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17年广东高考语文试卷结构 各题型分值是多少分
第I卷 阅读题来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自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3 单选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6单选题,每小题3分
7题,文言文翻译,10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题,6分
9题,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题,6分
乙 选考题(三、四大题选一个做)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题,(1)双选题,5分;(2)(3)分析题,6分;(4)分析题,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题,(1)双选题,5分;(2)(3)分析题,6分;(4)分析题,8分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15单选题,每小题3分
16题,5分
17题,6分
六、写作(60分)
18题,60分
⑵ 最新2017年广东高职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历年的考试真题及录取情况都有。
———广东睿博教育高职高考学校为您解答,满意请采纳,谢谢!
⑶ 2017广东高考试卷难不难 广东高考难度如何
从2016年开始,广东高考开始采用全国乙卷。全国卷分甲、乙、丙卷,试卷的题型和试卷结构都一样,只是题目不一样。现在自主命题的省份只剩下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
⑷ 2017高考 英语 广东 什么卷
2017年广东高考使用全国一卷(全国乙卷),即新课标一卷。
从2016年起,广东省普通高考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的试卷(新课标卷)。
⑸ 2017年广东高考考全国什么卷
2017年广东高考考全国乙卷。
全国乙卷使用情况:
2015年以前使用省份:河南 河北内 山西 陕西(语文及综合)容湖北(综合)江西(综合)湖南。
2015年增加使用省份:江西(语文 数学 英语)、山东(英语)。
2016年增加省份:湖南(语文 数学 英语 综合)、湖北(语文 数学 英语)、广东、福建、安徽 、山东(综合)。
2017年增加省份:浙江(英语)。
2018年高考增加使用新课标一卷省份:山东(语文,数学) 。
2018年使用省区:安徽、湖北、福建、湖南、山西、河北、江西、广东、河南、山东、浙江(英语听力部分)。
(5)广东高考语文2017试卷扩展阅读:
一、全国甲卷使用情况:
2016年增加省份:陕西、重庆。取消省份:广西、云南、贵州。
2018年使用省区:甘肃、青海、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重庆、海南、西藏。
二、全国丙卷使用情况:
2016年,广西、贵州、云南考生使用丙卷。其他省份还保持原来的甲卷(全国II卷)与乙卷(全国I卷)使用情况不变。
2018年使用省区:广西、贵州、云南、四川。
⑹ 2017高考自主命题的省份有哪些
自主命题:北京、天津、江苏、浙江、上海、山东(仅语文、数学两科)
其他省份试卷选用介绍:
全国I卷(全国乙卷):河南、河北、山西、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广东、福建、山东(注:2017年山东省仅英语、综合两科使用全国卷,语文、数学两科仍自主命题)
全国II卷(全国甲卷):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青海、西藏、陕西、重庆、海南(注:2017年海南省仅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使用全国卷,物理/政治、化学/历史、生物/地理三科仍使用教育部为其单独命题的分科试卷)
全国III卷(全国丙卷):贵州、广西、云南、四川。
自主命题缺陷
一、命题质量
是在命题质量上,各省实行自主命题,只能从本省中挑选命题人员,在命题水平和管理经验方面都不及全国统一命题,命题质量势必受到影响。而命题质量即试题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的高下,又直接关系到考试选优汰劣功能的发挥进而影响到考试的公平性,考试的权威性也会因此大打折扣。
二、命题成本
分省命题使考试成本明显加大。据了解,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高考试题的总成本每年大致是150万元左右。而今年参加自主命题的省市,其直接开支都在150万元以上,有的省份甚至高达600万元。
三、命题安全
分省命题泄题漏题的风险可能会有增无减。虽然自主命题减少了因一省泄题波及全国的风险,但在中国这样一个重人情讲关系的国度中,各省自主命题人情请托、特权干涉的抵御能力,显然要低于全国统一命题,泄题漏题的可能性也较后者更大,对考试公平性的损害自然也更大。
⑺ 2017高考广东省和浙江省的分数难度系数比值是多少
2017高考广东省和浙江省的分数难度系数比值,
没有可比性。
浙江省外语、选考科目,每年考内两次,
考生可选最容好的一次作高考成绩。
6月高考只需考语文、数学,
可全力攻两科。
广东省在6月高考要考全部科目,
没法比赛。
祝你好运。
⑻ 2017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是什么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版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权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