D有人认为:儿童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不可能发生心理异常,心理学家并不认同这种观点。
答案:A(B、第一个顿号改逗号,大陆同胞和港澳台同胞同一层并列,港澳台一层并列,小并列用顿号;C、第一个破折号前逗号去掉,“一个房地产商”是对“朋友”的解说,中间不需要加逗号;D、考查冒号的用法,冒号要掌管到句子结束,将第三个逗号改句号。同时要注意在一个句子中不能出现冒号的套用。)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不再把干个体看作是丢脸的事,他们已经坦然的加入到个体户行列中来
B 关于《品三国》,粗粗一看,似乎与其他同类的书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反复品读,就会发现其意味深长。
C 虽然大家都中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基础 ,可也没有一个人不认为,幸福并不完全由物质条件决定
D 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的老师代课的任务,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答案:C(A、“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有交叉部分,不能并列;B、缺少主语,应去掉“关于”; D、搭配不当,“挑起了……重担”或“承担……任务”。)
6. 关于名著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楚国狂人接舆遇见孔子,并不理会他 ,自顾自的边走边唱歌 ,且在子路面前批评孔子“四体不勤 ,五谷不分”(《论语》)
B 觉慧没有参加高老太爷的大殓仪式,因为道士说他的生肖与大殓的时辰有冲突。他虽然没有反对,但心里不相信这些(《家》)
C 许攸向袁绍献计攻许昌,袁绍不听,致使许攸投奔曹操。曹操用许攸之计 ,烧毁袁绍积于乌巢的军粮辎重,大败袁绍。9《三国演义》)
D 伏盖太太的公寓住着七位客人:库蒂尔太太和少女泰伊番,老头波阿雷和中年男子伏拖冷,老处女米旭诺,高老头和年轻人拉斯蒂涅(《高老头》)
答案:A(“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是楚狂接舆,而是荷蓧丈人,楚狂接舆“风歌笑孔丘”——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二 、9分,每小题三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联觉,是指各种感觉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是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联觉最常见的现象时通过温度、形状、气味、声音或味道感知色彩。比如,红、橙、黄。类似于太阳和烈火的颜色,往往引起温暖感,是一种暖色。蓝、青、紫,类似于碧空和寒水的
颜色 ,常常引起寒冷感,是一种冷色。前者是进色,给人向前方突出的感觉;后者是退色,给人向后方退让的感觉。色调的浓淡也使人产生远近之感:深色调使人感到近些,浅色调让人感到远些。
联觉是一种真实稳定的感受。最初,人们认为联觉不过是对儿时的认知记忆和联想。也有人认为,当一个人说数字5是红色、数字6是绿色的时候,这种联觉描述是一种比喻形式。但是,都无法解释为么只有一部分人拥有联觉能力。于是,科学家开始提出也许这种现象可以从生物学上得到解释。有研究者认为,这种紊乱现象是由大脑中最原始的边缘系统,或者说主管情绪的大脑区域造成的异常活动。这是一种所有人都会产生的现象,只不过一些人对此有意识。西班牙实验心理学研究员阿莉西亚·卡列哈斯说:“建立在客观数据基础上的所有理论都认为,联觉现象是因大脑不同区域之间存在额外联系而造成的。
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似乎可以证实以下的假设:对于正常人来说,当看到数字和字母是,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平层区域就会被激活。但如果是一位拥有联觉恩呢管理的人,除了上述区域外,与颜色认知相关的V4区域也同时被激活。科学家们认为,联觉者的大脑区域间可能存在更加广泛的联系,毗邻区域间的互相沟通比正常人更加活跃。这种互相联系可能存在于所有人的大脑中,但只有联觉者的被激活。
人们普遍存在一种疑问,即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会发生连觉现象。一些人用 问题。有研究者已经注意到,如果一个家族中有一人具有联觉能力,那么很可能会出现更多这样的人。研究结果显示,42%的联觉者在家谱的同一等级种有一位亲属具有同样能力。
科学研究指出,联觉现象大多出现在教学较差的人身上,此外,左撇子、方向感较差以及有过预知经历的人也通常会出现联觉现象。也有人认为,联觉你呢管理与一个人的创造力有关,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和艺术家都具备联觉能力。
联觉现象对于人类认识和意识行为的研究,具有特殊意义。许多专家指出,使声音和物体形状之间建立联系的能力可以成为语言和抽象思维发展的一粒种子。
7.下列关于“联觉”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联觉是一种人人都会产生的紊乱现象,它是大脑中最原始的边缘系统和主管情绪的大脑区域造成的异常活动。
B.联觉现象因大脑不同区域之间存在额外联系而造成,联觉者的大脑区域间存在广泛的联系,毗邻区域间的互相沟通比正常人更加活跃。
C.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已经证实:拥有联觉能力的人,除了看到数字和字母时,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皮层区域会被激活外,与颜色认知相关的V4区域也同时被激活。
D.联觉是许多科学家和艺术家都有的能力,左撇子、方向感较差以及有过预知经历者也通常会出现联觉现象。
答案:B (A、第二段“都无法解释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拥有联觉能力”排除A项; C、原文“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似乎可以证实”而不是“已经”证实;D、信息区域在倒数第二自然段,“许多科学家和艺术家都有的能力”原文并没有提到。)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联觉作为一种感官混合现象可以表现为:声音能够“看”到,色彩能够“触摸”到,形状能够“嗅”到,等等。
B.颜色感觉极易产生联觉,色调的浓淡往往使人产生远近之感。“近山浓抹,远树轻描”的画法,就是;利用这种心理效应。
C.联觉现象只在一部分人中出现。研究结果显示,联觉者的同辈亲属中,有42%的人具备同样能力。
D.联觉现象的研究对探索人类认知和意识行为,找到比喻和预言能力的神经学基础具有积极意义。
答案:C、(研究结果显示,“42%的联觉者在家谱的同一等级种有一位亲属具有同样能力”,是42%的“联觉者”而不是“亲属”。)
9.根据文意,下列诗文中,不含联觉现象的一项是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B.清香落在人的心灵上比秋雨还要阴冷。(牛汉《吊念一刻枫树》)
C.歌台暖向,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D.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何?(吕本中《采桑子》)
答案:D(“月”只是意象,没有通感。)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彻里,燕只吉台氏。曾祖太赤,为马步军都元帅,从太祖定中原,以功封徐(今徐州)、邳(今江苏省邳州)二州,因家于徐。彻里幼孤,母蒲察氏教以读书。
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应对详雅,悦之,俾常侍左右,民间事时有所咨访。从征东北边还,因言大军所过,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赖以存活者众。二十三年,奉使江南,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彻里曰:“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遽止之。还朝以闻,帝嘉纳焉。
民不胜其苦,自裁及死狱者以百数,中外骚动。廷臣顾忌,皆莫敢言。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帝怒,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彻里辩愈力,且曰:“臣与桑哥无仇,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苟畏圣怒而不复言,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臣窃惧焉。”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得珍宝如内藏之半。桑哥既诛,诸枉系者始得释。复奉旨往江南,籍桑哥姻党江浙省臣乌马儿、蔑列、忻都、王济,湖广省臣要束木等,皆弃市,天下大快之。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进拜御史中丞,俄升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有降者,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曰:“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其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他栅②闻之,悉款附。未几,欧狗为其党缚致于军,枭首以徇,胁从者不戮一人,汀、漳平。
九年,以疾毙,年四十七。毙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人服其廉。
(选自《元史·彻里》,有删改)
【注】①学田:旧时办学用的公田。②他栅:其他营寨。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 给:供给,施与
B.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 劳:烦劳
C.民不胜其苦 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D.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 籍:登记,没收
答案:B (慰劳)。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 B.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
樊哙侧其盾以撞 不出,火且尽
C.得珍宝如内藏之半 D.其返汝耕桑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答案:C(A、第一个“以”,来,表目的;第二个“以”,连词,表承接。B、第一个“且”,况且,表递进。第二个“且”,将要。C、两者都是结构助词,“的”。D、两个都是语气词,但第一个表委婉语气,第二个表反诘语气。)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彻里“爱护百姓”和“廉洁无私”的一组是
A.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
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
B.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
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
C.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
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D.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
薨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
答案:D(排除法,“廉洁无私”只能是D项)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学田用来供给祭祀典礼、培养人才,怎么可以卖呢?(关键词:所以、安、鬻)
(2)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皇帝认为他诋毁大臣,失去人臣礼仪,命令侍卫掌嘴。(关键词:毁诋、左右、批其颊。)
(3)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我的意思是你们难道是真正谋反的人吗,只是因为贪官污吏暴政而导致的。(关键词:岂、良、所致。)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
答:“杨柳”“飞絮” 意象的内涵有二: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2分)这首词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2分)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共同点: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2分)不同点:李词运用明喻和拟人手法,秦词运用暗喻;李词抒发的是亡国之痛,秦词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可见手法和内容不同。(2分)
15.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寡助之至,__________;多助之至,___________。(《孟子》)
(2)高渐离击筑,__________,___________,士皆垂泪涕泣。(《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3)__________,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________?(鲍照《拟行路难》其四)[来源:学科网]
(4)我闻琵琶已叹息,____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5)斜阳草树,寻常巷陌,__________。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答案:(1)亲戚畔之;天下顺之。
(2)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3)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
(4)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
(5)人道寄奴曾住 气吞万里如虎。
报复
雨果·克里兹
写字台上的台灯只照亮书房的一角。彭恩刚从剧场回来,他坐到写字台前,伸手拿起电话要通了编辑部:“我是彭恩,你好!我又考虑了一下,关于《蛙女》的剧评,最好还是发下午版,因为我想把它展开一些……别提啦!太不像话了!所以我才打算写一篇详细的剧评。上午版你只要留出个小方块刊登一则简讯就行了。你记下来吧:‘奥林匹亚剧院:《蛙女》上演,一锅可笑的大杂烩:一堆无聊的废话和歇斯底里的无病呻吟。看了简直要让你发疯。详情请见本报下午版’。你是不是觉得我的措词还不够激烈?这样就行?那好,再见!”
从他放下话筒的动作可以看出,彭恩的情绪越来越愤慨。可就在这时,他猛然一惊,附近有人轻轻地咳嗽了一声。在光线最暗的角落里,他模模糊糊地看见有个人坐在皮沙发里。陌生人蓄着白胡须,身披风衣,头上歪戴一顶礼帽,闪亮的眼睛逼视着评论家。彭恩心里发虚:“你,你……你是谁?”
陌生人慢慢站起来,从衣兜里伸出右手。彭恩看见一支闪闪发亮的手枪。“把手举起来”那人命令道,彭恩两手发抖。语文新高考博客
“嘻嘻嘻……”那人像精神病人一样笑着,“你这条毒蛇,现在总算落到了我的手里。再有5分钟就是午夜。12点整,嘻嘻嘻……你将变成一具尸体。文亚明,我的宝贝,”白胡子老
头扬起头,“我亲爱的文亚明,5分钟后你将报仇雪恨。这条毒蛇将永远闭上它的嘴!啊,你高兴吗,文亚明!?”说着白胡子老头立刻举起手枪:“别动!”
“听我说,”彭恩战战兢兢道,“请告诉我,你究竟是谁?……我不明白……我对你干了什么?……求你把手枪收起来吧。我们之间肯定有一场误会。”
“给我住嘴,你这个杀人凶手!”
“杀人凶手?你弄错了。我不是杀人凶手!”
“那么请问是谁杀死了我的孩子,我唯一的儿子,亲爱的文亚明?谁呢,彭恩先生?”
“我根本不认识你的儿子!你怎么会生出这种想法?”
“我的儿子叫……文亚明·穆勒!现在你明白了吧?”“文亚明·穆勒……我记得,好像是个演员吧?”
“曾经是!因为他已经死了,他对着自己的头开了一枪。而正是你这个无耻的小人毁了他!你在文章里写过他。‘为助诸君一笑,还有一位文亚明·穆勒先生值得提及,因为他的表演,真可堪称全世界最蹩脚的演员。’你竟敢这样写我的儿子!而他,可怜的孩子,去买了一支手枪,自杀了。就是这支手枪,过一会儿将把你送到西天!”
彭恩禁不住浑身乱颤:“听我说,这并不能怪我……我感到很遗憾……可我只是尽自己的职责而已。你的儿子真的缺乏才华……你明白吗?我本人跟你的儿子并没有仇,可是艺术……”[来源:学.科.网]
“你别再胡诌关于艺术的废话了!你是杀人犯!因此你得死!昨天夜里,”老头压低嗓门,“文亚明出现在我的梦里。他对我说:‘爸爸,拿上手枪去找那毒蛇。午夜12点的时候,杀了他替我报仇!否则,我的灵魂将永远四处飘流,不得安身!”
“可你不能杀我……看在上帝面上……你简直疯了!……”
老头大声地嘲笑道:“真叫人恶心,你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胆小鬼!一条罪恶深重的蛆虫,半文不值的小人!你那自命不凡的优越感哪里去了?你那体面威风哪里去了?现在你已面对死神,没有了你,人人都会如释重负。”
彭恩双手合十,央求道:“亲爱的先生,如果你一定要杀我,至少让我能最后给我的亲人写几句诀别的话……并表明我的遗愿。”
“行,我成全你!”陌生人宽宏大量地答应,“写吧,你还可以活15秒钟!”彭恩拿起铅笔,在纸片上写了两三行字……
午夜的钟声响了。
老头怪叫一声,举起手枪抠动扳机。
硝烟散后,陌生人扯下自己的胡子,走近彭恩。
“先生,现在你对文亚明·穆勒的表演才华有了新的看法吧,对不对?看你那个熊样!哈哈……!我想,今后你在评论别人的时候该会学得谨慎一些了!”
看着手里拿着铅笔,满脸蜡黄的彭恩,文亚明伸手拿过那张纸条。只见上面写道:
“亲爱的文亚明·穆勒,你不仅是全世界最蹩脚的演员,而且是头号傻瓜。你戴的假发套大了一号。彭恩。”
16.小说开头彭恩打电话的情节,有哪些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塑造了彭恩尖刻辛辣的剧评作者的形象。
2、开门见山,营造氛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并推动情节发展。
3、此时的盛气凌人与在枪口下懦弱胆小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4、首尾呼应,以剧评开始,一剧评结束。
[来源:Zxxk.Com]
17.简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情节突转,类似欧亨利式结尾文章情节结尾时使主人公命运、情节陡然逆转,突然让阅读者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回味无穷,发人深省,久久难以忘怀,并借此深刻地反映主题。
18.结合对彭恩和文亚明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谈谈小说给你的启示。(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1、批评贵在不屈不饶,贵在执著和坚守;
2、批评需要风骨,需要犀利、批评,但也需要注意批评的艺术和技巧,不能侮辱人格;
3、演员的成长离不开剧评家,要客观、理性看待批评;
4、剧评家和演员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还要互相理解和尊重。
1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开篇首句“写字台上的台灯只照亮书房的一角”,这看似不经意的一笔,实则为故事的展开,设置了一个独特的环境。
B.陌生老头的出现,令彭恩心惊发虚,但彭恩通过对方戴的大了一号的假发套,一眼就看穿了他的真实身份,及时识破了文亚明拙劣的伎俩。
C.文中画线部分从彭恩的视角描写陌生老头的外貌,寥寥几笔,为小说的结局埋下了伏笔,可谓匠心独运。
D.小说人物设计巧妙:文亚明假扮成自己的父亲报复彭恩,符合其演员的身份,彭恩对文亚明报复的演技加以评价,也符合其剧评家的身份。
E.小说中的对话描写贯穿全篇,其中频繁出现的省略号均生动地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惊慌和恐惧,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答案:B E(“一眼就看穿了他的真实身份,及时识破了文亚明拙劣的伎俩”错,“均生动地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惊慌和恐惧”错。
六、(15分)
20. [来源:学科网]
生活 语文新高考博客 一曲旋律或几句诗歌,拨动过你的心弦,引起过你的共鸣……
请你用动情的笔墨把它抒写出来。
要求:
(1)侧重在描写中抒情,并结合使用议论。
(2)运用排比修辞和疑问句式。
(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准确、生动。
(4)不少于200字。
七、(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
对上述说法,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必须写议论文。(2)不少于700字。(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立意参考:珍惜拥有,珍惜现在;
知足常乐,快乐之源
淡定从容,轻舞飞扬
“无中生有”,追求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