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龙的阅读答案 杨浦区初三语文二模卷
21.龙的造型的变化,龙代表的意义
22.美的因素有:龙身如蛇,灵敏矫健;龙鳞如鱼鳞,井回然有序;龙爪如鹰爪答,扎实有力;龙角如鹿角,华美稳重。
23.(1)表现了人们希望祥龙能给人们带来幸福,带来好收成的愿望,愿望产生的原因是:古人猜想的龙能能兴云降雨、翻江倒海,在土壤干涸急需滋润时能够降下喜雨,而风调雨顺又能带来好的收成,所以古人把好收成的希望寄托在神龙身上.
(2)表现了人们希望子女飞黄腾达,出人头地的愿望,愿望产生的原因是: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古代的一国之君就自称为真龙天子,做父母的希望孩子能像龙一样平步青云,能像君王一样受人景仰.
㈡ 2010金山区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气蒸云梦泽
病树前头万木春
化作春泥更护花
草枯鹰眼疾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未若复我赋不幸之甚也
D
岳阳楼:范仲淹为此所做的〈岳阳楼记〉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
刘基 诚意伯文集
世上有欺骗手段的人很多,难道只有我一个吗?
腐败官场中比比皆是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现象
A、D
人们害怕它的刺,都绕开那条路躲避它。
左断于制,而右曳于臂,下钩其裙,上牵其袖
一时的冲动加盲目的蛮干,最终只会自讨苦吃!
16。D
17。形象地写出了网络阅读者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丧失了深度思考的能力。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网络阅读者对网络的依赖性极强。
18.进入纷繁的网络世界,网络阅读者无法沉心阅读,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
19。第6段与第7段。因为这段文字主要以一个作家谈自我日常的网络阅读生活的体会来充分论证网络阅读给人们带来的思考能力的退化这一负面影响,是对第6段内容的进一步论证。所以应放在第6段后面。
20论点是网络阅读无法取代图书阅读;理由是(1)网络阅读对人的健康有许多不良的影响,而图书阅读相对是安全阅读。
(2)网络阅读使人们深度思考的能力下降,而图书阅读更有利于人静心思考。
21 年份
阅读方式
1999年
2001年
2003年
2005年
2007年
图书阅读率
60.4%
54.2%
51.7%
48.7%
34.7%
上网阅读率
3.7%
10.2%
18.3%
27.8%
36.5%
得到的结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8年持续走低,网络阅读到2007年首超图书阅读。
1.第(4)段划线句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其表达作用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茑萝这种藤蔓植物的特点,言语中流露出作者对它的喜爱。
2.下列对“我”爱茑萝的原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
A.只要一想起茑萝,“我”就觉得温暖和快乐。
B.茑萝顽皮可爱,热闹蓬勃,茑萝花的颜色是“我”所喜爱的,而且它的形状很特别。
C.老师就像茑萝,奉献着他的青春和美丽。
D.培植茑萝的过程让“我”体验到了亲手创造生命的欣喜和快乐。
3.细度第(14)-(19)段,完成下列题目。
(1)第(16)段中的“喜悦”和第(18)段中的“欣喜”可否互换?为什么?
不可以互换。两者虽都有“高兴”的意思,但后者比前者程度更深。前者形容作者看到茑萝破土而出、生命诞生的高兴心情,后者形容作者由培植茑萝而对人生有所顿悟的幸福体验。
(2)“我觉得我的窗子上的茑萝,比老师窗上的更美,更可爱”是因为它们是我亲手培植出来的,有一种血缘的亲切感。
4.本文有许多的文字描写细腻,感情丰富,请对第(15)段划线句进行赏析。
运用“你看,你看”的反复、“娇嫩嫩”的叠词、“顶着个帽子”的比拟,写出初生茑萝的鲜嫩可爱,也表现出作者初见茑萝萌芽时的喜悦和激动。
5.请根据文中提供的相关信息,用80字左右的说明性文字介绍“茑萝”这一植物。
例:茑萝是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茑萝的藤蔓细长光滑,长可达4-5米,极富攀援性。叶片纤细,似羽毛状。花形小,远看似五角星,花色有白色及红色两种。茑萝用种子繁殖,一般于早春4月在露地直播,一周左右可发芽。
㈢ 乌鲁木齐2015二模语文作文立意
知足常乐 应该就可以
完整的故事,请采纳我哦
一位外国作家的小说讲了一则故事。有个小镇上来了一个马戏团。他们在当地临时招工做杂物,并提出做三个小时工作可以给一张外场的票,做六个小时就可以进到内场,要是干一整天,就可以得到一张最前排最中间位置的票。
有一对穷人家的小兄弟愿意干一整天,换一张最前排的票。于是,他们开始了辛苦的工作。从太阳升起到落下,他们一刻不停地干活,中间只分吃了一个馒头。到下午的时候,兄弟俩都十分疲惫,但是看马戏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还是最前排最中间的位置。
到了晚上,兄弟俩终于在艰辛的劳动后迎来了演出。他们筋疲力尽地坐在第一排,满身尘土,还有手上豆子一样大的水泡。主持人出场的时候,大家都热烈地鼓掌,而这两个可怜的孩子,却在这掌声里,沉沉地睡去。
故事挺让人心酸。可是,仔细想想,这不就是很多人的人生写照吗?
这个世界很精彩,就像马戏团的演出一样。而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有一天能坐在最前排的最中间的位置看这场演出。我们其实也一直接受着这样的鞭策——演出很精彩,一定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争取坐在第一排最好的位置看演出。然后我们就拼命干活,赶到身体崩溃,终于得到那张美好的票了。
可是,到了这一刻,你已经老了,耳聋眼花,疾病缠身,虽然拿到了那张梦寐以求的入场券,却再没有精力和心思去欣赏这场演出了。
回头看看,你是愿意付出适当的努力,然后高高兴兴地在内场看演出,还是愿意在第一排最中间的位置沉沉睡去呢?要知道,人生的目的,不是坐在一个多么好的位置,而是尽情地欣赏一场精彩的演出。如果有一天你感觉累了,感觉不堪重负了,那么就停下来好好衡量一下,给人生一个更准确的定位吧。记住,来这个世界,我们是为了看一场精彩的演出,而不是坐在最好的位置上睡觉。
㈣ 2016年沈阳市铁西区二模语文答案
西城区的《未知》……很明显,我们学校的三模语文题目是拿各区一内模二模攒的容…… “思悟网”论坛,主题:关于“未知”。缉尝光妒叱德癸泉含沪甲:这个世界,有着太多的未知——未知的人、领域,未知的前程、命运……它们陌生神秘,莫测难解。明天,永远是未知的。乙:昨天,有些东西也同样“未知”啊。“未知”,不等于“无知”,也不等于“不可知”。丙:是的,“未知”二字,总令人充满好奇与期待。丁:我恐惧“未知”。戊:让我们将“未知”变为“已知”!己:所有东西,一定要“知道”才有意思吗? …… 你对“未知”有着怎样的体验与感悟?请以此为内容,写一篇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不要盲目迷信啊啊……
㈤ 2010长宁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的答案
2010年上海长宁区高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请勿在试卷上答题,答案一律写在答卷上。一 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①现代主义建筑源于欧洲工业革命浪潮。工业文明的兴起,城市化的推进,需要不同于自古希腊罗马以来的欧洲古典建筑的新型建筑,需要大批量中低价的商品化住房。因此,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强调建筑的实用功能,要求建筑的形式服从功能,去掉古典主义繁复浮华的装饰,使建筑造型简洁明朗,能以工业生产方式快速建造。19世纪末在美国采用钢结构框架兴建高层楼房的芝加哥建筑学派,20世纪前期发明钢结构玻璃幕墙方盒子楼房的德国包豪斯建筑学派,极大地推动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广泛发展,以至各国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都出现了简明几何形体、造型大同小异的国际风格建筑。②当形式过于简单化、装饰贫乏、平淡冷漠的水泥盒子、玻璃盒子愈来愈多地占据各个城市时,城市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城市形象的多样性悄然消失。人们对现代主义建筑产生了厌恶。20世纪70年代西方建筑界出现了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企图超越现代主义建筑工业化、机器化、雷同化的僵化风格和弊端,复活被现代主义摒弃的优秀建筑的艺术装饰和审美趣味,亦即恢复城市个性化、人性化的建筑形式。当然,它又不是简单复古,而是要求建筑设计与地域自然环境特点,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关联和融合,注重建筑设计体现特定的时代风貌。如悉尼海湾帆船造型的歌剧院等新潮建筑,就表现了后现代主义风格。③在中国,近十多年来的城市现代化改造和发展,自然也受到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影响。不过,却出现了两幅悖论性图景。④一幅图景是,许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欧洲古典建筑风格的大楼和欧式近代住宅,在旧区改造、楼盘开发、拓宽道路过程中被拆毁,有的被改建得失去原有面目。素有“东方巴黎”美誉的上海原法租界花园住宅区,旧时景色优美,环境幽静,近年来在现代化城市建设浪潮中,冒出幢幢现代主义风格的高层楼宇,改变了该地区独特的历史景观。虽然这些区域内许多优秀历史建筑、名人故居被列为保护建筑,但是区域的空间环境被破坏了,单体的优秀建筑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也就贬损了。随着原有法式典雅风貌的林荫街,被愈来愈多的玻璃幕墙的现代型大楼挤占,“东方巴黎”的历史风貌正急速消退,城市形象变得愈来愈“纽约化”、“曼哈顿化”。上海不少欧式古典建筑珍品所依存的优美空间环境,就这样因缺乏前瞻性规划而遭到严重破坏。⑤另一幅图景是,在新区开发和旧区改造中又大量兴建“欧陆古典风情”的楼宇、会所、住宅、花园、广场、别墅和街区。有的新住宅楼盘为了显示“豪门”、“贵府”的气派,大院门口建起了古罗马式的凯旋门,大院广场建起了刻意模仿巴黎先贤祠和伦敦圣保罗大教堂大圆顶的会所。其实,将炫耀和颂扬罗马帝国统治者对外征伐扩张胜利功绩纪念碑的凯旋门复制品搬到住宅区入口,将安息着法国历史伟人的先贤祠这样的罗马复兴式纪念建筑、圣保罗大教堂这样的宗教建筑仿造物坐落宅院之中,造成了居住环境形象的扭曲,使人分不清这里究竟是温馨的家园,还是庄严的纪念性或宗教性场所。有的新建政府大楼生搬硬套欧洲古典建筑样式和建筑语汇,如希腊罗马式大立柱、山墙,加上了欧洲王宫金色大圆顶,楼外欧式花园广场竖起了粗糙的方尖碑。有的政府办公楼完全建成威严的罗马复兴式或华美的巴洛克式。这不仅使政府给人们造成崇洋尊古的形象,傲气凌人的尊贵感,而且使新建筑丧失了中国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⑥优秀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不可移动的巨大艺术品,其特征在于和它特定的场所、环境和地区性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诚如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宪章《威尼斯宪章》所言:“保护一座文物建筑,就意味着要适当地保护一个环境。”而保护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实质就是维护城市的历史文脉。这是国内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然而,在超越现代主义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另一种倾向,即不少公共建筑的兴建和住宅开发盲目仿造欧洲古典建筑的复古风气,在现代建筑上粗劣拼贴欧洲古典建筑符号和语汇的崇洋风尚,扭曲了当今中国城市形象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诚然,强调新城区建设和新楼盘开发要有地域特色,并非意味一概排斥外国建筑样式和建筑语汇,但是,城市现代化建设应当体现时代精神、民族形式和地域特征的完美结合。这也正是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核心精神所在。(根据吴晓江《城市建筑仿欧风的反思》改写,原载《文汇报》) 1.现代主义建筑,其特点是功能 、形式 ,能批量化快速建造。(2分) 2.第③段“悖论性图景”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 3.第④段举“上海原法租界花园住宅区”一例,对其作用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说明该地区建筑具有欧洲古典风格,素有“东方巴黎”的美誉。B.说明现代主义建筑大量涌现,改变了这一地区独特的历史景观。C.说明该区域内许多优秀的历史建筑、名人故居,受到严重破坏。D.说明“东方巴黎”风貌在逐步消退,变得愈来愈像纽约曼哈顿。 4.第④、⑤两段在结构上是 关系,批评国内城市现代化改造和发展一方面过分追求现代主义而破坏历史景观,另一方面又误解后现代主义而 。(2分) 5.从全文看,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对于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意义可概括为(3分)(1) (2) (3) 6.上海浦东金茂大厦是体现后现代主义精神的优秀建筑,请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看法。(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0分)碧云寺的秋色钟敬文 ①北京香山的碧云寺是一个大寺院。它里面有不少殿塔、亭坊,有许多形态生动的造像。同时,它又是一个大林子。在那些大小不等的院子里,都有树木或花草。那些树木,种类繁多,其中不少还是活上了几百岁的参天老干。寺的附近,那些高地和山岭上,人工种植的和野生的树木也相当繁密。如果登上金刚宝座塔的高台向四周望去,就会觉得这里正是一片久历年代的丛林,而殿堂、牌坊等,不过是点缀在苍翠的林子里的一些建筑物罢了。②我是旧历中秋节那天搬到寺里来的。那时候山上的气温自然已经比城里的来得低些。可是,在那些繁茂的树丛中,还很少看到黄色的或红色的叶子。③秋色正在怀孕呢。④到了近日,情景就突然改变了。黄的、红的、赤的颜色触目都是。而且它来得那么神速,正像我们新中国各方面前进的步子一样。⑤我模糊的季节感被惊醒过来了。⑥在那些树木里变化最分明的,首先要算爬山虎。碧云寺里,在这个院子,在那个院子,在石山上,在墙壁上……我们都可以看见它那蔓延的枝条和桃形及笔架形的叶子。前些时,这种叶子变了颜色的,还只限于某些院子里。现在,不论这里那里的,都在急速地换上了新装。它们大都由绿变黄,变红,变丹,变赤……我们要找出它整片的绿叶已经不很容易了。⑦叫我最难忘情的,是罗汉堂前院子里靠北墙的那株缠绕着大槐树的爬山虎。它的年龄自然没有大槐树那么老大,可是,从它粗大的根干看来,也决不是怎样年轻了。它的枝条从槐树的老干上向上爬,到了分杈的地方,那些枝条也分头跟着枝桠爬了上去,一直爬到它们的末梢。它的叶子繁密而又肥大(有些简直大过了我们的手掌),密密地缀满了槐树的那些枝桠。平常的时候,我们没有注意到它跟槐树叶子的差别。因为彼此形态上尽管不同,颜色却是一样的。几天来,可大不同了。槐树的叶子,有一些也渐渐变成黄色,可是,全树还是绿沉沉的。而那株爬山虎的无数叶子,却由绿变黄,变赤。在树干上、树枝上非常鲜明地显出自己的艳丽来。特别是在阳光的照射下,那些深红的、浅红的、金黄的、柑黄的……叶子都闪着亮光,人们从下面向上望去,每片叶子都好像是透明的。它把大槐树也反衬得美丽可爱了。⑧像这样地显明而急速地变化着颜色的,除了爬山虎,当然还有别的树木。释迦牟尼佛殿前的两株梧桐,弥勒佛殿前的那些高耸的白果树,泉水院前院石桥边的那株黑枣树……它们全都披上黄袍了。中山纪念堂一株娑罗树的大部分叶子镶了黄边,堂阶下那株沿着老柏上升到高处的凌霄花树,它的许多叶子也都变成咖啡色的了……⑨碧云寺的附近,特别是右边和后面的山地上,那些柿子树和别的许多树木……我们就近望去,更是丹黄满眼了。⑩我们古代的诗人,多喜欢把秋天看作悲伤的季节。“悲秋”,是我们古诗歌传统上一个最常用的名词。引起诗人们伤感的自然现象,当然不是单纯的,草木的变色和零落,却可以说是当中有力的一种。我们知道,过去许多“悲秋”的诗篇或诗句,多半是提到“草木黄落”的景象的。○11其实,引起人们的伤感,并不一定是秋天固有的特性。从许多方面看,它倒可以说是叫人感到愉快的一段时光。在农业经济上,秋天是收成的季节;在气候上,在一般自然景色上,秋天也是很可爱的(这,你只要把它去跟接着来的冬天比一比就得了)。古人所谓“春秋佳日”,决不是没有根据的一句赞语。○12就说在古代,也并不是所有的诗人,或诗人们的一切作品,对于那些变了色的叶子都是唉声叹气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固然是明白地颂扬红叶的美丽的。“扁舟一叶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诗人对于那种江南秋色,不正是带着羡慕的神气吗?此外,如像“红树青山好放船”、“半江红树卖鲈鱼”……这些美丽的诗句,都不是像“满山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那样饱含着哀伤情调的。大家知道,“现在”跟“过去”是对立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又有着一脉相联的源流。因此,即使是生活在旧时代里的诗人,对于某些事物也可以具有一定的正常感情。○13我不是什么老北京。可是,凭我这些年来的经验,我敢大胆地说,秋天是北京最可爱的一个季节,尽管我们还嫌它的日子短了些。当这房子里火炉还没生火,气候凉爽可是并不寒冷的时候,观览香山一带(包含碧云寺在内)自然的丰富色彩,正是北京市民和远方游客一种难得的眼福。让古代那些别有怀抱的伤心人,去对叶子叹息或掉泪吧!我们却要在这种红、黄、赤、绿的自然色彩的展览中,作一个纵情的、会心的鉴赏家!(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年文学名作文库
㈥ 求2015杨浦区初三语文二模卷答案
一、 文言文阅读(共39分)
(一)默写(15分)
1 ,雨后全无叶底花。《雨晴》
2万籁此俱寂, 。《题破山寺后禅院》
3 ,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
4以为神, 。《黔之驴》
5亭亭净植, 《爱莲说》
(二)阅读古诗词,完成6---7题(4分)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诗中"澹澹"的意思是 (2分)
7下列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诗句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壮观景象,气象恢宏博大。
B"若"字表明作者写的是虚景,即诗句 表达的是诗人的主观感受。
C诗人运用了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等手法使意境瑰丽开阔。
D诗句较之"树木百草""秋风洪波"的描绘,更能表现作者博大胸怀。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
登泰山记(节选)
○1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2大风扬积雪击面。○3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4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5或曰,此东海也。○6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8选文作者是清朝 派古文家 (人名)。(2分)
9联系上下文,"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一句,作者描述"山"的视角是( )(3分)
A平视 B 仰视 C 侧视 D俯视
10根据文意,下列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起笔交代了戊申那天天气阴晦,五更时分,作者与友人在日观亭坐候日出的情景。
B"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生动展现了日出前风扬积雪,云雾弥漫的环境和气势。
C选文第○6句,作者写回视西峰"而皆若偻",令人联想到杜甫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选文主要通过日出前后云霞色彩的鲜明变化,勾勒出日出的雄伟、壮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