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试卷答案 > 语文老师鼓励学生多读书

语文老师鼓励学生多读书

发布时间:2020-12-23 16:54:36

『壹』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如何让学生热爱阅读,有

在提倡“推进全民阅读,营造书香社会”的今天,阅读在校园中更应该是师生全面铺开的一项长期工程。那么,作为一名长期在基层一线上课的语文教师,我们应如何让学生热爱阅读,有效阅读呢?下面跟据我这几年语文教学的感爱,谈谈自己看法。

一、想尽办法,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他们才能静下心来认真去品读,《语文课程标准》更是将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强调教材编写一定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精神世界,在低年级段,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精彩的寓言、童话故事来引导,《伊索寓言》《阿凡提》、《格林童话》《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通过这些经典的寓言、童话让孩子们爱上它们,接着,让孩子上台讲故事,并即时鼓励、评价孩子,让他们即时感受到荣誉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中高年级则可以利用课文中精读课文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我上人教版五年级下的《猴王出世》为例,在讲解这部《西游记》名著时,把它说成一部“成功学”--一部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成功的励志学,这时就可以让学生更加有兴趣的下去认真研读这部名著,从而达到老师想要达到的效果。

二、老师榜样示范,引领学生热爱阅读。

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首先就要做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加大自身的阅读量,拓展阅读视野和思想境界。这样,在讲解课文时,才能绘声绘色描述文中精彩的部分,把自己的独体感受抒发在现实生活里。使学生特别敬佩老师的学识,这样学生与老师之间产生共鸣,让学生在憧憬中加强了阅读的愿望。

三、教师应加强阅读指导,引导学生“读好书”

在多元文化繁茂并发的当下社会,一些不健康的课外读物充斥着各大书刊,孩子由于年龄小,好奇心重,鉴别能力低,面对一些不健康的课外读物,或顺手拿来,或心生好奇,这往往会给孩子产生负面影响。所以,为了给学生选好读物,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鉴别,我们不但要向孩子推荐课外读物,而且要教给他们如何去选择一些思想健康、有益身心发展的课外读物。我们可选择与课文的作者、历史背景相关的故事,与课文内容、形式、写法相关的其他文章等,也可选择与自己年龄特点、认识水平相符的课外读物,亦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进行选择等。当然题材要广泛,小说诗歌故事童话科普作品等都应有。

四、开展一系列读书实践活动。

在周末或假期中,孩子们可以在家长的陪伴下,走进书店,让孩子们精心寻找自己喜爱的书籍,挑选自己喜爱的图书,让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交流相互之间的读书心得,让家长也融入到读书的氛围中来。营造家庭阅读的浓厚氛围。

总之,阅读,既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有益身心的生活方式,让我们以书为伴,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阅读照亮孩子心灵。

『贰』 多读书就能提高语文成绩吗

(一)语文素养能不能靠阅读量提升
暑假班招生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在每次上试听课时我会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怎样才能学好语文?”小羽同学(6年级)望着我笑了笑,又想了想,后来摇摇头说:“我没有想过。”接着我又问家长:“小羽妈妈,你觉得呢,怎样才能学好语文?”小雨妈妈说:“我想应该是让孩子多看书吧,还有多练习。”这个答案是我意料之中的,因为在这之前接触到的大部分家长也都是这样认为的。
不仅家长是这样想,而且有很多专家也是这样认为的。他们认为:“语文一定要多阅读,语文素养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读出来的。”他们说:“读书多了,语文水平自然就上去了。”他们还说:“爱读书的学生语文成绩也不会差。”这些话有道理但也不全对。书,是最廉价也是最珍贵的东西。廉价是因为每个人只需掏几十块钱就可以买到,珍贵的是在那些好书里闪闪发光的智慧结晶让人神清气爽、获益匪浅。所以我们不仅得让孩子读,还得让孩子会读,而且要是就语文成绩来说还得有做题的方法。
再加上家长们的困惑:“老师,为什么我的孩子读了那么多书,语文却还是不好?”学生也困惑:“老师,我爱读书,语文为什么还是很差?”是啊,为什么呢?之前在尼山书院,我听了张炜老师有关经典阅读的讲座,大意是现在很多人都在粗阅读。例如:阅读微信公众号的文章,阅读网页上新闻,阅读报纸期刊,阅读微博的资讯、花边消息、明星八卦等等,这些都是属于粗阅读,粗阅读的作用就是让我们获得资讯,得到消遣。
大部分的孩子们看书其实也是一种粗阅读或者说叫浅阅读,只是一种消遣的方式。我们只是知道这篇文章大概讲了什么,只是走马观花,只是囫囵吞枣,我们能够记得的只是一些紧张的故事情节。我们没有去体会书中人物性格特点,没有欣赏书中的语言,也没有体会人物的情感,书中的每一个字也没有去好好揣摩。

『叁』 语文老师用什么诗句来鼓励同学们多读书

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2、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4、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9、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2、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15、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6、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7、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8、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9、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2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22、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23、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24、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8、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9、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30、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3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2、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3、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4、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6、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7、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38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39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40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1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肆』 “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古人教育名言,广为人们所引用,为当前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作注脚。“以读为本”即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通过新课标的学习,以读为本也逐步为人们所接受,当前课堂教学的面貌,在一定程度上,得力于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的确立,教师满堂灌现象得以消除,教师的讲堂转化为学生的“读堂”,教室里的朗朗书声又回来了。然而,以读为本,并非是彻底地“返朴归真”,以至于回到那种私塾式的教学方式。如果让学生一味地读,整堂课都是学生捧着书,不知所云地摇头晃脑地背课文,为大概是没有人会同意的。读书总是要有层次性和指向性,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在课堂上,教师如何做好引导的工作,带动学生通过读,逐步深入地理解课文,展开与文本的对话。
笔者认为,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心中要有“两头”,一头是文本,根据文章本身的特点,有一条指引学生理解文章的思路,使学生更容易地与文本开展对话:一头是人本,能始终激发学生的阅读需要,激发学生读课文的高涨热情,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就朗读教学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1、保证朗读时间,让朗读落实。

充斥于语文课堂的烦琐分析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形式性的过渡环节而已。因此,落实朗读教师首先要合理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做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

2明确朗读目的,求朗读实效

阅读教学的不同阶段,朗读训练的目的、要求不同。初读课文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主 要内容,朗读的基本要求是正确、流利。分段讲读课文时,朗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学习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的。这时的朗读不仅要求正确、流利,还应能传达出每部 分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习全篇课文之后,朗读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对课文能有一个更高层次的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的把握,要求学生能通过朗读表现出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在实践中,我们经常看到甲生读了乙生读,男生读了女生读,貌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而且往往是朗朗书声骤然响起,不到1分钟,又在教师的示意下戛然而止,有安排却未到位,有形式却无多大实效,朗读成了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因此,朗读训练的安排要合理,目的要明确。什么时候进行感知性的朗读,什么时候进行理解性的朗读,什么时候进行表现性的朗读,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课文特点、学生实际等因素作细 致而科学的安排。我在教《东方之珠》一课时,在理解的基础上,创设情景:“香港这颗东方明珠,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前来一睹它的风采,谁能做个出色的导游,为游客介绍”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顺势引导要想做好导游,首先要把课文读熟,并要读出感情来——读出香港的优美,这样在介绍时,才能眉飞色舞,生动精彩,让游客听了赞叹不已。几句话激活了学生的读书欲望,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读起来。

3携手理解感悟,让真情流露

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一次,听一位老师上《北大荒的秋天》一课,仅仅理清了文章脉络后,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还说:“北大荒的景色这么美,请大家美美地读出来。”为何“美美”,美在何方?课后问学生:“景色美在哪儿?脑中有画面吗?”“哪些词句写出了景色美?”学生茫然不知所措。诚然,我们的祖先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古训,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在瞎弄里摸索,自悟自得的毕竟是少数。理解课文内容是朗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理解了课文内容,才有可能通过朗读准确传达出作者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朗读还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也将更加深入,它们相辅相成的,必须有机结合。苏教版小语第九册《鼎湖山听泉》一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记叙了鼎湖山奇妙的泉声和听泉时的美妙感受。文中第三段写听泉时的美妙感受,作者用了:“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一串排比句式,将四中不同的泉声分别比成“轻柔”的小提琴声,“清脆”的琵琶声,“厚重”的大提琴声,“磅礴”的铜管乐声,相似而整齐的句式娓娓道来,教学中如能配以优美的画面、引人入胜的音乐,让学生先理解作者用词之精当 ,语言之美,才能在朗读声中体味出美的韵味。

4.注重朗读指导,让朗读精彩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教师在学生朗读课文前,只是说:“我们要带着喜悦的感情朗读”,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xxx语气读出来”并认为这就是朗读指导其实,严格说来,这不是朗读指导,而是朗读要求。学生之所以读不出感情,常常不是因为不知道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情,而是不了解怎样才能读出这种感情。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溶“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因此,教师应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在朗读技巧上给予具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如《桂林山水》中的“啊”的读法,可进行音变、气声的训练。“啊”的具体读法是:“静啊(nga)、清啊(nga)、绿啊(ya)、奇啊(ya)、秀啊(wa)、险啊(na)”。还可告诉学生,随着读“啊”字,气流也轻轻带出,以达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之功效。如《再见了,亲人》中小金花跺着脚说的一句话:“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学生往往读得快而高昂,像在喊口号。其实,体验小金花内心的沉痛,一字一句读得缓慢而低沉,字字有声,声声有情,更富感染力……学生一旦掌握技巧后,将举一反三,极大地提高朗读教学质量。

由于学生年龄的差异,所以新课程标准中,对各年级朗读训练的要求不大相同,其侧重点也不相同。但从课堂教学手段上来说,小学阶段都应当突出朗读的训练,所以课堂教学中朗读的指导与训练是必不可少。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所以我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良好的朗读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以为我们的学生在以后的语言学习中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伍』 语文老师为什么要读书

我清楚的记抄得胡适先生在《中袭国公学十八年级毕业赠言》教育我们挤时间多读书的一段话:“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十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页书;三十年读十一万页”。十一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同样是语文老师,为什么人家可以成为专家、名家,我想他们也和我们一样忙,甚至比我们更忙,他们除了做我们要做的,他们还要钻研、讲学、承担很多社会任务,他们之所以做得好,他们的综合素养高是肯定的,其中有一点他们一定是能挤出时间持之以恒广泛的读书。我们听说过毛主席爱读书的故事。史沫特莱的话让我记忆犹新“中国共产党的其它领袖人物,每一个人都可以同古今中外社会历史上的人物相提并论,但无人能够比得上毛泽东”。

『陆』 今天,让语文老师告诉你,人为什么要多读书

被骗的经历也可算做是成长的历练,如果被骗了就不想上学了只能说明回你还太不成熟,答不管结果怎样要先告诉家人,继续更加努力的上学,有一个好的前程才是对你及家人最好的回报。只有上完学才能把你被骗的钱挣回来,也只有上学读书才会有机会让你及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先报警是对的。

『柒』 本人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深知让孩子们多读书的好处。为了方便孩子们阅读,班级图书我都是采用开放式,

不用期待,大学里早就有了,这是一套有知识产权的系统,你可以上网查一下!

『捌』 语文教师如何指导开展好班级读书活动

参考网上读书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 “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为了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净化学生的精神世界,努力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创建“书香”班级,从而好读书,读好书。作到“读书,为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 二.活动目的: 1、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从小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营造书香班级,塑造特色鲜明的班级文化。 2、使学生开阔视野,学会向课外、向生活学语文,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走课堂内外相结合之路,提高教学质量。 3、激发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去探求答案,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一个小时,其中坚持每天睡觉前有半个小时的读书时间。 4、周周有读书交流,月月有活动展示,定期向家长进行读书成果汇报。三、活动主题:以阅读故事类书籍为主题,伴随故事成长。五、班级读书口号:在读书中感悟人生,在读书中学会思考,在读书中快乐成长。四、活动实施方案:(一)活动筹备与发动。 1、利用一周的时间让学生购买故事类书籍,建立个人和班级读书资料库 2、利用队会进行班级读书活动启动仪式,充分调动他们的读书热情,并对其提出具体要求。(二)活动具体实施过程。 1、本学期学生课外朗读的主要内容为故事。 2、每天的固定读书时间为早上8点到8点15、中午到校时间和周五下午第二节,以及在家睡前保证要有半小时的读书时间。周末以及假期自我调整和安排。 3、每天早晨预备时利用五分钟时间进行“词语早餐”活动,每天一名学生向全班推荐3个四字词语,其中要讲词义和造句。其他学生要把这些词语抄写在读书摘抄本上。 4、采用“师生共读”、“亲子家庭读书”的形式,学生在校的固定读书时间老师要陪读,在家时家长要陪读,逐步引导和培养孩子们的读书兴趣。 5、每位学生要有“读书摘抄本”,记录自己在读书时学到的好词好句。 6、组织学生读书,交流读书体会,介绍近期读书收获(好词好句、自己喜欢的文章片段等)。 7、周周有活动交流会。(三)活动成果展示。 1、故事的展示可采用配乐朗诵、学生合作表演、家庭合作表演等形式。 2、每周五下午第二节进行系列主题活动,如:程昱捷龙、有一个字来说词、串词说话、虚编故事、典型故事大讨论。 3、开展读书叙述和讲故事活动,组织学生叙述自己读过的书籍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内容,讲自己听过或看过的故事。 4、期末读书总结展示会,请学生畅谈自己读书的收获。 5、把学生的图画日记装订成册。个别优秀的学生可以做成自己的专辑。五、活动措施。 1、每人要有“读书摘抄本”。学生要求每天在家有半小时的读书时间,同时要把所学到的好词好句记录在摘抄本上,标上“星期几”。家长要每天签字。以此要求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坚持读书。 2、每天中午到校时间为老师陪读时间,引导学生学会安静、耐心的读书。每天早上8点到8点15为读书交流时间和词语早餐时间,主要展示自己头天晚上自己在家的读书内容。每周五下五第二节作为读书主题活动时间,开展以读书为背景的不同主题活动,让学生体验读书的快乐。 3、老师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介绍看目录、朗读、默读等读书的方法。

『玖』 表扬学生在语文课上读课文读的好 应该怎样说

一、首先明确表扬学生的目的
1、为了鼓励当事学生,让他更加热爱学习
2、也为了鼓励暂时成绩没这么理想的学生,让他们向优秀学生学习
3、能够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
4、要特别有不同想法的同学,这是宝贵的创新素质。千万不能扼制创新,中国人才太少了。
二、对表扬的要求和方法
1、要实事求是,不能过分夸大,这样让当事学生自己也无法接受,或增长其虚荣心,同时也让别的学生听了可能会反感,甚至认为老师偏心,严重的因此因对老师没信心,而减低对这门学科的兴趣。
2.在每件具体的事件中,要能抓住其表现优秀的本质。
比如说,不能老是说“您的声音非常响亮,读得非常有感情,非常投入”,在此基础上,要继续升华,升华的指向,最好就是以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为好。比如说,“从您投入地朗读,老师可以感觉到,你是很用心地做了准备,态度认真,读得有感情,表明你不是应付了事,而是能够真正理解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声音响亮,表明你对自己有自信,虽然现在不是第一名或者前多少名,但只要你有这种认真的态度,投入的精神,充分理解作者这样的素质和能力,老师相信你,不敢你考多少分,你始终是在向前进。”
3.在表扬朗读同学的同时,别忘了兼顾其他同学。
比如说:“我们大家都知道,这位同学,他并不是天才儿童,但是他很好地完成了朗读任务,这是为什么,因为他认真,肯投入,不怕累,能够充分准备,认真阅读,充分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意思。我相信我们每一位同学,只要有这样的精神和努力,都可以象他一样做得很好。有的可以做得更好,有的虽然暂时不能完全做到这样,但我想只要肯努力,用不了多久,也可以实现这个目标。只要肯努力,我们就会有回报,哪怕分数没有上升多少,读课文也没有读得更好,但是,我们通过完成朗读作业,所得到的做事态度认真、做事投入、充分准备、不怕吃苦、肯动脑去理解意思,这种精神和方法或者能力,他是可以让我们终生受益的,所以读书并不只是读书这么简单。”
4.要注意表扬对象经常变化。
要用发现美的眼光,用欣赏的眼光,经常去挖掘同学的闪光点,哪怕是在成人看来那么微不足道的。如果发现了,就要及时地提出表扬。越是有点“小调皮”的同学,作为老师,越不能嫌弃,反而越是要发现他们的优点并提出表扬。如果能以这样的心态与学生相处,相信师生关系会非融洽。
三、总结
老师表扬的心态要端正,出发点要好,要有平等心,要有爱心,要善于发现学生优点,要能对优点进行升华和总结,既实事求是,又不能只限于事,既不能夸夸其谈,又要有一定的升华;既要有利于学习,又不能唯成绩是图;既有利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拾』 语文老师常用“ , ”启示我们提高学习习作水平的关键是要多读书

你是不是做到小学六年级语文补充习题22课第4大题?如果是,也许我们是同学,就这道题而言,应该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确定)

阅读全文

与语文老师鼓励学生多读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