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海市2007年语文春考卷
1.第一自然段提供的信息,对小说情节发展推动作用最大的一项是:(2分) A.父亲是以为富有的且日益衰老的鳏夫 B.儿子是一位具有生意头脑的收藏建。 C.父亲为自己的儿子感到欣慰和自豪 D.父子俩热衷于收藏世上最好的美术品 2.获得儿子肖像画后,作者对父亲有一系列细节描写,请简要说明其作用。(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儿子肖像画在无人愿买的情况下,被老人“一位并不富有的朋友”十美元拍的,他竞买动机判断不合理的一项是:(2分) A.因为念及旧谊 B.被老人父爱感动 C.为使拍卖顺利 D.不忍画像受冷落 4.拍卖大厅“死一般的沉寂”“附和声此起彼伏”“越发安静”“人声鼎沸”等场景描写的用意是:(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小说的结局方式使我们联想到美国小说家__________短篇小说的结尾艺术。(2分) 6.小说最后提到拍卖师的“遗憾”,请说说你读出了怎样的遗憾并简述理由。(5分) 参考答案: (一)1.C (2分) 2.渲染老人对儿子的至爱无价;与下文拍卖会众人对肖像画的冷落形成对比。(4分) 3.B (2分) 4.要点:渲染气氛,制造悬念,揭示心态,突出主题(4分) 5.欧亨利(2分) 6.参考角度:作者,读者,拍卖师,竞拍者,父亲等(5分)
记得采纳啊
Ⅱ 2002年上海春考语文试卷(急)好的追加50分
一 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15分)
鼠,特别是家鼠,本是令人痛恨的动物,然而它在十二生肖的乐队中却有拉首席小提琴的荣耀。古人用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相对应,“子”位的鼠永远打头。
鼠与人类关系密切,有关鼠的童谣在旧时深受儿童喜爱。流行于京津一带的《小耗子偷油》,今天五十岁左右的人都会有印象;而《猫拿耗子》中“耗子大爷”的形象更带有几分老北京市民的懒散与穷讲究,十分可爱。不过,最为儿童神往的莫过于“老鼠娶亲”的民间传说,几乎流行于全国。春节前后,有关生肖的年画、剪纸,不仅是成年人点缀年节气氛的物品,更是儿童进入童话世界的向导。
在浙江绍兴一带,人们常称年画为花纸。鲁迅《狗·猫·鼠》一文忆及童趣有云:“别的一张‘老鼠成亲’却可爱,自新郎、新妇以至傧相、宾客、执事,没有一个不是尖腮细腿,像煞读书人的,但穿的都是红衫绿裤。”清代梁玉绳《清白音集·嫁鼠词自注》:“俗传除夕鼠嫁女,窃履为轿。”民间布玩具多有表现这一题材者,颇受儿童欢迎(如图)。旧时流行的玩具,用手帕折叠为鼠,或用布缝制而成者,都曾是儿童的宠物。
作为生肖,老鼠在民间艺术如剪纸中占有一席之地,如清光绪间山东掖县“十二生肖童子”之一的鼠。但在绘画作品中,表现老鼠题材者就不多了。元代钱选《桃枝松鼠图卷》所绘并非家鼠,明宣宗朱瞻基则有《苦瓜鼠图卷》,画的分明是家鼠了。
文学作品中,鼠的形象在《诗经》中早见,如《魏风·硕鼠》、《庸风·相鼠》等。唐代曹邺的《官仓鼠》以鼠喻贪污之官吏,有《硕鼠》遗意。唐代王度的《古镜记》写鼠妖为魅,开后世鼠婚故事之先河。《西游记》第八十一回至八十三回,写无底洞中的老鼠精逼唐僧成亲,是鼠婚故事的发展。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有《阿纤》一篇,写人鼠恋爱,生动传神,但以鼠为妇,恰如许仙爱上了雷峰塔下的白蛇,终不如狐妖花魅更具浪漫色彩。清传奇《十五贯》中的娄阿鼠既是鼠窃狗偷之徒,又是杀人凶手。但以鼠为绰号者,在文学作品中并不都是坏人,《水浒传》中的白日鼠白胜,属一百零八将中的人物;《三侠五义》中大闹东京的“五鼠”更是结拜的侠义之士,受到读者的喜爱。
1.文中第一自然段说到鼠有着“拉首席小提琴的荣耀”的意思是 (2分)
2.下列说法符合第二自然段文意的一项是(2分)
A.关于鼠的民间传说很丰富,它们能引导许多儿童步入童话的世界。
B.《猫拿耗子》和“老鼠娶亲”都是生动有趣、广泛流传的著名童谣。
C.鼠一向是儿童的宠物,所以关于它的童谣好听好唱,流传不绝。
D.每年春节前后,有关鼠的年画、剪纸作品都广受欢迎,供不应求。
3.从全文看,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6分)
A.唐代作品《官仓鼠》的主题与《诗经》中的《相鼠》相似,具有一脉相承,异曲同工之妙。
B.蒲松龄笔下的“鼠仙”与《聊斋志异》中众多的狐仙一样可爱迷人,富于浪漫色彩。
C.在我国传统的剪纸和绘画作品中,老鼠常常充当主角,其中包括家鼠和松鼠。
D.鲁迅对“老鼠成亲”之类的年画也曾发生过浓厚的兴趣,那尖腮细腿的“读书人”模样与花花绿绿的颜色煞是诱人。
E.“五鼠闹东京”说的是五位侠义之士的故事,他们广交朋友,肝胆照人,是一百零八将中的人物。
F.《西游记》中老鼠精兴风作浪,十分可恶,但她与唐僧的爱情故事却脍炙人口,代代相传,说明人们对老鼠又恨又爱的复杂心态。
G.老鼠的艺术形象在我国众多的民间艺术中占有一席之地,直到今天还受到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人群广泛欢迎。
4.请对附图作一简要描述。要求生动传神,不超过80字。(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5—9题。(15分)
星 空
①星星对我展现一种人格化的亲近姿态,是在达里湖畔的一个夜晚。
②达里湖形似一牛肩胛骨,位于克什克腾草原的西北边缘。我们到达之时已届仲秋,湖边遍生红草,像一堆堆暗燃的炭火,驱逐已经逼人肌肤的寒意。达里湖在蓝得刺眼的天空下悠然映出远山的倒影。在人迹罕至的蒙古高原,此湖安闲丰腴,像赋闲的天神。远眺湖面,鸥鸟起伏,浪挽涟漪,无意中领会到达里湖的女性化气息。难怪当地有传说,把湖神称“达丽娘娘”。
③看达里湖,你要调动好精神,一口气把它看够,然后头也不回地离开。心若一软,贪图眼福回头再看一眼,就难免又看上半天。所谓“流连忘返”,就是这个意思。你看到了什么呢?无非湖光山色,它如亘古不移又似瞬息万变。造化和人工的区别就在这里:人之手下无论多么巧妙的制品,刺绣也罢,园林也罢,总是极尽复杂,然而观者一目了然;自然展示的是单纯、浑然,给人以欣赏不尽和欲进一步了解却又无奈的景象。譬如看达里湖的蓝,令人惊羡,宛如在蓝中还有什么更美的东西。
④入夜,我们几个不怕冷的蒙古族汉子决意在湖畔的蒙古包下榻。蒙古包的样式设施均好,十多个人盖着被子和大衣挤在一起,在烛光下讲些稀奇古怪的故事。午夜我外出时,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得说不出话来。
⑤满天的星星肃然排列,迎面注视着你。它们好像在蒙古包外等侯了多时。在这里看星星,星星们在你眼前亮起,一直亮到了脑后。你仿佛把头伸进了一座古钟里面,内里嵌满活生生的星星;我顿悟《敕勒歌》中为什么有“天似穹庐”的句子。在这里看到,天原本就是个硕大的圆形屋顶,很低很矮,始终伏在人的脚底下,好像一抬脚,哪里都可以去得。
⑥站在夜风中的达里湖畔,脚下是地,遥遥与地相接的远方就是天了,因为那儿星斗闪烁。在草原看星星,无须仰头,可如观壁画一般平视。李白诗云“云傍马头生”,不是虚言。在这里,星星会像铃铛一样系在马鬃旁。以往看星星,觉得它们清冷遥远;而这里的星群太生动了,每个星都像伸着头在观察我。这里的星星多得很,它们拥挤嬉笑,它们矜持沉思。
⑦有位诗人将星星亲昵地称作“星子”,我看到的真是一群有灵性的星子。星子们,你们是别在哪一位酒醉的天神衣襟上的徽章呢?这位天神一定是英雄,不然怎么会拥有你们这些精灵?
5.综观全文,请找出与文章开头“星星对我展现一种人格化的亲近姿态”相呼应的—个句子。(2分)
6.第③段说到“造化与人工的区别就在这里”,指出“造化”不同于“人工”之处(不超过18字)。(3分)
7.文章以“星空”为题,却花很多篇幅描写达里湖,对其用意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达里湖实在太美了,以致作者忍不住“贪图眼福”而“流连忘返”。
B.作者以达里湖美丽动人的景色反衬出湖畔星空惊人的美。
C.由观赏达里湖而领略了自然美的真谛,为下文写星空之美作铺垫。
D.满天繁星在平静的达里湖面的倒影,使草原星空显得更加美丽。
8.文章在艺术上除了气象博大之外,还有神话色彩,下列没有神话色彩的一项是(3分)
A.星子们,你们是别在哪一位酒醉的天神衣襟上的徽章呢?
B.你仿佛把头伸进了一座古钟里面,内里嵌满活生生的星星。
C.难怪当地有传说,把湖神称“达丽娘娘”。
D.在人迹罕至的蒙古高原,此湖安闲丰腴,像赋闲的天神。
9.第⑥段说在达里湖畔看星星没有以往那种“清冷遥远”的感觉,原因是(4分)
答:(1) (2)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0---14题。(15分)
①科技与道德是相互联系的。科技与道德好比同一株树的各个分枝,它们之间总是存在着现象的或本质的、显著的或隐蔽的联系。
②科技与道德之间的联系首先表现为科技总是要接受道德的评价。科技就其被理解为一种理性的知识体系或者作为一种纯粹的工具理论(技术方法),本身并不包含或显现其特定的道德价值。但是,由于科学技术活动是在人类社会中进行的,是人类社会活动及其成果的一部分,并且总是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相联系的,因此,科学技术本身也就是人类道德评价的对象。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既存的社会力量介入并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即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利益、社会需要和社会情感,人们自然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对科技进行不同的道德评价。这种评价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③科技与道德的联系表现为科学技术从本质上讲是一种革命的力量,能够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人类带来利益,增进人类的福利。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通过与生产力诸要素相结合,从而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为人类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从这个意义上看,科学技术对人类来说具有最大的“善”的价值。
④科技与道德的联系表现为科学技术具有内在的“善”的意义,科学技术不仅能够外在地增进人类的福利,而且还是实现“善”的有效途径。科技是人类获得自由的手段,能够消除人在自身面前和自然界面前的不安全感。科技具有认识功能和实践功能,它的最终目的是指导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使人类在对自然界的关系和社会关系中获得自由。
⑤科技与道德的联系还表现为科学技术在运用中所体现出来的伦理道德的二重性。如果说科学技术对于人类从根本上说是善的话,那么它的具体应用却会给人类带来不同的社会效果。一方面,它的生产和发展把人类从精疲力竭中解放出来,使生活更加舒适富裕;另一方面,又给人类带来严重的不安,使人成为技术环境的奴隶,而最大的灾难则是为自己制造了许多大规模毁灭的手段。正因为这样,科技的道德意义更加突出。
⑥科技与道德的联系还表现为道德中有科学的因子。(a)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作为对人类生活的一种反映和认识,它本身也存在着关于现实的真理性知识,(b)但与科学真理不同的是,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产物,不仅说明价值、范畴和规范的内容,(c)而且体现在人的具体行为中,(d)某个人做出某一行为,不仅是因为其符合道德要求,(e)而且因为其符合真理,是正确的。
10.对第②段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科学与技术作为既存的社会力量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B.科学与技术对人的社会生活总是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C.科学与技术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同时也接受着人们的评价。
D.科学与技术在接受人们的道德评价中不断发展。
11.第③段中所说的“善”指 (2分)
12.下面两句话分别证明文中哪两个观点?(4分)
(1)毛泽东说:“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器……人们为着要在自然界得到自由,就要用自然科学来了解自然,克服自然和履行自然,从自然界中得到自由。”
证明:
(2)爱因斯坦说:“科学技术直接地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间接地生产出完全改变人类生活的工具。”
证明:
13.第⑥段中第2句是多重复句,用“/”划出第一层次。(3分)
a b c d e
14.请根据第⑤段中画线句表达的意思,联系实际,举一实例,作简要说明。(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8分)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蛩(qióng):蟋蟀。
15.下列名句中为岳飞所写的一句是(1分)
A.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B.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D.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6.词中说的“心事”指 (2分)
17.这首词的主旨句是 (2分)
18.有人评岳飞词说:“一种壮怀能蕴藉(含蓄而不显露),诸君细读《小重山》。”请结合这首词所表达的感情,谈谈你的理解。(3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9—22题。(13分)
书吴道子画后 苏轼
知者创物,能者述焉,非一人而成也。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技,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道子画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斜平直,各相乘除①,得自然之数②,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有余,运斤成风,盖古今一人而已。余于他画,或不能必其主名,至于道子,望而知其真伪也。然世罕有真者,如史全(人名)所藏,平生盖一二见而已。
元丰八年十一月七日书。
[注]①乘除:抵销。这是说上述的各种技法如顺逆、旁侧、斜直的合理运用,使之互相补充,从而获得平衡。②自然之数:指符合自然的情理。
19.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天下之能事毕矣( ) 或不能必其主名( )
20.文中用了“游刃有余”、“运斤成风”两个成语,写出其中一个的含义和表达作用。(3分)
含义:
作用:
21.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知者创物,能者述焉
译文:
然世罕有真者,如史全所藏,平生盖一二见而已
译文:
22.根据文意,写出作者的艺术创作主张。(用文中句子回答)(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3--26题。(14分)
A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而先后心在于臣,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B
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
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
乙如其教,连取数鱼。
予叹曰:“旨哉!意成乎道也。”
2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三易马而三后( ) 今君后则欲逮臣( )
乙竟日亡所获也( ) 子意乎鱼( )
24.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3分)
①而先后心在于臣/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
②用之则过也/乃投竿问甲曰
A.①意思相同②意思不同
B.①②意思都相同
C.①②意思都不相同
D.①意思不相同②意思相同
25.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译文:
26.两文所写事件不同,事理剖析上A段侧重一方,B段则 ;人物表现上,A段以对话为主,B段除有人物对话外,还有 ,因而记叙更具完整性。两文所含之理相同,可概括为 。(4分)
二 、写作(70分)
27.近年来,中外动画片如《米老鼠和唐老鸭》《蝙蝠侠》、《聪明的一休》、《灌篮高手》、《大闹天宫》等受到广泛欢迎,尤其受到青少年的喜爱,有的甚至为之入迷。有人说这已经成为一种较为突出的流行文化现象。你是如何看待这一文化现象的,请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Ⅲ 2005年上海语文春考
参考答案
一、80分
(一)(19分)
1。(2分)旦(1分) 丑(1分)
2。(3分)D
3。(2分)虚 实(或:生活 艺术)(答对一处得1分)
4。(4分)关于如何振兴京剧(2分) 口语化(2分)(意思对即可)
5。(4分)写出一条建议得2分,写出两条得4分
6。(4分)要点:代表作品、作品数量、表演体系、贡献等(写出一点给1分)
(二)(21分)
7。(2分)用沙漠玫瑰的故事来说明“鉴往知采”的道理(只答“用……故事”给1分)
8。(3分)名称(1分) 属性,外观(1分) 神奇特点,(1分)
9。这一株植物开放的那一刻(只讲“开放时”给1分)
10。(3分)“惊天动地”在于它整个的复活过程,它辗转曲折而重生的“惊骇演出”不亚于宇宙从洪荒中诞生的壮丽,(意思对即可)
11。(3分)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一个历史现象(1分),而要把它放在更大的坐标里进行纵横比较,作出判断(2分)
12。(4分)C(2分) D(2分)
13。(4分)必须是思想方法上的认识(2分) 联系实例具体阐发(2分)
(三)(4分)
14。(1)春光融融风雨凄凄 (2)忧劳可以兴国 (3)借书满架 万籁有声
(4)落日故人情 (5)人间重晚晴(写出一句给1分)
(四)(8分)
15。(1分)元宵
16。(3分)词在曲中的含义(1分) 表达效果(1分) 评价(3分)
17。(4分)突出重点词语(灯火、闹、桥)(2分) 想像合理(符合特定气氛)(1分) 描写生动流畅(1分)
(五)(16分)
18。(1分)《琵琶行》或《长恨歌》等
19。(4分)(1)景观、景象(1分) (2)隐藏(1分) (3)是最好的(1分) (4)尽(1分)
20。(2分)A
21。(2分) C
22。(4分)(1)高度不到一丈六尺,宽度不到一丈。(2分) (2)所以我现在继任杭州刺史,只能记述亭(景色之美),而不能再建造(其他亭)了。(2分)
23。(3分)提示:可从句式(长短整散结合),修辞手法(对偶等),情景交融,用词精美等方面回答。
(六)(12分)
25。(3分)A
26。(3分)肯定孟敏,否定茅容(1分)孟敏全出天机,茅容有意为之(2分)
27。(4分) 观点(2分) 评论(2分)
Ⅳ 求2009年上海春季高考语文试卷
2009 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
一、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
①小小说在我国其实原来就有,外国也有。但由于中国近些年来小小说比较流行,读者面很广,于是才把“小小说”当成一个新的概念。这个概念包含一些什么内容,值得探索。
②小小说并非单指短小的小说。短小,只是它的外部特征。小小说仍然可以看作是短篇小说的一个分支。短篇小说的一般特征,小小说都是应该具备的。但是小小说和短篇小说在本质上既相近,又有所区别。小小说是短小的,从里到外都是小的。小小说作者所发现、所思索、所表现的只能是生活的一个小小的片断。这个片断是别人没有表现过、没有思索过、没有发现过的。最重要的是发现。发现,必然就伴随着思索,并寻找合适的表现形式。文学创作都需要发现,但是小小说的作者更需要有“慧眼”,因为引起小小说作者注意的,往往是平常人易于忽略的小事。这种小事必须是天生得来的一块小小说的材料。这样的材料并非俯拾皆是。小小说材料的获得往往带有偶然性,邂逅相逢,不期而遇。并且,往往要储存一段时间,作者才能大致弄清楚这件小事的意义。写小小说确实需要一点“禅机”。
③小小说虽然不大可能有十分深刻的思想,但可以有一点哲理,不过不能在里面进行完整的哲学的思辨(中篇小说、长篇小说可以)。小小说的特点是思想清浅。半亩方塘,一湾溪水,浅而不露。小小说应当有一定程度的朦胧性。“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篇小小说发表了,创作过程并未结束。作者还可以继续想下去,读者也愿意和作者一起继续想下去。这样,读者才能既得到欣赏的快感,也得到思考的快感。追求,就意味着还没有达到。追求是作者的事,也是读者的事。小小说不需要过多的热情,大喊大叫,指手画脚,是会叫读者厌烦的。小小说的作者对于他所发现的生活片断,最好超然一些,保持一个客观者的态度,尽可能地不动声色。小小说总是有个态度的,但是要尽量收敛。可以对一个人表示欣赏,但不能夸成一朵花;可以对一件事加以讽刺,但不辛辣。小小说作者需要的是聪明、安静、亲切。
④小小说是一串鲜樱桃,一枝带露的白兰花,本色、天然。小小说不是压缩饼干、脱水蔬莱,不能把一个短篇小说拧干了水分,紧压在一个小小的篇幅里,变成一篇小小说。小小说不能写得很干、很紧、很局促。越是篇幅有限,越要从容不迫。小小说自成一体,所以也叫“微型小说”。小小说就像咫幅盆景,可以仿宏伟之自然。小小说就像宋人在扇子上画龙舟竞渡图一样,用笔虽极工细,但是一定要留出很大的空白,不能挤得满满的。空白,是小小说的特点。可以说,小小说是空白的艺术。中国画也讲究“计白当黑”。因为注意“留白”,小小说的天地便很宽余了。所谓“留白”,简单直截地说,就是少写。应该在写的时候就控制住自己的笔,每琢磨一句都要想一想——这样才能做到句有余味,篇有余意。
⑤小幅的画尤其要讲究“笔墨情趣”,小小说也需要精当的语言。古人论诗时说,七言绝句就像二十八个贤人容不下一个粗人。写小小说也应如此。小小说最好不要有评书气、相声气,不要用一种半文不白的轻佻的语言。小小说当有幽默感,但又不是游戏文章。小小说不宜用奇僻险怪的句子,如宋人所说的“恶硬语”’。小小说的语言要朴素、平易,但有韵致。
1.“小小说”又可以称为 。(1分)
2.第②段中的“慧眼”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
3.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小小说也包含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
B.小小说应对客观事物保持收敛的态度。
C.小小说也能包含完整的哲学的思辨。
D.小小说的题材应该储存一段时间。
4.第⑤段中“二十八个贤人容不下一个粗人”在文中的作用是 。(2分)
5.文章从 →主题的表现→手法上的特殊性→ 四个方面,依次说明了小小说的特点。(4分)
6.作者在第④段中写道“因为注意‘留白’,小小说的天地便很宽余了”。请以莫泊桑的《项链》为例,简述“留白”手法的妙用。(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3题。(22分)
顺着石板街走到从前
⑴游淮安河下镇,运气出奇的好。一路豪雨,临近镇子时,却住了雨脚。放眼望去,到处都是青砖黛瓦的建筑。古巷弯弯曲曲,旧宅瓦椽不整,老店铺面半朽。随便走进一处宅院,都能在弥漫的湿气中嗅到浓郁的历史气息。雕花窗棂、檐兽、陶缸、红木桌椅和青花瓷器,隐隐透出了往昔的热闹和繁华。
⑵但印象最深的还是那里铺路的石板。
⑶古镇里的许多铺路石板,久已废弃,被随便丢在巷子深处,或者就摆在窗前屋下。有些石板磨损严重,呈现出柔和的曲线。它们大都是土黄,或者透出点红色,一块一块,像固体的阳光,带着一点温暖,一点黯淡,与镇子的青灰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⑷这些石板皆非本地产。当初盐运兴盛时,大运河、淮河上来往的舟船,去时载盐,返回时捎带石板压舱,卸于河边,富有的盐商便购来铺路。数十年下来,这里的街道上就铺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石板。原来,这些石板都曾随船只,压着波浪,伴着涛声,最后落户在这里,成了古镇的“居民”。
⑸这曲折的石板上,走得最多的是盐车。明朝中叶以后,淮盐全部运到河下,经检验抽税后再分运到各地销售。这么一个小镇子,成了全国食盐的重要集散地之一,狭小的巷子里,竟然曾滚动过影响国民经济的商业洪流。
⑹除了盐,还有粮,还有竹木铜铁……自明代起,湖广、浙赣、江南等省漕粮必须经此地停留,等待漕署官员查验成色数量后,方可北上,而回程之船携带的商品也在此集散。永乐年间创办造船厂以后,这里更是成为造船物资的集散地。如今,在河下镇还可以看到打铜巷、钉铁巷、估衣巷、竹巷、绳巷等街巷。
⑺商业的发达,带来了多少尘世浮华。“十里朱旗两岸舟,夜深歌舞几时休。扬州千载繁华景,移在西湖嘴上头。”(“西湖嘴”即今河下镇)这是明朝邱浚描写古镇盛况的诗句。琵琶刘街、花巷街、菜巷街、西湖嘴街、粉章巷、干鱼巷等众多见于典籍的街巷记载,都是从前的生活画卷留下的印痕。
⑻富庶还养护了这里的深厚文脉。从元朝起,山阳县儒学就建在这里。《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也生活在这里。想象吧,曲折深巷的院子里,曾飘荡过多少朗朗的读书声。而当报喜的骏马跑过,伴着清脆的马蹄声,又有多少人的心也像这石板一样,迸发出烨烨的火星。
⑼这石板上也曾有皇家的辇乘招摇而过。康熙、乾隆两帝数度南巡都经过这里。
⑽这些石板还见证过更久远的历史。这里是古代名将韩信、梁红玉的出生地。韩世忠、梁红玉曾驻兵于此与金兵对峙。金戈铁马的杂沓之声,给这座古镇平添了许多壮怀激烈的铁血内涵。
⑾所有的烟云都过去了,只有这座镇子还留在这里,只有这些老石板还留在这里。坑坑洼洼的石板上,踩来踩去的已经是现代人的脚步。要经多少脚步、车马的磨损,才能造成这些坑洼?岁月是峥嵘的,而这些石板的外表却越来越随和、温婉,棱角都已失去,像磨损了边角的古藉。
⑿我们顺着一条小巷走到尽头,登上几十级台阶,就站到了古运河的大堤上。运河水在静静流淌,虽然多日下雨,河水也不见汹涌之势。一条古老的河,由于见过太多,也许已变得宠辱不惊了吧。回头看镇子,许多屋脊已落在脚下。古镇的地势低于运河,这该是镇子得名的原因吧。
⒀雨又下起来了。我们顺着来路往回走,镇子重新变得空阔。迷蒙的雨雾中,那些饱经风霜的古宅,在江南的氤氲中显出别样的风致。石板也全都湿渡流的,晃动着明亮的水洼,像是不断闪回的古镇的记忆。物换星移,一切都变了,不变的只是江南的雨。丝丝的细雨依然洒在亘古千年的石板上,默默地见证着石板曾经承载的荣耀与辉煌。脚下的石板静静地延伸着,连缀成通向新时代的路……
7.作者在第⑷段中叙写了古镇石板的 。(1分)
8.第⑽段“铁血内涵”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9.文中描写雨水的主要作用是(3分)
⑴ ⑵
10.第⑾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是 。(3分)
11.下列对文章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两项是(6分)
A.作品以“石板”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显得衔接自然,脉络清晰。
B.第⑴段总写河下镇古色古香的风貌,由面及点,引入对石板的描述。
C.第⑴段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以青灰色的镇子来衬托石板的古老
D.第⑼段提到皇帝的辇乘曾经过古镇,揭示了石板给作者留下最深印象的原因。
E.第⑾段的第一句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将笔触从历史转向现实。
F.本文将叙述、描写和抒情融为一体,语言舒缓流畅、娓娓道来,读来清新自然。
12.本文标题是“顺着石板街走到从前”,请概括“从前”在文中的主要内容。(3分)
(l) (2) (3)
13.纵观全文,简析作者的思想感情。(80字左右)( 4分)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空)。(5分)
[注:考生答题超过5空,按前5空顺序评分]
14 .(1)所谓伊人, 。(《 诗经·蒹葭》)
(2)横柯上蔽, ; ,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
(3)水因地而制流, 。(《 孙子·虚实篇》)
(4) ,晴窗细乳戏分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5)素骥鸣广陌, 。(陶渊明《咏荆轲》)
(6)年年岁岁花相似,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7)凡人不可貌相, 。(无名氏《小尉迟》)
(四)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15-17 题。(8分)
步入衡山
范成大
应有人家住隔涣,绿阴亭午但闻鸡。松根当路龙筋瘦,竹笋漫山凤尾齐。
墨染深云犹似瘴,丝来小雨不成泥。更无骑吹喧相逐,散诞闲身信马蹄。
〔注〕散诞:逍遥自在。
15.诗人推断“应有人家”的依据是 。(l分)
16.对颈联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乌云如墨、小雨如丝的山景。
B.在描绘雨中山景的同时,也对尾联的情感表达起了衬托作用。
C.通过对乌云、小雨的动态描写,写出了衡山气候的变化无常。
D.四周乌云似瘴,小雨连绵,山道泥泞,作者顿感游兴索然。
17.分析尾联所含的寓意。(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8-22题。(17分)
岁己未,河朔大旱,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小数,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是物不死,旱胡得止?”帅闻,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人无复议驴。
[注] 厌、镶:古人祈祷免除灾祸的巫术。小数:小法术。
18.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 )
(2)人情初不怿也( )
(3)弥月不解( ) (4)岁卒以空( )
19.在下列加点的词中,用法相同的两项是(2分)
A.请诸帅而释之 B.而谓我之愆
C.未几而雨 D.某谢而觉
20.“人无复议驴”的原因是 。(2分)
21.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 1 )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
( 2 )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
22.作者撰写本篇寓言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3-27题。(12分)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乐必发诸声音,形于动静,人道也。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于此矣。故人不能无乐,乐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文足以纶而不息,使其曲直繁省廉肉①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不使放心邪气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②也。
是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
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习其俯仰诎信,容貌得庄焉。行其缀兆③,要其节奏,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
故乐者天地之齐,中和之纪,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节选自《史记·乐书第二》)
[注] ①廉肉:乐声的低沉短促与婉转圆润。②方:原则。③缀兆:指古代乐舞中舞者的行列位置。
23.《史记》、《 》、《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1分)
24.本文认为,音乐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和 。(2分)
2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音乐的产生源于感情的自然流露。
B.人们的感情变化可以通过音乐表现出来。
C.音乐应足以使人快乐,但不能流于形式。
D.音乐节奏可使舞者动作整齐、进退有序。
26.作者认为“乐”能带来“和”。“和”具体表现在(3分)
(1) (2) (3)
27.统治阶级企图把《雅》、《颂》确立为音乐(诗歌)的典范,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3 分)
二、70 分
28.作文
以“细徽深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l)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008 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一、80分
(一)( 16分)
1.( 1分)微型小说
2.( 2分)能发现“天生得来”的、“平常人易于忽略”的小事
3.( 3分)C
4.( 2分)生动形象地说明小小说的语言应该精当雅致
5.( 4分)材料的选取(2 分)语言的运用(2 分)
6.( 4分)指出“留白”之处(l 分)阐述(3 分)
(二)( 22 分)
7.(1分)来源(由来)
8.(2分)抗敌御侮、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9 .(3分)(1)首尾照应(l分)(2)渲染气氛,引发思古幽情(2分)
10.(3分)运用比拟和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石板外表磨损,古韵犹存的意蕴。
11.(6分)C D (答对一个给3分)
12.(3分)(1)小镇的经济繁荣(l分)(2)小镇的文脉深厚(l分)(3)小镇的历史人物辈出(l 分)
13.(4分)要点:(l)对悠久历史的赞叹(2)对物是人非的惆怅(3)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分)
(三)( 5 分)
14.(5分)(l)在水一方(2)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3)兵因敌而制胜(4)矮纸斜行闲作草(5)慷慨送我行(6)岁岁年年人不同(7)海水不可斗量(写对一空给1分)
(四)(8分)
15.( 1分)听到小溪那边的鸡鸣之声,推断似有人家。
16.( 3分)B ( 3分)A ( l分)
17.( 4分)要点:对官场喧嚣(城市生活的喧嚣)、排场的厌倦;( 2 分)对自然山水(闲适生活)的追求。(2分)
(五)(l7分)
18.(4分)(l)属下(2)愉快(高兴)(3)满(4)年成(写对一空给l 分)
19.(2分)AD
20.(2分)驴被释放后不久,就下了一个月的雨,事实证明驴不是“旱之由”。
21.(6分)(l)如果杀了我真的对人有好处,我怎么会吝惜我这条命呢?(3分)
(“何”l分,“爱”l 分;意思连贯1分)
( 2)天灾流行,人民自然会遭受到祸害,这管(干、关)我什么事呢?(3分)(“摧”l 分,“何”1分;句式1分)
22 . ( 3 分)讽刺统治者的无知(轻信无稽之言)和无能(相信封建迷信)。
(六)(12 分)
23.(l 分)汉书
24.(2分)声音、动静、节奏(写出一点给l分,写出两点给2分)
25.(3分)C
26.(3分)(l)君臣和敬(和顺恭敬)(l分)(2)长幼和顺(和睦顺从)(l分)(3)父子兄弟和亲(和睦相亲、和睦亲近)(l分)。
27.(3分)3分:认识全面,分析具体,语言通畅。
2分:认识能体现思辨性,分析不到位。
1分:认识单一,缺乏思辨。
0分:答非所问。
Ⅳ 谁有2011年上海春考语文试题
1、 开发
2、 C
3、 人类进入荒原的先后顺序取决于自然条件的优劣。(如果抄本段第一句给1分)
4、 D
5、 B
6、 可以有限度地利用。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必须利用包括荒原在内的一切资源,但应该有限度,否则将导致人类对荒原资源的无尽掠夺,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化。
或:要绝对保持原状。因为迄今人类尚未进入的荒原已经屈指可数,而荒原的美丽又是不可替代的。如果开发,势将一发不可收,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正反均可,理由1分,文中信息2分,语言1分。)
7、 “青鸟”形象地写出了军邮车来无定时,表达了对军邮战士克服险阻的敬意。
8、 “霎时”“空了”说明抢信迅捷,(1分)“刷刷”“萧萧”说明信封口撕得多而快,突出了战士读信的急迫心情,(1分)与下文老医生没有收到信相呼应。(1分)
9、 (1)表现同窗情深(2)突出两地遥远,自然环境差异大,并与老医生的家信的迟来相照应。
10、 老医生长期坚持在艰苦的戍边环境里,默默奉献,令人肃然起敬。
11、 DE
12、 通过细节描写和运用疑问句引发悬念,表达了我对老军医(以及所有戍边战士)的思念和敬意以及对于老军医家人的关切。
13、 总为浮云能蔽日 可堪孤馆闭春寒 西山寇盗莫相侵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惟吾德馨 饥渴而顿踣 悠悠我心 虫声新透绿窗纱
14、 登建康赏心亭
15、 D
16、 作者写青山明月,暗示自己高洁的品行;借读《离骚》,抒发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孤愤之情。
17、 扩散 怎么 事物的道理 全部
18、 C
19、 (1)后来把“瓻”错成“痴”,就很失厚道的意味。(重点词:讹、殊、气象)
(2)即使读书没有什么成就,也要比让书烂在书箱里,很快招来被虫蛀坏的后果要好。(重点词:成、旋、补充介词于)
20、 排解自己出借图书不能收回的郁闷
21、 物尽其用
22、 黄人独私以为宠 黄人因元之曾为官黄州而自豪,并表达了对元之的亲切之情
23、 用王元之的德政来衬托韩魏公的品行。
24、 A
25、 前一个“思”,使韩魏公对黄州百姓的四年,后一个“思”使黄州百姓对韩魏公的怀念,两种“思”均推崇淳朴、高尚的德行,且互为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