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世纪金榜语文八年级上册答案
姓名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课文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一篇新闻,全文洋溢着作者毛泽东胜利的豪情。
B.《芦花荡》是孙犁的一篇小说,选自《孙犁文集》,与它风格相似的另一篇文章是《荷花淀》。
C.《蜡烛》是南斯拉夫作家西蒙诺夫的一篇小说,表现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结成的情谊。
D.《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借用书信的形式,表现了法国作家雨果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2.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②他们临死前几分钟,在小纸片上,或身份证上,给亲人写下最后几个字。
③这是历史事实。但是,多少人记得呢?世界上多少人知道呢?人,是健忘的。
④他们头发班白,脸色肃穆,定定的望着笼罩山谷的v型石碑。
描写 记叙 议论 描写 B.抒情 记叙 说明 记叙
C.描写 说明 议论 描写 D.抒情 记叙 议论 描写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世界银行指出,美国发生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将继续危及东西亚地区经济,给该地区贫困人口造成不可企及的伤害。
B.日本文部省别具匠心地一再修改历史教科书,掩盖其侵华战争的历史罪行。
C.巴以冲突不断升级,中东局势充满变数,令许多境外旅游者和投资者退避三舍。
D.美国政府一再声称要对伊拉克动武,这在全世界引起了轩然大波。爱好和平的人们集会游行,反对美国霸权主义。
二、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1.在错误的拼音下画上横线并改正。(4分)
A.溃退(kuì) 提防(dī) 箱箧(qiè) 瞥见(piě) 负隅顽抗(yú) ___
B.晨曦(xī) 呵护(hē) 杀戮(lù) 珐琅(fà) 转弯抹角(mò) ___
C.寒噤(jìn) 飒爽(sà) 疟疾(yào) 歼灭(jiān) 锐不可当(dāng) ___
D.管辖(xiá) 绥靖(suí) 阻遏(è) 舀水(yǎo) 迫击炮(pò) ___
2.找出错别字并改正。 (4分)
A.偷袭 赞誉 丰功伟迹 眼花缭乱 大相径庭 ___
B.憧憬 肃穆 富丽堂黄 回肠荡气 永垂不朽 ___
C.制裁 执着 月明风清 贪脏枉法 不可名状 ___
D. 荒缪 谴责 名副其实 高屋建瓴 腥风血雨 ___
3.古诗默写。(4分)
(1) ,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_______ ___________。(《长歌行》)
(2)牧人驱犊返, 。 ,长歌怀采薇。(《野望》)
4.在《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中曾这样介绍: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在古典名著中对曹操这一人物进行了艺术性的刻画。这一名著是_______,作者______。(2分)
5.下面是发掘杭州雷峰塔地宫的一段报道。请将关于地宫开启过程的文字进行压缩,不出现具体时间,不超过35个字。(2分)
上午9时整,考古队进入现场开始发掘。打开地宫并不容易,直到9时45分,考古人员才将压在地宫洞口的750公斤重的巨石移开,露出93厘米长宽、13厘米厚的大理石盖板。盖板上没有任何文字,但考古人员在紫色的泥土中发现了10枚唐开元通宝铜钱。10时5分盖板基本清理完毕。10时30分盖板绘图完毕。11时整盖板还没有打开,发掘现场发现越来越多的钱币。11时11分,最激动人心的时候到了,考古人员开始用撬杠撬开盖板。11时18分,考古人员翻开大理石盖板,地宫口终于打开了。
6.巴以冲突由来已久,争取和平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巴勒斯坦已故领导人阿拉法特在一次联合国会议上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说,最后一段是:“我是带着橄榄枝来的,也是带着一个自由战士的枪来的,请不要让橄揽枝从我手中滑落。”
这一段话表明了阿拉法特对今后巴以关系的鲜明态度,每一句都意味深长。从这几句话中,你听出了哪三种信息? (3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7.《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__________、__________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_________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_________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________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_________。(3分)
8.在下列词句间连线,使之构成三副对联。(3分)
黑发不知勤学早 水淡性泊是我师
四面荷花三面柳 白首方悔读书迟
笔枝心虚乃吾友 一成山色半成湖
9.在横线上写一句总结性的话,要能概括短文的主要含义。(2分)
曾参是孔子的学生,品德高尚。有一次,一个和曾参同名的人杀了人,别人误以为是曾参,就对曾参的母亲说:“你儿子杀了人。”曾参的母亲不相信,说:“我儿子决不会杀人。”过了一会儿,又有人说曾参杀了人,他母亲仍然不相信。可是,当第三个人来说曾参杀了人时,他母亲就害怕地逃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改病句。(4分)
① 北京市将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了“绿色奥运”对北京环境质量的要求。
② 今年学校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三、阅读
(一)(10分)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2.文段开头两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从文段中可以看出老头子怎样的性格特点?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5.写出最后一段中女孩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
(二)(10分)
飞跃梦想 演绎激情
世界杯大戏正式拉开帷幕 五星红旗首次高扬决赛场
本报6月1日讯 第一次有中国队参加的第17届世界足球锦标赛昨晚在汉城上岩体育场隆重开幕。从昨天晚上开始,32个国家736名足球英豪将在韩国和日本的20个体育场展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承传世界杯72年来的梦想,飞跃全世界球迷的澎湃激情。
昨晚18点30分,开幕式正式开始。在亿万观众的欢呼和注目中,东道主韩国、日本国旗入场。韩国和日本两国国歌响彻体育场上空。国际足联旗帜和参赛的32国国旗依次在体育场迎风飘扬。五星红旗第一次高扬在世界杯决赛赛场,令亿万中国球迷热血沸腾。
本届世界杯韩国组委会主席、韩国足协主席郑梦准身穿韩国民族服装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接着,韩国总统金大中致词并宣布第十七届世界杯开幕。
开幕式的文艺表演共分四个章节:第一章节——“欢迎”,400多名身着盛装的舞蹈演员,载歌载舞倾情演绎韩国人的热情好客,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足球英雄;第二章节——“沟通”,一幕幕壮观的舞蹈充分诠释了足球无国界、友谊连四海的主题。第三章节——“和谐”,是整个开幕式最精彩的部分。由韩国著名艺术家白男俊设计的五彩缤纷的灯光将“和平之钟”的表面照射得光彩熠熠,整个场面因此达到了高潮。现代高科技带来的艺术魅力令人叹为观止。第四章节——“分享”,在象征世界文化交流的钟声中,来自世界各国的儿童穿着民族服装进入场内,脍炙人口的朝鲜族民歌《上岩阿里郎》响彻云霄。来自世界各国的歌唱家倾情表达对世界杯的热望与期盼。
整个开幕式给人突出的感觉是,韩国人用韩国人特有的方式欢迎着来自世界的宾客,展示出东方灿烂的文化。与历届世界杯开幕式文艺表演相比,本届世界杯开幕式演绎出来的“东方神韵”,让中国球迷多了一种亲切感。而韩国人把传统文化和现代高科技融合到足球当中的匠心,让全世界球迷领略到了韩国风采和足球魅力。
1.你怎样理解“从昨天晚上开始,32个国家736名足球英豪将在韩国和日本的20个体育场展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2分)
答:
2.请用一两句话表述开幕式的文艺表演四个章节主题之间的关系。(3分)
答:
3.用原文语句概括本届世界杯开幕式的特色。(2分)
答:
4.请试从几个方面分析一下中国队首次世界杯之旅失败的原因?(3分)
答:
历史不容回避(13分)
受难者在哭泣!怒火在燃烧!就在昨天,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一脚迈进了靖国神社的门槛。
靖国神社是什么地方?它把战犯亡灵当作神来祭祀,它为战争罪魁树碑立传,它是日本右翼的精神支柱。
小泉说,参拜靖国神社是为了“祭祀英灵”。侵略者双手沾满鲜血,满身背负着无法偿还的债务,谈何“英灵”?小泉说,参拜靖国神社是为了“日本人的感情”。难道这就意味着可以任意伤害亚洲受害国人民的感情?
二战之后,先后有多名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日本的政治家们一次又一次把痛苦和愤怒强加给正努力医治战争创伤和营造和平的人们。亚洲人民是善良的,他们很容易接受曾经凌辱过他们的人的道歉并与之和平相处。他们要的,只是一句真心诚意的道歉以及公正地对待历史。可是看起来,这实在很难很难。
亚洲人民不会忘记惨痛的历史,他们的下一代和祖祖辈辈都不会忘记。受害者在警告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不要太顽固。既然每年都要抗议当年美国人对广岛和长崎扔下的那两颗原子弹,既然每年都要为20多万原子弹下的冤魂鸣不平,既然声称“决不能再次走上战争之路”,那么,请正视当年的错误!
(背景资料:靖国神社--靖国神社位于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北,前身是“东京招魂社”,是明治政府于1869年6月为追悼戊辰战争中战死的将士而设立的。1879年6月正式改称为“靖国神社”。“靖国”是“镇护国家”的意思。每年4月21日23日和10月17日--19日,神社都要举行春秋两次盛大的祭奠活动,特别是每年的“8·15”战败纪念日那天,靖国神社更是迎来一批一批的右翼政客、参加过战争的老兵以及战争中阵亡士兵的遗族们前来祭奠。)
1.简析文章开头两个感叹句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第四段中加点句子所包含的两层意思。(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有力地驳斥了小泉的谬论(错误观点),你能说说作者在驳斥对方观点时的成功之处吗?(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历史不容回避;现实,我们又必须正视(中日人民的正常交往)!读罢此文,你的内心一定不会平静。请写下你的所想所思。(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50分)
绕檐家雀永远飞不上蓝天,绕膝孩儿不会奔向远方,依靠别人的民族永远不会自立与世界民族之林。“自立”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时代民族的需要。尤其是我们青少年,如果人人都能自立、自强,那么国家民族有望。
请以“自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
第一单元答案
一.1C 2A 3D
二、1234略
5.一:移开地宫口的巨石露出盖板,清理盖板并绘图,撬开盖板打开地宫。参考答案二:先移开地宫口的巨石露出盖板,然后清理盖板并绘图,最后撬开盖板打开地宫。
6.①希望和平
②必要时我们会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而战
③表达再次呼吁和平的心声。
7.七十二变 筋斗云 金箍棒 如来佛 观音菩萨 孙行者
8.略
9.流言传播得次数多了,也会让人相信。(意思对即可)
10.①将“保证了”改为“以保证” ②删除“的原因”
三、(一)
1. 白洋淀孤身杀敌。
2.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3.自信、勇敢、有谋略。
4.景物描写,烘托老头子胜利的喜悦。
5.略
(二)
1.言之成理即可。
2.四个章节主题“欢迎”、“沟通”、“和谐”“分享”遵循着事物发展的顺序、规律。
3.主要集中在最后一段。参考答案:①展示出了东方灿烂的文化;②演绎出来的“东方神韵”,给人亲切感;③把传统文化和现代高科技融合,让人领略到了韩国风采和足球魅力。
4.这是一道开放题,言之成理,层次清晰即可。
(三)
1.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2.善良的人们正在努力医治战争的创伤,并营造和平;日本的政治家们一次又一次地把痛苦和愤怒强加给这些善良的人们。
3.作者极其善于用对方的错误言行来驳斥对方的错误观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4.(略)
B. 八年级上语文全效学习答案
阅读 5:“羡慕”,“嫉妒”的是乡民们从未见过的稀罕物品,那些有出息的出门人;"轻蔑“。”嘲笑“的是乡民们见多了不足为奇的物品,那些没出息的出门人。
6:因为他传递的来自城里的任何消息,都直接关系到家家户户的起落浮沉,会立刻引起震动,所以说,他就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7:四乡外出谋生的人,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信客的肩上。信客承担着城乡之间的通讯任务,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在城市和乡村间来回奔忙。
8:这位信客集善良,忠厚,宽容,理解,诚信等美德于一身,竭诚为乡民服务,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为人们排忧解难,受到不公平待遇也不放在心上,是一位真正值得信赖的信客。
9:突出父亲的话对他的影响力,正是父亲的话督促他在人生的道路上踏实的前行。
10:用同学的堕落来反衬他的坚持原则,清白做人。
11:外面的世界有很多诱惑,而只要心中有原则,保持清白,就能踏实的走好人生之路。
12:提示:可以写他感到意外,也可以写他感到惋惜,还可以两者兼而有之。
13:示例:司机的行为可以理解,因为当今社会诬陷好人的事情时有发生,司机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依然心存善念救助老人,是值得肯定的。/司机的行为不正确,因为人要常存善念,司机在救助他人之前,不应考虑自己的利益,应以救人为先。
基础就自己做吧 !
C. 八上《全程练习与评价》语文,数学,英语都可以,急需答案
同样急需
D. 八年级上语文新支点答案
(这个答案有可能是错误的,你们抄的时候一定要看一下是不是错误的,是正确的再抄,错误的话,我也没有办法了。)
E. 全程伴读八年级上册语文答案. 高分跪求!!!!
第一单元知识和能力检测试题
班级: 姓名: 满分:100分 得分:
一、语言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 )
A.环绕(rǎo) 悠闲(yiōu) B.锐不可当(ruǐ) 舀水(yǎo)
C.横渡(hènɡ) 溃退(kuì) D.鞠躬(jū) 奇迹(jì)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制栽 赃物 B.富丽唐皇 拂晓
C.丝绒 精彩 D.尖利 鬼鬼崇崇
3.下列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B.王东张皇失措地跑到学校,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C.她已经精疲力竭,坐在那里休息了好长时间。
D.这是一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作品。
4.选出比喻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鲜嫩的芦花像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
B.母亲眺望的目光是一根无形的线,牵扯着远方游子的心。
C.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泻千里,势不可挡。
D.每一朵盛开的花像一个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进攻下,南阳守敌弃城南逃。
B.欢迎志愿军凯旋归来。
C.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左右的距离。
D.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6.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2分)
(1)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必须独立成段。( )
(2)《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他所叙述的干瘦的老头子勇敢作战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白洋淀。( )
(3)《蜡烛》写的是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上的故事。展现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
(4)雨果是英国作家,他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 )
7.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共产党凶,就怕共产党生根。”他是怕对了。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1)这段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分)
(2)联系上下文的语境,解释这段话的含义。(2分)
8.根据句意,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2分)
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美国侵入伊拉克,杀害伊拉克人民,是非正义的战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李阳同学去文具店买钢笔,你觉得他怎样和营业员对话才得体?(3分)
李阳指着柜台中的钢笔对一位三十五岁左右的营业员说:“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营业员拿出两支钢笔让他挑选。
(李阳想再多挑选几支),他对营业员说:“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阳挑好后问:“请问多少钱一支?”
营业员答:“九元五角。”
(李阳嫌贵,不想买)他说:“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0~16题。(19分)
历史,现实,在雨中( )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他们全是南斯拉夫著名的演员和音乐家。”莫马指着几个走向扩音器的人对我说。
雨下得更大了。乐队奏起了音乐。一位女演员朗诵南斯拉夫著名女诗人迪桑卡的诗:
……
他们坐在书桌前
就在那要命时刻前55分钟
小小的人儿,
急切地回答
艰难的问题:
假若一个人步行,结果是多少……
许许多多这类问题。
小脑子充满了数字,
书包装满了练习簿,
打的分数有好也有坏;
兜儿还塞一把梦想和秘密,
是爱和盟誓。
每个人都以为
自己将在阳光下奔跑
很久,很久
直到任务了结时。
……
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在两小时之内,将半个世纪前的残酷历史( )在我们眼前。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对死亡的恐惧,对亲人的呼唤,父母失子的哀伤和控诉,塞尔维亚人对暴力的( )和对自由的( )——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霄,响遍山谷。回音在倾泻的雨中缭绕不绝。天地亦与人同哀。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就那样年年不间断地表达他们的历史感:没有仇恨,没有愤怒;只有悲哀,只有记忆,只有警告——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我不由想起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也建在当年日军集体屠杀中国人的地点。馆外一大片石子,每颗石子象征一位牺牲者。馆内陈列着日军屠杀的证物、文件、照片、报纸。
这是历史事实。但是,多少人记得呢?世界上多少人知道呢?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10.填充文中空缺的四个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1.作者反复地写“雨”,作用是什么?(3分)
12.演员和音乐家很多,怀念的方式也多样,为什么单独提到女演员朗诵迪桑卡的诗?(2分)
13.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14.作者为什么会不由地想起南京大屠杀?(3分)
15.结尾段的含义是什么?(3分)
16.概括本文段的中心意思。(3分)
(二)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7~23题。(21分)
歌 声
本文选自《旅程记》,作者以群。写于1942年4月。抗日战争期间,香港沦陷后,我党组织护送一批知名文化人离开香港,经由广东沦陷区到达抗战大后方。本文所写,即为这次行动的一段生活。
梅林坳的路是难行的,肩上的负荷渐渐地沉重起来。我们行进在艰难的路上。
那正遭受着残酷践踏的土地——九龙新界的远影,还依稀地( )在那迷蒙的雨雾中,在那模糊的远山的阴影下,好像一只在荒野颤抖着的受伤的野兽。人们不都是刚从那死亡线上逃脱出来的吗?
站在山道上回过头去。那久经荒芜的田地,变成了瓦砾的村舍的旧迹,被砍伐了的树木残根……还清晰地呈露在人们的眼底,这一切都铭志着这土地的被蹂躏、被残害的过去。
仰望山头,路还那么悠长啊!可是,越过这山壁,越过这难行的山道,不就是自由的天地吗?怀着这希望,这确信,谁也不会发出一声怨叹。曾经走到绝望边缘上的人是不会屈服于艰苦的!
一刻钟以前,我们不是还在敌人武器的控制之下吗?可是,现在,我们竟然平安地转上了通向自己人的土地的路,摆脱了野兽的跟踪。谁还会顾虑到道路的艰难呢?
当我们到达山顶的时候,那是多么地高兴啊!向北望去,一片丰饶的田地,展开了在山下,虽然已是残冬的季候,可是,那些成熟了的麦子,那些将近开花的蔬菜,绿得多么诱人啊!就在那方向,寄托着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漫漫长路的目的。
微风轻抚着我们发红的脸,阳光从云隙里伸展下来,温暖着我们,有如一条金色的被子。多么明朗的天气啊!我们多久不曾在这样明朗的天空下呼吸过了啊!三十天以来,在我们的回忆中似乎搜寻不出一个明朗的天气。那些日子,天空总是那么阴沉,战烟和阴雾混和着,低低地压了下来,压得人喘不过气来。那时,我曾经想:“香港的天气难道向来是这样的么?为什么一向不曾发觉呢?”可是,现在,我们终于摆脱了那窒闷的空气的压迫!我们又能轻快地呼吸新鲜的空气了!
经过了十几分钟的休息,一天行旅的疲劳,似乎很快地洗清了,我们又精神饱满地开始了未尽的旅程。
下坡路特别地好走,人们的脚步都轻松了起来。有人轻轻地唱起歌来: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歌是太熟悉了,不大容易在人们的心里唤起感动。可是,现在,这同样的歌声,却多么地叫人感动啊!三十多天以来,我们不曾听到过这歌声,谁还敢唱这歌呢?恶兽们不是正在窥视着每一个“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而企图以一声歌或一句话来做屠杀的罪证吗?我清楚地记得:在圣诞节次日的那个恐怖的早晨,邻家的三岁的孩子曾经为着唱了一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而遭到她母亲一顿打。当她母亲变了脸色,用手扪她的嘴的时候,她挣扎着,带哭地问:“为什么不许唱呢?”
大人们也只能含着泪沉默地望着她,谁能说这歌是有罪的呢?三岁的孩子是不能了解这一夕之间的巨变的,她又有什么理由要抑制这唱歌的欲望呢?
可是,现在,我们又重新听到了这歌声!一个人低声地开始,于是第二人,第三人……不自觉地随和起来,于是这低声的吟哦终于成了壮大的歌唱——叫人激动,颤栗的歌唱!
负荷依然是那么沉重,道路依然是那么崎岖,可是却不再感到疲困,因为我们终于越过了那生和死的界山,踏上了自己人的土地!
17.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入( )处。(2分)( )
A.隐没 B.隐现 C.躲藏 D.掩映
18.“自由的天地”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9.第5、6两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有:(4分)
(1)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7段中多次写到“明朗的天气”,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志;“那窒闷的空气的压迫”既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1.“这同样的歌声”现在为什么“叫人感动”?(2分)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对第13段的描写起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2分)
23.从全文看,第14段连用“依然”一词的作用是什么?
(4分)
参考答案:
一、1.D (A.rào,yōu;B.ruì;C.hénɡ)
2.C 3.B(A.裁;B.堂;D.崇)
3.B(应为“急急忙忙”)
4.C
5.D (A.应为“攻势”;B.“旋”和“归来”重复;C.删“的距离” )
6.(1)×(背景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2)×(应为“抗日战争”)
(3)√
(4)×(应为“法国”)
7.(1)比喻
(2)中国共产党一心为人民,减租减息,斗地主恶霸,善于发动群众,因而在江淮地区已站稳了脚跟,势在必胜。
8.伊拉克人民奋起反抗,与敌斗争,是民族自卫的正义战争
9.示例:①阿姨,我想买支钢笔。②请多拿几支好吗?③对不起,我想到其他商店看看。
二、(一)10.融合 呈现 反抗 执著
11.天地与人同哀。 用“雨”来表达对南斯拉夫这个小城被残杀的7000多人的哀悼。
12.突出被杀的是一群求知欲旺盛,充满幻想的孩子,表现了女演员对他们的怀念和哀悼。
13.排比。 表现了南斯拉夫塞尔维亚人对被残杀的亲人的怀念,他们表达了强烈的反战意向,希望永远不要再有战争了。
14.日军发动的南京大屠杀使我30万同胞被杀害。 作者想到自己对受害者的感情,也就能完全理解南斯拉夫人对受害者的怀念之情。
15.我们可以不记仇,但是不能忘记惨痛的历史事实,不能忘记非正义战争的罪恶,不能忘记死于非命的孩子,不能忘记起来反抗的民族的英勇。要记住历史,珍惜和平。
16.通过音乐会,重现残酷而沉重的历史,表达了人民的哀悼之情。
(二)17.B 18.抗战大后方
19.排比 例:寄托着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漫漫长路的目的。 反问 例:我们不是还在敌人武器的控制之下吗? 或者:谁还会顾虑到道路的艰难呢? 比喻 例:摆脱了野兽的追踪。
20.向往光明和自由 战烟和阴雾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敌占区人们被蹂躏,被残害的内心感受
21.经受被奴役的痛苦,才觉得这歌声的感人。
22.反衬
23.呼应开头;为突出“踏上了自己的土地”的人们获得自由时的欢快心情。
三、24.略
给你一份试卷,再给你一份教案 共享里找,我的
下载地址:http://iask.sina.com.cn/ishare/download.php?fileid=685929
下载网页:http://iask.sina.com.cn/ishare/browse_file.php?fileid=685929
F. 八年级(下)全程检测卷答案语文
一、选择题:
1. 有线电报的出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商人用来传达生意信息 B.使人们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C.记者用来发送新闻报道 D.亲朋好友用它来传递亲情
2.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出现的通讯手段是( )
A.有线电报 B.有线电话 C.无线电报 D.无线电话
3. 要准备一期"近代中国摄影作品展",你认为不可能收集到的历史照片是 ( )
A.慈禧太后的生活照 B.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时的留言
C.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开幕典礼留影 D.重庆谈判时国共双方的合影
4..近代中国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是( )
A.书籍 B.电影 C.电话 D.报纸
5. 近代文化生活的变化是由于( )
①照相②电视③电影④报纸的传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创办商务印书馆②淞沪铁路正式投入运营③《申报》创刊④甲午中日战争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③④②① D.②③①④
7.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的改变社会习俗的法令包括( )
①易服②剪辫③废止缠足④改称呼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8.下列反映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轮船只是在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才出现
B.电影和报纸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发行
C.照相是极少数有钱人家的奢侈享受
D.传统的社会习俗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
9.列关于中国近代报纸发展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鸦片战争前,中国就已经有了中文报纸 ②在中国,外文报纸出现的比中文报纸早 ③20世纪初,报纸是人们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的主要媒体 ④《申报》创办时维新变法运动尚未开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
A.三联书店 B.中华书局 C.商务印书馆 D.中国古籍出版社
二.读史有感
11.阅读下列材料,观察图片,完成下列各题:
(1)上图是我国建造的______艘轮船"黄鹄号"复原图。
(2)19世纪相继传入中国的两种交通工具是 ( )
A.轮船 汽车 B.火车 飞机 C.汽车 飞机 D.轮船 火车
(3)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 ( )
A.唐胥铁路 B.淞沪铁路 C.滇越铁路 D.京汉铁路
(4)这些交通工具的传入给当时的社会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三、材料分析题:
12.阅读下面材料:
"汽笛响起,火车开动,坐在车上的人像悬挂着的旗子一样摇来摇去。......沿途的农民看到火车冒着烟驰过,而且车上满载了衣着华丽的人,没有不'诧为奇观'的。他们都把手里的活停下来,呆呆地盯着火车看。拄着拐杖的老妇人惊异地张大嘴巴,青年人两眼发愣,看得出神,小孩子则吓得依偎在大人的身上。"
回答:
(1)此报道出自近代哪一报刊?
(2)反映了哪一年发生的什么历史事件?
(3)这一事件有何意义?
13.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1 清朝建立后,中国的男性都要蓄发留辫。民国成立后,全国各地都纷纷掀起了"剪辫"的浪潮,以示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材料2 民国时期,国人既保留传统的长衫马褂,也日渐改穿西服,而"中山装"则是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男子服装。
材料3 不少年青人,极力打破传统封建思想的桎梏,追求自由恋爱。年青妇女不再沉默,纷纷向传统礼教作出挑战,甚至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至于残害妇女的缠足陋习,在新思潮的冲击下,也日渐式微。
(1)上组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2)对你有何启示?
四、问答题
14. 你现在使用的《现代汉语词典》是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今年是其创办多少周年?有何意义?
15. "要想富,先修路。""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结合上述现代谚语,分析近代交通工具火车、轮船传入中国后,给人们带来了哪些便利,请举例说明。
16、(1)我国古代有领先世界的四大发明,那么为什么近代以后,许多发明都是从西方传进来的?
(2)他们说得对吗?谈谈你的看法。
17.解放前、改革开放前普通家庭远距离的主要通讯方式是什么,现在普通家庭远距离主要通讯方式是什么?改革开放后特别是现在,以50家为一组,统计家庭电话的装机比率,移动电话占有比率,家庭网上通信比率,比较书信、电报、电话以及移动电话各具哪些特点和优势?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请分析变化的原因。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参考答案
1. B 2.A 3.B 4.D 5.C 6.B 7.C 8.B 9.B 10.C
11. (1)第一 (2)D ( 3)B (4)变化:使人们出行的速度大大加快;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12. (1)出自《申报》。
(2)反映了1876年淞沪铁路正式投入运营。
(3)这是在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
13. (1)社会习俗的变化。
(2)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封建习俗观念的改造作用,它是历史的进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尽管同我们现在的发展相比很有限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却代表了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变化的主流趋势和人类社会优秀文化的发展方向。
14. 今年(2005年)是其创办108年。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15. 便利:如出行更便捷了、促进商品流通、信息传播的更快等;举例略。
16.小男孩和小女孩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却都不完全。中国近代科学的落后有封建制度统治的原因,在封建专制制度统治下,统治者实行的重农抑商的政策、闭关锁国的政策,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乃至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科学技术没能拓展自己发展的空间。从教育制度上看,八股取士的科举在鼓励士人在考举人、考进士、考状元,埋头故纸堆,记硬背四书五经,不注意发明制造,缺乏对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没有把自然科学与生产技术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古代是农业文明发展先进的国家,其科技发展属封建社会的农业文明,而近代的科技发明以近代科学理论为基础,其科技发明成果能转化为生产技术和生产力,日益丰富着近代工业的社会的物质基础。
17.略
下载地址:http://doc.dang.com/view/2wsm4v]]>
G. 八下语文全程答案
http://www.1010jiajiao.com/daan/bookid_17347.html
希望能帮助你。
H.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时掌控答案
八年级的语文课时掌控答案求啊~~~
I. 新语文活页八年级上册,全答案!!!急!!!!!!
一、基础知识积累
(一)1.(1)chī zhā tɑ tū (2)chàn chuò lǚ liǎn(3)zhù bènɡ suì zì (4)jiècānɡshùbēi(5)tuì jiànɡ yuàn zhuó (6)ò rǎn shuò diàn (7)xínɡ xī pá huì (8)xī yùn shì bǐnɡ (9)è qǐ nàn jiào (10)zǐ mǐn chou shē (11)nǎo lìn cù lún (12)yùn xǐnɡ niànɡtànɡ(13)báo yùn suō wǎn(14)huozhùchénɡjì (15)pú zī bó dài (16)zǎi shuòqībiān (17)liáo jiùlièhé(18)mèi dàn sǒu 2.(1)秘幻惑(2)喧凝澈(3)耸 迂纳 (4)慰零茁 (5)浸 憾笼(6)酿 寒 离 (7)缀 玷 诅 (8)浓 婪 豪 (9)熬 雏 疏 (10)重 回 慨 (11)销 折 属 (12)流 执策(13)盛呵 醉 (14)惘 凋 朗(15)嘹晴敦(16)藻韧淌(17)奥径湛 (18)篷蟀碣(19)竦瑟润(20)弄托默(21)健 敞萍(22)济逝纯 3.(1)嶙峋肉跳目眩 丧气 (2)苟 琼浆 盘虬 怡然 (3)秋毫 庞然落落接(4)回 终 逢 繁急 (5)红 绿 玲珑 多 多 微 (6)磨 穷 忧 虑 阴圆(7)世双 象 迭 愁 感 患(8)灾祸 突 其 国 乡 割 (9)匪 无愧 猝 故 新 (10)贤 齐 而已 欲 施 (11)引招擞嫩(12)闲逸 华舞明(13)轻疏疏 狗虎(14)貉驴貂鸡(15)麟鸡驹鸦(16)狗鳖鱼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