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语文阅读题]阅读一篇中考记叙文的顺序。
一篇记叙文应该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应该按怎样的次序来安排文中的材料——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记叙顺序。
常见的记叙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一、顺叙。顺叙就是按人物的经历或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的叙述,是最常见、最基本的记叙顺序。要判断一篇文章是否采用了顺叙的记叙顺序,有两种方法:一看文章是否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叙述,二看文章是否以空间顺序来叙述。
二、倒叙。倒叙顾名思义就是倒过来叙述,即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还有一种形式:先
写眼前的事物。再由眼前的事物引出对往事的回忆,结尾又回到眼前的事物。恰当运用倒叙,能突出结果,造成悬念,使文章产生引人人胜的艺术魅力。
我们阅读倒叙的文章要留意文中的“呼应”:一是开头的结局和回忆部分的结局前后呼应:二是开头写眼前事物,回忆结束后又回到眼前事物,形成首尾呼应;三是
开头写的事件中某个最突出的片段。与回忆部分写到的这个片段前后呼应。我们还要留意文中由现实到回忆、由回忆到现实的过渡句(段),以此来把握文章的结
构。
三、插叙。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人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插叙有以下两种常见的形式:
1,插入对有关事件、人物的回忆。
2,插入对人物、事物的介绍或某种情况的解释。
插叙的方法有多种:可以由作者直接插进来叙述、介绍;可以由文中人物的回忆、思念、想象等心理活动完成;也可以通过文中人物的对话、独自来进行。插叙的内容主要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恰当地运用插叙的方法,可以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结构曲折有致。
阅读插叙的文章,同样需要我们通过寻找过渡句(段)的方法来弄清插叙的起止位置。
倒叙与插叙有什么区别?首先,倒叙的内容是中心事件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插叙的内容只与中心事件相关。其次,倒叙文章中的回忆部分就是文章的中心事件,占据文章的主要篇幅,而插叙的内容只是在顺叙中途插入的为中心事件服务的一个片段。
『贰』 张玮 2012语文解读中考记叙文阅读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叁』 2010年各市中考语文试题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
和冼星海见面抄的时候,已经是在听过他作品的演奏,读过了他那玩语言的自传以后。
那一次我所听到的《黄河大合唱》,据说是小规模的。那次演奏的指挥是一位青年音乐家,朋友告诉我,要是冼星海自任指挥,演奏当更精彩些。但我得老实说,尽管是“小规模”,可是那一次的演奏还是十分美满的。我应当承认,这开了我的眼界,使我感动,老觉得有什么东西在心里抓,痒痒的又舒服又难受。那伟大的气魄自然而然使人发生崇高的情感,光是这一点,也就叫你听过一次,就像灵魂洗过澡似的。
从那时起,我便在想象: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呢?我曾经想象他该是木刻家马达那样一位魁梧奇伟、沉默寡言的人物。可是朋友又告诉我:不是,冼星海是中等身材,喜欢说笑,话匣子一开就会滔滔不绝。
我见过马达的一幅木刻:一人伏案,执笔沉思,大的斗篷显得他头部特小,两眼眯紧如一线。这人就是冼星海,这幅木刻就名为《冼星海作曲图》。木刻家的用意不在“写真”,而在表现冼星海作曲时的神韵。它还远不能满足我的“好奇”。而这,直到我读了冼星海的自传,才得到部分的满足。
更多来自:京翰初中语文辅导网。上面有去年各地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及答案的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