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一上册语文试卷
语文版初一上册期末考试试卷4
......版七年级(上)期末考试试卷(四)(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2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1分) ( )A.虐杀(nue) 揶揄(yeyu) 抽 ...初一语文上册试卷,初一语文上册的试卷......版七年级(上)期末考试试卷(四)(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2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1分) ( )A.虐杀(nue) 揶揄(yeyu) 抽 ...
初一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应用(22分)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倔( )强 诅咒( ) 玷( )污 皎洁( )ào( )恼 chú( ...初一语文上册试卷,初一语文上册的试卷......一、基础知识及应用(22分)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倔( )强 诅咒( ) 玷( )污 皎洁( )ào( )恼 chú( ...
初一语文上册期末试卷
......语 文2005、1、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附加题 书写 总分 得分 本试卷共八页初一语文上册试卷,总分120分(包括书写5分),初一语文上册的试卷答题时间为120分钟。另有附加题6分。得分 评 ...
语文版初一上册期末考试试卷1
......1. 抄写(2分)巴东三峡巫峡长初一语文上册试卷,总分120分(包括书写5分),初一语文上册的试卷猿鸣三声泪沾裳。二、语言积累与运用(15分)2. 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戏谑( ) 苦心孤诣( ) ...
语文版初一上册期末考试试卷3
......1、用正楷或行楷将下列句子写在格子内(2分)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2、请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初一语文上册试卷,总分120分(包括书写5分),初一语文上册的试卷然后改正。(4分)大势渲染 消声匿迹 重峦叠障 ...
初一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试卷及答案
......语文第四单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_说明:1.全卷共大题初一语文上册试卷,总分120分(包括书写5分),满分100分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6分,初一语文上册的试卷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 ...
语文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
语文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初一语文上册考试题,总分120分(包括书写5分),满分100分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6分,初一语文上册考试卷语文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
详见:http://hi..com/joye1/blog/item/46943b2236edd820c89559ee.html
2. 人教版初一上册期末语文测试卷
1.加点字读音有错的是( )
A 蘸满(zhàn) 后裔(yì) 笑逐颜开(zhú)
B 女娲(wā) 堕落(ò) 毫无怨言(àn)
C 天分(fēn) 沉淀(diàn) 筋疲力尽(jīnɡ)
D 简陋(lòu) 猝至(cù) 轻举妄动(wànɡ)
2.下面词语中字形有错的是( )
A 绵廷 无恶不做 开国大典
B 寂寞 荣华富贵 无与伦比
C 羞惭 恩将仇报 东张西望
D 奇观 无地自容 天方夜谭
3. 将下面词语填入文段中恰当的是( )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主席讲话强调:只要我们 、 、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这一宏伟 和奋斗目标。
A不动摇 不懈怠 不折腾 蓝图
B不折腾 不动摇 不懈怠 蓝图
C不懈怠 不动摇 不折腾 目标
D不动摇 不懈怠 不折腾 目标
4.诗句书写有误的是( )
A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 沉舟侧畔千翻过,病树前头万目春。
D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5.文学常识表述不当的是( )
A “君子有九思”出自《论语》,“志不强者智不达”出自《墨子》。
B 《钱塘湖春行》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C 课文《女娲造人》作者是历史学家、剧作家苏叔阳。
D “当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是著名诗人艾青的诗句。
得分
二、综合性学习(共10分,每题2分)
6. 按提示默写。
①君子养心 。(《荀子·不苟》)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 。(《论语·泰伯》)
7.阅读《西游记》,填表。
举出四例
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经历的磨难
① 黑松林遇黄袍老怪
② 黄风岭遭黄毛貂鼠精暗算
③ 牛魔王之子红孩儿抢走唐僧
④平顶山莲花洞太上老君炼丹童变成妖精
唐僧师徒四人所遇的妖怪
①
②
③
④
8.对于过去的2008年,每个人都有自己眼中的世界、心中的感悟。网友们各自提出了自己的心中汉字,并宣示了颁奖词。经过一番PK,有“和”、“难”、“牛”、“假”、“殇”、“虎”、“寒”、“美”、“惨”、“兴”、“囧”等入选。请你根据2009年国势,照下面样式跟一个帖子。
心中的汉字
和
颁奖词
200年中华大地多灾多难,亦多事之秋,但是当整个民族凝聚在一起时,几乎是顶天立地之固,力克时艰,难关共渡!国际外交亦以“和”字为原则,皆有所突破;海峡两岸携手,出现前所未有的和平发展局面。无论是古语云:家和万事兴,还是:天时地利人和,都有较深的蕴涵。
2009年汉字
颁奖词
9.读下面的句子,完成问题。
10月1日央视《新闻联播》报告:“今日央视网头条是‘航天员抵达航天城胜利凯旋归来’。”
①这是个病句,请修改。
②从语义上解释语病。
10.请说出画线句的言外之意。
有个美国校长,对他的教师说:“如有学生考试得满分,你要对他好,因为他以后可能是科学家;假如有学生考试作弊,你要对他更好,因为他以后可能是议员或总统。”
言外之意:
第Ⅱ卷 理解·表达
得分
三、阅读 《陋室铭 》,回答11—15题。(共15分,每题3分)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1.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 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 的文体。
12.《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请你从文中抄写出一对这样的句子。
答:
13.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A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
C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素:
14.文末提出“何陋之有”,你认为作者这样说对吗?有什么理由?
答:
15.作者写陋室仅是为了告诉我们陋室的状况吗,还有什么意图?
答:
得分
四、阅读《乡村不言谢》,回答16—20题。(共15分,每题3分)
乡村不言谢
饮者
也是猛然间发现,在我的故乡,那个闭塞而贫困的小山村里,我从来没有听见过“谢谢”两个字。
在儿时的记忆中,邻里之间相互借东西是很常见的,借劳动工具、借针头线脑、借柴米油盐……每次借的时候,借者自然大方,直接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没有借的忐忑和不安。
“他大叔,你家的犁子在不在?我想把东头的地犁耙犁耙。”
“他大婶,我家的黑线用完了,你有没有?”
“三奶奶,今天来客,我家的油瓶空了,先给我倒点。”
被借者绝对没有丝毫的优越感,赶忙把东西找出来,送到借者面前,还要说上几句体贴的话。
“你真勤快,闲不住,隔天我也得把地犁犁,不能耽误了下种。”
“线够不够,不够的话,我再给你拿。”
“我也遇过这样的事,那次晌午头来客,盐没了,我还是到张老婆那儿拿的。”
别看东西小或者少,必定要还的。还犁的会高声问:“他大叔,犁用完了,放这里好吗?幸亏犁得及时,不然赶不上墒情了。”犁的主人会让还犁的坐一会儿,忙着去拿烟,好像借东西的是自己。
还线的主妇会在唠完一会儿嗑后,在要回去的时候,把东西掏出来随处一放。主人会责怪:“你看你,这点东西还拿来,真外气!”主妇会说:“有了,没有我也不会还你。”
借油的会打发孩子还东西:“俺妈说,这是俺家刚榨的油,让大婶你尝尝。”孩子说完便走。大婶会撵着孩子,给他点黄瓜之类的东西吃。
在经常发生的借和还中,乡人虽然不说“谢谢”,但都通过默契的方式把内心的感激表达了出来。在乡人眼里,“谢谢”这两个字有点别口、自白、浅显、夸张,与土地的自然和质朴不相称,如果说出来,就疏远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人也变得更生分了。
记得我读初二的时候,村西头的潘家十多岁的孩子突然昏死了过去,当时潘家男人又不在家,听到潘家女人的喊声,正在地里劳作的“黄麻子”飞奔到老潘家,背起孩子就往邻村的赤脚医生家跑。七八里的乡间小道,干瘪的黄麻子在负重几十斤的情况下,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狂奔到了赤脚医生家,及时挽救了孩子的生命。老潘家为了感谢黄麻子的救命之恩,专门挑了良辰吉日,邀了村里德高望重的人,拿着炮仗,背着礼物,到黄麻子的家致谢。在弥漫着好闻的硝烟味中,被救的潘家孩子在父亲的命令下,“扑通”跪在黄麻子面前,“嘣嘣嘣”磕了三个响头。黄麻子手足无措地转着圈子,一个劲地反复埋怨着老潘:“你这是干啥呢,你这是干啥呢……”老潘大声说:“孩子的这条命是你给的,你什么时候要,他就得什么时候给!”自始至终,我没有听到一个“谢”字。
后来,我到了城市,听惯了“谢谢”,也习惯说“谢谢”。有时候,老家人到城里办事,不愿意把钱花给旅馆,就到我家借宿。每次来,他们都要给孩子带些零食,我都要习惯性地说声“谢谢”,听到我道谢,他们的神情立即变得尴尬起来,我很后悔,赶紧打住。
前一段日子,父亲的身体不好,我回去看他,见邻居大娘也来探望,还拿了十多个鸡蛋。送她出门时,我下意识地说:“谢谢你呀,大娘!”大娘愣了一下,嗔怪道:“看你这孩子,说的什么话!”
(《青年文摘》 2008.6)
16.请你简要概括全文行文的思路。(每空须有“言谢”二字)
发现“乡村不言谢”
到城市习惯言谢
17.为什么“乡村不言谢”?
答:
18.简要说说大娘所说的“看你这孩子,说的什么话!”这句话的含义。
答:
19.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答:
20.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原文谈谈你对“感恩”和“言谢”的理解。
材料一:
鲍尔吉·原野说过,感恩,第一要感谢粮食,是粮食让人们活下来并活下去。所有的人都是粮食的受益者。对粮食感恩的人,尽量不剩饭,扔半只馒头手会哆嗦,吃饭认真,看到米粒心生欢喜。第二项要感谢水、草木、鲜花、小鸟、晴空、土地和干净的空气。它们的存在固然不是为着人们享受,不打扰它们,更不伤害它们。蜜蜂采蜜也没有把花朵变成垃圾堆。
材料二:
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二天,在四川省扶贫基金会的带领下,北川中学学生刘怡雪、白琳和陈兵来到北京。不少好心的北京人提出希望资助他们,负责他们的学业和生活的想法。但白琳轻轻地摇头,她说:“我会永远记住来自北京的帮助,来自北京的爱!但是,我要回去!去做志愿者!我要告诉同学们,别害怕,别放弃,大家没有忘记我们,大家正在牵着我们的手共渡难关!”
答:
五、作文(50分)
看图,调动自己的积累,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C 2.A 3.A 4.C 5.C 每小题2分
6.①莫善于诚②任重而道远(每空1分,有错字不得分)7.①白骨精②黄风怪③蝎子精④红孩儿(每点0.5分)
8.牛 拯救经济危机,牛;迎接建国60周年,牛……(每空1分)
9.①10月1日央视《新闻联播》报告:“今日央视网头条是‘航天员抵达航天城’。”②“凯旋”本身的意义就是“胜利归来”,在其前再加“胜利”,岂非“胜利胜利归来”!“凯旋”后又加“归来”,句义就是:“胜利胜利归来归来”(每小题1分)
10.讽刺一些政客们擅长撒谎作弊,就像在考场上作弊的学生一样,用造假来取得成功,达到目的。(酌情打分)
11.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 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前空1分,后空2分)
12.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句,3分)
13.斯:这;鸿:大;素:素朴 (每词1分)
14.示例:对。因为此室人品高尚(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景色宜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幽雅、恬静),来人不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生活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前问1分,后问2分;后问说出二条即给满分)
15.不只是。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愿追逐名利,不图高官厚禄,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
16.借还东西不言谢 救命不言谢 大娘嗔怪我言谢(每空1分)
17.要点:乡人虽然不说“谢谢”,但却用更默契的方式把感激之情表达了出来;乡人自然、质朴,如果他们说着别口的“谢谢”,反而疏远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人也变得更生分了。(第一点1分,第二点2分)
18.要点:乡里乡亲的,来探望是平常的,自然的,应该的,说“谢”字反倒拉远了我们的距离,生分了我们的关系;这句话表现了乡村人们的质朴、善良和真诚。(前点2分,后点1分)
19.作者用朴实的语言,记述了乡村传统的和谐纯朴的民风,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留恋与怀念。(“记述”和“表达”各1分,基本格式1分)
20.感恩不一定非要“言谢”;更重要的是,要用实际行动报答曾经给予过你帮助的人;感恩就是要传递爱与善良,回报生活和社会。(每个要点1分)
3.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
初一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
A语言训练营(24分)
一、积累与运用(12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8分)
zhù( )蓄 枯hé( ) 竦zhì( ) 梦mèi( )
玲珑剔透( ) 锲而不舍( )势不可当( ) 盘虬卧龙()
2.在原句上修改病句(2分)
(1)鲁迅在《祝福》中的祥林嫂是受封建礼教迫害的千百万妇女中的一个。
(2)解放军多次抢险救灾,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3.仿照句子,补充完整。(2分)
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
二、按要求默写句子。(14分)
(4)_____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5)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7)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
(8)《观沧海》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9)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生活中既要善于学习他人好的东西,又要善于从不好的方面吸取教训,就象《论语》中孔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0)人们描写江面上太阳出来得早、春天来得早的时候,往往引用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名句 “ , 。”
(11)写出描写春天的两句诗句。(2分)
B.再来到“古诗文天地”转一圈!!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练习。(16分)
(一) 旅夜书怀(杜甫)(6分)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注:公元765年,杜甫迫于无奈辞官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12) 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旅夜”的情景,其中描写近景的一联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14)写出诗中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它好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楚人学舟(10分)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1)其始折旋疾徐( )
(2)乃四顾胆落( )
(3)惟舟师之是听( )
16.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椎鼓径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C、美文欣赏台
参观完各个园地,回到座位,乘务员送来一份“快乐阅读报”,让我们一起“快乐阅读”吧!(30分)
(一)为他人开一朵花(14分)
青 杨
一个窗台上,有一朵花,这个屋里就有了生气了。一棵树上开了一朵花,这棵树就饱满成熟了。一条路上绽放一朵花,这条路就多情缠绵了。一个人给另一个人送一束花,这俩人就有情有意了。一个健康人给一个病人送一把花,这个病人就有了抗争的勇气了。
让自己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为他人灿烂一片天地,增加一缕温馨,添一份生存下去的理由,多一点活下去的借口,就是提高自己的生存质量。用自己的心为他人作圃,给他人吐一地绿荫,染一片色彩,就是给自己的人生喝彩。
一次无偿献血是一朵花,一个受伤后的救助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一次适时的看望是一朵花,一个及时的电话是一朵花,一个亲切的微笑是一朵花,一次碰撞后的忍让是一朵花,一次跌倒后的搀扶是一朵花,一次大度的让贤举荐是一朵花……
有的人心是一座大花园,里面开满了吐香的鲜花,能幸福许多人,如圣女贞德,如中国的雷锋。有的人的心是一朵花,只为一个人开放,如祝英台。有的人的心是一片草地,年年绿了却开不出花来。有的人的心是死灰,永远长不出绿叶,更开不出美艳的花。有的人的心是泥淖,让一个个人掉下去窒息而死。
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缤纷的赞美是真诚的情,能为别人的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这类人必定有高贵的精神,有高尚的品格,有天使般的心灵。这类人是人心的旗帜,人世的脊梁,人群的魂魄。
18、联系上下文,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意思。(2分)
①一条路上绽放一朵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他人灿烂一片天地,增加一缕温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标题中的“为他人开一朵花”的含义是什么?谈一谈你的理解。(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者把有的人的心比作“草地”、“死灰”、“泥淖”,请你说说这三个喻体分别比喻的是什么样的心境?(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者说:“用自己的心为他人作圃,给他人吐一地绿荫,染一片色彩,就是给自己喝彩。”通过这句话,你能看出作者具有怎样的人生观吗?(2分)
22、我们要做一个为别人的幸福而努力的人,应该具备哪些条件?(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文章结尾的一段议论具有什么作用?请发表你的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成全一棵树
①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她要把树苗栽在门前。
②母亲栽完树后,她的孩子从屋里一拐一拐地走出来。“妈妈,把这棵小树也栽下吧!”孩子的手里擎着一棵树苗。那是她丢弃的一棵。它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孩子吃力地站在母亲的面前。他是她最小的孩子,一出生就残疾。孩子擎着那棵树苗,满眼里都是渴求的光芒。母亲望着孩子站立不稳的腿,她犹豫了。她认为孩子是在做着一件没有结果,同样也没有意义的事情。等看到孩子眼里的那片灼灼的光芒,母亲终于点点头——就算它最终长不成一棵大树。
③孩子高兴极了,他小心翼翼地放下树苗,抢着去挖树坑。他人小力气弱,挖得很吃力。母亲要替他挖,他不肯,硬是自己挖成了。孩子挖的树坑比母亲挖得都大、都深。
④树苗栽种下了,孩子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给每一棵树浇水。母亲看着,心里想着,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她真的不相信那棵树苗会活过来,会长成一棵大树。
⑤可是不久,那棵树苗和其他树苗一样,也鼓出了叶子。只不过稍迟了几天,叶片稍细小了些。可不管怎么说,它活过来了,它也是一棵树了。
⑥每一天,孩子都要拎着水桶浇树苗。孩子是认真的。他浇水也不厚此薄彼,一棵小树一桶水。那棵由他乞求母亲允许亲手挖坑栽种的小树苗,孩子也只浇一桶水。
⑦小树一天一天长大了。开始的时候,那棵小树明显地不如其他的树壮实,显得有些楚楚可怜。可是第二年夏天,它竟然慢慢地赶上了它们。
⑧这一年冬天,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送她这个残疾的孩子也去读书。而在此之前,她是不想,也难有这个能力让这个孩子去学校。孩子背着母亲用布片为他缝制的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他一拐一拐地走向学校。可他的脸上却是永远像春天一样明丽灿烂!
⑨放了学,除了做作业,孩子就浇那几棵树,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奔走在水塘和树之间。春去秋来,那棵本来已经失去了生存资格的树,比别的树更青春更挺拔。
⑩孩子每天都是高高兴兴的。别人送给他一个绰号:阳光。大家都叫他阳光。他也喜欢这个绰号。
几十年过去了,拐腿的孩子已经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这一年,他回到了家乡,母亲早已是满头银发了,儿子归来的消息使她分外高兴,这一天她早早候在门口迎接儿子。和母亲同在门口的还有那几棵树。
他是坐着轿车回来的。他没有让车子进村,在村头他就下来,一拐一拐地走向自己的家。
远远地,他就看到了家门口的树——高大的、快有一抱粗的树。他看见了自己的母亲。她依着树。他心里一热,急急地奔了过去。在那棵他亲手栽种的树下,他把母亲搂在怀里。他发现母亲真的老了,身子轻得像一片树叶。他叫了一声娘,就再也说不出话来。
他在老屋里住了半个月,每天都一拐一拐地扶着母亲到树下的青石板上坐,陪着母亲说话。有一天说起身边的树,他忽然神秘地说:“娘啊,你知道这棵树为什么比别的树长得快吗?这里面,有一个谁也不知道的秘密呢!”
母亲望着已人到中年的儿子,望着他那一脸的得意,她平静地笑了,点点头说:“其实娘早就知道了。那树长得高长得快,还不是你每天半夜起来喂它一泡童子尿?开始我也纳闷,后来有一天半夜我悄悄地跟着你,看见你一边喂它一边说小树快快长大吧……孩子,你知道我为什么改变了主意,让你上学堂吗?就是因为我看见你天天半夜里去偷偷喂那树啊!”
他一下子怔住了。
他百感交集。许久许久,他噗通一声跪了下来,跪在了母亲的面前。
他明白了。他终于明白了母亲。母亲的心永远是一颗母亲的心。
20.第④段画线句“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请联系上下文,品读出母亲此时复杂的目光:(6分)
①
②
③
21.第⑧段画线句“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请联系全文,写出促使母亲做出这项决定的最主要的一件事。 母亲看到孩子天天半夜偷偷给那树喂童子尿。 (2分)
22.②、④、⑧、⑨段中“一拐一拐”共出现4次,作者突出这一细节的用意(2分)
23.第17 段写道:“他百感交集。”如果你是一个戏剧或电影的编导,请为他设计一段独白。(20字左右)
( ) (2分)
24.从全文看,本文既写了 ( ) 的经过,又写了( ) 的经过,这两条线索交叉进行,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主旨。(4分)
或许你能用得上!嘻嘻~~
4. 初一上册语文期末测试题A卷答案!!!! 急~~~~
次北固山下》阅读题
阅读诗歌,完成习题。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是__唐_______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作,体例上属于_ 律____诗,内容上属_________之作。
2.解释加点词语。
次北固山下 次:____停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客路青山下 客路:_____旅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书何处达 乡书_____家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把依次每五字看做一句,诗中哪两句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
答:__江春入旧年_____归雁洛阳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答:______顺利,___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5.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
答:____有时间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汉代苏武陷落于匈奴,被迫在漠北牧羊,让南飞的大雁把书信带回故国,后来人们用“鸿雁传书”或“归雁”代指书信或信使,诗人的家书是从哪里寄向哪里?是向哪个方向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翻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___家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唐 律 思乡
2.停泊 旅途 家信
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4.顺利。从3、4句可见
5.新的东西是挡不住的,人应对生活乐观,积极向上
6.从固山往洛阳寄,向北方寄
7.略
《观沧海》阅读题
阅读古诗,完成习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人观沧海的地点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都写了哪些事物?分别从哪两个方面来写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诗人想像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谈你对曹操这个人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碣石,在现在河北昌黎县的海边。
2.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 从静态事物写到动态事物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这是开放题,允许有不同的意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天净沙•秋思》阅读题
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习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是__________,“秋思”是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被誉为__________。
2.小令共写了几种事物?具体指哪几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曲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B.第二句用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5.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B.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
C.“夕阳”、“天涯”交代了时间地点。“断肠人”今夜宿谁家?在“小桥流水人家”。
D.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的。
6.请你举出一两首表现思乡的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词牌名 题目 秋思之祖
2.十种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3.断肠人在天涯。
4.D 5.C
6.这是开放题。示例:①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②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只要符合思乡的诗,即可)
童趣•检测题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字注音。
强(jiang ) 唳( li) 怡(yi ) 壑(li )
2.用加字法或换字法解释加粗的词。
①张目__睁着眼______ ②项为之强___脖子都僵硬了 _____
③素帐未染色的帐子________ ④私拟作_暗自比做_______
⑤土砾_土块_______ ⑥凹者为壑_凹的为山沟_______
⑦果如鹤唳__就真的想鹤在鸣叫______ ⑧鞭数十_打了他几下_______
3.指出“以”这个词在下列语境中的意思。
(1)以丛草为林(把 )
(2)徐喷以烟(用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故时有物处之趣。
译文: 所以常常有超出事外本生的乐趣
(2)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译文:
5.解释下列成语并造句。
(1)明察秋毫——
(2)怡然自得——
(3)庞然大物——
二、阅读理解
(一)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6.这两段文字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
7.在这两段中,作者写了哪些趣事,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8.作者为什么“怡然称快”,用原文回答。
9.作者为什么“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用自己的话回答。
10.仔细阅读上面第一段,将其分层,并归纳层意。
第一层:
层义:
第二层:
层义:
参考答案
一、1.ji1ng l@ y0 h82.①睁开②僵硬③白色④比⑤碎石⑥山谷⑦鸣叫⑧用鞭打3.(1)把,拿(2)用4.(1)所以经常有超脱于世外的乐趣。(2)把草丛当做森林,把虫蚁当做野兽,把土块碎石凸起者当做山丘,凹陷者当做山谷。5.(1)比喻观察极细致入微。秋毫指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2)自己感到和悦愉快。(3)十分巨大的样子。(造句略)
二、6.《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清 文学家 沈复7.观察惩治蚊子;受到虾蟆惊吓反过来驱打它。8.“又留蚊于素帐中……果如鹤唳云端。”9.因它惊吓“我”,又破坏了“我”观虫斗的兴致。10.第一句。通过想像观察蚊子。第二句。用烟在素帐中戏弄蚊子。
2、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瞬间shun 忍俊不禁jin 痴想chi
B、 自省xing 传不习乎chuan 迂回yu
C、倔强jue 诱惑you 迸溅bing
D、雏形chu 奢望she 扒窃pa
3、下面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心翼翼 庞然大物 卒然长逝 B、玲珑惕透 头晕目眩 抖擞精神
C、问心无槐 盘虬卧龙 肃然起敬 D、灰心丧气 返老还童 巴山夜雨
4、根据拼音写出汉字。(6分)
清lie zhu 蓄 洗zhuo
蹂lin gu 负 lin 峋
5、圈出句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内改正。(4分)
①又像有一千个喝醉了酒的诗人在云头朗颂。( )
②理想如珍珠,一颗辍连着一颗。( )
③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悠愁而又快乐的树。( )
④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决得是奇迹。( )
6、选词填空。(3分)
①我一直 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 的远景。
A、迷醉 崭新 B、沉醉 宏伟 C、沉醉 崭新
②神圣的事业 痛苦的, ,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A、总是 但是 B、虽然是 但是 C、尽管 可是
③月的阴晴圆缺 各具风韵, 险象迭生, 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A、不在 反而 勾起 B、不再 反倒 勾起 C、不再 反倒 引起
7、课文默写。(20分)
⑵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 , ,
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
⑶绿树村边合, 。(《过故人庄》)
⑷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则》)
⑸《观沧海》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 ;
, 。
⑹“ 。”是《天净沙•秋思》的点旨句。
⑻ ,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⑼子曰:“其恕乎! , 。(《<论语>十则》)
⑽ ,志在千里。 ,壮心不已。(《龟虽寿》)
⑾曲径通幽处, 。 ,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
⑿潮平两岸阔, 。(《次北固山下》)
文言文复习要点
一、给下列字注音
唳( )砾( )愠( )罔( )殆( )诲( )凋( )
冥( )甍( )垣( )亘( )睥( )睨( )黯( )
倏( )骤( )拟( )遽( )堕( )髀( )跛( )
二、文学常识:
1、《童趣》选自《 》,作者 , 代 家。
2、《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孔子,名 ,字 , 时鲁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 家, 家。
3、《山市》作者 ,字 ,别号 ,世称 ,
代 家。其代表作品是《 》,此书题目的意思是 ,
这是一部 集。郭沫若对此书的评价是
(用对联表述)。山市现象相当于人们常说的 。
4、《世说新语》是 朝的 组织人编写的,这是六朝 小说的代表作。
5、《智子疑邻》选自《 》,作者 是 末期的著名 家。
6、《塞翁失马》选自《 》,作者是 (朝)的 。
三、解释重点字词的意思:
1、果大亡其财( ) 驱之别院( ) 而内自省也( )
徐喷以烟( )差可拟( ) 松柏之后凋也( )
项为之强( ) 相顾惊疑( ) 怡然称快( )
果如鹤唳( )元方入门不顾( )人不知而不愠( )
诲女知之乎( )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怠( )
恒不一见( ) 始悟为山市( )士不可以不弘毅( )
盖一癞蛤蟆( ) 或凭或立( )人烟市肆( )( )
下车引之( )差可拟( ) 不筑( )
方出神( ) 死而后已( )
己所不欲( )居然城郭矣( ) 胡人大入塞( )
往来屑屑( )未若柳絮( )因风起( )
太丘舍去( )人皆吊之( )此何遽不为福乎( )
无何、未几、既而、俄而 ( )逾时、( )倏忽( )
余忆童稚时( ) 吾日三省( ) 诲女知之乎( )
君与家君期日中( )( ) 尊君在不( )
四、特殊字词
1、 通假字 诲女知之乎 ( ) 通( ) 义为( )
项为之强 ( ) 通( ) 义为( ) 不亦说乎 ( ) 通( ) 义为( )
是知也 ( ) 通( ) 义为( ) 一切无有 ( ) 通( ) 义为( )
裁如星点 ( ) 通( ) 尊君在不 ( ) 通( )
2、 古今异义
唯危楼一座 古义: 今义: ;必将有盗 古义: 今义:
与友期行 古义: 今义: ;居十日 古义: 今义:
相委而去 古义: 今义; ;去后乃至 古义: 今义:
死者十九 古义: 今义: ;讲论文义 古义: 今义:
与儿女讲论:古义: 今义: ; 是知也: 古义: 今义:
直接霄汉 古义: 今义:
3、 一词多义
其邻人之父( ) 必将有盗( ) 层层指数( )
父子相保 ( ) 其马将胡( ) 鞭之数十( )
或千或百 ( ) 大亡其财( ) 去后乃至( )
或凭或立 ( ) 亡而入胡( ) 家祭勿忘告乃翁 ( )
其邻人之父( ) 有善术者( ) 温故而知新( )
其恕乎 ( ) 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学而不思则罔( )
独以跛之故( ) 松柏之后凋也( ) 项为之强( )
以丛草为林( ) 见藐小之物(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徐喷以烟( ) 人皆吊之 ( ) 而二虫尽为所吞( )
可以为师矣( ) 昴首观之( ) 始悟为山市( )
然后知松柏 ( ) 故又名鬼市云( ) 以虫蚁为兽( )
公欣然曰( ) 邻人之父亦云( ) 可以为师矣( )
不以为然( ) 与朋友交而不信( ) 故时有物外之趣( )
然数年恒不见( ) 则是无信( ) 独以跛之故( )
4、 词的活用 温故而知新( )
天雨墙坏( ) 鞭数十( ) 智子疑邻( )
吾日三省吾身( ) 窗扉皆洞开( ) 传不习乎( )
家富良马( )
五、请补充下列句中省略成分
1、神定,( )捉蛤蟆,鞭( )数十,驱之( )别院。
2、 一日,( )见二虫斗( )草间。
3、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 )楼上。
4、过中( )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
六、译句:注意文言翻译时语序的调整和省略成份的补充。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
2、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或凭或立,不一状。
6、然数年恒不一见。
7、未若柳絮因风起。
8、此何遽不为福乎?
9、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参考资料:
.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汉代苏武陷落于匈奴,被迫在漠北牧羊,让南飞的大雁把书信带回故国,后来人们用“鸿雁传书”或“归雁”代指书信或信使,诗人的家书是从哪里寄向哪里?是向哪个方向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翻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唐 律 思乡
2.停泊 旅途 家信
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4.顺利。从3、4句可见
5.新的东西是挡不住的,人应对生活乐观,积极向上
6.从固山往洛阳寄,向北方寄
7.略
《观沧海》阅读题
阅读古诗,完成习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人观沧海的地点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都写了哪些事物?分别从哪两个方面来写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诗人想像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谈你对曹操这个人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碣石,在现在河北昌黎县的海边。
2.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 从静态事物写到动态事物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这是开放题,允许有不同的意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天净沙•秋思》阅读题
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习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是__________,“秋思”是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被誉为__________。
2.小令共写了几种事物?具体指哪几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曲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B.第二句用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5.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B.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
C.“夕阳”、“天涯”交代了时间地点。“断肠人”今夜宿谁家?在“小桥流水人家”。
D.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的。
6.请你举出一两首表现思乡的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词牌名 题目 秋思之祖
2.十种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3.断肠人在天涯。
4.D 5.C
6.这是开放题。示例:①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②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只要符合思乡的诗,即可)
童趣•检测题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字注音。
强( ) 唳( ) 怡( ) 壑( )
2.用加字法或换字法解释加粗的词。
①张目________ ②项为之强________
③素帐________ ④私拟作________
⑤土砾________ ⑥凹者为壑________
⑦果如鹤唳________ ⑧鞭数十________
3.指出“以”这个词在下列语境中的意思。
(1)以丛草为林( )
(2)徐喷以烟(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故时有物处之趣。
译文:
(2)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译文:
5.解释下列成语并造句。
(1)明察秋毫——
(2)怡然自得——
(3)庞然大物——
二、阅读理解
(一)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6.这两段文字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
7.在这两段中,作者写了哪些趣事,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8.作者为什么“怡然称快”,用原文回答。
9.作者为什么“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用自己的话回答。
10.仔细阅读上面第一段,将其分层,并归纳层意。
第一层:
层义:
第二层:
层义:
参考答案
一、1.ji1ng l@ y0 h82.①睁开②僵硬③白色④比⑤碎石⑥山谷⑦鸣叫⑧用鞭打3.(1)把,拿(2)用4.(1)所以经常有超脱于世外的乐趣。(2)把草丛当做森林,把虫蚁当做野兽,把土块碎石凸起者当做山丘,凹陷者当做山谷。5.(1)比喻观察极细致入微。秋毫指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2)自己感到和悦愉快。(3)十分巨大的样子。(造句略)
二、6.《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清 文学家 沈复7.观察惩治蚊子;受到虾蟆惊吓反过来驱打它。8.“又留蚊于素帐中……果如鹤唳云端。”9.因它惊吓“我”,又破坏了“我”观虫斗的兴致。10.第一句。通过想像观察蚊子。第二句。用烟在素帐中戏弄蚊子。
2、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瞬间shun 忍俊不禁jin 痴想chi
B、 自省xing 传不习乎chuan 迂回yu
C、倔强jue 诱惑you 迸溅bing
D、雏形chu 奢望she 扒窃pa
3、下面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心翼翼 庞然大物 卒然
5. 初一上册语文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检测题(100分钟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16分)
1.选出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2分)
A.祖籍jí溺死nì佃户tián妯娌zhóu
B.炫耀xuàn造孽niè瘦瘪biě蓦地mò
C.豪绅shēn哭泣qì衙门yá私塾sú
D.迁徙xī蹒跚pán浩瀚hàn绚丽xún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执著追求风餐露宿开国元勋为富不人
B.崭露头角消声匿迹节衣宿食支掌门户
C.风尘扑扑寥寥无几不辍劳作宽厚仁慈
D.任劳任怨含辛茹苦汗马功劳名正言顺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母亲是个好劳动。(爱好劳动)
B.周围是无垠的空间,一切都是那么陌生。(边)
C.……仿佛在憧憬,有仿佛在等候。(向往)
D.我意识到这是雷雨的预兆。(预先显露出的迹象)
4.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不正确的是()(2分)
A.愿母亲在地下安息!(抒情)
B.狂风怒吼,树不停地、猛烈地摇晃着。(景物描写)
C.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议论)
D.解放前,邓稼先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远涉重洋到了美国。(描写)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不是。”我的老师说。
B.“你……”她看来有些激动,停了一会儿,又说,“你考得真的很好?”
C.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
D.苏醒后,他问的第一件事是:核爆的测试结果如何?各种数据都拿到了没有?
6.如果你不小心伤害了一位朋友,那么你如何真诚地想他(她)道歉呢?得体的一项是()(2分)
A.对不起,就算我错了,好不好?
B.对不起,我真的不是故意的,请原谅我,好吗?
C.对不起,我虽然错了,但是我不是故意的,你应该原谅我才对。
D.对不起,虽然我错了,但是你也有不对的地方,你不能只怪我。
7.请写出4个带“风”字的成语(课本的除外)。(2分)
答:、、、
8.数学课上,老师在黑板上列出了一道算术题“33+7×2,请用文字把题目表述一下。(2分)
答:
二、阅读(44分)
(一)
①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很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②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③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④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⑤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⑥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一一一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9.选文第一段共六句话,用单竖线“‖”为这一段划分层次。(2分)
①②③④⑤⑥
10.“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这主要是“母亲”起了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家务劳动上,母亲;在处理长幼关系上,母亲。(4分)
11.“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这是由于母亲具有
(3分)
12.“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不超过20个字)(3分)
13.第二段的中心句是:(2分)
14.母亲的宽厚仁慈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父亲
虽然我是家里惟一的女孩,父亲好像从来没有显出特别的喜欢来。在地里干
活,偶尔捉只小兔或鸟儿,回来也是送给两个哥哥。
小学和初中在父亲的不经意间过去了,上学和放学就像他的出‘和收工一样,只是顺其自然的事,他不关心我的学习一如我不关心他的收成。
可是,我考上了县一中。这就意味着父亲的大半收成都得被我一个人吃掉。
母亲望着不大年轻的父亲逐渐弓起的背,幽幽地说:“要不,别让妮予上学了?,,父亲脸上刀刻似的皱纹突然地一跳:“哪能?再难也得让她上学。”就为这一句话.我第一次被感动了。
在一个骄阳似火的夏日,父亲一头挑着一筐桃子,送我去上学。跟在父亲身
后,望着颤悠悠的扁担和父亲那被扁担磨出老茧的双肩,我又一次被感动了,在心里默默发誓:不学出令样子柬,无颜面对父亲。
到学校门口,我一个人进去,父亲别去卖那筐桃子。等我安排好住宿后,去城里找他,父亲已经走了。我想,他肯定是饿着肚子走的,翻山越岭,还得走路20里啊1
3年高中,我很少回家。父亲总是隔三差五地给我送干粮和桃子。当然都是
些歪七扭八卖不出去的小桃。冬天天短,父亲每次来都得起个大早,往往是胡须
上结了一层白霜。掏出母亲烙的白面饼,硬邦邦的全是冰碴儿。中午,我们父女
俩把饼泡在开水里,就着父亲带来的咸菜,吃得有滋有味。夏日,父亲捎带着卖
桃,20里的山路把父亲的脸晒成了酱紫色。真赶到学校已近中午,我把早已凉好
的白开水递过去,父亲一气儿就喝了一大缸子。父亲向来是当天来当天走。3年
里,他走了他几十年走不完的路程。我对父亲的情和爱,也在这3年里变得缠绵
与圣洁。
3午后,我由县城考到省城。也和3年前一样,父亲挑着扁担送我去上学,所不同的是这天不是骄阳似火,而是阴雨连绵。火车上,父亲递给我的桃子又红又大,我倒有些不习惯.怪父亲过于奢侈。“你都成大学生了,吃个好桃子,配!”并且不停地催促我快吃。我双手捧着桃子,一口一口咽下去的却是父亲的心啊!
安排好住宿已经很晚了。我要送父亲到学校招待所去住,他说什么也要自己
去。他说他怕我回来找不到自己的宿舍。我知道,那样父亲会一夜都不安心的,
所以也只好随他去了。下过雨后,气温骤然下降了许多。一天的颠簸,实在是太
累了,躺在床上不一会儿进入了梦乡。突然,辅导员老师把我叫醒。她说,你父亲为了省15元的住宿费,竟然睡在外面的水泥乒乓台上。此刻,即使是铁石心肠也会感动。我扑过去抚摸着他那青筋凸起的双臂,哭着求他:“为了我,父亲,请您爱惜自己。”同宿舍的姐妹齐刷刷地站在我的身后,哽咽着说:“就住在我们宿舍,我们可以两个人睡一张床。”
“可你们是女生宿舍呀?”辅导员老师还很年轻,和其他人一样眼里已噙满了泪水。“那又有什么,他是父亲。”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是啊!他是父亲。他是勤劳又质朴的农民!
15.第1段中“父亲好像从来没有显出特别的喜欢”一句中的“好像”能否删掉?为什么?(4分)
16.文章前两段写父亲对自己不是“特别的喜欢”、“不关心”有何作用
(3分)
17.作者多次写到父亲的肖像;“弓起的背”,“刀刻的脸”,“磨出老茧的双肩”,
“青筋凸起的双臂”,意在表现什么?(3分)
18.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3分
a“就为这一句话,我第一次被感动了”一句中的“第一次”说明父亲直到
“我”考上县一中才开始关心“我”。
b“不学出个样子来,无颜面对父亲。”说明“我”已被父爱深深地打动,决心以实际行动来报答父亲。
c“当然都是些歪七扭八卖不出去的小桃。”暗示家里生活的拮据,能卖的都
拿出去卖钱了。
d.“我倒有些不习惯,怪父亲过于奢侈。”是说“我”已习惯过艰苦的生活,对父亲的好意并不领情。
19.对上题中你所认为的句意理解错误的两项重新进行分析。6分
20.同宿舍姐妹异口同声的回答说明了什么?4分
21.请在文中任意找出两个能够表明“我”对父爱的理解或感谢的句子。4分
三、作文(40分)
题目:感动
提示:生活中总有让我们内心感动的人或事物,有时母亲头上的一根白发,父亲脸上的一条皱纹,朋友的一声问候,教师的一句安慰,兄弟的一次谦让……都可以触动我们的心弦,让我们着实动了情。只要我们的心还没有麻木,我们总是被感动着……
请记下让你感动的一件事、一个人或一个场景。愿你的文章能带我们进入你的真实经历,让我们也感动一回。(字数500字以上)
答案:1、B2、D3、A4、D5、C6、B7、略
8、33与7乘以2的积的和是多少?
9、①‖②③④⑤⑥
10、任劳任怨、性格和蔼。
11、同情贫苦人民的意识。
12、小孩子吸烟喝酒不利于养成勤劳俭朴的好习惯。
13、母亲那种勤劳……深刻的印象。
14、任劳任怨、性格和蔼,从不打骂孩子,也没同任何人吵过架,同情贫苦人,周济穷亲戚。
15、不能。“好像”一词是“我”的自我感觉,其实父亲还是很爱我的,只是“我”年少无知,并未察觉,体会到。若删去,则表达不出这效果。
16、为后文表现深沉的父爱作铺垫。
17、无言的父爱感化不了无情的岁月,却能感动“我”的一片赤子之心。
18、BC
19、选项A不是父亲才开始关心我,而是我开始理解父亲,读懂父爱。选项D“父亲的奢侈”实际上是父爱的厚重,“我的不习惯”其实是瞬间的感动。
20、亲情的力量已经打动了每一个人。
21、(1)、“我双手捧着……心啊”(2)“我扑过去抚摸……爱惜自己”或其他的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