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蝉。 古诗
蝉
作者: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B. 蝉 虞世南 (古诗鉴赏题目)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垂绥,指蝉。内蝉的头部有容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贵”与“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
B.次句说蝉声之远传。“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
C.三四句蕴含深意,表面立身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
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
【新题型】
※(1)这首诗从整体上看运用了什么表达手法?请说出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答案:运用了托物寓意的手法,借对蝉的生动描写,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蝉的特点?指出相应诗句并简要分析。
答案:首句写了蝉的形状“垂绥”,食性
“饮清露”,写出了蝉的生性高洁;次句写蝉声“流响”写出了声音的响度与力度。
(3)通过这首诗作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案:蝉声远传,是由于“居高”而致远,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然能够声名远播。
C. 蝉古诗虞世南 带拼音复习
chuí ruí yǐn qīng lù,liú xiǎng chū shū tóng。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jū gāo shēng zì yuǎn,fēi shì jiè qiū fēng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一、译文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二、出处
唐·虞世南《蝉》
(3)蝉古诗备课扩展阅读: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诗的关键是把握住了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到了艺术上的契合点。
三、四两句是全诗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一、二两句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议论。蝉声远播,一般人往往认为是借助于秋风的传送,作者却别有慧心,强调这是出于“居高”而自能致远。
D.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大全蝉
案例不抄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待教学的结果--某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解决了哪些问题,未解决哪些问题,有何遗憾、打算、设想等。以“问题”为主线,有矛盾、冲突甚至“悬念”,能引起读者兴趣和深入思考。
E. 古诗《蝉》(虞世南)的寓意
寓意君子应象蝉一样居高而声远,而不必凭借、受制于它物。表达出了诗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了一种雍容不迫的气韵风度。
F. 蝉古诗虞世南的古诗
蝉
唐代:虞来世南
垂緌饮清露,自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地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