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高一语文必修2试卷

高一语文必修2试卷

发布时间:2020-12-24 01:04:10

①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整理

说明:本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第一卷60分,第二卷90分,共150分(作文50分,其余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第I卷(共60分)
一、(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氾水(fàn) 栖息(qī) 游说(shuǒ) 跌宕多姿(dàng)
B.会稽(jǐ) 官宦(huàn) 更改(gèng) 摇曳生姿(yè)
C.昳丽(yì) 窥视(kuǐ) 讽谏(jiàn) 寝食不安(qǐn)
D.唾弃(tuò) 翁媪(ǎo) 沟壑(huò) 恃才傲物(shì)
2.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军,驻扎)
B.公从之,辞曰 (辞,推辞)
C.行李之往来 (行李,出门时带的包裹、箱子等)
D.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戍,防守、守卫)
3.和例句中“夫”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例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②夫晋,何厌之有
③夫战,勇气也 ④予观夫巴陵胜状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⑥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A、①⑥ B.②③ C.④⑤ D、③④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5.对下面“之”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何厌之有
③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④辍耕之垄上
A.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 B.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C.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不同 D.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
①晋军函陵 ②若不阙秦 ③闻寡人之耳者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
⑤私我也 ⑥吾妻之美我者 ⑦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⑧赵王之子孙侯者 ⑨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⑩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A.①⑧/②③⑨⑩/④⑤/⑥⑦
B.①⑧/②③④⑤⑨⑩/⑥/⑦
C.①⑧/②③⑨⑩/⑥/④⑤/⑦
D.①⑦/②③⑨⑩/⑥/④⑤/⑧
7.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谦称的一项是 ( )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老臣贱息舒淇,最少
C.寡人闻古之贤君 D.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8.下列加点字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 ( )
A.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B.请勾践女于王。
C.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D.君将哀而生之乎。
9.从句式特点看,找出不同子其他三句的一项 ( )
A.夫晋,何厌之有 B.忌不自信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诸侯有在者乎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
国的史实。
C.《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
计策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D.“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前四史”则指“二十四史”中
的《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二、(略9分,每小题3分)

三、(21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行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饮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也,必问其名。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14.列两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②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③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④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也
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也相同 B.两个“以”相同,两个“之”不同
C.两个“以”不同,两个“之”相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之”也不同
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没有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
A.进不用命,退则无耻 B.吊有忧,贺有喜
C.洁其居,美

② 高中语文必修二成语复习资料汇总

一般说来,期末考试与课本关联程度不是很高的,小阅读不是课本上的,大阅读不是课本上的。文言文的文段虽然不是课本上的,但实词或虚词考查可能有课本上的,但也无法找出重点来,只能是把课下注释好好看看,尤其是实词虚词通假字以及词类用,翻译题更与课本无关,但用得着特殊句式固定搭配等知识点。至于语言知识运用题,可能与现代文的课下注释关系要密切一些,也是把课本注释好好看看,另外,如果有练习册,可以把那里面的音形成语病句好好做做。1:第一课毛泽东写的《沁园春。长沙》容易在语文考试中的填诗词部分出现一两句但使用率不是很高。第一课后面的三首最好要会背会默写。因为卷子上会出:写出毛泽东在长征期间写的诗词一首。 2:第二课诗两首雨巷的点击率不高。但是再别康桥要会背会默写啊。特别是第二节到第六节。 3:第二单元当然是最重要的了。因为是文言文嘛。最主要的几句话是: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不仅要会写字还要会翻译才行。特别是第二局考察的次数非常高。还有翻译哦!! 4:第五课的荆轲刺秦王,虽然不用背诵但是第九自然段是要会的。特别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千古名句嘛自然要会的。切记翻译! 5:鸿门宴一刻不需要背诵但也还是有几句是重中之重。——,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还是要注意一定要会翻译。因为所有的试卷上出这个翻译的都很多 6:其余的地方都不会出了。但是要全面的复习,特别是书本后面推荐看的书籍,有可能会考上一两个。

③ 高一语文必修二诗经原文

诗经两首《氓》
诗经——《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mù)止。 靡室靡家,玁(xiǎn)狁(yǔn)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mǐ)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gǔ),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kuí)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féi)。 四牡翼翼,象弭(mǐ)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yù)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④ 世纪金榜高一语文必修2答案

《世纪金榜》阶段检测区知能梯级训练套题单元质量评估(一)、(二)、(三)、(四)语文必修2,配人教版陕西出版集团未来出版社

⑤ 2013~2014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蓊蓊(wéng)点缀(zhuì)潭柘寺(tuò)翘首回望(qiáo)
B.霎时(shà)讥诮(qiào)渺茫(miǎo)一椽破屋(chuán)
C.廿四桥(èr)倩影(qiàn)琐屑(xiè)物阜民康(fù)
D.踱步(ó)斑驳(bó)落蕊(xīn)拈花惹草(niān)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落寞 混沌 驯鸽 牵牛花 蓊蓊郁郁
B.弥望 袅娜 脉脉 梵婀玲 青翠欲滴
C.斑驳 丰姿 风致 卢沟桥 没精打采
D.悲凉 参差 幽僻 泊来品 亭亭玉立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 ,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 ,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A.点缀 落叶 触觉 寂寞 B.装饰 落叶 感觉 落寞
C.点缀 落蕊 触觉 落寞 D.装饰 落蕊 感觉 寂寞
4.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落寞:冷落,寂寞)
B.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大意:大致的轮廓)
C.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已:已经)
D.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秋士:古时指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其缺乏。
B.“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样样俱全,但该领域遭受“感染”却是不容置喙的事实。
C.小李新买的房子装修得十分豪华,钢丝纱窗,大理石地面,漂亮的吊灯,真是琳琅满目。
D.近日面世的《共和国万岁》邮票珍藏大系,版面设计新颖别致,邮票藏品丰富多样,可谓“邮苑奇葩,传世珍藏”。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位曾经驰骋乒坛的名将已经回到祖国,现就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从事运动医学的教学与研究,为国家的体育事业贡献他的力量。
B.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可让病人得到更多心理安慰,也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社会声誉和经济效益。
C.“锦”是一种丝织品,在古代,由于珍贵的原材料、繁琐的生产工艺,使得织品数量有限,是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时尚奢侈品。
D.在中国,尽管把恐龙化石当做“龙骨”并作为一味中药已有很长历史了,但从科学角度对之进行发现和研究,则是从20世纪才开始的事。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B.郁达夫,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曾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还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他的成名作是自传体短篇小说《子夜》。
C.朱自清的散文语言一贯有朴素的美,他力求“真”,“回到朴素,回到自然”。《荷塘月色》的语言朴素典雅,准确生动,贮满诗意。
D.《故都的秋》是现代散文中的名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课文的文眼,即“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此句提纲挈领,统领全篇。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荷塘月色》一文中的语段,回答问题。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文中加点的词语极富表现力,下列关于这些词语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以流水喻月光,用动感极强的动词“泻”加以点化,将月光写活了,写出了月辉照耀、如倾如泻的景象。
B.一个“浮”字,又表现出月光下荷叶、荷花那种缥缈轻柔的姿容。
C.“斑驳”是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表明黑影中还有绿色与银白色。
D.本来是倩影映在荷叶上,却说成“画”在荷叶上,“画”含有人为的动作,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挥墨描绘“倩影”。这里表现出一种趣味,也显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2.通感,指感觉的转化、迁移。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指出其中通感的用法及其艺术效果。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二)阅读《故都的秋》一文中的语段,回答问题。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 不出门去吧, 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 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1.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只要……就 B.即使……就是……也
C.虽然……但……也 D.即使……只要……就
2.作者不写名胜古迹,而是着力描写普遍存在于家家户户、街头巷尾的景象。对作者这样选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只有这些平凡的景物才能代表北平秋色的特点。
B.表明北平的秋意无处不在。
C.着力写普通百姓生活中的平凡景物,体现出作者的平民意识。
D.名胜古迹处繁闹之境,而且秋色较为明艳,与作者当时的心情不合拍。
3.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青天”等描写,是从视觉入手,描写北国的秋高气爽和天色清纯。
B.“驯鸽的飞声”,是从听觉角度写秋天的“静”,静中有动,更显其静。
C.“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这“日光”给人明丽灿烂的感觉,使作者感到秋光的丝丝暖意。
D.文中写景选用的大多是些“冷色”,如青、蓝、灰、白等等,以此来显示深沉、淡泊的特征。
4.作者希望“在牵牛花底”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作为“陪衬”,是因为( )
A.这样能显出牵牛花的勃勃生机。
B.这样才构成一幅完整、客观的图画。
C.这样能让人更加体会到秋的意韵。
D.这样能让人心情愉悦。
5.下列对于《故都的秋》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故都的秋”,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
B.“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句话点明了故都之秋的特点,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C.本文在描绘故都的自然景物时,流露出忧郁、孤独的心境,表现了悲秋的主题。
D.课文多处采用对比的手法,烘托出故都的秋与众不同的特色,也表现出作者对北国之秋的向往和赞美。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岳 桦
任林举
第一次去长白山,是1995年的夏天。也是从那时起,才知道岳桦是一种树的名字。那是一种只在长白山上才有的树。
那时的长白山,还没有进行旅游开发,没有什么所谓的“景点”,许多人去长白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看天池。我们大概也是那个样子,所以一爬上汽车,人们的心和飞旋的车轮就达成高度的默契,一路盘旋而上,直奔峰顶。尽管一路上的好花、好树、好景层出不穷,但似乎都与我们无关。过后,当我重新翻阅那天的记忆时,除太阳未出时的美人松剪影和最后的那泓天池水还算清晰,中间大部分片段都是些红绿交错、模模糊糊的虚影,如一张张焦距没有对准的照片。
只有那些岳桦树,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意外,也是一个惊奇。
接近山顶时,我无意中将疲惫的目光从嘈杂的人群转向车外,突然,我感觉到,有什么我不知道的事情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那些树,纷纷沿着山体将身躯匍匐下去,并在斜上方把树梢吃力地翘起。在透明的、微微颤抖的空气里,我仿佛看到一种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这些树的躯干之上,使这些倔强的生命在挣扎中发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
这些树的名字,就叫做岳桦。
本来,树与树并立于一处时应该叫做林或森林,但许许多多的岳桦树并存一处时,我们却无法以“林”这个字来定义这个集体。因为它们并不是站立,而是匍匐,像一些藏在掩体下准备冲锋或被火力压制于某一高地之下的士兵那样,集体卧伏于长白山靠近天池的北坡。如果非给它们一个词不可的话,也许叫“阵”或“阵营”更合适一些。那么,构成这个巨大阵营的,到底是怎样的一支队伍?它们到底肩负怎样的使命?
我不知道白桦和岳桦在血缘上有什么联系,不知道它们到底是不是同一种植物,但我坚信,它们彼此是迥然不同的,就算当初它们生命的基因都来自于同一棵白桦树上的同一颗种籽。
白桦生在山下,与溪水、红枫相伴,过着养尊处优、风流浪漫的日子,风来起舞,雨来婆娑,春天一顶翠绿的冠,秋日满头金色的发,享尽人间的艳羡,占尽色彩的风流,如幸运的富家子弟,如万人追捧的明星。而岳桦却命里注定难逃绝境,放眼身前身后的路,是道不尽的苍茫、苍凉与沧桑。
有人断言:“性格决定命运。”暂不说这句话用于人是否准确,但用到树上,肯定是不准确的,实在讲,应该是命运决定了性格。岳桦,之所以看起来倔强而壮烈,正是由于它们所处环境的残酷。
想当初,所有的桦都是长白森林里白衣白马的少年,峰顶谷底任由驰骋。后来,那场声势浩大的火山喷发,将所有的树逼下峰顶,就在向下奔逃的过程中,命运伸出了它无形的脚,一部分桦便应声跌倒。一个跟头跌下去,就掉入了时间的陷阱,再爬起来,一切都不似从前。前边已经是郁郁葱葱的一片,每一种树都沿着山坡占据了自己的有利地形,没有了空间,没有了去路;而后面,却是火山爆发后留下的遍地疮痍与废墟,以及高海拔的寒冷,但那里却有着绝地求生的巨大空间,尽管那里有风,有雪,有雷电,有滚烫的岩石和冰冷的水,最后,它们还是选择了调头向上。
一旦选择了返身向上,桦就变成了岳桦。而今,不管我们把怎样的情感与心愿给予岳桦,岳桦也不可能变成那些挺拔而明快的白桦了,如同山下的白桦永远也不能够站到它们这个高度一样,它们再也不可能回到最初的平凡与平淡。因为从白桦到岳桦,作为一种树已经完成了对树本身或者对森林的超越,它们的生命已经发生了某种质变。而今,与山中的那些树相比,岳桦更像一场风;与那些各种形态的物质存在比,岳桦更像一种抽象的精神。
(有删节)
1.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写长白山之行时插入了一段事后的记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解释下列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1)我仿佛看到一种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这些树的躯干之上,使这些倔强的生命在挣扎中发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

(2)命运伸出了它无形的脚,一部分桦便应声跌倒。一个跟头跌下去,就掉入了时间的陷阱,再爬起来,一切都不似从前。

3.作者坚信岳桦与白桦是迥然不同的,他的主要理由是什么?请根据文意作简要概括。

4.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来表现岳桦?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语言表达
对“幸福”的理解因人而异。请仿照示例,将下面作品中两个人物的话补写完整,表达人物对“幸福”的理解。要求:①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②句式相近,每句话补写的字数不超过30字。
示例:《守财奴》中的葛朗台说:我的幸福就是金子,守住金库的钥匙,就守住了我的幸福。
(1)《项链》中的玛蒂尔德说:我的幸福就是
(2)《荷花淀》中的水生说:我的幸福就是
四、写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生活中,我们一定不要忽视每一个小小的富有人情味的细节,或许那正是我们人际关系和事业成功的关键。一句温暖的话语,暖和了漫长的冬天。
请以“细节”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B
柘廿蕊
2.D
解析:D项“泊”—“舶”。
3.C
4.C
解析:已:抑制。
5.D
解析:D项“新颖别致”意思是新奇、不同寻常,正确;A项“百里挑一”的意思是从一百个里挑出一个,形容十分出众。本项的意思是“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而“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极其缺乏”,不合语境;B项“不容置喙”是“不容许插嘴”的意思。在这里应该用“不容置疑”,表示无可怀疑;C项“琳琅满目”多指书籍或工艺品。
6.B
解析:A项赘余,去掉“就任于”中的“于”字;C项语序不当,“珍贵的原材料、繁琐的生产工艺”改为“原材料珍贵,生产工艺繁琐”;D项词序不当,应该是“研究和发现”。
7.B
解析:郁达夫的成名作是自传体短篇小说《沉沦》。
二、阅读理解
(一)
1.C
解析:“斑驳”原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有深浅不一的意思。
2.参考答案:这是由视觉向听觉转移。月光与树影是宁静的,用“名曲”来形容,将读者带入一种幻境,光与影的白黑块,仿佛变成了活泼跳跃的音符。这是化静为动的写法,将景物写活了,也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其次,身处此境,提到梵婀玲,会很容易联想到《小夜曲》之类的名曲,光与影的和谐分布与名曲的优美、悠扬,其间有某种相通之处,两相烘托,也是意象的叠加,艺术效果倍增,给原有的意境带来了温馨、幽雅的氛围。
(二)
1.B
2.A
3.C
解析:“日光给人明丽灿烂的感觉”错误。
4.C
5.C
解析:“表现了悲秋的主题”错误。
(三)
1.参考答案:(1)补充解释旅行中的印象;(2)为下文描写岳桦进行铺垫。
2.参考答案:(1)①绝地中的桦为了生存而迸发出巨大的生命能量;②生存挣扎的代价是沉重的;③生命的痛苦与希望同在。
(2)①不幸的命运常常在毫无准备中降临;②桦的生命轨迹与生存环境因灾难而发生了根本改变;③他们将面临新的抉择。
3.参考答案:(1)它们的命运不同:白桦生长在山下,养尊处优,而岳桦生长在山上,身处绝境;(2)它们的形态不同:白桦挺拔明快,而岳桦身躯匍匐;(3)它们的性格不同:白桦风流浪漫,而岳桦倔强壮烈。
4.参考答案:(1)拟人,比喻。(2)①通过拟人的手法,可以使岳桦由谷底到谷峰、由平凡到卓越的过程更加生动形象;②通过比喻的手法,可以使岳桦的内在气质得以揭示和提升。
三、语言表达
参考答案:
(1)玛蒂尔德说:我的幸福就是钻石项链,拥有了钻石项链,就拥有了我的幸福。
(2)水生说:我的幸福就是家乡白洋淀,保卫了白洋淀,就保卫了我的幸福。
四、写作
参考答案:略。

⑥ 高一语文必修二字音整理

一、字词。
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轮廓(kuò) 翌(yì)日 孩稚(zhì) 虔诚(qián) 跌宕(dāng)
恬静(tián) 禁锢(gù) 憧憬(chōng jǐng) 绚(xuà)丽 丰饶(ráo)
如醉如痴(chī) 毋(wú)宁 瞥(piē)一眼 粗糙(cāo) 骇(hài)人
曙(shǔ)光 蓓(bèi)蕾 奢侈(shē chǐ) 祈祷(qí dǎo) 隐遁(dùn)
铿锵(kēng qiāng) 亘(gèn)古不变 坍圮(tān pǐ) 熨贴(yù tiē) 攫(jué)
捋(lǚ)着触须 撅(juē) 步履(lǚ) 隽(juàn)永 时髦(máo)
昵(nì)称 人寰(huán) 突兀(wù) 摇曳(yè) 昊天(hào)
仓猝(cù) 一幢(zhuàng) 凛冽(lǐn liè) 拯救(zhěng) 攫住(jué)
创痛(chuāng) 田凫(fú) 椋鸟(liáng) 潺潺(chán)
2、正确书写下列加点的字。
翌日 虔诚 恬静 禁锢 憧憬 绚丽 毋宁 攫住 瞥一眼 坐落 亘古不变
坍圮 熨贴 捋着触须 撅 步履 隽永 昵称 人寰 余暇 铿锵 缘分 蓓蕾
突兀 摇曳 仓猝 凛冽 拯救 田凫 椋鸟 潺潺 昊天 奢侈 祈祷 曙光

阅读全文

与高一语文必修2试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