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八年级下语文特训答案浙教版

八年级下语文特训答案浙教版

发布时间:2020-12-24 01:20:41

① 八年级下册语文综合能力训练答案第二课

在网上问答案是一个不好的习惯,我只能说你这样成绩是不会提高的,另外内也没动力,容自己想想有什么让你有动力的事,不管是为自己还是为了自己喜欢的人!不要求答案,自己做最好。
作业嘛作业,既然是作业 就要用心去完成 如果给你答案的话 对你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先问同学,再问老师,一步一步来。

② 八年级下册语文《基训》答案

自己写,不能抄答案

③ 八年级下册语文<练习新方案>答案

一:来1背影(朱自清)2永久的自悔(季羡林)3铁骑兵(杨朔)4苏珊.安东尼(乔安娜.斯特朗等)
二:5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6现代诗两首长城谣(席慕容)一片槐树叶(纪弦)
7致空气(邵燕祥)8樵夫,别砍那棵树(乔治.珀金斯.莫里斯)
三:9日出(曹禺)10钦差大臣(果戈里)11放下你的鞭子(陈鲤庭)

④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答案

1.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另一种意见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又: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也有不同解释: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②“笑”前喻,“乐”后喻;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2.《陈太丘与友期》何以不入“夙惠”门?
“夙惠”门是《世说新语》36门中的第12门,专记聪敏儿童的故事。这一则记陈纪七岁时的故事,也表现了他的聪敏,但主要是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二语为全篇核心,可见作者的意图是借陈纪的责客语,从反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所以还是放在“方正”门内为好。
故事的结尾亦有争议。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陈纪就应当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我们不赞同这个说法,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如此求全责备。
练习说明
一 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这两篇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1.《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2.《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设题意图是使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并感知文章语言精练的特点。本文不是标准的书面体,只能算古白话,但文章不长,两则加起来不足二百字,读读背背,有助于语感的培养。
1.第一问是开放性的,说“家庭气氛”也不限于列出的那些词语,能从整体上感知此刻的家庭气氛更好。答案可从“融洽”“欢快”“轻松”中任择一两个。
第二问:“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之“儿女”则专指子女。按:“儿女”在古诗文中亦有专指子女的用法,如杜甫“遥怜小儿女,不解忆长安”(《月夜》)“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赠卫八处士》)诸句中,“儿女”皆指子女。
2.第一问是常识性的,有这类常识,读文言文才不至于弄错人称。“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尊君”“家君”的用法见课文注释。
第二问是探究性的,学生可以发表不同见解。
二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设题目的是积累词语。
1.“俄”,又常与“而”“顷”诸字连用,皆片刻义。“欣然”,高兴地。然,语助,无义;或作“……的样子”。
2.“拟”,比、比拟。这是古义。唐以后才有准备、打算义,如“比拟好心来送喜”(唐代民歌),“也拟泛轻舟”(宋李清照词《武陵春》)。
3.“未若”,比不上。
4.“乃”,这里是“才”的意思。按:此字用法较多,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切忌多讲,碰上一种说一种最好。
5.“期”,约会、约定。“委”,舍弃。
三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设题目的是诱发学生评价诗句的兴趣,评价质量的好坏是次要的,有争论更好。教师可以参考“问题研究”第1点的说法作解释,但无须作定论。
最后一问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能自创比喻更好,如果想不出,也可以引下面这首诗为例,让学生说说诗中对飞雪的比喻好在哪里。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⑤ 八年级下册语文新课标答案(人教版)

成为孔豆网会员 你就可以畅所欲言 有问必有答

⑥ 八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人教版)答案

第一题:

(6)八年级下语文特训答案浙教版扩展阅读

这部分内容主要考察的回是《醉翁亭记》答的知识点: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

《醉翁亭记》就写在这个时期。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

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⑦ 八年级语文课时特训第十四课《故宫博物院》答案

1.正音解词:
矗立(ù) 鳌头(áo) 湛蓝(zhàn) 琉璃(liú) 中轴线(zhóu) 金銮殿(luán) 檀木(tán) 攒(cuán) 乾清宫(qián) 坤宁宫(kūn)肃穆(mù) 奏极(zòn) 额枋(fāng) 矫健(jiǎo) 妃嫔(pín)翊坤宫(yì)迥然不同(jiǒng)蟠(pán)龙
藻(zǎo) 井 檀(tán)香 御(yǜ)花园 湛(zhàn)蓝 修缮(shàn) 傀儡(kuǐlěi)
鸣钟击罄(qìng) 诏(zhào)书 中轴(zhóu)线 玉玺(xǐ)上谕(yù)
2.解释词语:
湛蓝:深蓝。
布局:全面安排。
肃穆:严肃而恭敬。
幽雅:幽静而雅致。
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动听。
井然有序:形容整齐的样子。
鳌头:指皇宫大殿前石阶上刻的鳌的头,考上状元的人可以踏上。后来用“独占鳌头”比喻占首位或取得第一名。
举世闻名:jǔ shì wén míng 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残破不堪:残破得很厉害,到了极点。不堪 用于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深。
祸国殃民:huò guó yāng mín 祸、殃:损害。使国家受害,百姓遭殃。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故宫)
2.那么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空间顺序)
4.理清文章结构
文章的结构:总分总
第一部分:概括说明故宫的位置,历史和总的建筑特点(1、2段)
第二部分:分别介绍故宫博物院的建筑(3—15段)
第三部分:从景山鸟瞰故宫,再次点明故宫的整体特点。
四、合作探究。
1.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说明顺序是怎样的?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内 容:规模、外观、内部摆设和装饰、功用、位置
空间顺序:从外到内、由下到上 、先中间后两边
说明方法:列数字、摹状貌
(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对太和殿,先写使三大殿成为统一整体的台基——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并且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这就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再写太和殿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的斗拱、额枋、梁柱,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内部装饰的庄严富丽(金銮宝座、雕龙屏、金柱、藻井、梁枋等上面都装饰着多姿多态的龙);最后从它的位置和功用上(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说明它在设计方面的象征意义——过去封建皇帝凭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使用的说明顺序是由外到内、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2.作者为什么重点解说太和殿?
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建筑的中心,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利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外观气势雄伟、色彩壮丽,内部装饰庄严富丽,处处饰以龙形,且建于中轴线上,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特点。
5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特点。如: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红色、金锁窗、朱漆门。
6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
7段:写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
8段:写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严气氛的特点。如:跪满百官、排列仪仗、皇帝端坐、鸣钟击罄、烟雾缭绕。
3.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从对太和殿的介绍中你能看出故宫建筑设计的主要特色吗?
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特点。所以建殿于中轴线上;因皇帝自诩为真龙天子,因而处处饰以龙形。
4.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这部分采用了从外向内的说明顺序,从殿外写到殿内;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位顺序写: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请注意方位词语用其在表意上的准确性。

希望帮助到你,若有疑问,可以追问~~~~~

⑧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时特训答案 需要问我

同学 发我邮箱 [email protected]

阅读全文

与八年级下语文特训答案浙教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