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苏教版初一语文上半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明天要考。。。。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与运用
基础知识
1、字音(生字、误读、多音)本身的音韵调——会认
2、字形(句中、词中、四音二字)
3、文常(重要作家、本学期)
简述、搭配
4、语境中四字词语运用正误
四个句子或语段
教材 兼顾全册 以后三个单元为主
5、近义词辨析
6、短语类型的判断
仿写 句子的衔接连贯
运用:简答题语用题
1.古诗文默写(一道期中前,不限于名句,诗文兼顾)
2.西游记 形象、故事情节
3.语用:
请柬或申请书的形式(格式、得体、句子的修改)
概括信息(扣五单元)
网上读写交流
设想一、设情境,针对某一新闻、话题,发表看法
设想二、活动下(保护动物、荷文化、诗歌朗诵),写一则150字以内的消息,并针对某一问题发表看法
第二部分:阅读
(一)文言文:《黔之驴》
字词解释(1-2道)
翻译(2句)
原文回答(信息筛选)
文意理解(不考形象特点概括)
某一特点之下的表现
课外一篇:故事性强,难度不超教材 适当注解100字左右 2-3道
(二)现代文:
1. 记叙文(1000-1400)故事性强,主题积极向上。考查四至五道题。
(1)筛选信息
(2)概括能力
(3)分析词或语句或段落的作用
(4)鉴赏:词语或语句(给角度)
(5)从作者情感、人物特点、主题角度谈感悟。
2、说明文:900-1100字,介绍动物,出三到四道题
(1)筛选信息
(2)概括内容
(3)分析说明方法:对说明对象的内容和特点的作用
(4)语言(生动) 给示例
第三部分:作文:40分,半命题记叙文 避免带成文进考场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和运用(6月16日)
一、复习导入
1.针对此部分,让学生结合考试经验谈谈都考哪些知识点?
明确:字音、字形、语境中四字短语的应用、文学常识
二、字音、字形
(一)字音
1.让学生总结哪些字属于易考字音的?
明确:生字、多音字、形似字、习惯性误读——易误读
2.全班分为六组,每组各负责一个单元——易读错部分,整理出学生自己认为易考的字。
3.以小组为单位板演,并提出应对策略——用什么样的方法记字音最准确。
明确:生字——察字形,解意思,强记音
多音字——列字音,辨词性,结语境,记词义
形似字——比字形,看仔细,个别例,找差别
习惯性误读——换个词,谐音记,找声旁
4.巩固练习
(二)字形
1.让学生总结哪些字属于易写错的?
明确:生字、形似字、同音字
2.全班分为六组,每组各负责一个单元——易写错部分,整理出学生自己认为易考的字。
3.以小组为单位板演,并提出应对策略——用什么样的方法记字形最准确。
明确:同音字——字排队,比字形,结合意思记得好(生字、形似字同上)
4.巩固练习
三、词语
考查点:常用词语(二字和四字短语——使用频率较高的)的字形、语境中的四字短语的运用
强调:语境中四字短语的运用都涉及哪些知识呢?
1.学生观察教师提供的几个例句,试总结出题的角度。
例句:全校同学聚精会神、目不暇接地聆听着科学家精彩的学术报告。
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老百姓对脍炙人口的阜阳劣质奶粉事件感到震惊。
十年前,我们在大学了同窗共读,十年后又萍水相逢于沙漠深处。
我老王单枪匹马地参加市运动会,夺得跳远冠军。
明确:①是否望文生义;②是否分清对象;③是否符合感情色彩;
④是否修饰搭配得体;⑤是否夸大其词;⑥是否重复累赘
2.怎样应对这种考查呢?
明确:①抓住整个句子,由整体到局部,准确把握词语的意义;
②要根据词语具体的语境,从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以及语义的轻重、大小范围等,来对同义词或近义词进行辨析。
3.巩固练习
B. 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书中有哪些作文
一.有感而发
新学期感受
知道父母生日吗?那天想到什么?怎内么做的?
怎样在校园里推广普容通话(以通告形式)
二.说真话,抒真情
1.那一次,我------(写记叙文)
2.为-----喝彩
三.在生活中找“米”
1.在家中找“米”,自己命题
2.美的瞬间
四、观察和描写景物特点
1.观察周围景物,写观察笔记
2.开展一次“用我的眼睛看校园”,写观察笔记
五、简单的说明小制作
1.简单介绍小制作
2.做一小工艺品,写一介绍过程的短文
六、想象
1.将下列成语构想成生动的画面,用文字表达(3选一)
风尘仆仆 眉飞色舞 灰心丧气
2.妈妈不在家,一小朋友将闹钟拆了,妈妈狠狠地批评了他。你怎麽看?
3.根据材料,展开想象,编童话
纯手打,求好评~
C. 初一上册语文 试卷 苏教版
一、口语交际(4分)
1金娜匆匆走进教室,习惯地用卫生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随手将纸团扔在地上。同学张敏看见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的哩!”金娜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 。”随即将纸团拾起来,扔进了教室外面的垃圾箱。
(1)张敏的话言外之意是: (2分)
(2)金娜该怎样说才得体: (2分)
二、积累和运用(28分
1、 抄写题。(2分)
写好字是重要的语文素养之一。用你最好的字把下面一句话写在方格子内。(2分)
罗丹说:“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2. “腹有诗书气自华”,考考你会默背多少诗文。(10分)
(1)子曰:“_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子曰:“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卫灵公》)
(3)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6)树木丛生,百草丰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7)复习旧的知识,就会有新发现和新认识。《论语》中阐述这一道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拼音写汉字,请细心一点。(4分)
(1)草野在蟋蟀声中更(liáo kuò)_____了。溪水因(kū hé)______见石更(qīng liè)________了。
(2)我听见有人(chuò qì)________,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
A 小心翼翼(谨慎、严肃) 擎天撼地(举起) 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B肃然起敬(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见贤思齐(相同) 小憩(休息)
C慧心未泯(灭,丧失) 获益匪浅(非、不) 可望不可即(靠近、接触)
D清冽(水清) 竦峙(挺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措施)
5、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聊斋志异》特种邮票首发仪式于2003年5月16日在淄博( )举行。
(2) 抗击非典的战场上广大医务人员工作者义无返顾,冲锋在前,用生命( )了救死扶伤的壮丽篇章。
(1) 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牺牲在抗击非典的战场上,生前,她留下了一句令人( )的话:“这里危险,我来!”
A热烈 谱写 记忆犹新 B隆重 谱写 刻骨铭心
C隆重 编织 刻骨铭心 D热烈 编织 记忆犹新
6、文学常识填空(4分)
①《论语》是记录 的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②《龟兔赛跑》、《狼和小羊》这些有趣的故事都出自古希腊著名寓言故事集《 》。你还读过出自这本集子的《 》、《 》等故事。
7.名著阅读。(2分)
语文课开展“走近名著”活动,请接着甲同学的发言,也讲述一个你熟悉的名著中的故事。(要求:说出书名、人名和有关情节,在叙述中至少运用一个成语或名言、警句、格言。)
同学甲:《三国演义》中,机智过人的诸葛亮,面对强敌而能处变不惊,在西城设下空城计,终于使司马懿引兵退去。他真不愧是一位神机妙算的英雄人物。
你的讲述:
8、请你仿照下面的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写两句话。(2分)
例句:如果我是一缕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① 。② 。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14分)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9、为什么说“最妙的是下点下雪”?(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0、第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济南雪景的?请摘出表顺序的词语。(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1、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表达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此句中的“卧”字用得极妙,理由是什么?(3分)
13、第二段中说:“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二) (16分)
第一枝玫瑰
平生得到的第一枝玫瑰,是女儿送的。六年前的一个母亲节,女儿九岁。
那是我至今为止见过的最大、开的时间最长的玫瑰,纯正的紫红,深绿的叶,清新的芳香里带着丝丝的甜,鲜亮、饱满,整整开了七天。如今这第一枝玫瑰成了干花,依然开在我的卧室里,每天早晨一睁眼就看见,微笑就从心里漾出来,流淌一整天。
那天其实很平常,5月的星期天,温暖而清凉,女儿和同学出去玩了。我正给我妈打电话,女儿回家了:“妈妈,闭上眼睛!快点闭上眼睛!”等我被允许睁开时,便看见了这枝玫瑰。
“卖花的阿姨非要我买康乃馨,还要我买一打。毛毛就买了十二枝送她妈妈。可是我就想买玫瑰,而且只要一枝,才一块钱。”女儿认真地解释。“你是对的!早儿,一枝就够了,足够了。妈妈喜欢极了!”
我一把抱住了女儿,笑出了眼泪。
第二年的母亲节,女儿早早地送我一束红玫瑰,不是买的,是她自己用软软的类似绒布一样的材料做的。又是一个惊喜!我捧着花搂着女儿照了相,寄给了我的妈妈。
女儿十二岁的时候,我们已经搬了家,女儿有了自己的书、自己的卧室。所有的节假日我都在忙。那年的母亲节我忘得很彻底,我是在深夜回家看见女儿留在桌上的纸条才想起的。留言条一如既往地由美术字和画组成:“老妈,母亲节快乐!喜欢我泡的玫瑰茶吗?一定要喝!”紫红的玫瑰、淡黄的菊花、碧绿的龙井茶,绽放在透明的玻璃杯里。
我从此爱上了玫瑰茶,并命名为“早儿牌”玫瑰茶。不仅母亲节,过年我们也喝玫瑰茶。
去年的母亲节,我和女儿在采访中度过的。女儿的老师设计了一组问题,要求学生们采访自己的妈妈。
“年龄、生日、籍贯?最爱吃的水果?最爱吃的食品?还有最喜欢做的事情?——给早儿做饭。
最高兴的事?——看早儿吃饭。最害怕的事?——早儿生病。最生气的事?——早儿到点不睡觉。
最大的愿望?——早儿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最想得到的母亲节礼物?——玫瑰茶!”
女儿问一句,就自己回答一句,跟我脱口而出的话一模一样。女儿说:“老妈还有我不知道的秘密吗?”……
14、若将文章题目改为“母女情深”,你认为好吗?为什么?(2分)
15、文章主要讲述了女儿与“我”哪三件事,试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说说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2分)
如今这第一枝玫瑰成了干花,依然开在我的卧室里,每天早晨一睁眼就看见,微笑就从心里漾出来,流淌一整天。
17、文中划线句子 “我一把抱住了女儿,笑出了眼泪”,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2分)
18、你能想象一下母亲品味女儿泡的玫瑰茶时的心理感受吗?试用一、两句话生动具体地描述一番。(2分)
19、请用一、二两个词语概括文中母女的性格特点。(2分)
答:(1)早儿娘: ;(2)早儿:
20、读了本文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四、文言文阅读(18分)
(一)童趣(12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2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项为之强( ) (2) 以丛草为林( )
(3)驱之别院( ) (4) 方出神( )
22、文中运用了很多成语,请选写出两个。(2分)
(1) (2)
23、用现代汉语译写下面的文言句子。(4分)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2分)
(2)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 (2分)
24、学了本文后,你得到了什么启发?(2分)
(二)(6分)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
25、这篇短文后来形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 。(2分)
26、“虎求百兽而食之”中的“求”应解释为( )(2分)
A.要求 B.寻找 C.追求 D.哀求
27、把“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一句译写成现代汉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今天儿子敢吃我,这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B.今天如果吃了我,就违背了天帝的命令。
C.如果您今天吃了我,这就违背了天帝的命令。
D.今天您儿子吃了我,这就违背了天帝的命令。
四.作文。(40分)
以“一件令人感动的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择“令人感动的”、具体、生动、典型的材料来写,要紧紧围绕中心。叙述时可对环境气氛、人物心理、事情始末,作一些比较生动的描写,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不少于500字。
D.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补充习题答案 最好是全的
用是造句 在新学期的课上,我是紧张的,是兴奋的,是满怀憧憬的,更多的是要汲取知识的甘霖。 有的网上搜得到,我也是才开学,作业多死了!!!!
E. 求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目录!!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目录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目录
七年级上册(2005年6月第5版)
第一单元(亲近文学)
1、 为你打开一扇门(赵丽宏)
2、 繁星(巴金)
3、 冰心诗四首(母亲、纸船、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
4、“诺曼底”号遇难记(雨果)
5、古代寓言二则 郑人买履(《韩非子》) 刻舟求剑(《吕氏春秋》)
诵读欣赏 古代诗词三首
次北固山下(王湾) 赤壁(杜牧)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
泰戈尔诗三首(金色花、告别、榕树)
写作 有感而发
语文实践活动 我爱文学
第二单元(金色年华)
6、往事依依(于漪)
7、幼时记趣(沈复)
8、十三岁的际遇(田晓菲)
9、伟人细胞(秦文君)
诵读欣赏 现代诗二首 少年歌(朱湘) 生活是多么广阔(何其芳)
写作 说真话,抒真情
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名著推荐与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
第三单元(民俗风情)
10、社戏(鲁迅)
11、端午日(沈从文)
12、本命年的回想(刘绍棠)
1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十五夜望月(王建)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我的思念是圆的(艾青)
诵读欣赏 古代诗词三首
过故人庄(孟浩然) 游山西村(陆游) 一剪梅&S226;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
对联六副
写作 从生活中找“米”
语文实践活动 走进图书馆
第四单元(多彩四季)
14、春(朱自清)
15、三峡(郦道元)
16、济南的冬天(老舍)
17、夏(梁衡)
诵读欣赏 古代诗词三首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 秋词(刘禹锡)
文笔精华(一)
充满活力的春天(高晓声) 夏夜(钱钟书)
晚秋的原野(叶以群) 草原之冬(玛拉沁夫)
写作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口语交际 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第五单元(关注科学)
18、斜塔上的实验(亨利·托马斯 达纳·李·托马斯)
19、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罗迦·费·因格)
20、宇宙里有些什么(郑文光)
21、《梦溪笔谈》二则(沈括) 以虫治虫 梵天寺木塔
诵读欣赏 《论语》八则
写作 简单地说明小制作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词语的修改
语文实践活动 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
专题:狼
第六单元(奇思妙想)
22、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23、七颗钻石(列夫·托尔斯泰)
24、蔚蓝的王国(屠格涅夫)
25、皇帝的新装(安徒生)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写作 想像
口语交际 婉转拒绝
附录一 应用文示例(条据 通知 日常书信)
附录二 名家书法鉴赏(王羲之、颜真卿)
附录三 字词表
F.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分)
请将下面的诗句用正楷抄写在“田字格中”(2分)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2.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2分)
①走头无路( )②永往直前( )③一明惊人(眼病治疗仪广告)( )
④谈笑风声( )
3.填写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4分)
①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
②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
③________,风正一帆悬。
④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
4.按要求填写出相应的诗句:(4分)
①《钱塘湖春行》中诗人直抒胸意,表达喜悦心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咏雪》中兄女的“咏雪”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童趣》中,作者写自己“童稚”时视力极佳,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癖好。
④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描写“秋风”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成语概括出《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文中赫耳墨斯是一个具有什么性格的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概括·联想(4分)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上面这三个句子表现了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请仿照句中所用的修辞方法把你感受到的秋天的特点描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文言文阅读(13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孔子是____时期鲁国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家_____家。(1分)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①人不知而不愠 愠:________
②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凋:________
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_______
④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________
9.按要求各写出两个句子:(3分)
①谈学习态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谈学习方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谈个人修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按要求抄写句子(2分)
①含有“而”,“而”表示顺接的两个句子
A、 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②含有“而”,“而”表示转接的两个句子
A、 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你对文中哪句话体会最深?谈一下你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题(13分)
……
这么着,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
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分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这样就会暴露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得到这样普遍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出声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是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 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所讲的话是对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个并不存在的后裙。
13.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2分)
称( )职 称( )赞 后裙( ) 似( )乎
14.“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的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为什么小孩子敢说真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最后,皇帝听完百姓的话,有点发抖,“他觉得百姓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中的似乎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皇帝为什么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者为什么要让一个孩子来揭开皇帝新装的奥秘,戳穿游行大典的骗局?”(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题:(16分)
一双手
和素常采访一样,我们见面时,先礼节性地握手。两只手握到一起的瞬间,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
我本能地想抽回手来,可是抽不回。那只大手像一条厚棉被,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
我低下头去察看。翻过来看手心,调过去看手背,整个手呈木色,手的纹路又深又粗,染着黑土色。很明显,为了这次见面、握手,他事先用肥皂把这双手认真地洗过了。
掌面鼓皮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特别粗大。一只手指像三节老甘蔗。
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裂纹,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形,又黑又深。手指各个关节都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
“指关节缠线做什么?”我问。
“治手裂。”张迎善说。
“手裂贴胶布涂手油多好?”
“栽树是手活。穴里的草根根,石块块得用手拣出来。要保证苗苗不窝根,苗根得用手送进土里。栽一根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胶布、手油不顶用。”
“你一天能栽多少棵树?”
“1000多棵。”
一天栽1000多棵树!他的手一天得往土里插三四千次!10天、20天?……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是磨光、磨透了。
“你等等。”我边说边去里屋取来一圈米尺。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真是我今生今世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量完,我用自己的手在他的手掌上哗哗搓了几个来回。我的手火燎燎地痛,看看,红了,他的手仍呈木色。
林业局工会一位负责同志向我介绍说:“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仅1981年至1985年就造林33垧〔垧(shǎng)土地面积单位,在东北地区一垧约合十五亩。〕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这双手生产木材1 300立方米,枝丫3 500层积立方米。这双手让这位32岁的年轻林业工人,成为伊春林区最年轻的育林功臣,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双手栽的树使小兴安岭上的西北岔河水,第一次变清了。这是一双创建绿色宝库的手。”
看着这双手,听到了嘎嘎的树倒声……我仿佛看到了一山山的翠绿的森林,……我隐约悟到:美,是以丑为代价的。
1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以此为线索,串起了哪些内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3、4、5自然段从哪些角度描写了张迎善的手?(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张迎善的手有哪些特点?从文中写出两处表明其特点的语句。(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林业局工会一位负责同志”向我介绍这双手的语句,意在强调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结合全文,说说最后一段中的“美”和“丑”各指什么?(4分)
美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丑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美,是以丑为代价的。”颇富哲理性,联系生活实际,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5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40分)
25.作文
生活中谁能离开书呢?书是智慧的结晶,书是力量的源泉,书是不开口的老师,书是常相伴的朋友,书是通向成功的桥梁,书是走进创新殿堂的阶梯……你与书之间肯定会有着许许多多的故事,请以“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叙事具体,感情真挚,不少于500字
2.文中不允许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参考答案
一、1.书写规范,字迹清楚工整 2. ①头――投 ②永――勇③明――鸣④声――生
3. (有错字不给分)
①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②似曾相识燕归来
③潮平两岸阔 ④为有源头活水来
4. (有错字不给分)
①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③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④略(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5.爱慕虚荣、自命不凡(写出任意一个即可)
6.新、美、力 仿写略(符合要求,语句通顺,)
二、文言文阅读
7.春秋 思想 教育 8.生气,发怒; 凋谢; 真诚,诚实; 刚强,勇毅
9.(符合要求即可)
例:态度:知之为知之……是知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例:顺接 学而时习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转接: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
11.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只读书而不动脑筋,就会感到迷茫,只一味的空想而不读书,就会弄得精神疲惫。
12.结合实际,谈出自己的认识理解即可(略)
课内阅读
13. chen cheng qun si
14.怕显出自己不称职或太愚蠢
15.小孩子天真无邪
16.不能删去。“似乎”写出皇帝不愿意承认现实,而又被老百姓议论弄得神魂颠倒的空虚恐惧心理。去掉就没有揭露的作用。
17.为了掩饰他内心极度的恐慌,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权威,只好硬撑着,摆出更骄傲的神气,暴露了他的外强中干。
18.因为小孩子总是无所顾忌、直言不讳。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这句话天真率真,无私无畏,符合孩子的身份。
课外阅读题
19.一双手,我察看张迎善的手,我与张迎善的对话,林业局工会负责人的介绍。
20.整个手、掌面、手指
21.粗大(粗糙),丑陋(难看),3-5段指两句
22.张迎善用这双手创造出非凡的业绩,还因此,党和人民才给了他崇高的荣誉。
23.“美”指张迎善所创造的非凡的业绩及获得的崇高荣誉
“丑”指:张迎善为绿化祖国艰苦劳动,以至把自己的一驭手弄得伤痕累累,很粗糙。
G. (苏教版)2012七年级上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
阅读《我沿着初雪漫步》,回答问题
1.答:作者借助了:铃兰、星星、密林、田野、大地、白桦、森林、原野、柳树。表达了作者对雪和大自然的热爱和感叹。
2.答: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白雪比作天鹅,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雪的大和洁白。抒发了作者对雪的喜爱之情。
3.答:在这广大无边的大自然的伟力面前,诗人异想天开,想伸出自己的“两只手臂”,嫁接在“柳树的枝杈上”,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加入宇宙生命的大合唱。
冰心诗二首 阅读答案
第一首是拟人
作用:将小花人格化,表达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即为人应该正确认识自己,敞开心怀。
第二首是比喻
作用:诗人把人生事业的成功比喻为花,把成就事业的起步阶段比喻为花的芽儿,把奋斗的辛劳比喻为培养花的”泪泉“,把自我牺牲比喻为滋润花的”血雨“,生动贴切,发人深思。
阅读《冒险旅程》,回答问题
1.我对标题很满意,它既概括了“我”离家后的一段在世界上的冒险,还写出了“我”回心转意后回家时的忐忑不安。
2.离家出走-世间闯荡-世间艰辛-写忏悔信-踏上归途-家灯欢迎
3.用夜幕来衬托出我的心情,生怕回家时看不到门廊里的灯,在这茫茫之夜中没有去处。
4.(1)“手心湿漉漉的”说明这封信是在“我”深思熟虑后才有勇气写完的,我的心中既有轻松又很不安。
(2)说明“我”很紧张,我预测不到马上发生的事,害怕爸爸不同意我回家,还在生我的气。
5.在灯光的映照下,爸爸的面孔显得格外苍老,一年不见,他似乎老了十岁。他看到我,眼睛里一下不再迷茫,充满了喜悦,双手颤抖得揽住我,眼中一下拥出了泪水,说:“孩子,你知道我看过那封信后是多高兴,孩子,是我不对,不该对你说气话,我还以为你永远不能原谅我,跟我赌气,再也不回家了……”我心中十分自责,说:“爸,其实是我不好,现在我知道上学的重要性了,我真不该,一走就是这么长时间,爸,我对不起你呀!”“没事,没事,一切都过去了……”爸安慰我。灯下,我们紧紧搂在一起……
英语的。p33:DADDCCBCCD P34:DACBA P35第3项;BCADCBDA p36:EGHDF p37:DGBIFAHJEC p39:CDABADDBAD p40:BCCDD P43选词填空:cook final on day difference enjoy until five like at last
p45:ADCBB
P1
祝伟大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
讯 粽 刨 罚 躁 卖 和 迭
黑白分明 天圆地方 三长两短
P2
闲情逸致 心灰意冷 摩拳擦掌
亲朋好友 海枯石烂 头晕目眩
返老还童 呼天抢地 七上八下
大材小用 古往今来 今非昔比
P8
断章取义 大话小说 颠三倒四
七上八下 无中生有 一波三折
开门见山 话中有话 粥少僧多
P9
七零八落 落花流水
水到渠成 成千上万
万籁俱寂 寂静无声
声势浩大 大海捞针
针锋相对 对答如流
1-F 2-A 3-C 4-E 5-B 6-D
P14
前言,后记
百年大计
老舍
诘
只有这么多,给分,加分.!!!!!!!!!!!!!!!!!!!!!!!!!!!!!!!!!!!!!!!!!!!!!!!!!!!!!!
H. 求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所有的古诗词,要有题目、作者和内容
字数限制,只能提供一部分原文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亲近文学)
《古代诗词四首》
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升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题破山寺后禅院
作者: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赤壁
作者: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浣溪沙
作者: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第二单元(金色年华)
《幼时记趣》作者: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第三单元(民俗风情)
《中秋咏月诗三首》
十五夜望月
作者: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者: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古代诗词三首》
过故人庄
作者: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游山西村
作者: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一剪梅
作者:李清照
红耦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第四单元(多彩四季)
《三峡》
作者: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古代诗词四首》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作者: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作者: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秋词
作者: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甲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第五单元(关注科学)
《梦溪笔谈二则》作者:沈括
以虫治虫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梵天寺木塔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论语八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六单元(奇思妙想)
《古诗四首》
迢迢牵牛星
观沧海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登岳阳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