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精神救助,2014补考语文试卷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作用呢
倒叙。作用是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同时在文中强调突出范春芳给我精神上的震撼。
『贰』 初三语文考试试卷及答案2015~2016年
我是今年陕西宝鸡的考生,老师说陕西省是统一命题,这是今年我们考的试卷,希望有帮到你!2009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卷一、积累和运用(共5小题,计l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D)(2分)A,菜畦(qí)炫耀(xuàn)绽放(zhàn)忍俊不禁(jìn)B.恣睢(suī)绮丽(qí)蜿蜒(wān)潜移默化(qián)C.亘古(gèn)追溯(shuò)惺忪(xīng)繁花嫩叶(nèn)D.氛围(fēn)木讷(nè)契合(qì)祸不单行(huò)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2分)A.对峙布局周而复始郑重其事B真谛标本一泄千里海市蜃楼C.元宵嘹亮断章取义随声附合D.侧隐凋零一代天骄拖泥带水3.古诗文默写(任选一组,如果两组都做,以A组为准)。(6分)A组:(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2)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3)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4)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郦道元《三峡》)B组:(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2)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3)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4)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4.根据提示,修改下面一段文字。(3分)①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化传统的国家,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敬崇尚崇拜)“和谐”的民族。②可以说,中国的哲学智慧,集中体现在一个和字上。③不仅它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特质,也是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最高价值标准。(1)请从第①句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答案】崇尚(2)第②句有一处缺少标点,请将补上标点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答案】可以说,中国的哲学智慧,集中体现在一个“和”字上。(3)第③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答案】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特质,也是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最高价值标准。评分标准:第①句选词正确,得l分;第②句标点补充正确,得1分;第③句病句修改正确,得1分。共3分。5.妙笔点评《水浒传》。(2分)、原文:鲁达又道:“老儿,你来!洒家与你些盘缠,明日便回东京去,何如”……鲁达只把这十五两银子与了金老,分付道:“你父女两个将去做盘缠,一面收拾行李。俺明日清早来发付你两个起身,看那个店主人敢留你!”金圣叹点评:写鲁达为人处,一片热血直喷出来,令人读之,深愧虚生世上,不曾为人出力。请根据选文,针对鲁达的为人写点点评(不必仿写)。【答案】略。评分标准:点评的内容应点明鲁达“仗义疏财”、“侠肝义胆”的特点。意思对即可。共2分。二、综合性学习(9分)6.请你参加与“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教育有关的综合性学习。(9分)(1)请为下面的实施方案补充活动主题。(2分)要求:任选一个节日;补充的主题应突出节日特点,并与已有“活动主题”的语言形式相同。【答案示例】实施方案日期(2009年)节日活动主题4月4日清明节祭奠英灵,缅怀先烈5月1日劳动节体验劳动,歌唱明天5月28日端午节纪念屈原,弘扬传统10月1日国庆节感受成就,祝福祖国10月3日中秋节诵读诗赋,期盼统一评分标准:能突出节日特点,得l分;语言形式相同,得l分。共2分。(2)你们班参加歌咏比赛的曲目是《歌唱祖国》,请根据歌词说说选择这首歌曲的理由。(2分)歌唱祖国(歌词)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嚼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答案要点】①表达了胜利的喜悦和自豪。②表现了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憧憬。③歌颂了祖国的壮丽河山。④表现了中华儿女团结奋进、自信乐观的精神风貌。评分标准:答出两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3)请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写一段祝福语,用上提供的词语。(50字左右)(3分)幸福安康繁荣昌盛【答案示例】我衷心祝福亲爱的祖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幸福安康。愿祖国的明天更加繁荣昌盛。评分标准:能恰当使用提供的词语,得1分;能表达出祝福祖国之意,得2分。共3分。(4)请写出借“月亮”思念亲人的连续的两句古诗(词),表达我们对台湾同胞的思念之情。(2分)【答案示例】示例一: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示例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示例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示例四: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评分标准:必须是借月表达思念之情的相连的诗句,书写无误,得2分。共2分。三、阅读(共15小题,计46分)【现代文阅读】(共9小题,计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12分)·我国的太空植物①“神舟七号”遨游太空,激起人们美好的航天梦。你可曾知道,“神七”升空还可能丰富我们的餐桌呢。精选的农作物种子由返回式卫星或飞船搭载到太空,在微重力、高真空、零磁空间等条件下,就会发生地球上罕见的遗传变异,有可能呈现出一些新性状,产生变异性状优异的种予,这些种子再经科学家运用遗传技术精心研究,就能培育出太空植物。目前,我国的太空植物已有芝麻、茄子等系列品种,并且栽遍大江南北。②“航芝l号”是我国首个航天芝麻品种。l996年,“航芝1号”原种搭乘我国第l7颗返回式卫星上天,在太空特殊环境诱导下,形成了一些突变体。科学家利用这些突变体,历经6年研究,培育出“航芝l号”。2005年,同样利用返回式卫星搭栽芝麻种子,成功培育出“中芝13”。航天芝麻除了质优的特点外,与一般芝麻相比产量可增加l0%~20%,经济价值很高。如今,“航芝1号”已遍布江淮的湖北、湖南、河南、安徽等7个省,每年种植上百万亩,占江淮主产区芝麻种植总面积的20%。③除了太空芝麻,太空茄子也是一个优质的品种。它是成功选育培植并顺利进入市场的第一种太空蔬菜。这种茄子成熟时呈紫红色,放到锅里一炒就又变成了绿色。2008年,太空茄子在山东、湖北两省已种植了几百亩。这种茄子产量很高,山东亩产接近1.5万公斤,湖北也能达到1万公斤。更特别的是,割掉茄子的主茎,对菜地追肥,茄子又会很快长出来。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太空茄子呈紫红色,比普通茄子售价高,但由于其营养价值高,口感好,仍供不应求。2002年搭乘“神舟四号”的共有4份农业材料,存活两份,分别被培育出了紫红色太空茄子和黑色太空茄子。黑色太空茄子有望于2009年通过项目验收并推广种植。④1996年,食用菌种子也“飞”上了太空。由经过太空之旅的菌种培育出的食用茵,在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异。可是,由于在太空中,无法控制试验条件,也无法进行测试,试验的可重复性又非常有限,因此种子的变异就不可预知,这就给研究工作带来很大困难。经过一年的努力,在没有得到理想的菌种后,这一项目暂时宣告停止。⑤另外,太空稻、太空椒、太空瓜果等的试验也都在不断探索中,它们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走上人们的餐桌。⑥随着航天热的升温,太空植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俄罗斯和中国成功进行了卫星或飞船搭载的“航天育种”研究。我国的“航天育种”研究已居世界先进水平,科研人员希望借助太空的特殊环境选育出的优异作物,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服务。(据相关文章改写)7.仔细阅读第①段,概括培育太空植物的具体步骤。(3分)精选种子→(用航天器搭载种子)→(选择变异性状优异的种子)→(科学家精心研究、培育)→培育出太空植物评分标准:每空1分,计3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8.太空植物的哪些共同优点使它能够迅速推广,“栽遍大江南北”(3分)【答案】质优,产量高,经济价值高。评分标准:每点1分,计3分。共3分。9.文中②~④段大量列举年份,是否表明该部分采用了时间顺序请加以分析。(3分)【答案】不能表明。因为这部分内容没有按照培育各种太空植物的先后顺序来安排。评分标准:第一问回答正确,得1分;能答出不是时间顺序的理由,得2分。共3分。10.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D)(3分)~A.“中芝13”的产量与“航芝l号”以及其它芝麻的产量相比可增加l0%至20%。B.已培育成功的紫红色太空茄子和黑色太空茄子在烹饪时经翻炒就会变成绿色。C.食用菌种子经过太空之旅后,在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异。D.我国科研人员将利用航天技术和遗传技术为我们培育出的太空植物。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3分。共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l—15题。(18分)陕北的山祁玉江①陕北真是一个神奇而美妙的地方。说它神奇而美妙,并不只是因为它的地下埋藏了多少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富集的矿产资源,也不只是因为它的地上盛产了多少瓜果梨枣、五谷杂粮等绿色食品,更不只是因为生于斯长于斯的那些纯朴善良的山民们和世世代代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而的则是因为它的山——神奇而美妙的陕北的山!②我常常怀疑造物主将世界上所有的山都堆在了地球的这一隅,使陕北成了山的世界、山的海洋!抬头是山,低头也是山;吃的是山,住的还是山。山是生存在这片广袤大地上的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寄托,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源泉。③我生在陕北,长在陕北,曾经和陕北的山零距离地亲吻过。在这茫茫的大山深处,我扶过犁,拾过粪;吞过糠,咽过菜;淌过汗,流过泪。一切都是那么无助,那么渺茫。我对生我养我的陕北的山,鄙视过,厌倦过,一度竟然埋怨起我的祖先为什么不把自己定居在广阔的平原上、浩瀚的大海边、秀丽的江南间,而偏偏要将家安在这贫瘠清苦偏远落后的千山万壑中,使得日后的子孙们在这里永远地受苦受难,千回百转走不出大山,享受不到山外精彩世界的生活!我甚至怨恨大山,诅咒大山,盼望有一天天崩地裂,将这茫茫大山夷为平地;或者乞求上苍有朝一日将这些绵绵山峦搬到天的尽头,使这里的人们再也不要受苦受难了。④但是现在想来,我那时是多么的无知,多么的任性,多么的忘本!如果当初没有汲取大山的营养,没有经过大山的磨砺,没有遵循大山的教诲,我不可能体格健壮、意志顽强,更不可能走出大山。⑤当你登上高高的山巅,举目四望,视野所及,苍苍茫茫,一望无际。那数不清的梁峁,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像条条巨蟒,像只只雄狮,像头头大象,像个个巨人……盘踞在这广袤的黄土高原上,正蓄势待发。那层峦叠嶂的山脉,仿佛是大海的波涛,一浪接着一浪,汹涌不退,大有排山倒海之势。总之,任凭你怎么想像,想像什么就是什么。⑥陕北的山胸襟开阔,无私无畏,可以容纳世界的一切,包容人间万象。如果你走错了路,做错了事,它并不记恨你、抛弃你,依然像慈祥的母亲一样,紧紧地把你揽在怀里,教育你、鼓励你、引领你重新振作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夜晚,睡在大山里就像睡在慈母的怀抱一样,是那样的温馨,那样的甜蜜。⑦如果你坐在高高的山巅,细细地观察,认真地品味,这广袤的高原就像一泓清澈的湖水,一尘不染。没有喧闹,没有嘈杂,一片寂静,远处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狗吠、鸟叫、机器声,升腾起几缕袅袅炊烟,使空旷寂静的大山显得更加静寂。如果你疲惫了,烦恼了,不妨走进大山,走上这高高的山梁,在那儿坐一坐,歇一歇,躺一躺,吸一吸清新的空气,接受一下山风的抚摸,你的精神会顿时为之一振,心灵得到了净化,一切疲倦和烦恼早已抛到九霄云外,蓦然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⑧我忽然明白了,陕北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为什么走出了像李自成、刘志丹、谢子长这样的无数英雄豪杰和革命志士;为什么产生了那么多悲欢离合的动人故事和百唱不厌的像《走西口》、《东方红》等信天游歌曲;为什么毛泽东主席将长征的落脚点、抗日战争的出发点、解放战争的总后方选在了陕北,而且在这里一住就是13年;为什么陕北人是那样的、豪放,那样的纯朴,那样的勤劳,那样的坚强!(选自2009年4月13日《人民日报》,有改动)11.第①段画横线部分强调的重点是什么(2分)【答案】神奇而美妙的陕北的山。或:陕北的山。评分标准:回答正确,得2分。若答“陕北的山神奇而美妙”,得1分。共2分。12.结合具体语境,回答下面的问题。(5分)(1)睡在大山里,为什么“就像睡在慈母的怀抱一样”,让人感到“温馨”而“甜蜜”(2分)【答案】因为陕北的山胸襟开阔,无私无畏,包容一切。(2)走进大山,心灵为什么会得到“净化”(3分)【答案】因为陕北的山纯净、寂静,能够涤荡人的心胸,使人忘却烦恼和忧愁,心灵变得纯洁。评分标准:(1)能答出山“胸襟开阔”、“无私无畏”,得2分。共2分。(2)能答出山“纯净”、“寂静”的特点,得2分;答出山对人的影响,得1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13.比较阅读第⑤段和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任选一题)(3分)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刘成章《安塞腰鼓》)【A】陕北的山与“安塞腰鼓”给人哪些相似的感受‘【答案】陕北的山和“安塞腰鼓”均给人以雄壮、强劲、豪迈之感。评分标准:能答出“给人以雄壮、强劲、豪迈之感”,得3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峋的,却又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有的像天马腾空欲飞,随着你的想像,可以变幻成各种各样神奇的物件。(杨朔《画山绣水》)【B】面对陕北的山和桂林的山,你的想像是否相同为什么【答案】不同。因为陕北的山是雄壮的(磅礴的、强劲的),而桂林的山是瘦峭的(玲珑的),所以想像是不同的。评分标准:第一问回答正确,得1分;第二问能结合陕北的山和桂林的山的特点回答,得2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14.文章第③段写对山的鄙视、厌倦和怨恨,有什么作用(4分)【答案】这是运用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手法,为了更加强烈地表达对陕北的山的赞美之情。评分标准:答出“欲扬先抑”或“先抑后扬”,得2分;答出“更加强烈地表达对山的赞美之情”,得2分。共4分。15.结尾的四句“为什么……”,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感悟请联系全文加以概括。(4分)【答案】陕北的这一切都是陕北的山养育和熏陶的结果。或:陕北的。山是他们物质和精神的寄托(生命的源泉)。评分标准:能答出是“陕北的山养育和熏陶的结果”或山是“物质和精神的寄托(生命的源泉)”,得3分;语言通顺,语意完整,得1分。计4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l6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2分)盂尝君有舍人①而弗悦,欲逐之。鲁连谓盂尝君日:“猿猴错②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③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鎒④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⑤亦有所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用世立教⑥之道哉”孟尝君日:“善!”乃弗逐。(选自《战国策·齐策》)【注释】①舍人:门客。②错:同“措”,放弃。③曹沫:春秋鲁庄公时武士。④铫鎒(yáonòu):农具。⑤尧:传说中的远古圣君。⑥用世立教:治理国家,教化百姓。1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1)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放下)(2)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处在;处于),(3)尧亦有所不及矣(比得上;赶得上)(4)则谓之不肖.(说或:认为)评分标准:每词1分,计4分。共4分。17.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B)(2分)A.不若鱼鳖若为佣耕,何富贵也B.故物舍其所长食之不能尽其材.C.而来害相报者时时而间进ID.乃弗逐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共2分。1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曹沫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译文:曹沫举起三尺长剑,全军(整个军队)也不能抵挡。评分标准:关键词为“奋”、“一”、“当”。关键词翻译准确,得3分;句子意思明白通畅得l分。计4分。共4分。19.请选、出与文章蕴含的道理相同的一项(B)(2分)。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D.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共2分。(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0—21题。(4分)湖上徐元杰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20.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2分)【答案】“乱”字不仅形象地描绘出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互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评分标准:每答出一个要点,得l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21.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2分)【答案】写出了游人愉快的心情。评分标准:回答正确,得2分。共2分。四、作文(50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我们的生命经历完全是我们自己造就的,我们的一思一念都在创造我们的未来。生活永不停滞,每一个时刻都是新生的、新鲜的。我欣喜地发现:在我的世界里,一切都很美好。请以“在我的世界里,一切都很美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涉及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英文大写字母A、B、C……代替。追问:亲爱的。好像不是这个耶。回答:这就是今年陕西省的中考语文题,华商报上也有,不然你能把你要的题说具体点吗?看能不能帮你。
『叁』 语文考试卷答案
答案来及解析:
1.偏僻自 标志 申请 抵御 徘徊 藐视 精湛 嘹亮 橱窗 伶俐 闪烁 彻底
解析:此题考查同学们对于生字词掌握的情况。要注意“僻”字不要写成“擗”,“烁”不要写成“砾”,要注意“藐”字不要写成“渺”,“湛”字不要写作“勘”,“嘹”不要写成“缭”,“橱”不要写作“厨”。
2.呐 梗 魄 熔
解析:这道题要求辨析形近字,“呐”和“纳”,“梗”和“便”,“魂”和“魄”,“溶”和“熔”,也都只是在部首上有一点差异,但字义与用法完全不同,需要仔细辨别。
3.(1)描绘(2)描写(3)体味(4)体会
『肆』 六年级下册语文考试卷期末答案
1+1=2 在现代的精密科学中,特别在数学和数理逻辑中,广泛地运用着公理法。公理法是从某一科学的许多原理中,分出一部分最基本的概念和命题,对这些基本概念不下
定义,而这一学科的所有其它概念都必须直接或间接由它们下定义;对这些基本命题(也叫公理)也不给予论证,而这一学科中的所有其它命题却必须直接或间接由它们中推出。
这样构成的理论体系就叫公理体系,构成这种公理体系的方法就叫公理法。
1+1=2 就是数学当中的公理,在数学中是不需要证明的。又因为1+1=2是一切数学定理的基础,所以它也是无法用数学的方法证明的。 至于“1+1为什么等于2?
”作为一个问题,没要求大家必须用数学的方法证明,其实只要说明为什么1+1=2就可以了,可以说这是定义,也可以说这是公理。不过用反证法还是可以证明的:假设1+
1不等于2,则数学就是一锅粥,凡是用到数学的地方都是一锅粥,人类社会就乱了套了,所以1+1必须等于2。1+1=2看似简单,却对于人类认识世界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 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就像一个小孩滚雪球的过程:第一步,小孩先要用双手捧一捧雪,这一捧雪就相当于人类对世界的感性认识。第二步,小孩把手里的雪捏紧,成为一个小
雪球,这个小雪球就相当于人类对感性认识进行加工,形成了概念。于是就有了1。第三步,小孩把雪球放在地上,发现雪球可以粘地上的雪,这就相当于人类的理性认识。雪可
以粘雪,相当于1+1=2。第四步,小孩把粘了雪的雪球在雪地上滚一下,发现雪球粘雪后越来越大,这就相当于人类认识世界的高级阶段,可以进入良性循环了。相当于2+
1=3。1,2,3可以排成一个最简单的数列,但是可以演绎至无穷。 有了1只是有了概念,有了1+1=2才有了数学,有了2+1=3才开始了数学的无穷变化。
物理学与1+1=2的关系 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有已知到未知的过程。
在数学当中已知1、2、3,则可以至于无穷,什么是物理学当中的1、2、3呢?通常它们代表着:质量、长度、时间等基本物理概念相当于1,它们是组成物理学宏伟大厦的
砖和瓦;牛顿运动定律相当于2,它使我们有了真正的物理学和科学的物理分析方法;力学的相对性原理相当于3,使牛顿运动定律可以广泛应用。在经典物理学中一切都是确定
无疑的,有了已知条件,我们就可以推出未知。当年徐迟的一篇报告文学,中国人知道了陈景润和歌德巴赫猜想。
那么,什么是歌德巴赫猜想呢? 哥德巴赫是德国一位中学教师,也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生于1690年,1725年当选为俄国彼得堡科学院院士。1742年,哥德巴赫在
教学中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只能被和它本身整除的数)之和。如6=3+3,12=5+7等等。公元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写信给当时的大数学家
欧拉,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a)任何一个>=6之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质数之和。 (b) 任何一个>=9之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三个奇质数之和。 这就是着名的
哥德巴赫猜想。欧拉在6月30日给他的回信中说,他相信这个猜想是正确的,但他不能证明。叙述如此简单的问题,连欧拉这样首屈一指的数学家都不能证明,这个猜想便引起
了许多数学家的注意。从哥德巴赫提出这个猜想至今,许多数学家都不断努力想攻克它,但都没有成功。当然曾经有人作了些具体的验证工作,例如: 6 = 3 + 3,
8 = 3 + 5, 10 = 5 + 5 = 3 + 7, 12 = 5 + 7, 14 = 7 + 7 = 3 + 11,16 = 5 + 11, 18
= 5 + 13, ……等等。有人对33×108以内且大过6之偶数一一进行验算,哥德巴赫猜想(a)都成立。但严格的数学证明尚待数学家的努力。
从此,这道著名的数学难题引起了世界上成千上万数学家的注意。200年过去了,没有人证明它。哥德巴赫猜想由此成为数学皇冠上一颗可望不可及的"明珠"。
人们对哥德巴赫猜想难题的热情,历经两百多年而不衰。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数学工作者,殚精竭虑,费尽心机,然而至今仍不得其解。 到了20世纪20年代,才有人开始向它
靠近。1920年挪威数学家布朗用一种古老的筛选法证明,得出了一个结论:每一个比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99)。这种缩小包围圈的办法很管用,科学家们于是从(9十
9)开始,逐步减少每个数里所含质数因子的个数,直到最后使每个数里都是一个质数为止,这样就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
目前最佳的结果是中国数学家陈景润于1966年证明的,称为陈氏定理:“任何充分大的偶数都是一个质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仅仅是两个质数的乘积。”
通常都简称这个结果为大偶数可表示为 “1 + 2”的形式。 在陈景润之前,关於偶数可表示为 s个质数的乘积与t个质数的乘积之和(简称“s +
t”问题)之进展情况如下: 1920年,挪威的布朗证明了‘“9 + 9”。 1924年,德国的拉特马赫证明了“7 + 7”。
1932年,英国的埃斯特曼证明了“6 + 6”。 1937年,意大利的蕾西先后证明了“5 + 7”, “4 + 9”, “3 + 15”和“2 +
366”。 1938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5 + 5”。 1940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4 + 4”。 1948年,匈牙利的瑞尼证明了“1 +
c”,其中c是一很大的自然数。 1956年,中国的王元证明了“3 + 4”。 1957年,中国的王元先后证明了 “3 + 3”和“2 + 3”。
1962年,中国的潘承洞和苏联的巴尔巴恩证明了“1 + 5”, 中国的王元证明了“1 + 4”。 1965年,苏联的布赫 夕太勃和小维诺格拉多夫,及
意大利的朋比利证明了“1 + 3 ”。 1966年,中国的陈景润证明了 “1 + 2 ”。
从1920年布朗证明"9+9"到1966年陈景润攻下“1+2”,历经46年。
自"陈氏定理"诞生至今的30多年里,人们对哥德巴赫猜想猜想的进一步研究,均劳而无功。
布朗筛法的思路是这样的:即任一偶数(自然数)可以写为2n,这里n是一个自然数,2n可以表示为n个不同形式的一对自然数之和:
2n=1+(2n-1)=2+(2n-2)=3+(2n-3)=…=n+n 在筛去不适合哥德巴赫猜想结论的所有那些自然数对之后(例如1和2n-1;2i和(2n-
2i),i=1,2,…;3j和(2n-3j),j= 2,3,…;等等),如果能够证明至少还有一对自然数未被筛去,例如记其中的一对为p1和p2,那么p1和p2
都是素数,即得n=p1+p2,这样哥德巴赫猜想就被证明了。前一部分的叙述是很自然的想法。关键就是要证明'至少还有一对自然数未被筛去'。目前世界上谁都未能对这
一部分加以证明。要能证明,这个猜想也就解决了。 1+1=?不就是等于二吗?是的,的确是这样。但是这个二却不可小觊。2可以分解成1+1、0.1+1.9、0.5
+1.5……1里面的成分是:0.5+0.5、0.1+0.9、0.56+0.44…换个角度1+1虽然等于二但是却有许多含义。譬如说1+1=2分解后就是:0.5
+0.5+1=2
其中0.5+0.5=天生+后天培养;1=汗水。这是十分容易理解的一个公式。当然要是换个角度,聪明的人就知道凡事无绝对。答案不可能只有1个,含义亦是如此。
1+1从脑筋急转来说也可以等于一个数字“王”、田、甲。
『伍』 语文试卷选择题答案和解释写下来记住,然后重新做一遍有意义吗或者会对以后的考试有帮助吗
最主要的是你理解了,抄一遍加深了记忆,然后再做一遍,温故而知新,还是有用的
『陆』 今天新疆语文学考补考,答案是什么
繁荣天通苑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