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语文试卷七年级下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试题
(命题:湖北省崇阳县桃溪中学 程正祥)
亲爱的同学,保持沉着冷静,合理分配时间,注意卷面整洁,你一定能成功!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22分)
1、请你在下面方格内写一句珍惜时间的名言(2分)
2、请将词语填充完整。(3分)
tì____傥 商què______ zhēn______别 风sāo_____ 斑lán______ 抽yē
3、下列短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 人声鼎沸 功得无量 生死悠关 一如即往
B、不已为然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娆有风趣
B、 根深蒂固 冥思苦想 百无聊赖 慷概淋漓
D、梦寐以求 契而不舍 珊珊来迟 至理名言
4、按要求默写。(4分)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2)晏殊《浣溪沙》一词中构成“新”与“旧”对比的词句是:
(3)《论语》中表明学和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我们课内外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含有深刻的哲理,如“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请你再写出一个含有哲理的诗句:
5、在2005年春节晚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对联,融历史、地理、诗文、典故等文化于一体,成为晚会的精彩亮点之一。请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下面两副对联的前面填上省名。(2分)
上联: 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
下联: 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6、 从语音的角度看,下列行业标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存款强行,贷款富行。(银行)
B、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税务)
C、 建文明城市人人参与,创优美环境个个享有。(环卫)
D、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厂矿)
7、“生命如四季”,请用简要的语言,仿照“春天,少年时期,耕耘人生”的句式,概括出人生其他三个阶段的生命特点。(3分)
夏天, ;
秋天, ;
冬天, 。
8、在学习过程中,你一定参加了许多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一定会对其中的某次实践活动印象特别深刻吧。如果学校校报的小记者来采访你,向你提出以下问题,请你简要回答:(4分)
记者:你最喜欢的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什么?其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者:你觉得这次活动对你改变语文学习方法有什么影响?
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nb
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单元试卷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34分)
1.不借助字词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
菜畦 桑葚 脑髓 蝉蜕 讪笑
掸子 骊歌 花圃 嫉妒 木屐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五个错别字并改正。(2分)
人生鼎沸 行散神不散 和霭可亲 万念具焚 兴高彩烈
错别字:
改正:
3.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连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在我的梦里:所有被砍伐的森林重新绿叶葱茏, 。梦境如此美好,能忍心让它仅仅是个梦吗?
A.受污染的所有河流重新清波荡漾 B.所有受污染的河流重新清波荡漾
C.所有河流不再受污染而清波荡漾 D.所有清波荡漾的河流不再受污染
4.对本单元课文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不同生活的描写和感受,含蓄而深刻地批判了腐朽的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B.《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将现实与往事交替着写,将爸爸爱花和“我”的礼两线交替着写,突出了爸爸既严厉又充满关爱的性格。
C.《丑小鸭》中的“丑小鸭”处处受排挤,受嘲笑,受打击,但他并没有绝望,也没有沉沦,而是始终不屈地奋斗,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高贵的天鹅。
D.《伤仲永》一文意在说明,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毫无关系,完全取决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
5.选出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插叙美女蛇故事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 )。(2分)
A.映衬百草园神话般的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B.长妈妈的迷信故事意在吓唬孩子,鲁迅是在批判长妈妈的迷信思想。
C.寄托善良制服邪恶的愿望,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D.故事纯属虚构,用以告诫人们:世界上不存在有尽善尽美的事物。
6.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1分)
A.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C.泯然众人矣 D.余闻之也久
7.说说下面这句话的意思,并仿照这个句子按提示再写一个句子。(2分)
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只要你是 ,就算 也没有什么关系。
8.理解句子或词语的含义,回答问题。(6分)
(1) 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为什么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 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爸爸的花儿落了”的含义是什么?
(3)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日:“泯然众人矣。”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用课文原话回答)
9.作家作品填空。(12分)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 》,作者 ,原名 ,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 家、 家、 家。
(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 ,俄国伟大的诗人。著名诗作有《 》、《 》等,他的创作对俄国 和 的发展影响很大。
(3)《伤仲永》的作者是 代的 ,字 ,号 ,是杰出的 、 家,是“ ”之一。
二、阅读理解(36分)
(一)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的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用原文回答。(2分)
捕鸟的条件:
捕鸟的结果:
2.捕鸟的过程用了一系列动词,它们的作用是什么?(2分)
3.“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是与什么相比较说的?(2分)
4.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什么?(2分)
5.仿照画线句子写一段话。(2分)
(二)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日:“泯然众人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5分)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2)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4)明道中,从先人还家
(5)不能称前时之闻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1)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 泯然众人矣。
3.画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1)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3)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联系上下文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分)
5.事实上,方仲永如同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角度来看,“ ”;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 ”;其三,从方仲永本身来看, 。(引号内填原文)(3分)
6.从方仲永的遭遇来看,你得到了什么启发?(2分)
(三)
啊,朋友
朋友啊朋友, 朋友啊朋友,
你可千万不要忧愁。 你千万不要说忧愁。
你常说生活是沙漠, 你常说地上只有阴影,
那是因为你的心中没有绿洲。 那是因为你总是低着头走。
快先去做一个绿色的梦吧, 快昂起头吧迎着太阳走,
然后才会有那金色的秋! 将那阴影永远地抛在你的身后!
1. 这首诗告诉人们怎样的一个道理?(2分)
2. 这首诗读起来很亲切,也很上口,这是为什么?(2分)
3.补写诗句。(4分)
朋友啊朋友,
你千万不要忧愁。
你常说学习如受刑,
。
,
!
3. 请送一句恰当的人生格言给这位“朋友”。(别人写的或自己写的都可以)(2分)
三、作文(30分)
以“ 引起的回忆”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写在自备的稿纸上。
提示:从题目上看,这是一篇回忆性的以记叙为主的文章,可选取“玩具…‘相册”等物品作为文章的线索,由此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2.用倒叙的写法引起下文。
3.恰当穿插议论、抒情。
4.书写要工整,标点要正确。
⑶ 七年级下册语文试卷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
出题人:刘丽梅 2007.07.07
亲爱的同学,七年级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这份考卷将再次展示你的学识与才华,记录你的智慧与收获。相信你独特的思考、个性化的体验、富有创意的表达一定是最棒的!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一) (二) (三)
得 分
得分 评卷人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第1--8题,共25分)
1、请你做一回文字编辑,将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在横线上。(2分)
契而不舍 缥渺 兀兀穷年 一反既往 锋芒毕露
尽态极研 羁绊 大彻大悟 气冲斗牛 本色当行
改正: 锲而不舍 飘渺 一反即往 锋芒
2、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2分)
A、脑髓( suí ) 讪笑( shàn ) 嗥鸣( háo ) 鲜为人知( xiǎn )
B、弥高( mí ) 嫉妒 ( jì ) 斫痕( zhuó ) 迥乎不同(jiǒng)
C、砭骨( fàn ) 阴霾 ( mái ) 眼睑( jiǎn ) 气冲斗牛( dǒu )
D、旺相(xiàng ) 盔甲 ( kuī ) 庇护 ( bì ) 义愤填膺(yīng)
3、选出下面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C )(2分)
A、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C、其一犬/坐于前。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D )(2分)
A.我们来到海边,呼吸着海边新鲜的空气和碧蓝的海水。
B.多读多写是能否提高语文水平的关键。
C.通过观看第47届世乒赛,使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D.为了防止这类事故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5、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3分)
山间的清泉,你何必与遥远的大海比浩瀚呢?你自有你的清纯。
路边的小草,你何必与伟岸的大树比挺拔呢?你自有你的执着。
答: 花白的小猫 , 你何必与老虎比凶猛呢? 你自有你的特点。
6、请你利用中小学生都很熟悉的一首古诗,使上下联完整。(2分)
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
碗里饭粒粒皆辛苦,弃之可惜
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7、下面四幅图片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体育图标。依次写出四幅图标代表的体育项目名称。(2分)
① 举重 ② 足球 ③ 跳水 ④ 击剑
8、对经典文化的积累与识记至关重要,阅读下列文字, 在横线上填写诗句,在括号内填写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名。 (10分)
打开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我们看到了一个广阔的语文世界:“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让我们领略了木兰战场生涯的壮烈;我们与南朝的诗人吴均同住山中,体验“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 ”的有趣生活;在月光下走进幽静的竹林深处,聆听王维“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萧 ”的琴声与长啸,聆听刘文房在暮色中“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的钟声;我们与李白在洛阳共度思乡之夜,耳畔是“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折杨柳》笛声;我们与岑参相伴,同赴边塞,“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心头涌起的是对故土的深深怀念;我们陪宋诗人赵师秀坐在孤灯下度过“ 有约不来过半夜 ,闲敲棋子落灯花”的寂寞时光。
我们读《童年》,了解主人公(高尔基 )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体会了主人公在苦难中长大的历程;我们带着自己的梦想去畅游()笔下的鲁滨孙的世界,体会他勇于冒险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我们走进( 法布尔 )的昆虫世界,与他一起聆听大自然的吟唱。
得分 评卷人
二、口语交际及互动:(第9题,共4分)
9、阅读下面的小幽默,简要回答问题。(4分)
抱住怀特太太的脖子,问:“妈妈,明天是你的生日,你要什么呢?”怀特太太说:“我什么也不要,只要的乖。”儿子们异口同声的嚷道:“真好,这样我们就有六兄弟了!”
①怀特太太话中的意思是什么?(2分)
希望自己那三个浑身泥土的淘气小子能干干净净.
② 孩子们说:“我们就有六兄弟了”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
以为妈妈又要生三个孩子
得分 评卷人
三、综合性学习及探究:(第10题,共6分)
10、某班准备开展题为“长江——母亲河”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帮助本班的学生完成以下的综合性学习任务。
① 请写出描绘长江的诗句: , 。 (2分)
② 请帮助他们以“保护母亲河——长江”为主题拟一则公益广告。(2分)
你拟定的广告词是: 江山代有人才出,希望长江永远留。
③ 对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你还想从什么角度进行探究性学习?(2分)
得分 评卷人
四、阅读理解与分析:(第11——26题,共35分)
(一)阅读《两小儿辩日》,完成11—15题。(12分)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5分)
① 问其故(原因) ② 我以( 认为 )日始出时去( 离 )人近
③ 及其日中如探汤( 滚烫的水 ) ④ 孔子不能决( 判断 )也
12、翻译下句:(1分)
孰为汝多知乎?译文: 谁说你的智慧高过别人?
13、“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中的“此”指的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来回答。(2分)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14、“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2分 )
说明当时大家不懂科学
15、这则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2分 )
(二)阅读下文,回答第16--21题。 (10分)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需要人们鉴赏,这是,所以不相宜,只好用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扔)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燥,养不过夜的。
16、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1分)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中的“味”的意思是: 趣味 。
17、什么时候是捕鸟的最佳时机?用波浪线在原文上画出。(1分)
答: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
18、下列对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b )。(2分)
A、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
B、雪后在百草园里捕鸟充满乐趣。
C、冬天适宜儿童进行的游戏不多。
D、在百草园里捕到的鸟以麻雀居多。
19、这段文字中提到的“我”在冬天的百草园里的三种活动,其中详写的是 扑抓 ,略写的是 拍雪人,塑雪罗汉 。(2分)
20、将文中加点的词“撒”换成括号内的“扔”好不好?为什么?(2分)
不好,撒是均匀的,扔是杂乱无章的乱丢!
21、这段文字节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作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 革命 家、 家,作曲家鲁迅。(2分)
(三)阅读《没有钓到的大鱼》,回答下列问题。(第22——26题,共13分)
⑴他家在岛上有一所美丽的小房子。
⑵在鲈鱼钓猎开禁前的一天傍晚,他和妈妈早早又来钓鱼。安好诱饵后,他将鱼线甩向湖心,湖水在落日的余辉中荡起道道涟漪。当月升中天的时候,那波纹又变成了银白色的,景色十分优美。
⑶突然,钓竿的另一头儿沉了下去。他知道一定有大家伙上钩了,便急忙收起鱼线。母亲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儿子娴熟的动作。
⑷终于,孩子小心翼翼地把一条竭力挣扎的大鱼拉出水面。好大的鱼啊!在此之前他还没见过这么大的鱼呢。它是一条鲈鱼。
⑸母亲和儿子紧盯着这条漂亮的大鱼。月光下,美丽的鱼鳃一吐一纳地翕动着。妈妈打开手电筒看看表,已是晚上10点了——但距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
⑹“放了它吧!”母亲说。
⑺“不,妈妈!”孩子哭了起来。
⑻“还会有别的鱼的。”母亲安慰他。
⑼“再没有那么大的鱼了。”孩子仍然伤感不已。
⑽他环视了湖的四周,月光下,已看不到一条渔船和一个钓鱼人。他又看看母亲。虽然没人看见他们,也没有人知道这事,但他从母亲的脸色中知道她的决定是不可更改的。于是,他只好慢慢解开大鱼嘴上的鱼钩,把它放回水中。
⑾夜色中,那鲈鱼抖动它肥大的身躯慢慢游向湖水深处,渐渐消失。
⑿孩子回想起刚才钓上大鱼时兴高采烈的情景,就像做了一场梦。
⒀这已是34年前的事了。今天那孩子已经是纽约市一个很有成就的建筑师了。母亲的小房子还在那个湖心岛上,他还是常到那里钓鱼。
⒁他说得对,他再也没能钓到那天夜晚钓上的那样漂亮的大鱼,但他却为此终身感谢母亲。在以后的生活中他碰到过许多类似那个夜晚的问题,但从未因无人知道而放松自律,有损公德。他通过自己的诚实、勤奋、守法,仍然能钓到生活中的大鱼——事业上成绩斐然。他至今仍怀念母亲那一晚对他的教诲,并常常对他的儿子和女儿讲起这件平常而又动人的小事。
22、 鲈鱼钓猎还没有开禁,他和他妈妈为什么还到湖上钓鱼?(2分)
23、他依据什么知道一定有大家伙上钩的? (2分)
24、在下面两句话中选出最恰当的一句放在原文横线上,并简要说明理由。(3分)
①孩子,你得把它放回去。 孩子,你把它放回去好吗?
答:应选( ② ),理由是: 妈妈的语气是和蔼的?
25、“他环视了四周,月光下,已看不到一条渔船和一个钓鱼人。”这句话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26、文中“没有钓到大鱼”和“依然能钓到生活中的大鱼”中的“大鱼”各指什么?(4分)
得分 评卷人
五、作文构思及写作(第27——28题,共50分)
27、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48分)
(一)无论是中央电视台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评选,还是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总有一种精神,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信心倍增;总有一种人格,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自我完善。在生活中,谁,曾经让你的心灵怦然一动,谁,曾经让你的泪水盈满眼眶……
请你以“ 让我感动”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要写出真情实感;
3、字数在600字左右;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名人、公众人物除外)。
(二)话题作文。
期待既有期望、等待的意思,也有企盼的意思。期待既可以是对人的期待,也可以是对事的期待;既可以期待别人,也可以期待自己。
请以“期待”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28、写作之后,请写一个自我评价,写出正面、反面客观评价,40字左右。(2分)
⑷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
呵呵,我这“借花献佛”……我没有教七年级,不过既然路过就给你找了这么一张卷子,希望能帮到你吧!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期末复习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90时分钟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 写一手好字是令人羡慕的,请你把下面的话抄写到空格里。(2分)
平心静气,相信自己,细心阅题,耐心答题。
2、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写出已给拼音的汉字。(2分)
骊歌( ) 污秽( ) chóu怅( ) 澎pài( )
3、请改正下列句中的错别字(2分)
①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醒了。
改为
②浊流婉转,结成九曲连环。
改为
4、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2分)
A.同学们在运动场上生龙活虎,来势汹汹。
B.这人迹罕至的丛林,就是鸟儿的天堂。
C.任长霞同志的先进事迹已广为流传,家喻户晓。
D.面对特务的嚣张气焰,闻一多先生义愤填膺,拍案而起。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2004年中国健儿以优异的成绩从雅典奥运会胜利凯旋归来。
B. 在老师的悉心辅导下,使我的数学成绩迅速提高了。
C. 我不得不承认我确实是做错了。
D. 本周治安状况良好,犯罪率较上周下降了一倍。
6、自由选取一具体形象,运用“写物寓意”的手法,创造一句“名言”。(2分)
例——船:永远在风浪中生活,但从来没有因此而停航。
7、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2分)
例如:舌战群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名句积累,可以提高你的文学素养。请你把下面的空缺的句子补充完整。(6分)
A.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
B.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C.《木兰诗》中描写战场苦恶环境的诗句是 , 。
D.《孙权劝学》中从侧面表现吕蒙读书学习确有成效的句子是: ,
E.不识庐山真面目, 。
F.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古以来有很多诗人写诗来讴歌她。
请你选取你知道的一个描写黄河的连续两句诗写在下面:
, 。
二、阅读与理解。(50分)
(一)珍珠鸟(14分)
①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
②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大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③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他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④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⑤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⑥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⑦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段③中“这样”一词指代的内容是什么?(2分)
2.先前“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了”。选段中小鸟对大鸟呼唤的反应有什么不同?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
3.段④中“淘气”一词在文中要表达什么意思?“再三”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2分)
4.段⑥中“感受”一词指代什么内容?(2分)
5.段⑦最后一行文字有什么作用?(2分)
6.段⑤这一段文字,犹如一幅画。请用一个词为这幅“画”加个标题,点出这幅“画”的含义。(2分)
7、联系社会生活,人类处境,国际形势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谈一谈你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个人体会。(2分)
(二)门的悬念(12分)
学校大厅的门被踢破了。
——可怜的门,自从安上那天起,几乎没有一天不挨踢。十三四岁的孩子,正是撒欢儿的年龄。用脚打门,用脚关门,早已成了不足为奇的大众行为。
教导主任为此伤透了脑筋,他曾在门上张贴过五花八门的警示语,可是不顶用。他找到校长:干脆,换成铁门——让他们去“啃”那铁家伙吧。校长笑了,说,放心吧,我已经订做了最坚固的门。很快,破门拆下来,新门装上去了。
新门似乎挺带“人缘”,装上以后居然没有挨过一次踢,孩子们走到门口,总是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阳光随着门扉旋转,灿灿的金黄色洒了孩子们一身一脸。穿越的时刻,孩子们感觉到了爱与被爱的欣幸。
这道门怎能不坚固——它捧出一份足金的信任,它把一个易碎的梦大胆地交到孩子们手中,让他们在美丽的忧惧中学会了珍惜与呵护。
——这是一道玻璃门。
1、 校长说“我已经订做了最坚固的门”,意味深长。为什么说这道门是最坚固的?根据文意作简要的回答。(3分)
2、 文中说,“它把一个易碎的梦大胆地交到孩子们手中。”这“易碎的梦”具体指什么?(3分)
3、“灿灿的金黄色洒了孩子们一身一脸。”这句描写起到了怎样的作用?(3分)
4、对“如何纠正不良行为习惯”这一问题,教导主任和校长持不同的观点主张,根据文意分别概括。(3分)
(三)不会跑的马(14分)
我多么惊讶——当我在乡下看到一个农民把一匹高高大大的白马栓在一个细细短短的木桩子上。“它会跑掉的?”我担心地对老农说。老农呵呵一笑,十分肯定地告诉我说:“才不会哩!”他说:“这匹马还是小马驹的时候,就给栓在这个木桩子上了。一开始,它撒野地要从木桩上挣出来。可是,那时它的劲儿小,折腾了一阵子还是在原地打转转,它就蔫了。后来,它长大了,却再没有心思跟那个木桩斗了。有一回,我来喂它,有意把饲料放在它刚好够不着的地方,可它只有‘咴咴’叫了两声,脑袋就蔫了。——你说,它有多乖!”
我恍悟,原来,约束这匹马的不是截细细短短的木桩,而是它用奴性建筑的牢狱,用惯性打造的枷锁。
1、“我”惊讶什么?(2分)
2、文中有几处表述“我”的心理活动的词,请指出来。(3分)
3、文中“高高大大”与“细细短短”两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4、文中所表述的寓意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3分)
5、“细细短短的木桩”在你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如果有,请用简明的话表述出来。(3分)
(四)伤仲永(10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
A. 世隶耕 ( ) B. 未尝识书具 ( )
C. 或以钱币乞之( ) D. 不能称前时之闻 ( )
2、下列加点的“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一项是( )(2分)
A. 忽啼求之 B. 或以钱币乞之
C. 余闻之也久 D. 不能称前时之闻
3、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②余闻之也久。
4、你认为方仲永由天才变为庸人的原因是什么?(用选文中原句回答)(2分)
5、从方仲永的事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三、写作(30分)
如花之开放,如笋之拔节,人生是一种静悄悄的生长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你曾经有过幸福、甜美的回忆,也曾有过尴尬、为难的经历。请你敞开心扉,以“成长”为话题,讲述你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故事。6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2分)抄写时做到准确、规范、端正、整洁即可得分。
2、(2分)Lí huì 惆 湃
3、(2分)①醒 省 ② 婉 宛
4、(2分)A
5、(2分)C
6、(2分)略
7、(2分)例如:
8、(6分)
A.明月来相照
B.此夜曲中闻折柳
C.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D.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E.只缘身在此山中
F.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二、 阅读与理解。(50分)
(一)珍珠鸟(14分)
1、(2分)蹦到杯子上……玻璃瞅我。
2、(2分)大鸟再三叫唤,小鸟才回笼里。这种变化说明了小鸟逐渐对“我”产生了信赖和留恋。
3、(2分)“淘气”一词写出了珍珠鸟顽皮的特点。“再三”一词不能删,因为它显示了珍珠鸟对“我”的信赖程度。
4、 (2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5、 (2分)揭示全文主题。
6. (2分)信赖。其实,人和人,社会和社会,国家和国家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世界的和平日子,只有从彼此信赖中才能得到!
7、(2分)略
(二)门的悬念(12分)
1(3分)因为这是一扇用信任和爱心制造的,能够使人懂得珍惜和呵护的心灵之门。
2(3分)经不起踢打的玻璃门。
3(3分)形象的写出了学生倾注充分的爱,以及学生沐浴在爱的氛围中。
4(3分)教导主任:用换门阻止踢打,主张用硬堵的方式教育学生。校长:用信任和爱使学生懂得珍惜,主张塑造学生美的心灵。
(三)不会跑的马(14分)
1(2分)高高大大的白马栓在一个细细短短的木桩上不会跑
2(3分)惊讶 担心 恍悟
3(3分)不能,为了形成鲜明的对比。
4(3分)约束这匹马的不是截细细短短的木桩,而是它用奴性建筑的牢狱,用惯性打造的枷锁。
5(3分)略
(四)伤仲永(10分)
1(2分)A.属于B.曾经C.求取D.相当
2(2分)D
3(2分)
①(他)父亲对此感到十分惊异,于是向邻居借了这些东西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②我听到这件事已经很久了。
4(2分)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5(2分)一个人的天资和后天教育都很重要,但后天教育更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
⑸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学习质量检测试卷(一)答案
少年 我想说自己题应该自己做 要答案是不对的 相信自己你可以做完的.
如果对我的回答满意 你的采纳是对我的最大认可
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
一、语言积累运用:(30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线的汉字注音:(2分)
他虽然很瘦,但精神抖擞( ),目光shēnsuì( ),没有一点颓唐( )的样子。我顿时感到kùnjiǒng( )不安起来。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2分)
A、在同学们的热心的帮助下,使他更加坚定了追求美好人生理想的信心。
B、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C、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笑脸和谆谆教诲总是浮现在我面前。
D、他迈着强壮有力的步伐正面向我们走来。
3、仿句练习:(2分)
如果生命是水,尊严就是流动;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__________,尊严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把下面的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2分)
本报讯 XX县今年上半年乡镇企业完成总收入XX亿元,占全年计划的55%,比去年同期增长81%,实现工业总产值XX亿元,占全年计划的58%,比去年同期增长38%。实现了总收入过半,特别是出现了乡乡过半,村村过半的可喜局面。
一句话新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口语交际
5、如果你现在看到有人正捕食野生动物——青蛙,你应该如何去劝阻?(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假如航天英雄杨利伟来访问你的学校,学校请你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他,请你就感兴趣的方面,设计你将提出的二个问题,请注意条理性。(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传承文化
A、名句积累(8分)
(1)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_。(2)雨昏青草湖边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谁怜一片影,_________________ 。(4)移舟水槛差差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前事不忘, ________ ____。(6)已是悬崖百丈冰,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沁园春雪》中想象雪后初晴美好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木兰诗》中描写战场生活艰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古代文化常识填空:(4分)
(1)《西游记》中最能表现孙悟空反抗精神的情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你最喜欢其中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名句A(2)中,巧妙的化用了屈子怀沙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典故。
9、专题研究:(4分)
通过本学期的专题《荷》学习,你们在课堂上探究了哪些问题?有什么收获?
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获: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快乐阅读(25分)
(一)诗歌赏析:(2分)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对这首词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辛弃疾写这首“壮词”给陈亮,既是对好友的困顿不得志表示慰藉,也是借此抒发自己失意的感慨。
B、词人从乐曲的演奏中听到的确是沙场检阅的军声,这是何等感人的爱国激情啊!
C、词人只有在梦里重现抗金杀敌的场面,醒来后就忘却了。
D、这首词通过酒醒梦回后的追忆,描写对叱咤风云的战斗生活的向往,景象雄阔,笔墨酣畅。
(2)辛弃疾的词以豪迈激越著称,请从本词中选择一句,加以体会。
(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8分)
黔之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譀,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1)蔽林间窥之 (2)驴不胜怒 (3)以为且噬己也 (4)技止此耳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1)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2)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3、读了柳宗元的《黔之驴》这篇寓言,你有哪些收获?(2分)
4、文章的标题虽是黔之驴,实际上描写老虎的情节很多,请你发挥想象,根据老虎的一个动作,来写一写驴当时的心理活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喜鹊告状(8分)
这几年,喜鹊明显减少了,有人担忧再过些年孩子们可能连喜鹊也不认得了。
1993年春,笔者采用路线调查法,从宁夏的彭阳到银川400千米,在大约40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只发现 50个喜鹊巢,至于喜鹊则更少见了,与 20世纪 70年代相比大约减少了 95%。
原来群体数量很大的喜鹊为何急剧减少了呢?其一,因为喜鹊的栖息环境遭受破坏,可供营巢的大树太少了,致使 90%的鹊巢只得筑在七八年生的小树上;有的鹊巢距地面仅三四米高,极易遭受人为的毁坏及自然灾害;其二,近几年灭鼠给鸟类带来严重的灾难,许多农村用玉米、小麦拌制的毒饵撒于田间,虽然毒死了大批老鼠但也杀死了大量的鸟类。笔者还曾在一片杨树林里亲眼目睹到一只中毒的老鼠被一只猫头鹰捕食后,同归于尽的惨景。
喜鹊又叫花喜鹊,喜栖息于高大的树上,经常在田野和村庄附近觅食,多成群或成对活动,5-10月间,主要取食蝗虫、象甲、蝼蛄、天社蛾幼虫、蝇蛆、蝉等多种害虫。喜鹊的减少,必将导致虫害及鼠害的大量发生与蔓延。所以,它应该受到保护。
某地方志曾记载了"喜鹊告状"的故事:康熙五十八年春,郡人偶感疫症,忽传说吃喜鹊可治,群众争捕喜鹊,城里城外把喜鹊网罗殆尽。一日,群鹊到公堂鸣叫不已,并引官至集市,见市买鹊者甚多,才知道是有些人为捕鹊得利,妄说喜鹊能治病。而后,官府对捕鹊者严惩,捕鹊之风才刹住。
为了不使喜鹊再告状,今天我们应该广泛地开展群众性的爱鸟护鸟活动,特别是注意向青少年进行爱鸟护鸟的教育,使广大群众认识到保护鸟类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形成一个人人爱鸟护鸟的良好社会风气。同时要加强自然景观的保护,要特别注意保护培植大树及茂密的高杆树,为鸟类提供更多的栖息之所,让千姿百态的鸟类得以繁衍下去,维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1、文中引用"喜鹊告状"的故事有什么作用?(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喜鹊急剧减少的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认真阅读第4段,说说喜鹊有哪些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2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全文,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爱护鸟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父亲的眼神(7分)
星期天,我到商场买鞋。鞋柜台前挤满了人,我好不容易才挑选了一双满意的旅游鞋,正爱不释手,耳边响起一个沙哑的声音:
“同志,你手上这双鞋蛮好看的,得多少钱一双啊?”
不用回头,一听我就知道是个乡下人。我转过身来,仔细地打量着他:个子不算高,有些单薄,身上的中山装早已褪色,带洞的解放鞋上沾着泥土,头发乱蓬蓬的,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正牵着他的手,好奇地望着周围的一切。
我指着“254元”的标价给他看。
那乡下人看了,嘴角轻微撇了一下,不禁面带愧色地对那男孩说:“孩子,爹买不起,太贵了。”那孩子低下了头,咬着嘴唇,把爹的手握得更紧了。过了半天,才抬起头来,用乞求的眼神望着爹,怯生生地说:“……就是……就是……他们都有。”
我虽不知道“他们”所指何人,但我想一定是他的小伙伴们。从小孩子的声音中分明觉出一种委屈,一种渴望。这小孩也太不懂事了,这么小就会跟人家攀……
父亲见孩子那委屈的样子,也只有硬着头皮,来到柜台前挑了起来,柜台里有各色各样的新潮旅游鞋,可我见他似乎没有在意鞋的式样和质量,而只在意那一张张价格表。他咂了咂嘴,似乎很难找到使他满意的价格——在这家商场里,最便宜的鞋也得一百多块。总算挑了一双最便宜的鞋,父亲问孩子:“要买就买这双吧。”孩子懂事地点了点头。
那父亲只好从内衣里摸出一张皱巴巴的百元票子和两张大团结,手略有些颤抖地递给营业员。就在那一霎那,我注意到这位父亲望着这血汗钱的眼神,那眼神流露出的是对这一百多元钱的“依依不舍”,那眼神是对孩子可以“风光”地穿上新鞋的满足……那眼神打动了我,我感觉眼前这位父亲的形象突然高大起来。
噢,记起来了,在我十几岁的时候,也经常和人家攀吃攀喝,经常向父亲要钱买这买那,父亲将钱递给我时,有何尝不是这样的眼神?而我那时太粗心了,没有把它当回事,我经常买这买那,却从未见过父亲给自己买什么新鞋,买什么新衣服。
我放下挑好的旅游鞋,来到柜台前,精心为父亲挑选了一双既轻便又舒服的棉夹鞋……
1、文章通过典型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父亲”这个人物形象,请各举一例,并说明其作用。(3分)
外貌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作、神态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到“254元”的标价,那乡下人为什么“面带愧色”地面对“男孩”?当他选好鞋子从内衣中摸出钱递给营业员时,为什么“手略有些颤抖”?请揣摩并写出父亲当时的心理活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父亲”的眼神传递出了哪些情感?为什么那眼神“打动了我”?(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妙笔生花(40分)
初中生往往充满奇思妙想,试以“我好想_____________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有个知心朋友”、“有个好老师”、“有自己的小天地”、“快快长大”、“再看一眼”或“美梦成真”、“当一名作家”、“飞上月球”等;
(2)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3)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dǒusǒu深邃tuí táng 困窘2、B3、略(要求:扣住特征,语意顺畅)。
4、XX县今年上半年乡镇企业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可喜局面(要求:语言简明)
5、略(要求:围绕保护青蛙的意义,捕食的危害去说)。
6、略(要求:紧扣主题,注意人称、语气)。
7、A略B(1)大闹天宫、略(2)湘妃泣竹
8、略(要求:围绕主题,上下文一致)。
二、(一)1、(A)2、略(二)1、2略3、(1)对于那些貌似强大的东西,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会取得胜利;(2)人一定要有真才实学;(3)做事一定要知己知彼;(4)做事要持之以恒。4、略(想象要合理,符合驴的性格特点)。
(三)1、说明喜鹊对自己的处境忍无可忍,形象生动。
2、喜鹊的栖息环境遭受破坏;鼠药泛滥。
3、喜栖息于高大的树上,经常在田野和村庄附近觅食,多成群或成对活动,主要取食害虫。
4、列数字、作比较
5、形成一个人人爱鸟护鸟的良好社会风气;注意保护鸟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四)1、 略,举例要恰当,应针对例子,分析作用。
2、价格太高,买不起这“蛮好看”的鞋,满足不了孩子的要求,愧对孩子,这一百元钱是用劳动和汗水换来的,实际上是一点一点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辛苦钱。
3、那眼神里流露出的是对这一百多元钱的“依依不舍”,是对孩子可以“风光”地穿上新鞋的满足。那“眼神”,使“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使“我”理解了自己父亲当时的眼神,使“我”感到父亲当时形象的高大。
三、作文略(40分)