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学升初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小学升初中语文模拟试卷
一、积累与应用
1、看拼音,写词语(8分)
mei cheng fa kui wu wu ru
( 倒霉 ) ( 惩罚 ) ( 魁梧 ) ( 侮辱 )
mei li hong mao kong bu miao shi
( 魅力 ) ( 鸿毛 ) ( 恐怖 ) ( 藐视 )
2、用“\”画出正确的读音(6分)
立即(jí ji ) 惬意(xia qiè ) 趁机(chén cheng )
卓越(zhuó zhuo ) 阻挠(náo rao ) 松散(sàn san)
3、补充句子(9分)
①世纪宝鼎,鼎座高0.5米, 象征联合国成立五十周年。鼎身高2.1米,象征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
②问渠那得清如许,绝知此事要躬行。
③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必读十年书。
④我们学过许多爱国诗篇,自选一首宋朝陆游的示儿,写出你最喜欢的一句: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4、在下面横线下填入读“man”的汉字。(3分)
漫不经心 慢条斯理 满山遍野
轻歌曼舞 天真浪漫 临窗布幔
5、改写句子:(10分)
①小女孩叫起来:“奶奶,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小女孩叫起来,奶奶,请把她带走吧!她知道,火柴一灭,奶奶就会不见的。
②高粱的全身具有鲜明的个性。
改为双重否定句:不能不说高粱的全身具有鲜明的个性。
③我猛然听到随水柱飞扬起奥运会嘹亮的会歌旋律。
缩句:我听到会歌旋律
④他的声音真大。
改成夸张句:他的声音真大,大的可以把房子震垮。
⑤今年六月一日,弟弟参加了少先队员。(用修改符号修改)
今年六月一日,弟弟参加了少先队
6、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2分)
①周总理(不但)受到全中国人民的尊敬,( 而且 )在世界人民心中也有崇高的地位。
②( 无论 )困难有多大,我们( 都 )能克服。
7、小明在一次考试后,因成绩不理想,就不爱学习了,请你用一句名言、警句劝劝他
失败乃成功之母 (2分)
8、小学阶段我们读了许多中外名著的精彩片段,在这么多的名著中,我最喜欢(自己写)的(自己写)因为它体现了(自己写)。(3分)
二、(1)阅读课文语段,按要求答题。(12分)
《詹天佑》片段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 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1) 詹天佑在开凿隧道时采取了哪两种凿进法?原因是什么?(4分)
第一种是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原因是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
第二种是中部凿井法原因是八达岭隧道山势高,岩层厚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
(2)看看下面的图,想想它们各代表哪处山岭?填写在图下括号里。然后在图上画出詹天佑所采取的凿进法的示意图。(4分)
自己画
(图1) (居庸关) (图2) (八达岭)
(3)在开凿隧道的过程中,詹天佑是怎么做的?(2分)
一是 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
二是 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
(4)这段话的意思可以概括为(2分)(c)
A、 讲施工中开凿居庸关隧道的情况。
B、 讲施工中开凿八达岭隧道的情况。
C、 讲施工中开凿隧道的情况。
D、 讲施工中开凿居庸关、八达岭隧道遇到的困难。
(2)阅读课外语段,按要求答题。(17分)
听雨
听雨是一种享受----心灵上无与伦比的、愉悦的、 平和的、自然美的享受。
有雨的日子,我就听雨
听春雨的温柔,听夏雨的豪放,听秋雨的婉约,听冬雨的深沉,听雨的低语,听雨的轻诉,听雨的呜咽,听雨的微笑,听雨的呤唱,听雨的呐喊,听雨的怒吼。
“天街小雨润如酥。”那是怎样的一种雨啊!一种甘润如酥,“润物细无声”的初春细雨。那又是怎样的一种雨啊!一种无声似有声,有声似无声地在心中奏成一曲优美的歌是具有春之魅力的温柔雨声?仿佛是听那遥远的星星甜美的呢语,又似绿叶吻着花瓣的柔情。
(1) 春雨是柔情,夏雨是豪放而不拘一格。
(2) 它有时心平气和,温情脉脉;它有时怒气冲冲,喊叫连天。于是便有晴天小雨,于是又有了“黄梅时节家家雨”,于是还有了倾盆大雨,于是更有了铺天盖地暴雨。这就是夏雨。----一种淋漓尽致无所畏惧的雨!
(3) 听着夏雨,才恍然惊觉生命是如此多姿多彩而又壮丽辉煌!
(4) 秋雨,原该是一种婉约的风韵,但在那已飘过的秋雨中,却染透了无穷的哀愁、孤寂与挥之不去的满笔愁绪。
(5) “哪堪细雨新秋夜,一点残灯伴夜长。”秋夜残灯灭,细雨缠绵,该是一份何等凄婉的哀怒和忧寂啊!夜雨敲窗急,玉人伤心泣,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无奈与哀怨啊!淅淅沥沥的秋雨却是一份深深的感伤!
(6) 秋雨依旧,年代却已不再,我们心中一份秋雨声又是怎样的呢?
(7) “质本洁来还洁去”。伴雪而来,随风而去,不知是飘逸,还是深沉。哦,这就是冬雨么?或许是一年的思虑俱在寒冬堆积,于是冬雨也无语而沉思。听冬雨之声,是听远方一声低语,一种思念,一句祝福,一份安慰,一缕温馨,在这飘雪的寒冬,为我易冻的心燃一堆圣火,于是便看见春天向我起来。
(8) 哦,听雨,仿佛是读一首隽永的小诗,听一曲悠扬的古乐。听雨,原来是在一种美的意境中,寻求一分诗意。
(9) 听雨,是一种享受----享受自然与我!
① 文中写了一年四季的雨。写春雨的是第1.2自然段,写夏雨的是第3自然段,写秋雨的是第4.5.6自然段,写冬雨的是第7自然段。(2分)
② 下面是形容不同季节雨的特点的词语,阅读第(3)自然段,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其填在横线上。(2分)
A、豪放B、婉约C、温柔D、深沉
③ 第(3)自然段中,作者说“听雨的低语,听雨的轻诉,听雨的呜咽…”还可以听雨的什么?请你展开联想或结合短文内容,写一写。(4分)
④ 作者为了确切、生动地描写雨,先后五处引用了诗句烘托意境,请你将所引用的诗句摘抄下来,并选择一句,写写它的意思。(5分)
第一处:天街小雨润如酥-
第二处:润物细无声
第三处:黄梅时节家家雨
第四处:质本洁来还洁去-
第五处:哪堪细雨新秋夜,一点残灯伴夜长。-
(10) 其中第五条的意思是:秋夜残灯灭,细雨缠绵,该是一份何等凄婉的哀怒和忧寂啊!夜雨敲窗急,玉人伤心泣,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无奈与哀怨啊!淅淅沥沥的秋雨却是一份深深的感伤!
⑤文章前后都说“听雨是一种享受”。这是一种怎样的享受呢?(2分)
(11) 答:这是一种这样的享受:仿佛是读一首隽永的小诗,听一曲悠扬的古乐。听雨,原来是在一种美的意境中,寻求一分诗意。
⑥文中有多处描写不同季节雨的特点和听雨的不同感受的语句,请将你最喜欢的一句摘抄下来。 并说说为什么。(2分)
因为:(自己写)
三、作文(28分)
生活像个万花筒,五彩缤纷,生活又像一个五味瓶,酸、甜、苦、辣、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后瞬令我们回味、深思,请以《生活中的一个小镜头》为题,进行描绘,注意内容要具体、真实。400字以上
(自己写作文)
② 初中语文阅读答案 在线等
1.夏,夏季给了他儿时的快乐
2.人生的力量全是对手给的,那就是要把对手的内压力吸容入自己的骨头里。强者之力最主要的是承受力,只有在匪夷所思的承爱中才会感到自己属于强者
3.只有在战胜苦之后才能感受到甜,而我们更需要的是战胜挫折的毅力
4.标题既是本文的线索,又新颖(这不好分析呀 我也是个学生)
望采纳 祝学习进步
③ 初中语文考试有什么答题技巧
阅读的,套用这些,比较快. 语文解题方法归类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 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好好掌握哦!!初中语文考试有什么答题技巧?
④ 求初中语文阅读题 附答案
初一语文综合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从中你发现了什道理?写出你探究的结果。(至少写出两点)(4分)
一只狼吃饱了,安逸地躺在草地上睡觉,另一只狼气喘吁吁地从它身边跑过,这使它十分惊奇,它问:“你在追赶羚羊吗?”
“没有!”“有人在追赶你吗?”“没有!”“那你为什么没命地奔跑呢?”那只狼说:
“听说狮子要来了。”
听了这话,它放下心来:“狮子是我们的朋友,有什么可怕的呢?你去跑你的吧,我要睡觉了。”
后来,狮子真的来了。由于它的到来,整个草原上的羚羊的奔跑速度变得极快,这只狼不再那么容易得到食物了,不久便饿死了。临死前它不住地怨恨,认为是狮子破坏了自己宁静的生活。
答:① 。② 。
10.某理发店有这样一则广告:“美丽从头开始”,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请说说其中的妙处。(4分)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21——26题。(22分)
陆 游
陆游已气息奄奄。儿子要为他请郎中。 陆游摇头制止,说,没有用了。陆游的眼里有泪。陆游说,思念能用药治好吗?儿子不懂。
陆游的眼睛投向北方的天空,久久地,不愿回来。儿子懂了,很小的时候,父亲告诉他,故乡在遥远的北方。父亲已经用眼睛、手和语言告诉他千遍万遍了。
陆游继续写他的诗,他已经提不动笔了,他一个字一个字地吐,让儿子一个字一个字地记。儿子哭着劝,父亲,别写了!儿子很想问父亲,诗歌能够上阵杀敌吗?诗歌能够收复北方的大好江山吗?还有一个冷酷的现实儿子没有告诉父亲,国人早已不读诗歌,国人喜欢的是杭州西湖湖畔的歌舞、暖风和醉醺醺的酒意。
陆游仍写。陆游说他得靠诗歌滋养生命和思念,思念故乡的时候,就抓一把诗解馋。陆游说,诗歌能让他的眼睛还亮着。陆游要儿子听。陆游的脸一派紧张肃穆。
陆游吼,是地动山摇金戈铁马的杀伐之声啊!是金人攻我大宋城池啊!金人打过长江了!儿子知道父亲已是回光返照。哪有什么杀伐之声啊!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那边传来的歌舞声、管弦声正一阵阵地漫溢过来,暖风、歌舞和酒肉已经把大宋的江山浸泡得酥软软、醉醺醺的。但儿子不敢说。
陆游大吼,叫儿子赶快操家伙,金人杀来了。一句句的诗歌,如一支支复仇的箭,从陆游的嘴中飞射而出。陆游说,诗歌也能抗敌杀敌。
儿子让父亲静一静。一记响亮的巴掌打在儿子的脸上,陆游吼,十万火急的军情你还能静?
儿子不知所措。突然,陆游猛然跃起。随着一声巨吼,一道箭柱从陆游的嘴里冲出,刺破茅屋直射北方的天空。
那是父亲的鲜血啊!儿子急急追出,但哪里追得上?那些鲜血已经飘飞向北方的天空。它们慢慢地组合成一首28字的绝句。在汴梁的上空久久徘徊。
写诗怎么会把人写死呢?儿子胆战心惊。
西湖那边歌舞仍然绵绵不断。能有好消息在家祭的时候告诉父亲吗?捧着那首带血的绝句,儿子一片茫然。
21.你能看出陆游作此诗的时代背景吗?(3分)
22.怎样理解“诗歌也能抗敌杀敌”这句话? (3分)
23.文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24.根据最后一段的内容推断,那首“28字的绝句”应是《 》诗,请写出它的内容。(4分)
25.捧着那首带血的绝句,儿子一片茫然”。请展开想像,写一段话,表现儿子当时复杂的心理。(4分)
26.读完此文,心灵为之震颤。请你从选材、写作手法、语言等几个方面任选其一,举例分析此文撼人心魄的原因。(4分)
女儿身,女儿心
像我爸这样出身于农民的人,多少有点儿子情结,但生下我这个闺女之后,他还是疼得不得了,后来,我妈又一连为我生下两个妹妹,他还是疼得不得了。
我爸的4个兄弟和我妈的6个兄弟姐妹人人都有儿子,所以我从小就感觉到爸妈在这方面很郁闷。其实老爸并不是粗鲁愚昧的人,他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弃职经商算得上有远见,但他对没有儿子一直耿耿于怀。
由于老爸的苦心经营,家里条件一直还算得上比较好,至少是衣食无忧,我们三姐妹也都顺利地上了学。那时老爸很辛苦,有时从外面跑完生意回来,看着满屋欢叫的我们,忍不住叹口气跟我说:“你要是个男孩子就好了,至少还可以帮得上我。”两个妹妹有没有感觉我不知道,我是很有感觉,好像我不是一个男孩是我的错。
最让老爸刺心也让我刻骨铭心的,是我10岁那年和邻居的一场争吵;那个红着眼睛的男人和他披着头发的老婆刻毒地咒骂我家要“绝后”。老爸的脸青了又青,老妈则是一下就煞白了。我愤怒得语无伦次,指着他们家的儿子用颤抖的哭腔说道:“你们有儿子有什么了不起?你的儿子只配给人家当苦力,将来我要让你的儿子做我的奴隶!”其时我不知道怎样让他们的儿子做我的奴隶,我只想让他们比我老爸老妈还要气愤。
我一直努力读书,我喜欢考试之后的那种成功感,在小学的整整6年里,我几乎总能囊括各科目的第一名。每个学期末的最后一天,是最快乐的一天,那天我会抱回一堆奖状,听校长在大会上提到我的名字。我还特别喜欢开家长会,看老爸自豪地坐在家长艳羡的目光里,我就不再为自己不是男孩而心怀愧疚了。
我要证明给老爸看,他的女儿比男孩更出色。
在我读小学到中学的12年里,我的那些堂兄弟们慢慢都离开了校园,有的进厂当了拿铁饭碗的工人;有几个比我年纪要小的也跟人上了建筑工地,天南海北地到处跑。他们每年都能赚回两三千钱,我的伯伯叔叔们因此很满足很自豪。但是我们家的3个女孩都还在读书,有很多个机会要我放弃读书直接工作,但是我不,而且我也不让我的妹妹离开学校。我要飞得更高走得更远,再困难我也要坚持到那一天。
1996年,我18岁,要高考了。填志愿的时候,老爸试探地说:“报武汉大学吧,你有没有信心?”我沉默了一会说:“爸,志愿表我已经交上去了,报了北大。”我从来没见到老爸像那天一样错愕了那么久,他不知道他的女儿心那么大。
高考那黑暗的三天,在我来说和平时的任何三天一样,我不让爸妈到学校门口去守候,让他们做这种傻事于他们有害于我无益;我也没吃什么特别的食品,我怕突然加强营养只会导致我拉肚子。考完试回家,我只对老爸老妈说了两个字:“还行。”
一个月以后,老师打来电话,说:“通知书来了,你来取吧。”老爸急了,说:“哪儿哪儿?”我故意卖了一个关子:“到了不就知道了?”老爸拉了我就往外走:“走,我们打车去。”其实到老师家走路也就18分钟,但是他要打车就打车吧。
拿着那张北大的录取通知书走出老师的家门,老爸激动得手一直在抖,这回他没有再要打车,他拽着我在大街上左顾右盼趾高气扬地走着,不知道该怎样宣泄他的快乐。看着阳光下他有些斑白的鬓发,我突然有很心酸的感觉。老爸对我说:“你想要什么,爸给你!”那口气就像要给我整个世界,其实我想要的他已经给了我了。我看了看旁边的水果店:“你给我买一串葡萄吧。”那天他几乎买光了水果店的全部葡萄。
回到家里,妈妈拿着算盘把我的分数算了一遍,抬起头来肯定地说:“没错。”老爸就很神气:“当然了,我的女儿是最棒的,她永远让我骄傲。”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等待已久的幸福终于将我彻底淹没。
现在我已经工作了,我在南方做了一名记者。老爸有时打电话来:“月薪有两千吧?”我就笑:“不止。”老爸就满足地挂上电话。我已经不再需要为了证明什么而活着了,我要为我自己和我爱的人们的幸福而活着。
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颤抖( ) 错愕( ) 赚回( ) 宣泄( )
2、困扰我们全家的问题是什么?最让我刻骨铭心的一件事是什么?(2分)
3、“将来我要让你的儿子做我的奴隶”从这个句子中,你读出了什么?(2分)
4、为了找回全家的尊严,我采取了怎样的抗争方式?(2分)
5、由报考、考试、考后的一系列事件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2分)
6、读划线句,谈谈你的感受。(3分)
7、纵观我18年的成长,有点负气似的,仿佛为了别人而活,所幸作者最终有了深刻的认识,
即
你怎样看这种认识? (3分)
8、因为要证明给别人看,我成了骄傲的北大人,看来学习方法有千万种,学习动力更有千万种,你是怎样获取精神动力的呢?谈谈过程及感受。(不少于100字)(5分)
小院吟
关中农村,总喜欢用泥巴打墙,围起一个院儿。我家的小院在村的正中。母亲每天早早起来,将院子一遍一遍地扫干净,不允许我们扔下一片纸屑,一根柴棍。村里的人见一方小院竟收拾得这般模样,便与母亲开起玩笑来:“王妈,您这是准备在地上带面条了吧?”说得大伙直乐。
小院是母亲用四五年攒下的鸡蛋钱,请了小工,打墙围起来的。得之不易,母亲便格外地宠它,爱它:冬天埋下一截葡萄枝条,春天里长起来了,嫩嫩的叶,像一只刚出壳的雏鸟,昂着头,望着这新鲜的世界;春天种下一行豆,夏天里蔓爬上土墙,花便密密地排成队儿,立了起来。
小院,是母亲精心编织的花蓝。它盛着农家艰辛而又多彩的生活,也使我稚嫩的心成熟起来。
父亲早年在外地工作,家中无劳力,地里的活儿早早地搁在了母亲和我的肩上。天长日久,我在外面受了气,便独自坐在院子的石头上发呆。母亲过来了,她最知道我的心思,便(
)了小凳,(
)到我的跟前,东南西北地比划,仿佛一切智慧的东西都从那粗布裹着的胸口倒出,就像放飞了一只鸽子,携我振奋起来。
更多的时候,我同母亲一起,在小院里筹划着生活,筹划着以后的事情。或者跟了母亲的眼神,走进一个个带着泥土味儿,又十分生动的传说之中。什么姑家婆、王老六,什么堤埂神、杨柳女,这些故事总如钩子一般地勾着我,让我至今忘不了。
小院南侧有几棵香椿树,那是母亲赶庙会时从近百里的山里挖来的苗,三年便长得胳膊般粗细,并举起一树的叶子。香椿虽是野树,但那香却十分细腻,风来也罢,风去也罢,香便充满了小院,香便传遍了村落。左邻右舍的只说多了这香,整个村子也便多了新鲜,三天两头有人带了孩子来看,小院也因此多了一种情感。慢慢地,小院成了大伙的小院了。
18.文段表面写什么?实际上写什么?
19.文段抒发了什么感情?
20.第4段括号里应填的两个最恰当的词是( )和( )。
21.第一自然段突出了小院的什么样特点?表现了母亲的什么品质?
22.横线上的话写出了小院的什么特点?请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23.文中起承上启下的段落是第几自然段?
24.是什么使“我稚嫩的心成熟起来的?
在南极这个最不适合生命存活的地方,却最能感到生命的美丽。
这份美丽来自顽强。在长城站西边的山麓中,有一个湖,也叫西湖,美丽如同西子,是长城站的水源。一天早晨,我去西湖边散步,下雪了,长在石头上的地衣平时灰蒙蒙的,这时顶着丛丛雪花,煞是好看。我真想采一丛作纪念,但马上为这个念头而自责,因为科考队员告诉过我“它每生长
一毫米,需要一百年。这丛地衣高约四五厘米,算来有几千高寿。比起人来是“老祖宗”了,岂敢动它一指!
这份美丽来自和谐。踏上南极的第一天,在西海岸的礁石上,巧遇渴望已久的企鹅,尽管它是孤身一只,却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欢乐。一位女考察队员“呀、呀”地惊呼着,恨不得把那只小精灵拥在怀里。小企鹅落落大方,穿着黑色的“燕尾服”,恰到好处地“吻”着女队员的手指,一派南极主人的优雅风度。……作为南极的主人,它们与自己的同伴和谐相处,与初来乍到的人类结交朋友,共享天趣。人与动物,共同诠释着一个理念——“生命是平等的。”
这份美丽来自奉献。我们走进南极那天,从“大力神”运输机上下来的还有一个须发花白的外国老头儿,和我们一起到了长城站。长城站上的中国人都认识他。开始,我并没有十分在意。后来,我们访问捷克站,才对他肃然起敬。他是捷克站站长,一所大学的教授。他的捷克站与众不同,不仅地处海峡深处,交通十分不方便,环境非常严酷,而且经费极短缺,因为它是一个民间考察站,得到的只是政府道义上的支持。他和他的伙伴生活在严寒中,没有电热器,靠风力发电照明,灯光如豆,物质的匮乏,更是捉襟见肘,当家食品是一粒粒黑豆。我们到别的站访问,带的礼物是长城挂毯。到捷克站,长城站的管理员说给老头来点实的,背去了一编织袋洋葱、土豆、苹果。老教授选择的课题,是人类在南极的生存极限,他是用自身来做实验!尽管他蓬头垢面,衣衫褴褛,但他是美丽的,因这种精神而美丽。老教授的捷克站,没有电视,没有音乐,没有充足的补给,惟有海风,惟有天簌,惟有纯净。在这样一个苦地方,老教授还不忘用海石垒成路标,路标以内不准践踏,因为那里长满苔藓,要是在这些苔藓上踩一脚,它们会停止生长二十年!
在纳尔逊冰盖脚下,捷克老教授预支着自己的生命,用来证明人对自然可以减少索取,演算着人对自然索取与给予的正确比例,这是一种真正的科学精神。
18.(2分)文段是围绕哪句话写作的?
19.(2分)第二自然段突出了南极苔藓的什么特点?
20.(2分)第三自然段突出了南极企鹅的什么特点?
21.(2分)第四自然段中带点的“这种精神”是什么精神?
22.(2分)文段抒发了什么感情?
23.(2分)写捷克老教授,为什么要先写“我”对他“并没有十分在意”?
24.(2分)文中横线上的“预支”一词写出了什么?
阅读(第小题2分,共40分)
(一)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斑羚凌空跃起,在山涧上空画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孤线。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跳,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
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并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起来的桥。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
它们甘心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
绝大部分老斑羚都用高超的跳跃技术,帮助年轻的斑羚平安地飞渡到对岸的山峰。只有一头衰老的母斑羚,在和一只小斑羚空中衔接时,大概力不从心,没能让小斑羚踩上自己的背,一老一小一起坠进深渊。
我没想到,在面临种族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群竟能想出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族的生存机会。我更没想到,老斑羚们会那么从容地走向死亡。
最后伤心岩上只剩下那只成功地指挥了这群斑羚集体飞渡的镰刀头羊。这群斑羚不是偶数,恰恰是奇数。镰刀头羊孤零零地站在山峰上,既没有年轻的斑羚需要它做空中的垫脚石飞渡到对岸去,也没有谁来帮它飞渡。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岩,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
它走了上去,消失在灿烂中。
11.联系语境,解释文中带点的字。
(1)震惊:
(2)力不从心:
12.概括文段的大意。
13.文段抒发了什么感情?
14.文段中概括描写斑羚飞渡的句子是哪能句?
15.“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并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起来的桥。”这句话中“用死亡做桥墩”的含义是什么?
16.文段中两处写到彩虹,其用意是什么?
17.镰刀头羊怎样了?为什么结尾写它“走了上去,消失在灿烂中”?
9、例如:①生活过于安乐,就不可能发现生活中潜在的挑战,必然危机四伏。②居安思危,永不懈怠,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③生活不可能时时处处都适应人们,人们必须学会适应生活。10、这则广告运用了一语双关的手法:“从头开始”既指重新开始,表明经过理发后就会开始美丽,也暗指要想美丽应从“头部”开始。结合理发店的特点加以说明,强调了理发的必要性,达到了形式美、意境美的效果。
21自己的故乡、广大的大宋城池被金人所占领,而南宋统治者却沉迷享乐、不思收复大宋江山。22、诗歌能勾起人们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从而激励人们为收复失地奋勇杀敌23.比喻。深刻地揭露南宋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沉湎享受玩乐,使大宋江山岌岌可危。24.《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25.想像合理,内容丰富,言之有理即可。26、内容上选取陆游临死时仍不忘收复失地的爱国赤诚,手法上将陆游和南宋统治者进行对比,语言句句关情,字字含情。任选一个方面分析(只答原因不举例分析扣2分),言之成理即可。
1、chàn è zhuàn xiè
2、困扰我们全家的问题是家里只有女孩,没有男孩。
让我刻骨铭心的一件事是邻居刻毒地咒骂我家要“绝后”
3、我要努力拼搏,将来一定比你们的儿子强,比你们的儿子出色。
4、努力读书,在小学6年里,几乎总能囊括各科目的第一名;堂兄弟都慢慢离开了校园赚钱,我不放弃读书,而且也不让妹妹离开学校;高考报北大。
5、心怀大志,有独立意识,孝顺父母,自尊自强的女孩。
6、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7、我要为自己和我爱的人们的幸福而活着。
第二问能谈出自己的看法即可。
8、谈出过程给3分,谈出感受给2分
18.表面上写小院,实际上写母亲。
19.对母亲的爱和怀念。
20.搬,或拿、提;凑,或坐
21.清洁的特点。勤劳,热爱生活的品质。
22.生机盎然(生机勃勃)。
23.第三自然段。
24.母亲的关爱和教育。
18.(2分)在南极这个最不适合生命存活的地方,却最能感到生命的美丽。
19.(2分)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20.(2分)与同伴和人类和谐相处。
21.(2分)捷克老教授为科学献身的奉献精神。
22.(2分)对具有顽强生命力的苔藓、能和同伴与人类和谐相处的企鹅、具有奉献精神的老教授的赞美之情。
23.(2分)欲扬先抑,反衬捷克老教授为科学献身的奉献精神。
24.(2分)捷克老教授在考察研究中不顾身体,忘我工作。
11.(1)震动和吃惊。
(2)能力不能实现自己的主观愿望。
12.描写斑羚飞渡山涧的经过。
13.抒发了对斑羚为了避免种群的灭亡,不惜牺牲自己的赞美之情。
14.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
15.以老斑羚的生命为代价。
16.以美丽的彩虹来象征、赞美斑羚的不惜牺牲自己生命,保全种群的团体精神。
17.死掉了。灿烂是彩虹的光辉,也是镰刀头羊的行为、精神的光辉,是对镰刀头羊的行为、精神的肯定、赞扬。
⑤ 初中语文试卷及答案
概括段落大意是中考经典阅读考题之一,不过我们只要掌握以下五个方法,遇到这类型题型就能举一反三。初中语文阅读概括段落大意常考题型:概括某一自然段的段意。昂立新课程小编为大家介绍概括段落大意主要方法,帮助大家快速掌握此类题型。
概括段落大意方法之摘句法
此方法比较简单,就是直接从文章中摘出现成的句子作为段意。
摘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这种句子往往是这一段记叙、描写或议论的中心,因此,可以摘取它们作为段意。例如《松鼠》的首句“松鼠是种美丽的小动物”就可作为第一段的段意;《猫》的首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也可作第一段的段意。
摘过渡句。课文中的过渡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句是上段的段意,起下句为下一段的段意。例如《赵州桥》中的过渡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一句话承上启下,概括了上下两段的大意。
概括段落大意方法之串连法
如果一个段落只有一个自然段组成,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如《古井》的第一段的四个句子:①古井的位置;②井水的特点;③乡亲们到古井取水;④井水的作用。综合四句意思,归纳段意为: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若一个段落有几个自然段组成,首先概括出各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把这些自然段意思综合起来,最后用一句简洁的话归纳出段落大意。
概括段落大意方法之取“主”法
无论是一篇文章还是一段话,都有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在一个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段落里,与段的中心联系密切的详写的自然段,就是重点自然段。归纳段意,就以重点自然段的意思为段意。如《小英雄雨来》第一大段有两层意思:雨来生活的环境和雨来的游泳本领高。第二层是主要的,可以用作全段大意。
概括段落大意方法之缩句法
有些段落句子不多,但较长,可用缩句的方法来概括。
概括段落大意方法之抓体裁法
写人、写事的文章可以采用同一种概括段意的方法——谁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干什么?结果怎样?而状物、写景的文章往往从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写:如外形、性能、用途等。这类体裁的文章概括段意时不可用标题或问题式来概括。
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概括段落大意题型,小编就介绍到这里。各位考生若想要了解更多与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相关文章,敬请关注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专题。昂立新课程致力于沪上培优10余年,已经成功辅导5万余名初中生进入“四大名校”,“八大金刚”和上海其他重点高校。想要快速提升语文学习成绩的同学,昂立新课程推荐以下学习课程:
课程分网络和面授,有小班制,大班制,1对1,1对3形式,授课校区分布在上海各个地域,面授班课时以昂立新课程官网颁布课时为主,具体费用可咨询在线客服或拨打热线4008-770-970。
⑥ 初中语文语言运用,有答案,10道,急用
一、读图题型
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有关单位举办了“‘北京2008’全国大学生主题招贴设计大赛”,下面的组图就是在这次大赛上获金奖的作品。请你仔细观察,对它的创意进行说明。(提示:招贴画上的汉字依次是“高”、“快”、“强”)。
解析:这道题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语文,在语文中留心生活,它不仅考查学生的审美情趣、观察思考、概括表达能力,而且还可以考查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因而很能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其次,解答此类题要运用观察与分析相结合的思维方法,考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研习、欣赏书法的过程,读图时要仔细,要以画面为基础进行联想、想象,要能从汉字书写的美感中读懂图画的整体思想,切忌“浮光掠影”。如字面上人物呈运动形象,则表明奥运会是体育盛会,或分别诠释了“高”“快”“强”三个字的内涵。作为背景的三个汉字从另一个角度也体现了一种奥运精神——“更高、更快、更强”。此外,这三个汉字用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体现中国文化特色,也表示2008年奥运会将在中国(北京)举行。
二、探究题型
“绿色污染”已经成了当代世界性的难题。请结合文章内容与下列资料,说说你对“绿色污染”的理解。
资料一:上世纪20年代,来自美洲的仙人掌,盘踞了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24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与农作物、牧草争地,致使畜牧业的发展严重受挫。
资料二:来自亚洲的葛藤,上世纪70年代一度占领了美国南部283万公顷的土地,挤占了公路,给农业、交通业造成巨大损失。
解析:在解题过程中一般应经历解读材料、提出假设、多方探索、组织答案五个阶段。首先,要仔细阅读提供的语言材料式图片,明确探究的问题。第二,考生在情境阅读中,要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材料对问题进行探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第三,从提供材料的多个方面去思考、分析,从多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从多方面盘活探求解决问题的思维。第四,用简明精炼的语言把自己探究的结果表达出来。答案可拟为:外来植物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产和生活。(“外来”“植物”“影响”为三个得分点,每点1分,意近即可)
三、创制题型
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大陆访问团在祭拜黄帝陵时所说的“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和平一家亲”,言简意赅地表达出两岸炎黄子孙的共同心声,勾起了多少人的思乡之情。请根据下面上联所表达的内容,集出或改写平时所积累的名句,对出下联。
上联:少小离家为异客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集创制对联和书写考查于一体的中考题。该题以时政资料为载体,熔时事、书法、文学于一炉,集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答题时要结合题干信息进行对联创制。此外还必须明白撰写对联的要求,即内容必须相连,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两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或相近,句子结构要相同,彼此对称;字音声调平仄相对,使对联念起来有一种音乐美。
四、论辩题型
某校初三(6)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猪八戒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
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正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道题把辩论引入考场,更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和多方面的实践才能,符合教学培养目标和教学改革的方向。这道题以名著《西游记》为载体,以有争议的人物形象唐僧和八戒为论辩对象,让学生亲自感受理论论争的乐趣,改变了考生线性思维方式,增强了探索欲望和内在的学习要求,体现了命题者十足的人文关怀。针对反方对八戒缺点的阐述,考生提出正方的观点也要作必要阐述、论证,并且要有相应的材料作依据。因此;考生事先必须占有资料。熟知《西游记》内容,这样才能充实自己的观点。其次,辩论要求在立论上力避一般化,要独辟蹊径,击破对方所持的观点,令对方防不胜防。
附参考答案:示例:正方:我方认为,猪八戒能吃苦耐劳,对师傅忠心耿耿。在与妖魔的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他知错能改,乐于助人,是一个忠勇善良、淳朴憨厚的人。
五、简介题型
班上准备开展题为“话说英雄”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阅读参考资料《感动中国2004年颁奖词》(节选),按后面要求做好准备。
感动中国2004年颁奖词(节选)
任长霞——她是中原大地上的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
(1)请你从读过的文学名著中推荐一位令自己感动的英雄人物。
人物姓名:____________作品名称:《___________》
(2)写一段简短的话,向同学们介绍这位令你感动的英雄人物。要求像“颁奖词”一样简洁流畅,既能概述其主要事迹,又能反映人物的性格。
解析:撰写颁奖词则既有开放性,又有限制性,限制性表现为:一要概述人物主要事迹;二要反映人物性格;三要语言通顺;四要恰当运用修辞方法,语言生动。其中前三点题干中已有明确要求,后一点则是隐性要求,考生必须从“参考资料”中悟出,因此这道题可以说是开而有节,放而有度,既给考生较大的思考空间,又给评卷者以科学的评判尺度。总之,这道题既考查了考生的思维灵活性、创造性和严密性,又检测了考生的文化底蕴、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可谓一举几得。
参考答案示例:孙悟空——他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取经路上,他是师傅的好帮手:“三打白骨精”,他穷追猛打,决不手软:“三借芭蕉扇”,他有勇有谋,化险为夷——他爱憎分明,疾恶如仇,本领高强。他是艺高胆大的神仙传奇,更是血肉丰满的英雄好汉。
六、解说题型
根据下面天气预报材料,请你以导游的身份,给从西双版纳到昆明的游客以人性化的提配。(30字以内)
西双版纳晴25℃~32℃
昆明多云转小雨7℃~12℃
解析:这道题实际上是以电视文化为载体,以语言运用为考查元素,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留心身边的语文。解这道先要分析西双版纳和云南两地的天气差异,通过阅读提供的材料可知,西双版纳天气晴朗,气温较高,而昆明则天有阴雨,气温较低,所以有必要提醒游客携带雨具和御寒衣物,而且表述语言要具有人文关怀,温情提醒的特点。
《语言的实际运用》题型简析(一)2007年03月09日 星期五 19:56《语言的实际运用》题型简析(一) 随着考试命题由单纯地考查知识向以考查能力为主的转变,语言实际运用的考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是语言技巧和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一个人语文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语言运用能力,其核心是语言表达能力,它要求学生能根据特定的语境,敏捷、准确地把握相关的信息,按照一定的要求组织语言加以表达,做到简明、连贯、得体、富有艺术性。
近年来,出现于试卷中的这类题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文字概括题
【题例】 那一年,国家正式决定,在中国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设8000万亩防护林体系;从新疆到黑龙江,沿着万里风沙线,营造⒈42万里长的大型防风沙林带,形成“绿色万里长城”。
【指导】 这类题,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段文字的内容要点,也就是要对这段文字的内容进行压缩,提取最重要的信息。解答这类题,应注意
⒈排除多余信息,提炼出精当内容;
⒉善于组织语言表达,做到通顺明了,无语病。
【分析】 题例中的内容以事件为主,而且包括两个分项内容(根据分号判断),即“建设防护林体系”,“营造防风沙林带”。另外,事件的施动者“国家”不可少,“万亩”、“万里”形容路线之长,这些均为精当的内容。
由此,这则消息可概括为:国家决定建设万亩防护林体系和营造万里防风沙林带的“绿色万里长城”。
【训练】 我国新一代质优价廉的大屏幕高清晰度彩色电视机,将于今年10月份全面上市。据介绍,这种精密显像,无闪烁的保健电视机,是引进美国先进的视频芯片生产的。这种芯片能将原来电视的隔行扫描变为逐行扫描,与电脑显示相同,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电视机存在的画面闪烁的清晰度差的问题。
(精当内容:我国新一代质优价廉的大屏幕高清晰度彩色电视机,将于今年10月份全面上市。)
二、图表转述题
【题例】 读下表,描述我国人口增长的状况
年份 1764年 1840年 1949年 1982年 1995年
人口 2.1亿 4.1亿 5.4亿 10.3亿 12亿
一从总体上看,自1949年至1995年,我国人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自1982年至1995年,我国人口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 这类题,要求能够从图表中看出各项数字、事物之间的关系,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或结论,用简明的语言转述图表的内涵。解答这类题,应注意:
⒈能准确把握图表信息(纵,横比较)
⒉能用简明的语言表达
【分析】 题例中的图表从总体上看,数字很重要,其发展趋势均上升,但上升的幅度不同,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出:一中可填上“迅速增长”;二中可填上“稳步增长”或“增长速度减缓”。
【训练】 观察下图,用简洁的语言转述得到的启示
人 → 从 → 众
↓ 利 ↓ 用 ↓
森 → 林 → 木
(人口的不断增长,导致了人均自然资源的相对减少。) 三、语言的衔接连贯题
【题例】 体会句式特点,在横线上写句
人有生理的青春,那是用年龄来衡量的;也有心理的青春,________。有的人正当年少却胸无大志而暮气沉沉,年轻时就已经老了。有的人________。生理的青春是可贵的,如春兰秋菊,但它不能永开不谢;心理的青春也许更可贵,如苍松翠柏,可以傲对时间的风霜。
【指导】 这种题型,要求联系上下文的语意,话题保持统一,切合语境。解答这类题,应注意
⒈保持上下文话题一致
⒉语句间的自然顺畅
⒊句子前后照应
⒋表达合乎事理,切合语境。
【分析】 题例中的第一空很明显与上句形成对偶,所以可填上“那是用精神来衡量的”;第二空与前一句很明显是对比关系,扣住年龄特点,所以可填上“年华已逝却壮心不已而朝气蓬勃,年老了却永远年轻”。
【训练】 根据上下文文意在横线上补写句子
我理解黑夜,因为我渴望白天;
我理解懦弱,___①_____。
我理解小草,因为我渴望绿色;
我理解贫乏,____②____。
(前两句要求填的内容相反,相对,所以①中可填上“因为我渴望刚强”;后两句要求填的内容相关,所以②上可填“因为我渴望充实”。)语言的实际运用题型简析(二) 一、仿写题
【题例】 仿照下列句式的特点,续写三个句子
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
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
【指导】 仿写是语言运用的基本技能,它要求模仿例句造句。解答这类题,应做到:
⒈找准例句句式特点
⒉仿写句子的内容与例句的内容要构成一个整体,合理通畅。
【分析】 题例中的例句的特点我们可归纳为:“本体(书)+喻体+内涵”语句格式,所以我们还可以续写为:
书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
书是乳汁,哺育人们成长;
书是最好的伴侣,伴我们度过美好的人生等
【训练】 凭语感,在横线上仿写一个句子
啊,友情!人间怎能没有你?愿意你像和煦的阳光,常常照耀我们的胸怀;愿你像清新的空气,时时输向我们的心房;_______________。
(特点:“喻体+内涵”;句式:“愿你像……,……。”所以根据特点我们可仿写为:“愿你像甘甜的泉水,刻刻温润我们的心田”等。) 二、寓意揭示题
【题例】 联系上下文,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内容。
有一天,戴着面具的美和丑在海边邂逅,她们互相怂恿道:“咱们到海里去游泳吧。”于是她们脱下面具,在海里游泳。
过了一会儿,丑回到了岸上,戴上了本来属于美的面具,径直走她的路。
接着美也上来了,找不到自己的面具,只好戴上了丑的面具,径直走她的路。
所以直到今天,______________。
【指导】 这类题,往往是先给我们讲述一个故事,最后要求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个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即寓意。而寓意往往对我们的生活或指导、或鞭笞。解答这类题,重在一个“悟”字上,具体来说:
首先,应认真读明白故事;
其次,从故事中找准切入点,即领悟;
最后,用一句简明流畅的语言归纳寓意。
【分析】 题例中故事应抓住两个对象“美”和“丑”,找准一个切入点“面具”,然后领悟戴错面具后美和丑的关系。即得出:“世上有些人常错把美当作丑,把丑当作美。”
【训练】 读下面一段话,概括你得到的启示
猫头鹰的样子不招人喜欢,叫声凄厉,被人视作“不祥鸟”,然而它是益鸟;蝴蝶艳丽多姿,翩翩起舞,招人喜欢,然而它是害虫。
(不能以貌取人;“外表的漂亮不能代表本质”等) 三、定义提炼题
【题例】 根据下面的内容,给“防护林”下定义
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减小风的力量。风遇到防护林,速度就减小70%---80%。到距离防护林等于林木高度20倍的地方,风又恢复原来的速度。所以防护林必须是并行排列的许多林带,两列之间的距离不要超过林木高度的20倍。
【指导】 这类题,它所给的是一段诠释性的文字,要求我们从中提炼关键信息,运用定义来说明对象。解答这类题,应做到:
⒈找准特征(本质特征,区别特征)
⒉定义格式(“××是……”或“……叫××”)
【分析】 题例中防护林的本质特征是“许多林带”,它的作用和特点就该是区别于其它的区别特征了。所以我们可以概括为:“防护林是能减小风力,两列之间的距离不超过林木高度20倍的并行排列的许多林带。”
【训练】 根据文字内容给“沙尘暴”下定义
人类总是依据自身的利益评价外部事物,将之分成优劣好坏,而大自然则另有一套行为规范与准则。现在人们闻之色变的沙尘暴,即由于强烈的风将大量沙尘卷起,造成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现象,其实古已有之。它本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的一项工程,并且在全球生态平衡中占有一席之地。
(沙尘暴是由于风将大量沙尘卷起,使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
以上几种题型,是近年来出现在试卷中较为频繁的,但随着考试制度和试卷命题的不断改革,语言实际运用,这类更为新颖、更为科学的形式会不断的呈现在我们面前。只要我们能抓准信息,结合我们平时的语言积累,多训练,一定会迎刃而解的。
最后补充一点,这类题的答案一般来说不是统一固定的,它考查的是我们的主观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可因人而异
⑦ 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1、这段文字中有*****修辞,生动/形象/幽默……地描写了*****/抒发了******情感,让全文*****(星号地方内的内容需要结合语境自容己填)
2、(无修辞时)文段中********(特殊词性的词:形容、动……)这几个词生动准确地描写了****/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3、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答:文章通过xxxxxxxx(事例)写出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情多一褒义为主,极少有贬义,即使有也不过是后悔、惭愧等)
4、根据所给材料/选择所给材料中有用的内容,说他对你理解文章的帮助
答(1)如果是选择的话一定要先选,如果不要求选择,则对所有材料进行
分析
(2)即使以下材料上的内容
(3)把材料还原到文章中去(用***的方法/用****的名人名言等,揭示了文章中*****内容)
这些都要在文章中去总结,即使给了你所有的回答方程式不练也是不行的,去自己找找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