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2010-2011年广东省高考试卷 语文、数学、文综 以及答案 。邮箱:[email protected]
www.KS5U.COM
Ⅱ 2010年广东高考语文卷,附有详细答案,谢谢。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语 文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皎洁/打搅 业绩/污渍 纤维/纤夫
B.效仿/发酵 空旷/粗犷 盛开/盛饭
C.隐瞒/蛮横 挑衅/抚恤 埋伏/埋怨
D.市侩/反馈 濒临/频繁 辟谣/精辟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事
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殊途同归。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记录了岁月的斗转星移,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今天,它们并没有因为现代高科技手段的甚嚣尘上而销声匿迹,而是继续在书画艺术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质朴和灵动。
A.殊途同归 B.斗转星移 C.甚嚣尘上 D.销声匿迹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让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的人们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平台上共同寻找答案。
B.“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败的实践,无可争辩地证实了这一理念的正确。
C.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D.成千上万的亚运志愿者都在忙碌着,他们在共同努力,完成举办一次令亚洲乃至世界都瞩目的文明亚运的理想。
4.依次填入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作品的独创性亦称作品的原创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的直接创作活动产生了作品。 。 。二是作品表现出作者的个性特点。
。不同的人对同一题材的创作也是常见现象。 。
作品的独创性是针对作品的表达形式而言,并不延及作品的主题思想,也不涉及未加提炼、加工的社会生活本身。 。
① 只要是独立创作的作品,即使使用了相同的题材,也会产生出与他人作品不相同的表达特征
② 作者运用自己独到的眼光、技巧,独立地选择了自己满意的色彩、旋律、动作、语言等,形成对自己的思想、观点、感情的表达形式
③ 作者的创作活动表现为对素材的取舍、运用、素材是构成作品的原始材料,它本身不是作品
④ 但只要是作者本人独立创作的,必然表现出与他人不同的个性特点
⑤ 任何人的创作都离不开对前人文明成果的传承、借鉴,也离不开时代人的互相影响
A.②①⑤③④ B.②④③①⑤ C.③②⑤④① D.③④②⑤①
二 、本大题7小题 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①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 百人守之,万夫莫窥。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 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拔其城,俞瑱走怀来,依宋忠。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乃令吴玉守之。
上语诸将曰:“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 因其未至,可先击之。”诸将皆曰:“贼众我寡,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上曰:“非公等所知,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癸未,上率马步精锐八千,卷甲而进。甲申,至怀来。先是,获贼间谍,言宋忠诳北平将士云:“降家皆为上所杀,委尸填满沟壑,宜为报仇。将士闻之,或信或否。
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众遥见旗帜,识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噫!我固无恙,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遂倒戈来归。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我师乘之而入,宋忠匿于厕,搜获之。并擒俞瑱,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 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选自明•谢眞《后鉴录》卷下,有删改)
【注】① 上:指皇上 朱棣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语诸将曰… 谈论
B.委尸填满沟壑 放置
C.识其父兄子弟咸在 标志
D.噫!我固无恙 祸患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今俞瑱得之 B. 利为彼有[来源:学科网]
乃令昊玉守之 宜为报仇
C. 降家皆为上所杀 D. 我师乘之而入,宋 忠匿于厕
几为所误 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7.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朱棣“料事如神”一组的是 (3分)
①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 ②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
③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 ④贼众新集,其心不一
⑤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⑥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
A. ①③⑥ B. ②③⑤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朱棣深谋远虑,迅速出击居庸关,打败了俞瑱;然后进军怀来,一举击溃敌军,活捉宋忠、俞瑱。
B. 俞瑱逃亡怀来,投靠宋忠;朱棣打算乘胜追击,于是分析了敌人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制胜之策。
C.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 宋忠用欺骗手段来蒙蔽下属,但被敌方间谍获知,最终未达到目的。
D.宋忠失败的原因在于轻率浮躁,加上计策失当,不少部下临阵哗变,以致不堪 一击,兵败如山倒。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②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 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 ①阑:阻隔 ;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分)
11.补写出下列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呼尔与之行,行道之人弗受; , 。(《孟子•告子上》)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
(3) , 。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
(4)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苏轼《赤壁赋》)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不可无“我”
钱谷融
①艺术活动,不管是创造也好,欣赏也好,总离不开一个“我”。在艺术活动中要是抽去了“我”,抽去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活动,也就不会有感染人、影响人的艺术效果了。
② 当然,离不开“我”,并不是只有“我”。“我”,是时时处在“非我”的包围影响中的“我”。所谓“非我”,就是“我”以外的一切人以及包围着“我”的客观现实。
③ 文学艺术总应该是生活现实的反映,而不能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但文学艺术的反映,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反映,它必须是具体的、形象的反映。不使自己化为张三李四,不感受体验着张三李四的思想感情,就写不出张三李四来;不使自己融入客观现实之中,不呼吸着客观现实的气息,不感受着客观现实的脉搏,就写不出生动的客观现实来。所以,创作者首先必须要有一个使“我”化为“非我”的过程。
④ 另一方面,文学作品之所以要写出张三李四等人物来,要反映客观现实,又不是无所为的,不是为写张三李四而写张三李四,为反映客观现实而反映客观现实;它是有目的的,它是为感染人、打动人而写张三李四,为影响现实而反映客观现实的。所以,艺术家又不能使自己完全化为张三李四,完全没入客观现实之中,而一定仍要不失“我”之所以为“我”,要能在对张三李四的描写中,在对客观现实的反应中,表现出“我”的鲜明的是非爱憎之感来。所谓要在“非我”之中表现“我”,无非就是要在作品中渗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而这,我认为正是创作的主要之点。创作者正是为了要表现他对周围人物、对客观现实的态度,表现他对社会的歌颂或抗争,才来进行创作的。所以,在创作活动中 ,决不可无“我”。
⑤ 表演艺术最能说明这种创作的辩证法。俗话说“装龙像龙,装虎像虎”。演员演岳飞就应该像岳飞,演秦桧就应该像秦桧。但只是像岳飞像秦桧,而不能也不应该使自己就变成岳飞,变成秦桧。演员不应该完全丢掉自己。他仍应该让人透过他的表演,感知到他对他所演的角色的爱憎感情,而完成他的最高任务。
⑥ 对于欣赏者来说,他所面对的是一件艺术品,是一个艺术世界,要能欣赏它,首页必须走进这个世界中去。不跑进去,而只站在外面,站在旁边,那是既不能领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也不能领会作者创作的意图和甘苦的。但是叫你跑进去,并不就是叫你完全跟着作品中的人物跑,把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当作你自己的思想感情。也不是叫你完全听任作者的摆布,对他所表现的是非爱憎态度表示绝对的顺从。而是应该走进这个世界,又不能迷失在这个世界之中,要发现这个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要能在这个“非我”世界中,找回你的自我来。要对作品中人物的所作所为,对作者所灌注在作品中的是非爱憎之感,表示出你个人的独立的态度来,显示出你的鲜明的个性—“我”来。所以,在欣赏活动中,也不可无“我”。
⑦ 艺术活动不可无“我”这一特点,可以最鲜明地从无论 是创作还是欣赏,都首先要有一个体验的过程上看出来。对于创作者来说,不但在他提笔之前,必须现有丰富的生活、真切的体验;就是在他提笔之后,他的思维过程、创作过程,也还同样是体验的过程。他必须有一种如同身临其境、亲见其人的感觉,才能进行创作。对于欣赏者来说,他要是不能首先体验创作者所灌注在这一作品中、灌注在他的人物身上的思想感情,他就不能领会欣赏这一作品。而他的领会欣赏的过程,同时也就是体验的过程,至少是同体验的过程不可分的。总之,要是没有真实的体验,缺乏一种“感同身受”的态度,不把“我”
浸染于其间,那是艺术的门外汉,是及谈不上创作,也谈不上欣赏的。
(选自《钱谷融文论选》,有删节)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艺术活动中决不可无“我”,所以艺术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
B. 对作家来说,作品一艺术形象反映客观现实,也是在艺术世界中表现“我”。[来源:学&科&网Z&X&X&K]
C. 在艺术欣赏中,对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是非爱憎,表示绝对的顺从,就是在建立“我。”
D. 在艺术欣赏中,表示出你的独立思考个爱憎感情,就是从 “非我”世界中找回来“我”。
13.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来源:学科网]
A. 为演好孙悟空,演员需要事先观察并模仿猴子的动作和神态,这是在创作 前的体验“非我”。
B. 清代一怒子迷恋《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最终抑郁成疾而死,这是他在心上活动中迷失了“我”。
C. 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欣赏着在“非我”中迷失了“我”。
D. 在《琵琶行》中,白居易叙写琵琶女的遭遇,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这是创作这在“非我”中表现了“我”。
14. 从艺术活动中,“我”与“非我”关 系的角度,分析第五段画线部分的内容。(4分)
15.艺术活动中为什么“不可无‘我’”?请从创作和欣赏两方面回答。(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做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题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面包
沃尔夫冈•波谢特
她突然醒来。两点半。她寻思,为什么会突然醒了。哦,原来是这样!厨房里有人碰了一下椅子。她仔细地听找厨房里的声音,寂静无声。太安静了,她用手摸了一下身边的床,发现是空的。这就是为什么特别安静的原因了—没有他的呼吸声。她起床,摸索着经过漆黑的房间来到了厨房。在厨房两人相遇了。表针指着两点半。她看到橱柜边上有个白的东西。她打开灯。两人各穿衬衣相对而立。深夜,两点半。在厨房里。
在厨房餐桌上是一个盛面包的盘子。她知道,他切过了面包。小刀还放在盘子旁边。桌布上留下了面包屑。每晚他们就寝时,他总是把桌布弄干净的。每天晚上如此。然而现在桌布上有面包屑,而且小刀还在那里。他感到地上的凉气慢慢传到她身上。她转过头来不再看盘子了。
①“我还以为这里出什么事了。”他说,并环视了一下厨房四周。
“我也听见了什么。”她回答,这时她发现,他夜晚穿着衬衣看起来真是老了。跟他年龄一样老了。六十三岁。白天他看起来还年轻些。她看起来已经老了,他在想,穿着衬衣
的她看起来相当老了。不过也许是头发的原因夜里女人显老是表现在头发上。头发使
人一下变老了。
“你应该穿上鞋子的,这样光着脚在冷地上你会着凉的。”
她没有注视他,因为她不愿忍受他在三皇,他们结婚三十九年之后他现在撒谎了。
②“我原以为这里有什么事。”他又说了一遍,又失去了自制,把视线从一个角落移到
另一个角落。
“我也听到了什么。于是我想,这里出了什么事。”
“我也听见了。不过,大概什么事也没有。”
她从桌上拿起盘子,并用手指弹去桌布上的面包屑。
“没有,大概没什么事。”听到他不安地在说。
她赶紧帮他说:“过来,大概 是外面有什么事。”
“走,睡觉去。站在冷地上你会着凉的。”
他向窗户望去,“是的,一定是外面出了点什么事。我以为是在这里。”
她把手伸向电灯开关。我必须现在就关灯,否则我必定还回去瞧盘子的,她想。我不
能再去瞧那个盘子。“过来,”她说,同时把灯关灭。“这大概是外面有什么事,刮风时檐
槽尝尝碰墙壁。这肯定是檐槽之故。刮风时它总是哗哗乱响。”
两人摸着走过黑黢黢的过道来到卧室。两双光脚在地板上拍击作响。
“ 是有风,”他说,“已经挂了一整夜了。”当她躺在床上时,她说:“是的,刮了一夜
的风。刚才大概就是檐槽在响。”
“是呀,我刚才还以为是在厨房。大概就是檐槽吧。”他说这话,仿佛已沉入半睡
中。
她注意到,当他撒谎时,声音多假。
“真冷。”她说,并轻声地打着哈欠。“”我可钻被窝了,晚安。“
”晚安。“他回答,又说了一句,”是呀,可真冷呀。“
随后是寂静无声,许多分钟后她听到,他在小心、轻声地咀嚼。她故意深沉又均匀地
呼吸,使他不致发觉,她尚未入睡,然而他的咀嚼节奏均匀,倒使他慢慢进入梦乡了。
当他第二天晚上回家时,她分给他四片面包;平时他只有三片。
”你可以慢慢吃,吃四片。”她说着离开了餐桌。“我吃这面包消化不了。你多吃一片吧
吧。我消化不好。”
她注意到,③他把头深深埋在盘子上。他没有抬头。就在此刻她对他非常同情。
“你可不能只吃两片面包。”他对着盘子在说。
“够了。晚上我吃面包消化不好,你吃吧,吃吧!”日1”
过了一会儿,她才又坐在桌旁的灯下。
(选自《外国短篇小说百年精华》,包智星 译)
【注】沃尔夫冈•博歇尔特:西德废墟文学的先驱和重要代表作家。小说《面包》写的是二战后人们
在饥荒处境中的生活。
16.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4分)
17.文中的画线部分分别表现了丈夫怎样的心理?(5分)
18.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来源:学§科§网Z§X§X§K]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让法律来保护阳光
梁衡
“中国高度重视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2006年1月1日,中国将正式实施《可再生能源法》。”
—摘自国家主席胡锦涛2005年11月7日在国际科再生能源大会上的致辞
什么是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相对于越用越少、不可再生的煤和石油,这些能源可谓循环往复、取之不竭。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专门立法来保护它们的开发呢?原来这阳光、这风、这些生物等并不自由。我们歌颂阳光的美丽,羡慕风的来去,欣赏生物的多姿,①其实它们受着许多束缚,满肚子委屈。阳光不远万里来到地球,不只是为了红几朵花、绿几棵树,它还能发电、供热,能让汽车跑,能让电灯亮。科学家说,晴天太阳照着的每一平方米就蕴藏着1千瓦时左右的能量。风儿在地球上飘荡,也不只是为了来一点凉爽、送几片白帆,它还有更大的力量,却无用武之地,所有就恼怒、狂躁。你看那台风、飓风、龙卷风是怎样地拍胸怒吼!地球上除人类以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生物,不过它们只是无奈地独处,兰在幽谷无人间,花自飘零水自流,②还有谁知道它们居然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呢?
阳光、风、水、生物、地热、海洋有这么多本事,为什么不使出来呢?有两个原因:一是人们的认识所限,有眼不识金镶玉,轻慢了它们,它们当然就不出力。这好办,随着科学的进步,观念的转变,会纠正的。二是人们的固执,明知可用就是不用,甚至不续别人用。原来能源一族也和人类社会一样,新旧之间会明争暗斗,抢位置、争高低,先来的见不得后到的,强势者挤兑着弱小的,新能源的开发当然要投资,就能源说,何苦呢,照就用我不更省事?新能源的开发要成本投入,旧能源说,你看,得不偿失!房顶上装一个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供热系统,可以供全楼的照明、热水。③建筑商说还得改图纸,施工队说太麻烦,物业部门说不美观。山坡上竖一个风力发电塔就可送电到万家,但是先要征地,又要修路、进设备、培训技术人员。主持者一想,算了吧,还是到热电厂买电去。玉米的传统用途是食用或者当饲料,现在发现可以造酒精,这酒精还能开汽车,玉米秆可以发电。但是将这些理论变为现实有许多风险,谁第一个吃螃蟹?总之,新事头绪多,旧轨最好循。至于新事物的前景,一般人管不了那么多。一般人管不了,谁来管?国家来管。用什么方法来管?用法律。只有法律才能平等地规范所有人的行为,保护人类的长远利益,于是就有了《可再生能源法》。
1831年,当整个欧洲还在靠油灯、蜡烛照明,靠煤炭取暖时,法拉第把一块磁铁投入线圈,电流计上的指针轻轻摆动了一下。他给人表演时,有绅士问:“这有什么用?”法拉第说:“先生,不用多久,它就会给您交税的。”现在全世界靠电力生产的财富和税收早已多得难以统计。为推广新能源,各国都制定了相关法律。现在阳光、风、生物等新能源才崭露头角,就像当年法拉第手中的磁铁和线圈,亟盼世人理解,盼社会支持,盼法律保护。打个比方,《可再生能源法》就像《未成年人保护法》一样,它是专门保护弱者、保护未来、保护人类的长远利益的。
千百年来,我们都将阳光当作人类自由的象征,现在突然发现,我们并没有给阳光自由,发现我们亟须用一部专门的法律来保护阳光的自由。当年 有人问恩格斯说,你和马克思为之奋斗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恩格斯回答:“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自有阶级社会以来,人类就在为自己争自由,为社会秩序立法,现在又懂得为自然争自由,为保护利用自然立法。人类的自由发展应该成为自然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反之,自然的自由发展也是人类自由发展的条件。当阳光、风、各种生物,还有地热、海洋都自由地迸发它们所有的能量时,人类自己也就获得了最大的自由。
(选自《梁衡新闻作品导读》,有删改)
19.请在画线部分任选两处,指出其所用修辞方法,并分析所用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4分)
20.作者引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事实,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21.文章标题“让法律来保护阳光”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的?(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近代西方社会发展史表明,数学活动的中心(数学史上的代表人物及他们的突出成就)在地理上总是与当时政治、文化、经济发达的中心大致吻合。请根据以下图表所示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A、B处空缺的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语言简洁,语意连贯。
从15世纪开始,数学活动的中心由于资本主义的萌芽又返移欧洲,并随着资产阶级革命重心的转移而在欧洲不同国家之间转移。文艺复兴时期,伽利略等人天文计算的成就标志着数学活动中心转移到了意大利;这个活动中心 ;[来源:Zxxk.Com]
A
数学活动中心。
B
23.某校举行由学生把所学课文改编成独幕话剧的演出晚会。下面是这次演出的节目单;
晚会节目单
1.《孔雀东南飞》(原作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演出:高一(2)班
2.《雷雨》(原作曹禺《雷雨》) 演出:高二(5)班
(其他略)
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常常需要在节目之间加上一些衔接的话,以增强晚会的整体感。请你在《孔雀东南飞》与《雷雨》之间,为支持人设计一段这样的话。要求:所写内容与串联的节目密切相关,衔接自然,不少于60字。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Ⅲ 2011年广东省语文高考试卷的答案出来了没有
出来了 你想要哪科的?我发给你
Ⅳ 2011高考广东语文试题 2011高考广东省满分作文 2011高考广东答案查询 2011高考广东成绩查询
哪有这么快呀~~~慢慢等成绩吧!
Ⅳ 2010年广东省的高中语文考试的试卷答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语 文
本试卷共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协商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皎洁/打搅 业绩/污渍 纤维/纤夫
B.效仿/发酵 空旷/粗犷 盛开/盛饭
C.隐瞒/蛮横 挑衅/抚恤 埋伏/埋怨
D.市侩/反馈 濒临/频繁 辟谣/精辟
1、A
解析A笑/叫 , 矿/广 , 剩/乘B同为“脚” , JZ声母不同 , 仙/欠C蛮瞒同 , 挑衅抚恤韵母不同 , 埋伏/瞒怨D快/愧 , 斌/贫 , 辟谣与精辟同。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事
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殊途同归。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记录了岁月的斗转星移,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今天,它们并没有因为现代高科技手段的甚嚣尘上而销声匿迹,而是继续在书画艺术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质朴和灵动。
A.殊途同归 B.斗转星移
C.甚嚣尘上 D.销声匿迹
2、C
解析: 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道路,达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得到相同的结果。
斗转星移, 北斗转向,众星移位。表示时序变迁,岁月流逝。
甚嚣尘上,原意是楚王说敌方晋军喧哗纷乱得很厉害,而且尘土也飞扬起来了。形容忙乱喧哗的情状。后以“甚嚣尘上”比喻对某人某事议论纷纷。现多指反动或错误的言论十分嚣张
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现在也指事物消失。
甚嚣尘上,用错对象。而且,褒贬也失当。高科技手段是新事物,对旧事物之冲击本为正常。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让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的人们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平台上共同寻找答案。
B.“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败的实践,无可争辩地证实了这一理念的正确。
C.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D.成千上万的亚运志愿者都在忙碌着,他们在共同努力,完成举办一次令亚洲乃至世界都瞩目的文明亚运的理想。
3、B
A搭配不当。经过为介词,带长状语,主谓变成“理念”“证实正确”自然搭配不当。删去“经过”,二“这”归一。B共同做定做状皆可。C表意不明“部分”可为福利院,也可为孤儿。D搭配不当。完成与理想,完成任务或实现理想。
4.依次填入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作品的独创性亦称作品的原创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的直接创作活动产生了作品。 , 二是作品表现出作者的个性特点。 不同的人对同一题材的创作也是常见现象。 。 作品的独创性是针对作品的表达形式而言,并不延及作品的主题思想,也不涉及未加提炼、加工的社会生活本身。 。
① 只要是独立创作的作品,即使使用了相同的题材,也会产生出与他人作品不相同的表达特征
② 作者运用自己独到的眼光、技巧,独立地选择了自己满意的色彩、旋律、动作、语言等,形成对自己的思想、观点、感情的表达形式
③ 作者的创作活动表现为对素材的取舍、运用、素材是构成作品的原始材料,它本身不是作品
④ 但只要是作者本人独立创作的,必然表现出与他人不同的个性特点
⑤ 任何人的创作都离不开对前人文明成果的传承、借鉴,也离不开时代人的互相影响
A.②①⑤③④ B.②④③①⑤ C.③②⑤④① D.③④②⑤①
4、C
解析:第一层,谈创作活动和作品的关系,确定3句为起始句。2句三个“自己的”,确定与个性特点呼应,放在第3空。检验余空,尚可。
二 、本大题7小题 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①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 百人守之,万夫莫窥。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 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拔其城,俞瑱走怀来,依宋忠。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乃令吴玉守之。
上语诸将曰:“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 因其未至,可先击之。”诸将皆曰:“贼众我寡,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上曰:“非公等所知,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癸未,上率马步精锐八千,卷甲而进。甲申,至怀来。先是,获贼间谍,言宋忠诳北平将士云:“降家皆为上所杀,委尸填满沟壑,宜为报仇。将士闻之,或信或否。
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众遥见旗帜,识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噫!我固无恙,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遂倒戈来归。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我师乘之而入,宋忠匿于厕,搜获之。并擒俞瑱,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 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选自明•谢眞《后鉴录》卷下,有删改)
【注】① 上:指皇上 朱棣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语诸将曰… 语:谈论
B.委尸填满沟壑 委:放置
C.识其父兄子弟咸在 识:标志
D.噫!我固无恙 恙:祸患
5、B委 放置,丢弃
A语,说C识,明白,知晓,动词D恙,病,担忧。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今俞瑱得之 B. 利为彼有
乃令昊玉守之 宜为报仇
C. 降家皆为上所杀 D. 我师乘之而入,宋 忠匿于厕
几为所误 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6、B
利为彼有,为,二解。其一,介词,表被动。其二,判断动词宜为报仇 为+动词,判介词,省小宾。翻译:给,替A代词且皆为居庸关C表被动,为。。所结构D方位地点
7.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朱棣“料事如神”一组的是 (3分)
①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
②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
③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
④贼众新集,其心不一
⑤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⑥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
A. ①③⑥ B. ②③⑤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7、D
排除法。1句,地势之要,2句,喻证地势之要,皆与形势分析无关。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朱棣深谋远虑,迅速出击居庸关,打败了俞瑱;然后进军怀来,一举击溃敌军,活捉宋忠、俞瑱。
B. 俞瑱逃亡怀来,投靠宋忠;朱棣打算乘胜追击,于是分析了敌人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制胜之策。
C.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 宋忠用欺骗手段来蒙蔽下属,但被敌方间谍获知,最终未达到目的。
D.宋忠失败的原因在于轻率浮躁,加上计策失当,不少部下临阵哗变,以致不堪 一击,兵败如山倒。
8、C
敌方间谍,错。原文中,“获贼间谍”,其人为宋忠部下。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②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9、(1)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才/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 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而今上天把(居庸关)授予我们,不可以(再)失去(机会)呀。
赋分:授予,古今异义1分,省略句1分,大意1分。
②皇上指挥军队度过黄河,呐喊(着)直接冲击宋忠的军阵。
赋分:麾,1分,河,1分,大意1分。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 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 ①阑:阻隔 ;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分)
10、(1)①(客观)视觉的阻隔:江水、烟树隔断归路;
②(主观)情感的阻隔:思念之情无法传递。
(2)答案一:上片前两句实写远望不见江东路,引起后两句梦中相见慰几回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相见反衬了现实中的孤独。
答案二:下片前两句实写灯前写信无人传,引起后两句寻得大雁传信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现实中的情感阻隔。
【解析】10(1)隔,隔断、阻隔之意。诗人身处江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增强于江东留恋之情。
考查类型:炼字
(2)上片:
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
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
考查类型:分片赏鉴主旨。
11.补写出下列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呼尔与之行,行道之人弗受; , 。(《孟子•告子上》)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
(3) , 。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
(4)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苏轼《赤壁赋》)
11、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不可无“我”
钱谷融
(1)艺术活动,不管是创造也好,欣赏也好,总离不开一个“我”。在艺术活动中要是抽去了“我”,抽去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活动,也就不会有感染人、影响人的艺术效果了。
(2)当然,离不开“我”,并不是只有“我”。“我”,是时时处在“非我”的包围影响中的“我”。所谓“非我”,就是“我”以外的一切人以及包围着“我”的客观现实。
(3)文学艺术总应该是生活现实的反映,而不能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但文学艺术的反映,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反映,它必须是具体的、形象的反映。不使自己化为张三李四,不感受体验着张三李四的思想感情,就写不出张三李四来;不使自己融入客观现实之中,不呼吸着客观现实的气息,不感受着客观现实的脉搏,就写不出生动的客观现实来。所以,创作者首先必须要有一个使“我”化为“非我”的过程。
(4)另一方面,文学作品之所以要写出张三李四等人物来,要反映客观现实,又不是无所为的,不是为写张三李四而写张三李四,为反映客观现实而反映客观现实;它是有目的的,它是为感染人、打动人而写张三李四,为影响现实而反映客观现实的。所以,艺术家又不能使自己完全化为张三李四,完全没入客观现实之中,而一定仍要不失“我”之所以为“我”,要能在对张三李四的描写中,在对客观现实的反应中,表现出“我”的鲜明的是非爱憎之感来。所谓要在“非我”之中表现“我”,无非就是要在作品中渗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而这,我认为正是创作的主要之点。创作者正是为了要表现他对周围人物、对客观现实的态度,表现他对社会的歌颂或抗争,才来进行创作的。所以,在创作活动中 ,决不可无“我”。
(5)表演艺术最能说明这种创作的辩证法。俗话说“装龙像龙,装虎像虎”。演员演岳飞就应该像岳飞,演秦桧就应该像秦桧。但只是像岳飞像秦桧,而不能也不应该使自己就变成岳飞,变成秦桧。演员不应该完全丢掉自己。他仍应该让人透过他的表演,感知到他对他所演的角色的爱憎感情,而完成他的最高任务。
(6)对于欣赏者来说,他所面对的是一件艺术品,是一个艺术世界,要能欣赏它,首页必须走进这个世界中去。不跑进去,而只站在外面,站在旁边,那是既不能领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也不能领会作者创作的意图和甘苦的。但是叫你跑进去,并不就是叫你完全跟着作品中的人物跑,把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当作你自己的思想感情。也不是叫你完全听任作者的摆布,对他所表现的是非爱憎态度表示绝对的顺从。而是应该走进这个世界,又不能迷失在这个世界之中,要发现这个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要能在这个“非我”世界中,找回你的自我来。要对作品中人物的所作所为,对作者所灌注在作品中的是非爱憎之感,表示出你个人的独立的态度来,显示出你的鲜明的个性—“我”来。所以,在欣赏活动中,也不可无“我”。
(7)艺术活动不可无“我”这一特点,可以最鲜明地从无论 是创作还是欣赏,都首先要有一个体验的过程上看出来。对于创作者来说,不但在他提笔之前,必须现有丰富的生活、真切的体验;就是在他提笔之后,他的思维过程、创作过程,也还同样是体验的过程。他必须有一种如同身临其境、亲见其人的感觉,才能进行创作。对于欣赏者来说,他要是不能首先体验创作者所灌注在这一作品中、灌注在他的人物身上的思想感情,他就不能领会欣赏这一作品。而他的领会欣赏的过程,同时也就是体验的过程,至少是同体验的过程不可分的。总之,要是没有真实的体验,缺乏一种“感同身受”的态度,不把“我”浸染于其间,那是艺术的门外汉,是及谈不上创作,也谈不上欣赏的。
(选自《钱谷融文论选》,有删节)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艺术活动中决不可无“我”,所以艺术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
B. 对作家来说,作品一艺术形象反映客观现实,也是在艺术世界中表现“我”。[
C. 在艺术欣赏中,对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是非爱憎,表示绝对的顺从,就是在建立“我。”
D. 在艺术欣赏中,表示出你的独立思考个爱憎感情,就是从 “非我”世界中找回来“我”。
12、AE。A只是,太过绝对。E绝对的服从,是丢失了我,而非建立我。扭曲原意。
13.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演好孙悟空,演员需要事先观察并模仿猴子的动作和神态,这是在创作 前的体验“非我”。
B. 清代一怒子迷恋《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最终抑郁成疾而死,这是他在心上活动中迷失了“我”。
C. 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欣赏着在“非我”中迷失了“我”。
D. 在《琵琶行》中,白居易叙写琵琶女的遭遇,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这是创作这在“非我”中表现了“我”。
13、B
正因为欣赏者的积极再创作,才有了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不是迷失我。
14. 从艺术活动中,“我”与“非我”关 系的角度,分析第五段画线部分的内容。(4分)
14、①演员演岳飞像岳飞,演秦桧像秦桧,就是从“我”进入“非我”。②演员在表演中使自己变成岳飞、变成秦桧,则是在“非我”中失去了“我”。(或答为:演岳飞、秦桧像岳飞、秦桧,却不使自己变成岳飞、秦桧,则是在“非我”中体现了“我”
【解析】4分。划线句为两句。第1句,强调表演要重视我化为非我,要把握具体形象的反映特点。第2句,强调在表演中,在非我中要有我,要有鲜明的个人的爱憎情感。
15.艺术活动中为什么“不可无‘我’”?请从创作和欣赏两方面回答。(4分)
15、①在创作中,只有渗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他对客观现实的态度,作品才能感染人、打动人,才能影响现实,改造现实,达到创作目的。所以不可无“我”。
②在欣赏中,只有表现出个人的独立态度和鲜明个性,才能发现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才不会在欣赏中迷失自我。所以,不可无“我”。
【解析】4分。创作和欣赏都需要不可无我的体验过程。
一,创作角度
艺术活动要表现创作者要有自己的思想情感,表现对客观现实的态度,要影响现实改造现实。
二、欣赏角度
发现艺术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联系,找回自我,拥有个人的独立的态度,显示鲜明个性。
Ⅵ 2011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是什么
2011年高考语文复广东卷作文题制:回到原点
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认识,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含标点符号)。
Ⅶ 求广东省历年高考语文试题(2000-2008)
http://www.lnyuwen.com.cn/zthb075.htm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解析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滋润/蕴含 赡养/瞻仰 调试/调和
B、对峙/嗜好 竣工/英俊 强迫/倔强
C、造诣/逃逸 堤岸/提拔 抹黑/抹布
D、湖畔/装扮 怄气/枢纽 阻塞/边塞
【标准答案】.D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字音,这是基础,(A项分别是rùn/yùn shàn/zhān tiáo/ tiáo;B项zhì/shì jùn/jùn qiǎng/jiàng;C项yì/yì tī/tí mǒ/mā;D项pàn/bàn òu/shū sè/sài)
【高考考点】 对新课标所要求的注音要求掌握!!
【易错提醒】 A项和B 项考生容易判错!!
【试题解析】 A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B怨声载道: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群众普遍不满。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不退缩回顾;怒形于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
【高考考点】成语是基础!
【易错提醒】对成语也是不能理解!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对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人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象加了一些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B、煨桑是一种既古老又普遍的藏俗,有着固定的仪式:先把柏树枝和香草堆在山头或河岸的空地上,中间放上糌粑或五谷,然后洒上几滴水,点燃以祭祀神灵。
C、我们平时所用的调味品醋,含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被皮肤吸收后可以改善面部皮肤营养缺乏。
D、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http://www.lnyuwen.com.cn/zthb021.htm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
语文试卷
(说明:本试卷为完整无误的校订版,附答案及大部分试题的详解。详解部分,虽然耗费了不少精力,但由于本人学识水平的有限和手头资料的缺乏,仅是一孔之见,定有不少疏漏乃至谬误之处,请使用者斧正。该试题详解仅用于同行切磋,本人保留对详解部分版权的享有,不得用于营利,转载请注明出处——广东省惠来一中语文组方仕贞)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峥嵘 狰狞 慎重 缜密周全 B.诅咒 趔趄 狙击 神情沮丧 C.讥诮 眉梢 俏丽 峭拔刚劲 D.辍笔 啜泣 拙劣 相形见绌
答案:B。分别读zǔ;qie;jū;jǔ。
A项“峥、狰”读zhēng;“慎”读shn;“缜”读zhěn。
C项“诮、俏、峭”读qio;“梢”度so。
D项“辍、啜”读chu;“拙”读zhuō;“绌”ch。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父亲收藏的那些产于不同时代、具有不同造型、来自不同国家的玩具汽车,把小小的书房挤得满满当当,间不容发。
B.我们不能因为有姚明等人加盟美国NBA,就妄自菲薄地说,我国的篮球运动足以与欧美篮球强国抗衡了。
C.沈从文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因在《边城》中描绘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展现了豪爽与浪漫的湘西风情而名噪一时。
D.我俩考虑问题时,他习惯从大的方面着眼,我总是从具体方法入手,虽然南辕北辙,但总能殊途同归。
答案:C。“名噪一时”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指当时名望很重,符合语境。
更多
Ⅷ 求文档: 2011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考试答案
1、D 2、B 3、C 4、A
二、5、C 6、C 7、B 8、D
9、(1)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至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
(2)罗战功招募擅长泅渡的人,手里拿着犀利的锯子藏匿在上游的水中。
并且请读书人详细记载他的事,真的不是一般的男子汉啊
10、(1)早春黄莺刚刚啼叫,毛毛细雨,小草刚发芽
(2)对早春的喜爱;表达了作者一种珍惜光阴和时间,不要虚度人生,错过大好时光的感概!
11、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2、A E
13、D
14、第一个“味”:事物的某一种物质的具体属性,是物质的构成因素;第二个“味”:超越了具体属性上升到了本质,是东西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
15、抓住“类的东西足相对的”“美的东西不仅仅是漫无边际的,而且是自相矛盾的”两点进行人应该怎样看待来分析。
19、(1)夸张,突出梁宗岱先生的体格好,善于跑路。
(2)比喻,形象生动写出了梁宗岱先生好辩论的状态和性格特点。
20、任性洒脱;好辩论;爱好文学,认真等,具体分析略。
21、画线部分写出了梁宗岱热爱生活、乐观、对生活热情的特点,
22、(1)1尽管;2既然; 3因而
(2)真、善、美的东西总是同假、恶、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23 谢谢李明同学给我们详细地介绍发元宵节的历史、传说、习俗以及有关元宵节的有关诗词等知识。是啊,在这样一个“宝马雕车香满路”花市灯如昼“的夜晚,家家户户团团圆圆吃元宵,其乐融融,皓月当悬,彩灯万盏,多么美妙的画卷。其实,在我国还有一个节日也同团圆、月亮相关,那就是中秋节,下面就有请韩梅同学为我们介绍中秋节! 温馨提醒:我的QQ是642457727。我空间有2011广东高考的各科(暂时无数学)的答案,在空间的“广东高考答案”分类里,希望能帮到你!谢谢!
Ⅸ 谁有2011广东省高考语文(B)卷
腾讯教育网有,我是在里面找到的 .
Ⅹ 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急!
自己想,别依赖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